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雅思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5-23 10:08:14

序论:在您撰写雅思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雅思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92-02

高血压病亦称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除了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脏、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血压的病因主要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继之大动脉硬化肥厚、管壁狭窄,治疗高血压必须从改善血管的生理状态入手,而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压药往往忽略病因,只对症治疗,致使其成为百病之源、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自拟方制成“寄屑思仙花生醯”,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现分析如下:

1 寄屑思仙花生醯

处方组成:桑寄生 100 g,(炒)杜仲 100 g,花生 500 g,米醋 1 000 g。制法:将米醋泡桑寄生、杜仲24 h后捞出药渣,在药液中泡入花生米,浸泡24 h后即可服用。用法用量:早晚各10粒花生米嚼碎服用。功能主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

2 组方依据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眩晕”范畴,其病的发生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有关,属于虚证者居多。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主要以肝肾两虚为基本病变,病变在肝,而根源在肾。

2.1 桑寄生

《本经》称其为“寄屑”。《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其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的枝叶,含有槲皮素、蓄苷、黄酮类等物质。据文献记载,桑寄生能扩张冠状动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有对抗垂体后叶素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可扩张血管,具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

2.2 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思仙”,列为药中上品,性温、味甘、微辛,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1],其主要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胎等。杜仲在Ⅰ、Ⅱ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显著,主要表现在降低血压和主观症状的改善,连续使用较长时间未发现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对血管平滑肌直接舒张[2]。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有效率分别为50%,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杜仲组最佳,占82.5%,其他两组分别为65.1%,61.3%[3]。

2.3 落花生

《酉阳杂俎》称其为“花生”,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含脂肪油、含氮物质、氨基酸、卵磷脂、嘌呤和生物碱、维生素B1、泛酸、生育酚、三萜皂苷,种皮含有脂质、甾醇等。甘温无毒、润肺和胃、补脾润肺。醋泡花生米是民间用以降压的一验方。

2.4 米醋

《别录》称其为醯,是以米、麦、高粱米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醇的液体。醋含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乙酸、琥珀酸、草酸、山犁糖等。其味酸、温、无毒,入肝、胃经,尤走肝脏,引药入肝,散瘀血,助诸药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醋具有降脂、降压、软化血管、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一般健康成人每天摄入6 g食盐就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但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量却高达12 g左右,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醋的酸味能强化咸味。因此,醋能在较少食盐用量的情况下得到同等的咸味,从而有益于降低血压。

3 典型病例

病人,男,65岁,2000年被确诊为Ⅱ期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从发病起每天服用卡托普利、复方丹参片、救心丸、脂必妥等药物,时常眩晕、心烦易燥、心悸气短、记忆力减退,2003年9月25日加用“寄屑思仙花生醯”前测BP 163/110 mmHg,CHO 6.92 mmol/L,TG 2.53 mmol/L;心电图示有心肌缺血改变。2003年9月26日开始加用“寄屑思仙花生醯”,服用1剂后,上述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BP 152/85 mmHg,CHO 4.32 mmol/L,TG 2.15 mmol/L。服用2剂“寄屑思仙花生醯”后,BP 138/80 mmHg,CHO 3.25 mmol/L,TG 1.82 mmol/L,直到现在一切均在正常范围内,该病人在被确诊为高血压病时曾口服过醋泡花生米,未收到理想效果。在服用“寄屑思仙花生醯”后疗效满意,可见本品疗效优于传统醋泡花生米。

4 总结

高血压常导致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结构性的改变包括管壁中层肥厚、胶原增生、壁/腔比值增加;功能性的损害包括血管壁平滑肌对舒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变化。故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我国不少中草药制剂其降压作用温和、价格低廉,受到病人的欢迎,作为基本医疗需要仍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有关药理代谢及靶器官保护等尚缺乏深入研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未被推荐为一线用药[4]。“寄屑思仙花生醯”从高血压病根源入手,活血化瘀,调解血脂,软化血管,恢复机体调控血压的机能,针对并发症选药,能起到降压和对人体受损机能及并发症整体调治的双重功能,临床应用未见副作用,并能减轻或消除西药毒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有效消除头痛、头昏、头胀、失眠健忘、眼花、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症状。另外,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高血脂和高血黏,本品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血脂、血黏,防止高血压病向血管硬化期发展,从而防止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尉芹.杜仲化学成分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4):88.

