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9 22:02:36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一级知识点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医保基金 总额预付制 优缺点
一、总额预付制实行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逐步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医疗保险结算方式也随之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医保结算方式,按服务项目结算、按单病种结算、按总额预付结算。实行这三种结算方式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掌握与控制各定点医院工作及费用使用的情况,从而实现对医疗费用超标的强效控制,以尽量减少医院常出现对患者随意收费、检查、诱导医疗服务的乱现象。但在实际的施行过程中各种医疗保险结算方式都存在弊端,如按服务项目结算的方式极易出现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增加检查的现象,最终导致医院医保病患超额、医疗费用超标的问题;又如按单病种结算的方式由于病种类型仅局限在常见病与多发病,实行范围过于狭窄。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于是以总额预付制的医保结算方式被提出,这种结算方式以定点医院的医疗实际情况为基准,医保部门测算出医院人均医疗费用,并以此费用为依据下拨医院医疗预付定额费用,若医院在医疗过程中超出了预付定额费用,则超出的部分需要医院自行解决。
二、总额预付制结算方式的优缺点
(一)总额预付机制结算方式的优点
1、提高医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的压力
实行总额预付的医疗结算方式使医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定点医院提交的患者病历内容详细,为医保部门的审核减轻了负担,减少了审核工作中不必要的交流过程,进而减轻了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这种结算方式令医保部门对医院的结算费用有了更有效的控制权,便于医保部门对医院的管理。
2、转变定点医院医疗服务方向,使医疗资源与费用得到合理利用
自总额预付制的结算方式实行以来,定点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保资金,医疗机构随意更改患者的医疗服务项目与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控制医院收取的病患人数。鉴于这种形势的转变,定点医院同样需要转变医疗服务方向,这样才能保障医院与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而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实行总额预付制的结算方式可以调动医疗结构的积极主动性,让其为了保障医院的发展而自觉采取有效的费用管理策略,进而实现对医疗服务成本的控制,使医疗资源与费用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总额预付机制结算方式的缺点
1、外在因素影响过多,不利于医保部门预算出合理的预付总额
参加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每年会向医保部门申请医保预付年度总额,在医保部门对定点医院进行各方面审核后测算预付总额,并对定点医院下拨季度性的预付总额,以平衡定点医院的收入与支出费用,而后定点医院根据医保预付总额制定服务项目与人数的规划。但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医院每年的住院人数、住院费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利于医保部门预算出合理的预付总额。若预算过高,容易引起医疗供给费用的过渡提高;如预算过低,则会有损医院与患者的共同利益。
2、定点医院预付总额受限制,不利于维护参保患者的利益
由于定点医院每个季度所接受的医保预付总额受到医保部门的控制,若定点医院的医疗费用超出了预付总额,那么超出的部分很大程度上需要由定点医院自行承担。因此,为了保障医院的自身利益会出现患者就诊被拒收或推诿的现象,或者出现削减服务的现象,进而导致参保患者的利益得不到维护。一些参保患者在被拒收的情况下,只能无奈的选择通过自费的形式才能得以住院,而有些本地患者因生活水平不高,为了能够获取报销只能选择去外地求医。
三、总额预付制结算方式的建议
(一)改革预付总额的预算方式
以往医保部门在进行医保基金年度住院费用预付总额预算时,主要以定点医院三年前的医保基金支付额为依据,而后测算出平均值,以得出的平均值来确定定点医院年度住院费用的预付总额。并且这种方式被绝大部分医保部门所采用,但这中预算方式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没有考虑医院每年的具体情况、参保人数的扩大,进而导致医院常常出现医保基金不足的问题,不利于保障医院医疗的服务质量与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需要医保部门立足实际,改革医保基金对预付总额的预算方式,依据医院的住院费用、统筹基金使用情况、患者参保人数等,考虑多方面的涉及因素,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使医保部门下拨的预付总额能够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对总额预付制度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需要医保部门加强对总额预付制度的监督与管理,进而使医院与患者的双方利益都能够得到维护与保障。首先,医保部门需要严格审查各定点医院上报的医疗使用费用,加强医保部门与各定点医院的交流与联系,使医保部门对医院提交的医疗费用、患者病历等有较为具体的了解,严格监督与管理各定点医院对医保基金的使用。其次,在确保实行总额预付制结算方式的前提下,医保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管理各定点医院的工作部署,遏止各定点医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出现减少医疗服务项目、降低医疗服务水平、拒收或推诿患者等不良现象,以确保参保患者的权益不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保结算方式 优缺点 改进方法
一、新的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出台背景
无锡市从1997年开始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住院医疗费用实行人均定额结算,到2005年社保基金出现严重赤字。2006年实行总额预付制,根据各医院前三年的平均总额,以后每年按统一比例增长,各家医院因发展不平衡,限制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从2010年开始试行参照自费病人的均次住院费用与门诊住院率,用公式计算各家医疗机构全年医保住院总额。
二、新的医保费用结算办法
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控制总额计算公式:当年本机构医保人员门诊住院率×调整系数1×当年本机构医保人员门诊人次数×当年本机构医保人员均次住院费用×调整系数2。此公式可简化为:医保实际发生费用×调整系数1×调整系数2。。调整系数1是门诊住院率,调整系数2是人均费用。调整系数(1.2)=1-(本机构医保与自费病人指标之差×统一调整比例)/本机构医保病人指标。
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最高控制限额公式:本机构当年平均床日费用(全部病人)×本机构当年核定开放床位数×本机构当年核定床位使用率(93%)×365天-当年自费病人的住院医疗费用。此公式可简化为:总住院费用(全部病人)×核定床位使用率(93%)-自费住院费用。医院机构的总额根据控制总额公式计算,但最高不得超过控制限额。第二年社保再拿出一定资金给卫生主管部门,用于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费用的补助。医疗机构在当月、当年并不能确切知晓超总额的多少。
三、新的医保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的优点
1、确保社保中心医保基金有节余。现有结算方式是先发生医疗费用,后根据收缴医保费用,在预留一定风险基金后再倒测算应付额,无论发生医疗费用多少,都确保了社保基金不会亏损。
2、弥补了部分医疗机构因快速发展而导致的超费。现行住院总额是根据各个医疗机构各自医保与自费病人间的差距计算出,医保病人多,那自费病人也多,医保费用高,自费病人也高,是同步的、相对合理的。
