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14:00:47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教育实习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徐贞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中难以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的问题
《美术教育实习》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美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教育实习的—般特征,又拥有本专业特有的学科特点: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等。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面对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不只是美术教科书的说明者,更应是本学科的认识态度、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由于实习生长期进行的是技法训练,所以,在美术教学实习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容易在口头表达、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出现一定的“先天不足”,进入教师角色或适应教师角色的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慢。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太简单,觉得只要能在课堂上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就行了,主观上忽视或轻视“教学反思”活动环节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实习的课程目标是完成由实习生向准教师的“过渡”,这种“过渡”是指—个实习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储备、能力上已有一定提高后,在心理、气质、精神状态上向教师的跨越。通过实习,提供学生熟悉中小学,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基本能力准备上为他们顺利进入教师角色做铺垫。而要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生如果仅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完成而不进行课前或课后的教学反思活动,实现教育实习课程的目标显然是困难的。现在的实习生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致使他们实习期间的课堂教学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或教学质量很不稳定,也滞缓了进入教师角色的时间。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地回顾、总结、思考或与他人共同研讨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它是实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而有效的教研途径。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本身的深入思考;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反思是—种批判思维的活动,是在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更有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授课教师和他的同事、学生—起,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不妥之处共同进行回顾,通过讨论、分析、研究,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可见,作为美术教学实习必要环节之一的教学反思活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促进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加快实习生进入教师角色的必由之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实习生来说,其作用着重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课堂教学前的反思活动包括对学情、教学程序及教学目标的反思,它是教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学情反思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和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保障,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包括对学生的美术基础、艺术兴趣、审美倾向,甚至是对家庭环境的了解,等等。只有熟悉了这些,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亮点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充分展开,精彩部分才能有序深化;否则,弄不好还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如,要上一堂泥雕课,实习生就应当事先通知学生上课带橡胶泥,如果遇到班上有少数的贫困生,还要课前多准备几套橡胶泥以备他们上课使用,或者是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课堂作业。否则,再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目标设定,均难以实施与实现。
对教学程序的反思相当于教学前的“整体构思”,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备”与“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尽管目前的教师用书对于教科书中的每—个课题均有相应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的延伸等,甚至还提供了现成的教案参考,但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再加上实习生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非常有限,导致他们“照猫画虎”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实施也是如此,同样—个课题,因实施的教学程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姑且将教学程序分为三种——顺叙教学、倒叙教学和插叙教学。实习生在课前就应当凭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反复思考哪种教学程序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例如,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湘版教材)七年级的《你,我,他》—课,实习生在分析、掌握了学情的基础上,便可设计用“倒叙”的教学程序,特意把准备好的范画(自画像或画的学生的头像)第一时间向学生展示,或是设置悬念,或是目标引领,或是任务驱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这堂课的前期教学情境,然后再按—般的“顺叙”方法实施教学过程。如果实习生在备课时对于哪种教学程序更加适合学生并未进行思考,而—味采用传统的顺叙程序,照本宣科,课堂很可能就变成了学生“干私活”“忙副业”的场所,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课前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反思,是为了发挥好它的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路标”,规定着整节课的方向。《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进行设定,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可见,之所以要求实习生课前要对备课中设定的教育目标进行反思,关键就是要反复审定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目标是太多还是太少、太难还是太易,是否有层递关系,等等。若教学目标模糊,则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就会不清楚,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活动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活动,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学不足之处的理性分析。它有利于对教学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引发教学的新思路、新构想,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反思活动等。
其一,对于教学内容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美术教科书,紧扣课程内容的教学来反思。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标志设计:卜课,是围绕如何进行标志设计来展开教学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往往是先引入一批标志设计或插入一段与设计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揣摩这些设计者的设计用意,再讲述标志设计的—般方法和要求,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设计—个自己喜欢的标志,并用一两句话概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可是,当课后批阅学生作业时,实习生却会觉察到,这节课并未达到他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为什么?实习生通过课后反思就会发现,原因在于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没有教学重点,偏离了最初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将这些“败笔”记录在“案”,实习生就能避免下次课堂教学在内容设计上的失误。
