时间:2023-01-01 16:15:13
序论:在您撰写药物制剂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药物 制剂 新技术
药物制剂在医药学及药物制造工业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的长期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中,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药物制剂新技术,来促进药物制剂质量、作用的提高和完善。当然,随着各种边缘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渗透,药物制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药物制剂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简单概述了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以中药制剂为例)。
一、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以中药制剂为例
(一)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中药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应用于:病理学诊断、癌症早期诊断、遗传诊断、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纳米机器人治疗疾病等。纳米中药的含义是:粒径小于100nm的有效的,中药成份、部位、原药以及复方制剂。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的应用解决了中药的毒副作用、时效性慢、溶解性能差、生物利用度等问题,填补了我国药物现代化、突破性、原创性技术平台的空缺。纳米中药微囊是纳米技术应用到中药领域的作品,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纳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纳米在常温下,由于布朗运动,使得它悬浮在液体或空间之中,进而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皮肤、毛囊、甚至五官进入到病患体内,因此,它的危害要比粉尘的危害大,所以,对待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我们要一分为二,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解读。
(二)中药提取浓缩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我国的中药提取应用技术的发展,呈: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元设备到多缸连续、蒸馏芳香性成分。其中最新被推广应用的逆流缸连续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药酒恒温循环提取技术,简称为:(SFE)在近年来被许多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所关注并重视,并且已经归入到其国家的食品医药工业体系之中了,在其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提取技术一般采用: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从啤酒花中提取啤酒花精以及从烟草中提取尼古丁,而20世纪90年代至今,提取技术采用的是:从红花中提取红花苷及脂苷、从月见草中提取月见草油、从长春花中提取长春花碱、从沙荆中提取沙荆油,这种在临界状态下提取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浓缩技术是药物制剂生产的重要工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生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了高效、剂量小、毒副作用小且易被患者服用的药品,正因如此,薄膜式、反渗透法浓缩以及离心薄膜式重要提取液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且被广大患者认可。
(三)脂质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属于一种靶向给药系统、定向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制剂。它能够改变被包封药物的内在分布,因为它具有类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激活的自身免疫机能进入病患者的体内,其给予的药物主要蓄积在肝、脾、骨髓、肺等组织器官中,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药物用量以及提高药物治疗指数。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特性,能够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物理、免疫研究、生化学、免疫诊断学等诸多领域。
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要从邓英杰说起,邓英杰等研究人士首先研究并制成了黄氏制成脂质体,从而提高了黄氏多糖脂质体的稳定性并且增加了其免疫活性。总之,脂质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目前药物制剂研究的新动向。
(四)中药生物增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生物增效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在生物酶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四大前沿领域,即:生物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人体科学,以天然野生的动植物作为基本的药液提取原料,在加以结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生物技术加工,从而达到增效。
举个例子:背景梵事生物技术研究所采用中草生物增效技术,对中草药的加工进行了探索,主要应用于各类水解酶和部分工具酶的结构重组。
中草生物增效技术主要做到:百分百的利用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药剂药效。经过中草生物增效技术的改善的药剂都具备:增强病患者的免疫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病患者排泄和增进食欲、降低病患者的血脂含量、改善病患者的疲劳状态、抗肿瘤等积极有效作用。
二、结语
综合全文几种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新技术的渗透作用很强烈,且是满满的正能量。我国当前的医药学及医药加工制造工业要不断反思,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为我国的药物制剂事业做出贡献。期望本文的概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皎.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2012(6).
[2]杨祥良.药物制剂新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2005(3).
[3]陈茂伟.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及其药剂制作中的实例研究[J].2011(7).
[4]邱树毅.药物制剂新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2007(6).
