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口岸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4 04:28:51

序论:在您撰写口岸经济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口岸经济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新,出口,竞争力,安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奋进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决定了贸易产品的结构优化,决定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因此,加强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后,利用TCI指数、MI指数和GL指数测度了安徽省高新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扩大高新产品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概况

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跨越发展态势,出口产品和企业集中度较高,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涌现出来,带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一)高新产品出口跨越式发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5年的1.2亿美元国际贸易论文,发展到2009年的15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19.7%。出口额占全省总额比重从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长速度,通过高新产品出口,拉动了我省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的发展,为省内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产品集中度较高。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全钢子午线轮胎、镀锌板等新材料出口4.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2.6%,生物医药及器械出口4.6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0.6%,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9%,光机电一体化1.5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0.1%。高新产品出口呈现产业集聚现象,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核心期刊目录。高新产品的九大类产品中,以上四类产品出口额占总额高达92%。

(三)出口企业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丰原集团、华文国际、华安进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业累计出口10.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0%。户均出口规模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随着出口企业发展壮大,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也日益增强。

(四)出口主体性质多元化。全省高新产品出口中,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企业三分天下。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6%,国有企业出口5.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5%,集体民营企业出口4.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29%。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随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规模的不断提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现状,下面将从TCI、MI和GL三大指数,详细分析近年来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分类竞争力情况,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进而扬长避短,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提升出口竞争力。

(一)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1]。贸易竞争力指数(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断一国或地区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衡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指数取值范围为-1≤TCI≤1国际贸易论文,当0≤TCI≤1时,意味着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TCI≤0,意味着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九类产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数: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TCI指数

产品名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术产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电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软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机电一体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医疗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环保与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现代农业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商务厅进出口数据整理而得。

 

 

第2篇

1.基础和优势

双流县具有发展临空自贸经济建设自贸区的良好基础。

首先是区位和空港优势。双流机场作为我国内陆和中西部首位机场,已成为引领中国中西部、辐射世界的国际航空枢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进入全球前50位的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正在“量质并进”的快速发展,其通航城市数量、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都居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

第二是自贸平台和口岸优势。双流是中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枢纽机场”、“综保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县域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临空自贸经济最具备条件的区域。双流是成都“三中心”“一枢纽”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向西向南开放合作的贸易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刚刚确立的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区域,在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上可以先行先试。

第三是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工业强县”建设,双流县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过去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机械加工、新型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培育以新兴电子信息和航空制造维修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初见成效。双流县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的排序也大幅提升,目前为第13位。

第四是科研和创新资源丰富。双流拥有在中西部县域地区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目前,县内聚集了中科院光电所等30多个科研机构和四川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市第二;西航港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近年来,我县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广泛合作,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

深度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产学研政企金”协同创新体系,与中物院、电子科大、香港城市大学、核动力研究院、清华科创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50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了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现已初具规模,并聚集各类研发平台102个,其中国家级24个,这为发展高端新兴服务业提供了智力保障。

同时,双流还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科技创新的宏观有利环境。9月初四川被纳入全国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流必然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前沿和主阵地,将得到在全面创新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试错和探索解决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深化开放创新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将对双流“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带来巨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2.探索和创新

2.1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

双流县于2014年10月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的实施方案”,主要在以下领域进行了探索:

区港联动通关一体化。将航空口岸功能延伸至综保区,实施海关和检验检疫“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监管试点。“区港联动”使机场和综保区的通关能力、物流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有效支持综保区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了综保区对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促进和对外贸的拉动作用。

创新商事登记制度。已完成取消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在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的过程中,双流县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如在创新商事登记制度方面,放宽了县域企业住所登记限制。

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推动融资性租赁行业发展,积极引进融资租赁类公司,支持其开展飞机租赁、大型设备租赁等业务,并使用外币结算。

此外,在推进更加便利的海关监管制度,实施更加便利的检验检疫制度,开展有利于临空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务、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制度等方面,双流县也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2.2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双流的发展定位“天府科技卫星城、国际空港自贸区”非常鲜明地凸显了临空主题。双流县多年的发展也打造了实力雄厚、富有生机的临空经济发展载体。如:空港高新技术开发区早已成为全省全市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双流的主导产业体系中临空特色在不断增强,以新兴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临空先进制造业和以航空枢纽服务、临空物流、临空商贸等为代表的临空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14年双流县临空经济产业总规模突破2160亿元;外贸进出口46.3亿美元、出口34.6亿美元,均居全市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为积极促进自贸经济发展,双流县正在积极加大对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的试点,着力推进投资管理、金融服务、贸易监管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不断强化航空枢纽地位,巩固提升口岸平台功能,争取设立更多专业指定口岸,加快汇聚融资租赁、保税贸易、跨境电商以及通用航空等临空经济相关业态。

二、问题和不足

1.水陆空大通关系统建设不足

双流县地处内陆地区,不靠江、不临海、不沿边,面临开放口岸较少、区域转关较难、通达效率偏低等诸多难题;与青白江铁路枢纽港、宜宾和泸州水运港都有较远距离,未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地理位置先天缺陷、大通关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以及多式联运体系欠缺,导致了运输成本较高、通达效率偏低。

