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3:37:57
序论:在您撰写编导培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校一般是以教学进度的完成,以及考试的应付作为主要目标,学生无法获得更多时间的机会。然而,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作为一个有着极强动手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基础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操作以及动手能力同样重要。但是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仍然较为单一和死板,只是为了学习理论,而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考试而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开展,由此就会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较为突出,但是动手能力却极为欠缺,只能从编导沦落为普通的编辑。第二,是实践方面,没有足够的操作经费。对于优秀的编导的培养,要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并且要以良好的设备作为实践的基础,而不能依靠教师的动手,学生的观察,学生无法做到亲历亲为,亲自操作更是不现实。很多学校在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方面,因为相关设施的欠缺,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做到直接上岗操作,只有在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才可以上任。因此有必要在一些学校内对相应的投资进行利用,对相应的设备予以完善和更新,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操作平台。第三,教学活动虽然存在,但是许多教师都不是资深的专业人士。因为当前社会上对这一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需求,因此许多较为优秀的广播人往往会在电视台等地方工作,学校教学自然也就被放弃了。在校学生也因此无法获得最新的相关消息,学生的学习不能够衔接社会的发展。上述的原因是当前该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从实习方向来看,很多人的模式都是定向的,比如说电视台、广告公司等。对于这部分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极为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也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份工作当去。就毕业生来说,实习是其第一个工作岗位,因此也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维以及模式产生了决定作用,因为结合这样的实习,毕业生们原本接受的理论知识就上升到了实践这一高度,能够细致的予以实践。结合这一平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国内目前的这一专业实情有所了解,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更好的完成日后的实践以及工作。就实践而言,只有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不断完善,而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所以说就实习模式来说,对于毕业生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更有利,更容易实现这一专业的革新。媒体是这部分专业毕业人员第一个接触到的,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媒体也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市民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记者以及编辑,许多报纸也实现了政府以及市民之间的沟通。因此良好的媒体,能够让社会的发展得以推动,使得政府以及民众的距离得以拉进,二者能够更加和谐的沟通,向政府传达民生,所以也就表示这部分毕业的专业人士必须要将自身融入到媒体当中,让自己成为市民以及媒体之间的桥梁,更好的向社会提供服务。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道德观以及责任心也是必须的,要从内心对自身的职业公正性有所认识,要以为民众考虑的思想,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要无愧于自身的职业以及专业,因此一名广播电视编导如果被认为是合格的,不仅其专业知识掌握度要比较高,并且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动手能力,都是必备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编导来说,创新能力是必备的,要结合自身实践以及过往的经验,对更加完善和省力的结论进行总结,在日后的实习方面运用,因此就实习模式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刻板的模式,要对和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模式进行探究,对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予以选择。洞察力以及思维都是编导们必须要具备的,这样的思维能够让节目编制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得到解决,达到见招拆招的目标,要以淡定的态度来应对上述状况,洞察力的作用也极为显著,作为优秀的编导来说,新闻视角必须要独特,要及时的汇报相关的见闻给观众,而这恰恰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三、结语
【关键词】现代舞基训;舞蹈;编导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28-01
一、现代舞基训是现代舞编导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舞蹈事业的繁荣,现代舞的基础训练走进了各大院校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现代舞的训练价值。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成为了舞蹈编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现代舞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最终体现
现代舞编导讲究的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叫现代舞。而这创新则来源于现代舞基训,只有加强现代舞基训,才能不断地出新的动作。有了新的动作,才能编出新的作品。这就是现代舞编导对现代舞基训的最终体现。
(一)现代舞编导对现代舞基训的体现
现代舞编导要摆脱只作为图解内容的附属品而存在的状态,创编出新的、优秀的有自身价值的舞蹈。而在编舞技法中,捕捉舞蹈形象和动作发展变化是两个重要的基础技法,是舞蹈形象产生的重要手段。编舞技法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现代舞基训的掌握程度,现代舞基训掌握好了,才能更顺利地学习编舞的技法。只有这样,编导的现代舞才精彩。
(二)现代舞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总结
作为一个编导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知识是通过文化课来学习的,舞蹈表现技能则是通过现代舞基训来训练的。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元素,是舞蹈作品中最小的单位,它的产生奠定了舞蹈作品的成立。而现代舞基训就是舞蹈编导的细胞元素,有了它的不断积累,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细胞,也就是完整的舞蹈作品。所以说,舞蹈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总结。
三、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相辅相成
现代舞编导包含现代舞基训,现代舞基训反映现代舞编导,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舞蹈的编排,与基本功训练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舞蹈编排好了,可是因为一个动作做不好,就会影响舞蹈的整体效果。由于现在的编导主流是现代舞,所以现代舞的基训在舞蹈编导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在我看来,舞蹈编导的关键在于现代舞基训的好坏,现代舞的基训是舞蹈编导的基础。你只有打好了基础,才会走得顺当。一个现代舞的编导创作好的一部作品,需要通过演员来呈现给大家。怎么样呈现?这就取决于现代舞基训的好坏。所以,现代舞基训和舞蹈编导的关系就像盖楼房,只有地基打得好,楼才结实牢靠;现代舞基训好了,才能在带有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肢体和技巧去诠释一个作品,这样的作品才完美。
现代舞动作的训练是为了让动作舒展灵活、平衡协调。现代舞动作训练好了,才能做出许多的动作。呼吸的训练是为了让你所做出来的动作不是机械的,而是带有律动的,要在一呼一吸中找到舞蹈的律动。只有这样舞蹈编导才能出动作,出好的动作,编导才能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训练,它可以让你编导出的动作或者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表演性。
现代舞基训的能力大小直接反映现代舞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影响舞蹈编导的素质。就好比,在一件产品面前,编导就像是产品设计师,基训就像是产品生产者培训。当然,好的编导会根据演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舞,根据编舞的特殊需要,给演员以特别的基本训练。
