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1:42:52
序论:在您撰写社群营销解决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群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对同样的问题或者话题有兴趣和热情,并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互相影响,逐渐增加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社群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媒体属性社群,二是产品(项目)社群,三是社交属性社群,四是主题学习社群。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学院就属于主题学习社群。
2014年9月25日,结构思考力学院的第一本新书《结构思考力》正式,当晚,在workface周的活动上聚集了拆书帮、新精英生涯、总裁书院、真爱梦想等6大社群,它们一起以《结构思考力》为中心对结构思考进行了探讨、学习。这是一次成功的社群营销实验,各个社群分别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转发活动信息,没有做任何宣传,完全依靠大家自主自愿报名参加,结果活动汇聚了100余人,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结构思考社群的分享
在主持人张善勇总编的开场之后,李忠秋老师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这几年和结构思考的渊源。
这是一个从“认识”到“热恋”的过程。2010年,在结束了四年的高校教师生涯后,李忠秋老师进入管理咨询行业成为一名职业讲师。2006年到2010年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从不知道喜欢什么到知道喜欢什么”的阶段,通过不断讲课,他最终找到了与自己匹配度很高的结构思考力这一方向。2013年,他通过开展各种讲座,向4万人传递了关于结构化思考的理念与方法;此外,他还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章在微信账号发表,逐渐吸引了大量的微信粉丝,之后,他将这些有共同学习目标的人汇聚起来组成多个微信学习群,结构思考力理念也随之不断传播,他走到了“热爱”的阶段。2014年,李老师开始创业做结构思考力社群,随着这个免费的社群的活动越来越多,参与者越来越多,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逐渐覆盖了全国,至此他进入了“挚爱并且热恋”的阶段。结构思考力学院的正式成立,也标志着这一社群正式步入正轨。
之后李忠秋老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出结构化思考的概念。结构是万物之本,结构化可以让万物变得更为清晰。他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游戏调动了现场的气氛,而“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这一具有开放性答案的互动问题,则将现场观众的热情推向了。
通过多个侧面清晰而全面的地审视问题,进行层次化的分析,这就是结构化思考。这是一种先总后分的立体式思考方法。结构思考力这个理念来自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李忠秋老师的团队所做的努力,就是把“金字塔原理”的理念进行本土化、通俗化处理,整理成《结构思考力》这本书。
金字塔原理并不等于结构化,而只是结构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结构思考力有三个层次:明确理念、结构化思考、形象表达,三个步骤: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
结构化思考可以应用在哪方面呢?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进而延伸到教育领域。
各社群在同一主题下的合作
拆书帮也对《结构思考力》进行了拆书分享。
拆书帮是一个成功的学习社群,旨在让读者通过看书实现参加培训的效果。在现场,拆书家晓峰选择了《结构思考力》中的一段文字,请大家阅读。之后,晓峰简单地讲解了这段文字的内容:一段好的开场白或引言可以从四个要素入手去展开,那就是S(情景)、C(冲突)、Q(疑问)、A(回答)。“情景”就是一个大背景,“冲突”是在这个背景下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疑问”是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回答”就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接着,在晓峰的引导下,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怎么应用这四个要素去设计一段好的开场白。其中一位观众给出的案例是:“现在每个人都用微信(情景) ,然而微信更适合个人社交,不适合企业和公司在组织层面沟通管理使用(冲突)。那么微信为什么不适用于企业和组织呢?(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回答)。所以我们今天希望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另外几位参与者也举手分享了自己设计的一段开场白,都用上了SCQA四个要素。拆书帮的宗旨是书不一定要看完,只要从书中学到一点知识,在生活工作中能应用,就足够了。李忠秋老师还进行了现场签名售书活动。签售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与真爱梦想联合。大家通过微信支付将书款直接支付给真爱梦想的微信账号,凭微信取书,售出图书的收益全部捐献给真爱梦想。这样一来,大家不仅收获了《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同时也传递出了一份对教育与学生的关爱。
开放性的社群讨论
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引出了社群的概念,并从最开始的社群1.0时展到现在的社群2.0互动时代。在“人和产品的共同进化”方面,无论是李忠秋老师,还是产品的衍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社群的促进,因社群而受益。大家在社群讨论中各抒己见,思想得到了交流和碰撞,不断地为社群的发展探路。
