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04:27:18
序论:在您撰写成人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办刊宗旨
宣传党和国家的成职教育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报道国内外成职教育动态,交流成职教育理论,工作经验、学术成果,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关键词]成人教育超市,开放性,市场性
超市的兴盛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以自身的开放性、充分的自由选择、宽松的购物环境深入千家万户,它所形成的人文理念对于现代成人教育模式理论新发展有借鉴价值。商业超市成功运营的经验,对于我国成人教育转变教育模式解决经费严重不足,具有实用价值。
一、成人教育超市概述
(一)内涵
“教育超市”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为指导,借鉴市场经济下超市经营管理理念和规律,所创建的为学习者全面发展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及开放式教育产品的现代教育新模式,成人教育超市则是这一内涵下以成人为特定对象。
(二)特点
市场性。参照产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来办成人教育,通过市场需求来调节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投入市场化,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解决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开放性。成人教育超市的开放性是指向每个需要学习发展的成人开放,全方位的开放,没有任何入学资格的限制,入学时间的限制。
动态性。目前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数字化生存方式侵蚀到我们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里,每个人需要用终身学习来应对各种挑战,成人的学习需求更直接、更动态的反应社会的变化。
多元性。成人教育的对象是身心生理都已经成熟的成人,其学习的目的、动机、准备度、系统已经影响学习的因素等都比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复杂的多。成人教育超市是以成人为“顾客群”,它的设立应具有多元性,才能迎合“顾客群”的需要。
二、成人教育超市教育模式的客观依据
(一)人力资本:成人教育超市模式的理论依据
大部分人接受的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定义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人力资本概念说明了人们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进行自我投资的事实,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他们的未来收益。经济学家用的“投资”指用在能产生未来收益的资产上的费用,并以此区分投资和消费;普通消费只带来眼前的满足和利益,但不能创造未来收益;能在未来带来收益的资产才成为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为形成、保持和增加人的经济活动能力而进行的物质、资金和劳务等的投入活动。
(二)社会和个人发展:成人教育超市模式的市场需求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都应尽力避免自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战略的实施,学习化社会观念的深入,教育消费在城市消费中国城市消费中增长最快,年均增速高达20%。成人教育超市的建立迎合了这种教育消费,并将这种消费的范围宽泛化、层次多元化、程度深刻化。
(三)封闭的成人教育系统:成人教育超市模式的现实基点
成人教育系统内部界限分明,与普通教育不沟通、各自为战、争夺生源,与国外的成人教育不交流。这种封闭的模式,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致使成人教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越走越缓慢。经济领域改革开放设立特区的成功,为我们的成人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一些专家开始思考我们国家的教育“产业化”,反对基础教育普通高校的“产业化”,而对于成人教育来说,反而应该深化“产业化”,进一步放开成人教育的市场来改善成人教育的“窘境”。
三、成人教育超市教育模式实施策略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构件,也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没有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就不能认识和实践新背景下的成人教育。在我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只是一部分学者的理想,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成人中普及化较低,具体的实践也较少,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的学习氛围,这样才有利于成人教育超市这种新型成人教育模式的建立。
(二)政府大力支持扩大地方、学校办学自主权
构建成人教育超市,必要的条件之一是政府的放权,扩大地方、学校发展成人教育的自主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思想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就意味着主动参与社会系统的信息沟通、共有和分享,就意味着自我调整、创新、优化、发展和完善。
市场化办学。我国的成人教育办学体制单一,无法满足学习型社会成人学习的需求,应根据市场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具有战略眼光,发展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尝试成人教育超市这种新的成人教育办学模式。
多元化顾客群。目前成人高校的招生制度依然是仿照普教的模式,使一些生产技术骨干、外来务工人员、西部落后地区的在职人员没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这种有众多限制的招生办学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知识技能的半衰期变短、产业结构调整更加频繁、社会变迁加速、职业流动和交换频繁,成人为了应对变化接受成人教育。
灵活化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适应社会成员对自身生存发展物质、精神以及个性的需求;在教学手段上,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还有充分利用已开发的网络精品课程;在师生关系上,在成人教育超市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里是学习“导购者”与学习“顾客”,“导购者”帮助“顾客”找到适合自己个人发展的方式,调动“顾客”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方式,赋予“顾客”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顾客”所需教学的内容、便利的教学手段、指导激励的师生关系、弹性的时间,是建构成人教育超市的基本条件。
(三)国家出台政策促进成人教育系统的资源整合
国家应出台政策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相衔接、相沟通,促进成人教育系统整合资源。经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成人教育结构的多样性。
(四)构建职业教育、兴趣教育和闲暇教育的立交桥
传统上对教育划分为四大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以职业任务为标准,成人教育则以教育对象为区分标准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教育,如补偿教育、兴趣教育、闲暇教育等。由于分类标准不一,职业教育和兴趣教育、闲暇教育之间必然会有交叉,三教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上实现沟通。
(一)“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