现代舞基训和现代舞编导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二者本就同出一宗。现代舞基训是在探寻“理所当然却又意料之外”的动作轨迹。现代舞基训不单可以解放编导的肢体,更值得赞美的是思想的解放。舞蹈编导的第一章节的主要课程就是动作的开发。所谓动作的开发,即自身在寻找不同的动作、造型和运动的路线。恰恰是这种一贯的练习方式,让肢体更加灵活。现代舞基训就是为现代舞编导而生的。
四、结语
现代舞是社会文明的反映,与时代文化背景紧密联系。现代舞的训练不仅要求舞者具有一定的舞蹈技巧,还应具备驾驭技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舞者具有更高的悟性。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讲求呼吸训练、动作训练以及心理训练三者结合的训练方法。将舞蹈演员身体的每个部位与舞蹈技巧相结合,运用自如地表现现代舞的优美的艺术内容,创造出独具风格的现代舞舞姿,顺应新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这样不仅能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具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的舞蹈魅力,体现出融入民族性格的现代舞舞蹈风格,为我国的舞蹈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使我国的舞蹈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冯思美.舞蹈基本训练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法]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法[M].郑慧慧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实习模式; 全新探索; 诠释分析
1 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大的发展,为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大流量的优秀人才,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广播电视高素质的人才,是广播电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对于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弊端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于目前一些高校开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没有做到完全和社会挂钩,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到社会上之后无法直接进行实习和实践。导致了学校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毕业生不能马上的输入社会,这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的。学校的教学往往为了赶进教学进度和应付考试为主,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可是,我们要知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较高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现今的教育模式仍然过于死板,单纯的是为了理论而教学,为了考试而教学,无法让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极强,而动手能力极差,从一个广播电视编导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编辑。其次,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得操作经费不足。要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让其在自身操作中摸索经验,而实践操作就需要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像现在的学生只能远观教师操作,无法亲力亲为,无法上前进行操作。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弊端,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无法马上能上岗操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应该将教育投资转向更新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其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最后,就是缺乏资深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进行教学。由于目前社会上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似的一些优秀的广播电视人选择了在电视台或者电台报社等地方从事工作,从而放弃了去学校进行教学。这种单纯选择使得在校的学生无法更好的接受最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信息,使得学生实习时觉得和社会脱轨。以上三点原因是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
对于上述的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原因进行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例如面对硬件器材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教育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得比例,将教育事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教育力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育者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积累其实践经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人员的欠缺,社会需要将更多地就业机会投身于学教,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一部分的人才运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人才的持续发展。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方向在人们眼里都有了定向的模式,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广告公司等,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是他们所热爱的,他们会全身投入到工作中去。实习的范围是毕业生第一个工作岗位,实习模式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维,因为通过毕业后的实习, 毕业生才能真正的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实践。学生通过实习模式的平台对于我国现今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将学校所学习的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和实践。因为只有结合理论的实践才能被完善,只有结合实践的理论才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所以说,良好的实习模式有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发展战与完善,更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优化与革新。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媒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更多的记者和编辑成为了市民反映民情和民意的对象,更多的报纸和节目成为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所以说良好的媒体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使得民众与政府能更好的沟通,将民生传达给政府,所以这就要求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员要融入媒体,将自己作为媒体与民众之间的桥梁,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需要良好的责任心和道德观,要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公正性,要秉承为专业,为民众的思想,将自己所学学习的专业完全的应用与社会,服务于人民,要无愧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职业,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不仅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将以往的经验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更省时省力更完善的结论,用于以后的实习工作,所以实习模式不要拘泥与刻板的模式当中,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实习的模式,选择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敏捷的思维有利于编导在做节目时能很好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见招拆招,用淡定和从容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以不变应万变。