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19:41:20
序论:在您撰写管理本科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教师层面。
(1)教学理念把握不准。由于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盲从,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管理学”的授课过程。这些教师完全颠倒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主次地位,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不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2)案例选择不当。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相关因素处理得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所讲授内容及学生受众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应用与掌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3)教师素养欠缺。案例教学是管理学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对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但部分教师因为受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的影响,害怕授课过程中出错,从思想上不乐于接受案例教学方法。另外,案例教学法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我国时间尚短,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目前高校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多为经济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即到学校工作。他们虽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学位,从事过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但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难以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
2.设施层面。
(1)案例资源有限。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丰富的案例资源。目前管理学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编写的相关案例教材。案例内容涉及国内外企业,国外企业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企业主要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虽然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而国内企业案例又主要是国内知名的大企业比如海尔、华为等,普遍缺少中小型企业的案例。总之,国内现有的管理学案例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学设施落后。一般而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专用的案例教学场所、幻灯片演示设施、电视录像演示设施和多媒体演示设施等;软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数据库、定量分析软件等。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扩招后,因建设新校区等原因,导致“负债”运营。因而在各方面都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的落后,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开展和最终的教学效果。(3)激励制度不全。有效的激励,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以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从目前许多高校的现状看,这两方面的制度都很不健全。最终导致教师不愿意主动进行案例教学,即使进行了案例教学,积极性也不高。
二、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困境突破
1.建立健全案例教学相关制度。
(1)激励制度。激励机制是否合理,直接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需要授课老师比理论讲授投入更多的精力,编写或选择案例、备课、组织开展案例教学等。因此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以体现对教师劳动的尊重,从而激发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教学评价制度。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因而从评价体系上应区别于理论教学。因此,从学校层面上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相应制度。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可以在该制度的引导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3)考核与考试制度。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主要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完全依赖于最终的考试成绩,而更多地应关注和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的参与主动性、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性等方面。因此,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与考试制度,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加大考核成绩在最终考试成绩中的比重等措施,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加大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1)软硬件设施。软硬件设施是教学的媒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软硬件设施比较薄弱,因此应该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完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有条件的高校应建立专用的案例教学场所,比如“管理学案例教学实验室“”管理学模拟实验室”或“管理仿真模拟室”等,同时完善和更新多媒体演示设备、录像演示设备、幻灯片演示设备和案例教学用具等。软件方面购买或鼓励教师编制多媒体授课软件,购买管理定量分析软件、企业管理相关数据库等。有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就能使学生不出学校,模拟仿真企业的运营过程,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案例教学的效果。(2)教学案例库。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直接效果。因此,鼓励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构建教学案例库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案例库可以是电子形式,也可以编写案例教材。目前寻找的案例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种从国外引进管理案例,第二种是近年来国内编写的案例教材,第三种是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摘录改写的实例。这三种案例,各自有优缺点。国外案例比较成熟、比较经典,但有文化环境不同的缺点;国内案例大多来自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三大中国案例研究中心,但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缺点;第三类案例在兼具紧跟时代,把握管理学实践与理论前沿的优点的同时,也具有因时间紧、编撰不全面的缺点。因此,教师在构建案例库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本土性、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使所选择的案例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
3.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案例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成败。但高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出校园就走上讲台,成了授课教师。学历虽然很高,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而且许多讲授管理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毕业,不同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接受过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在授课经验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多途径培训教师,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可以组织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可以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还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4.创造条件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在大四两个学期执行,此时学生会更关注就业、或考研。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不够,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部分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或就业上,导致毕业论文匆匆完成,这样完成的论文大都质量不高,或者研究不深入,或者缺少逻辑性,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另外,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被知识灌输和被强化技能训练,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在本科生授课中仍然存在启发引导少、灌输传授多的现象,使学生只会解题,而无、缺乏其它方面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也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且会阻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二)论文导师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其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态度、精力的投入等都对论文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所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比如在对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上,好的导师能够区分重要问题和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且能将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相反,能力欠缺的导师一般只发现琐碎的问题。导师对学生论文题目的判断,直接决定毕业论文的起点。其次,指导老师对论文指导的态度、精力的投入等都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在整个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参考书目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写作,论文提纲、初稿、定稿的撰写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需要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指导老师若因职称评审压力,或工作量过大,或论文指导的责任意识不强,就会导致论文指导不到位,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管理方面的原因各高校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细则等,如毕业论文选题和题目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要求、开题报告审核、中期检查、重复率检测、成绩评定、第三方评价、优秀论文评选等制度的出台。