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08 23:02:5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思想品德研修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思想品德研修总结

第1篇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炼培训主题,在培训主题中提高教学效果”,唐良平特级教师在主持同课异构课堂观察活动后针对集中培训做了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政治6班一学员在论坛中感言道:“学习回来,对于思想品德课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很想尝试一下,但发现比想象中困难,现在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又多,请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好的点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员们在论坛中各抒己见,为构建快乐的思品课堂开出了良药。在众多的教师培训中,这次培训是一次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的培训。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进一步更新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其教育智慧,形成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学带头人队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长沙教育学院举办了长沙市第三期初中骨干教师市级滚动培训。

研修培训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研修,时间为10月22日-10月26日,地点是长沙教育学院和基地学校,研修形式是: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主题研讨,中心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途径是“小问题,真情景、高观点”。第二阶段是网络研修和岗位实践阶段,时间为10月27日-11月25日,地点为学员所在单位,内容围绕集中培训时形成的研修主题展开延伸学习,观看时评,评课议课,发起研讨话题;结合所学内容在校本行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教学改进,每个学员需看两个专题讲座视频和两个课堂教学实录――并对网络研修做出了符合实际的具体要求,包括在线学习时间,发起话题数,跟帖回帖数,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作业。第三阶段为交流研讨和总结展示阶段,时间为11月26-27日,地点为长沙教育学院,内容和形式是主题研讨和教学展示与评点。

培训从网络反馈上来的情况看,效果良好,政治6班更是积极,学员在线学习时间远超过规定的8小时,平均超过1000分钟,发起话题达30多个,跟帖和回帖更是难以计数,班级聊天室互动热烈,教学视频和课堂实录点击率相当高。培训为学员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深了学员之间的友谊,为各科教学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本次培训,最为突出的亮点有四个,一是研修主题的生成。什么是自主?本次培训给了我们一个最明确的答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炼培训主题,这是最适合教师的主题,也是教师感兴趣的主题。教师的自动、自发、自主为研修培训添加了无穷的活力,主题基于课堂,在课堂中发现、思考、解决和反思,最后回归到课堂实践,全部是老师们真实、实用和实效的教学思考的表达。

其次,讲座多了基层教师代表,专家的选择也很有典型性。与以往专家满堂灌截然不同的是,本次培训精选了很具代表的一线教师,从听者的感受和听者的需要出发。圆桌式会议、分组式讨论、点名式探究、合作式结论,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和自然。专家都是与时俱进的名家,内容都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难题,从实际出发,根据思品教学规律,围绕政治教材变化,改变片面关注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陶冶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片面性,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生活体验、情感熏陶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再次,是课堂观察,课堂是个动态,研究课堂教学先得学会观察,一切以课堂的实际出发去探究课堂教学艺术和形成课堂教学风格。课堂切片,课堂碎片,是走向和谐课堂不可缺少的研究点,课堂教学虽说是一种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但科学的课堂观察往往能使课堂更为圆满,更为成功。10月25日,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以及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领导尤其是思想品德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下,政治6班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同课异构的喻立波老师和曹谦老师均做了充分准备,他们二位针对八年级教材中比较难的课题《竞争!合作》进行了同课异构,我们其余的学员就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生活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观察。同课异构活动不但让我们学习了教师上课的不同风采,尤其是下午的分组探讨和展示,既激烈又有趣,更让我们在观察中尽情地演绎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问的创造性。

最后是理论、实践和反思相结合,符合培训规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后反思,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反思比说教更有提升力。培训研修“三步走”有实效,提炼了培训主题,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课堂观察,需要用实践去证明,网络研修起到双重效果,既巩固了培训内容,同时又能将培训内容运用于实践,反思课堂教学实效。

第2篇

一、参加研讨活动方面

我能秉承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之精神,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各项研讨活动,在教育研修和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在本学期里,我与课题组成员先后参与、观摩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大赛之课堂教学展示;组织“每周一课”研究课观摩与研讨活动;参与我校与江都国际学校联合教研活动;编写、实施校本课程;参加武进区初中思想品德基本功竞赛和校课堂能力考核,等等。

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作为初二政治学科组长,能坚持组织和主持每周的集体备课与学科组教研活动,并在各项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

2015年3月,在校基本功竞赛第三轮课堂教学能力展示中,执教《学会休闲》,观摩课堂获得好评。

本学期对外开设三节研究课,在陈XX工作室研讨活动中执教两节公开课,都及时撰写了教后反思。

作为校自主学习型课堂考核小组成员,坚持随堂观摩政治学科老师12节课并都按时参加有顾校长指导下的观课评议活动。

2015年4月,在校教师大会上作了《从置疑到笃信,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演讲,交流发言获得好评。