【摘要】临方制剂是指根据中医师对某一个病人辨证论治后开具的中药处方的要求,由中药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的工艺将药物临时代患者加工成不同的剂型。
【关键词】临方;制剂;技术
中医中药是中国璀璨的文化明珠,对国民的繁衍生息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中药对某些疾病有着化学药物无法达到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可是在基层中医院中医中药的适应人群在逐渐的呈现出“萎缩”,这并不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错,而是在于它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的步伐,再加上人们对中医中药的不甚了解歪曲了中医中药治疗的真正涵义;在于中医治疗方法的落后、单一。在人们的印象中,中药治疗就是一碗一碗的喝那难闻的黑糊糊的有很多沉淀的液体,没有更多的吸引人们眼球的攻略。其实不然,中医临床用药,除内服汤剂和一般成药外,有时治疗上的需要医师处方的要求将药物临时加工成丸、散、膏等剂型,又称“临方制剂”。
1 临方制剂的概念
临方制剂是指根据中医师对某一个病人辨证论治后开具的中药处方的要求,由中药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的工艺将药物临时代患者加工成不同的剂型。是为了满足某单个病人的疾病得到及时、准确满意的治疗,而为他们“量体裁衣”制作出适合个人的病情的制剂。属于中药调剂学的范畴。应纳入调剂学管理。
2 临方制剂常用的剂型
2.1 散剂 是传统的剂型之一。制作简单。是指一种或几种中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的制剂。散剂包括单味散剂和复方散剂。复方散剂的制作一般包括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由于临方制剂的量较少多用研磨混合法。 常用的复方散剂:用于小儿寒性腹痛的丁桂散(丁香、肉桂等分),用于口腔溃疡的苍倍散(苍术、五倍子等)使用剂量约为汤剂的三分之一。还有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或受热成分被破坏用汤剂没有效果,只好加入散剂或其他剂型中如甘遂、雷丸、冰片等。
2.2 硬胶囊剂:系指将药物的粉末直接装入空胶囊壳中制成的剂型。不受所制药量多少的限制。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一般药物都可以用这一剂型。
2.3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物提取物和芳香药物的浓糖水溶液。其中的蔗糖和芳香料等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故尤其适宜于儿童。糖尿病人禁用。
2.4 膏剂:亦称膏滋、蜜膏,系指经中医师辨证论治而开具的处方,经煎煮提取、浓缩后,加入某些辅料(糖、蜜、酒、阿胶等)制成的稠厚的半流体或浆状剂型。多用于内服滋补,也可用于慢性病,对具有止咳嗽、滋润,润肠,补气血虚弱等的作用的可选用此剂型。煎膏剂含有大量的蜜和糖不但可以矫味可口,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有防腐的作用。在临床上尤其对老年人咳嗽、便秘等宜冬天使用。在制作时可凭经验判断合格与否。
2.5 丸剂:系指药材粉末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主要供内服。是传统的剂型之一。制法相对简单。使用范围广。临方制剂中应用的主要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后三者都可以用塑制法,不受药量的限制,多少都可以制。水丸多用泛制法,药量太少(≤1千克)不宜做均匀。
2.6 颗粒剂:系指以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的细粉混匀加入适当的黏合剂制成的干燥颗粒状的剂型。是近30年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它具有汤剂、散剂的特点,由于有蔗糖,又类似糖浆,味道好,服用方便,也倍受广大患者所喜欢。
3 临方制剂的剂型选择原则
临方制剂主要使用于病后的调理、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外用贴敷等。其选用可根据病人的病情不同及药物的性质加以选择。病情不稳定或初诊,病情短期可痊愈者,应选用中药汤剂。病情稳定需较长时间治疗,比如慢性肝病、慢性胃病等;对药物有特殊要求的患者比如:儿童病人,其本身就拒药,如果所用的药物再苦一些就更别提了,吃药跟要他的命差不多。如果给他作成带果味香的糖浆剂、颗粒剂,就比较好接受了。另外,需要长期用药调整的亚健康状态的、美容的人们不愿意天天熬药,可以为他们作成膏剂,每天按时的取一汤匙的药膏冲服就得了。无论那种情况的病人的治疗一定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特点选择剂型。这是临方制剂的原则。《神农本草经》序列中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浸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金代李杲说:“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不宜汤者就不治疗吗?!非也。
4 临方制剂存在的意义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有些药物不适用于用汤剂治疗,比如:驱虫药雷丸 因含蛋白酶加热至60摄氏度易破坏而失效,需研粉冷水调,饭后服。如果直接购进雷丸粉,一是外观不易鉴别,二是药粉不易存放,而失去有效成分,所以需临时制作。再如甘遂其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又为峻下利水药,用量又少,为了使使用剂量准确临时为患者研粉准装几粒胶囊服用。还有象鸦胆子必须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中吞服。另外,此类病人又非常有限。这些只是临时用于临床治疗。在临床上还会遇到,有些病人可能会因长期服用汤剂,烦琐的熬煎滤沉就已被那中药味灌满了鼻孔,再看到那黑黑糊糊的有很多沉淀的液体就难以下咽,甚至病恶心、反胃,再由于工作、经济的原因不便使用汤剂的,有可能他们会放弃中药治疗。如果给他们调剂成蜜丸、水丸等服用方便,又掩盖了中药的不良气味的临方制剂,服用方便又不影响工作,他们就有可能继续切底的治疗。
对某些病人来说,临方制剂和用中药汤剂比较有时会更经济,更节约药源,这也是对中药药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不得不考虑的一方面。
另外,临方制剂对基层中医院来说,不仅可以吸引来更多的病人,也会提高医师的治疗水平,增加医师治疗、药师调剂的技术含量。
参考文献
[1] 苗明三.简明中药临床新用[J].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5
[2]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0-406
近十余年来,我国制药有关单位通过研究与开发,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制新品种,既生产出更好、更多的药品,同时也为制药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期间,作为反映制剂先进理论和工艺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学,其内容也有了较大变化。国内外新剂型、新制剂、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药剂专业的领域不断扩展,其分支学科如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工业药剂学与制药工程类的内容也在更新和充实。
药品生产GMP是适应药品生产管理需要而产生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各国制药企业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实施GMP。GMP以生产高质量的药品为目的,要求药品不仅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应对其生产和质量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并采取完善和优化质量保证体系等措施。以此实现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使更多的质优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进国际间药品贸易。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已取得明显的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制药技术水平还较低,尤其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新品种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制剂水平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特别体现在高素质药品制剂技术人才培养上。然而长期以来,针对药剂生产、科研技术方面的图书有限,不能满足药学相关科技人员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需要。为此,读者需要现代药剂学科专著以达到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目的。《新编药物制剂技术》一书的出版正是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全书共分八章,其特色如下。
