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小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2-07-04 23:10:17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学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小学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更好的生活。

二、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一直是知识的积累阶段,不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特殊群体来说,在小学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残疾人群受到身体的影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较正常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样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方便,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人们对特殊教育人群不断关注,从而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只有全社会的人群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家要转变对教育发展的观念,重视小学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特殊人群的小学教育。现在中国各界曾人群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实业家,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群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大力倡导成功人士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如果在教育上没有有效的改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的伤害,即使身体上有缺陷,但应该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小学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验收,保证资金投入用在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帮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要相对的严格,要定期对在校和新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出雄厚的师资力量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目标。特殊群体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与众不同,对于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标认识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虽然带给了他们困难,但是他们能够靠自己积极的改变,通过学习找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学习,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上学本就有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图片、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特殊群体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较自卑,在学校里同样承受着压力。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不应该有歧视的眼光,为他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五、结束语

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比较与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找到自我的价值。体改小学课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英.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第2篇

(4)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蔡明

(5)乡土文化与美术课的人文素质培养——探孔望山石刻雕塑对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唐杰

(6)老师的微笑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剂闫淑芝

(7)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朱宝明

(8)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王小军杨柏林

(9)兴趣倾向灵动空间丁训琴

(10)怎样写好教学小记柯贤国

(11)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王淑艳

(12)与时俱进,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张俊鹏

(13)扣关键字词,品语文浓香——《麋鹿》教学片段评析王玉婷

(14)班主任教育管理应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刘艳

(15)开启职校生心灵之门刘玉蒙

(16)未成曲调先有情张敏

(18)发掘课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梁登山

(19)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探徐文广

(20)小学生厌学的探源与对策赵锁庆

(21)用“新”为文出奇制胜——例谈话题作文新技法邱颖

(22)减负途径小议韩延刚

(2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陆常波

(24)新课改下,语文备课如何走出困局袁桃红

(25)地理复习中盲点的突破李喜童

(26)对症下药,让写作变得快乐起来陆其勇

(27)改变英语课堂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刘琳

(28)发在《希望月报》上——快乐的本源——兴趣徐继娟

(29)老教材新理念——活用现行聋校教材让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气赵素芳

(30)如何处理好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现象徐乐

(31)论反思在政治备课中的运用施凯贤

(32)论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运用张龙

(33)浅谈英语课文整体教学陈冼丽

(34)浅谈英语学习中的“亲其师,信其道”陈曦

(35)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丰富的情感李玉功

(36)如何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几点小策略陈红霞

(37)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董建兵

(38)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张天斌倪玲羚

(39)小学英语课堂中语法教学之探讨张晓明

(40)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张秀平

(41)乡土美术欣赏课程程序的探索邬孝娟

(42)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张秀军

(43)《认识比》——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谈丽萍

(44)苏教版三上《动物名片》习作教学设计与分析周新霞

(45)关于算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刘敏

(46)高中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马凌云

(47)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刘志吉

(48)爱的奉献——一个辅导员老师的真实写照王克莉

(49)师生换位的实践与体会胡长华

(50)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胡玉洁

(51)在泥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谢卫平

(52)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李放

(53)以泥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王其志

(54)教与学关系的辨析尚德俊

(55)高中地理教育的困惑与对策——有感初中升学不考地理的弊端韩惠民

(56)关注音乐课堂中的“沉默者”——浅谈长尾理论与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刘景亮

(57)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品德教育张宝芳

(58)语文课堂流淌出的音乐王秀玲

(59)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初探宋亮

(60)“中奖”之后……郭玉晶

(61)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王玉华

(62)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习惯冯志勇

(6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陈美和

(64)以情感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包淑芹

(65)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李刚

(66)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张雅静

(6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四部曲”张亚芹

(68)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浅谈小组合作学郡德

(69)不批全改——作文教学的新尝试潘琴

(70)乘着创新的翅膀翱翔课堂乔善娟

(71)班主任要让学生信服王祥

(72)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体育课的几点思考姚立

(73)关于语文教师的几点思考夏春忠

(74)数学阅读——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华晔

(75)结合时事搞好考点讲析辛月明HttP://

(76)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李磊

(77)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刘海丽

(78)提高教学扬长避短——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探究田甲

(79)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邵志强

(80)培养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探究石锋

(8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王慧

第3篇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第4篇

英文名称:Elementary & Secondary Schooling Abroad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委