[2]王裕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83.

[3]江苏新医学院.中医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033.

第2篇

随着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建设智慧校园,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专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的低压电器课程,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低压电器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网络、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此外,通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动手能力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等特点。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师生认可和追捧。本文以《低压电器》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为例,合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从知识、技能与素质三个维度设立了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将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原理设为教学重点,将双重联锁控制过程定为教学难点,分析该班学生现状。

2教学策略

本文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主要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多种学习资源合理地整合在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上,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

3.1课前教学

学生进入网络学习平台,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平台上的测试并提交结果,系统会自动评估学习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依据。

3.2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电机正反转的应用,如洗衣机、电梯、搅拌机等。学生通过观看洗衣机工作视频思考课前设置的问题。课堂引入利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给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无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让学生思考线路原理和线路缺点,通过学生讲解,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讲解,教师进行纠错、解惑、答疑,强化预习效果。无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相当于两个单向控制线路组合,能够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但是如果同时按下正转和反转控制按钮,两条控制回路同时得电,会造成主电路电源短路,发生故障。通过短路效果展示,刺激学生感官,吸引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此线路的理解。为了防止短路故障发生,在控制回路中引入互锁环节。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可以观察到在正转控制回路中串联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在反转控制回路中串联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使两条控制回路不能同时得电,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互锁的定义。同时直观地观察到线路的原理、动作过程及实现电动机的“正———停———反”功能。正———停———反”控制在实际生产中操作不便,教师设置“实现电动机直接由正转到反转”为问题驱动,学生结合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思考问题,分组讨论,选派代表进行阐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引入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师采用视频动画演示双重联锁控制的实现方式和动作过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掌握电动机直接由正转到反转的控制过程,顺利突破本次教学难点。及时训练,强化新知,学生利用仿真教学系统进行在线模拟训练,仿真软件能够使学生根据电气原理图结合实物进行连线练习,为专业实训课做了铺垫。同时养成良好的接线习惯,打造良好的专业素养,仿真结果会自动上传教学平台,生成在线测试结果,便于教学反馈和课后教学设计。至此,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无互锁正反转控制、互锁正反转控制及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的讲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点。接下来是练习环节,本文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学习平台中将课堂练习设计为翻牌游戏。本游戏结合电气原理图,将图中元器件的作用及接线方式以图片的形式,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强化新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游戏的胜利,满足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师播放机床加工的三维仿真和实际生产工作视频,理论联系实际,虚实交融,使学生从感性上对电动机正反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总结评价,师生一起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每位学生独立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手机拍摄上传至学习平台进行展讲,师生一起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提炼、升华。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布置作业,系统自动批改统计,便于下节课点评。

3.3课后教学

本着兼顾差异,因材施教原则,结合课前预习效果、课堂教学反馈,将本课制作微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便于学生查漏补缺,补充学习。

4结语

本文通过混合式学习、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的翻转教学,整合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相结合,通过模拟仿真教学系统改变传统课堂“听、说、写”转为“观、做、练”,实现理论课中的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李璇 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贾颖绚,李宁.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2).