本学期参加了武进区初中思想品德基本功大赛,在理论考试、教学技能展示、教学设计与模拟课堂等竞赛环节中得到了锻炼。

在平日工作中,我也能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努力做到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通过课堂观摩、听课评议等活动,用心钻研和反复揣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教科研方面

在理论学习上,我能遵照工作室、课题组和学校有关自主学习型课改精神与要求,坚持进行专业阅读和教学反思,增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期,我坚持每周到教工阅览室学习,经常阅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人大复习资料、《人民教育》、《XX教育》、《南风窗》、《教师博览》、《半月谈》、《教师报》等书籍,注重边研读边思考且实践。我还能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去了解学科教学、社会时政热点、文史知识等,在教育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上广泛收集有益信息用于个人学习、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能有意识地加强对通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前沿之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拓展、完善知识结构。

第3篇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大行其道的今天,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与分享,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从而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教师开始尝试以“微课”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不失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的意义

在我校,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实践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也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有着重大意义。

(一)对学生的学习

1.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2.“微课”一般为5~8分钟,非常符合学生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

3.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二)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1.教学目标清楚,加深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心中有学生。

3.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

4.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上升过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对教育自身的发展

1.现在的“微课”,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大而全,难以直接加以使用。

2.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达到资源共享。

三、思想品德课“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开发目标,突出重点

“微课”以短小而著名,却以精悍而取胜。切不可因其“微小”而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甚至背离教学终极目标。

(二)切入课题要迅速

微课要求的时间短少,要求切入课题必然要迅速,如,可设置一题目引入课题;可以温故知新,由以往的课题引入新的课题;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引入课题。另外要求切入课题途径、方法吸引眼球,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密,迅速切题,因为余下不多的时间要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三)讲授线索要清晰,尽可能只有一条

微课中,讲授线索除了要清晰,还要尽可能只有一条。在线索上展示最重点、最精彩的内容。

(四)收尾要快捷并回味无穷

一节课小结,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是进一步突出所讲授内容。好的总结可以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思想品德“微课”,教师一次精心的讲述,将被多次播放学习,从而避免了重复解答,及时解决学生疑惑问题,使学生迅速掌握基本知识,学习连贯性增强。师生在“微课”平台上也可以进行线上互动沟通,成为现有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今后将逐渐完善思想品德科“微课”视频,并成为一个宏伟的知识宝库。

参考文献:

[1]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2).

第4篇

[关键词]区域教研;思品学科;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51-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创新资助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B―b/2013/02/2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光(1968―),男,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江苏理工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品牌管理和思品课堂变革。

2013年11月,常州市戚墅堰区教师发展中心领衔全区各中小学,成功申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一年半来,我们以该课题研究为依托,带领相关团队,从管理、研训、课程开发、区域教研、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管理[HTSS]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沙龙、专题访谈和现场观察等途径,了解思想品德学科(以下简称“思品学科”)教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势与长处,进行相应归因分析和发展空间与可能性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每学期抓牢常规调研、质量调研、教学研讨等契机对“小学科”课程改革持续发力。

组建教研共同体,聚力构建区域教研模式。一是组建区域学科课程建设指导组,由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亲自担任组长。主要任务是以指导“‘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课题研究为抓手,统筹学科课程建设。二是建立各校跨学科教研网络。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跨科跨级跨中小学教研,加强对课程问题日常诊断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统一全区相关学科教学进度,规定每周三、四上午为“小学科”专题研修时间。

二、研训[HTSS]

一是全面研训。借机区本研修及校本研修,组织所有相关学科教师专心研读新课程标准,紧扣“学习―迁移―实践―反思―升华”五环节,通过专题研训、读书沙龙、草根论坛等途径,在课程目标、教学资源、小组建设和学科特色等方面助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特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名誉主席、杭州师大教科院张华院长,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姚卫伟教授,常州教科院朱志平院长、顾润生教授等一批市内外课改专家莅临指导,解答课题实验疑难,探讨区域课程建设之路。二是多层结对。注重发挥区域内骨干教师示范作用,举行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和数字化学习优质课观摩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成长。鼓励有特长互补或相同需要的教师跨校、跨科、跨年级、跨中小学建立师徒或结对关系,扎排下海,并肩前进。三是网络教研。课题组建有“‘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网站,设有理论学习、成果共享、特色建设等栏目,及时上传和更新理论文章、优秀课例、教学资源等,并链接汇聚各级各地相关优秀教育资源网站。各“小学科”建有专门的网络教研平台,即时释疑解惑,随时随地培训,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经验、知识和智慧共享。