主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8495

国内刊号:31-1037/G4

邮发代号:4-38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5篇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趋向于规范化、制度化,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英、美国家中小学设立学科教学研究室、法国成立中小学教学研究委员会,学校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经费、人员等支持。日本在中小学成立单科性质的研究会,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学科开发、开展教学实验等等,探讨教学、学校发展的问题。此外,中小学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教育领域的研究组织,诸如成立学生生活指导研究委员会、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小组之类,教师分工研究课题,共同发表成果,日本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刺激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前苏联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也颇具特色,前苏联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是校务委员会和教学方法委员会,《苏联普通教育学校暂行条例》强调中小学教育研究管理的规范化,“为了发展和完善教育过程,提高教师和指导者的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应当成立教学法委员会,教学法委员会的职能之一是组织人员进修,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推广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校务委员会必须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责,“支持社会完善和发展青年教学和教育的主动精神、教师的创造性探索和实验性工作;确定学校与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合作社组织、自愿协会、创造协会以及国家和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途径,以便为学生多方面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制定2010年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构想,进一步加强普通教育系统中教育机构与团体的科研、实验、设计管理与协调的机制,“落实普通教育系统中教育与科研工作方面的国家干部政策。”

1994年由美国国会审议通过,克林顿总统签署和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其中第九条规定教育部设立“教育研究和改进办公室”,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管理、推广和资助,提供教育研究培训项目,提高大多数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使之达到全国教育目标。另外,美国许多州、学区和学校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以外的地方教育理事会,在学区和学校科研管理上,地方学校理事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学校理事会的职责是加强教师科研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此外,还承担师资培训、教育经费预算和学校改革等重大问题。

欧美国家非常注重校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作用,德国认为校长必须是教育与教学专家。英国规定中学校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编制、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美国教育学者珊娜·斯蒂格鲍尔将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职责归结为三条:一是确定学校目标;二是组织教学工作,“即对教学提出要求,制定目标、研究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领导改革,校长要学习如何创新,吸取对改革的意见,与教师合作开展校改实验,预测教师需求,给予教师满足。在《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中,教育部将通过ESEA的TileII项目,鼓励发展创造性培训模式,提高中学校长的教育科研管理能力,支持现任校长的专业发展。

校长在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中小学校长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恰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倡导教师参加科研

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教育科学化运动”(theMovementinEducationScience)促使教师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人们也逐渐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斯腾豪斯呼吁“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后,美国教育界对教师的职能重新加以确定,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搬运工”,更重要的是最伟大的理论家和研究者。1960年-1970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贺拉斯曼——林肯”研究所的勒温(lewin.k)、米勒(Mier.A)等人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帮助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引导教师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及时获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改善教学效果。这项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发展成为“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再计划……”的教育行动模式,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研究,这种模式迅速在全美中小学流传开来。后来,欧美国家的教育管理者认识到,中小学教师应该在教育学术界的引领下从事研究,教育研究也应该从大学、实验室转移到中小教室和社区中去。