第3篇

【关键词】三维动画;教学改革;中职教育;分析与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一、引言

MAYA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全国各中职专业都开设了,如: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媒体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动画制作等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大多数是教授MAYA这个三维动画软件,最新版本的MAYA2011软件各种功能得到近一步提升,操作及界面等到近一步更新,本人觉得其中最大的革新在于界面的Qt编写化,好处就是和Houdini之类的软件更加相似了,也易于C++和使用Python的朋友写界面。对模型、动画绑定、流体制作、nCloth、nParticles以及渲染等方面做出了近一步更新。

二、目前MAYA软件教学存在的问题

MAYA是一个完善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的功能很强大,有着许多不同的功能模块。一般讲授MAYA这个软件的方法是,先整体的介绍,让学生熟悉命令、菜单等基础的东西;然后开始学习建模的制作、材质的使用、灯光的使用、渲染器的使用;再开始学习动画制作,先是简单的关键帧动画的使用,后学习路径动画与约束技术的使用,最后动画的渲染;再后来学习更高级的动画,如:粒子应用技术、角色动画技术、动力学和场应用技术、粒子应用技术、流体特效技术、毛料技术等。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开设的时间往往是每学期60学时,最多为90学时,没有办法将以上的各个模块的知识点都讲解清楚,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都蜻蜓点水式的都讲一遍;另一种是讲授到一学期结束,讲到哪里算哪里,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都没有扎扎实实的掌握MAYA软件各模块的知识点。我认为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MAYA软件应用的教学应该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其专业内所需要的知识,或者让学生明确其专业内所需要掌握的MAYA软件的知识,没必要把MAYA软件各个模块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掌握,只需要掌握专业所需MAYA软件的知识点即可。

三、MAYA三维动画制作教学重点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学,毕竟MAYA软件模块太多,版本更新速度也很快,以后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讲课时间慢慢减少,大多数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自己,这样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使教学方法从“老师知识传授”变为“学生主动探索”;其次,在平常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使学生能逐步做到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软件的自学能力,也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的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依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需要掌握MAYA软件的模块是不同的。遵循重基础,多模块的教学方法。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习者的专业上的差异,不能因人施教,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这里我提出的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讲授不同的知识模块其实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不同专业间MAYA教学知识侧重点不同

(一)影视动画制作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MAYA特效动画制作,模型制作多用到的是标志、三维文字的制作,可以应用到影视制作中的特效制作中去,与后期合成软件(Dfusion、After Effects、shake等)结合制作影视特效;再有流体效果应用技术的使用可能会相对更多;另外,在材质渲染方面,通常将动画渲染成为TGA格式或者IFF格式的动画序列文件可以很好的被后期合成软件读取。

(二)动漫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MAYA功能的学习就要更广泛些,主要是学习模型制作、材质与渲染技术、角色动画制作,而且学习模型制作的方法也要更复杂,要学习制作人物、动物、机械等复杂模型的制作,主要使用Polygon(多边形)建模和Nurbs(曲面)建模,Polygon多边形主要学习基础Polygon工具、扩展Polygon工具、Nurbs曲面主要学习曲线建模和曲面建模。材质与渲染技术主要学习hypershade编辑器、材质节点、纹理贴图技术、各种渲染器的学习。角色动画技术主要学习设计角色姿态、动画运动规律、制作动画、非线性动画、动画层技术、骨骼蒙皮技术。

(三)广告动画类专业的学生对MAYA主要学习以下知识:路径动画与约束技术,骨骼与绑定技术,角色动画技术,动力学与场应用技术,使用动力学制作自由落体运动动画,平抛运动,碰撞效果动画,浮力仿真等;如果学生学习了粒子系统后,则可以制作粒子动画,如烟雾、火、云等特效;学习了角色动画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画人物动作的制作;学习了动力学与场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种广告片头动画的制作。

第4篇

[关键词]高雅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44 ― 02

一、高雅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与通俗文化的区别

关于“文化”这个词汇,一般认为,其本义是指对人的教化和培养,而后又逐步被人们解读为,人本身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雅文化是指人们培育积极的人生意志、引导人们具有向上进取精神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范畴,其一般具备底蕴深厚、人文精神丰富、格调典雅等基本特征。对于大学来说,深入释析高雅文化在高校开展全过程育人工作中的德育效能,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高雅文化的独特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明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发挥好高雅文化引领通俗文化的独特功能。