新精英学习社群通过课堂和活动的形式为学员提供职业规划服务。社群兴起后,新精英也希望通过微信与大家进行实时互动和分享学习,并将大家的发言进行沉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学员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新精英的理念可能对很多人来讲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但是结构思考力使其更加有效。
拆书帮解决“以为懂了,但又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问题。拆书帮的线下活动让更多人一起用拆书帮的方法,掌握和应用知识。
三一联盟是更小范围的一群人,旨在对教育、科技、公益等不同的主题进行专一的研究和服务。
有些公司一直是通过400电话获得客户的需求、抱怨,非常不愿意有一个论坛让客户在论坛上提交对产品的不解,担心更多抱怨、更多不满,会对其他客户有更大的负面作用,这也阻碍这些公司建立自己的社群。
究竟什么是社群、什么是社群经济,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
社群经济,让企业组织结构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社群将成为未来企业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因为社交媒体的崛起,社群经济油然而生,在社交媒体的时代,组织一个群体,一个共同爱好的、共同特点的、使用共同产品的人群,变得更加容易。我们从小米的官网看到,论坛的足够的能力,小米把购买不同产品的客户变成了不同的社群,他们在这里讨论小米的产品,这就是一个社群,他们成为小米免费的宣传者,他们成为“非正式组织”的销售团队。
在国外,Facebook、YouTube、Twitter、Plurk等社群媒体平台在近年迅速走红。它们不只是聊天、玩乐、打发时间的工具,事实上,社群媒体已经彻底颠覆商业与消费者行为。今天,微信等即时通讯功能让成千上万人彼此相连,不仅影响人们的社交生活,也促成了庞大的社会经济转变,彻底改变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模式。
社交媒体的发达,让社群慢慢产生,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微信群,一个有组织的微信群,就是一个社群。
社群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社群媒体势必持续改变企业行销产品的方式,以及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互动。如果你是行销人员或企业主,重点在于你如何跟上这些改变。如何利用社群媒体,以及如何运用其效力拉抬业绩、削减行销成本、直接和消费者沟通,值得我们关注。
老梁对于社群经济非常理解。
老梁是凤巢社的创始人,他组织了自己的社群,并为社群打造了线下的茶馆和会所,实现社群的线下交流。
老梁认为:线上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超过3次的线下见面和聚会,就可能实现强关联,实现了社群的真正黏着。社群是无边界的,就像微信群,朋友可以拉来更多的朋友,qq群却是封闭的,只有群主才能加入朋友,是有组织的。微信群更有社群的理念。
老梁(梁洪军),提出“泛自媒体”和“微生态自驱联动模型”两套创新商业理论体系,被媒体誉为中国品牌营销领域最顶级的实战专家、一个真正能改变企业命运的人、企业营销操盘人,全媒体战略开拓者。
他多次策划参与互联网电商营销事件,包括2012年360特供机海尔超级战舰手机公关传播,给大型跨国集团高层提供品牌营销战略顾问服务,被商界称颂为“战神老梁”。
老梁说:社群经济的魂是按单聚散的,是按照共同语言来实现聚散离合。老梁对海尔的社群战略规划非常熟悉。
海尔的社群经济
为海尔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在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组织变革,目标是把僵化的组织网络化。那么,网络化会是最终的模型吗? 在组织进行网络化的同时,也许存在一个“平行组织”,我们称之为社群型组织。
社群的核心是“情感”,但是之于企业来说,“情感”是一个与用户进行价值对接的界面,它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时,内部细胞之间的关联度,毕竟“情感”往往是脆弱的。
海尔洗衣机开展的“智慧大爆炸,创神快来吧”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吸引“创客”粉丝,用粉丝创意解决产品问题的例子。活动通过pc端与移动端平台在全球进行创客招募,旨在解决困扰洗衣机30年的“二次污染”问题。
这种原本属于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由消费者,却得到很好的互动效果。围绕主题,网友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专业能力创造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经过网友评选,有四套方案最终被选至线下,并在海尔专家的指导下,创客成功将“创意”变为了“样品机”。从线上到线下,海尔洗衣机既解决了洗衣机二次污染的难题,也聚拢了一批最核心的创客“粉丝”。
在外人开起来,这好像是粉丝经济,但是无论小米还是海尔的粉丝设想,都离不开社群的影子。
对于内部管理,海尔决心把公司切成更小的组织结构。
只是很少有人像张瑞敏这样采取了最大刀阔斧的一种做法:切除阻碍创业和创新的管理中间层。所以“万人大裁员”才会变成焦点。海尔“裁员”是把海尔在全国的40多家分公司独立经营,拆分成众多小微经营体,相关管理人员的雇佣关系相应从海尔转入这些小微公司。
小微公司链接社群经济,这就是张瑞敏的想法。
小米的社群经济
小米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无论是偷学魅族还是自成体系,这都无法磨灭雷军的成功,智能手机的改朝换代、社交网络的移动化和社群化、B2C电商的消费习惯成熟期都让小米给赶上了、抓住了,于是,社群经济+电子商务产生了魔力,诞生了C2B手机预购模式。
小米品牌和产品运营的社群化让他们的供应链变成了动态供应链,让他们的营销变成了社群口碑营销,从而在前端和后端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只是媒体过分放大和过度聚焦于小米的社会化营销,而忽视了小米通过社群经济模式是在通过生产关系的创新来推动生产力变革,社群经济不是一个营销词汇,不是一个短命的流行语,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
那到底什么是社群经济?