1985年,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制定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希望从1985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到2061年再次接近地球时,能使美国科技教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确保美国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这项计划覆盖全美范围内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改革,“它是美国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项目,也是一个最早由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和中小学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改项目。”作为实施该计划的一个措施,美国科学家委员会编著了《科学普及资源》(ResourceforScienceLiteracy)、《科学普及设计》(DesignforScienceLiteracy)等教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和进行课程改革等等;2002年美国通过了35年来联邦政府教育政策最为重大的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与此相应;美国教育部公布2002-2007年的教育部战略目标(Objevtives),其中战略目标二规定,“支持教师在基于研究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专业发展”、“关注于基于研究的教学实践”、“为新教师开展基于研究的引导和咨询项目”。20世纪70年代,日本教育界针对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死板,教师满足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忽视教育科研的弊病,呼吁中小学重视教育研究。为此,日本《教育公务员特别法》明确规定:“教育公务员为完成其职责,必须不断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提高修养”。200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教育改革国民会议”通过2l世纪教育新生计划,强调“加强对教育研究能力欠缺教师的严格管理(使之离开讲坛)”。英国在2002年教育法中,也对教师的教育研究提出要求,规定合格的教师必须“参与或完成制定的教学研究项目或培训课程。”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M.N.康达科夫也认为,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是补充教育家和学者队伍的重要源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整个教育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在《2000-2005年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纲要》,中,要求政府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鼓励和支持,提高俄罗斯国民教育系统的国际威望。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加强与大学或其他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之一。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1990年、1995年,霍姆斯小组发表了关于改革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报告《明日之学校》(Tomorrow''''sSchool)和《明日之教育学院》(Tomorrow''''sSchoolEducation),将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联合起来;《建立类似于医学行业中教学医院的专业发展学校》(简称PDS学校,改变以往大学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与中小学教学互相脱节的状况,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科研合作,整体提高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素质,使新任教师和.成熟教师都能在教育研究方面得到进一步成长。PDS学校的创建,在中小学与大学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大学实习生、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的发展都带来了益处,是教师教育多方面“共赢的”好模式。目前,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正在建立PDS学校网络,并且为PDS学校制定了一些条例以规范其健康发展。2000年,美国几乎每一个州都有1000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小学成为教师科研和工作的共同体,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大学教授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有效地改革教学。

2001年日本政府实施教育新生计划,将教育改革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为了实现“学校变好、教育变样”的目标,日本政府加强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合作,努力克服整齐划一的弊病,引进发展个性的教育体系,2002年日本通过修改的《学校教育法》,其中政府财政预算投入17亿日元,促进大学、学会、协会、研究机构与学校教学的合作,创造能使多样的个性和能力充分发展的教育体系。

20世纪70年代,英法等欧洲国家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诟病,从学校需要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研工作,强调大学、师范学院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20世纪80年代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不断发展,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广泛接受和实施“以学校为中心”的大学与中小学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1989年,法国教育预测专家、巴黎诺儿马学派的著名教授费朗西斯科·瓦尼斯科博士在重要著作《七千万中小学生——学习的欧洲》一书中,设想未来五种教学模式,其中“学术型学校模式”倡导将大学学术型研究引进中小学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培养学者型的教师。目前英、法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实验。

四、改革师资培训制度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师范教育改革的,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培养的开放性、多元化,更注重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是发达国家师资培训制度改革的重点。

美国国家教师职业委员会(NBPTS)是独立的、非赢利的组织,指导委员会包括州长、众议员、高级教育官员,以及社区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国家教师职业委员会提交五个核心建议,其中第四条是教师应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第五条,教师应成为学习型组织成员。1995年,北卡罗莱那州州长吉姆·汉特和国家教师职业委员会发起了国家教师资格证制度,专门颁发证书给有委员会认可的优秀教师,借以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克林顿政府专门拨款奖励,并提出10年内全国10万名教师获此殊荣,达到平均每所学校都有1名获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

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项目“艾森豪威尔专业发展计划”,对各州和地方实行绩效拨款,推动师范教育改革,建立专业发展的高标准,提高教师质量,使之具有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中要求提高教师和校长的素质,“我们将于各州、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各认证机构通力合作,极大地提高教师职前培养项目的质量。我们将推动开展情景阅读教学培训以及其他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法”。

