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礼仪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16 16:15:20

序论:在您撰写礼仪实训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礼仪实训报告

第1篇

我们先是看了有关商务礼仪的视频,它让我对商务礼仪有了有深层次的了解。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在这段视频中系统地介绍现代商务礼仪的特点、要点、规范,使我们在商务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自如、得体,从而使商务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事半功倍。商务礼仪知识共享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 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其中有很多是细节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在背后,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在视频中我了解到了社交的十不要:

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心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人“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学人宽容。

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昨天,我们去西餐厅学习了餐桌礼仪,在餐厅里我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老师在之前反复强调:学习第一,享受美食第二,但我们偏偏是忘了这一条,完全忘记了要学习敬酒,只顾着要享受美食。为此我们挨了批评,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教训,对待事情严肃的人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 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回到学校后,老师让我们谢了送我们来回的司机,我想我们平常也应该学着这样,对许多的事或物应怀有感激的心,这也是起码的礼仪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吃西餐时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第2篇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300)

【摘 要】意象对话是指心理治疗师在分析、体会和感受来访者的意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基础上,指导来访者对消极意象进行修改和调整或者诱导来访者想象出新的意象,是一种直接用想象中带有象征意义的图画进行交流的治疗方法。本案例咨询师主要运用意象对话对其进行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 意向对话;抑郁;失恋

1 案主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王某,女,23岁,未婚,大专毕业,在超市理货员,身高160cm左右,体态发育正常,父母经营一家旅游产品公司。

1.2 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在家是独子,无兄弟姐妹。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长大,工作也是由父母安排,比较顺利安逸,在家中爸爸比较强势容不得反对意见,母亲性格懦弱。父亲安排女儿相亲、找对象,女儿感到反感,经常会吵架。从小有一位哥哥样的男孩一直陪着,一年前她跟那个“哥哥”告白,遭到拒绝。

1.3 精神状态

面容憔悴,情绪低落,言语清楚,逻辑思维正常,人格完整、稳定。

1.4 身体状态

来访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重病,母亲有轻微抑郁。

1.5 社会功能

一年前开始睡觉经常睡眠,情绪波动比较大,易激惹,容易哭泣,怕黑,避免与他人接触。最近只要有心烦的事就会用头撞墙。

1.6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躯体化2.15,强迫症状2.5,人际敏感1.3,抑郁2.8,焦虑症状2.75,敌对1.75,恐怖3.61,偏执2.1,精神病性1.78,其他2。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

求助者父亲:在家里容易与他人争吵不听他人意见,摔东西,偏激,容易哭泣,怀疑她有病。

求助者主诉:父亲不能理解自己,与我的意见不合,所以容易争吵。一年前开始怕黑,不敢值夜班,担心难过,出现自残现象。

2.2 个人陈述

自述:从小,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一个男孩子一起玩,我称为哥们,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对他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兄弟之情变成了爱慕。每天想跟着他,那个男孩好像也发现了,渐渐的疏远了。我决定在毕业之前跟他告白,那天我穿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条白裙子,也化了淡妆。跑去跟他相见,结果男孩告诉我,希望我永远做他的好哥们。我回去大哭了一场。每次回想到他,心就开始绞痛。

大专毕业后,父母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超市理货员,很清闲。但是我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感觉是被父母操控着。工作中犯了错被公司主管批评,我总会责怪自己。渐渐的以后出现不顺心的事我就会用头去撞墙。另外家里给我介绍了一名男生,工作一般,家庭条件一般,但是是本科毕业,他的姐姐是我父亲公司的会计。本来我去相亲也是父母要求的,我并不想这么快嫁人,可是在家里我明显感觉到压力。父母一直强调这个男孩的学历。我在学历这方面就更自卑了。之后他们私下短信交流,这个男孩对我还可以,可是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态度比较冷淡,父母知道了,多次说教,我索性把房门关上,与他们隔绝开来。男孩也不再是开始的那种态度,对我进行嘲讽等。我感到无助,更加讨厌自己、惩罚自己。时间长了,父母老是怀疑我有病,所以帮我带到精神卫生中心。

3 咨询员的观察

来访者衣着整齐,话比较多,比较外向,好辩。但是在谈论一些事件的时候,比较沉默,性格好强。

4 评估与诊断

4.1 初步诊断

抑郁症

4.2 诊断依据

(1)该求助者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一致,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寻求帮助、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1]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注意力低下、情绪低落、回避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上看,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现实事件引起,紧张反应强烈程度与处境不相称,但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有回避和泛化,对社会功能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病程标准来看,病程一年多,时间很长;且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

4.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按照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该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精神活动保持内在协调,个性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症。

(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3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关的神经症”。而来访者害怕对象主要是公共场合,表现出的焦虑是伴随症状,而非主要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引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反应对象被充分泛化,社会功能各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超过一年,社会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5 原因分析