但对所制订的有关规章制度细则等,执行过程却存在流于形式、执行不力的现象。比如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审核小组对论文选题、论文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及工作安排时间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要求重新开题,若第二次开题报告仍通不过者,则取消本次学生继续参加毕业论文资格,但实际上审核小组没能就论文选题、论文研究方案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仅仅是流于形式。对于论文的中期进度检查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没有按规定执行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科毕业论文通常作为本科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门工作,一些院校就对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真正因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的学生非常少。由于学生间的届届相传,部分学生心理上就会产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的想法,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轻视。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涉及学生自身、指导老师、管理等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针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相关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
第一,加强学生管理。应通过对论文题目的选择、开题报告的拟写及论文中期进度检查的方式促使学生加强论文工作。在论文工作伊始,要严格开题审核,对于开题审核未达标的学生要求重新进行开题工作,以此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促使其从一开始就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为保证学位论文能够按计划的进度完成,应当在论文写作中期对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论文。总之,通过以上方式对进入论文阶段的学生进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第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指导教师发挥重要作用。对教师的职称、科研教学经验、科研成果方面等学术素养做出要求的同时,还要在协作能力、责任心等非学术素养方面进行考查,同时适当提高论文指导津贴,使教师指导落到实处。
第三,适当权利下移。目前由学校集中统一管理本科生教育质量的状况不利于各院系发挥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应当让院系拥有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力,针对各学科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于学科专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要求,并负责规章制度的贯彻与实施,而学校则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并从大量的具体管理事务中脱出身来,强化其质量检查和评估功能,实施对本科生教育和毕业论文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在防雷行政执法中,《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二)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该法条将没收违法所得这一行政处罚授权给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改变了气象主管机构行政处罚权只有警告、罚款两个种类的现状,气象主管机构行政执法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完善。但是,违法所得对于气象行政执法人员来说是全新的概念,如何理解违法所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操作没收违法所得,有必要予以厘清。
一、违法所得概念
由于《行政处罚法》没有对违法所得的内涵与外延作出直接界定,而目前我国其它法规、规章、执法解释等也没有解释,当前把它作为先见概念;虽然有的对这一概念有所界定,但是概念不够清晰,标准还不统一;有的虽予界定,但由于该法律规范本身的层级较低,不具有普适性。下面有几种解释:
一是从词义上看。违法所得由违法与所得构成,是违法与所得的合成概念,即为违反法律而取得。因此,违法所得不应当包括成本和投入。
二是从目的性上看。没收违法所得在于否定以违法的手段或方式取得财产,实现其剥夺违法行为人违法所得之利,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体现公平和正义。一般要求违法所得具有可没收、追缴和退赔特征,对于非财产性的违法所得目前立法上没有涉及,因其不具有可没收、追缴或退赔等特征而不符合立法的目的性。
三是从统一性上看。违法所得属于法律概念,不单是行政法的概念。在民法、刑法中关于违法所得一般称违法所得数额,也就是获利数额。基于法律的统一性,行政法应与民法、刑法等领域的违法所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保持一致。
基于上述特性,认为防雷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一般是指违法行为人(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和个人,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通过非法手段(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取得的扣除物化成本后的获利数额,以及其他应以违法所得论处的财物,是一种比罚款相对程度重的行政处罚,在数额上应当高于应处罚款。
二、没收违法所得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认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认定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什么原则认定违法所得、如何认定违法所得关系到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能否受到应有的处罚,关系到法律能否实现惩处违法行为,关系到行政处罚能否顺利进行并有效保护合法的作用。而现行行政处罚立法中,没有对违法所得作出直接的界定,客观上也给防雷行政执法留下太多的想象和理解空间,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界定不够准确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中将违法所得数额解释为销售收入,而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形式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中》解释为获利的数额。由于违法主体、违法行为种类太多,同时违法的动机也不尽相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所得难以界定,使防雷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界定也不够准确。
(二)界定标准不够统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专家米兰•菲根鲍姆首先提出的,是基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办法和程序逐渐发展完善而成的一种有效的现代质量管理新观念和新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质量是顾客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感知的优良程度”;质量评价的主体是“顾客”;“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管理的重要外在功能是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通过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能够使企业和社会均受益,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与持续发展。质量管理的过程是目标实施建立的过程,不仅是对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且是意味着一种从上到下的系统结构:质量管理过程是与质量目标相挂钩的,并且关注生产领域质量的结果;质量管理是对产品质量价值长时间的追加过程;质量管理赋予高层领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确定权,同时提供培训;质量管理过程包括对于实际中产品的反馈及其信息收集,以改进目前的管理水平;质量管理过程强调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的过程建立在活动组织、产品、服务和文化全方位视野之上。作为一种组织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推崇,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引入这一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有两个:顾客导向和持续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准是让顾客满意。顾客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前者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外部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而按照“下一道工序就是顾客”的原则,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在学校内部依次接受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和人员都是内部顾客,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
二、普通本科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普通本科院校必然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做”,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做”和各部分有效协调、提高质量的“做”。这一理论贯穿于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活动,涉及到学校中的全体参与人员,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整体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质量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大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因此,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依托一个有效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非常有必要的。
