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2-21 11:02:11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教学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美术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问题;办法;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90-01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教师主导地位,教师方法单一

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衡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从事普通美术教育的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画画,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多。

3、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多、不够

民族地区美术教师最头痛的事就是缺乏现代教具,学生美术用品严重不足。上课了,几十个学生稀稀拉拉的有那么零星的几个人拿着极其简单的工具,一小盒水彩笔或者一支铅笔,一巴掌大的一个图画本。老师无可奈何,尽管如此,课还是要上的,给学生讲着不着边际的中国画、水彩、蜡笔画等,学生也如行雾里。可真正的美术教学,这样能行吗?老师只是说教,没有示范,学生只是聆听,没有实践,这从哪来感受“美”呢?

4、教材内容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心理水平

现行初中教材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教学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

二、中学美术教法探索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在美术欣赏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情感,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4、教材应注意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第2篇

关键词:美术 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一、在欣赏与创作中徘徊的美术教育

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有赖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当学生接触到某一类艺术后才能感知到其中的奥妙,反之学生绘画技法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艺术眼光或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眼高与手高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许多课例中已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课就在作品欣赏与学生技法练习或创作之中徘徊。这样的结果是:欣赏教学不能到位,技法教学无法深入,创作活动也无法尽兴,两头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按教学目标及内容来看,许多老师本来是两堂课的目标现在集中到一节课来上了,任务当然无法完成。如一定要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节完成的话,只有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欣赏内容,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创作与交流。

二、现代媒体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具

第3篇

目前,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带有强制性的压给学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或者减少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这种技法训练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学生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如此无功而劳,有背与我们的审美教育。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使受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不仅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学中 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何况时下是一个个思想、性格、智力、技能均不同的青少年,家庭、社会、学校的多种影响纵横交错,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综合的效应,因而对他们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就是感情的创造。

一、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认识能力。

认识能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领。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对于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他们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比如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分析,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具有重要意义。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修养的积极作用。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是学生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也为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有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概念,表象的识别和记忆,而且要启发学生能识记一般的事实、要领和表象。要能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让那些在临摹作品中遇到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养成感受美的直觉。

三、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学生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利用幻灯、电影电视、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一、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美术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首先,近年来,初中的学科教育正朝着知识和技能的多元化、全面性发展,由于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是广泛的隐密性,对于这种孤立单一的教学学科,往往由于缺乏知识的多方延展性导致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很大欠缺。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影响,有些美术教师不肯走入学生心灵,因此没有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最终也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2.美术教学中学校存在的问题。许多初中学校过分强调传统学科的学习,而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学的投入也十分匮乏。投入资金少,导致教学设备短缺,许多初中学校甚至只具备粉笔、石膏模具等基本的教学设备。这样的学习氛围很不利于激发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外,学校图书馆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熏陶,也很难培养一定的美术素养。

二、新教育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1.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视程度。由于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感受以及学习态度的积极热情,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提高则更容易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其中将美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尤为重要。如在讲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用画笔触摸细节》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速写中以线为主的手法,绘制生活中常见场景、物象等细节特点。细节是作品的“灵魂”,没有了它,作品就会失去精神力度,艺术感染力也会趋于平淡。让学生亲自体验在生活中观察细节的整个过程,在“线条表现细节”的内容下呈现“色彩表现”的内容,从而体会造型表现中细节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便也容易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细节的表现越逼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此外,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认真备课,在对教学材料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根据实际情况教授的方法更易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信心。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 教师艺术;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142 — 02

教学方法要以美术教学原则为基本准则,也是美术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而教学方法又要受到课业类型差异的制约,不同类型的课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讲授法,谈话问答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辅导练习法、参观法。就美术教学的方法讨论如下: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讲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为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等方式,讲授法在美术教学中包括: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美术鉴赏、美术作品、介绍美术家生平等;技法课训练前对名词概念、技法、理论、制作过程的讲解;以及作业讲评等。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但其缺点是理论性强,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直接感知,难于理解等问题。因此运用讲授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和大纲,认真备课,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尚不成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因此要求教师讲课时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难点处讲透,并且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出现对学生有负面引导的内容和不文明用语。

讲授法是一种信息输入的途径,在讲授过程中是学生通过听觉接受信息,教师语言是输入信息的媒介。但是,学生不一定听一遍就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就要对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重复,以便让学生补上遗漏的内容,加强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听课效果。

2.讲授要语言流畅,语言组织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注意语调的节奏感,并以适当手势助表达,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方式要灵活富于变化。