1.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危机。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型人才相对缺乏,因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在起始阶段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促进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随着近几年成人教育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硕士的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以成人教育教学、科研岗位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岗和教学辅助岗为主,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术能力,对目前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能力本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成人教育硕士生培养仍旧采取“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所培养的人才便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出现成人教育学人才供需不平衡、适销不对路的问题。因此,成人教育硕士生教育“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外在合理性危机。
2.从导师队伍现状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内在合法性危机。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大多数承认教育学硕士点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一方面,我国80年代初才开始把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加以研究。相关的理论人才和师资本来就很缺乏;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更显不足,许多硕士培养单位不得不聘请大量兼职导师,以致兼职导师成了导师队伍的主体。兼职导师大多是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成人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这种以管理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现状与“知识本位”培养目标不相契合,从而使“知识本能”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内在合法性危机。
(--)传统的培养模式使教育功能弱化
1.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和封闭性。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一是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多以教育类课程为主,而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类、管理类、经济类和社会学类课程较少,因而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二是表现在培养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学术报告等,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教学、专题科研、导师指导等培养方法则成为点缀品。另外,当前的培养模式还具有封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培养一般都是在所在学校内或学院内独立进行,很少让学生走进社会或与外单位联合培养。
2.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学生需求多样性的根源是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首先,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多样,跨专业的多,教育专业的少,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其次,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年龄差异大,从20岁到30多岁不等;再次,学生来源性质不同,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同在,公费生、自费生、定向生和委培生共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同,有想直接就业的,有想继续学习深造的。正是这种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3.教育功能的弱化。多元化的需求必然要求有多样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目前具有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的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产生矛盾,从而使教育功能弱化。
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的现实回归
(一)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面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以及培养功能的弱化现象,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应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从其学科性质来说,成人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次,从师资队伍现状来看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多数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属于以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最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成人教育学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多来自成人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与学生事务部门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应用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回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合法性。在成人教育学初建时期,培养一部分硕士层次的学术人才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前成人教育学博士层次教育已有一定规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是博士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成人教育学硕士层次的培养就理应回归其应用性的学科性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二)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多元化和开放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培养的多元化,就必须实行培养的开放,而培养的开放则会保证和促进培养的多元化。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是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现实诉求,也是实现成人教育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需要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和多元。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应以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大量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门类的知识和方法。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多以教育类为主,没有真正走出教育的视域,也没有真正走进成人教育的城堡;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较小,课程学习上表现出相对的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这与成人教育学的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因此,应该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一是要做到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减少教育类课程数量,增加非教育类课程比例同时鼓励学生到其它学院或学校选修其它学科门类课程。为了不增加学生课程负担,可以采取灵活的学分计算方法。二是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模块设置,以增强课程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