其二,对于教学方法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如果能够以自已的亲身经历,从个案分析的角度来小结,所获得的经验就会具有实效性。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向日葵卜课,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颜色的冷暖和配色。实习生就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整个课堂想象成—个药店,告诉学生:每种颜色的药水有着不同的作用,如紫色的治头痛,绿色的治肚子痛,橙色的治牙痛,等等,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病情调配色彩,对症下药。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实习生如能将这些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举—反三”,就能使自已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可见,课后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实际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
其三,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满足程度和教师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来衡量的;后者则主要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以及对教书育人的职业认同状况等,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进而对教学全面进行二次设计,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做到精益求精、扬长避短,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以尽早完成从实习生到准教师的转型。
三、课堂教学反思多种形式的不同作用
课堂教学反思活动不只是针对一节课本身,它对实习期间的整个教学实习阶段乃至未来的教书生涯都有着指导意义,不同形式的教学反思,作用也是不同的。
—是实习生的自我反思。其过程虽是—般的教学回顾,但要探索和解决的却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实习生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更是实现由实习生向准教师转变的重要桥梁。实习生这种自我教学反思活动的形式,最常见的是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或是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来小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如同学中上得好的课、实习基地校的老师上的示范课等。随着这种反思活动的不断增多,实习生的教学自信心和作为教师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二是师生交流反思。这里指的是实习生与所教班级学生在课后或业余时间—起讨论,进行教学交流,这也是—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他们是实习生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亲身感受和反馈意见,常常能为实习生的反思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见解或认识,所以,实习生的这种反思活动,既能拉近师生的感情交流,调动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也在—定程度上拓宽了实习生教学反思的路径,使实习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获得一种既真实又清晰的认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除了以上两种教学反思形式之外,实习生还可以跟自己的同学、本校的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校的任课教师—起,共同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讨,这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在教学实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共性的、或是比较常见的教学问题或难题,需要实习生及时与他的同学、原任课教师、本校的带队指导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再共同交流和研讨的方式予以解决。事实证明,在每日课后评课交流、每周教学研讨小结,以及在实习基地校开设的实习生内部的“示范课”“公开课”等,都是—些非常有效的研讨性反思活动。这些反思活动,并非简单地依据各自的《听课记录本》上流水账式的笔记来评价某位实习生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要在此过程中,让每位实习生通过与大家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以研促教”地获得多方面的教学启示,提升自己对教学的全面认识,实现取长补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反思的关键在于,要求每位实习生都通过不断的教学优化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自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师范 专科美术 作坊实习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4-01
实习是师范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学生把自己在校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与时俱进,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实了到学校进行教育实习,还应到美术手工作坊进行教学实习,拓宽自己的就业机会。本文拟就组织学生到美术作坊进行教学实习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师范专科美术专业的状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产生的负面因素,带来了学生生源混杂、新生整体素质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报考美术教育科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成功,多数学生怀着“先上师范跳出农门”学点实用美术技能,拿到文凭再“跳槽”的动机来到师范学习,其中不想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有人在。而由于每年美术教师招考名额的限制,那些真正想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人中大多数人又不能进入公办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学生进校后,许多人思想情绪不稳定,其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压力大,每年的就业指标又不一样。以遵义师院的专科毕业生为例:2007年考入公办学校的约为85%、2008年为60%,2009年为32%,2010年为1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专科生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可喜的是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的路还是比较宽的,如到私业学校工作,到装潢公司工作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大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多开设一些实用美术教学课,多联系安排一些实习平台。
二、作坊实习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学生就业在近一二十年来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快,过去的学生毕业后包分配的模式早已改革为考试应聘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调整办学思路,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传统的到学校实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困局,只有在实施传统实习方式的同时,大胆探索新的实习方式,才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所谓新的实习方式,我这里指的是到美术作坊实习,作坊也就是指各种各样的装潢公司。学生在作坊实习,主要是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多寻找一条通道。
三、作坊实习的要求
到美工专业作坊实习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新课题。对学生实习实践的主要要求有:
1.动手能力方面