对个人使用者而言,社群媒体能让使用者轻松与外界交流。同时,众多个人集合成的庞大社交圈,也将形成极有效率的推荐机制,取代搜寻引擎,让使用者迅速找到好的产品及众多实用资讯。
对企业而言,由于众多个人使用者(也就是潜在消费者)对社群媒体的依赖渐深,如今传统广告已不如同侪意见或网路评鉴机制更能打动消费者。直接锁定消费者的行销讯息将逐渐失效。众多成功的企业,如今已将社群网站视为庞大焦点团体,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和用户一起沟通,改善产品的性能,外观,并迅速和消费者交流。
我们很多企业固步自封,不愿更多打开和客户交流的大门,传统的利用电话,邮件反馈信息,客户认为反馈迟迟没有回应,自然,就失去再一次交流的兴趣。流量,老客户带来的流量和口碑传播就此阻断了。
为什么我们要阻断和客户的交流呢?
互联网相关从业者(产品、运营、营销等)
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群
对社群运营感兴趣的人群
对我感兴趣的人群(虽然我知道没多少)
一、学习型社区的问题
社群一直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我研究了市面上比较火热的互联网学习型组织,发现一个怪圈,就是一些人自己社群运营的很糟糕,但是还出来教别人怎么玩社群,收费还不低。我总结一下当下这些互联网学习型社群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五点:
1、群成员之间信息不畅,沟通成本高
这几乎是所有社群存在的问题。大家在社群里看到彼此的信息只有“上海-无业游民-冯宝宝”类似于这种的格式,这种信息根本没法对彼此产生了解。跟每个人说一分钟,500个人的社群就得花近十个小时。这就导致沟通效率很低很低,所以导致你无法立马找到你要找的人。
2、社群运营缺乏体系化
有的社群活跃度很高,那是因为群主本身有点威望,而且愿意花很多的精力去打理,所以能够维持这样的活跃度。但是当建立两个群,三个群,四个群的时候,群主就分身乏术了。然后群主开始招募一些志愿者进行社群管理,从此社群就开始变味了。这些群管为了活跃而活跃,整天搞些无聊的事情,忘了大家聚在一起是为获得价值而不是打发时间。所以建立一个社群如果想形成一定规模,就必须体系化,有一套自运行、可复制的机制。
3、缺乏激励机制
一个优质的社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社群的内容创造者都是社群组织者,群成员输出的优质内容零零星星,所以根本转不起来。问题出在没有一个激励制度,激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几句感谢的客套话。你以为能给别人创造的价值很多时候都是别人不屑的。所以得针对内容创造者、群管理者、活动发起者、其他群成员画清楚一个价值闭环,给做出贡献的人足够诱惑的激励,让大家有互动、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4、缺乏一个高效的沟通方式
微信群聊天一个很大的毛病在于很难深度交流,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打电话。因为你没法一下子把问题的场景、细节、诉求全部描述出来,大家要不停的爬楼,所以对方理解的就很成问题。如果对方再没有追问细节得习惯,很容易就现有的内容断章取义。如果追问细节,那么沟通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由于这种低效的沟通方式,以及缺乏很好的组织性,所以一些有货的人就不会在群里面活跃。牛人思维就是追求效率,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群沟通都很低,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里面浪费时间,于是社群整天就是一群闲人在里面扯淡(冒着自己中枪的危险也要把这句话说完)。并不是说牛人天生的就讨厌在群里面聊天,如果群里面有他们需要的内容,并且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我想他们还是很愿意在群内分享。
有人会说,我来可不是为了学习的,我就是为了进个圈子结识人脉。那我想问,什么是人脉,肯定是有资源或者有能力的人跟你沟通熟悉觉得有合作可能性之后才能成为你的人脉。那问题是在一个大家谁都不了解彼此又不活跃的社群里面,你又如何去判断对方的成色呢,你是要发个寻人启事么?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无法执行。
5、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注定无法调动大家积极性
很多社群天天喊着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实际上还是服务于个人的利益。比如不让别人发广告,但是自己就可以发广告,道貌岸然的说自己发的是福利。有些大咖有很多粉丝,开设课程之后建立学习型社群,虽然学员对你满是敬意,但是要让别人花时间参与你社群建设又是另外一码事。
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你以为你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但是实际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爱活跃,你最终得到实际也没有多少,说到底还是格局不够。
我就挑主要的问题说了,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说:群管管死群,群内到处发广告,群友撕逼,群内闲扯淡等问题真的没有拿出来聊的必要。
二、学习型社群的特点
挑别人毛病容易,还是要给出解决方案的,不然纯粹就是瞎BB。下面说说我所设计的学习型社群的特点:
可以在社群里面看到精彩分享,解决工作问题,开拓思维,真正的熟悉社群里面的每个人,彼此产生连接
超高的沟通效率,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很低(工作繁忙人的最爱)
有足够诱惑的激励制度让所有人可以参与创造价值,激活每个人
制度可以自运行,可复制
真正的实现去中心化,这个社群绝对不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
有的人会说,你就不怕别人复制你的idea吗?我一点不怕,我还巴不得别人模仿呢,这就说明我的理念是有价值的。我的目标就是我的社群理念能够得到验证,至于最后是谁成功的真的无所谓。我的要求只要一个,谁做好了求介绍工作,拉我入伙,我来给你打工。让我们回到主题吧!