2.坚持培养模式、方法的开放与多元。对于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应用能力就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成人教育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成人教育问题不仅指成人教育管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也包括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一切问题都来源于管理和研究的实践与对实践的思考,正如杨振宁所说“科学研究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面对原始的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是别人的猜想”。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深入管理和理论研究的实践,直面原始问题,增强其对现实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整合、开放设置的基础上,实现培养过程的开放,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第一,坚持分类培养,多元指导。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的培养模式与协作式培养模式相结合。第二,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方法。“请进来”是指积极聘请校外甚至是国外的著名学者、专家、企事业管理者举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讲座,开展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合作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走出去”是指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或院内培养,可以积极走出学院,与不同学院合作培养;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校园,与其它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尤其是成人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见习,进行联合培养。只有实行开放教育,学生才能深入实际、直面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模式;社会任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94-02
1 成人教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已经发育成熟的人。它在现代有两种意思。其一是一个小孩长大成人,就是年成人礼龄上的成人;其二是在父母的心中,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可以赡养父母的人,是生理上的成人。那么,针对于成人的教育,就被称为成人教育。成人受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教育体制中的任务之一,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推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成人教育作为有组织的教育,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成人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所针对的受教育群体。成人这类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且思想成熟;有一定的生活负担;维权意识强,但法律、纪律观念差;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的不同于其他受教育群体的特点。
成人教育的普遍性主要是通过教育内容体现的。成人的教育内容广泛,大多于实际相关,适应成人本身的特点,具有宽泛性和复杂性。教育内容的大众化,使成人可以更好的、充分的吸收,从而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尽可能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鉴于特殊性与普遍性,成人教育的社会普及就尤为重要了。对于成人教育应当如何完善,如何加强,如何贯彻到实际当中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成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所必须关注的焦点。
2 成人教育的模式
2.1 成人教育的基本状况
成人教育的现状大致有两点。一是由于高等教育的格局稳定,就忽略了成人教育在现代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地位。高校墨守成规,观念转变不及时,对于成人教育没有一视同仁地看待。导致教学环境差,师资相对薄弱。二是教学相对不规范,教学时间安排不妥当,缺乏连续性、经常性地教育,教学内容疏漏而浮浅。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陈旧,体现在办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统一施教而不能把握重点,令“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
2.2 教育模式的改进
教育模式应当遵循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要对于课程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解决,加强教学实践,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切勿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二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PPT和实际案例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自学潜能;三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结合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四要利用现代化设备创造学习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远程教育,以多方位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五要精炼课程结构,科学化的设置课程重点与难点,努力实现可塑性人才的目标,从而正确定位成人的教育模式。
2.3 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
国外的成人教育比起中国来说,起步早,具有社会化趋势。
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是最发达,人力资源开发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政府大力支持、参与并且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其培训的结构、形式多样,内容涉及范围广,经费有保障;英国经历成人教育的空白后,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国民的技能水平,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瑞典拥有成人教育的法律支持,政府给予额外的工资补偿,受教育的成人拥有津贴,学习资金等的权利。