5.1 生物原因

无特别生物因素引起,但是母亲有轻微的抑郁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5.2 社会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求助者父亲严厉强势,一直对她消极评价,使其自信心受挫。经常干预她的生活和工作,导致其对父母行为产生反感。

感情经历:一直喜欢的男生拒绝了她,所以影响她之后的择偶观。

现实压力:工作不顺,常犯错,领导批评,自信心受到打击。

5.3 心理原因

存在认知偏差:父母不能体谅自己,其他人也不注意自己,感到自卑,感到自己一事无成。个性方面:轻易否定自己,又追求完美,。不善于与人沟通。

6 咨询目标与方案

6.1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帮助求助者调整心态,逐步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②指导求助者身心放松,改善其睡眠质量;

③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纠正完美主义倾向及增强自信。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挖掘潜能,达到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的最终目标。促使求助者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促进人格成熟,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

6.2 咨询方案

(1)咨询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情绪或行为;第三阶段(后期)—结束与巩固阶段。

(2)咨询主要方法及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和已有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意象对话,并辅以放松训练。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主要是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2]。意象指在我们头脑中出现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比如梦中出现的各种想象。用这种象征性的方式出现可以反映人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这就是一种意象。秦源(2009)认为意象对话,是指心理治疗师在分析、体会和感受来访者的意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基础上,指导来访者对消极意象进行修改和调整或者诱导来访者想象出新的意象,这样一种直接用想象中带有象征意义的图画进行交流的治疗方法[2]。从这个角度来说,相比于催眠是一种下对下的操作技术。

7 咨询过程

7.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首先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求助者临床资料,并形成初步诊断;在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意象对话,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该理论及对自己问题的帮助。

7.2 心理帮助阶段

分阶段对其进行帮助,采用意象对话对其进行干预。部分对话如下:

咨询师:现在我们进行意象对话,意象对话是一种咨询技术,跟着我的指导语进行想象。

求助者:好的

咨询师:现在想象你站在一个向下的楼梯口处,四周的环境忽暗忽明,想象到了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好的,现在你往下走,你越往下,灯光越昏暗,还有五个台阶就到了楼梯的拐角处,5、4、3、2、1你现在已经来到了拐角处,现在转过去,你会看见一面镜子。看到了吗?

求助者:嗯。。。看到了

咨询师:好,这面镜子不想我们平时的镜子,镜子里的形象可能不是现在的自己,什么意象都是可以的。告诉我你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求助者:看到了自己

咨询师:精神状态怎么样,穿的什么衣服?能详细告诉我么?

求助者:镜子里的自己很颓废,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穿的是休闲的衣服和运动鞋。

咨询师:现在我希望你能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最棒的,站起来。”然后对她会心的微笑。你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也会发生变化是吗?

求助者:是的,她站起来了,而且也开心的笑了。

7.3 结束巩固阶段

每结束一次咨询,会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学会意象对话,学会放松,逐渐恢复自信。

8 咨询效果评估

8.1 自我评估

对一些事和人坦然了很多,不会钻牛角。多跟父母好好沟通,不那么追求完美,撞墙行为也减少了,感到心里很舒畅。

8.2 咨询师评估

求助者不再愁眉苦脸,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对一些事和人有了比较合理的对待方法。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8.3 心理测验复测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躯体化1.35,强迫症状1.45,人际敏感1.85,抑郁1.44,焦虑1.43敌对1.55,恐怖1.91,偏执1.3,精神病性1.56,其他1.4。

参考文献

[1]张志涛.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分析报告[J].天津:社会心理科学,2011.

第3篇

关键词: 失眠 焦虑 心理咨询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李某,女,17岁,某重点高中三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独生女。父亲经商,母亲在家中经营浴池,父母关系曾一度不和谐,后转向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咨询师(为其学校心理老师)聊天,于是,预约咨询。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上课每次读课文都会引起别人的笑声。后来知道是因为自己有些口吃,因此上语文课时就有些害怕,尤其是老师要找人读课文的时候,精神都高度紧张,生怕叫到自己。如果真的被点名,站起来之后就是战战兢兢的,发挥得并不好。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很多,回到家也不开心,认为自己的表姐妹们都比自己好。上小学三年级时,比自己大10岁的大表姐因患癌症去世,让李某感到内心十分恐惧,开始担心自己也会像大表姐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患病死掉。上初中后,由于自己十分努力,成绩还算不错,但中考的时候并没有考好,因此以择校生的名额进入高中,入学后非常刻苦,经过努力,最后进入到实验班(即尖子班)学习,但竞争压力很大,因为如果考试成绩不突出,就随时会被调出实验班。上课时特别是语文课和英语课时,还是很害怕起立发言,口吃的问题并没有好转。和周围同学关系一般,和同桌关系较好。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出现过失眠,但持续时间较短。进入高三年级后,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试也越来越多,开始出现失眠现象,近期比较严重,连着两个多星期直到夜里一两点还都没有睡着,食欲下降,更加担心自己的健康会不会出什么问题。试了很多种方法,比如运动、数数等,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起到作用。为此,家长给买了很多的营养品,李某说吃的时候管用,但停下来就不行,害怕产生强烈的依赖。在向心理老师陈述时,一直在哭,口里不时地说一句:“我可怎么办啊?”还是担心自己会像大表姐一样,患绝症死去。