(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区别

高雅文化是以培育积极的人生意志和态度,培育乐观向上进取精神为文化创造主导的文化范畴。而通俗文化则是人们以实现主体间实现生产生活地位平等的文化创造意识为主导的文化范畴,其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低俗性与麻痹性。从学理角度分析,通俗文化也可称之为大众文化。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分析,文化作为人的思维方式显然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建立在一定社会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问题上,无论通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都是如此,这两个文化范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行为反映。在如今这个鼓励文化创造的时代,高校广大青年学生日趋成为了文化发展中最为庞大的文化创造群体,大学生群体越来越依赖通过快速、直观、生动、多样的现代化传媒手段接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直面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就是通俗文化如果缺少了高雅文化的引导和调和,其势必会走向低俗甚至麻痹。从时空因素释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模糊不清,通俗文化中低俗的东西也随之泛滥。从文化的本质来说,“低俗不等于通俗,通俗不等于高雅”。在现如今的文化发展新常态下,如果高校校园仍排斥高雅文化,回避传统文化,任由通俗文化自由发挥,就难免会使广大青年学生不断疏远高雅与文明,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在高校校园里,通俗文化确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都普遍喜好的文化范畴。但是,如果我们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两者的辩证关系考量,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一切文化的产生都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实践,高雅文化源于通俗文化,其本身的各种元素是在通俗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上逐步培育而成的。所以,利用高校已经形成的通俗文化土壤和环境,来培育大学的高雅文化元素,已然成为高校打造高雅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

(二)关于大学高雅文化的释义

研究大学高雅文化,我们应该主要从狭义方面即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来剖析高雅文化。高雅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一般可包括名家书籍、时代话剧、经典舞剧、高雅音乐会等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对于高校来说,大学高雅文化即指大学校园内反映师生积极、健康、向上学习生活方式的精神文化形式。依据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我们所释义的高雅文化即指由大学校园内的师生所创作的高雅文化艺术形式,其一般表现为由师生群体主要参与编制、排演的具有积极、健康、向上引领作用,并能有效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作品。一般意义上说,高校校园内的高雅文化艺术作品均体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的文化反映和文化创造。

在高校校园里,无论是通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毋庸置疑都是来源于教师和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实践,都是建立在这所高校传统历史文化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一定时期,高校师生员工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实践的集中体现。对于大学师生群体来说,高雅文化不但是出自于大学中的通俗文化,而且引领和调和着大学里的所有文化元素。尤其是在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的精品项目实施进程中,大学里的高雅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培育的土壤和空间。其中,由高校师生共同创作的高雅文化艺术作品,融入了很多大学传统办学的优秀文化元素,这些优秀文化元素及时全面的反映着同时期,学校发展和办学的基本理念、人文价值观等。从这个角度释析,自觉培育大学高雅文化,发挥其对于大学通俗文化的引领和调和功能,最大限度剔除低俗文化。

二、高雅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学理关系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学习生活实践是其创作和演示高雅文化艺术作品的源泉。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坚持积极、健康的创作指导原则,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接受高雅文化作品的熏陶。

(一)高雅文化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高雅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内在学理关系,其主要表现为高雅文化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一定教化作用。具体而言:一是指大学高雅文化本身蕴含着高雅的人文价值理念,其各要素都体现一定的人文教育意义;二是指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在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求学精神,打造高雅人文气息,反映高校传统办学文化方面具有独特功能;三是指高雅文化充分代表着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教育价值。这三方面在逻辑上具有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作用,其共同构成了高雅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理逻辑关系的完整模式。

(二)高雅文化育人模式的创建思路及价值取向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存在方式,大学中的教育者应不断增强文化创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应以传承传统文化和打造高雅文化为工作切入点,打造高雅文化的育人模式。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互鉴中,高校应注重思考构建高雅文化的育人体系,遵循传统文化优势和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文化需求,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保证文化作品实现有效供给,使大学高雅文化建设围绕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