那么,对于发展中过来来说,成人教育显得更任重道远。应以政府支持为后盾,法律维护为保障,建立新型的培养模式,最根本的是普及受教育的意识和观念,以教育作为终身目标,探索适合于成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3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由于“成人”这一受教育的群体里,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包括生理,心理,文化程度等方面),因此必须抓住学生特点进行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对于同一个学习目标,可以不同的方法与形式进行引导。例如成人教育的心理学,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承受力,进行分类教学。其中,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通过面授、函授、电视、广播、多媒体、自学考试等教学形式进行教育。此外,个性心理、思维水平学习动机以及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也显出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成人教育过程都是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的,可以这样表示:就业训练――工作岗位提供――再教育――再培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教学分类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了解可塑造性――结合学生的态度与需求――利用实际、实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成人教育是否充分、有效,反映在学习力的分析上。我们可以通过四大方面进行分析,即个人目标、学习能力、个人态度和社会动向。
3.1 个人目标
个人目标也就是对于实现自身理性所想要达到的结果。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和多方面支持等条件。对应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便体现在生存目标、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上。以生存为基础,职业的好坏就会影响到生活质量,从而连锁到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心理特点。那么,对于个人目标的规划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分类教学的必要之一。
3.2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不仅指个人学习的能力,还有学习的动力、形式和方法。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本身对于教育的观念。有了想教育的观念后,应当通过自我学习和学校教育进行学习。由于自我认知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这是分类教学的必要之二。
3.3 个人态度
个人态度主要是对于成人自己的思想来说的。受教育不可一味的灌输知识,成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会依托自己的思想、想法、对信息进行比较,评估和筛选,选择“有用的”来汲取。在积极了解学生的态度后,才能据顶如何施教。这是分类教学的必要之三。
3.4 社会动向
成人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社会动向是否充分掌握,是成人教育的关键。市场经济会把人才进行分类,归置到各行各业当中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应当教学分类。这是分类教学的必要之重。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成人应做好以下几点:有主动、独立与持续学习的欲望;有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应当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有充分的自信心;把握个人教育的大方向;克服矫性、惰性;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实用知识储备等。
4 社会任务与社会目的
成人教育所承载的社会任务中,以农村教育为例。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低,成人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农村开阵一片广阔的天地,积极建立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培养有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要人去有一下四点:一是面向广大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以及进城农民工的培训;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对农村文化教育的建设,提供帮助与支持;四是开展就业与再就业的培训。
我国是农业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也就意味着就业难度非常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技能被广泛的应用,劳动力也已趋向技术型发展。这一状况导致农村剩余大量的劳动力,解决这一难题不仅要靠社会提供广大的就业岗位,还要加强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就业补充分会拉大贫富差距,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发挥自身优势,对于在职,下岗和待业人员提供多样的岗位、技能培训,以提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充分促进就业的优化。
成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更好的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些人员进行再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并释放出自身的最大价值。在“将教育实施与人生的始终”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成人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因此,实施终身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5 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景
成人教育是以四大类教育形式来说明其发展前景的,即补偿教育、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5.1 补偿教育
补偿教育一直都是成人教育的基本类别之一,并且在几年前是成人教育的主导方向。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为未完成正规教育的和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再教育机会。但是现在已逐渐演变成继续教育,也存有少量补偿性质的教育。
5.2 继续教育
我国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并且视之为成人教育的重头工程。继续教育所针对的受教育人群十分广泛,包括已完成正规学历教育并想再接受教育的人,为争取职业岗位想再接受教育的人和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想再接受教育的人。这种教育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并且会得到不断更新与完善。
5.3 成人职业教育
成人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或提高成人就业的问题。成人职业教育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性质的,二是企业、岗位性质的。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夸大成人就业的机会,但是所争取的利益有所不同。社会性质的职业教育以社会办学的形式积极培养受教育人群,对平衡贫富差异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企业、岗位性质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生存与竞争力。也就是说,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是一种工商企业行为。
5.4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组织形式,是覆盖面积最广的成人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想要受教育的愿望,组织并提供各种非正规的、非学历的教育活动,形式上较为自由并且涉及面十分丰富。对于以上三种教育有补充,扩大的效果。
总之,成人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并且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意义。
6 成人教育的意义
成人教育对于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是: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大龙头;教育对象生存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其意义是通过如何“发展”来体现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成人教育不仅要靠社会的支持和推广,更要深入人心,摒弃旧观念、旧思想,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步步登高。
