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02:47:57
序论:在您撰写护师复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腐蚀;电化学;防护
前言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腐蚀而直接损耗的金属材料,约占金属年产量的10%左右,约占GDP的3%~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目前石油行业使用最多的埋地管线是钢管,如没有好的防腐措施,大约2~3年就有可能腐蚀穿孔、发生漏气,因此,埋地钢管的防腐是油田地面建设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各种腐蚀类型中,电化学腐蚀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探究行之有效的电化学防腐措施,已成为金属管道防腐的重要课题。
1、电化学腐蚀机理和防腐分析
1.1金属的腐蚀类型
金属的腐蚀主要分为两类,即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金属化学腐蚀的实质是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氧化损耗的过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则是由于金属表面与介质如潮湿空气或电解质溶液等,因形成微电池,金属作为阳极发生氧化而使金属发生腐蚀。
1.2电化学腐蚀原理
金属管道的防腐层遭到腐蚀和破损后,的金属管道外表面被潮湿的土壤或雨水浸润,与土壤中氢离子和氧气组成自发电池,铁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铁很快腐蚀形成铁锈[1]。
电化学腐蚀可以看作由下列三个环节组成:
(1)在阴极,金属溶解,变成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
(2)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
(3)在阴极,电子被溶液中能够吸收电子的物质 所接受;
1.3防护方法分析
根据对于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以及其电化学机理的研究,针对电化学腐蚀的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思路出发。
(1)防止或减缓金属的溶解。方法一,选择合适的金属或研制某种金属,它几乎不溶解;方法二,把金属与腐蚀的介质隔离开;方法三,改变金属的性能,如PH值。
(2)阻止电子向阴极流动。方法一,改变金属的电势;方法二,改变电子的流向。
(3)清除阴极上能够吸收电子的物质。由于氧会源源不断的从空气中,渗入土壤,因此,目前尚无清除阴极上能够吸收电子的物质的方法。
2、电化学腐蚀的具体防护措施
2.1具体防护措施
从电化学腐蚀的三个环节出发总结出的五种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达到防腐的目的。
(1)选择合适的金属或研制某种金属。制成耐蚀金属,在炼制金属时加入其它组分,提高耐蚀能力。如在炼钢时加入等元素制成不锈钢。
(2)把金属与腐蚀的介质隔离开。金属与腐蚀的介质的隔离,可以采用涂抹漆膜的方法,即在金属表面涂上油漆、搪瓷、塑料、沥青等,也可以采用镀层的方式,在需保护的金属表面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镀上 等金属,保护内层不被腐蚀。
(3)改变金属的性能。加缓蚀剂,在可能组成原电池的系统中加缓蚀剂,改变介质的性质,降低腐蚀速度。
(4)改变金属的电势。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源组成一个电解池,将被保护金属作阴极,以废金属为牺牲型阳极,而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的保护法。
(5)改变电子的流向。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源使被保护的金属为阳极,进行阳极化,当正向极化超过一定数值后,由于表面某种吸附层或新的成相层的出现而使金属钝化[2]。
2.2防护措施的选择
制成耐蚀金属和添加镀层的方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缓蚀剂多为半衰期长、不易降解的物质,对环境破坏较大,也不宜大范围使用。阳极保护法具有保护范围大、适合范围广、激励电势及输出电流高、综合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长输管线或市郊管线的防腐,但应用于市区范围内时,则由于其会产生干扰电流而影响其他管线及建筑物,且需要征地或占用建筑物,因此在实施时会带来较大的困难。阴极保护法无需外部电源、对外界干扰少、安装维护费用低、无需征地或占用其他建构筑物且保护电流利用率高,因此特别适合于城市范围内的埋地钢管防腐。漆膜保护法成本低,防腐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但防腐层在生产、运输、与施工中无法保证不受到任何损坏,且用于防腐绝缘层的各种材料,都不同程度的具备水渗透性和氧渗透性,埋地后,在土壤溶液作用下会逐步吸水老化,防腐层不可能完全将管道与腐蚀环境、介质相隔离,要维持有效的防腐,就必需同时采取漆膜防腐与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法。因此,管道防腐涂层与阴极保护的联合使用是最经济、最合理的防蚀措施[3]。
3、新方法的探究
