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

时间:2022-10-22 13:15:56

序论:在您撰写单位拓展训练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

第1篇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范本三篇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一

设计思路与原则

本次培训将按照团队组建—磨合—成长—成熟4个模块进行设计。

第一阶段创建营:寻找个人及团队激情根源打破成员内心隔阂设立团队核心;

第二阶段熔炼营:建立团队信任营造团队沟通平台化解团队冲突;

第三阶段挑战营:打破自我设限寻找团队潜能团队自我目标设定与突破团队协作配合;

第四阶段卓越营:允许将领导权交给其它人鼓励团队以外的联系容纳意见分歧打破常规。

培训流程

07:30-09:30【集合出发—前往****】

09:30-12:30【团队创建—打造卓越团队】

12:30-13:30【补充能量—午餐、休息】

13:30-16:30【景区游览—**特色体验】

16:30-17:00【总结分享—合影留恋】

卓越团队--创建篇

项目名称:破冰起航

项目介绍:破冰就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激发热情与斗志。通过精心设定一系列的团队游戏认识自我,了解团队并快速融合在团队之中。

团队建设: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学员平均分配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男女比例均等、互相熟悉姓名。主动寻找自己的团队,快速进入状态。

卓远团队--熔炼篇

项目名称:激情百分百

项目介绍:这是一个以团队为中心的组合竞技项目,项目包括:鼓动心声、不倒森林、管道传球、激情节拍。各小组,通过完成4个激烈有趣的团队项目,考验每个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沟通协作能力。

培训目标:在大家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达到可能的成功效果;时间一眨眼即将过去,一项任务都很难完成,何况四项呢?那就来体验一下团队的力量吧!我们不但能够完成,而且比想象的还要成功,来体验一下挑战的刺激吧!一切皆有可能!让你的想象变成现实,让你的思想变为行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卓越团队--沟通篇

项目名称:急速六十秒

项目介绍:在一个限制区内(封闭的环境)放置了30张未知的数字信息;各组成员的任务是在四次进入限制区的机会,每次60秒的时间内把场内一个绳圈内1-30的数字信息卡片按照依次全部的要求交给培训师;限制区内只允许一名队员活动。

培训目标:

1、体验高速度的配合,体验团队成功的极大喜悦;

2、团队内合理分工、有效计划、强大的执行力;

3、团队的智慧是个体的差异,只有能将个体的不同

4、聚在一起,这些差异将给团队带来极大的智慧;

5、竞争不是目的,双赢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

卓越团队--挑战篇

项目名称:龙舟竞技

项目介绍:龙舟竞技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培训目标:要求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并合理利用信息进行团队协作与配合,提高队员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和技巧。

卓越团队--娱乐篇

自由骑马:圈内骑乘

动物观赏:马、骆驼、鸵鸟、奶牛、梅花鹿、小白兔、山羊、山鸡、孔雀、野鸭等。

水上活动:水上自行车、小天鹅、水上飞索、单人皮划艇、水上飞碟、快艇、水上竹筏等。

射箭飞镖:男士弓、女士弓、飞镖、飞盘、斗牛机、打气球等。

卡丁车:赛车手的前身,体验F1的飚车感觉。

协力车:考验人之平衡性与协调性。

各种球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等

康乐活动:卡拉OK、手动足球、台球、象棋、围棋、麻将、飞镖、投篮机,WII电子游戏等。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是一家企业基础,是一家公司的基石。此次,**户外大本营特别为**单位职工策划了一场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方案,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主题:凝聚你我,打造“赢”团队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团建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改善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参与人员:各部门成员

活动地点:**田园农庄、**岛**农庄、**农庄、**果蔬、**农庄

活动流程:

8:00-9:00集合前往活动基地(自驾或大巴)

9:00-9:30破冰起航,热身分组,活跃氛围

9:30-10:40拓展项目:无敌风火轮。考验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建立集体节奏对团队的重要性,个人与团队的默契度。