3、加强了医疗机构的自律行为。因医保病人门诊住院率高于自费病人就意味着超费,促使医疗机构控制医保病人收住标准,严格掌握住院适应症,以减少医保病人住院数量,降低医保病人门诊住院率,减少超费。医保病人均次住院费用高于自费病人就是超费,促使医院严格控制用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一次性卫生的使用,选用低值耗材,缩短住院天数,加强绩效考核,以减少医保病人均次住院费用,减少超费。制约医疗机构对医保病人的过度医疗,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四、新的结算办法的缺点
1、变相加重自费病人住院负担。新的结算方法医保病人均次住院费用高于自费病人就是超费。这就导致医疗机构为减少超费会增加自费病人均次住院费用,增加自费病人的均次负担。
2、政策因素导致总额公式不能真实体现医疗需求。社保政策的导向作用导致医保病人门诊住院率会高于自费病人,一是医保病人到社区看病,最高可享受5000元/6000元(在职/退休)的优惠。二是急诊、抢救医保病人、特殊病种病人门诊看病都是在三级医疗机构自费看病再报销的。以上两条都导致医保门诊住院率从客观上要高于自费病人。三是同一地区部队医院不属于地方管辖,如地方医疗机构有均次住院费用考核,但部队医院则没有,部队医院自费均次住院费用远远高于医保病人(高50%以上)。四是社保政策不断调低患者自负比例,致医保患者想住院、住院后又不肯轻易出院,导致医保门诊住院率和均次住院费用都会上升。
3、社保部门审核医疗机构上传数据费时费力。社保在一年结束后要费时费力核查每个医疗机构上传的门诊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均次住院费用、总费用的真实性,防止人为少传数据。
4、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最高控制限额公式中的核定床位使用率93%不科学(三级医疗机构)。核定床位使用率定为93%,依据的是医政管理中的规定,现被用来作为医保控制医疗机构收病人的依据。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按手术最高等级率、危重病人收治率等指标考核后另行增加百分点,但最高不超过99%。这种方法费用时费力,效率低下。
五、新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的改进方法
1、调整支付总额的依据。目前总额的计算,既要按总额公式计算又要按最高控制限额公式计算,哪个费用低用哪个,应调整为如果按总额公式计算出的总额不超,用最高控制限额公式封顶。如已超费的话,不再用最高限额公式。
2、核定床位使用率可按实际计算,最高不超过99%
按规定考核后床位使用率都能增加到99%,费时费力得来的床位使用率已无意义。可统一为最高不超过99%。
3、科学确定调整系数。
总额的多少与调整系数有直接关系,一是需科学确定并在文件中确定,减少随意性。可以根据当年收缴的医保资金总额,在留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后,再倒测算调整系数是比较合理的,符合以收定支的原则。二是各单位系数算出来后,要有加权平均,对异常的限制标准,避免随意性处理。
4、改变现有超总额补助方法。
设计现有总额公式的目的就是解决各个医疗机构间发展的不平衡,只需通过调整系数就能解决了,已不需其它补助方法。这样体现了公平、合理。
5、创造条件,向单病种结算过渡。
单病种结算相对其它结算方式要合理很多,是国外比较成熟的做法。但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困难,可逐步创造条件实施。
用总额公式计算医保住院总额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其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自费病人费用的合理性,以及用于对照的自费病人随着全民医保的普及会越来越少,总额公式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逐步向单病种结算过渡。
摘要:在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已成为一种低机会成本、易得的途径。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业技能为代表的综合技能还有欠缺,将电子商务模块多层次与计算机专业嫁接,是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创业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创业能力专业嫁接
一、专业嫁接的背景
1.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及渠道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广泛覆盖和普及应用,使电子商务在信息社会中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由于其具备的宽口径、高平台的运营优势,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电子商务作为获取创业“第一桶金”的渠道。
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且主要需要多样化、综合性的人才。电子商务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大后方”,计算机专业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专业之一,应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繁荣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地理区位与人才需求的双重优势
浙江省是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杭州市是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地处义乌,比邻浙江杭州,既有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地理区位优势,又与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大量人才需求契合。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渴望通过“触网”实现创业、走向就业,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层面,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重要举措。
3.专业嫁接势在必行
当下的电子商务,其行业格局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存关系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企业网络的规划与组建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再到网站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相关岗位,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直接参与。而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参与方——买家、卖家、物流、金融等全部用网络连接在一起,其交易过程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其网络信息安全和维护成为该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两个专业的相互关联性,促进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模块的融合。
然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定位的局限性,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宽度。而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的趋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既能发挥本专业特长,又能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创造价值、体现优势,因此积极利用信息化经济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在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让学生具备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势在必行。
二、专业嫁接的途径
1.重构专业定位
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大,这无疑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存在知识盲区,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创业产生了一道知识的屏障。因此,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构计算机专业定位。