从本人多年承担各采油厂的生产维修和老区改造施工经验来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腐蚀老化管线都是从内部洞穿,这是由于管线运输的介质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化学腐蚀性较高,另一方面,运输的介质中氢离子和氧气含量远高于其在土壤中的比例,电化学腐蚀更为严重。基于对腐蚀成因的分析和腐蚀防护措施的研究,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理论考证,在这里,提出一种新的防腐方法──磁场保护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这种方法的提出,源于腐蚀三个环节中的第三点,旨在消耗阴极上能够吸收电子的物质。磁场保护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受保护管线上缠绕一圈磁铁,当液体介质流经管线时,由于其沿与磁力线垂直的方向运动,而使介质中的水被磁化,如图2所示,图中红色箭头代表磁感线方向,绿色箭头代表流体的流动方向,蓝色箭头代表产生的电流方向;水经磁化后,水性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氢键角由105°变成103°,水由原来的13~18个大分子团变成5~6个小分子团,水的渗透力、溶解度、表面张力增强,偶极距增大,因此水溶解氧和对正负离子的吸引力增大,使阴极上能够吸收电子的氧和氢离子得到一定的消耗,起到防腐蚀的作用。另一方面,磁流体发电机的诞生,用事实证明了液体切割磁感线一样可以产生电流,即便它不存在于闭合电路中。这些产生的电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阴极上能够吸收电子的物质,从而缓解金属的腐蚀。
4、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阴极保护对腐蚀反应进行积极的干预,采用阴极极化的电化学手段,保证了被保护金属体的电化学均匀性,抑制了腐蚀电池的产生。结合漆膜防腐的阴极保护措施,是对于电化学腐蚀切实有效的防护手段。磁场保护法也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79~688.
关键词:化工机械 腐蚀 防腐措施
任何材料在一定的环境中都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发生变化,腐蚀是指物质和周围介质接触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等而使材料遭受破坏或性能变化的一个过程。相对于化工行业,机械设备种类多,数目庞大,而且化工生产中这些机械设备多处于高温、高压、酸碱、交流电场、低温、粉尘、酸、碱、盐、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中,这就给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提供了一个相当有利的环境,而正是因为腐蚀的存在,给化工机械设备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破坏,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外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造成了设备及连接管道的跑、冒、滴、漏,设备长时间的腐蚀没有得到及时保养和维护,会造成严重的设备事故,小则引起系统生产的不稳、设备的损坏,大则引起设备的报废、爆炸甚至引起人员的伤亡、环境的污染。不仅给化工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也给环境、生态等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化工设备的腐蚀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减缓,因此研究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原因和机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减小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对于化工企业的生产是十分积极的,也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腐蚀的特性
1.腐蚀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腐蚀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任何物质如金属、木材、皮毛等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不过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潮湿、导电、酸碱等环境下腐蚀速率进行的快,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下腐蚀发生的慢。因此腐蚀在于任何物质身上都是会发生的,其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2.腐蚀具有持续性
腐蚀属于一种材料的变形或损毁,或快或慢腐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腐蚀的过程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累积过程。有些物质相对稳定,腐蚀过程比较缓慢几十年几百年才能用肉眼观察到,可有些物质的腐蚀发生的非常快,如活泼金属的生锈数分钟就能明显观察到变化。
3.腐蚀的非线性发生:
物质腐蚀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有利条件下腐蚀发生的快,在稳定的环境中腐蚀速率较慢,因而物质腐蚀的过程并非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腐蚀的自发性和必然性
物质腐蚀的发生完全是一个自发过程,发生是必然的,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我们控制腐蚀就像要阻止水向低处流。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从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的过程。金属的腐蚀是金属提纯的逆向过程,腐蚀的过程是自发性的具有必然性。
二、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分类