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98年,2014年6月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建立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体系,实施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多层次、多类型、多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这类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我院结合实际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6年的研究和探索,使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系统过程管理的理论以及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验、处理四个环节,我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动态的全程监督和管理,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计划阶段: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及实施方案。实施阶段:各学科专业根据总体要求和标准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阶段:按照计划分为三阶段,检查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前期主要检查各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的选派、选题、开题等情况;中期对教师指导论文情况、存在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检查;后期检查答辩安排情况,如答辩组成员的资格、答辩记录、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定等。处理阶段: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根据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应该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赋予高校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我院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责任和义务。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如同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管理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受到专业实践训练,成为教育最直接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在社会中得到体现。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条件,我院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完善了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就学生专业知识系统科学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此外,我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人才、研究设备等资源,结合实习内容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效率。
2.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中,质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准的。
由一开始对顾客基本需求的一致认可,发展到顾客开始根据是否适合他们的需求和品位选择产品,到目前依据顾客的潜在需求来设计新的产品的服务。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评审标准,我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统一了开题报告格式、写作格式和装订格式,并根据各专业特点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指标体系。各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检查、监控及质量评估工作,对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论文选题、撰写、答辩、评分等提出统一规范和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遇到的问题;向学院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工作总结,及时检查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原理决定了它的特点是“三全”模式,即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的质量管理。
鉴于此,我院实行多层次质量评估和监控,一方面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考勤、学习工作态度、查阅资料水平、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工艺论证及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工程绘图技能、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由答辩小组对论文(设计)工作量、论文或计算正确性、设计方案先进性、推理严密性、图纸质量、数据处理、论文(设计)特色、独立见解与创新、文字表达、附件水平等进行评分。力图全员、全过程、全范围检查监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全过程,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英国学者辛姆斯说:“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认识到不断改进对自己和整个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不竭的功力之源。我院改变由单一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方法,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由高职称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轮换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明确指导教师资格,各系选派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设计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善于启发指导学生的人员担任。此外,鼓励各系聘请外单位具有相应职称、水平、能力的人员担任毕业论文(设计)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学习积累实践指导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5.为选拔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表彰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我院每年将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表彰工作,并编印《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由学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以此激励教师更好地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会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四、结语
一、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我国的独立音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九大音乐学院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域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根据他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独立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情况并进行质量评价”;后者(各教学系系)“根据培养方案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并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也就是说,教务处主要负责在于监督和协调,教学系则享有相对独立的实施和操作权限。
(二)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效地类型。独立音乐学院由于专精于本专业,因此采用由学院直接规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类型。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明确规定:“(一)音乐学专业包括论文等;(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品和论文等;(三)音乐表演专业包括毕业音乐会及其设计报告。”
(三)工作程序明确具体。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非常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它们一般都精确到周,对每周应该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细化,还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是作为本科论文写作的最重要环节进行。
(四)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等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都明文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和知识产权归学院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系(院)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在我国独立的艺术学院中一般都设有音乐院(系),它们相较于纯专业院校(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管理上有注意兼顾艺术学科的总体特点。
(一)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这些艺术学院里的音乐院系在各方面努力向独立音乐学院学习和靠拢,但模仿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有创新,表现为以二级管理模式为主有意识延伸第三级管理机构。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在管理上采用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南京艺术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演出)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学院教务处和教学单位的职责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本科论文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日常教务工作”。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及评审管理细则》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补充管理规定》则规定该学院执行三级管理模式,在学院和分院之下,指定系(实验室)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和负责单位。
(二)二级院系决定对论文(设计)类型。由于艺术学院的相对综合性,下设二级学院的艺术特色区别较大,艺术学院的教务处往往不指定各专业的论文(设计)类型,而是由二级学院作为本科论文(设计)的主要制定单位。这是与独立音乐学院在二级管理模式上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在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中,后者(二级学院)工作的具体性上更加拥有自主性,而前者(学院教务处)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相对边缘化。
(三)工作程序相对明确。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相对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参考时限相对宽松,但对每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任然有明确的分工和进度要求,也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但是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有的学院没有象独立音乐学院那样重视并专门安排,而是有二级学院自行安排处理。
(四)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设计)的宣传。可能是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办学的目标更注重音乐表演,它们对学生作品的知识版权问题并没有过多明确的要求,也更注重这些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吉林艺术学院规定:学生必须上交毕业论文复印件,毕业创作(设计、演出)文字说明材料两份,一份送教务处,一份由所在教学单位存档,其中被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创作”、“优秀毕业演出者”还需另交一份给校档案室归档。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各部门要积极向有关专业刊物推荐发表;特别优秀的创作(设计、演出)作品也要积极向外界宣传、推广。