参考文献
[1]李淑易.成人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北京成人教育,200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我国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已形成了多种形式、层次、规格、规模的办学格局,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成人教育仍然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问题是:规模和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和企业需要,层次比例和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还末形成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适应发展规模和速度的要求,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匹配,忽视非学历教育,特别是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模式以及教学的内容,方法陈旧、教育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有待更新等等。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成人教育已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结合我国现状,谈构建和谐成人教育战略机制。
1成人教育要更加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和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成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知识产权的挑战,国有企业的产权的重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我们开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必须完善知识结构、懂经济、会管理、能进行外事交流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考虑成人教育的层次在稳定中适度“高移”的趋势,理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程硕士学位多通道相互沟通的学分、学位制度。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学校从企业从社会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双向流动的资源配置的办学机制和机构。
2成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
成人高教为社会服务这既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又是从社会吸收生源、经费、发展自身的立足之本。成人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和个人三类。成人高校应特别注重研究社会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调查受教育动机和对其影响作用的因素,把宣传吸引和组织生源、广告及课程设计做为成人教育产品的市场营销来策划、运行。要组织精干高效的专职人员时时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环境及社会公共政策的变化以及社会与个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尽其所能请方百计满足社会的企业发展的要求,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转换职业、晋升职称、晋升职务的要求。同时要以良好的社会服务在同行中竞争,在上级机关各群众的鉴定、选择中保持不败。明确了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才能保证学校从企业和个人获得办学所需要的经费,才能保证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新形势下应加强为社会服务的力度,多开辟办学渠道。如函授教育、专科升本科教育、下岗再就业培训班等等。
3成人教育要适应终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企业和劳动者对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应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人们提供一生多种、多次接受教育的机会,适应终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生教育体系。成人教育要拓宽专业服务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人才。在不同层次的纵向之间,需要开拓互相衔接的渠道。成人教育和不同教育之间也应建立起相互并行又相互贯通的机制,这将有利于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为具有不同特长和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成才的途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多样的合格人才。在成人教育中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中长期培训,又有短期培训;既有业余学习,又有脱产(全日)学习。成人(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普通教育学分互相承认,如学生可以在七年内修满120学分课程获得学士学位。短期培训可以使1~2周或几个小时的专题讲座。适应性强是今后成人(继续)教育的又一特点。课程设置应紧紧跟踪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下岗再就业、更新职业技能,如近年电脑、网络、多媒体技术、能源管理、技术通讯、灾害预防、人身自救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将成为热门专业。反过来,成人教育的新课程与专业设置的实践又成为普通高校开办新专业的先导。两者不仅相互渗透沟通,而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建立现代成人教育制度,推进成人教育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及相应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变动引起人才结构的变化,使成人教育担负着开发现代化人才资源的部分职责。按照终生教育的原则,成人教育必须与其它种类的教育协调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如岗位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等。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市场需要和成人教育之间相互驱动,相互制约的适应机制,进而形成成人教育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间良性循环的关系。成人教育的现代化,除了录像、投影、CAI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中以外,应着手把光缆卫星通讯、教学电路通信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逐步扩展教学半径,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哲学中将人的生命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生命,另一种是文化生命。自然生命来源于天性,文化生命则源于教育。人的自然生命源于生育,人的文化生命源于教育。成人教育学协调着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的文化生命以无限的空间和无穷的力量,使学习知识与丰富自我充盈到个体的生命里程之中。因此,成人教育学在学科理念上秉持着普惠的价值观和公平、平等的信念,在这种学科理念下,成人教育学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和处理不同的受教者的各种学习需求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协调其中的关系,从而保证成人教育的有序进行。普惠是指一种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注及帮助。每个人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秉承普惠的价值信念,人的内心将会更加柔软,处理问题时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对待万物生灵时也会在内心生出无限的怜爱。