2.空港优势和综合保税功能开发不够

一方面综合保税区辐射作用较小。按照自贸区可复制、可辐射的要求,我县综保区辐射作用还未得到体现;区内龙头企业仁宝、纬创未形成真正的产业经济论文链;受到区位环境的制约,区内产品展销中心影响力不高。另一方面虽然拥有双流国际机场和综保区等优势,但因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较少,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程度不高,对外商的吸引力不够。此外,综合保税区还存在着对外贸易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国际金融基础相对较差等问题。

3.行政审批效率不能适应需求

行政效率是目前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经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精减审批事项,双流的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相较于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其行政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在双流投资须与多个部门接触,在提交众多纸质文件并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以后才能获得投资核准和颁发证明,延缓了投资进程,影响其投资积极性,削弱了我县在发展自贸经济方面的竞争力。

4.科技和创新含量不高

我县临空自贸经济以中低端的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在增长动力上还是依靠资金、土地、物资的要素拉动,科技和创新含量不高,缺乏强劲的核心竞争驱动力。在当前资源要素制约趋紧、环境保护呼声趋强、发展空间趋窄的情况下,以要素投入、投资拉动为主要手段,既不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也不可持续。

三、对策和建议

1.积极争取先行先试,以更宽广的开放和改革推动临空自贸经济发展

一是争取将空港自贸经济作为成都内陆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份,重点突出空港特色。二是争取政策的支持。建议争取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自贸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政策上,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单列政策;适度降低服务业用地价格,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继续跟进飞机融资租赁产业扶持政策,在跨境融资、外汇管理、海关监管及税收扶持等方面,畅通渠道、简化流程、优惠税率,为飞机融资租赁产业创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三是要积极在多个领域争取先行先试。比如按照差异性、互补性原则,尽快出台本地临港经济区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健全完善年度报告公示制以及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备案制等管理措施,不断创优投资贸易环境。四是实现金融产业创新。建议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积极争取省、市人行在综保区双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推广上海自贸区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适时引进外资银行,打通境内外资金流通渠道,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双流支行恢复外汇管理职能这一契机,简化外汇管理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率先开展人民币跨境使用、企业境外融资、跨境互联网结算等领域的改革探索,助推成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为成都打造西部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支撑。

2.规划先行,优化临空自贸经济空间布局

一是前瞻性开展临港自由贸易经济的专项研究,着力构建临空自贸经济空间布局,争取将涵盖双流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及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空港货运站、国际快件中心的区域,以及综合保税区区域纳入成都自由贸易区申报范围,争取将双流的主导产业、重点区域纳入省、市发展重点。二是抓紧对临港自贸经济核心圈土地进行调规,争取对临港自贸经济核心圈机场两侧已经具备建设条件但属有条件建设的区域尽快用红斑覆盖,对已签约入驻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及时给予用地指标支持,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好,逐步形成临空自贸产业化项目集群。

3.夯实承载自贸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

完善功能平台,着力增强临空自贸经济承载能力。一是优化口岸平台。大力拓展各类专业口岸,确保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国际快件中心尽快运营。围绕提升口岸配套水平,配合做好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申报,加速完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销售平台方案设计,大力引进国际金库交割仓等国际贸易类项目,切实为双流发展自贸经济提供坚实的平台和产业支撑。二是提升枢纽优势。加快建设双流综保区与青白江铁路运输口岸的专用铁路建设,促进双流产品通过蓉欧新铁路走进国际市场。加强与宜宾水运港的直通,探索岷江彭山江口港融入长江水运通道的水路建设,减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成本。不断加密国际国内航线网络,持续扩大双流机场辐射范围。支持国际国内货物通过双流机场集散,加快建成亚欧货运转运中心,加速推动航空枢纽服务向亚洲及欧美地区拓展,全面巩固提升双流机场的航空枢纽地位。三是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对县级政务中心进行优化整合,简化流程,优化程序,大力开展并联审批和代办审批业务,方便企业办事和服务。对临空自贸经济区内,着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四是提升通关效率,真正实现“一线管住、二线放开”。

4.推动临空自贸经济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

一是要按照自贸经济通行的惯例引进企业,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规范发展。一方面要面向境外做强加工制造业,同时,也要面向内地做强国外品牌的销售等现代服务业。二是大力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配套项目,重点培育研发设计平台和企业总部,促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突破出口加工贸易局限,大力发展保税消费、保税金融、保税展示、保税医疗、保税培训等服务产业,主动拓展进口水果、粮食、肉类、汽车、保健品、酒品、化妆品等国际贸易,积极探索保税维修、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四是大力打造临空经济“升级版”,依托双流国际机场及周边区域,大力发展自贸经济新兴业态,着力培育保税出口加工、保税维修、国际采购与分拨、国际商品展销、保税创新研发、国际金融、人民币离岸业务、国际医疗健康服务、国际教育培训等自贸业态,整体提升临空自贸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