1.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所有金属材料腐蚀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当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就会发生原电池反应,相对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化工机械设备的电化学腐蚀大多发生在比较潮湿或装有电解质盐溶液介质设备的环境之中;电化学腐蚀就是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而大多数化工机械的金属部件都会接触到类似电解质溶液的环境,并因此而原电池反应而产生电化学腐蚀。化工企业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设备有罐体、管道、泵体、阀门、反应釜等只要能接近电解质溶液的设备。
2.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接触到的强氧化性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氧化损耗的过程就是化学腐蚀的最常见的一种。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腐蚀性物质种类非常多如盐酸、硫酸、硝酸、烧碱、等酸碱类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可以和化工机械设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盐和氢气,而造成腐蚀的部位多为直接与酸碱接触的管道、阀门、泵体等。
3.其他腐蚀
由于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因而化工机械腐蚀的形式非常多,根据腐蚀的形态可以将腐蚀分为整体腐蚀和局部腐蚀,局部腐蚀可以分为电耦腐蚀、缝隙腐蚀、孔蚀、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磨损腐蚀、点状腐蚀、疲劳腐蚀等。对化工行业来说,机械设备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缝隙腐蚀及疲劳腐蚀为主,特别是电化学腐蚀最为严重,多种腐蚀的结果最终均导致电化学腐蚀。
三、化工设备的防腐措施
1.选用新型抗腐蚀材料设备
目前大量化工机械设备都是用普通的碳素钢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干燥、无腐蚀介质的环境中抗腐蚀性能较强,如果用在酸碱、潮湿、电场等环境下其抗腐蚀性能就会大大下降,很容易很容易被腐蚀。 因而化工企业选用化工设备必须用抗腐蚀性能较强的合金材料。目前耐蚀材料的开发有了很大的进步,如高耐抗的金属材料、负荷高分子材料诸如耐蚀塑料、玻璃钢、工程塑料、工程陶瓷等的研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选用化工机械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清楚使用环境而选用合适材质的设备,抗腐蚀材料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抗腐蚀性能。
1.1外表涂料
外表增加抗氧化性能的涂料可以增强化工机械设备和腐蚀环境介质的隔绝,从而起到抗腐蚀效果。如抗酸碱涂料、耐高温涂料、氟树脂涂料等等,都可以对化工机械设备表面漆刷一层涂料保护膜来隔绝酸碱、腐蚀性气体、高温、电场等环境,以此增强化工机械设备的抗腐蚀性能。
1.2衬胶垫层
作为化工容器、储罐、反应釜、管道等设备都可以选用适当的防腐衬胶作为内里,保护这些设备材料直接与所承载的介质的接触,减少这些设备的腐蚀,通常选用的衬胶材质必须是高强度的材料。选用耐蚀性能优异的衬胶材料可以有效的防止化工和减缓容器、管道等的腐蚀。
1.3增设电镀层
对于一些处于高腐蚀环境中的零部件,通常采用电镀层抗腐蚀,通常在这些零件表面电镀一层高抗腐蚀的材质或可以钝化的材质形成一层细致的保护膜,以此降低化工机械设备零部件与腐蚀介质或腐蚀环境直接接触而造成的腐蚀,从而增强化工机械设备的抗腐蚀性能。
2.增设电化学保护装置
增设电化学保护装置就是利用电化学腐蚀的逆向原理对化工机械设备采取的一种保护方法,通常在被保护的化工设备上设立阴极保护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在被保护的机械设备上接入阴极电流,使被保护的机械设备的金属材料的电位变负,从而减小金属电子流失而产生的电化学腐蚀,这种保护往往用在形体比较简单的化工机械设备上。
3.在化工设备介质中添加腐蚀缓冲剂
在机械设备承载介质中添加缓蚀剂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防腐蚀措施,诸如循环水中添加腐蚀阻垢剂,一方面减小换热设备上的结垢,另一方面增强管道设备及换热设备的腐蚀,对于汽提塔等介质中可以添加腐蚀剂的工艺,均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抗腐蚀,缓蚀剂的浓度通常都控制在很低的范围,一方面不影响化工生产工艺要求,另一方面延长了设备因腐蚀而造成的频繁停车维修。
四、结语
对于化工生产而言,大多数设备的损坏都是因为腐蚀而造成的,设备的损坏造成的事故及停车检修对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影响都非常大因而在化工生产中采用合理的防腐蚀手段,防止和控制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意义重大,目前如何增强化工设备的抗腐蚀能力仍然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春荣;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设计及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10期
[2]崔新安.腐蚀与防护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3]张晶莹;浅析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年03期
摘要:常减压蒸馏装置是炼油厂加工原油总流程的第一道工序,随着运行周期的延长,装置动、静设备腐蚀问题逐渐显现。而控制设备腐蚀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装置平稳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原料性质,腐蚀监测数据以及装置运行参数,分析了装置设备腐蚀的原理和特点,从而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及时排除隐患,避免产生严重的化工事故。