三、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本文只针对线上社群运营进行讨论,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跟大家具体讨论我设计的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1、如何迅速让大家互相熟悉,降低沟通成本
在入群的时候,需要每个人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职位、行业、个人发展路径;
个人擅长领域(渠道资源整合、策划、文案、交互设计、思维能力等);
个人诉求(跨界信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热点、产品运营的技术问题、理念指导、求职、招聘等);
个人爱好(便于线下活动的开展)。
(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文字原因就不详述)
这一步其实很多群主可能在做,信息也不算详细。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没有将这些信息共享,而只是占为己有。我认为,在社群运营初期,这些信息必须得共享,让大家彼此都能够产生了解,便于找到正确的人去解决问题。
具体共享的方式就是:种子用户阶段,信息完全共享,后期随着群规模的扩大,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给略去,由群主保管。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把这个名单给泄露出去,也不会造成人员流失,也不会造成大家的隐私泄露,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别人加入。
2、如何激励内容分享者
社群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师,大家遇到问题很多时候可以相互解决而不依赖大咖。那当一个人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别人为什么要来解决你这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主动分享,仅仅靠奉献的精神、虚荣心是不持久的,所以要设立一个激励制度。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评选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几名,给予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分为两种:群成员自发打赏,群基金固定打赏。群内需要养成为知识付费的理念,愿意分享的人值得给他奖励。(具体的排名方案就不详述)
群基金怎么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在入群的时候每个人收200入群门槛,500 个人就是10万元,这10万元就用做社群基金,分为52周花完,每周的奖励额度就是近2000。这数额的奖励足够有一个定的吸引力让大家参与其中。物质奖励是基础,精神奖励以及其他附加价值奖励另说。不过始终要记住,物质激励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其实附加价值的意义更大,需要深入了解的可以详细交流)
3、如何激励社群组织者
一个里面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运作起来,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群运营组织者至关重要。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来组织,或者招募一些全职人员管理,甚至是义工。这种方式对于社群的持续不具有持续性,社群运营本身就是一个高技术的活儿。社群的运营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群成员都是有工作的人,所以要给社群运营着足够的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社群的运营不能总指望大家抱着奉献精神。
我所设想的制度就是,钱永远都是最简单粗暴搞笑的方式,这个钱不需要由群主出。直接采用众筹供养群管的方式。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共享经济不是免费经济,不是靠的牺牲和奉献。500人的社群每人每个月缴纳10元社群运营费,那么一年总共就有6万的社群运营管理费。这费用足够养活一个全职员工。
群管采取轮值制度,想参与的可以直接报名,按报名先后顺序进行轮值。6万元按周结算,每周就是1100多元,这金额足够刺激一个人把事情给做好,而且对于大家的代价又不算太大。
群管工作职责:群管要负责从开始的需求整理,根据群友资料库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在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促使对方给出解决方案,并且要将解决方案具体化,有深度。然后在每周的一次问题解答的时候,做好活动预热,让大家踊跃参与。最后将产生的内容去除无效信息整理成标准化文件给全员共享,节省大家的时间,提高大家价值获取的效率。
群管的KPI:必须得给群管设置KPI,KPI主要指标就是参与回答的人数,以及内容质量,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足够让群管把这个事情做好。(细节就不深入讨论)
4、如何提高群员质量,不断吸引优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群友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分享主动积极性。社群初期门槛就只是收费。后期就需要不断的招募高质量的人,那如何招募高质量的人呢?我们就得给这些人提供两个入群方式,这里我要提到的一个数字是52。
比如入群费用是200元,那么当群人数到了52个的时候,周奖励金额就是200元了。这个时候我们搜集群内一些问题让其他圈子的人参与答题,并且告诉对方,你可以随便挑一个问题参与解决,如果解决了问题并且获得最佳方案,你就得到入群的奖励。到时候可以把所有的解答方案给他分享,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那么可以告诉他,入群的门槛是200元,你可以一起参与学习交流。
