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历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2-10-14 00:49:29

序论:在您撰写历史教学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历史教学案例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案例 分析

襄阳五中实验中学是一所充满着活力的优质学校,着力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所以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新一轮的听课月活动。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笔者精心准备了一节公开课,笔者选择的是第二单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节课线索较多,内容含量较大,用一节课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在时间方面还是有些紧张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笔者运用历史学科的特点,以时间发展为中心,把五个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罗列清楚,再结合地图,让学生能够对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导入部分,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射雕英雄传》片头的视频资料,原本想用影视资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想到00后的学生们大都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电视剧,还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在回忆了电视剧中出现的政权以后,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打开幻灯片,展示第一幅地图,介绍了辽(契丹国)建立的相关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标出第一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在讲述北宋建立之前,再次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唐朝结束以后,中原地区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最终随着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分裂的状况。由于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关于“澶渊之盟”签订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这里笔者采取了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并在幻灯片上给出了三个思考方向:对辽而言、对北宋而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而言。讨论结束后笔者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结果回答出来,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思路来的,课堂进行的也很顺利,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然而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课后老师们也给了很多建议,肯定了笔者课堂的精彩之处,也指出是不足之处。

这节课勾起笔者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笔者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A。

误区三:对高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第2篇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行,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中学历史教育方面,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成为现代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完善,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学历史;案例教学法;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是依据史实,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教会学生以史为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门学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习得者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根据史实进行自我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值得加以合理利用的手段。

1做好课前准备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较为充分的查阅,尽量掌握最为丰富的、正确的史实。特别是一些著名历史事件的意义及影响,教师需要将专家学者的看法进行整理,整合出较为完整的答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还可以对一些具有相似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够使各项史实的特点更为明确。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设计,将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标注,在上课时详细的讲授给学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课本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并不一定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搜集,将最为典型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案例筛选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在课上时采取各种手段将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而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分散且十分重要,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需要根据年份对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发明进行分类;其次是对这一时期的各项发明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调研;最后需要将与这些发明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图表,在上课时直接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使得课程内容更为清晰明了。教师做好了充足的做准备,才能保证在课上将重点与难点十分简洁、明了的讲授给学生,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也避免了知识过于分散而出现记忆错位的现象。

2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首先需要重视课程导入,对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教师的知识技能成为了其喜欢一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应当把握好课程伊始,将自己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故事、提问、对话等形式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即将进行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本节课所做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需要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大部分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感受历史事件。这样可以使历史事件更为真实的还原给学生,使得教师所准备的案例更为真实,具备说服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会安排当堂检测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这一环节的题型进行扩充,让学生见识到更多类型的习题。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小软件,将每节课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边玩边进行自测,帮助学生记忆,也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这样教师就可以使整个历史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案例的罗列,让学生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清朝末期各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影音资料,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外国列强对我国的蚕食瓜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还可以将相关条约内容打乱,将各通商口岸、列强瓜分的地点等内容标注在地图上,让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就将经典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强调,帮助学生进行了记忆,还使得课堂内容更为丰富紧凑。

3重视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的缺陷,因此,师生都需要重视课后反思,并尽量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经典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对历史案例进行的讨论,从中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看法,并且对理解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回忆,反思自己是否合理的利用了历史案例,是否将各案例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案例能否正确理解,是否在课上或者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了合理的讨论。尤其是教师需要反思自己选取的案例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能否让学生挖掘出案例中蕴含的中心观点,进行了几次案例教学之后学生在自我意识的表达以及思维能辨力上是否有所提升。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在不断的反思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内容,重视课后反思。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扎实历史基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积极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谈案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98-299.

[2]陈家刚,应琼.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历史教学设计———对一位美国教师“经济大萧条”教学案例的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1:47-52.

[3]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2-45.