第一,在大学体制内,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应满足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文化需求。高校应注重发挥自身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将符合大学生现实文化需求的本校固有的传统人文理念和优秀文化有机整合,根据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化培育介体,从而通过大学生群体自组织系统的矛盾运动,挖掘出大学本位文化元素、提升大学生对高雅文化的认知水平,成功完成新知转化为新质的转变,进而实现将高雅有益的文化元素有效灌输给大学生群体。

第二,发挥社团文化活动在高雅文化创建中的平台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高雅的社团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知识水平。通过引导大学生群体在真实的社团实践场景中,系统接受高雅文化元素的熏陶,进而使大学生群体有效规范学习生活行为,让大学生社团文化能够成为高雅文化育人的载体。

三、高雅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独特的引领功能

第一,通过高雅文化艺术形式所反映的学校传统人文精神,能够引领大学生群体自觉增强爱校情怀,自觉提升学习生活动力。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中的高雅文化是大学生个体在参与学习生活实践中所集中表现出来的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高雅文化有助于其培育并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同时,教育者们应注重发挥校训、校风等学校传统办学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与后天形成的高雅文化形成合力。

第二,在大学体制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如果把高雅文化元素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大学体制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大学生个体和群体中深入发挥规制作用。在现代大学里,大学体制内“制度文化”已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元素集中存在于大学各项规章制度中,并体现为一定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准则,其对于引导大学生构建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学校规章制度规制下,每一个大学生就可以自觉处理好个人与群体间的共处关系,进而形成比较健康的社会人格。

第三,在高校文化育人模式运行过程中,高雅文化形式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非智力成长因素”的自觉形成。高雅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对大学生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化功能。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育人环境建设规划,凸显大学独有的高雅文化品位,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培育并形成良好的“情商”,挖掘自身“非智力因素”在成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对于现代大学来说,如建成比较完善的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全面引领大学生群体自觉培育和践行人生价值准则,从而自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换句话说,这种由大学生自觉培养的思想价值观就是大学高雅文化育人成果的集中体现。

总之,关于现代大学,构建高雅文化环境就是发挥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功能。现代大学只有在有效传承其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自觉的去打造高雅文化品牌,并将高雅文化的元素自觉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创新育人工作的平台和载体,才能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刘国帅.浅议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8).

〔2〕张学洪.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模式〔J〕.高校理论战线,2012,(08).

第5篇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为辽宁省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WSZ201106)研究阶段成果。

青年亚文化一词和相关的研究在我国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在高校里,其对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的的影响,但并未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对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内涵做出理论上的阐释,使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能够正视青年亚文化问题,并深入研究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问题。同时积极寻求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接点,从而制定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应对策略,来减轻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青年亚文化的内涵

亚文化(subculture,也译作 “次文化”)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鼻祖芝加哥学派提出,对于亚文化以及青年亚文化,不同的学者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青年亚文化的界定,可以这样来理解“青年亚文化”的含义: “是指青年群体由于受个体青春期的影响,产生与主流文化有一定差距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在解决社会结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过程中,表现在话语方式、行为方式、想象方式等方面的标新立异,形成了偏离甚至排斥主流文化的青年亚文化。”由于这种文化代表的是青年群体的利益,被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的青年所接受,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青年亚文化是一种处于边缘、次要与支流地位的亚文化。

作为亚文化的一个分支,青年亚文化必然具有亚文化所共有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但是,除了这些共性特征之外,青年亚文化还具有与青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突出特点,如动态性(不稳定性)、多元性、相对独立性等。

二、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从内容上,青年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

亚文化的影响下,使得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具有弹性,青年亚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青年亚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打上青年亚文化的烙印。与社会主流价值相对抗,青年亚文化甚至出现反叛的意识形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社会主流价值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力量下降,青年亚文化中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中心等价值观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比如他们中的部分青年为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通过在网上上传自拍照,甚至来换取网友的关注,可以说是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尊严。故青年亚文化中物质化,享乐化等消极方面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他人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十中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是对当前形势科学的判断,具有高瞻远瞩的远大战略意义。