失眠问题是李某最想解决的问题,咨询过程中李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可怎么办啊,老师?”她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三、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李某的母亲,发现母亲和李某在感情上没有太多的交流,对于李某在学校的生活和内心出现的问题,母亲并不知情,但她对李某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得很好,李某失眠后,给她买了安神补脑液服用。李某父亲业务繁忙,很少在家。李某同学反映,李某有时候会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境,后又从侧面了解到,她的父母在其小时候曾一度感情不和,险些离异。

四、评估与诊断

摄入性谈话中,李某情绪较为激动,泪流满面,内心十分痛苦,但思维逻辑清晰,把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表达得很有条理,有较完整的自知力和积极的求医行为,结合郭念锋研究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排除重症精神异常的可能性。

求助者为17岁青年,核心问题是涉及高考的压力问题,由压力引起失眠,因此对自己健康担忧。问题的性质属于一般的发展性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求助者自小学开始因自身生理问题导致自卑心理,由亲人(大表姐)的死亡引发其对死亡的恐惧,到高三时因高考压力加大导致焦虑引发失眠等问题,均属于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

2.对自己前途及身体状况的担忧,使其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3.不良情绪泛化到其他方面;

4.出现睡眠障碍,学习受到影响;

5.做过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综合以上分析,求助者问题为严重心理问题(刺激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出现泛化)。

求助者问题归纳:

(1)生理问题(口吃),引发心理问题(自卑);(2)表姐的死亡导致对疾病的恐惧,害怕自己也会得不治之症,长期处于焦虑状态;(3)高考的压力及中考曾经失败的经历,导致焦虑情绪出现,引起失眠,而失眠问题使求助者越发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咨询目标

因为本例问题属于发展性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其原因有二:(一)小时候的错误认知没有得到及时更正;(二)过去的经历导致对高考压力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因而咨询的总目标为帮助求助者正确的分析与认知问题,引导其主动解决和克服失眠现象,促进其健康成长。咨询中具体目标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咨询师认为,求助者与其认知方面的偏差有关,因而与求助者协商后将转变求助者认知方面的偏差,建立正确的观念,理性地认识分析自己的有关想法作为认知目标。

2.行为目标

将求助者自述亟待解决的问题――克服失眠作为行为目标。因该目标尚不够具体,根据求助者目前失眠问题严重的状况,咨询师与患者协商后将这一目标具体化为一个递减的过程。大目标是将失眠行为基本戒除(不排除偶尔失眠),阶段性目标是将失眠时间逐渐缩短,控制在求助者基本可接受的范围(求助者认为每天12∶00之前睡着就很好)。

六、咨询方案

1.方法与原理

(1)认知疗法。主要解决求助者与口吃、疾病、失眠相关的认知问题。结合来访者的特殊情况,通过介绍口吃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介绍疾病的正确知识,以及考试压力与失眠的关系,等等,帮其确立正确的合理的认知,澄清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观念与认识。后期结合行为干预,帮助来访者懂得高考并不是成材的唯一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2)行为疗法。运用行为主义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原理,通过想象和放松治疗,逐渐缓解焦虑带来的失眠问题。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1)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终止咨询;(2)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遵守学校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5)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6)当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七、咨询过程

共进行了7次咨询,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第二,心理帮助阶段(第2―6咨询);第三,结束与巩固阶段(第7次咨询)。以下为简介。

第一次:摄入性谈话,了解求助者主要问题,成长经历。

第二次:明确求助者问题,协商制定咨询方案。探讨了来访者口吃的问题,咨询师给求助者详细介绍了口吃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以及名人患口吃并治愈的例子。在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交谈中,发现求助者的口吃属于比较轻微的类型,问题并不严重。经过咨询师的解释,求助者表示愿意顺其自然,在课堂上尝试着放松去朗读课文,会积极的举手。此外,咨询师和求助者还探讨了关于死亡的问题,纠正了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观念,谈话结束,来访者表示心态轻松了许多。

第三次:求助者反馈在课堂上表现很好,虽然还是有口吃的现象,但并不突出。对死亡的担心消失后,觉得心情好了很多,失眠现象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咨询师向其介绍了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原理,即利用全身的放松取代焦虑。接着,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学习并掌握放松的技巧。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放松的情景中,例如,静坐在湖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第四次:求助者反映心情不错,放松技巧基本掌握。针对现阶段失眠现象主要由考试焦虑引起,所以,让求助者给引起焦虑的事件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建构焦虑等级,然后开始进行脱敏训练。