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以是否具备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的知识和体系,具体而言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网店管理人员、网站维护员和网上业务员,二是注重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的专门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网站制作、网页制作和各种广告文案的策划执行等。为此,应该科学细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领域,按照培养一般网店工作人员和专门技术人才的两个方向,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专业细分定位。
2.嫁接课程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重视专业化的技术培养。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扩大专业建设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实行专业课程嫁接。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多样化课程模式构建。一方面,在继续教授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同时,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调整,按照“学生需求本位”,设置计算机与电子商务融合的方向、网络开发的技术性方向等;另一方面,延展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面,有选择地挑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递进规律,将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内容合理安排进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其次,课程内容以电子商务岗位和电子商务创业的具体需求为导向,配置针对性和综合性强的内容。在调研学生利用其平台创业最需要的综合技能后,有针对性地将该行业所需的技能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呈现,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能同时跟进,学习与创业最相关的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等电子商务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两种专业知识碰撞的过程中,学会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再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为主,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必然涉及不同专业教学方法的应用。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具体特点实行“混合式教学法”,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拓展实践模块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学会的综合技能,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模块的内化,更重要的还有创业必需的其他一些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将理论活用为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锻炼只有在实习阶段才能由理论变成现实,良性、完善的实习过程才能使学生零距离过渡到创业阶段,尽最大限度降低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初期的沉没成本、机会成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因此,首先,应扩大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将“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变成“理论内化为能力,以实践检验能力”的过程。在电子商务行业内进行网络运营、网站安全维护、网站广告设计等实际步骤,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还可养成以创业能力为诉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次应拓宽学生的专业实习渠道,注重实践中创业能力的塑造和强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能够塑造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的愿望和创新的思维变成实际行动,在前期获得实战的成就感。在校内实训中,通过给学生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实践环境,以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外实习中,需满足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训练的目标,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实习,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弄清知识在应用中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真正的“理实并重”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阶段,尤其应重视从范围和层次上做出改进:在范围上,突破原有的技能型企业和岗位的“圈子”,将学生能够实习的范围扩大到电子商务行业,保证学生学到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有一个实际的“练兵场”;在层次上,将实习过程阶段化,涵盖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层级,重在层层递进。
4.创新培养模式
将“供给为主要导向”变成“构建供给与需求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市场的供给,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市场供给方面,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的行业,网络与计算机技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可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网络安全、网站维护等岗位技术支撑需求的学生,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不仅要求多样化就业,而且有创业诉求。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最需要能力的锻炼,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到核心能力逐级养成:基本能力是针对某一行业一线工作的通用知识技能,专业能力是能满足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代表性知识和能力,核心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特定岗位所必需的专有能力和技术。通过逐步培养,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领域实现理论与能力的有效对接。