三、课程开发[HTSS]

1.研制《“小学科”课程建设指导纲要》。在市教科院专家龚国胜、李令永等悉心指导下,课题组编制《戚墅堰区“小学科”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全区“小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开设、课程特色提炼提供方向性意见。例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及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开设建议和课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以“课程内容”为例,分类列举了一些课程的主题或专题,供学校和教师们开发课程参考。如《礼仪与我同行》《诚信:立身之本》等。

2.精品课程开发建设。校、区层面广泛开展“小学科”精品课程评选活动,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提供范例。

精品课须符合2011年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需求。规定所有区级“五级梯队”优秀教师均需按“四项要求”参加精品课评选活动,即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评测练习等。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方面专家按照“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技术与评价”三个方面标准、16个主要指标进行评审。一年来,已进行两批评选,共评出“小学科”精品课56门。在最近教育部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我区共有12节“小学科”精品课脱颖而出,将代表常州市参加省赛相关活动。

3.建立学科课程基地。为推动课程建设的规范有效实施,我们着力开展“小学科”课程基地建设。以初中思品学科课程基地――常州四中为例,第一,制定了该校思品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第二,开发了“礼仪与我同行”等具有较高质量的思品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4门;第三,2014年8月,以“常怀仁爱之心,常存正义之气,常施礼貌之举,常有明理之智,常立诚信之本”为核心内容,成功申报江苏省“新五常”文化教育课程基地;第四,有力影响了本区初中思品学科及本校其他“小学科”的课程建设。

四、区域教研[HTSS]

区域教研活动严格按照需要调查―主题确定―过程规划―素材呈现―问题讨论―观点提升―行为跟进―评价反思的程序进行。

1.单一学科特色教研活动。2014年上半年,主要进行了包括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改进、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等基于区域需求的学科特色教研活动。初中思品学科以“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为主题,开展专题研讨6次。

2.跨学科特色教研活动。2014年下半年,在深化单一学科特色研讨的同时,全心推动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举行了包括基于问题的跨学科教学研讨、开发多视角的教学设计、实现多渠道的教学资源共享等研究活动。初中政史地学科围绕“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当场训练的实践研究”主题,举行全区规模跨学科教研活动及沙龙活动5次,吸引很多其他文科教师主动参与。

3.“小学科”普适性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教师读书沙龙、教师培优推优等活动。初中思品学科开展的活动主要有:

①名课研析。通过对名家视频课例或名师课录文字的欣赏与品味,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②区域会课。以区内二至三名教师汇报课为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对课堂教学诊断与分析,帮助执教教师更科学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捕捉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点,提优教学能力和素质。

③对比教学。主要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形式对课堂教学对比剖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实现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教学策略的最佳选择。

五、课程评价[HTSS]

1.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前提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思想品德学科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立德树人职责及协同合作职责等指标。每学期通过教师展示课、学生发展状况、对教师进行观察、与教师谈话、发放问卷等途径,运用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调研、家长评教、专家测评等方式实施评价。

2.发展性学业评价。发展性学业评价,主要包括对发展性学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思品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评价三个方面。

学生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把握基本知识评价指标、提高能力评价指标、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指标等。要求期中期末试题真正体现教学三维目标,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及一定坡度。

品德发展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方面评价指标、品德方面指标、能力方面指标。思想方面评价指标包括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品德方面指标包括遵守社会公德、有文明、讲礼貌、遵守法纪;能力方面指标包括有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评价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日常成长记录来评定。

所谓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就是把学生的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和品德发展过程性评价综合起来进行总体的发展性评价。其公式是: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测评分=思品发展过程性评价分值×权重40‰+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分值×权重60‰

另外,视学生平时特殊表现设奖励或处罚分,作为加减分直接计入总分。最终,将总分分成优、良、中、下四个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张行涛.联片互动区域性推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

一、有效课堂中的教师需厚积薄发

有效思品课的教学,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是“有效的教师”,必须是“有效的思品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适应课改需要,积极思考有效的教学,适时精通有效教学的策略或“谋略”。“有效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积累,是长期慢慢成长起来的,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包装”出来的。许多教研活动或培训研修等,总感觉有许多欠妥的地方:一是专家经常传授一些高深的理念,与现实教学挂钩的太少,也就是说理论与现实差距太大;二是专家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甚,难以从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接受的新理念一时难以在教学中表现出来;三是培训的内容过于“庞杂”,方式过于单一,与一线教师的需求南辕北辙。因此,要想真正成为“有效的老师”,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仅需要向一些有实力的专家学习,学习一些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理念,而且更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慢慢积淀,厚积而薄发。