(二)从形式上,青年亚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青年亚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像封杀“超女”那样将其直接消除。当代社会网络发达讯息传播迅速,全球发生的一件事,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后世界各地全都知道了。网络时代的发展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成长和形成。青年亚文化正是通过网络,通过社会繁多的媒介不断的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青年亚文化的客观存在,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他更加相信自己看的到听到的,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传统的说教及大道理的阐述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这些道理的说教传授在网络多元影响面前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所以,青年亚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办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探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三)从工作目标上,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意义

青年亚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是青年文化的一种,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社会负面,肮脏破烂,非要把它消除不可。它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青年亚文化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加速了青年社会化的进程,实现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增强了大学生的群体归属和认同感,拓展了大学生创新的平台和空间。它的消极作用体现在:社会角色重合错位,价值取向引导紊乱,催动大学生信仰失落,影响大学生性格完善。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辨识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并正确引导其充分发挥积极意义,采取积极措施,消解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消极作用。

四、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一)抓好“两课”教育,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青年亚文化下,“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使命更加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进行三观教育的主课堂。高校必须抓好“两课”教育,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尊重当代大学生特点,避免枯燥的内容讲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二)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机制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必须要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正确认识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培养和配备一支道德品质高尚,知识和业务水平过硬的专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要引导教师一改常态的理论灌输和思想灌输的教育方法,积极提倡生活化教育,要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然而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并不单是学校的责任,同时它还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机制。保证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依然受到正面的引导,免受青年亚文化消极作用的影响。

(三)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展相吻合,不断改进其内容和形式。青年亚文化本身就是在与时俱进,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摒除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可开办学生论坛,发放调查问卷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调查大学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和指导。学校从而更好地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大学生思想受青年亚文化影响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网络等社会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在学校教育工作方面下工夫,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必须追踪溯源,从源头上下功夫,那就是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课或者其他手段帮助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媒介的本质,不断增强辨识媒介信息和正确使用媒介的技能,特别是要加强网络道德的自律能力,不断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帮助青年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媒介,批判性看待青年亚文化,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认识并抵制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中不健康文化,将会使青年亚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青年亚文化,应该引起国内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青年亚文化的实质,改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和创新工作方法,来消解青年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只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端正立场,做好正确引导,即使青年亚文化客观存在,也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孟琳琦.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黄志梅.浅论青年亚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及应对策略(A).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4).

[3] 张晓刚.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7).

[4] 李海峰,赖雄麟.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2009,(1).

[5] 张平功.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J].青年探索,2007(4).

[6] 周围.青午亚文化对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 ,(5).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教育 内容和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教育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审视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充足的准备,从而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在新生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对大学新生进行科学和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还是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维护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受传统教育模式所限,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学生被老师和家长灌输了“进入大学万事大吉”的思想。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目标十分明确:考大学,一旦进入大学之后,个人空间无限放大,目标模糊,于是有了迷茫感。一方面,他们很想给自己定位,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价值感很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路在哪儿,加之现实中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更加感到十分迷惘,心里有种空虚感,思想漂泊不定。为了逃避这种失去目标所带来的思想空虚、精神无寄托的苦闷,少数学生开始寻找精神刺激,如抽烟、喝酒、听富有刺激性的音乐、赌博、看通宵录像、玩电子游戏、泡网吧、谈恋爱,等等。有的甚至不能自拔,学习得过且过,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这种迷惘心理现象,虽然只在少数同学身上反映得比较突出,但它却像一种有毒气体,弥漫在空气中,腐蚀和影响着其他同学的思想。[1]

将职业生涯教育从进入大学初始就融入大学教育,及时引导大学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正确规划大学生活,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的需要。