1. 以制剂及各大剂型为主线,面向新世纪,重点介绍了常规制剂中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制剂和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制备工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与实例相结合,突出了药物制剂与研究的实用性。有关制剂生产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及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基本反映了国内先进水平。例如:制备注射用无菌粉末、大容量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制剂等,均是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片剂包衣广泛应用新型材料,更多的采用高效包衣(程控)设备。使用水分散体的包衣技术进展很快,水性包衣品种增多,工艺技术亦更加成熟,适用于片剂、丸剂,包括缓释、控释制剂包衣。对制剂加工技术如空气净化、灭菌、过滤等单元操作及新设备,包括药物粉体制备技术,也进行了阐述。
2. 强调了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加强GMP管理的措施。由于验证是实施GMP的基础工作之一,本书列举实例,对验证的规范化操作进行了说明。
3. 本书还讨论了药物创新,对一些热点剂型如药物的经皮给药新剂型、眼用制剂新剂型等制备新技术,联系生产实践进行了适当介绍;对缓释、控释制剂,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为落实国家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本书还对中药制剂制备、质控新技术等作了较全面的叙述。
4. 对药品生产管理与制剂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了简介。
书中配有多幅新插图,图文并茂,利于读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书选用了200余个处方实例,力求联系实际,吸取国内外制剂工艺、研究方面的先进内容,内容充实、新颖,实践性强,能较全面反映现代药剂学学科知识,可供从事教学、生产、质检、研究、监督管理的各类专业人员等参考使用。也适合于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及相关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 药物制剂 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29
1 前言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其核心课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配制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而药物制剂技术就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是药剂学在药品生产制备过程中的体现与应用。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能够在药物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前线进行药品的生产操作,药物生产的技术管理,严格控制药物质量,进行药物技术开发和药物购销的全方面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学生应当有比较高的药品生产现场的操作能力和药品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并且还应当具备一定水准的药物产品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和药物产品的营销能力。正因如此,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更应该具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还要能够在操作过程中随机应变,敢于创新,能够独自挑起大梁,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开设,就正好满足了这些教育需求。
2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优势
2.1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效果好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老师一味地讲解示范,学生茫然听课的状态,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过程当中去,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给了学生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
2.2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力提升快
在传统的药物制剂技术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出于维护课堂秩序的目的,学生不可以在下面交头接耳,不可以讨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交流学习思想的意愿。而实训课程则不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一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地请教老师,在第一时间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而学生与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解惑,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交流中逐步提高。在实训课程中,学生经常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操作前学生可以互相协商,在实训过程中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之后一起进行修正,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及逻辑分析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所以说,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当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研究药物制剂方面的相关技术理论。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烈。实训课程内的任务,学生要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查阅资料,完成调研工作,与同学进行讨论,对所得结论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制造出理想中的药物成品。这样的实验学习过程会大大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越来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在实训的过程中得到发挥,这就使得原本就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逐渐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进而对学习药物制剂方面的专业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就为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经过实训课程学习的学生走入社会,进入相应的工作单位进行工作。在对企业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企业对于这样培育出的人才比较满意,他们认为通过实训课程学习的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快地投入到工作状态当中。并且相对于接受纯理论教学的学生来讲,经过实训的学生的药物制剂专业水平更高,更适合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中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较差
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当初入学的时候,普遍成绩较差。虽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考试失利,而就实际情况来说,绝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较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学习的自律性也深有不及。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以后,选择自暴自弃,不再认真学习,更有甚者产生了厌学情绪,自己不愿意学习,不听老师与家长的劝导,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实训课程的组织上就有着许多的困难。