美工专业作坊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但这些都是围绕手工艺而展开的。同学们要明确角色的转变,在学校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而美工专业作坊主要是师徒关系。开始来到公司,不知道该做什么,感觉什么也插不上手,这时就要虚心听师傅的意见,先主要学习动手能力。
美工专业作坊的师傅具有全面的技能,有的还兼通好几门艺术,知识较为全面,综合运用能力强。在美工专业作坊中,师傅对徒弟面对面地直接传授技能并加以实际操作示范,这种教学方式更为直观,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念经师傅直观的教学而变得具体、鲜明,利于牢固记忆。此时,我们的学生应向师傅多学习动手能力。如:掌握制颜料和嵌板的技巧,还要学会压缩尺寸、碾磨石膏粉、打底子、抛光、镀金、钻孔、压模、各种美术软件的使用等动手动力。为自己的进一步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创新能力方面
在美术手工作坊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会有显著提高。掌握了基本的要领后,立即将其付诸于实际的生产制作中,这不仅锻炼了脑的思维能力,训练了表现力,还协调了眼、脑手并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将艺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家美术应用专业的公司是否能顺利向前发展,客人对每一单业务是否满意,除了看你的工艺如何,主要是看你设计出的东西是否新颖,是否有价值。同学们不应老是满足于成为师傅的帮手,要正确了解师傅的设计意图,对每一单业务都应积极地参与设计,参与制作。要考虑到毕业后自己很有可能从事这个行业,争取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对各种设计进行了解,找出自己的不足,培养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创造出具有个人艺术特色的东西。
3.美术手工作坊的管理方面
实习生应关注美术手工作坊的管理,好的管理是保障美术手工作坊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管理,公司就会面临到闭,收入就会减少。实习生应注意员工工作的安排管理,材料的进货和使用管理,业务的预算管理,资金的收支管理,对材料的使用上如何经过周密的计算,不浪费,对用员工应周密考虑,做到不费工,为今后开自己的装潢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自己对师范美术教育专科实习的初浅看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如何将师范美术教育与市场对接,调整办学思路,改革实践教育方式,是每一个美术老师都应该关注和研究的。如果我们的师范专科美术教育继续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方式,将必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实习要能给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以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师范专科美术教育事业本身而言,紧跟时代步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只有学生就业机会提高了,才能有高素质的生源,师范美术教育才能在正轨上继续发展。
摘要:高师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语言组织、教态、粉笔字、黑板画、范图与教具制作、抓不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课堂美术作业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评价、教学时间分配、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不良的实习态度和所学非所教而引起的,提出如何解决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实习生;小学美术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美术组织管理和教学的现实情况,让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任务,以获得美术教学经验和能力为目标。但由于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画家,很少关注培养美术教师,导致美术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缺失,使美术教育实习存在不少问题,情况令人堪忧。
一、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语言组织、教态的问题。
由于美术专业学生在进行美术技能学习时一般动手不动口,导致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表达不精炼,口头禅重,语调平淡。由于对教案不熟悉,说话有时断断续续的,甚至还有的照着讲稿念,照本宣科。肢体语言不丰富,教态不自然,由于紧张而拘谨做作,有的不能挺直腰杆上课,有的不敢正视学生,还有些男生不修边幅就上讲台。语言教态不佳是所有学科实习生最大的通病。
(二)存在粉笔字的问题。
大部分实习生在校读书期间从来不练习写的粉笔字,书写不规范,由于习惯于写草书或行书,让小学生无法辨认。由于实习生的粉笔字书写力度不够,导致坐在后面的小学生看不清黑板。由于平时不注意笔顺书写的顺序,笔顺出错的事情时有发生。
(三)存在黑板画的问题。
许多实习生画黑板简笔画构图偏低,图形偏小,作画力度不够,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黑板画线条欠流畅,作画速度太慢,小学生等待的耐心有限,导致教学纪律不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实习生临时设计板画的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个别学生提出的需求。
(四)存在范图与教具制作的问题。
小学美术课在很多场合需要制作范图与教具。但美术专业的实习生在此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此类物品,不了解设计制作范图教具的工具形象欠佳,教具制作耗时太多且效果不佳,美术字书写能力较差,字体不美观。
(五)存在抓不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问题。
抓不住课题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缺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这是所有没有教学经验的实习生的通病。而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就看他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与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习生对此很头痛。
(六)存在课堂美术作业辅导的问题。
实习生由于不了解儿童画的创作特点,也不知道如何辅导课堂美术作业,并且对小学生常用的美术学具,如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透明胶等工具使用不熟练。实习生动辄以成人的专业眼光来看待儿童画,显然不合理。
(七)存在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问题。
实习生不知道如何辅导课堂美术作业,缺乏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能力,不善于从不同切入点评价学生的作业,寻找闪光点。
(八)存在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
不善于把握教学时间,大部分提前讲完,而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
(九)存在不知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问题。
缺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应变能力差。
二、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实习生的不良实习态度。
大部分普修学生普遍认为“我不要当美术教师”的思想普遍存在,不想花时间精力进行美术教学技能训练;美术专业学生更看重专业的美术技能训练,如素描、色彩、国画等,对小学美术教学技能不屑一顾,不懂得教师职业的内涵,从而轻视美术教学技能的学习。
(二)实习生所学非所教。
由于小学的各种要求很多很杂,美术字、简笔画、平面立体手工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等,对小学美术师资的技能要求不太专,但却非常全面。然而目前的美术教师培养方式让很多老师学得太专,不能好好把握如此众多的教学内容。
三、实习生在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上所列小学美术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存在,而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实习生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出现了如此众多的问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呢?办法是有的,但至少要在教育实习开始前半年以上的专项教学技能训练,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根据以上存在的教学技能问题,教师经过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总结以下几条问题的对策,供师范生选择
(一)语言教态问题的对策。
大声朗读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利用语言复读机听故事磁带并跟读,掌握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变化,每天坚持听、说练习。当对故事情节能熟练讲述后,绘制头饰或道具,戴在头上,拿在手上,对镜表演,运用手势、体态等肢体语言,表演话剧。这样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节奏感、流畅感、响亮感和普通话水平,减少习惯性口头禅的次数。
(二)粉笔字问题的对策。