第3篇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历史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都是直接向学生灌输死板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高校的大学生是具有自我学习思考能力的一个群体,所学习的知识也能立即在实践中运用。在历史专业课堂中,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设定一个教学的情节,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二)能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校的历史专业学习中,抽象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法是具有一个严谨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的教学方法,能够将许多历史知识点简单化。在历史专业课堂中,合理的使用教学案例法,将历史直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中,教师再通过举例与分析两种方式配合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全面的接受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锻炼提高。

(三)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历史的运用,教师通过在历史教学实际操作,让学生自身在课堂中对历史进行讨论、研究与分析,逐渐了解历史。

二、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制定一个适合高校学生的案例结构,只有一个好的案例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教学。教师编制一份案例素材,使其在大学生的接受范围内。教师必须严格审核素材,使素材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的特征,能够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使用这种方式,激发出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把握教学进展

学习历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高校课堂中进行案例讨论后,如果不能按照其正常进度的发展,那么案例教学法使用后将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同开展讨论,避免出现课堂冷场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深入讨论课题时,不能偏离题目的本意,要及时的将偏离的主体扭转回来,走向正题。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紧扣历史主题,关注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始终坚持让学生将案例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及时进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就就会有讨论的环节设定,在课堂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后,教师须用一点时间将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总结是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最后环节,更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最好时机。

三、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历史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案例教学。要在其中运用出恰当的案例,就必须精挑细选,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在编写历史案例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史记,历史教学中的案例是依据教学要求真实引进的材料,只有真实的历史材料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高校教师在编写历史案例时,要搜集大量的真实历史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合理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真实的案例,在社会发展中才不会显现的突兀,在高校教学中,才能很好的运用。

(二)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

广大高校教师首先要明确知道,案例教学法是针对高校历史课堂的,所以要编制一个针对高校历史的案例。选取的案例既要反映出历史真实事物的客观规律,还要表达出历史真实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将教学的视野扩大,提高自身的历史感悟性,找寻更多的对高校历史课堂有针对性的案例。

(三)历史案例要具有时代气息

历史随着年代的变化,也会出现各种不同视角的评价。在高校历史课堂学习中,教学案例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及时的跟上时代的进程。只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历史案例,才能让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校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有从历史案例中学会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明确历史案例为课堂服务理念

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历史案例是为课堂服务的理念。当然,要选取符合历史知识的历史案例,或者是采用数据和图表来叙述历史进程,改变让学生乏味的课堂。历史课堂教学的性质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历史中的事件,明确历史案例为课堂服务的理念。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当前,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借助特定具备启发性与代表性的案例情境中,教师充当知识引导者与组织者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分析。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激l学生学习兴趣

真实形象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守旧,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苦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知识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通过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将教材中实际案例设定为探究主体对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案例,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自主探究将会不断树立学习信心,积累学习经验技巧,进而有效构建知识体系[1]。

(二)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知识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学习内容较为繁杂繁琐又存在较强规律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案例,以具体的历史案例作为论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概括,进而有效获取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通过有效的案例对比,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历史思维,比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人言的教学形式更具时效性与实用价值[2]。

(三)有利于全面形成历史学习素养

在大力落实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内容。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关注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则是当前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借助一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深入解析总结。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处于两难的学习处境,教师此时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的作用,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实际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学习素养也会随之不断提升。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保证案例贴合课程教学要求

在当前阶段,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个教学误区:单一从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出发挑选设计教学案例,严重忽视了课程教学发展需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需要在教学初期,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改革标准,构建符合学习需求及课程发展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案例,使案例真正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时,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案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如:请学生朗读这首诗歌,并从中感受当时种桑养蚕的普遍性――“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这是一首情歌,女主人公一见她倾心的男子非常开心,但又不好意思表白爱慕,只好每天思念。《诗经・隰桑》把爱情和桑树联系起来,反映了蚕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反映当时种桑养蚕已经非常普遍[3]。借助案例分析,有效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通过案例隐含条件的整理与再现,创设简易可感知的情境,结合教学启发与激励,不断加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二)案例的设计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久远史实内容的教学,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背景及社会群众价值观不同,学生在学习此类史实内容时比较困难,很难把握学习重点,所以教师更要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4]。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时,罗马法系是古代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法系,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罗马法的起源、发展、确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响,为学生后面学习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制作铺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将本节课程知识转变成为一场现实的法庭审判:“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婆婆焦母对兰芝百般刁难,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兰芝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请问在古罗马时代,如果你是法官,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会经常出现吗?为什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担任法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讨论后得出:“不会。罗马法的内容之一: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得到保证。罗马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更高,因为罗马法制约或消除夫权,而中国古代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借助案例分析,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内容,并为下面归纳、思考罗马法的作用奠定基础[5]。