10:40-12:00拓展项目:毕业墙。自我管理与定位,帮助他人进步和成长,甘于人梯的精神,团队配合与协作

12:00-13:30在农庄用餐及午后休息

13:30-14:30拓展项目:勇闯雷区。增强自信,挑战自我,坚强的韧性和毅力是关键

14:30-16:30四项娱乐活动:真人cs、射箭、划船、新奇车

16:30-17:00活动总结,学员分享,合影留念,开心返程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

课程心路: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再通过专业培训师的引导,达到熔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

行程安排

08:30—09:30集合,前往****拓展训练基地

09:30—10:30破冰热身活动目的:初步形成团队气氛

10:30—12:00共同进退、*行万里,活动目的:团队分工,团队创新,沟通,团队协作,团队承担,步调一致

12:00—13:30午餐休息。(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十人一桌,九菜一汤)

13:30—15:00热身游戏,高空断桥,活动目的:潜能开发,突破与挑战

15:00—16:00穿越电网,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

16:00—17:30毕业墙,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团队承担,生死与共,企业团队感恩

17:30回顾总结、发表感悟,合影留念。带着一天最真实充满幸福的记忆,快乐的心情启程返回!!!

第2篇

关键词: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指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1。我院海警信息指挥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海警信息指挥方向)是学院首批申本专业,是在原计算机应用大专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海警指挥自动化人才,适任岗位是边防各级指挥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其它信息与通信技术岗位。按照目前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该本科专业的实验课时相比大专减少了。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海警信息指挥专业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其第一任职能力,成为我院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海警信息指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纵观国内外教学和创新实践,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落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实践环节薄弱等2。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3。

    我院是一所部队院校,学员毕业后全部分配到边防部队工作,而边防部队的岗位相对固定,因此专业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基于此,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调研掌握学员适任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边防信息通信技术岗位技能需求”;为了提升学员第一任职能力,满足部队工作岗位要求,应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把“边防信息通信技术岗位技能需求”分解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技能目标”;为了便于学生学习训练和方便操作,按照标准化、模块化的原则,制定“海警信息指挥专业本科生技能达标考核与管理办法”;为了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方便学生训练和教员指导,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定开放式实验室管理规定,并依托学院校园网络平台,开发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3.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规格的设计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等方面。具体应根据各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改革。

    3.1提出边防信息通信技术岗位技能需求

    区别于地方信息工程的学生,我院海警信息指挥专业学员的就业方向相对比较明确,主要工作在边防部队指挥中心、信息中心等信息通信技术岗位。这个相对明确的岗位定位对我院本科教学的开展,以及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只要加大部队调研力度,弄清信息通信技术干部岗位职责和详细技能要求,并在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努力使所有学员具备这些技能,就可以极大提高本专业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满足部队的需求。

    3.2明确本科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实践技能要求

    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归根结底是由课程教学实现的。因此应根据海警信息指挥专业的课程体系,把边防信息通信技术岗位技能需求,详细分解和明确到每一门本科专业课程上,这样在顶层设计环节,就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3.3设计技能训练方案

    为便于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方案的设计可采取标准化、模块化的方法,来制定详细的技能训练方案,具体包括需要的预备知识、实验环境、实验步骤、技能考核标准。技能训练方案的制定一定要人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学员通过自测可清楚知道自己的技能水平距标准有多少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技能训练力度,做到自主训练、自我管理。在技能训练方案中,还应包含具有工程背景的综合项目训练方案,该训练方案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与检验,以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学员技能达标考核与管理

    为了调动学员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还应与院校教务部门一起制定学员技能训练考核实施办法和细则。为了实施目标管理,可以建立专门的网页,如果学员通过训练和自测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就可以在网站上申请考核,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单位可根据申请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考核。学员技能达标考核成绩要及时公布到网页上,这样学员个人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模块通过了,哪些模块还需要努力,无形地增加了学员的训练压力,也有助于提升学员训练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5实验室管理创新