板书字体不美,书写不畅,是因为在黑板上书写练习不够的缘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大黑板上练粉笔字。只要坚持天天练习20分钟左右,粉笔字就会越写越好。
(三)黑板画问题的对策。
板画不美是由于简笔画和速写画得太少的缘故。用硬笔在纸上画得好,改用粉笔在黑板上就不一定画得好。因为黑板面积大,所以板画首先要画得大,起笔靠近黑板上方,以免往下画不完整。板画力度不够是犹豫的表现,要大胆、肯定、流畅地画出来。临时设计简笔画形象对大三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要把常见的动物、植物、器物、人物基本动态、面部表情等形象全都默记在心,随时可以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四)范图与教具制作问题的对策。
作为准美术教师,设计制作范图、教具要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这是教师美术专业水平的一种体现。由于儿童喜爱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卡通形象,因此要求准教师熟练使用儿童常用的彩色笔、油画棒、记号笔、彩色纸等工具材料制作教具。比如美化课题字,可用深色记号笔勾线,油画棒横卧在粗糙纸上画出渐变效果,用彩色纸剪贴比用水粉平涂的效果更佳。画大面积的变化背景适合用水粉表现,小面积的渐变适合用油画棒表现。文字可用变体美术字、童体字,色彩要与背景成对比色,互相衬托。
(五)抓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
以湘美版美术实验课本为例,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教材,分别进行分析。先看教材,分析其中的文字,文字有导入语、活动、提示之分。读懂文字,抓住其关键性文字表述。接着读图,有摄影、绘画、步骤图、学生作业图等。摄影图片贴近生活,让儿童感到美无处不在。步骤图要看懂图示,最好边看边做。在做的过程中,试着用语言讲给别人听懂,边做边讲。这样一来,就会体验做的整个过程,这便是重点所在。哪一步最难做好,便是难点所在。教材中“设计・应用”领域的步骤讲得比较细,通过做一次便能找到重点和难点。但有的课题,重点和难点并不重合。重点是本课要实现的重点目标,即知识点。难点为绘制表现过程中的难关,必须要在教师扶持下才能解决的问题。
(六)课堂美术作业辅导问题的对策。
对于小学生课堂美术作业指导,要从工具材料、构思构图、色彩表达来考虑。例如学生完成绘画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彩色笔画,有的用油画棒在细砂纸上作画,有的在彩色卡纸上作画,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剪贴后再添画。对于作业步骤,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那就是无论使用何种工具材料,一定先表现主体形象,再添画背景,而且主体物要画得较大,才能突出主体和主题。
(七)学生美术作业评价问题的对策。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作业过程中,儿童有新的想法应及时肯定,给其他儿童以启示,但不要模仿,这是过程性评价。作业评价形式有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以鼓励为主。有争议的意见,要尊重作者的想法,这是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在肯定学生作业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这是诊断性评价。
(八)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美术课讲授时间10―20分钟,以15分钟居多。讲多了学生没有作业时间,讲少了重点、难点没讲透,要把握这个度很难。他们追求导入部分的形式新颖,运用了谜语、童谣、魔术、儿歌、欣赏等多种导入形式,但对重点难点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种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其本质内涵的作法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九)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问题的对策。
作者简介:袁亚,女,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星洲小学,邮编:310030。
每年秋季和春季,在各个中小学校都会涌现许多青涩的面孔,孩子们亲热地叫他们“新老师”,老师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实习老师”。他们就是来校进行教育实践学习的高校实习生,其中包括我们美术学科的实习生。实习内容包括备课、美术课堂教学、美术社团活动指导、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了解学校行政管理方式、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等等。对高校来说,这是在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教育实习课程;对各个中小学校来说,则是一项日常接待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地中小学美术教师公开招聘政策的出台等新形势的变化,教育实习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比如,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每年公开招聘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都需要经过理论笔试和实践面试两个环节。其中面试需要考查考生说课、试讲、上课等教学实践技能,而且成绩占总分的500~60%。提高实践能力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现今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假如现今还有大学生抱有“实习只是参与一下、体验一下”的旧观念,那将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假如现在还有高校不重视学生实习,那绝对是对这些未来教师的不负责任。
那么,美术教育实习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在基层学校工作20年,承担实习指导和管理工作也有10多年,所带实习生近百人。这些实习生,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笔者对他们在实习课程的实施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有着切身的体会。撰写此文,意在引起各方关注;同时,提出问题,希望有助于我们的“准美术老师”更加健康地成长。
实习会涉及三方人员——高校的实习带队老师、实习基地校指导老师和实习生。下文将从这三方的不同视角逐一扫描,初步感受现今实习的一些状况。
一、实习困境现象扫描
(一)实习生:“心中没底”
“这节课上下来,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上课,我不了解这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孩子们的情况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因此,我的提问和引导没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很多时候,当我跟他们交流时,他们都没有什么反应。我感觉自己都上不下去了……”
这是—位本科实习生实习笔记中的一段描述。不难发现,这位实习生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课都上不下去了,原因是“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教学的基础,假如连学生也不了解,做老师的确实会在课堂上“心中没底”。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实习生面临的普遍问题。尽管政策规定小学教师只要大专文凭,实际上现在招聘的小学老师一般都有本科学历;而像杭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研究生学历的也比比皆是。而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高校期间学的是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理论课程,这和实习的实际情况根本不匹配。另外,新课改这么多年,有些实习生竟然不知道“美术新课标”,不了解学校新课改,没有“三维目标”意识。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无法设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是笔者所带的一位本科实习生自己撰写的浙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7册《生长的植物》一课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
培养观察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叶子的不同形状。
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上的目标设定既没有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也没有显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不知其方法与过程如何。笔者心情沉重,立即到文印室打印4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发给4位实习生人手—份,让他们回去好好研读后再写教案。同时,内心也在反问自己:“难道要我这个小学老9币代替大学教授补上这一课吗?我真的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吗?”笔者碰到的最离谱的情况是,—位实习生拿到小学教材以后说:“这课内容是教国画,我不会,我是画油画的,能不能不上这个内容?”笔者很担心:小学需要“一专多能”的美术老师,“新课标”配套教材上固有的国画、泥塑、版画、纸工、摄影等内容,做老师的都得为学生一一讲授。假如—位新教师这个不会,那个不能,如何在学校立足?可是,高校是否意识到应该培养这样“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呢?