三、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自21世纪初本科扩招以来,各种综合类高校纷纷建立了音乐院系,由于这类音乐院系办学时间短,教学、教辅和管理都不到位,因此在制定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表现为两个极端的特点。
(一)特点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这类综合性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有的大兴拿来主义,把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照搬或者简单删减之后使用,这种现象在刚升格为本科的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最为普遍。笔者走访了西南部分高校,了解了他们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的来源,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抄袭、模仿或借鉴周边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的成熟做法。例如,四川部分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都以四川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为范本;云南的则以云南艺术学院的为基础。这些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现象,在有的高校是经过了再加工已逐渐显示出本学院的某些特色;有的高校则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照搬痕迹极为明显。笔者收集到某新办高校的本科论文管理文件的电子版,点击它的属性,在该文档的属性摘要里赫然显示着东南某高校教务处的信息。由此可见,综合类高校特别是新办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的盲目和缺乏思考。
(二)特点二——沿袭旧制,不加变通。在综合类高校中,有一些学校具有相对悠久的大学办学经历,积累了很好的本科论文管理传统,但是这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或者其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于是就出现了该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沿袭该校既有的本科论文管理体系的现象。由于这类高校原来可能是致力于理科、农业、科技等专业领域,在音乐学科并没能积累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这些高校又不屑抄袭照搬其他学校的本科毕业管理模式,因此,此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执行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完全适用的体系。笔者在此类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这类高校的音乐院系自建院以来从没有专门进行过本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的探究,完全依照该高校原有的毕业管理办法和制度进行管理。
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在制定方面具有以上两个共性特点之外,它们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有一个相对显著的特色——管理权和责任下放。例如《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第三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第三条规定:“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毕业论文是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必修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标识,也是学校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更是学生迈入社会的一道门槛。因此,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为切实做好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保证毕业论文管理的质量,在充分考虑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借助Internet研究开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对毕业论文的全部事务进行管理。本文将研究基于B/S的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并提出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应采取的措施。
1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主要从规范化、方便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为着手点,以网络为平台,来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该平台建设目标主要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中以下几个问题:1.1选题繁琐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选题仍然采用人工操作,每年一到毕业设计选题时间,学生就不间断的给各个指导老师打电话,即使指导老师的题目已经满了,也无法给让学生知道,学生还是不断打重复电话,学生烦,教师也烦,甚至出现了某个指导老师的题目爆满,而有的老师的题目却无人问津,分布很不均匀,有时甚至选个毕业设计题目就要拖上1到2周时间。1.2事情繁多,效率低下现行仍然采用人工方式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主要采用电子邮件,QQ,电话等工具和学生进行沟通,很多事情说到了,学生却不一定能做到,这就造成整个过程效率低下。1.3进度难控制学生大四一年时间几乎都在外实习,参加培训,找工作,参加研究生考试复习等等,只能通过电子邮件,QQ,电话和学生联系,教师下达的任务,学生做了没做,很难来衡量,学生出现疑问也没办法和教师面对面交流,因此,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指导老师很难控制。1.4质量难保证,写出的论文格式更是千变万化学生在写论文期间,几乎都在外地,写出的论文缺乏和教师交流,没有一个总体思路,经常出现框架不合理,有头无尾,内容更是乱七八糟,格式也是千变万化,总体质量很难保证。给后期遗留了一系列问题。
2管理平台搭建
2.1业务流程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主要完成教师申报课题、学生选题、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教师对审批表和开题报告进行审核、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教师对学生问题答疑解惑、学生论文提交、论文答辩、评选优秀等相关毕业论文事务的网络化管理,使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处于可视可控状态,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的质量。2.2系统模块设计根据对整个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进行整理,吸收、参考一些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再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具体情况,毕业论文管理的特点,该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包含三类用户,分别是管理员、学生、教师。该平台根据用户不同包含如下模块:2.2.1管理员模块管理员通过此功能模块可以提供论文具体要求的信息和资料;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可以查看用户信息、修改用户信息、添加用户、删除用户;可以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向学生公布选题表及其教师信息;可以对学生论文分配评阅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论文成绩的组成比例;可以对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分组和教师进行分组;可以查看成绩;可以对留言管理,查看留言,删除留言,回复留言;可以完成数据统计,方便查看一些汇总信息,方便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并提供统计参考数据。2.2.2学生模块可以注册自己的个人信息,可以选题,浏览信息,查看与自己相关的选题、互评分配、成绩以及答辩分组情况等。可以上传论文设计过程中需要提交的各种文档资料,包括审批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等。也可以下载论文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文档资料。还可以就论文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留言。2.2.3教师模块可以申报毕业设计题目、修改题目、提交文档、成绩查看、成绩上传,还可以查看学生分组及其评委分组情况等。教师可以网上查看学生提交的文档并作出评阅,发表指导意见和书写评语的功能。可以网上指导学生论文,检查学生论文进度,为教师辅导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管理平台实现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针对整个毕业论文的业务流程,为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了对毕业论文的全部事务进行管理。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流程网络化,使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结构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该平台应用B/S架构,以Apache为Web服务器,以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PHP语言,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事务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平台最终实现效果如图1所示。
4管理平台应用推广采取的措施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在高校内,利用网络来进行毕业论文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管理方式不但使用方便、简单,还可以节省资源,顺应当今所提倡的节约环保及其无纸化办公的需求。如何发挥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优势,使其得到有效应用,来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的质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4.1强化认识管理平台应用是毕业论文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涉及的人员有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而应用推广的关键是要强化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强化各类人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使用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可以给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带来极大方便,可以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4.2全员参与管理平台应用推广需要全员的支持和参与,应采取相关措施,调动各类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个平台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让各类人员参与试用该平台,在试用中体会管理平台的优势和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并提出需求和使用建议,从而保证管理平台顺利使用。4.3由点到面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其应用推广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由点到面,一步一步推广,可先在部分学院试点,等平台各个方面完善稳定后,再在全校推广使用。4.4完善功能管理平台各功能可能不能满足各类使用人员的需求,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要重视各类人员的反馈意见,要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并及时收集整理,逐步完善管理平台功能。4.5注重维护在临近学生毕业之际,管理平台的使用频率将会超出平常的百倍,平台出现故障的频率也会大幅度增加,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随时关注,注意维护,保证整个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耿彩芳,丁昶.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118-119.