第五次:求助者反映每天晚上不再担心睡眠的问题,即使睡不着也不太着急,顺其自然,不再心烦意乱,饮食也恢复正常。咨询师对其行为表示鼓励,继续做脱敏练习。

第六次:求助者反映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心情保持愉快的状态。继续做脱敏练习巩固成果,咨询关系即将结束。

第七次:求助者满面笑容而来,不再因为考试和高考的压力而失眠。咨询师鼓励其继续努力,尽己所能,无怨无悔,咨询关系结束。

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李某,男,19岁,身高1.68米,体重50公斤。大学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在某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均务农,小学文化。从小随父母生活,父亲教育很严格,母亲温柔、善良。自小很听父母话,性格较为内向,懂事。学习自觉性高。高中以来,父亲为了攒学费到县里从事基层建筑工作,很辛苦,农活和家务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父亲虽然比较内向、严肃、不太说话,但曾经表达过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能荣耀家庭。

一个多月前的学生社团招新活动,李某本来信心满满去参加,结果均被拒之门外,还听见一个干部同学背后议论自己“别录取他,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觉得自己很差劲,不会交往,没有能力,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担忧。在寝室里和同学的相处也不是很好,发现这里的同学懂很多,尤其是城里的同学,学习很有兴趣,玩得也很开心,而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每天都形单影只,没有也不敢像同学们那样有很多的兴趣和爱好,处处不如别人,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好,室友好几次叫自己一起吃饭都觉得很尴尬而拒绝了。一个多月来时常感到头疼、胃疼,时常失眠到夜里3点才入睡,白天没有精神,上课经常走神,很苦恼、焦虑,内心很矛盾,不知道现在这种情形以后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自己没有前途,会辜负父母的期望,想退学。

李某主动前来咨询,身材消瘦,神情憔悴,衣着简朴,思路清晰,语速较慢,表情稍显紧张。有明确的求助动机,对咨询抱有希望。辅导员反映该生入学成绩在全班第2名,但看起来很忧愁,不爱说话,和同学不能打成一片。

咨询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为标准分55;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为标准分52。

结合各种因素,李某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在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之后,咨询师向李某建议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李某的心理问题表面上是由于参加学生社团招新被拒,又听到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因而交往退缩,认为与同学相处不好,又联想到高考失利,所学专业又没前途,想退学而产生了焦虑、抑郁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来自来访者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具体表现为:A诱发事件是社团招新被拒,又被人议论“土气”。B来访者对人际交往的一些不合理信念:绝对化——家庭条件不好,不敢也不擅长人际交往;自己没前途,会辜负父母的期望。过度概括化——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同学们懂很多,学习很有兴趣,玩得也很开心,而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每天都形单影只。C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时常感到头疼、胃疼,时常失眠到夜里3点,使求助者陷入恶性循环怪圈,白天没有精神,上课经常走神,内心矛盾、苦恼,社会交往退缩,想退学。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采用再现情境的方法,让李某再现参加社团招新面试被拒的情境,找出当时内心想法及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采用RET表格的形式让来访者明白自己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以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讲清楚紧张焦虑不是由负性事件引起,而是由不合理信念所致。让他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咨询师的提问和分析,让李某回忆和审查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性格的形成,使其认识到自己平时在意他人对自己贫穷家庭背景的评价,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处处不如别人”、“自己不擅长也不敢与人交往”、“自己没有前途,辜负父母的期望”等。李某意识到,只有消除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或者减轻目前的情况。通过和咨询师的讨论,他重新建立起了一些合理的信念。

咨询完成一周后,李某反馈自己近期几乎不头疼、胃疼,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的症状基本消除;也能很好地与同学交流,特别是与班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辅导员评价他“精神了很多,学习也比较认真,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5篇

关键词:宿舍人际关系 新生适应障碍 认知疗法 核心错误观念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50-02

1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凌某某,女性,19周岁,身高1.50 cm,为广东某民办高校会计专业本科大一学生。

(2)个人成长史:出生于广东省某市,姐妹4人,排行第三,足月顺产。父亲是医生,母亲为家庭主妇。家庭经济条件偏差,因家中姐妹较多,与父母关系较为疏远。读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好,曾是班干部,人缘较好。

(3)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自知力完整,能充分表明自己的想法且内容具体,愿意听取客观意见,情绪低落,无精打采。主动前来咨询。

(4)身体状态:无重大疾病史,胃部偶或不适,肩痛,脖子痛,自觉气色差,近期到医院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参加学校体能测试各项均达标。近一月余出现失眠、心烦、头晕脑胀、容易疲倦。

(5)社会功能: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白天易疲劳,学习效率降低;社会交往减少,不愿意与同学交流。

(6)心理测验结果:征得求助者同意后,进行心理测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是:SDS粗分为55分,转化成标准分后为68分,根据中国常模“63~72分为中度抑郁”,推断其具有中度抑郁;SAS粗分45分,转化为标准分后为56分,根据中国常模“50~59分为轻度焦虑”,推断其具有轻度焦虑。