(二)高校带队老师:管理困难
“10-11日两天,(美术学院)副院长带领我们(实习带队老师)一行,先后到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杭州文三教育集团、嘉兴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嘉善中学、海宁宏达学校等7个单位,驱车800公里,与各位特级教师、校长、名师、教育局领导等一起,共同为本科学生的实习,为准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而努力。”
这是2012年一位高校实习带队老师的博文摘录,反映了现在实习点分散的真实情况。比如浙师大实习生分散在浙江全省各地,中国美术学院实习生还得跨省到上海实习。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形势发展使然。比如,需要实习的学生较多,附近的中小学解决不了;再如,为了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优质实习资源,尽可能安排到各地名校锻炼,请名师指导;等等。可以说这位教授所在高校对实习工作非常重视,对学生也非常负责,用心之良苦,实属难得。但是,由此带来的管理困难也显现出来。相比而言,很多高校对实习管理就不那么到位——只有一个联系人,和实习基地校领导“打个招呼”,分配好实习点后就什么也不管了。实习期间,高校带队老师和实习基地校指导老师从不“碰面”、“互不相识”,更别说去认真听实习生上课或是进行实习指导了。
(三)实习基地校指导教师:负担过重
“我今年接待的实习生已经有3批,实在应接不暇。每次他们走后,我还要做很多补课工作,眼看区里马上要进行期中学生成绩抽测,压力很大……看到他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又觉得对不起这些实习老师,总想多教一点。可是,自己还有几百个孩子要教,精力实在不够。”
这位指导教师内心也很矛盾,学校繁重的日常工作和指导工作要协调好,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学校不会把实习指导算人工作量,更不会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考核要求,教师做到什么程度完全靠的是自己的“自觉”和“良心”。
二、实习困境原因分析
以上只是列出一些典型的表面现象,重要的是由表及里、更深层次地思考其产生的原因。
(一)责任和关系不明
教育实习尽管是高校的课程,其实际操作却在实习基地校。高校一般认为应尊重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出于不干扰其日常教学秩序的考虑而放手让其自主执行;加之现在的高校教师缺乏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实习指导方面能力不强,也只能依靠实习基地校。而实习基地校自认为只需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即可,至于课程责任应在高校,包括实习生的日常管理也应由高校负责;但是实际上,实习生分散各地必然面临食宿、安全、纪律等各种现实问题。另外,高校和中小学在行政上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高校制定的课程无法走行政途径,所以必须借助彼此“交情”或“互惠”关系来推进,有时难免出现“图个方便”“只见近利”的情况。殊不知,我们是在培养未来的教师,这不是一种利益,而是一种责任。
(二)途径和时间无序
笔者接待过的实习生“生源”大体来自以下几种途径:美术教研员分配的,高校方面指派的,高校教授联系的,同事介绍的,自己通过特殊关系找上门的,等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找上门的”一般是非师范类的应届毕业生;“朋友介绍的”是有意进杭应聘的大四学生。这两类都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老牌名校实习,想学点真本领,所以是最认真的。“高校教授联系的”——帮助联系的教授一定很有责任心,一般都有周密的计划,其学生也往往比较优秀。其他实习生就没那么乐观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实习计划,没有高校方面委派的带队管理老师……实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各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差异,短则2周,长则9周,但都远远达不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18周要求。另外—个问题是“扎堆”实习——几所高校的几批学生在同—时间来校实习,由此出现校方应接不瑕的无序局面。
(三)监督和评价缺位
教育实习既然是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应该有它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实际上,在笔者做指导老师的这10多年间,从来没有相关机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调研、监督和评价,高校方面也不会对实习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于实习质量的标准是什么,高校和实习基地校指导教师都不知道。而没有“尺子”,又如何能知道“不足”?假如对此问题有专家来培训指导,双方一起研究,一定能做得更好。
三、实习困境的应对策略
当前的形势是:用人单位招聘新教师时,对其教学实践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负责培养新教师的高校却自身无法保质保量地来完成这项课程。在这个供需矛盾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其实是实习生。他们将面临未来发展的各种困境,比如:不能适应小学繁重的日常工作,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招聘竞争中处于劣势,等等。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9年,—位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因无法适应学校工作,入职不满一个月就离职了;2012年,又一位新教师工作不满一年就转考公务员而离开了教师岗位;2014年,一位新招聘上岗的研究生不到2周就离职。这样,不但影响了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此频繁地更换任课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不利的。
(一)外部监管:落实政策,协调三方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同时,也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做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然而,时过4年有余,情况并未改善。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有具体的操作落实措施和监督机制。高校和中小学除了加强自律以外,最好有第三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协调和监管。当然,这需要—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们翘首以待。
(二)内在驱动:主体意识,主动学习
假如外在的改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善,那么实习生作为实习课程的主体,自身能否主动一点、努力一点,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要唤起实习生的主体意识,不妨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笔者在担任指导老师的过程中,也曾有意识地做过一些调查。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仅提出几条最具共性、也是笔者认为最迫切需要的:
1.希望实习前详细了解实习计划并参与实习计划的制订,让自己有备而来。
2.希望实习前对高校分配的实习基地校和具体的指导教师有所了解和选择,让自己能尽快适应中小学的教学环境。
3.实习时公开课和常态课的观摩学习要并重。公开课能学到精致的设计和语言,而常态课更有助于了解孩子和调控课堂。
4.实习时希望各个年级的课都能尝试,有助于全面了解孩子、熟悉教材,且对应聘有利。
高校学生毕竟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以成人的方式让其参与实习计划的制订是可以做到的。没有主体参与的计划,其实施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今后,高校和实习基地校指导老师在实习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实习生要认同自己的指导老师,多做沟通,主动提出学习要求。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学习的学生肯定能学到更多。
另外,美术教育实习生最容易忽略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学习。有些高校在实习计划中根本就没有安排这一内容,中小学的美术学科的指导教9币本身也并不一定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因此,难免指导乏力。这几年,因个别高校提出要求,笔者所在学校也做了积极尝试,特意让学校优秀的班主任担任指导教师,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实习生也反映,班主任实习经历让其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育人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学习成效;调查