三、小结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过程中,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培养综合性实践型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不仅意识到计算机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而且以实际行动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前面。学校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在学生心中树立“人人可创业”的意识;在日常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又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多样化技能锻炼平台,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练能力、长本领;并且通过专业课程建设革新、师资融通等方式,积极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要素相结合,使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得以优化,打好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基础;还通过“集约式”培养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无形能力和综合专业知识融合的有形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扫清障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一个新台阶,使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前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实例相继涌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法)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2]高魏,孙秀玲.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J].才智,2012(6).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93-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越来越多的单位也要求职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快速的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并获取一个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成为了职业院校学生顺利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何让学生轻松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简介及新大纲的主要变化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计算机等级一共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是最基本的,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考试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一级B(Windows环境)考试是针对初学计算机的人员设计的一种入门水平测试,其考试内容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及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行了多次修改。2007年修订的考试大纲新增加了网络部分的操作题,其主要考核两个方面的内容:1.浏览网页并获取相关信息;2.利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新大纲的特点是除了新增加的内容外基本保留了原有大纲的考试范围,但基本操作(Windows操作)的分值由原来的20分调整为10分,考核难度也有所降低,调整出来的10分给了网络操作。其余部分的分值没有变化。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整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的第一项为单项选择题,该部分考核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及相关理论。在考试过程中通常有很多学生是没有把握的做题,甚至有少数学生放弃该部分而随意选择答案项。其实这部分是很容易拿分的,建议学生对照大纲去看书,由于知识点比较零散,老师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应注重辅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归类整理。
三、狠抓操作题练习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试题中,除了20分的选择题以外,其余80分均为操作题,所以实践操作是考试的重点,该部分包括“基本操作”“汉字录入”“字处理”“电子表格”和“上网”几种题型。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平时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少,所以一开始很陌生,与计算机接触一段时间后,操作明显熟练多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间隔了一段时间后,又将以前所学操作忘到九霄云外。针对这种情况,在讲授新操作的同时,要对学过的操作进行练习巩固。例如,在讲授Excel操作时的练习中,除了Excel练习题外,还可以加入一些Word练习题,最后在课程完全结束后再进行综合的操作练习。只有通过多做才能熟悉操作的要点,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能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基本操作里考的九个操作,包括文件的创建、命名、重命名、属性修改、复制、移动、删除、快捷方式创建、查找,通过练习学生们很容易总结出其共同的操作方法,即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右击快捷菜单来完成,总结出了方法,以后做题就更加得心应手。
四、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两大考题考查的是Office2003中的Word和Excel两大软件,这两项占总分的45%,也是考试的重点、难点,所以很多学生在这两项上花的时间也最多,但往往分数却不是很理想。在平时的练习中,只要将这两款软件的类似题目联系起来,注意区别,就不难发现有很多知识点是类似的,这样就能做到融会贯通。例如,Word中有关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在字符、段落、表格里都有,其设置方法都是一样的,关键要区分好应用范围;在Word表格和Excel表格中都有数据的计算、排序,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前后联系起来,一下就能掌握几个考试要点,且不易混淆。
五、应试注意事项
(一)解题顺序安排
总的来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的题型可以分为两种:选择题和操作题。由于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分值较小,而操作题涉及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且分值较大,所以解题时可以对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例如,根据抓大放小和由易到难的原则,我们可以先做“汉字录入”,完成之后再依次完成“基本操作”“字处理”“电子表格”和“上网”。当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采用其他的解题顺序。
(二)解题要细心
电子邮件的收发基本上都会,可在辅导时却发现好多学生因为粗心把收件人的地址打错了。同样,对于浏览器的使用,大家上网通常都是浏览页面,所以如何保存网页或将网页中的文字信息以文本的形式保存起来也总会出错。所以在辅导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解题要细心。
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人都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学生,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去学习的同时,还应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也将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键词】 计算机一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80-0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各个用人单位也都要求自己的员工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而是否精通计算机也几乎能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各大高职高专院校也都对应的开设了计算机一级课程,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为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掌握计算机行业相关的一些概念性的基本理论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1 教学背景分析