2 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失眠、易疲劳一个多月,易烦、情绪低落3个多月。

(2)个人陈述:我上大学以来晚上失眠,白天感觉精神透支,情绪很低落。我所住的宿舍是6人间,我发现宿舍的同学对我爱理不理,有时候班里的通知也不告诉我,宿舍只有5个网线插口,全被她们霸占了,就我的电脑不能上网。我比较早睡,提醒她们把音乐调小声点,也没人顾及我的感受,她们还特意晚点睡。我现在很不想回宿舍,甚至不想跟班上的同学交往,因为我宿舍有两位同学就是班干,我怕班上同学也会受她们影响,对我有消极的评价而孤立我。宿舍很压抑,且舍友的吵杂声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我越想越委屈,每当她们影响我睡觉的时候,我就会很烦躁,越是烦躁越难以入睡。而且这段时间以来,即使没人吵我,我也很难入睡。第二天精神很差,上课无精打采,现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方面自己想学好,但又学不好,看书看不进,睡前很痛苦。我觉得活着很累,平日感觉自己笑都很困难,见到熟人的时候很艰难地做出相应表情,感到自己的脸整天是僵硬的,与认识的人打招呼是件困难的事。有时候还很容易焦虑,做噩梦,比如今天上午我过来预约,中午睡觉的时候梦见自己准备2点在门口等,走过来的时候就晕倒了。常出现梦里说不出话,动弹不了的情况。觉得自己不出色,学校学费比较贵,我二姐打工省下的钱为我支付了学费后所剩无几,觉得自己对不起二姐的这笔钱,我常常想照这样下去是不是不读书更好。我性格太好强,但往往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竞选班长又失败,交际没有信心。我上学期的成绩为4个A、5个B、3个C,同宿舍有同学得了6个A的。我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对生活感到绝望,常想自己为什么活着?这段时间我常想,不如退学算了,省得浪费钱,反正我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糕,什么都做不好,我根本不适合这里的环境。

3 咨询师观察

该求助者身材娇小,相貌一般,衣着干净。感知觉正常、思维清晰、能充分表白、情绪相对稳定,语速较慢,脸色较差,疲惫貌。笑容僵硬,基本配合尚可。自己主动来咨询。

4 评估与诊断

(1)评估。

①评估:根据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咨询师的初步观察以及心理测试结果,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有明显的现实原因,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可以确定该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2)心理诊断。

依据心理诊断中涉及的原因、持续时间、影响程度、是否泛化四个标准,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新生适应障碍。

5 咨询原理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与舍友人际相处出现问题而引发,由人际关系不和谐引发来访者对自己现状及表现的诸多不满,选择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贝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有如下的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教育性的治疗。所有的认知行为治疗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行为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6 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

任务:①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6篇

关键词:适应不良;自卑;合理情绪疗法

一 、一般资料

浩然,男,13岁,汉族,初中一年级学生。从小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良,无既往重病史,无家族遗传精神病史。父母均有工作,和姥姥姥爷生活到小学毕业。

二 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近期情绪低落,经常紧张不安,感觉很痛苦,学习效率下降,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持续三周有入睡困难现象。

个人陈述:我择校后这一个月来,学习效率变得很低,做事总是提不起精神,孤单失落,不愿与人交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其他同学,常常会觉得头疼,胸闷。晚上经常胡思乱想,影响休息,白天上课注意力也总是不集中。吃饭也没有胃口。

从上学起,自己一直都是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是公认的好学生,街坊邻居也经常夸我有出息,父母要求我只管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也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言,没什么特长。

因为父母为了让我得到更好的教育,花钱托关系帮我找到临近县城的最好的初中学校来读书。到这里以后,发现自己再也没有那么优势,首先我平时都是妈妈和姥姥帮我做好,寄宿后,我什么都不会做。别的同学懂得很多东西,生活丰富多彩,而我什么都不懂,会的很少,相比之下差距很大。常常觉得很难过,觉得来错了地方。想转回去又不敢和他们说,怕他们担心和失望。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孤独、很痛苦、很压抑、很自卑。

三 观察和心理测查结果

1咨询师观察

浩然走进咨询室的时候衣着打扮干净朴素。有些胆怯,举止拘谨,神情略显紧张不安,情绪比较低落、眉头不展。通过与浩然交流,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转换所表现出来的适应不良,表现出来一系列紧张、焦虑、头疼、胸闷、失眠等症状及行为表现。

2心理测查结果

收集临床资料之后,根据来访者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进行测试。

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0-4计分):总分98分,阳性项目数为46项,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4,人际敏感1.4,抑郁2.0,焦虑2.3,其他各项均小于1。