2.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

大学新生处于一个“目标缺失期”,没有新目标也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许多大学新生在学习上养成了“60分万岁”的思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甚至玩乐上,把大学生活的主次本末倒置。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

我们应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及时认真规划大学生活,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总体和分段目标,并结合目标制定总体学习和学期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初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增加紧迫感,培养大学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

3.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助推器。

有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达到70%。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跳槽现象十分频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做过理性的思考与规划,也反映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及时让大学新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形势,增加大学新生的紧迫感,引导其针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目标提前做好专业知识储备、社会实践活动、自身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准备,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打牢基础,推进大学就业指导工作。

4.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进行专业教育的有利辅助手段。

许多大学新生在高考报考学校及专业多是听从父母及老师的建议甚至“指挥”,而很多时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老师也并没有清楚了解过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未来就业行业等内容,而仅仅是依靠社会舆论、广告宣传、自身经验甚至仅仅是对专业名称的印象就盲目填报。还有部分学生在高考时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进入到自己所喜爱的学校及专业进行学习,有部分学生对即将进入的大学生活有过高的期待,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大学生活与自己所想有一定落差,心理产生了强烈失落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在大学新生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在大学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列为大学生必修课程。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一般只通过辅导员宣讲的形式开展,存在职业生涯教育不够科学深入、受众范围不够广泛的问题。职业生涯必修课程的开设,应运用科学方法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可在课程中结合所学专业教育。应通过课程学习,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2]

2.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思想教育。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生入学教育管理中应及时补充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灌输给大学新生,在思想上给大学新生造成紧迫感,帮助大学新生在思想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新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营造优良学习风气和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3.以实践环节促进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我们应结合我国教育、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特色模式,与学校生产实习工作相结合,组织部分大学新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调研活动,活动后形成文字、图像材料,乃至参观调查报告或论文,并组织参观大学生在所在班级或专业举办小型活动宣讲会或经验交流会,将参观学习所得在同学中加以宣传。通过这种亲身参加活动,大学新生对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有更加具体的了解,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大学能力培养有更清晰的规划。而且,通过这种活动的组织,可为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大学新生日后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后就业创造机会。

4.以校园活动培养整体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我们可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成功人士、已毕业校友等“过来人”、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针对大一新生举办讲座、征文比赛、辩论比赛等各种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聆听教训、吸取经验,转化对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也可邀请部分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或生产实习活动的高年级学生举办讲座或新老生交流会,将其参加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活动的切身感受与其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经验相结合,讲经验,谈体会。

综上,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上社会前的准备阶段,大学新生作为刚刚跨进大学象牙塔的年轻人,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活,克服心理问题,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入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未雨绸缪、主动规划人生的需要,也是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迪球等.大学新生心理及行为探讨,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2.Vol16,4.

[2]王昕.美国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教育探索,2007,7.(总第193期).

第7篇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化疗;参附注射液;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 R7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084-03

The influence of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Shenfu Injection on the T-lymphocyte subsets, IL-6, TNF-α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YU Hongtao, WU Tao, HE Jinzhao, ZHANG Zhongqia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eyuan 5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Shenfu Injection on the T-lymphocyte subsets,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nd the immune mechanisms in treating acute leukemia in further analysis.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Shenfu Inj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0 were taken as treatment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in the same time given chemotherapy alone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the T-lymphocyte subsets (CD4+T, CD8+T-lymphocyte percentage and the ratio of CD4+T/CD8+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IL-6 and TNF-α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6.7%,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CD4+T, CD4+T/CD8+T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1.30±6.25)%, (30.34±4.25)%, (1.08±0.16); (27.32±7.31)%, (29.25±6.18)%, (0.96±0.29)]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25.43±7.14)%, (32.76±5.60)%, (0.81±0.25); (26.37±6.46)%, (31.52±4.74)%, (0.78±0.16)], 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IL-6 and TNF-α in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156.33±71.69) ng/L, (191.02±74.96) μg/L; (107.22±63.43) ng/L, (160.08±78.41) μg/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295.98±84.69) ng/L, (1138.91±147.89) μg/L; (307.97±82.52) ng/L, (1122.13±145.64) μg/L],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combined Shenfu Inj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nd they have some regulatory role for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leukemia cells.