敏锐的洞察力就更不必说了,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将所见所闻能第一时间的汇报给观众,新闻视角的独特性往往是收视率的保证。况且,实习的模式不是固定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完善的。因为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发展,社会结构也一定会随之前进和完善,固定的实习模式往 往就不能适应发展的社会,容易将人变得刻板和循规蹈矩,实习模式只有随着事物的革新在不断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步,才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讨论,总结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教学模式的弊端与对未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单位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对现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总结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而作为大学里正在学习和探索这门科目的学子们就更要努力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学校和社会中吸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文化,只有两者的相互合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蓬勃发展,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惠阳,马王平.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01):35-39.
关键词:影视编导;课程教学;理实结合
一、影视编导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关注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训练
影视编导课程包括摄影摄像、摄影机操作、镜头处理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影视欣赏能力,增加影视编导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目前,影视编导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的传统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然后系统完整地向学生呈现,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素养的接受和学习。在学校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以大多以拍摄和编辑方面的技能性练习为主,缺乏综合性的实现项目。
(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影视编导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出来的,缺乏实践的经验,在影视编导课程的方向上把握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及时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也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刻板教学,不能够转却把握市场的脉搏,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脱节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单一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师采用权威性的满堂灌形式,学生像容器一样被动地进行接受,理论上学习影视拍摄和编辑技巧。影视编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是无法掌握技能的,需要依靠实物演示,学生体验,共同合作探究等,才能够将教师讲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缺乏学习积极性,忽视自主学习
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不是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够实现提高的,需要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课余自主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最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最新的书籍、杂志,听取学校优秀教师或者邀请的专家组织的演讲来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一部的影视作品制作,不是一次成熟的,而是依靠多次的琢磨和尝试,来进行实践。在此,学校可以给与一些资金支持,让学生以学校生活为基点进行一些微电影的拍摄,并在学校公共网站上进行拍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增加实践的综合性。
二、影视编导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软硬兼施,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和谐
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是需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充电,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在实践中得到巩固,这样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高能力。笔者对我校的影视课程设施进行了调查,其中在课程设置上,一学期的实践课程只有6节,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有普通数码摄像机10多台,很难满足学院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要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协调性,从硬件设施上将需要满足生均设备比例3:1,也就是说每三个学生能够使用一台摄像机进行实践,满足学生多操作多练习,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培训机会,引导教师走向市场,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此增加教师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准确性。
(二)以影视作品分析和欣赏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之初,由于知识基础还比较缺乏,不能够直接进行实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学会欣赏影视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以“拉片”的形式,欣赏、模仿影视作品的拍摄角度、拍摄手法、镜头剪辑手法等,从而积累影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及时和完整的记录,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同时,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影视镜头的景别、时长、转场等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内容,对经典影片进行精读和分析,完成系统的学习和总结,教师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指导。
(三)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体验性
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参与,传统课堂以集体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内化过程。影视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翻转课堂、集体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利用集体共同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进行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实践尝试,也更有针对性,分工明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尝试,并把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络上,进行相互的评价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完成理论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理论素养;同时,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实践尝试,能够结合优秀影视作品的精读和摄影编辑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詹琛.影视编导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3):8278-8280.