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7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③抑郁自测量表(SDS):标准分54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四 咨询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评估依据:来访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在新的环境中因适应不良引起焦虑、人际交往不良和抑郁,加之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和帮助,长期压抑得不到疏导,进而导致出现紧张、焦虑、头疼、胸闷、失眠等症状。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有自知力,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由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现实刺激引起的,尚未泛化;引起一定的情绪问题,痛苦程度不严重;生活和学习积极性降低,但尚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病程时间较短,只有一个多月的r间。其心理和行为表现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人格不稳定,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混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来访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敏感等症状,但持续时间短,内容未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现实性,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并不严重,并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 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

来访者,男,13岁,处于青春期,有自我意识发展第二高峰期,烦恼增多,孤独感及压抑感增强等特点。无明显躯体方面的原因。

2社会原因

(1)社会环境:步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交往都与原来有很大不同。

(2)家庭教养方式:其父母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没有关注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及其余各种能力的培养。

(3)社会支持系统:跟老师同学都不熟悉,没有朋友,也没有跟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心中的苦闷无人倾诉,形成了强烈的孤独感。

3心理原因

(1)浩然性格有些内向,到了新的环境中,适应较慢,且不能及时寻求帮助。

(2)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和不合理信念: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并因此不想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不与人交往。

(3)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遇到问题选择逃避,,自己独来独往,不知道如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六 咨询目标与方案的制定

1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合主要问题,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降低来访者焦虑和自卑的程度,学会情绪调节方法;改变来访者错误的认知方式,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善来访者饮食、睡眠状况,学会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适应能力。恢复积极的学习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心理成长。

2 咨询方法

咨询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适应不良,同时伴随着认知偏差,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加以矫正,来访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RET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ABC来自三个英文字的字首,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C。RET的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本案例中来访者出现情绪困扰的实质正是源于他不正确的认知,并由此产生了抑郁和焦虑情绪,导致自卑心理。咨询的重点在于改变其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其正确的看待自我,悦纳自我。本案例使用到的合理情绪疗法技能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和认知家庭作业等。

3具体咨询阶段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确定主要问题,建立良好咨访关系。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改变认知方式,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促进正常人际交往;学会情绪调节,摆脱不良情绪,适应学校生活。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总结回顾以及对咨询效果的评估,结束咨询关系。

4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按时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5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2)咨询收费:每次人民币50元

(3)心理测量收费: SDS40元 SAS40元

七 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第一阶段,2015年04月05日)

(1)目的:

收集资料,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后面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完成测验,对来访者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2)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3)过程:

①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理解等,令来访者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

②采用摄入性会谈方式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并根据来访者自身特点,指导其做相关的心理测验,作出评估和诊断。

③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④布置作业:写出自己的5个优点,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大声朗读3遍。

2第二次咨询(第一阶段,2015年04月15日)

(1)目的:

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解释合理情绪疗法和ABC理论,促使来访者反思自身问题。

(2)方法:

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

①反馈家庭作业:浩然说刚开始让他找出自己的5个优点觉得很困难,因为之前自己一直觉得自己一个优点都没有。后来经过认真思索,以及问以前要好的朋友,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也是有优点的。大声朗读刚开始很紧张,朗读5遍过后感觉很好。

②举例说明合理情绪疗法和ABC理论,使浩然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③布置家庭作业:让浩然列举自己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ABC理论,试着来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咨询摘要:

咨询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感觉这样糟吗?

浩然:我刚才说的那些,不都是原因吗?

咨询师:不。那些只是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一些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他们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浩然:那直接原因是什么?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如果你能用合理的想法看待事件、指导行动,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使自己快乐的生活。

浩然:怎么可能,就是那些不顺利才让我心情很糟糕。怎么会是认知呢?

咨询师:这样吧,我给你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正站在路边,一个人突然用棍子碰了你一下,你会怎么样?

浩然:嗯……我会生气。凭什么用棍子打我呀?

咨询师: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只是在用棍子探路呢?

浩然:呃……那就不生气了,我会给他让路,还有点可怜他了!

咨询师:你看,同一件事,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B---你前后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明白了吗?

浩然:有点明白了。

咨询师:通过咱们的谈话,我发现,你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认知。后面的生活和学习中,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更多是你自己做出一些努力,去反思所存在的不合理认知,去试着分析和改变它们,让心情更快乐。

3第三次咨询(第二阶段,2015年04月22日)

(1)目的:

巩固和加深来访者对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深层次不合理认知和错误观念,使来访者自我审查和反省,识别自动化思维,使来访者认识到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认知基础,并对这些体验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使来访者发现自己的认识过程的错误根源。帮助其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代替非逻辑的认知,促进其心理成长。

(2)方法:

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

①反馈家庭作业:根据浩然列举的一些自己目前所苦恼的主要问题,试着和他一起分析存在的不合理认知,以加深其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解。

②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对浩然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浩然进行自我审查,使浩然自己领悟到从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就是周围的人都应该认同和赞赏自己,而且自己也很在意这种评价;同时,觉得在新的学校里,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价值。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浩然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必须做出努力,进行合理思维。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咨询师:以前你是个很优秀的小朋友,为啥转学后就突然变得自卑了呢?