    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于实验室这样一个训练的环境。为最大程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改革当前实验室使用管理方式,面向全体学员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要做到既充分发挥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又避免实验设备使用的冲突,最佳的办法是开发一套实验室使用网络管理系统。这样,学员就可以在网上预约和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间。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和学员上机训练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和视频监控系统随时掌握。学员在技能训练时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平台(每门课程都建立教学网站)随时发贴求助,以得到教员和同学们的及时帮助。此外,通过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还可以避免所有学员“一刀切”的教学,基础差的学员可多花些时间进行基础训练,对于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员在完成必要的实验后,实验室还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训练指导,以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3.6积极拓展学员实践性的环境和场所

    现有实验室有其局限性,很难将部队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都通过实验室训练来解决,因此应大力开拓学员技能训练的环境和场所。由于部队信息安全保密的特殊要求,在军队院校建立“信息通信设备维修中心”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现有信息通信设备的维护无论从信息安全保密的角度,还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都应该成立维修中心。“信息通信设备维修中心”可以依托地方公司的技术力量运行,根据需要学员可在其中进行实习,这就为学员技能学习和训练 提供了一个最佳场所,可以极大提高学员动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结语

    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国内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本文着眼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采用了目标导向的思路,根据部队对信息技术干部的技能需求,将技能指标分解到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并按照模块化、标准化的原则,灵活组织对本科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达标考核,真正实现了学员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经过1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该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其改革经验对其它院校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高凯.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第3篇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导师负责制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教师资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于1999年首批公布的20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之一,承担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利用学校“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基地根据国家有关职教师资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基地建设规划》、《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及符合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行)》;(二)创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四项新模式,即实施“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招生就业模式,创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三突出、四双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培养“双证书”、“一体化”的职教师资特色模式;(三)建立相应的特色教学体系,以适应职教师资培养特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或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基地全面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不断建设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三突出”(突出实践技能、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双制”(实行“双大纲”、“双课堂”、“双证书”、“双师资”机制)的教育教学特色。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三突出、四双制”的教学特色,基地拟定了与之配套的“三特色优势方案”,即实践技能训练方案、职业特色训练方案和创新能力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特色优势。近两年来为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基地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深化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又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双师型”的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必须从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以《职教师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开设的职教师资本科各个专业率先研究、设计、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各专业技能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模块、教育教学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这三大模块的设计也体现了我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三突出”的教育教学特色,即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这三大模块下还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不同分设有二级模块,在各专业技能模块中包括各专业的核心技能、一般技能和通用技能,并根据各专业特点不同还设置了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模块。我们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技能进行细化,制定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各技能项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及实施环节,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同时把各专业的技能培养项目分解到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突出特色。通过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考核标准。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和强化了基地职教师资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全面提高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了具有我校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突出特色样板和教育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实践技能过硬的目标,更加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能力

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基地在构建“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种能力、四个层次、五种途径、六个环节”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逐步提高认识,又根据社会需求和职教特点,构建了“一年级认知实训二年级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毕业顶岗实训”的技能递进式职教师资实践教学链,突破了普本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凸现了职教师资技能过硬的培养特色。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目标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地制定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数量,形成了系统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并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按技能递进关系分配到每一个学年,把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的“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的“毕业顶岗实训”有机链接,确保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学习,基地逐步提高认识,依据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三种能力的要求,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知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程序以及其相关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通过“看、问、记、想”,使学生初步对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理论课程和综合性生产实训奠定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层次,单项生产性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某项生产性技能实训,了解本专业所具有的各种操作技能、机构、设备、设施及管理,能具体对每个单项技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基本掌握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能。