美国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和学历水平,美国中小学教师一般都具有学士学位。哥伦比亚特区规定高书教师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位,鼓励教师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和决策者。美国务州教育部门经常组织讲座和科研活动,不少学校对终身教师提供学术假期,促进教师参加进修活动。

2001年日本国会审议通过教育改革六项法案,其中以培养“教育专家”为目标,提高师资质量被列为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国会议案,进一步落实措施,改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新的教师研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社会体验学习;实行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加薪制度;加强对教育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师的严格管理。从2001年起,日本教育研究生院实行教师休假研修制度,支持鼓励教师自发性的培训活动。日本教育科研机构遍布全国,都、道、府、县共建立近千个教育研究团体,中小学教师是这些团体的骨干。法国和意大利非常重视中学教师的教育学素养,法国要求中学教师获取教育学学士学位,意大利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一般是教育博士。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科研成果必须物化生成实践,才能发挥应有效益。美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为80%-85%,日本为60%-70%,西欧为50%-60%。美国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的直接推广和应用,这深受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影响。美国中小学强调教育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杜威、布鲁纳、布卢姆等世界级的教育改革家都注重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推广,事实上“美国行为科学本身就比较发达,一批专家学者就用教育理论、心理理论,在中小学搞调查,做实验,提出新理论,于是就有一批学校、教师去推广和实验。”2000年美国教育部专门成立“教育研究和改进办公室”,负责开展和支持有关教育研究的活动;推广教育研究成果,为解决学校具体问题提供技术援助;收集、分析和传播教育情报服务资料。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实施面向21世纪彩虹计划,努力构建适应新肘代的新型学校,培养人格丰富且有创造性的日本人。为此,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育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改革实践,努力创造多样化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体系。此外,文部省积极鼓励教师将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到相关学科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日本当代数学教育家远山启所发明的“水道式数学教学实验模式”,在文部省的宣传和推广下,逐渐被日本中小学教育界接受,特别受到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

教育科研成果是否运用到学校实践中去,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事实上,只有借助科学,学校才能改造教育与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在面向21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热潮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教育转化成有科学证据支持的领域。”

内容提要: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在政府支持、制度创新、评价机制,师资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第6篇

全能激活教育法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情境脉络互动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新阐释

探求有效理答 走向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教师课堂控制情境下的师生互动

提高小学生研讨交流参与率的策略研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优效阅读教学策略

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标准答案的审视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评价

小学低段数学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

改变当前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对策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县域内影响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教育均衡发展视角

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的现时缺失与建设取向

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追寻

“五严”背景下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研与工作改进

以人为本 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美国“竞争卓越”政策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美国体育教学中大班教学策略及启示

点燃小学生写作的激情

英语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艺术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庭教育也要“为人师表”

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校社团建设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

开展感恩教育 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县域推进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自我策划教育校本实践研究

课程发展保障机制的三个层面

“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三元智力理论的PBL模式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

认识学生与构建教学策略

汉语文化思维方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诉求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日常作文评价标准的思考

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

智慧理答 演绎精彩

在有序的活动指导中实现有效数学教学

关注动态生成 提升课堂效率——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非语言因素略析

英语教科书在中西文化交融上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策略应用

传承海洋文化 渔歌唱进课堂

趣·知·思·生——有感于谢烨老师的“卡通宝宝”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循证方法的应用

师生共享——新课程实践的追求

吉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吉林省小学生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

城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调查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学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中学生“中性化”现象探析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动态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引领的策略

现象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优秀教师教学案例透视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反思作文”训练方法探析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数学后进生作业的批改策略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初探

以典型例题为主线的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堂模式探究

历史教学: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国际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践与探究

科学发展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让历史“鲜活”起来

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分析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反思合作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7篇

[关键词] 美国中小学 教育发展 革新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人口素质的提高,基本依赖于中小学教育。美国中小学教育体质和管理体质有着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与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一、美国中小学教育概况