牛人喜欢跟高手切磋,如果他成为最佳方案,那么对于群友而言这也是巨大的福利,所获得奖励正好冲抵入群费用。如果没有获得最佳方案,那么他因为社群里面的牛人而认可社群的价值,最终可能会选择加入。(我瞎歪歪的,我又不是牛人)
5、作为一个菜鸟发起者如何迅速扩展群规模
靠制度以及自己苦心经营决定着社群是否优秀,但是只有大咖才能让这个社群变得卓越。因为大咖可以一呼百应,而屌丝只能一个个慢慢去说服。而且社群到了后期,因为大咖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个灵魂人物可以镇得住场子,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所以在初期阶段先寻找第一批种子用户,验证模式的可行性,然后努力去说服大咖让大咖让他参与主导。菜鸟是永远无法扛此大旗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哪怕为别人做嫁衣对自己的反而是最有力的,而且本身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社群本身就应该是分享而不是占有。大咖很重要,但是没有大咖社群本身也具有自运行的能力。
想扩展群规模还需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主动推荐吸引别人加入。人人都喊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但是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社群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服务的。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具体如何调动所有人推广的积极性我这次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跟我私聊。
6、社群价值延伸
在社群运营成功之后,可以产生很多附加价值。对于那些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人,获奖的让你,需要做好信息记录,建立人才储备库。可以给他们提供资源对接的服务,反正他们需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们。这也是这样的社群必须由大咖主导的意义所在。
所有人在里面的作答可以整理成档案,这样的档案对于人才招聘意义重大,传统的简历式招聘方式如果配上这些档案,将会帮助企业更好的招聘合适的人才。
社群内的原创内容最后可以整理出书,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个章节标注内容的创造者,给内容创造者名和利。
附加价值我只是列举其中几点,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附加价值。
7、建立高效的沟通制度
问题发起者需要将自己的诉求,背景详细信息写在word上提前几天仍群里面,让大家有充分时间思考。形式不限,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阐述清楚。(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文字原因就不详述)
解答问题的人把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详细的写在word上,放在群里。然后由群管进行统一整理协调。大家可以针对这些比较完整的问题以及方案展开讨论,防止话题偏题,提高沟通效率。在话题讨论结束之后,群管负责再将整个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炼整理,最后跟大家进行共享。防止大家为了看信息要不断的进行爬楼,浪费大量的时间。
套路只是为了沟通更加方便,千万不能变成教条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沟通效率,创造价值为根本目的。
8、在社群内各方价值闭环:
大咖:
吸粉吸粉再吸粉
提高自己分析的留存度以及粘性
强化自己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洞察能力
吸取一些优秀的idea
去发现目前大家最普遍的问题,寻找最接地气的研究方向
寻找优秀的员工
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对接
通过解答可以看到自己的方案的操作反馈,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论
可以针对大家普遍的问题,定制化一些培训活动
上面都是我歪歪的,我又不是大咖,我怎么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参与分享者:
物质激励
形象以及能力的展示,得到大家认可,塑造个人魅力
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
提出问题者:
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找到自己需要的牛人资源
默默无闻的人:
围观别人优秀的idea自己跟着成长
获得牛人资源
群管理员:
物质激励
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围观别人优秀的idea自己跟着成长
关注数字化,将研究社会化
在过去的5年里,从Web1.0到Web2.0,其中数字化社交媒体带来的冲击,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自然也影响到营销者。益普索(Ipsos)认为,营销者必须把握住这一点,深入了解其变化,并把它应用到企划执行当中。 主要变化在于,消费者在数字化时代开始居于主导地位。无限化的信息查询机会,可以随时随地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比较,消费者所能掌握的信息是企业及其营销者所意想不到的。同时社交媒体的存在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慢慢淡化,他们更依赖网络上的留言和点评,同时更自发自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时共享信息。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社会化。