作者所在学校,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来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还有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班级的学生里面基本上以文科生居多,虽然经历过高考前的计算机会考,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但只是对于上网,聊天,网上购物都比较熟悉,对于一级考试软件的操作了解并不多。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各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表现,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有些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教学知识点
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部分)以及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等几大部分。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重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性知识而XP操作系统主要针对的是操作系统下的基本操作,也就是我们说的计算机简单的复制,删除等操作。而Office办公软件是在一级考试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块,它的分值占了总分的一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Word,我们将Word的基本功能基本上分为三块,编辑排版,表格制作技术以及图文混排功能,一级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前两项功能。对于Excel而言,基本可以分为数据的编辑及格式设置,计算,图表,以及数据的分析及管理几部分,而单元格的合并居中以及工作表的重命名又是一级里面必考的内容。相比而言,ppt是比较简单的一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幻灯片制作技术。最后一部分是网络部分,它又分为两部分,一是网络的基本概念,二是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主要包括网页的浏览保存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
3 教学过程分析
以上所述教学各知识点均是按照计算机一级考纲的各章节以及各细碎知识点而分的,而在于大的方面我们基本上可以把一级的知识分为两大块:
一是理论性的知识,它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它占到了计算机一级考试的20%。
二是上机实际操作,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三大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因特网的简单应用。此外还包括计算机的一项基本技能,也就是文字录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从浅入深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再去练习具体的上机操作。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因特网的基础知识而言,如果在机房对学生进行讲解,由于座位位置比较分散,加之有些班人数较多,容易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所以对于这些知识我们采取在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简单的和重要的,可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基础就变成枯燥的和无谓的。所以在授课过程我们要注意兴趣的激发。比方说在讲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组成部件,并在学生下次上机的时候以几个为一组对报废机器进行拆装。学生虽然都在用计算机,但是大部分都没有看过机箱里的各部件,也充满着好奇,这不仅使废弃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使得整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并充满乐趣的。对于有些知识点还可以用笑话的形式讲出来,比方在讲计算机病毒时,以“把计算机病毒饿死”为笑料,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病毒的实质。
作者在讲述这些知识点时基本上围绕冯·诺依曼的三点理论展开。讲解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时展开数制及编码,在讲解存储程序控制时展开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在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下展开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这样这些小知识点就被串起来了,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
(2)对于后边的上机操作,其实还主要是在考察学生对于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我们采用在机房分组授课的方法。在机房,借助多媒体教室软件,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端对学生端进行“屏广及锁定”,所授知识点讲完之后,对学生屏幕解锁,由学生自由练习。这样使学生看的清楚,听的真切,并能马上进行练习,能把不会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通过对这几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 课堂效率 一级通过率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大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程。它涵盖的知识面广,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基础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它而且是一门高职高专学生必须通过一级考试的课程。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我从教近四年,所用教科书《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也差不多修订了四次,这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密切相关。
1.新颖性。
这是这门课最基本的特点。教程在不断地更新,表示计算机也在不断地更新。还记得Win95年代,接着Win98、2000、XP、Vista,到今天的Win7。仅仅几年时间,操作系统就更新了很多,各种电子产品也在不断地升级。
2.丰富性