4.讲授时要借助板书、范画等直观教具或教师直观绘画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板书、演示过程就是把听觉信息,同时变为视觉信息展示给学生。板书的内容要有选择。首先,要把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难点,层次分明、简要地书写出来。其次,板书的布局要有讲究,要醒目,要美观,同时要注意字迹工整,无错别字。范画要选择能体现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范画,可以选取正反两方面的范画进行讲解。直观演示也要注意边演示边讲解。

二、谈话问答法

谈话问答是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有效的巩固旧知识、传授新知识的课堂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展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它主要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运用谈话问答法,可以使学生精神集中,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路,引起学生定向的深入思考。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课堂,运用不好还容易使学生不能整体把握所传授知识。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

2.教师提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传授新知识的问题,一般应该是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很好的总结,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获得对旧知识的巩固,有时是教学过程中的即兴提问。一是为了组织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展开定向思维;二是要把个别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而采用的方法。由于美术教学可用于讲授的时间不多,一般在辅导过程中多用谈话问答法。

3.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教师要避免提出学生可以不加思考齐声答和的问题。教师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很多的思路。有的学生连锁反应的思维能力比较强,遇到一个问题可以想出许多解决办法。如要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可以这样画,也可以那样画,但综合思维能力较差,一时解决不了,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进行谈话解答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对绘画的认识。

三、演示法

美术教师配合讲授以示范性的作画、制作或运用教具、范画展示给学生观察,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叫演示法。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美术教学的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演示,使学生直接获得直观视觉信息,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 ,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再配合语言以动,使其获得深刻印象。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再配合语言以“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目了然的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法。美术教师的这种演示过程,对学生具有巨大的魅力,是极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在形式上可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 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三种。

演示法按照准备的情况又可分为有备演示和即兴演示两种。有准备的演示指课前做好教具、范画、幻灯、录像和演示的安排,进行有序的讲述和演示。即兴演示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绘画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共同性的问题,马上予以演示,使得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 “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演示时,要求图要大,图像要清晰,使后面的学生也能看清楚图上的细节。比如:素描涂调子的技法演示,因铅笔很细,可用木炭代替,但要向学生说明这是空间上的放大,演示时要以语言引导学生视觉区观察实物和图的内容,好似眼睛去“抚摸”实物或图的各个部分。教师演示技法时,为了使不同座位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要注意自己的身置,不可挡住画面或实物。泥工、纸工、剪纸制作等演示,由于物象很小,教师要注意对所在位置的选择,以照顾全体学生。个别辅导时改画的演示,注意指示学生的位置,使自己的手臂不挡住学生的视线。

3.把握演示时机。演示时机和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出示教具、挂图和技法、制作的演示的时机要适当,出示过早学生们只看挂图、教具,就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教师讲课的内容就被忽略了。教具、范画等出示过迟,也会降低其效果。因为讲述内容与教具脱节,效果更差。因此,出示教具的时机掌握应恰当,同时还要注意出示教具的顺序。注意技法有难度的局限性,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过程的迁移能力,自然的接受所有教具的内容和加强对作画技法步骤的理解。

4.演示法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注意课堂纪律的组织。

四、观察比较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的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的去认识事物,无论是对物象的观察还是对画面的观察,都是在比较中进行的。观察比较法是美术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

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法的要求: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观察。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和提高事物分析的综合能力。因此,每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要明确。如何对形体结构的观察、对明暗色彩的观察,对透视变化的观察等等。

2.引导学生树立真确的观察比较法。绘画训练的任务之一,是观察方法的训练,即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也就是“整体观察”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首先观察事物的整体,保持对事物整体的印象,在观察细小部分以便更好地反应整体。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辩证地观察。这中间离不开比较。因此也可以说整体观察伴随着比较的观察。

3.明确观察比较的标准。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客观对象与自己画面中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这就需要名确观察比较的标准。其标准就是客观对象。以写生画为例,其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或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为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至于变形的绘画或工艺美术,则是以自我感受和审美欲望的表达标准。

在具体教学中贯彻观察比较法,教师要加强引导,善于引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练习法时,教师应走到为学生做辅导,巡视其作画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美术技能只有通过亲自操作练习才能形成。因此,美术教学的很多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的,教师通过到学生面前巡视,及时发现全体学生或个别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从面形成技能。这是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巡视辅导中,可以充分显示出美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才智。

六、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 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科学的日趋成熟,将会出现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美术教学法,尚有待于美术教育工作去创造。