这一切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对消费者,以及对研究对象的观念。
以往,消费者是我们单向发问和回答的对象,他们是我们观察的个体。但是现在,作为非常有经验的消费者和信息传播者,我们要与他们交流与沟通。所以,我们要重新考虑常规的调研做法是不是要加以改变,我们是否要利用社群平台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互动,最大化他们的参与和贡献。
另一方面,除了针对消费者个体,我们如何运用社交媒体海量并且免费的信息(消费者的网上心声),这样一种新的资讯,把它们整合到现有的研究框架中,这也是数字化时代对我们的挑战。
数字化时代给市场研究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市场研究将趋向社会化。研究社会化并不是要全部取代现有的研究手段。它鼓励我们把研究从单一的一问一答的独白变成一种共创的对话;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进行多层面的研究分析;融技术与社会互动这一文化转变特点,开创更具吸引力、相关性和及时性之洞察和信息收集。
数字化方案在忠诚度研究中的应用
益普索(Ipsos)创新研究中心比较成熟的应用有3个,即社群空间、社群聆听、移动调研。
社群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是聆听消费者的心声。我们可以把社群空间比做网上社区平台,通过平台不同的功能模块来组织讨论,集思广益,促进相互协作,培养深刻的洞察力。我们针对客户的研究出发点,招募筛选消费者做社群成员;我们创造他们关注的话题,把他们留在社区里。
那么社群空间在忠诚度研究中如何应用?在私密的社群空间,我们可以和成员展开有针对性的访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烦恼、喜好,以及他们对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及品牌的建议,借以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意,进行自发的、快速的洞察收集。这里举一个零售商快速反应的案例。客户在对社群外人群的座谈会调查现场意识到自己有大量需要跟进和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马上“聆听”社群内人群在论坛里的抱怨,客户明确意识到需要迅速拿出一个解决方案。第二天,客户就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及改善思路,我们把这些想法、思路公布在社群空间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共收到400多条回复。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用包括情绪和基本编码的社会聆听工具做分析,研究团队将分析迅速提交进一步完善对座谈会研究结果的补充。发现的问题和跟进的解决方案(消费者参与)同时作为研究结果,与管理层分享。
什么是社群聆听?益普索社群聆听是指通过利用技术与研究人员相结合来分析社会媒体,即对于人们如何在新闻、博客、论坛、SNS、微博、视频等媒介讨论、分享、改进和陈述观点的一种未加人为过滤的认识。社群聆听有不同阶段的应用,尤其在服务的跟踪上应用得很多。
那么,我们到底要聆听什么?例如我们将社群聆听应用到车辆售后服务跟踪。1)先注意提及信息量,通常品牌的提及量和其渗透率有相关性,但我们观察到尽管品牌B的销售量比品牌C低20%,它在网上被提及的关于售后服务的次数却和品牌C一样多,这就给品牌B敲响警钟。但是仅仅看这一点也不够,聆听不仅仅看信息量有多大,还有2)消费者的态度,如果多为正面,那反而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发现问题,就需要3)进一步挖掘信息主题来判断是什么问题。通过对相关主题的归类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品牌Y的备用零件和接待被提及次数最多,而对品牌X来说,服务人员是最多被提及的主题。了解这些抱怨后,4)还要在意谁是主要信息传播源,这些抱怨影响到了谁。
以往我们所做的研究都是有问才有答,这是被动的。我们在线聆听消费者对主题和品牌的所知所感,这是一种主动的倾听。以满意度追踪评估为例,我们可以把被动和主动结合在一起来看数据,通过倒回到之前的时间点上的聆听把那一时刻消费者自发生成的内容和结合时间点上的调查对应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归纳和整理,帮助客户看清问题究竟在哪里。
最后是移动调研。我们以往调研用的是笔、纸、电话。现在有了移动终端,它作为关键的访问和参与工具,移动调研使我们具备了了解人们当下生活情境的独一无二和通畅的视角。手机是消费者离不开的通讯工具,大部分时间都在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移动设备成为我们获取消费者体验和消费即时信息的理想工具。手机的特色功能越来越多,让移动调研的内容获取增加了情境和细节内容。
我们的调研可以直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以消费体验及服务评估为例,消费者在购买某种服务得以体验之后,通过手机扫描收据上的二维代码进入调查邀请,利用手机,可以通过手机登录URL或被呼叫等多种形式参与访问调查,参与后,手机使用者就可以获得电子形式的奖品。整个过程方便参与,且奖励形式关联性强,有助于提高调查参与和质量。所以,移动调研帮助客户获取消费者更真实的即时反馈,及时把握消费者满意度。
用户运营专员需要充满创意,优秀的策划包装和价值阐述能力,具有优秀的文案功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11、通过数据分析,寻找与分层出公寓的核心用户;
通过制定精细化运营策略使用app或者微信群作为载体运营核心用户。
2、异业合作的洽谈,用户福利模块初步构建。
3、以app下载量和用户促活为目标,负责app在用户互动板块的运营,定期进行内容输出、协助策划用户相关的线上活动。
4、与IT产品部门对接,协调资源、执行推进CRM客户营销系统以及APP的迭代工作。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21:负责社群搭建以及维护,管理,为转化负责
2:负责策划社群活动策划、互动、执行以及效果追踪
3:根据项目目标进程,不断跟进完善优化运营方案,制定用户留存和活跃的策略
4:基础数据分析