二、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作为一门基础的、综合性的、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课程,初中思品课程相对于其他自然课程来说,具有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的作用,其具有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而言,思品课程能否发挥其德育功能的“首席”地位,能否从教学目标中实现其德育功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能否真正有效实现。从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会现状中,我们感觉到,除了社会、家庭不和谐因素之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作为思品课教师,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了呢?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事,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毫无关联。他们只注重当前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道德世界观的良性形成,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这些看起来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毫无联系,但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定的目标没有从“人”的角度考虑而造成的。因此,思品教学目标一定要深挖“人”的因素,这样的目标才是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思品教学。

三、 有效教学需联系生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话。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基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其涉及的内容,注定了思品课的教学过程必须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并努力创造逼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尽最大可能还原知识与社会的“面目”,让学生获取身临其境的体验,并通过“认识世界”,由此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第6篇

一、研修项目及内容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3、高中(职专)学科指导教师组由市教育局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组由我市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在教师进修学校,集中时间分别为:

第7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 学为主体 以学定教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立志使自己的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取得成功。二十多年来,从执教上岗汇报课到学习交流课,从执教观摩展示课到评选优质课,从执校级教公开课到精品课,从角逐十佳课堂大赛到参评县市教学能手,我为此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在付出艰辛的同时我也获得成功的喜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手等一张张荣誉证书很显然是对我的思品课堂取得成功的充分肯定和有力证明。在我沉浸于过往成功喜悦中飘飘然时,2015年全省班主任远程研修作业中一道“成功的课应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出现?”命题不知怎地,打住了我,搔头搓手,托腮凝思,提笔难下,一幕幕往事如烟,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

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堂应是什么样的?我在二十多年的记忆闸门里搜寻足迹,我在二十多年写下的一本本教学案、一页页教学反思中查找烙印,我在二十多年耳濡目染的专家、学者、同事、学生的课堂点评、议课反馈里筛淘。成功课的标准和特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单从学生角度几番梳理品咂,慢慢地几个词语清晰起来――以学定教、让学生学会学习质疑提问、学为主体、以生为本,这分明是在告诉我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就是以此为核心特征的。

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老师做了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大声疾呼“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因此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

通读课程标准不难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面对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帮助学生在社会问题面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思维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主动退到“幕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促使学生从被动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让其勇敢地在“前台引吭高歌”激扬文字,有什么疑问就敢于在课堂上提出来,有什么“怪诞想法”就说出来,问题的结论是什么有什么结果发生就直抒胸臆敢于预见,在“台上”多想多问多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直言不讳,各种说法观点交织碰撞,无论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浅薄,不管观点看法是对是错或者模棱两可,学生能提出说出指出就代表着勇气和兴趣,就说明学生真在用心思考,真正把大脑运转起来,就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课堂教学主人角色,就表明了老师不再垄断课堂提问,提问权回归于学生,就证明了老师已领悟了教学的真正本质,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样,学生真正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不需要教师每次都帮助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老师不应咬定“标准答案”不放松,不要过度关注教学结果,而要注重“标准答案”这一结果取得的教学方法与过程。面对个个嗷嗷待哺希冀得到标准答案的学生,作为老师应既要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其实并非绝对标准,又要教给他们提炼概括汇总答案的方法。老师请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给学生的“鱼”是有限的,学生总有一天要吃完,所以老师更应该教给学生“渔”――即点金术,这样学生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活水,所以对老师而言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在所有活动中,思维活动是最高级的,教学的本质就是引领学生的深度思维,培养其质疑能力。思想品德课堂不应对以解决课本知识问题为目的,让学生浮于知识的表面,不应对标准答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而应用思维红线贯穿,以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善思多思为主,通过创设结合现实结合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探究兴趣,让学生们质疑问题无拘无束,思考问题尽心竭力,提出见解踊跃积极,展现自己个性特征淋漓尽致,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利于未来的健康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标准答案”是历史性的,在特定环境下才有其“标准”意义,随着时空变幻、历史更迭,它便会由真理走向谬误。教学中教师每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就增强学生对标准的依赖性,就使其僵化意识进一步固话,可以说在对学生进行一次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的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