美术史知识是形成美术欣赏能力的必要基础专业知识,在美术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史知识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更加影响到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美术专业学生大都非常重视美术技法课程的学习,而对学习美术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对美术史与基础美术教学工作的紧密联系缺乏前瞻性的认识,从而对美术史课程往往持有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关于美术史知识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调查以期引起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美术史的学习情况,回归美术史学习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为学院美术史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调查小组在2012年2月28日上午课间分别对本院08、09级美术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浙师大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大三时已经完成了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的课程学习。由此可知:正常情况下,这些学生应该对美术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建立起美术史知识的大纲,并形成了个人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但调查结果并不如此。
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建构起美术史的大概知识框架
统计结果显示,美术教育专业08级33%的学生“大部分了解”中、外美术史教材内容,67%的学生“部分了解”;09级中部分(38%、16%)学生竟然对美术史教材内容“几乎没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部分了解”。熟悉教材内容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整体对中外美术史教材内容的了解程度如此,其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调查显示,在考察中国美术史大概知识框架的第4、8、10项中,除8%的08级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纲要)“完全了解”外,08、09级均没有学生选择反映学习效果良好的“大部分了解”及“完全了解”;大部分学生(58%―82%)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各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的回答集中在反映学习效果一般的选项“不完全了解”,部分学生(18%―42%)处于“几乎没印象”、“模糊不清”的状态,表明学习的结果较差。而对清末民国这一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09级学生“模糊不清”的高达61%,表明大部分09级学生不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08级大部分学生(75%)“不完全了解”清末民国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而部分学生(25%)目前的状态仍是“模糊不清”。数据集中反映所调查的学生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在考察外国美术史大概知识框架的第5、9、11项中,对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各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的回答,08级没有学生“完全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仅8%的学生“十分了解” 外国美术史中的各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20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美术发展状况;“不完全了解” 的学生最高达82%,说明学习效果一般,部分学生的外国美术史大概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模糊不清”的最高竟达42%.09级有小部分学生(15%、8%)选择反映学习效果良好的“大部分了解”和“完全了解”; 大部分学生(69%、62%、54%)集中在反映学习效果一般的选项“不完全了解”,部分学生的外国美术史学习结果是“模糊不清”最高竟达31%. 反映学生外国美术史的学习效果目前也是需要更进一步提高的。
以上分析表明08、09级学生的目前还没有建构起中外美术史的大概知识框架,调查充分说明学生的美术史的学习成效整体都不太理想,需要继续加强学习中、外美术史。
二、美术史学习已打破欧美的局限,但知识面仍有待进一步开阔
了解世界各国家民族的美术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营养,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本民族美术的不断发展。调查显示,有50%左右的学生比较了解欧、美以外其他地区与国家的美术发展状况,很多学生比较了解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美术,表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学习打破了“欧美中心”,有利于学生美术史知识的多元化,将会极大的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同时50%左右的学生仍“基本不了解”欧、美以外其他地区与国家的美术发展状况,表明这部分学生或老师可能忽视了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美术知识学习,09级没有学生“对非洲国家比较了解”,部分学生对拉美国家及日本、印度比较了解。以上分析表明学生的美术史知识面尽管已经打破了“欧美中心”,但学习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美术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提高到与欧美地区相同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接受多元的艺术思维,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
三、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改变美术史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正确的学习态度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统计结果显示:08级、09级学生都没有经常或者有时对美术史展开进一步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偶尔有这样的表现,最高达42%的同学没有对美术史的教学内容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高达33%的同学没有就美术史中的某一内容展开过一步研究。反映了学生对美术史的学习较为被动、尚未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尚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此可见学生普遍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开展美术史学习研究的行为习惯。当问及对我院美术史课程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09级学生均没有回答,反映了他们的美术史学习态度非常消极,持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不可能有认真的学习行动,这将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美术史知识的学习成效。
对此问题08级同学根据各自的学习经历提出了许多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的实践性。约8%的学生认为应改变传统师授生听式的教学方式,增强美术史教学的互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约42%的学生认为美术史教学方式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与趣味性,其中有学生认为应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还有约1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多设置各种小测试以便学生加深对美术史知识的印象,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约8%的学生认为应将美术史课程的教授应与美术教师技能相结合,增强实用性。这些意见或建议反映了学生要求变革美术史教学方式的诉求,对改变目前的学习状态极具参考价值。