5:配合部门工作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31、定期进行用户调研,了解用户需求,收集并整理用户反馈,针对需求及反馈提出建设性建议;
2、促进用户活跃和留存,对结果直接负责;
3、负责用户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用户预警防范体系;
4、建立并不断完善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
5、搭建用户成长体系,活跃体系制定各种激励政策;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41、负责用户社群的日常运营,能准确识别并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并清晰表达;
2、通过微信、电话等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用户需求,记录用户反馈;
3、建立和维护用户社群,持续扩大产品的用户规模、粘性,对用户的拉新,活跃和留存负责;
4、挖掘公司存量用户价值,实现公号、社群、个人号和用户的相互导流;
5、以用户裂变增长为核心目标,制定和执行阶段性的运营策略,并通过数据优化调整。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51、负责鲁班到家平台用户拉新、转化、活跃、复购、留存率等运营指标;
2、负责策划用户运营、会员运营的活动,利用各种拉新、转化、促活玩法,跟踪活动数据,达成关键运营指标;
3、运行用数据驱动增长策略,完善用户画像、用户分层及用户生命周期等,搭建用户运营体系;
4、通过运营数据分析,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制定运营规划,提供解决方案并落地执行;
5、围绕运营指标,策划用户运营方案和产品运营策略,并以结果为导向进行评估和优化;
6、负责进行用户调研、反馈收集整理,挖掘用户需求,关注用户体验,持续提升用户价值。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61.对公司产品的用户运营块面负责,包括用户的拉新、留存、转化、活跃等;
2.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制定运营计划,并有效拆解、实施和控制;
3.以促进用户行为和提升产品指标为目标,负责线上营销活动方案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并对结果负责,进行效果分析,实现活动运营目标;
4.用户需求收集管理和归类分析,结合业务发展情况,产出对公司产品需求,制定计划并落地执行;
用户运营专员工作职责71.充分运用活动运营、营销工具等运营手段进拉新转化,包含但不限于现有渠道资源
2.社群体系化运营:社群资源BD,社群创建和日常运营管理,善于洞察社群用户心态,定期与用户互动,更新朋友圈,策划分享裂变活动,促进用户转化
3.主流平台账号的运营,日常内容编辑管理,提升曝光量
4.平台核心用户协助运营:精细化运营,分析运营数据调整策略,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活跃度,完成转化目标
5.负责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分析数据,识别、理解用户需求,提高产品活跃和提高产品的体验和满意度;
6.对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增加用户粘性、用户贡献和用户忠诚度;
7.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推广,增加用户积极性和参与度,并配合产品需要进行推广方案策划;
8.对竞品相关功能进行分析,分析产品间的差异,并持续关注竞品动态;
9.对产品和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产品改进;
第一种模式:服务号+微商城(它适合于企业)
首先,比较适合那些拥有大量数据的企业,比如说,招商银行。在自身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稍加转化就能够创造不菲的利润。
其次,平台的运营最好与微社群配合起来来协作。如果仅仅是搭建一个平台,没有与之对应的完善的运营以及维护,那么平台就仅仅是一个空架子了。
还有,如果是本地化的企业,比如说酒店、旅游、餐饮、KTV等等,那就更为适合了。这些行业做微商城,将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
那么,这些行业如何来做?
第一步建立一个微商城。在选择第三方平台时可以考虑一下几点:
1、平台涉猎过的行业比较广、案例相对比较多。如果该平台涉及的行业比较广,那么相对来说,可能会更有经验。综合各个行业的需求,能够更完善的提供解决方案。
2、团队比较大的平台,包含技术团队、服务团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强大的服务团队(可以从服务态度、公司人数等方面做初步判断),能够更好帮我们解决后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的功能是需要不断升级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所以技术团队的人数也是考核一个平台实力的标准之一。毕竟如今市场,一个技术员每月的工资不菲,足够大的技术团队也是一个平台实力的表现。
3、平台拥有比较好的可扩展能力。就像上面说的那样,现在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涌现。现在比较流行的平台功能、模板,也许很快就会被淘汰。如果说现有的平台能够很好的支持未来的功能拓展,那么才更具有投资价值。较一般来说,收费越高的平台,后续服务的提供越好,未来会有更多的扩展功能。
第二步就是日常的运营以及维护。策划活动,与平台粉丝互动等等。
第二种模式:就是朋友圈战场
但是,现在朋友圈刷屏的效率越来越低。深究起来,一方面是大家的微友越来越多,单条信息的存活时间越来越短;
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广告的泛滥,现在朋友圈的打开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与微友的互动,来推进信息的有效传递。
第三种模式:就是微社群
目前来说,微社群是当下最主流的一种方式了。不管针对于个人微商,还是说企业,都是最好的方式。在群里面,与微友、客户进行互动,建立信任感,并进一步的实现成交的目的。
当我们把微友拉进微社群之后,如何来运作呢?