[2]张兴动.影视编导艺术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艺术探索,2012(03):87-88.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家。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同时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在教学体系建设做出有意的探索。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 ;实践教学 ;教师队伍; 教学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史、哲等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造就高素质、综合型的传媒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专业课学习中,通过“课堂教学、创作实践和产业投放”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宽专业思路和就业渠道,为各级电视台及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具有传播学、艺术学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掌握影视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影视节目制作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各类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条件建设上,一方面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外出考察和校外其他单位交流、座谈,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交流并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实习机会,充分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校内外实习。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为方便学生在学校内部进行实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校团委、校广播电台等相关部门协调,建立了一系列的校内实习基地,充分保证了在校生的校内实习。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之始就要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满足广播电视编导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内容。
二、推进新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学校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时注重管理、落实、提高,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有很强的参与性。
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根据学习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基于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切实的可操作性的平台,建立研究性学习知识网,互相交流有关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使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体会研究性学习过程。在新型教学环境下,激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的效能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使学校的现代教育之路始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就必须随时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随时紧跟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走一条独具特色的超前之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在于服务,既要服务于教学,也要服务于科研。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为教育方式的延伸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加强科研、探索新路、科研兴校的道路。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通过骨干教师去带动其它教师,是学校参与教科研的目的,目前在校园内,做“科研型”、“学者型”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如何使巨大的资金投入更好地体现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应用网上繁复而多样的信息。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得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教育创新,我们任重而道远!
三、造就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大学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抓好培养、引进、管理和服务的四个环节,着力建设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专业开设之始,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并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外聘、内培、引进等途径和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努力造就一批教学质量良好、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质量。
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与培养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来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教学、科研特别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业务进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另一途径。进修提高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短期为主,长期为辅。由学校资助在职攻读学位,在一定期限之内没有取得学位的人员要给予处罚。在职进修教师在进修期间要求完成好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富有教学及科研经验的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为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提供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所需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网上评教活动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大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的投入,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教师校内培训制度。每年暑假安排不低于10天的校内教师培训;新引进教师也由学院进行不少于20天的岗前培训。采取新进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使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力争使新进教师一年基本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为教学骨干。按照教师进修、提高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把专业教师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