美国中小学教育体制由联邦政府、教育部、州政府、州教育局、州教育理事会、地方政府、地方学校理事会、学区和学校组成。此由上到下的属级机制,与中国的教育部、省教育厅、是教育委员会、区(县)教育局,学校组成的严格金字塔式等级清晰组织严密的教育管理机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美国,公共教育体制分权制,各州政府各自负责起州里公民的教育。在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中,地方一级教育管理机构,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办学最终决定权划归地方教育管理机构。

在美国,公立学校教师大多数又有学士以上学位,其中拥有学士学位的占51%,拥有硕士学位的占48%。美国教师拥有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及劳动合同和教师工会保护权利。教师工会全方位保护教师职业。是为争取教师利益,是代表教师与学区及其他教育主管部门谈判的组织机构,是教师利益代表人。

美国的中小学的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因潜在竞争引发同事之间的争执。美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为职业关系,无中国所称的“人情”关系。

二、美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素质的具体、直接的反映。美国的教育从借鉴欧洲优秀的教育方法到跟进国内特点进行改革,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学方法。

1.教师角色为观察者、引导者和评估者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为工作范围。将对学生活动的客观观察、引导、评估,形成教学循环。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客观依据,同时收集到评估的原始资料。美国的教育侧重学生的“学”,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利用观察和记录的资料,结合学生作品分析,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

2.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美国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此教学理念不仅体现于课堂教学,还体现于教授超常学生、残障学生及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移民学生。

3.授之以渔

美国教师教学为教会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立功获取知识,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

4.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结合

美国中小学采用全班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

三、课程标准及教学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为:州课程标准和学生课程标准。美国大部分州的课程标准不同。部分学区还制定本学区的课程标准,即美国中小学的课标并非全国统一。

课标的执行取决于学区的规定。如本学区制定学区课标,教师则根据学区标准教学。如果学区无课标,则根据州课标教学。

制定课标是为了让教师了解他们应教给学生什么机器在教完该课程后,学生该做什么。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课标。具有较大自由度。教学工作围绕课标进行,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根据实现课标的质量来衡量。

四、美国教师的职业发展

美国政府特别关注教师职业教育及培训。教师每隔几年便需同工不同形式的进修取得学分。教师参与职业培训,与教师的聘用、评估和晋升紧密相关。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美国各州普遍实行教师证书制度,而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凡欲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除了具备相应的学历证书外,还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学校聘任或个人应聘教师,必须持有有效的教师资格证书,否则都将视为违法。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地面对各级各层以及各方面的教育专业训练和考核,以取得新一级或新科目的教师证书,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地位,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此,教师证书不仅对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提供了资格保障,同时,对在任教师颁发不同种类的教师证书,也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并激励教师自身乃至整体的建设性的专业发展活动,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强化。

自立和责任,是美国教育的核心精神与价值系统,是孩子从小教育的基点。人才观重视的是人格的健康与思想的独立。教育从来不是单一的,它从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便和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政治和经济同步发展。美国人看到我们教育中有他们需要获取的营养,我们也曾经获取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与民族的营养。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改革之路依然漫长,我们的教育应该和美国的教育互为镜像、互为镜鉴,彼此相学、彼此相长。

1.灵活的职业发展形式

中小学教师即可选择去区规定的高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以获得相关穴位,还可以参加机构培训,获得学分,完成职业发展要求。美国教师的职业发展是面向教师的,全面根植于教师真实教学情境和过程的系统培训。

2.教师职业发展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特色为:成为持续的科学系统,涵盖培训、实习、烦死、反馈探究,指导或其他系统行为;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根植于教师真实工作坏境,以合作为基础,为教师提供与同行交流的机会;把学生的学习效果视为重点;鼓励并支持学校和教师的主动参与;注重教学知识的培养和拓展;向每个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阿特巴赫.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闵维方,丁小浩,李文利.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薛涌.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证.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