普惠是成人教育学的一种终极追求,成人教育学希望的教育结果是每一个社会上的人都可以接受到全面的、协调的、共享的、持续的、和谐的教育,让整个社会在知识的理性下繁荣,在大爱的感召下发展。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认为:“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面对区域教育的不平衡、个体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以及教育投资的高成本等教育问题的层出不穷,成人教育学以其自身的普惠特质惠及大众,极力的解决和改善着教育不公平、机会不均衡等现象,尽量能够给予每个独立的、想要求知的、想要自我完善的个体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共生共荣。“后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肯•威尔伯在其《没有疆界》中将人类的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他将人类的意识分为五个层次,大多数人处于角色层次、“人首马身”层次以及生命整体层次,这几层次的人无法脱离自我,用不同的条框将自我束缚其中。在超个人层次和一体意识层次中,人的存在超越其现实,实现人类所追求的大爱、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人教育学以其自身的普惠性将普惠的价值观深入每个学习者的内心世界,让受教育者感到社会的关爱从而去包容他人,和谐自身,进而达到超个人层次和一体意识,使得人人能够为人人。成人教育学学科理念另一体现是追求教育公平。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在其实施过程中包括了三个层次,分别是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成人教育学的教育对象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影响都可以接受学习,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成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方式采用的也是情境再现等民主的形式,保证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性。成人教育学对教育结果也相当看重,对教育结果的检验及时有效,保证了教育质量平等。此外,成人教育学将教育从青少年群体扩容到社会的每个公民之中,从而使得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伸,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需要,在空间上扩展到家庭、单位以及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施教范围上保障了教育公平,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学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侧重的是包容性。包容是一种大爱,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共生、共惠。包容性的教育是指一种兼收并蓄或的大教育,而与包容性的教育最为接近的教育理念是全纳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充分关注人的包容性发展,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7日至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在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的核心思想。我国学者黄志成把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追求的是个体的“包容性发展”,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转型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等,让每个人拥有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最大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包容性发展”理论内核主要包含了发展理念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性,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性以及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几个维度。成人教育学对弱势群体采取包容的态度,它将“弱势群体”从性别、年龄、城乡差异、体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分类,划分出女性弱势群体、老年弱势群体、农民弱势群体、残疾人弱势群体等,此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视域十分广泛,将“弱势群体”的“弱”聚焦于个体生存环境、健康、人格、机会、法律、财富、权利等方面,充分运用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法学的理论知识去惠及群体,通过现实的可行的举措去解决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成人教育学不仅通过自身学科理念协调着不同阶层人群的学习需求,在个体的生命进程中,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协调着个人从离开学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为每个人的自我追求铺设道路。成人教育学以其独有的特性使每个个体享有公平的、全民的、协调的、共享的发展机会,将教育与社会二元结合起来,既发挥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又使社会对成人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极强的包容性保证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实现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德国著名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传统的存在,而根本上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成人教育学学科理念上的协调力离不开其对文化的深刻把握,它将成人的学习与区域文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紧密衔接,其协调的途径正是通过文化这一渠道去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的丰富。
二、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
成人教育学的扩容性体现在学科体系上则具极强的延展力。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是指成人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按照自身的逻辑线索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形式,满足成人不断学习的需求和热情。成人教育学学科的课程安排与设置上多元扩张,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与时俱进,知识体系上呈现发散式扩展。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延展力在课程上的体现是其课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丰富多彩,它有三类组成,其一是核心课程类:成人发展、成人学习、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其二是专门课程类:成人教育史、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学法等课程;其三是特殊课程类:成人基础教育、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立法研究等。此外,成人教育研究对象范围极其丰富,群体极其广泛,成人教育开设了关于工人、退役军人、妇女、老人等的课程。从而为那些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得到正规教育的青年、退休或者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为家庭献出自己青春的妇女、社会上无法得到正规学习的残疾人,离开部队急需学习一技之长的退役军人,为了家庭和生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等人群打开了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门,让他们有所学也有所为。