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制定教师校外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一线部门参与节目的策划、制作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切实抓好教研室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坚持听课评课制度。系院领导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训、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课有要求、有计划、有考核;听课情况有记录、有总结、有反馈。积极开展教学听评活动。组织观摩教学和优质课讲评,大力表彰优秀教师、表彰教学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学术研究,积极撰写和、论著等。
[参考文献]
[1]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天中学刊.2013(05)。
一、舞蹈编导的相关理论阐述
(一)舞蹈编导的概念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就是对舞蹈的“编”和“导”,舞蹈动作能具体表现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和人们的情感与情感思维的变化,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需要编导人员深入生活来捕捉生活中的舞蹈细节,然后将这些生活细节进行舞蹈语汇的创造和组织,然后再编排舞段,实现舞蹈编排的整体构思,最终由舞蹈演员将这一系列的舞蹈语汇展现在舞台上。
(二)舞蹈编导的相关理论
舞蹈编导本身就是一种将零散的舞蹈艺术进行重组而改变成为深刻且富有意义作品的一门艺术,常见的舞蹈作品分类主要是单人舞(独舞)、双人舞、群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舞蹈编导的成功离不开其一般的组成形式,也可以称作舞蹈编导的几个重点组成要素。第一就是音乐的选择,音乐是舞蹈表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舞蹈音乐的选择上,需要音乐内涵深刻的作品。第二舞蹈整体的构思要新颖独特,能够体现舞蹈编导的艺术审美与个性创新。第三是完整的舞蹈编导结构,舞蹈编导需要遵循“引子――开端――展开――――结局”的结构来完成。第四是到位的肢体语言,在舞蹈编排中,每个舞蹈动作的到位程度和表现强度都是舞蹈感染力的保障。第五是塑造鲜明的舞蹈形象,在舞蹈编导中,对于舞蹈形象的创作也是舞蹈编导的灵魂,观众会根据这一舞蹈形象的指引,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和对舞蹈作品内涵的感悟与共鸣。
二、多元视角之审美取向的教学改革
(一)审美取向的含义
审美取向是审美标准的重要表现形式,审美取向的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背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追求的不断变化,审美取向也有了新的内涵。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中,尽管每个人的个体审美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不同还是会逐步接近社会审美取向标准,因此,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选择上,还是需要紧贴着社会大众的审美取向,而不是满足个体的审美取向。审美取向是对舞蹈模式的内在含义进行规律性总结和描述的手段,也表现了主体的理想模式,同时在舞蹈艺术不断变化的同时,审美取向也要随之改变。
(二)舞蹈编导模式中审美取向的教学改革
1.丰富的生活阅历
舞蹈的编导工作离不开编导人员对生活的体验和反思,舞蹈编导艺术的产生过程大都是编导人员在生活与艺术创作中产生一定的感悟,而后将这些想法转化成为舞蹈语言来完成舞蹈动作的创作。因此,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上离不开舞蹈编导对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捕捉与艺术上的再创造。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舞蹈编导需要将客观的事物转化成为艺术上的想象与联想,这样才能实现对舞蹈作品的编排与艺术加工。
2. 丰富的思想情感
舞蹈编导中的创新思维与舞蹈语汇尽管是源于生活,但同时,艺术又应该是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上应该加入更多高层次、高境界、高情商的思想与情感元素,从舞蹈编导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方面对生活进行新的感悟与阐释,然后呈现出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风格,更为全面、立体的展示生活,表现人们对思想情感。例如舞蹈《希望》就是编导将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生活原型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创作,展现了舞蹈形象痛苦、挣扎、无助、反抗、获得希望的整个过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艺术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对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上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审美取向添加更多的个人情感元素,完成对作品审美取向的选择。
3. 完美的舞台形象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舞蹈编导中的舞台艺术形象是实现舞蹈编导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所以,在对舞台艺术形象进行编排的时候,更需要突出舞蹈形象,将生活中的审美原则和标准更为夸张的赋予到舞蹈形象中,这样经过舞蹈形象的演示和凝聚,才能完美的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对于审美取向的改变需要对舞台形象的特点进行进一步加工,突出更为鲜明的舞台形象,也是对舞蹈编导审美的更深层次的展现。
三、多元视角之创新思维的教学改革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当下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在于知识的创新,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为创新思维的成长打下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用充满希望的目光去看待问题,与时俱进。其二,人们的思维习惯对事物进行定性判断,对事物缺乏一个全方位的掌控,这样往往会把创新的幼苗扼杀,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这种肯定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三,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同的,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但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能只重视自我视角,而要走出自我的“围城”,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其四,在师生的思想发生分歧之后要学会,舞蹈编导一方面要结合作者的实际追求,另一方面还要在艺术创作上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其五,要改变固有的思维训练模式,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转换,优化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引领学生进入编创佳境
引领学生进入编创佳境,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俗话说“一日三省吾身”,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习惯,在反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与创新,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念。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创编状态与编创佳境。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其喜好、知识结构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学生的不同状态教师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师要富有耐心,采用方便交流的语言来同学生进行沟通,不断优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使师生之间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最后,要创新教学策略,在编导教学中要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例如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寻童年,这样学生对编导就会产生兴趣,充分的激发出自身的潜能,这样学生就会把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教学任务也就会顺利的完成。