四、美术教育实习对学生的美术史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实习中会加深学生美术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增强学习效果。关于“学习的美术史知识在教育实习中所发挥的作用”调查,09级学生尚未教育实习无需回答,08级已美术教育实习,故美术教育实习对学生学习美术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调查显示,17%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美术史知识在教育实习中发挥的作用”“很大”,58%的学生觉得“有作用”,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对绝大多数学生的美术教学实习工作发挥了作用。有75%的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美术史知识在美术鉴赏课作品分析及整理课堂教学脉络等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作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寻找美术史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有25%的学生觉得“学习的美术史知识在教育实习中”“没什么用”,这将造成学生对美术史作用的错误认识,挫伤学习美术史的积极性。这些学生“教授的对象主要为小学生”,教学中“涉及到中外美术史的知识比较少,有也是最后的欣赏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涉及”。 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由于高校学习的美术史知识与在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多差异,美术史知识的专业性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必须弱化为小学生能接受的通俗性,而转化为隐性的知识存在,绝非“没什么用”而是没有发挥美术史知识在实习中的作用。综观调查结果,08级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效明显高于09级学生,08级对美术史知识“模糊不清”的比例普遍小于09级,“不完全了解”的比例明显高于09级学生,说明教育实习加强了学生美术史学习的知识感受。
五、调查后记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 中职生 心育 心理健康
论文摘 要: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发挥着本学科的教育特点,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和行为发生改变。美术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特别要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和成功感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是指教育者以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实践。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误入歧途。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不仅要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任务。美术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这就是说,美术教育具有心育作用。
(一)运用美术作品促进中职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如油画《开国大典》,画面描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家强调色调的单纯、对比和色彩强烈的变化。红地毯、红灯、红旗和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大红,金黄和碧蓝几块大色彩调配得既融合又强烈,既庄严又热烈。教师引导学生融人到开国大典这一激奋人心的情景,自觉产生一股为中国人站起来而兴奋的激烈情感,从中激起为建设祖国而奋进的积极上进的思想感情。如潘天寿的《鹰石山花》,画面山花野草,雄鹰巨石,表现出浑雄奇崛的风格,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通过让学生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入画中情景与作品产生共鸣。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自觉产生了一种坚定、奋进的心境,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国外有一色彩对心理影响的实验。一实业家请客,备有满桌佳肴。宾主入坐时,主人开了红灯,于是肉食显得很嫩,马铃薯显得鲜红,宾客食欲大增。正待开宴时,室内变成了兰色。这时,烤肉变成了腐烂的样子,马铃薯也象发了霉,客人立即倒了胃口。而当蓝光出现时,不仅葡萄酒变成了蓖麻油样,而且在坐的人都像一具具行尸,几个娇弱的夫人逃离了房间,哪里还想到吃东西。我国宫廷建筑的颜色则另有设计意图:蓝天、黄瓦、绿檐、土红墙,对比强烈,非常壮观,这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在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型精神病患者,用红色治疗抑郁症。作为美术教师应精通美术构成因素的心理作用,为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育服务。 转贴于 (二)美术作业过程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抗挫折感。
首先,许多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所带的材料或工具不齐全,特别是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他学生把用具借给他们,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贫寒的学生还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克服自卑、孤僻的不良心理;其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充分体现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最后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呈现在面前,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必能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探索的甜头,就能学会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体现个人价值。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再次,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老师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另一方面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失败挫折,也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这样,学生在困难中增强了抗挫折意识,矫正了浮躁的心理,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最后,帮助学生使学生的美术作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对心育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画面整洁,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养进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
(三)美术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克服中职学生孤僻、固执心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学校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例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墙报、教室布置、舞台布置,校园美化,班级形象设计,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手绘鞋、T恤等,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术活动“陶养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见,以渐消沮者也。”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术作业过程(创作过程)须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宁静致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原生态美术;实践教学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极为悠久的灿烂历史文化。其中,原生态美术文化在传统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给当代艺术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因此,现代高校美术教师要不断加强原生态美术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出传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作用,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加入到多元化原生态美术的学习与创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与艺术修养,还能够实现原生态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高校艺术教育视角下原生态美术教学的