3.2 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院校之所以开设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课程,就是要提高学生将理念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这就是说,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前提是学生要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中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掌握好药物制剂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在上理论课时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复习记忆,还有些学习方法不对,导致理解有偏差,使得在实训的课堂上无从下手,而老师对于这样的状况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耽误教学进度,这样的情况会更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牢固成为了中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一大阻碍。
中职院校与高职学校及综合大学药学专业学生相比,理论知识肯定不及后两者,那么所占的优势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所以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此,就必须得到各级相关部门的配合和重视,加强对课程的资金设备投入,对相关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否则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课程就失去了其进行下去的动力。
3.4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老师实际操作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课程是中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一大创新也是一大挑战,相关的老师有些可能并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培训,仅仅只会理论指导学生。所以不仅学生是初次接触到这种教学方式,老师也是初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如果任课老师的能力不够,就会大大降低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所掌握的信息及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实现实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教授给学生最适合社会需要的相关生产,操作和管理技能。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许多老师没有相应的创新精神,固守着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本,使学生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堂当中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4 提高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方法
4.1 带领学生多多参观未来的工作环境
学校开展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提前了解其未来的工作环境。所以,中职院校在除了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相关的制药企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真实认知能力。通过对企业的参观,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前景,就业的岗位和就业环境。另外,通过对企业的参观,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药物制剂技术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初步的认识与体验。学校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可以使得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得到的专业技能知识与现实的生产操作活动联系起来,以现实工作当中的生产操作水平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校内的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需要对药物制剂技术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领会,形成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培养自身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的意识,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打造基础。关于中职院校内的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其实验教学效果:第一,把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老师在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知识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的分析方法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操作标准。实验用品的称量操作,粉碎,混合,提取,过滤等技能都属于药物制剂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根据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工作要求,药物制剂实验当中所用到的基本操作都应当有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查与督促,所以,中职院校应当制定一份学生可以人手一本的相关实验手则。第三,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当中,最好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实验的操作,不仅给了更多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进行独立思考,又要与同学默契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呈现最好的实验报告。
4.3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中职学校应该不断强化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实训场地,引进一些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教学更好地与社会企业接轨。同时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技术与设备在不断更新创新,学校的实训场地设备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随时更新更换,那么与先进企业紧密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校企教学实训结合,可以更好地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要。可以聘请企业的一些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即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校的教学及教育提出很好地建议,逐渐改善传统的教育制度和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状,让学生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
5 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训课程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愿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操作活动当中来。本文通过对实训课程重要性和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希望各大中职院校能够给予实训课程以重视,改善实训课程的实施条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药物制剂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孔小英.浅析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改革[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7):66-68.