第三层次,综合生产性实训。要求学生在基本或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各个单项生产性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生产实践实训,全面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生产程序和过程,了解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研工作及其创新。初步能达到技术员、管理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四层次,顶岗实训。要求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实训基础上,通过顶岗生产、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训,使学生在指导老师或顶岗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从事所分配的顶岗工作,达到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四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实训,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操作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并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技能工作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落实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和保证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早期成立了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实践教学教研组主任,组织既有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各专业实践教学教研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的工作组织,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在成立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基地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热爱职教事业,热心实践教学工作,熟悉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作为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导师,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导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安排和实训大纲,具体负责职教师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考核,参与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的建立使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生产技能实训、三年级的生产技能综合实训、四年级的顶岗实训循序渐进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了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过这一创新,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促进和保证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较大提高。

同时为了确保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按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各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教师资专业技能体系要求,基地加强制度建设,还制定了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掌握职教师资各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水平和从事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关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基地根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以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职教师资教师师资库,组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真正参加到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去,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建了多个实训基地,拓展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的职教师资实训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教学改革,完善适应职教师资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

1、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实施过程中,基地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按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目标和要求,制订出科学、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地为彻底改变过去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学科完整性、偏重理论和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倡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即以满足西部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专业性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倒推的方式确定应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及综合素质课。按照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的思路,专家及相关人员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了解行业现有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和就业方向,努力使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我们努力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程设置与实践实训相衔接,一定的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能力相适应,并以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结构。体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基本达到1∶1。

2、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在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基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1、课程体系的优化在系统化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突出重点理论教学;2、在全面提高学生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3、保证重点主干课程学时,提高学生对专业重点主干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4、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组织有名望的专家、教师进行讨论,根据课程性质和重要性来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5、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将根据课程性质精简教学实习门数,实现多课程综合实习,增加或延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和落实,职教师资本科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加强,我们实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灵活专业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历年我校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培养方案和训练方案,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专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师资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作了专题报道。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职教师资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师资也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创新和实践型教学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教师资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渐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多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中等职教师资的道路。

第4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会计职业技能;“串行式”模块

江苏是我国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的一个省份。而我校会计专业作为这支大军中的一员,也有了近二十年的五年制办学经验。回望这一过程,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会计教学的内涵及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个体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发自内心的专业信心才是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

一、五年制高职会计技能模块化教学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现实的补充。

(一)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一种或一类专业或行业的技能,它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目前,我们一般理解的职业技能就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技能。

(二)会计职业技能

依据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与从业要求,需要从业人员所掌握及运用的会计技术、会计方法就是会计职业技能。

(三)技能训练模块化

技能训练的模块化是指对某一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类、并制定各类技能标准和训练方案,教师按方案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科学的训练方案、教师的准确操作、学生的独立运用是重点。

二、确立“高素质、强技能”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中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谈起过职业教育的三个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实践,只有不断的想并做,做再想,才能提高职业技能的水平。适当的案例、丰富的资源、生动的展示,详细的讲解、反复的模仿是技能修炼过程中必经的环节。

(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进行模块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技能教学更多的是简单、零碎、重复的,甚至有些就是叠加。会计技能更多的停留在“会点钱、会算账”上。但这不够,高素质的人才是业务变化了我知道怎么办,比如现在“营改增”了,你怎么做?因此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判断力。通过教学模块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帮助学生成为一门合格的会计员。而更长久的梦想,一名优秀的会计师,则更需要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坚持力。

(二)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评价教师技能指导水平的重要指标

专业教师的岗位是培养有用的劳动者,所以我们要立足教学一线,面向广大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与学法。一位优秀的会计专业老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有精神力量和指导学生技能的能力。一个会讲实务、会做账;不仅自己能做对账,更能指导学生做真账的老师才是我们现在社会精神所倡导的好老师。

(三)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工匠品质是我们技能教学的努力方向

目前,我们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员岗位的要求,是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中所涉及的内容来开设的。这些专业化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不仅满足了学生未来上岗的需要,同时也在特定的实训环境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个人品质。

三、建立“串行式”的模块化教学模型

江苏省是我国五年制职业教育开展最为广泛的一个省份,目前江K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4个分院。无锡地区现有9家分院,其中开设五年制会计的有5所学校。五年制高职这种教学形式已被社会与企业接受,正逐渐显示出旺盛的活力。