重要意义
(一)完善美术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现代高校艺术教学发展中,原生态美术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合理引进应用原生态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创新完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目标。高校美术教师通过实践开展多元化的原生态美术教学活动,以实物、多媒体图像视频以及展览等形式介绍原生态美术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各种传统民间美术知识文化。此外,高校美术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关于原生态美术内容的创新创作活动,让学生以实地考察、艺术参观等方式进行课外补充学习[1],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美育的核心包括了民间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通过积极开展原生态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美术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使学生心灵能够在欣赏原生态美术作品时得到有效升华。原生态美术普及教育不仅能够起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够帮助美术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传承发扬民族美术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基本特质就是其文化民族性,其不仅能够体现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还可以有效传达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风格与气质。一个民族倘若失去了自身的文化传承,最终将会丢失民族精神与灵魂。因此,国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原生态民间美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吸引力以及凝聚力,其能够全面反映出民族的丰富思想感情、生活内涵以及精神面貌。现代高校大力发展原生态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发扬目标[2],还可以凝聚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促使他们切身体验感受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所在。原生态美术文化既是民族文明发展的象征,也是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本身拥有着众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原生态美术文化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术的艺术精华。现代高校除了要传授学生先进的美术专业创作技巧与方法外,还必须通过开展原生态美术教学活动,增进广大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科学认知。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高校艺术教育视角下,各地区高校在美术实践教学中要注重科学遵循大学生学习心理需求特点和审美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与艺术审美水平,促使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实践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到原生态美术文化的魅力。原生态美术是对人类基本审美的一种追求,其能够充分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与人生的认识,是人们集体意识中所表现的一种喜好倾向。原生态民间美术通常融入了人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其能够表现出社会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高校科学高效开展原生态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审美能力,同时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原生态美术教学不再利用传统说教方式,而是以感性化形象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能够在产生艺术审美情感共鸣状态下充分吸纳原生态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感受领悟人生道理与美的真谛。
二、高校艺术教育视角下原生态美术教学实践
(一)创新完善原生态美术教学方法
高校艺术教育视角下,美术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重视深入挖掘利用原生态美术教育资源,创新完善原生态美术实践教学方法。比如,美术教师可以创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上向学生直观清晰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原生态美术作品,围绕这些作品向学生生动有趣地讲解其历史背景文化、民族特征以及制作生产工艺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实现对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传承发扬目标。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不同原生态作品的特点展开鉴赏交流分析活动,鼓励各个小组大胆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最终教师做一个总的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过程,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与文化素质修养能够显著提高[3]。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联合社會企业搭建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发挥出自身原生态美术教育资源优势,如此,大学生不出校就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美术。
(二)强化课外原生态美术实践教学
现代高校美术教师在原生态美术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外,还必须强化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学习。因此,高校要有效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外原生态美术文化活动中,帮助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比如,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原生态美术学习需求特点,组织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民间原生态美术作品参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习不同方向的原生态美术知识,并归纳学习经验与感受,以及对日后美术创作带来的灵感。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定期邀请社会专家到校开展座谈交流会、原生态美术讲座等,为师生带来一些经典的原生态美术作品,并进行科学详细的讲解互动,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的原生态美术文化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高校美术教师平时多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课堂,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领略评估原生态美术文化的学习价值,培养自身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合理创建学术研究平台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美术教育发展情况和办学条件,适当加大对美术教育建设发展的投资力度,有效设置原生态美术文化研究机构,并创建出先进完善的学术研究平台,这样能够辅助师生更好地开展科研学习活动,以学术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突破口,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应用在本校原生态美术实践教学推广中,这样能够为学生普及最新原生态美术研究知识内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有部分高校创建出了专门的原生态美术研究机构[4],以科研创新实践方式带动教学,并以科研成果去帮助高校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原生态美术文化,引导学生发扬民族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