浩然:我不如他们优秀呗!我没有其他特长,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咨师:那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优秀?

浩然:学习成绩要好,还要有特长,学习和课外活动两不误。

咨询师:那人际交往呢?

浩然:对,还要有很多朋友,班里的同学都很喜欢你。这样才是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你说的,学习成绩好、有额外特长、人际关系又好。这样完美的人很多吗?

浩然:不多,但是存在啊。不过我观察到一般前两者都很优秀的,人际关系反而一般,大家都觉得有距离感和他们。

咨询师:那你愿意做个让别的的同学有距离感的人吗?

浩然:不愿意,但我还是羡慕那些学习好而且有特长的同学。

咨询师:为什么羡慕?是因为他们比你懂得更多知识还是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赞扬?

浩然:能够得到更多赞扬和认同。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上学时为了得到更多的鼓励支持认同?学习知识重要吗?

浩然:这……,应该是获得知识更重要。其实每次掌握新知识我都有满足感。

咨询师:对啊,你是个聪明的小朋友,很爱学习,也很擅于学习,这是你之前学习好的原因之一。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之前你这个良性循环过程中,你得到了周围人更多的认同赞赏,这促使你更加热爱学习。然而,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浩然:不是,为了自己吧。但是择校到外地上学我没有任何特长,感觉不如他们,好自卑。

咨询师:人无完人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但一定也有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长处。但是我们再最终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只能选择一条最适合我们的道路,在某一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就已经非常棒了。再说,之前你并没有关注除了学习以外的特长。在认真踏实学习的基础上,留心观察生活、虚心向别人请教,也许你也会发现你的第二爱好。无论是学习还是其它方面,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要你在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就可以了。

浩然:……看来我不应该只简单的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了,他们的多才多艺也是花长时间培养的,而且我们班很多同学其实并不喜欢自己课外学习的特长。

咨询师:嗯,其实也没什么应该不应该。我们可以希望自己完美些、优异些,但当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不能够简单逃避和自责。毕竟人都是有主动性的。发现原因后,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坚持下去,这样周围的同学也会为你的专注和阳光所感染。

……

③布置家庭作业:让浩然学会合理评价自己,接纳自己;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和合理控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多用积极的暗示如“我能行”,“我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等来鼓励自己。

4第四次咨询(第二阶段,2015年04月29日)

(1)目的:

使来访者加深对自己心理问题的领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客观环境。

(2)方法:

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

①反馈家庭作业:检查评估浩然的家庭作业。经过分析,浩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所领悟,认识到自己的紧张焦虑主要源于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事实上现状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糟糕。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喜欢自己,认同自己;并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就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咨询师对其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②讨论来访者的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咨询师在询问班里其他择校生的情况时,来访者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其它3个同样刚择校来这里的同学,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没有自卑、离群、焦虑,并且周围的老师同学也没有看不起他们。鼓励来访者举出更多别人处理这种情况的例子。让来访者意识到落差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而不是自卑焦虑,不与周围同学老师交往。

③布置作业:观察并试着模仿别人的处理方法,并和自己的感受及行为对照,反思。

主动同路上遇到的同学打招呼,如果开始艰难的话,先微笑着点头问好,逐步开始进行语言的问候,到更热情的打招呼。

5第五次咨询(第三阶段,2015年5月06日)

(1)目的:

分析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同来访者共同探讨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水平的方式方法,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

①作业反馈:浩然反馈第一次向别人问好的时候感觉很艰难,鼓起好大的勇气才大声说出来,当别人回问自己好的时候觉得非常高兴,于是就更加勇敢的见人打招呼。现在已经能够很自然的路过的学问好,有时还会和同学简单聊几句。咨询师及时鼓励,作为强化。

②同浩然共同探讨促进人际沟通,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式方法,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③布置作业:参加至少一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同学一起聊天。

6第六次咨询(第三阶段,2015年5月13日)

(1)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完成心理测验的后测,结束咨询。

(2)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3)过程:

①浩然反馈作业:与同学一起参加了一次郊游,一起聊天,觉得很快乐,发现大家没有取笑他。并和同学一起帮寝室另一位同学过生日,与寝室同学关系亲密了许多。

②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认识到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调整自我期望值,正确看待自己,多与同学交往,正确对待学习。

③对浩然再次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 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很好,恢复自信,现在可以比较投入地听课,也积极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很乐意和同学一起相处,和室友相处也比较融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尝试着改善与进步。同时认识到,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扬与认同。

2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浩然基本缓解或消除了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了原有的不良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的总分从最初的97分下降到了52分,下降率为46%,说明有效,但尚未达到显效;SAS标准分从最初的58分下降到46分,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改善;SDS标准分从最初的55分下降到38分,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九 总结