[2]高娟,郭秀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8(7):78-80.
[3]相会欣,郝艳霞.药物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2,3(17):56-58.
关键词:粉体技术;药物制剂;应用
1 降低粒径提高溶出度
药物的溶出度除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外,还与物料的比表面积有关,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主要与药物粉末的粗细、粒子形态以及表面状态有关,对片剂和胶囊剂来说与崩解后的粒子状态有关。因此药物粒度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例如,微粉化醋酸炔诺酮比未微粉化的溶出速率要快很多,在临床上微粉化的醋酸炔诺酮包衣片比未微粉化的包衣片活性几乎大5倍。
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率很慢的药物来说,药物的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的粒径降低时其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将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因此降低粒径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灰黄霉素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超微粉化与一般微粉化的灰黄霉素制剂相比较治疗真菌感染,其血药浓度高且用药剂量小。
很多药物是多晶型的,在粉体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晶型改变,其溶解度、稳定性、疗效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应多加注意。
2 减小粒度增强疗效
临床上,药物不论以何种形式给药,药物粒径的大小都会影响药物从剂型中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疗效。在改善药物崩解和溶出的同时,药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可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气雾剂而言,雾化后药物粒子的大小是药效的主要决定因素。气雾剂混悬液中粒径在微米以上的粒子存在时限很短,无法达到有效的局部治疗效果;但若粒子太小则不能沉积于呼吸道,易于通过呼气排出。所以一般认为,起局部作用的气雾剂粒子范围以3~10微米为宜;欲发挥全身作用,则粒子宜在1~45微米。国外学者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的双香豆素胶囊抑制正常凝血酶原的活性作用时间面积和血药浓度-时间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粒度、溶解速度与疗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粒度小,溶解速度快,疗效好。
有人研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的不同粒径对大鼠胃肠道的刺激性及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萘普生的粒径从20微米减小到270纳米时,避免了大粒子在黏膜黏附而导致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以显著地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能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疗效。
3 粉体新技术促进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制剂现代化的发展,粉体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应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粉体技术如中药的超细粉体技术、纳米粉体技术等。
4 超细粉体技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疗效
超细粉体技术又称超微粉碎技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物料加工高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它能将动、植物药材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位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微米以下),提高到中位粒径为5~10微米以下,已逐渐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细粉体技术加工出的药材超细粉体,粒径<10微米,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因细度极细及均质情况,其体内吸收过程发生了改变,各组分会以均匀配比被人体吸收,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吸收时间延长,吸收率和吸收量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用常规粉碎方式由于粉碎粒度较大,混合均匀度偏低,不同性状的药物成分会因其细度、细胞溶胀速率、从细胞壁的迁出速度、B值及对肠壁吸附性的差异而在不同时间被人体吸收,其吸收量值也会不一,由此可能会影响复方药物的疗效。而且,由于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存在"固体乳化"作用,复方中药药粉中含有的油性及挥发性成分可以在进入胃中不久即分散均匀,在小肠中与其他水溶性成分可达到同步吸收。这与以常规粉碎方式进行的未破壁药材的吸收和疗效会大相径庭。
5 纳米粉体技术改善制剂多种性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米)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国际上公认0.1~100纳米为纳米尺度空间,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药剂学中的纳米药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纳米载体系统和纳米晶体药物。纳米载体系统是指通过某些物理化学方法间接制得的药物-聚合物载体系统(即纳米粒),如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纳米球等。纳米晶体药物则是指通过纳米粉体技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纳米级别(即纳米粉),这实际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再发展。
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粒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溶解度,还可以增加粘附性、形成亚稳晶型或无定形以及消除粒子大小差异产生的过饱和现象等,从而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适合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适宜的方法回收得到固体纳米药物,再加工成各种剂型,如活性钙的纳米化,可大大提高吸收率,我国已能大量生产。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GMP的广泛实施,粉体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为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对粉体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伴随着当前中药现代化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粉体技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得到更完善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国胜.超细粉碎分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式,并针对其实施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改革药物制剂技术任务驱动法
[作者简介]郭秀梅(1975-),女,黑龙江木兰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执业药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与制药相关
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的教学与科研;万春艳(196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专业带头人,教
授、执业药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技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研究;高娟(1970-),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
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学服务研究。(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
果。(课题编号:115C-64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48-02
随着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许多医药院校开设了“药物制剂果,每组
4-5人比较合适,分组时可以自由组合,然后选出组长,
技术”课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学生学习时提不起接下来各组员就可以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兴趣。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生产任务。(2)任务的设计。在对黑龙江省医药企业调研、毕业