〔参 考 文 献〕

〔1〕大学生审美艺术教育及实施策略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 美术院校 美术史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近几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对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综合院校与艺术院校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对美术史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史属于人文学科,实际上隶属历史学,在西方一般下设在综合类大学,作为一门普及课程在全校可供选修。由于我国近代美术的历史原因,美术史这门学科下设在专业的美术类院校,这就导致美术史缺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术史这一学科在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随着近些年艺术教育被热捧,美术史作为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基础理论课逐渐被重新认识。

美术院校开设美术史课程的目的,就是清楚地让学生了解、认识、把握人类所创造的艺术和艺术品如何适应和满足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物质、精神的双重需要。不知古如何知今,不继往如何开来?学习研究美术史就是为了发挥其知识、创作思路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艺术创造中形成适应当代的艺术样式,使学生站在艺术大师的肩膀之上,吸取以往的优秀艺术成果,使艺术水平得到提高。美术史的教学如何改革,如何使它在美育、陶冶性情、人文素养、传承中外优秀文化、艺术创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成了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美术史是专业艺术院校和高校美术类专业不可缺少的课程,然而,单一的、生硬的传统美术史教学模式加上太过庞大专业学术的教材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美术史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其教学特点,转变思想认识,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环境,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其强大优势,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我国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认清美术史的教学现状,明确教学目的

美术史教学在高校现今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虽然美术史是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普遍存在一种漠视的态度,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如此,美术史教学岂能高效?这是因为不知美术史教学的重要意义与教学目的,且思想认识陈旧。因此,首先要清楚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知道中外的著名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品,更重要的是讲述这些艺术大师的成长经历,学习艺术的艰辛过程和伟大的人格,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启发作用;不在乎讲了多少内容,学了多少章节,而是真正播下学术的种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二、尝试新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美术史课程在各大院校开设的时间一般为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授课时间一般为2课时(100分钟)。如今,各大高校的美术史课程绝大多数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这是由美术史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多媒体授课现在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教课就应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板一眼。诚然,传统板书自有它的优势,比如表达数学公式、展示演算过程,但是在视觉文化强力冲击的当下,文字表达已逐渐让位于图像、影像,这可从小说、报纸衰落,影视、游戏快速发展看出。美术史学科的作品为第一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它能直观且多元展示作品),不仅要用多媒体,而且要用好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作品可以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虽说同时也削弱了授课教师讲课的效果,听课的精力有所分散,但图片或者视频能强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其学习趣味性、互动性,比起传统的口述方法要有效得多。实际上西方最早在19世纪时采用幻灯片讲述美术史课程的时候就曾引起轰动。在整体黑暗的教室中幻灯片投放产生聚光效果,而授课者在旁边配以声音,颇有些宗教般的心理暗示,使人的内心产生微妙的神秘感受和特殊的视觉经验。这对理解美术作品无疑有很大帮助。

在具体使用和制作的过程中,结合课程需要,教师还可以截取绘画作品的任意局部放到同一个画面上进行比较讲解,这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如果再以音乐配合随着视线运动的画而来进行欣赏,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意境。

在坚持和丰富多媒体的同时,还可根据课程的需要,直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或美术馆授课,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资源。比如讲述中国美术史商周美术时期时,可结合当地的青铜器博物馆资源。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沟通。倘若能直接在博物馆参观、授课,让学生与美术作品面对面,这种观看实物的视觉经验比起图片要先进和有效,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还原生活情境,紧跟时代步伐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自我意识特别突出,思维能力强,追求个性,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对新事物、新概念、新潮流、新词汇等新东西非常感兴趣,接受快,更具主观判断性。美术史论教师若只讲述课本内容是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满堂灌”,应加入当代大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引入当下流行词汇甚至网络词汇。还可根据具体的内容,还原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讲述构图、色彩等具体问题时就可以和流行的摄影、电视、电影,甚至游戏等题材互相联系举例,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扩展美术史课程的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拥有主动参与的乐趣,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时候,应把握引用流行词汇和例子的度,使它真正起到引发兴趣的作用,使这些生动的词汇、例子变成美味的“餐前点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美术史论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史,熟知历代艺术大师及其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传播中外优秀的美术传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当下美术史的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艺术院校和综合高校美术系发展的需求。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上教学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教师进行思考,探讨其改革之法,从实践中探求出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美术史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为提高我国高校美术史教学质量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意强.艺术与历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是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品质高尚的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结合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

可以让学生在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注重面向全体,让绘画变得容易,让学生产生“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简单评语等,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让鼓励与表扬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要鼓励学生个性审美,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别人交流,才会给艺术表现提供有利条件。

三、因地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

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写意。对周围的风土人情、形色物状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