(三)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联想与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与联想能力,引导学生从舞蹈编导各个方面大胆的尝试,这样在思考问题时思想会变得更深邃,以此也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两个词语或两个事物,让学生联想出相近的词或事物,进而所编创出的主题也就更加广泛。其次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多方向看待事物的能力,这样所提出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更加广泛,例如即兴舞的训练,教师通过随机口令,使学生的思想充分的发挥出潜能,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创编中,充分的释放自己。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充分地融入大自然,在同自然结合的过程中激发出创意,编创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优秀舞蹈作品。
(四)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与感性能力
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与感性能力,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象体现的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需要,通过想象来努力为目标奋斗,通过想象、发散思维的提高学生能够发现事物的隐藏属性,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变化的思维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多元式、发散式思维能力的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要增强学生的感知与感性能力,舞蹈的核心即是情感的表达,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各项训练都要结合感性能力的提高来进行,通过富于变化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来启发舞蹈创作的灵感。
(五)提高学生的逆向、重组以及理性能力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逆向、重组能力,由于创新通常是从逆向获得,所以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重组就是整合思维,只有妥善的整合资源才能实现有价值的创新。例如“田忌赛马”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重组故事,通过发散思维来分析、考虑事情,才能使问题更好的解决,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重组意识,做到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编导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提高学生对理性把握的能力,事物的特征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现象、本质等,要想更好的创新就必须要透彻的分析,从事物的量变分析到质变,例如“倒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逆向的远观来提高对动作的掌握,这是一种有效提高理性能力的方法。
既然把电视定位为综合艺术,它必然是文学、艺术、技术的相互渗透和密切结合。一个优秀节目制作完成,是许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体现了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后期制作体现得更加明显。对于文艺娱乐节目、综艺晚会节目、文艺专题节目、戏曲节目,后期的艺术再创作更为重要。由于后期制作人员在设备的功能开发使用等方面,比绝大部分编导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编导创作意图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后期制作人员。
后期制作人员能否领会编导的创作意图,在突出节目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作,与他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只有自身具备必要的艺术修养,才容易与编导达成共识,运用所掌握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相当数量的电视片经过后期制作人员的修饰加工,常常会给原来的创作构思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节目添色增彩,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的视觉效果,是艺术和技术的和谐与统一。
既然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已成为电视后期制作人员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那么在现实的工作、学习中,后期制作人员该如何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艺术、技术修养呢?
第一,加强艺术素养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个电视节目在大众媒体中播出,虽然说收视效果是由观众来评判的,但创作人员的审美情趣,往往贯穿于一个节目制作的始终,影响着节目的成败。加强艺术方面的修养,对后期制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要注意实践
提高理论水平,可以增强艺术修养,但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如今年年初《先声夺人》栏目制作特别节目片头,刚开始,我们考虑采用的方法是把画面缩小为50%进行抠像处理,一幅幅画面从屏幕外飞进屏幕后渐渐消失,再由屏幕中淡出画面,然后推出字幕。制作完成后,编导们普遍认为缺乏新意,后来经过认真总结思考,又重新进行制作,最后制作成的片头是:几组多幅不规则的画面镜头从屏幕外飞进屏幕内,中间始终带有一个左右摆动的,大小为十分之一的《特别节目》小字幕,再加上强有力的音乐烘托,突出了栏目名字,这一改动得到了编导们普遍的认可。
第三,要广辟学习渠道
艺术修养需要长期积累和提高,参与电视节目前期录像拍摄,对后期剪辑制作非常重要,不仅能了解到节目的整体效果和编导的创作意图,后期制作应该注意强化的诸多问题,而且能从前期录像拍摄中获得许多灵感,在后期制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同时,注意多看一些中外优秀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文艺晚会、文艺专题节目(包括网络视频),多利用一些业务性研讨会向同行们学习。
第四,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由于电视制作技术是以电脑作为工具,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许多步骤都是靠程序和指令来完成的,所以一个好的电视后期制作人员只有掌握和精通计算机这个“利器”,才能“善”后期制作之“事”。
第五,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由于目前电视制作设备都需操作计算机完成,而绝大部分操作指令均采用国外软件,所以进行指令操作必须懂得一些必要的外语知识,否则就无法与计算机对话,在制作技巧上很难有新的突破。
第六,必须掌握一定的摄像、美术,灯光、剪辑,音乐等方面的电视基础知识
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机内都有一定的设计,如果不懂得色彩和造型构图,没有任何美术基础且不了解摄像技巧,不懂灯光、音乐,很难在电视后期制作中剪辑出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