提升社会服务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一直是我们办好专业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专业建设中除了关注 “岗证互通”、“课证融通”外,更多的将专业核心竞争力放在学生的素养与技能培养上。因此,我们根据五年制专业及学生特点,构建“串行式”模块化技能教学模型,培养准会计人。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我们都知道,知识与技能的养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行进中除了人的因素,也就是师与生外,更离不开外在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一定的教学方法。

无锡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除部分微小企业外,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都已全部电子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安排理论教学外,更多的设计了电算化、课程实训平台、会计专业软件。我们依据互通、并行、并重这三个原则,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模块:

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电子传票、会计文书书写),其中会计文书书写一般放在学生实习前一学期开设;

手工记账技能(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一般在这两门课程结束时用实训周的方式开设。考虑到手工账是基本能力的训练,所以基础实训中安排的是账证表单的填制、财务实训则是企业一个月综合业务实训;

专业软件技能(用友U8、T3软件),一般T3是每周四课时的课程学习、U8则是综合实训周的形式;

仿真学习平台技能(基础会计、财务分岗、中级财务单项、出纳岗位、中小企业会计、会计虚拟实习等学习平台),一般根据专业的方向进行选修、会计虚拟实习人人参加;

专业认知实习技能(会计环境认知实训、毕业论文、岗位实习)。

四、分析关键要素,分段实施教学

“串行式”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它依据学生在校五年的时间,整体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学习任务。教师根据统一的技能教学方案按模块有步骤、有计划开展集中指导与训练,这不仅丰富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技能课程的特有方法,更是培养了一批真正能指导技能教学的教师。

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操作技能等六项。如果对这六项技能从其构成要素分析,不外乎由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构成。而这六项技能中,会计操作技能最典型。在“串行式”下,我们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再依据专业面向性、知识难易度、学生的接受度、开课方式等一系列的考量划分为若干小模块;然后根据小模块制定技能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案;教师按照训练方案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

(一)技能教学内容要体现“高素质”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2017年起已全面停考,这正好能腾出时间来让我们进一步研究会计岗位和岗位能力。我们认为,会计岗位是需要学生用已学知识来进行实务操作,它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共同表现。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需整体规划技能教学内容。一方面夯实会计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将会计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也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1.确定技能课程模块:(1)梳理会计基本岗位(2)分析岗位知识、技能、态度(3)初定技能课程(4)进行企业调研(5)调整课程模块(6)制定技能方案(7)细化模块目标(8)组织技能教学。在技能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的行动能力:即精准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

2.突显会计专业特点:学中做,做中学,是我们实施会计技能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学生、理论技能、手工电算化这三组要素缺一不可。在技能课堂中,每课师生必须共同做到:分析典型任务――确定训练重点――找出关键素材――选择实训小组――实施实训活动――评价实训结果――分享实训经验――调整实训进程。(会计技能模块教学安排表略)(见表1)

(二)会计职业技能教法要增加“趣味性”

会计职业技能教学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简称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简称学法)和信息载体。其关键是教师如何教?常听到“教无定法”,但我们认为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及态度是教学的根本。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教法才可能根据教师个人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创新出“无法”。“无法”更多的应是教师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展现。因此,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堂、要变角色、要求创意。信息时代,若还是笔、纸、试卷、黑板、教材,教师讲、学生练,学生肯定是不愿主动学的。有时教室里虽有个电脑或多媒体,但没有产生多少效果,就更多的是个摆设或假把戏。所以,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过程,师生形成共鸣、教学相长,那才是教育的意义。

技能教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会操作,更要研究技能训练的方法。教师应依据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的形成规律,研究什么样的场景,学生会喜欢?什么的表达,学生被感染?什么的任务,学生会掌握?什么的成果,学生被激励?主动、积极、兴奋的实训环境是要教设计并带动的。

(三)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要增加“信息载体”