(三)深入挖掘教学时机,运用现实案例导入课堂教学

从现有调查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高中生而言,能否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案例导入是否有效。只有充分利用具备启发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才是最佳的历史案例教学活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案例导入课堂教学时,需要侧重寻找最佳的教学时机,并有意识地制造学习矛盾,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侧重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时,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有意将美国当时总统三权分立的现状作为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当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后放映幻灯片,展示当今美国史学界和政治界对1787年宪法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教材中学思之窗进行小组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1787年宪法展开评价。通过模拟情景,使情景再现,让同学们自己探讨、交流,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通过材料的阅读和思考,探究学习,自我开拓思路整理一个知识结构的框架。学生在此类学习情境下,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基础上,有效构建相关历史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出自我学习潜能。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教学方法前,精心设计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案例展开分析研究,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引导的功能,利用现实案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曾伊钦.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李文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胡忠艳.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案例教学法 应用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业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检测结果给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动力更加充足。总而言之,历史学业评价始终是整个历史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学习的新起点。因此,我们要借新课改的东风对历史学业评价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等进行创新,目的是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热衷于全面参与历史学业评价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次参与中都感觉很有收获[1]。这样,才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1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历史课堂基本是众多学生面对教师,教师依次完成对历史原因、过程、结果的分析讲解,其间添加师生谈话或一问一答,最后做一个课堂小结。教师在本质上处于君临一切的状态,而学生充当老师的配角,总体上依旧是老师进行“满堂灌”教学,学生进行单一接受性学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但是却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使学生形成“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学生模仿有余,创新不足,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以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更有甚者,这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活生生的学生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这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

传统课堂教学以课本知识为本位导致学生读死书。“课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所组成的系统,主要是一种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要把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自己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或在现时的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而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促使历史教育手段信息化、多样化、多元化。尤其强调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集体参与、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好处在于可以把历史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历史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过程。教师还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依据历史学习的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家长等积极参与学习信息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再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从实践出发;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2]。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中分成四个步骤:教学流程是指课中“四步”,即情景问题导入、互动释疑探究、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情景问题导入。该步骤明确“学什么”的问题。教师设置契合教学内容的鲜活情景,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该步骤大约需要5分钟。

(2)互动释疑探究。该步骤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首先班内每个小组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对大家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问互相进行解答。接着,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既可以把小组学习成果展现给全班同学,也可以将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全班进行更广泛的讨论交流。通过全体同学的互相释疑和点评,相互借鉴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该步骤大约需要20分钟。

(3)归纳总结拓展。该步骤主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刚刚学会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结构;阅读导学案上的“认知拓展”、“经典史料”,开拓思维、扩大视野。该步骤大约需要10分钟。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是极其强烈的,他们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与人生设计,他们不再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教材中,束缚在学校里,他们有意识地开始关注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结合,他们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初中历史旧课程的教学要求刚好压制了初中学生这些增长的因素[3]。

(4)练习巩固提高。该步骤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可以选择课堂习题反馈,课后作业反馈或者章节、单元达标测试,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最后分层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该步骤大约需要5分钟。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学生们总结进步时说:“以前大家都是‘独行侠’,学习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问题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没兴趣探究;现在分组学习,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团队意识促使我们谁也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而且现在课堂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我们心里很明白:只有学好了、消化了我们就可以像优秀学生一样在组内、在班级自信地展示自己!坚持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我们的小组很优秀,我们全班都很优秀!”

结论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笔者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案例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树清.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93.