1、养。慢慢的对微友进行培养,增进关系。
2、暴力营销。直接发广告、推广宣传。
3、免费分享干货。
【关键词】内容营销;营销
一、内容营销概念
“内容营销”(content marketing)即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如电子杂志、报告、微博、视频等,来传递产品或品牌信息,并激发消费者行为。
内容营销所依附的载体,可以是企业的LOGO、画册、网站、广告,甚至是T恤、纸杯、手提袋,根据不同的载体,传递的介质各有不同,但是内容的核心必须是一致的。
二、内容营销的关键点
1、把内容当成消费品
某种程度而言,每个公司都是媒体公司。投资创建你的用户真正想消费的内容,至关重要。而事实上,大多数企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围绕着自己的产品、事迹,自说自话,制造海量的内容,而不管用户是否感兴趣,完全忽略了去创造用户真正想消费的内容。因而在实施内容营销时,就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每天数千万条内容诞生,却有一半以上的内容从未被浏览。
因此,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用户想消费的内容,很可能和产品无直接关联。但是该内容折射的情感与个性,却一定要是产品表达的理念。所以,把内容当成消费品:要么做最懂消费者的业务专家,要么做最懂消费者的心理治愈师。当然,如果两者结合,定是最好的。
2、让产品自身成为媒介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越来越强调产品的窄众性和个性化。消费者也越发感受到,当决定花钱买一样商品时,消费的不仅是产品,也是一种情怀与认同,并且通过该产品,以此为媒介,进入了一个排他性的社群。产品故事化是形成社群的基础,各种产品的媒体属性越来越强,产品自身就带有传播基因和媒介的特性。因此,让你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让你的产品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让你的产品成为形成社群的媒介就成了关键点。
3、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随着营销技术的日新月异,内容营销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只是文字、图片等“老一套”方式,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不断涌出。只要你有想象力,就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现相同的内容,如通过网络平台、时下流行的微信平台。
三、内容营销未来发展前景
1、内容营销将自成一部门,内容营销专业人才抢手
随着内容营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内容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项职缺在许多企业仍无人胜任。目前,虽然已有愈来愈多文字工作者投入内容营销领域,但专业性人才相对缺乏。同时,未来企业可望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头衔,将内容营销自成一部门,设立专门的岗位。
2.营销将以人为本
营销人员将会对顾客获得更深的理解,超越传统的通过人口统计和细分方法来关注个人的兴趣和偏好,营销将会是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人创造和提供合适的内容。
3.将更专注于内容的管控
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品牌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产生大量内容,如何管控这些内容将会成为重点工作。如果说之前的内容营销只是在大量的创造内容,那么以后的内容营销将会开始更加专注于对内容的管控,对一些低劣的内容或灰色地带的内容营销将采取坚决杜绝和严惩的态度。
4.企业将开始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将会开始尝试自有渠道和线下渠道的创建。他们将开始不再依赖各种平台有偿推送品牌内容的营销模式,而是创造脱离平台的内容体验,并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吸引消费者。
5.以搜索为主导的功能性视频将在内容营销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与越来越多的社交平台开始采用视频,以及用户参与和生成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视频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第一大应用,跟它一样占据同等重要地位的是搜索,因此以搜索为主导的功能性视频营销成为颇具潜力的新领域。一种新的视频营销模式应运而生:视频内容以搜索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聚拢不同用户的同类需求,提供对应的视频化答案,也就是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将视频内容转化为品牌的营销机会,开启了一条视频内容营销的新思路。各品牌将会充分利用这样的平台来快速创建视频内容,实时与他们的观众保持接触。
6.内容的交流将成为关键点
当这么多的内容被创造出来,将需要创建内容的交流。这些都不是昨天的数字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而是一些正在扩大的集中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各品牌可以创建、协作、共享和内容。通过这些交流,营销人员最终能够衡量哪些内容行的通,以及为什么行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