技能提高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探究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传统的会计技能训练一般分为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手工操作训练、电算化操作训练;校内训练、校外训练。我们觉得这些训练时段的安排都是必须的。考虑到现在信息化工具已普及,是否可增加一些信息载体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教师应拓展教育的空间,适时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并全方位的传递教学内容。学习空间,技能训练APP,作业视频,云盘资源库等训练方式已在我们技能课堂中广泛运用。当然,除了增添资源,一本高质量的实训教材也不可少。

目前,我校“串行式”模块教学已在江苏省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应用,不仅改变了过去职业技能教学的散而杂,它更使学生有机会多参加综合训练,促发了学生学习心理和迁移规律的养成。同时,我们倡导依据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相信,充实学生的内隐经验,帮助师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元芳.现代会计教育职业技能教学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4]金友鹏.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下半月),2011(02).

第5篇

关键词:现代舞蹈;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个性化

前言:

舞蹈教育原本就是文化教育活动,可以说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在舞蹈教育辅助作用下,受训者能够大幅度提升个人审美思想并丰富自身道德情操,保证将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在赋予观众丰富的视觉感官效应前提下,改造个体心灵。事实证明,这类结果对于当前设计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构建,有着决定性意义。舞蹈教学作为基础性专业教学的分支,存在教育学的共性特征,就是说主张长期维持一类互动状态基础上,确保师生之间交流的协调性。尤其经过全新教学改革方针推广执行之后,涉及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等理念,已然在不同舞蹈教学课程之中愈加自然地渗透。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性内涵

所谓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质上就是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适应地位,就是说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完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任务。归根结底,人本教育理念彰显出人的全面化发展理论特性,能够令学生在完善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面的前提下,促进个体身心和心智上的高层次熏陶结果,使得他们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激发更为深远的自主学习兴致,最终完成自我全面化发展使命。

2在现代舞蹈教学中贯穿以人为本理念需要遵循的准则

2.1凸显舞蹈教学的个性和人性化特征

舞蹈本身作为一类独特的专业和艺术项目,主张借助不同形式进行表演主体内心情感表达。所以说,舞蹈是表演主体自身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全面协调的行为流程。在某类层面上力求表演主体保留更高水准的身体素质和天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以往一视同仁统一式教学模式必须尽快予以摒弃,相应地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身体、性格差异现象,进行因材施教和扬长避短,使得不同个体优势得以有机发挥,顺势激发他们在舞蹈艺术领域上的无限潜力。

2.2确保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过往舞蹈教学始终沿用教师鸭架式灌输和机械化训练模式,最终不单单令学生主观能动性遭受全面性压抑,使得他们厌学情绪不断加重,最终降低教学实效。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则主张全面维持教师-学生语言、肢体动作-情感之间的良性互动效果,就是说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输专项舞蹈知识和技能动态的前提下,持续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心变化细节。在此期间,教师务必要彻底摒弃以往单调的集体化教学原则,而是要结合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内心意愿、心智结构等,设计实施个性化鲜明的课程形式,令学生在维持自身个性和心境愉悦的状态前提下,学会更多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改善教学实效并顺利贯彻素质化教育改革指标。

3现代舞蹈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3.1全面调查掌握学生个性差异,保证个体舞蹈潜能的合理挖掘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差异不容忽视。一般状况下,作为舞蹈专业学生,都会预先接受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身心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面对此类状况,舞蹈训练主体可以考虑借助前期教学途径探查学生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状况、专业技能特长和性格特征等,之后再结合个体特征制定实施较为贴合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方案。部分舞蹈类型,包括芭蕾舞技能等,都需要学生在教学初始阶段之中打好基础,使得他们身体柔软度和延展度变得更为理想,这样才能确保个体在高难度技能训练之中游刃有余,进而全面性激发自身潜能。