[2]陈燕红,冯向萍.新疆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线管理平台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5(01):44-46.
[3]龙世荣,赵学孔,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架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4):67-69.
[4]章荣丽.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4.
[5]丁勇,储久良,张飞.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4):59-63.
1.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
2.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基础会计》
3.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
4.后现代教育理论: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新视角
5.基于目标起点论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6.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
7.国外教材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8.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9.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10.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11.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12.把握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特点 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
13.财务管理本科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
14.论《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差异——内容侧重和教学法的选择
15.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之经验对我国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启示
16.能力导向的财务管理本科教材设计研究
17.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
18.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19.财务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讨
20.关于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
21.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2.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3.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4.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货币银行学》教学研究
25.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26.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合理性探索
27.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8.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财务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
29.吉林省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设置——以海口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为例
31.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逻辑
32.本科财务管理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33.新形势下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发展定位的SWOT分析
34.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5.财务管理本科双语教学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36.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37.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3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0.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41.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42.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4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的构建——基于Dural System教育教学模式
44.财务管理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探讨
45.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与教学
46.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4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4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50.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5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设想
52.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课程研究
5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54.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55.加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56.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构想
5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58.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课堂内外的分析
59.关于构建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60.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优化
61.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
62.“零距离”特征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6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64.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探析
65.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分析
66.浅谈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体系的建设
67.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6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
69.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70.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研究
71.基于就业能力导向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改革研究
7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材若干问题研究
73.《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本科教学调查——来自某师范学院的调查数据
74.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基于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调查分析
75.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建设
76.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研究
77.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究
7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研究
7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80.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81.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82.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8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构建与评价研究
84.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规范化探讨
85.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谈本科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86.提高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思考
87.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88.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89.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9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9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误区与创新研究
92.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初探
93.民办本科院校《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94.虚拟班: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95.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6.珠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97.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98.本科传统教学模式特征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