1需要肯定和改进的地方

在本案例的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咨询,来访者情绪得到调节,思维方式变得较为合理,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也有了一些领悟,提高了自我认识,而且也促使他重新J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咨询过程相对完整,条理比较清楚,实现了近期目标,涉及了长期目标,收到了一定效果。

当然,有些问题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对于其长期效果,也未能进行追踪回访。咨询结束后,曾鼓励求助者参加一些自信、人际等方面的团体辅导活动,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并提供了相应途径,但其因种种原因,并未参加。

2经验总结

现在,随着家长对教育重视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往较好的学校读书,但环境转变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却值得考虑。由于环境的变换,加上住校离开家庭,缺乏一个熟悉的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常常产生无助感和孤独感,自我效能感降低。所以家长们在帮孩子择校的同时,应针对他们适应不良的方面,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个非常时期。作为学校,要不断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全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

第7篇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51-5

1 个案基本资料

王某,男,16岁,高中一级学生。 上初中(一般学校)时,学习成绩优秀,担任学生干部。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

进入重点高中后,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但一到摸底考试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题目,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得漏洞百出,过去上初中时从未出来过的毛病,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此刻也冒出来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数、理、化三门学科上。

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65分,为中度焦虑。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考试前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考试时头脑中经常一片空白;最近情绪低落,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王某虽然读了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但每次考试总是不理想。总觉得考试不理想就无法向父母交代。以前的初中同学,总是把王某看得高他们一头,元旦的贺年卡片也常写上:“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 吴某很苦恼。一到考试前就怕自己考不好,老是担心自己考不出理想成绩。尽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场却总是如临大敌,心神不定。原来复习的内容,根本无法想起。到最后总觉得题目还没有做完,但是脑中却已经一片空白了。最近成绩下降厉害,内心比较焦急,常出现失眠现象, 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前来求助。

3 咨询者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时的情况:王某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每次大考,在考场上求助者都显得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他总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他着急。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

父母陈述: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后,我们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娱乐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了。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和努力。第一学期中段考后,成绩明显下降。总分从全年级的第5名下降到第30名。回家大哭了一场,从此情绪萎靡。以后每逢重大测验和考试的前两天起,他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而每次考试后,又常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

4 评估与诊断

4.1 诊断及诊断依据

据求助者自述和他述及临床观察,求助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烦躁、入睡困难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正常。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只是工作有点不精神。从病理标准看,病程持续的时间较短,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学习出现困难。SAS标准分65。

因此,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心理测验得分,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是在考前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到影响。

4.2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

4.2.1 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他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4.2.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求助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

4.2.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据求助者所述与咨询时的观察,他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心理正常的人,而非精神病患者。属于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

4.3 根据除外标准判断

4.3.1 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②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③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④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该求助者的问题与之不符。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3.2 与焦虑性神经症的区别。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①由明显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引起的,即求助者担心考试考不好而引导起的焦虑;②求助者的社会生活事件,人格及其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对他心理问题的发生均起了重要作用;③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未引发其他的身心反应;④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不到6个月;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具有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无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而且这些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3.3 与神经衰弱的区别。求助者虽有入睡困难、联想增多的症状,但时间短并无明显的精神疲乏等。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4.4 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生物因素:不明显

4.4.2 社会因素:家庭教育严格,要求高;教师期望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4.4.3 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小深得到师长家人的宠爱。个性追求完美;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性格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方式。

5 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接受这个个案。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5.1具体目标:缓解考试焦虑情绪。

5.2 近期目标: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能正常睡眠,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考试压力。

5.3 最终目标:有助求助者发展自我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考试压力引起导致了高强度的痛苦、紧张、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考试一定要考好”,“ 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和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他的自我挫败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6.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6.3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每次150元

心理测验: SAS 50元

7 咨询过程

7.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7.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昨天考试不及格

不良情绪C:心烦、沮丧

不合理信念B: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次咨询: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诱发事件(主要是考试压力)

B、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容易受挫和愤怒的。

不合理信念:

①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

②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

③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④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⑤应该门门都考好;

⑥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C、(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① 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② 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③ 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④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谁也不例外,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⑤ 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⑥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D、在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要鼓励求助者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以后的考试,不要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增强求助者的信心。

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学习的真谛。

第三次咨询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学习成绩不需要超过所有人,超过了所有人又能怎样呢?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考得不如人家也没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b、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c、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以后都是失败的。

d、人并非全才,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身为学生有自己的学生所长,不必过分在意个别学科的成绩。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咨询者与求助者家长交流,让家长降低对求助者的学习要求,家长多鼓励求助者参加娱乐活动。

第四次咨询: 时间选在一次摸底考试前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求助者的情绪有些起伏,但显然和初始时的负性情绪有本质区别,属正常反应。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6分,基本结束咨询。

八 咨询效果评估

8.1 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经好转,上课也不再走神了”

“我考试不紧张了”

8.2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