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上社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专业核心
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就业岗位与相关就业岗位,提取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实现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完成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工作能力及支撑能力要求的专业知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识。根据就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任务按教学
1.任务驱动的组织与实施。(1)学生分组。本环节以小组方需要进行解构、重组,形成一个个的模块、项目和任务。这从根
式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弥补目前高职学生独立分析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和生产脱节的现象;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
问题能力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考虑到讨论和操作效践教学方法,采用四阶段教学法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
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
个阶段:任务设计阶段、任务探索实践阶段、任务评论阶段、拓展
阶段。
第一,任务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选取典
型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充分分析工作任
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
准备,以免措手不及,并把工作任务的相关资料提前发给学生,
明确需要讨论的问题及要求。
根据任务驱动法的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课
程内容的重点放在各制剂如何进行生产操作方面,理论则侧重
于与制剂生产有关的工艺,并教会学生能正确使用制剂相关设
备,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二,任务探索阶段。本阶段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
己学会的知识和操作水平,利用以往的经验与积累自主完成工
作任务。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理论所学与实际生产
紧密结合。
第三,任务评论阶段。本阶段包括评价和讨论两个环节,评
价依据各组学生工作任务的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
评和教师评价,主要分析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卫生习惯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优缺点。通过相
互讨论和评价,学生不仅锻炼了能力,还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以便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工作任务。
第四,拓展阶段。工作任务完成后,通过拓展使学生能够对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例如,
“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与制备”
任务,教师要在工作任务结束后进行答疑解惑、相关知识拓展,
使学生能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识别与总结。
二、课程改革的创新之处
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制药类课程教学中较实用的教学方
法。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不仅能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学
生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现“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
变,真正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可以使我
院“药物制剂技术”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变革,
改变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真正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3.以任务驱动为中心整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内
容。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制药类专业的特点,结合岗位
需求和前后课程内容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
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教、
学、做”一体,开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训实习项目,编写工学结
合的特色教材《药物制剂技术》,完成从重课堂教学向重实践教
学转变,从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教学转变,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
性学习转变。
三、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局限性
1.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选取任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第一,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
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任务,以达到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操作使学
生加深理解药物制剂基本理论之目的,并能分析和解决实际生
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可操作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
践来完成,要根据学院实际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常用剂型
品种的生产为典型工作任务,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
务出现,以便于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第三,综合性。即所
选任务要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
才能综合运用药物制剂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要实行小班授课制。任务驱动教学要进行理论和实践教
的分析和讨论,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是相当
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3.一门课从头到尾都用这种方法也是困难的。如一些基本
理论、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因为学生对有关
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还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
定的工作任务会比较困难,并且药品生产过程要求非常严格,生
产任务实施的场所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异,制药设备通
常是价格较贵的成套设备,需要有足够的场地放置。再者,对生
产环境卫生的要求较高。因此这时只能采用讲授法等方法来讲
授这些制剂理论、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
4.任务驱动的时间与效益不一定成正比。任务教学以学生
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典
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
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效果。所以,任务驱
动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
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
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更多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那么
时间和精力就不能得到保证,这也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的
使用及进一步推广。
总之,要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发
展,需要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者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秉桥,洪庆根,陈铁柱.开展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1998(2).