3.2创设师生之间愈加科学、合理的实践交流环境

想要令受训成员舞蹈技能得到全方位改善,就必须预先布置拓展较大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无形中令现代舞蹈教学方式变得更为繁琐和枯燥。面对此类状况,教师需要设置多元化的训练课程,同时在实训期间鼓励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心得,确保该类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一旦说学生参与训练过程中无法完成教师设定的动作和技能改造指标,教师切勿盲目地将责任归咎到学生身上或是一味地予以指责,而是要尽量贴心地和他们探究交流,保证将问题根源尽快挖掘出来,克服学生个体身体限制和心理恐惧,辅助他们掌握完成动作的具体过程、关键点和技巧。常吃以往,师生之间便会形成一类相互信任和和谐愉悦的氛围,确保各项训练难题的顺利应对结果。

3.3搭建起个性化鲜明的教学引导体系

想要加快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舞蹈教学中的融入进程,第一要务就是督促舞蹈教师尽快摒弃团队集体授课形式,同时针对学生身体和个性差异,制定实施个性化鲜明的课程和技能训练方案,旨在顺利贯彻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等指标。在此期间,教师更有必要在平时训练之中开展动态化观察校验和问卷调查等活动,确保针对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性格特征,以及对舞蹈类型和兴趣和舞蹈认知程度等信息,加以可靠性收集整合;之后将各类条件较为接近的学生划分为一组,科学合理化匹配专项指导和训练方案,如此便能较为理想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优势予以有机发挥,最终换取更为理想的教学训练成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至现代舞蹈教学训练活动之中,可以说是新时代我国舞蹈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期间,不管是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模式等,都会助推我国舞蹈理论和实际应用教学工作步入一类全新台阶。所以说,值得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琳喆.以人为本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J].大舞台,2011,28(07):94-105.

[2]史晓婉.“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2,33(07):114-136.

第6篇

1.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特性

对于心理行为意义的理解必须以社会文化为参照的语境。这一“心理具有文化属性”观点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在高校中,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校园文化,其文化环境存在的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和创新性,都是其他社会亚文化所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外力,对群体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奋进、健康的大环境来影响、引导大学生群体,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对环境也提出了要求,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学生适应和改善环境的动机和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以及思维、行为模式。拓展训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承载了心理的校园文化属性。因此,拓展训练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活动形式,在高校广泛开展。

2.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价值和作用

校园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校园文化的特点具有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创新性,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包含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而拓展训练突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启发性的特色,强调通过参与者的实践与体验,挖掘自身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内驱力,感悟生命与成长的意义。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对校园文化的教育、引领、传承、创新起到了方式、方法的丰富和补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开阔了参与者的视野,实现了思维与理念的更新与改革。其作用如下: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用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的实践活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拓展训练中,注重教育引导和情感体验的力度,突出爱的教育,并把活动内容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同时,由于拓展训练具有新颖的方式、活跃的气氛、立体的互动、深刻的体悟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能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持久性。

(2)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融入校园文化的拓展训练,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训练的活动方式营造团结共进、合作共赢、尊重接纳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团队建设,将个体融入到团队中,寻求其在团队中的定位与支持系统,通过协商与配合,参与和互助,让个体体验到融入团队的和谐文化以及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感悟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内涵,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坚持学生亲自体验,独立完成,自主分享。这种方式即有利于启发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身边的人和事,还有利于引导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会客观认识事物,消除抱怨、不平、无奈等负面情绪,学会向他人学习,并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做一个人格健康发展的有为青年。

二、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思路与策略

1.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具体思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具有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的亚文化群体,根据这一群体特点,让校园文化充满时代的气息和适应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是我们丰富校园文化方式、手段的思路,即探索与实践以拓展训练为活动载体,促进各类教育之间、各专业之间、各系之间、各班级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资源整合,推动校园文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优化。

2.校园文化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策略拓展训练具备典型的“先行后知”的特点,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以学生自身体验和经历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目标、透过把每个体验内化为生命动力的这种富有创造、探索理念的活动,推进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进程,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坚持“一核心”坚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以感受性活动为方式,以学生领悟内省为提升,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形成,探索和实践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