第6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案;教学;实践;思考

目前,学案教学法是很多学校比较普及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的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有学习目标而发挥个人主体性质,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学科学案教学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高中历史学案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学案教学避免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各种弊端,主要包括:(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程序化的环节,即课堂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教学结果,学生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所考的历史知识点,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二、高中历史学案设计与实践

在高中历史学科学案导学模式中进行开发研究,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实施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主体性原则。这里所说的主体性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高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除此之外,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2)引导性原则。高中历史老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和指导人,在编写学案时应该根据课本知识的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提高教学的质量。(3)方法性原则。这里的方法主要是指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其单纯地讲授题干,不如把学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学案的设计要遵循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只有这样,学案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例如“开辟新航路”的学案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自主学习】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_____的发展和_____的出现。

(2)社会根源:_____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寻金热”)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_____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观条件:欧洲出现了地圆学说,而且_____技术和_____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

1.结果

_____和_____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_____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的影响:

①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_____沿岸。

②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___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新航路开辟的含义: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总而言之,学案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成绩的好坏,我们要加倍重视学案教学的利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中,老师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老师的引导下,除了考虑如何教学生之外,更多的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好,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法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主导学生。现在提倡个性化教学,学生的感受越来越被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是教学中地位一直都没有被尊重,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构成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适用性人才,而不是只懂得各种文化知识的人,毫无个性的人。从另一方面来说,学习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自学意识和能力,不能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指示走。尤其是历史方面的学习,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仅仅学习书本中的知识点,只能是管中窥豹,不能真正全面的认识到历史。其实初中历史教材中是存在这一些纰漏的,或者说有一些片面的观点,这些对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都是不利的。而如果灵活地利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学生就会对教材产生质疑,主动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做一些课外的自主探究。这种专研精神是现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非常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安于现状,只图完成学习任务,不思进取,思想上的僵化很严重。

一、学案教学在引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案一般都是一个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制定的,然后在交付给历史教师,供他们在教学中使用。由于这种学案的制定模式,再加上教师过于信任学案,导致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没有多少针对性可言。一个学案被重复使用到不同的班级,而且是一年又一年地重复使用,也不加入什么创新。这样的教学,往往教师也不会考虑多少引导的重要性,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安排走。就教师的角度而言,坚持团队的教案,避免教学质量下滑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学生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个体的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等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一届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很容易出现学案不适应学生实际需求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课堂效果差,学生成绩下降,学生的思维非常迟钝,缺乏主动性。

二、学案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改进方向

(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善

教学团队一起制作的学案不是权威,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个性,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执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适当的改变。比如《三国鼎立》的教学案例中的要求是学生在学习之后能了解三国是哪三国,各自领土在哪,以及主要的政治人物。我认为这样的要求是比较笼统的,肯定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即使身处同一个班级。与这段历史相关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很多男生的喜爱,对于这部分男生而言,这节课的学习是比较轻松的,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就要困难一些。所以统一的教学会让学生之间产生差距,而且《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有很多虚构的部分与历史记载不符,对学生会产生误导作用。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教案中一般是不会如此细致地针对这些差异有什么区别对待,更多的需要教师自己判断,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学案例的使用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充满教学激情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往往更具活力;一个严谨稳重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也会脚踏实地。所以教师要在使用教案的时候坚持自我,不能因学案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二)重视引导

学案教学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了引导的环节,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讲解,完全成了单方面的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学案教学强调教师多引导学生,不能简单地灌输知识,学生应该要有更多的思考,教师的讲解需留有余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解《》的时候,教师要改变划重点、讲解重点、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尝试找出重点,给学生更多的是启发,而不是把直白地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告诉学生。关于那段时期的影视作品有不少,学生一般都会接触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这种看待历史的自主意识非常可贵,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使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就会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受到抹杀,学生会下意识地认为教材是权威,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只是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而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教师应该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保留这种自身的想法。在学习的道路上,每个人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应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在记载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主观的因素,所以不能完全相信课本。教师要把学生往独立的方向引导,让学生明白教师、教材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优异成绩的获得,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思做就能取得,相同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差,就说明了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三、结语

学案教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进一步地扩大,教师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引导学生上,而不是强制学生按照学案计划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失去自己的思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