成人教育学这种惠及大众的、多姿多彩的、师生互动的、注重生产的、普惠公平的学科体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周期短、次数频、规格多、成效快,成人在学习中能直接有效地把科学技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可以把潜在的尚未成熟的劳动力培养为现实的成熟的劳动。在课程的实施上也就是教学方式上,成人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以其强有力地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走在各类教育的前面,从而使得成人教育包容度更全面,延展度更深入,成人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水平掌控具体的学习强度,从而使学习更加便捷,知识掌握更加灵活。此外,成人教育学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学形式上采取情境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充分体现服务成人学生的宗旨。这种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延展性的教学方式让成人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成人的学习热情也特别的高涨。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视域既具个人性又具社会性,故而在教育知识体系上成人教育的延展力更为明显。关于教育知识的划分,刘庆昌教授在《教育知识论》中将其分为四个层面,分别为个人教育知识和公共教育知识;社会的教育知识和理想的教育知识;事实性的教育知识、观念性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性的教育知识;教育活动的知识、教育事业的知识和教育思想的知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延展性特质有效地将教育知识的这四个层面都涵盖其中。从而,成人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包含的不仅是个人教育知识还有公共教育知识,不仅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未来所理想的教育,不仅涉及事实、观念还涉及方法与应用。成人教育学延展的知识体系使得其教育结果不仅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成人教育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度也是极具延展力。在教育实践方面,成人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微课、反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了成人原有的经验,增强了成人学习的效性和质性。例如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互联网媒体在成人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学习的桥梁。在政教联合方面,成人教育充分联合各种社会资源,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力量,为自身发展开道护航,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充分保证了成人学习的无障碍和稳定性。
三、学科建构上的创生力
创生力是成人教育学扩容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它给予成人教育学丰富的存在形式和生命力。成人教育源于“教育”,是从“教育”的母体中孕育而来的,符合进化论的逻辑,“在原有存在形态的基础上裂变新的具有更大功能,具有更大生存力量的存在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以其自我不断的更新能力、自我分化能力和自我重构能力在教育进化中不断壮大。早期的成人教育学是单数形式存在的,其蕴涵着关于成人教育的几乎所有理论表述及认识成果,如近代以前的哲学在问世之初是以综合形态存在的一样,成人教育学最初也是综合形态的。之后,伴随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自身的成熟与开放,单数形式的成人教育学逐渐走向分化,孕育出许多成人教育的分支学科,从而形成现有的成人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成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体系构成了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框架的形成、构建和完善是成人教育学不断创生的过程,形成的多层次、多序列、多角度的成人教育学正是其创生力的体现。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基础学科成人教育学分化出的分支学科,如成人学习、成人教学论、成人课程论、成人史学、成人管理论、比较成人教育等。从综合形态到分支形态的演变使得成人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日渐丰富,从原本的一个问题点逐渐演变成知识的线与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面在横向与纵向间延伸,最终形成了较为清淅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故而第二类是由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如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伦理学、成人教育统计学、成人教育哲学等,这类学科主要是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些学科视阈内的那部分成人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观察,视角深入且透彻,未来的扩展度相当可观。第三类是由不同教育对象所构成的特殊领域,如工人成人教育、军队成人教育、家庭成人教育、犯罪成人教育、妇女成人教育、老年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分类体现了目前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由理论学科向应用学科、由最初的单数形式演化而成了复数形式的扩展。现行的教育学正在日益走向学校教育的死胡同,教育愈发模式化和僵化。这种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突破了其“母体”教育学,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唯一教育途径的怪圈中脱离出来,超越了教育学的传统视阈,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出发,以其强有力的扩容性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教育实践纳入其中,建立一种民主的、灵活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保罗•郎格朗说过“在为保证终身教育实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具体事务’中,成人教育的发展史首要的,因为成人教育看上去是整个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心与主体,是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蓬勃的关键。成人教育学可以满足个体对知识无限渴望的需求,对于扁平化社会的治理以及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起着支柱的作用,对于改善社会分层与调和社会流动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总结
中国成人教育(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4-6577 cn:37-1214/g4 邮发代号:24-96 周期:半月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中国成人教育期刊简介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为主要主办单位的国家级综合性半月刊,系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于《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一片交流思想、争鸣学术的自由天地。
栏目信息
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本刊评论、本刊特稿、焦点透视、成教时评、理论纵横、新视点、管理之窗、院(校)长论坛、青年园地、教学研究、继续教育、现代企业教育、农村成教、省地巡礼、特色学校、任务天地、台岛专递、港澳采风、域外扫描、招考热线、成教简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