(2)把握“两结合”①自愿参加与协商安排相结合。充分发挥拓展活动项目本身所包含的奇、险、有难度、具挑战和群体学习等元素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历奇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需要,吸引学生自愿参加拓展训练活动。而对于需要特殊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协商的办法,以尝试性的活动巧妙地激励这部分学生参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全员成长理念。②自主成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开放式、探索性的活动,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体会“尝试错误”中主观与客观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成长。同时,适时的建议,平等民主的交换意见以及活动整合阶段中活动目的的阐述、导向性的感悟和理解等教师引导环节,促进学生将感悟体验升华为人生成长的经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活动目的。

(3)遵守“三原则”一是多元化的内容体系原则。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包含着各类对象和团队的内容,包括针对学生、辅导员、新教职员工等个人成长要求的拓展方案;针对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团队精神培养的训练方案;还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构建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心理训练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相逢是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主题训练,针对大二学生的“我是最棒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主题训练,针对大三学生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压力弹簧”职涯规划和就业压力管理训练等。二是多层次的人际互动方式。在项目实施中贯穿着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体验,例如“我是谁”、“自画像”等个人项目鼓励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通过“罐头鞋”、“有轨电车”、“穿越电网”等团体合作项目为“个性独立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同龄人相处、交流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三是多角度的人格提升。在项目效果上以促进学生突破自我,挖掘潜能,挑战极限,融入团队等内心成长为目标,帮助学生将包容理解、接纳合作等心理素质升华为全局意识,完善人格。例如“空中抓杆”要求学生独立爬上9米高25厘米的圆盘上跃起去抓住横在空中的单杠,为学生提供了充满信念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冷静、果断、坚韧的良好品质。

三、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启示

1.制定“接地气”的拓展训练实施方案

拓展训练最初是作为企业管理、社会培训、军事训练等领域的培训方式引进的,当它作为校园文化活动出现时,应根据校园文化内涵以及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制定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接地气”的实施方案。

2.加强专业教师培养让“软实力”不软

在学生自助成长过程中,专业教师在拓展训练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专业的指导水平决定着拓展训练能否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学校在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应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学科、师资等方面的优势,重视专业教师“软实力”的培养与职业认证体制度的建设。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新教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进一步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体现素质教育,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中,我受益匪浅,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对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不断地改进,改进是教学的动力。

一、发扬教学民主,开展谈话、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生生、师生多向交往、互动的过程,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便成了重要的化学学习方式,有效的化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活动参与、谈话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纵向一个“单元”,让他们在组内、“单元”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其间,我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谈话,并进行点拨,在“单位”间引入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这种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生生、师生之间的传、帮、带,全员(包括教师)参与式的教学,人人有发表见解的权利,个个有活动的自由,使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

二、展现知识形成,优化改进归纳、总结,突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遵照新课标理念,化学教学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化学概念、化学式、化学规律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化学规律,克服枯燥乏味,避免“背黑体字”和“抠字眼”。这样做给学生理解、掌握化学规律带来了很多好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精要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为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现状,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一些记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可通过口诀记忆元素化合价: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一二铜汞四七锰,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氮,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为零永不变,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这样学生易学易记,感觉这些规律非常有趣,印象自然深刻。

三、设计训练方案,加强深化练习、复习,落实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了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化学习者提供有效途径。练习、复习,作为学生巩固与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技能技巧,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分类,合理安排、延伸和拓展训练,保障练习复习的典型性、针对性和概括性,切忌机械重复训练。另外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所建立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教师在练习、复习的设计训练方案上就更因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案和指导策略,必要的时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落实化学学习实践的高效率。

四、创设特定情境,积极倡导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经过感悟的化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化学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有所体悟,这样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才具有实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将外部信息——化学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方式融入到自身构中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外部信息和自身的内部智慧相互结合,相互糅合,相互撞击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看法,形成新思路,感受新体验的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个感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