丰富性是这门课最典型的特点。《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分为六章,分别是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和数据库。纵观这六章,我们可以看出它涵盖的知识面种类繁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上网需要网络,买计算机需知道品牌的质量,即品牌不同,其硬件质量也大不相同。另外,银行的各个业务处理需要专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3.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这是从这门课的内容层次而言。《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分为六章,这六章内容分别是从信息的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然后讲到组装一台计算机少不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接着讲上网需要网络,网络的组成方式,等等,再接着讲述与网络相关的多媒体内容,最后讲解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数据库部分。在阐述知识点上,讲解的深度上是由表及里,如讲述计算机硬件组成有中央处理器,紧接着深层次地讲述了中央处理器的三个组成――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一级通过率
我针对《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的特点和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提高课堂效率和一级通过率。
1.与时俱进。
既然课程在不断地升级更新,我们讲授的知识内容就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一个教案讲30年。
(1)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时刻关注时事新闻、最新的文化知识。课余时间,要积极给自己充电,多看点书。要有一滴水的上课内容,胸中至少有一碗水的相关知识。尤其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电子信息产品更新得很快。一级考试都考Word2003,而我们还在讲Word98,这显然不行,更甭说提高过级。
(2)讲授的软件也要与时俱进
计算机一级考试跟别的课程不同,它分为理论(50分)+操作(50分)。操作主要考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和Access。这几个软件考试要求基本都是最新的软件版本。五个软件的题量大,难度不大,在讲授时应该有选择地讲解,有些简单的内容如Word大家熟悉的可以一笔带过,而有些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少如PowerPoint或者没接触过的如Access,则应该重点讲解。
考题分为三大题,其中Word和Excel为第一大题20分,PowerPoint和FrontPage为第二大题20分,Access为第三大题10分。学生平时勤练习、多总结,通过一级不成问题。
2.多做练习
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种类繁多,涵盖的知识面广泛,必然导致考题多而杂。学生如何把握如此繁多的知识点呢?“死逑”是个不错的方法,目前很多中学都在用。虽然方法有点土,但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是个很好的方法。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薄弱,自主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制定一些特定的方法,让学生多做练习。
考题分为理论与操作两部分。把握好理论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多做真题。我院每年都给学生订了一本计算机一级考试汇编,这个汇编就是历年考的真题。可是自觉性差的学生对这些真题熟视无睹,不会主动去完成。
针对这些学生,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辛苦些,每一章出一份试卷。待这一章节授完后,就给学生考试,严格要求学生,然后教师批阅、评讲。周而复始,反反复复,种类繁多、杂而乱的知识点学生就记住了。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任务驱动; 技能;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7-001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始终没有脱离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导致企业招不到合格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而经过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大多不能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却明显地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必须基于工作导向为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职业教育真正能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深入分析、钻研教材,结合计算机一级考试,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较好,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要想运用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它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步骤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从计算机学科教育的角度,任务驱动模式不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需要用计算机去实现什么”这个本质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有了计算机的意识。教学中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EXCEL中的图表知识时,我只是先让学生知道如何调用图表命令,然后给出计算机一级考试中有关图表操作的典型例题,根据题目边讲解知识点,边带着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巩固有关图表的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适应计算机的教学,但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下面以本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用教学方法为例,总结出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的一段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任务前置,激发学生兴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针对这一知识点以计算机一级中的典型例题开始教学。比如,在讲解EXCEL中的图表这个知识点时,我首先出示任务,整节课针对这一任务边讲解知识点,边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感觉到一种成就感。
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多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够太难,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就会使他们在学习时学于表面,对他们思维发散会产生阻碍,任务的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宜,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能够充分包含所讲授的知识点。
2.延伸任务实例,培养探索精神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当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他们就不在满足于为了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他们希望探索,希望利用学习的软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在学习图表这一知识时,当学生掌握知识点后,我精心设计了任务。完成任务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这样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使用、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
3.自定任务主题,培养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我经常会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