[Key words]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Shenfu Injection; T-lymphocyte subsets;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急件白血病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出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应用各种不同的化疗方法及药物后,容易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而化学后应用辅助药物治疗可促进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白血病患者表现为T淋巴细胞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1]。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免疫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患者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48.5±3.7)岁。另选同期30例急性白血病仅给予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4~73岁之间,平均(47.1±2.5)岁。两组性别、年龄、分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至少两周以后评价疗效。化疗前后查血液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对照组采用单一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治疗组在停化疗时开始使用参附注射液40~60 ml加入5% GS 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14 d。而治疗两周后复查血常规。化疗前常规给予昂丹司琼止呕,化疗过程中给予水化、碱化。观察患者的发热,齿龈、皮肤、黏膜出血现象及其他不良反应。

1.3 检测方法

①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于-8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v测定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CD8+T比值)。②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检测试剂盒购于日本MBL公司,检测过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血清IL-6、TNF-α的变化以及两组用药的安全性。

1.5 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临床症状消失,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血象Hb≥100 g/L(男)或≥90 g/L(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PLT≥100×109/L,外周血分类无白血病细胞;骨髓像为原+幼稚淋巴细胞≤5%,或原+幼粒细胞≤5%,或原+幼稚单核细胞≤5%;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列正常。部分缓解(PR):骨髓像为原+幼稚淋巴细胞>5%,但<20%,或原+幼稚粒细胞>5%,但<20%,或原+幼稚单核细胞>5%,但<20%;或临床症状、血象中有一项未达CR者。未达CR或PR者为未缓解,CR和PR者之和为缓解。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6,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D4+T、CD4+T/CD8+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改善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D8+T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比较(x±s)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IL-6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肾功能均正常,出现肝损害患者经对症处理均好转。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化疗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常规手段,但是化疗对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化疗结束后应用辅助药物可以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改善[3]。

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水平,能直接反映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CD4+是辅T细胞的代表,CD8+是抑制性T细胞的代表。CD4+/CD8+值是机体免疫调控网络的重要枢纽,生理状态下CD4+和CD8+之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4]。TNF-a主要由脂多糖(LPS)或卡介苗(BCG)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和致炎因子[5]。IL-6通常以Th2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为主,可以促进B细胞分化成熟,还可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参与炎症反应。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IL-6分泌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化疗后白血病患者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因此,积极寻找有选择性杀伤及免疫调节药物成为治疗白血病研究的重要课题[6]。

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子的提取物组成,有调中益气、实卫固脱的作用,益肺健脾,补气养血,激活骨髓造血功能,减少细胞破坏作用,能减轻化疗对骨髓功能的抑制,使白细胞恢复时间缩短,降低白细胞、血小板减轻程度[7]。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应用参附注射液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D4+T、CD4+T/CD8+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说明其能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参附注射液可通过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IL-6、TNF-α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干预二者对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魏影非等[8]所报道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样本量过小,对其机制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2008,26(1):7-8.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3.

[3] Brune M, Castaigne S, Catalano J, et al. Improved leukemia free survival after post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with histamine dihydro and chloride and interleukin-2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hase3 trial [J]. Blood,2006,108(32):88-96.

[4] Angulo DG, Yuen C, Palla SL, et al. 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 is a novel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AL and AML: implication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future studies [J]. Cancer,2008,112(2):407-415.

[5] 李辉,吴雨洁,仇海荣.T淋巴细胞亚群结合遗传学检测在初发急性白血病中的相关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2):84-85.

[6] 吴朝阳,吴雅荣,王法春,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8(5):432-433.

[7] 谭琳,聂波,谢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白介素-2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