[3]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4]武海明,姚小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浅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熊永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7(6).
[6]凌受林“学案式”.主体教学模式在高职金工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7]蔡文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教中的应用[J].职业,2009(6).
[8]高健.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08(5).
[9]曾广朴“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
文化,2008(6).
关键词:微课;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微课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增强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专业都必须要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本门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乏味,但实践应用性较强,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训课54学时,根据前期课改已将课程设置为12个项目,59个任务,近千个知识点。课程知识体系复杂,诸多理论和定义晦涩难懂,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他们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望,给平时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1.2信息化发展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先进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够先进。
1.3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缺乏联系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简化了教师的讲授过程,实践教学中具体剂型制备流程较长,剂型种类繁多,且实训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导致药物制剂制备失败,知识和技能学习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微课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为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课引入课程改革[1]。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主要应用于云端学习、课堂教学、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2.1微课在云端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云端丰富的教学和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按需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特点,我们调研药物制剂技术各个技能考核点,组织教研室教师讨论分析,确定适合互动教学的微课制作方案。教师再根据方案拍摄微课视频,清晰明确地展现药物制剂各种剂型的制备流程,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教师的云端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云端自主下载观看学习。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在云端建立讨论组,学生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讨论组中提出来,既可以由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解答。比如在学习阿托品的制备时,学生可能对等量递增法的概念和特点不理解,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会主动提出等量递增法与打底套色法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灵活自主的移动化云端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更因为微课的主题明确、内容聚焦、终端多样化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泛在学习。
2.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既可以作为视频文件,也可以加工嵌入教学课件中,指导课堂教学,在备课、课堂讲授、课外辅导中得到应用。在备课阶段,教师将药物制剂技术中各类剂型按技能抽考点分别制作成讲授型微课视频,比如技能抽考点“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胶囊剂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流程,重点和难点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和片剂的重量差异是有区别的,使学习有针对性。在课堂讲授阶段,在新课导入和重难点教授时,根据技能考点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设计成相应问题和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基础模块的技能考点“进入洁净区的洗手消毒”,微课中可以利用洗手的调查结论入手,即“80%的人洗手洗不干净”这一结论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七步洗手法”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大家,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在课外辅导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开设专题讨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查找资料、反思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教学占整个课程教学的很大比例,也是这门课程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欠缺,对药厂制药设备又相对陌生,因此很难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利用微课可以方便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实训操作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比如我们在制作技能考点“空白片的制备”微课时,通过引入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介绍了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设计,特别是阿司匹林的不稳定性,帮助学生理解片剂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制作技能考点“旋转式压片机冲模的拆卸”微课时,利用国内广泛使用的ZB35-B压片机作为实训设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药厂实际设备,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4微课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师来说,也能促进其教学研究、业务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分工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证自己可以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比如笔者连续参加湖南省首届、第二届微课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微课制作和教学实践,分别获得了两次二等奖,达到了与省内外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目的,与同行互相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