关键词:化工;常减压装置;腐蚀措施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设备腐蚀首当其冲的是常减压装置。常减压装置的防腐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工作。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从原料性质到存在的腐蚀环境、机理以及选材、工艺防腐的布置;在运行阶段要做好对防腐剂的使用与评估,以及相匹配的注剂系统和监测手段、鉴定方法等。通过系统的分析、详细的设计,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才能不断提高防腐水平,将腐蚀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确保企业的顺利生产。
1常减压装置中常见的腐蚀介质
氯化物是化工腐蚀介质的一种,原油在经过脱水处理之后,会有少量的水残留下来,这些水分中通常都含有盐类成分,主要构成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镁与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镁、氯化钙在受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解,产生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物质氯化氢。含硫化合物也是腐蚀介质的一种,硫化物所具备的腐蚀能力与温度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原油中的部分硫化物对热非常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就会逐渐的分解成小相对分子质量的硫化物。元素硫与硫化氢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转化,硫化氢在被空气氧化之后能够生成元素硫,元素硫可以与原油中的烃类物进行反应然后生成硫化氢。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硫化氢分布能够在低温与高温的不同部位进行分布,所以,装置中的低温部位出现的腐蚀主要以硫化氢为主,高温部位的腐蚀则以元素硫为主。此外,还有有机酸这一物质,其具有比较强的腐蚀性,大部分是由环烷酸与少量的低分子脂肪酸组成的。在原油中还存在一些游离状态的氧、二氧化碳、水,原油在进入到常减压装置之后,这部分杂质就会因为受热逸出,经过冷凝系统后就产生了氧去极化腐蚀与氢去极化腐蚀。
2典型的腐蚀部位及原因
在常减压装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腐蚀分为低温轻油部位和高温重油部位两种。低温位腐蚀主要容易出现在加热炉对流段的冷进料炉管及软化水炉管,主要的腐蚀原因是燃料瓦斯与燃料油硫含量较高,烟气露点上升,炉管受烟气硫酸露点腐蚀造成的,以及水冷器管束的腐蚀和常减压塔顶系统的H2S-HCl-H2O腐蚀。高温位腐蚀通常集中在温度在300℃以上减压塔的下部填料和减压侧线的高温环烷酸腐蚀,其他还有减底渣油、减四油换热器进出口接管、碳钢管束等部位,和高温油机泵的材质腐蚀。
3化工常减压装置腐蚀防护措施分析
(1)加强工艺防腐蚀措施
常减压装置出现腐蚀的问题,需要通过不同的防腐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其中加强工艺防腐就是经常使用到的一种防腐技术,其发挥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比如,在对常减压装置的低温腐蚀防护,现有的低温工艺防腐助剂主要是中和缓蚀剂,这一物质需要在常顶油气馏出以及减顶油气馏出的位置注入。在具体的防护过程中,需有效均匀注入氨、中和缓蚀剂,同时利用在线pH值检测仪及时分析酸性水pH值,对常减压装置顶端位置的酸碱度实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控制塔顶切水pH值控制在7~9之间,以保证低温缓蚀剂在碱性环境下有效中和HCl、H2S。对高温位的腐蚀方面,及时跟踪调整减压塔减一中、减二中注入高温缓蚀剂注剂量,定期对减一中、减二中进行Fe、Ni、Ca等金属离子分析检测,动态掌握腐蚀状况,控制腐蚀速率。
(2)做好设备的选材工作
合适的材料是防腐的关键,对设备制造所需原材料进行把关,检查原材料化学成分、质量证明书、力学性能等相关资料。特别是不锈钢材料,其主要化学成份含量,直接影响其抗腐蚀能力。针对不同的腐蚀部位以及腐蚀情况的特点,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防腐材料类型去实现更好的防腐目的。比如,对于常减压装置的相同位置来说,既有可能出现环烷酸腐蚀的问题,也容易出现硫腐蚀的现象,针对这种腐蚀情况,在对装置进行管理时就需要按照所出现的实际腐蚀机理以及腐蚀难易度去选择最佳的防腐材料。因为抗环烷酸腐蚀材料要比抗硫腐蚀材料的要求更高,所以,在具体的实行防腐保护措施时,需要以防环烷酸腐蚀的标准去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达到最佳的防腐目的。另外,材质升级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防腐保护措施,比如将材质316L升级为317L材质,这样能够增强装置的强度和韧性,确保装置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3)安装防腐在线监测系统
做好防腐工作的系统管理,还可以安装防腐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检测探针、采送器以及监控机等设备,对装置实际的腐蚀情况以及一些部位的pH值进行在线的监测,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为接下来的防腐工作提供参考,比如在常顶空冷器入口处管道设置探针,温度大约在130℃左右,探针材质属于20#,这样测得的阶段腐蚀速率是0.17mm/a。这些所获得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定量地分析判断设备及管道的腐蚀状况,进行剩余寿命评估,评估的结果既能指导安全生产,又能准确合理地安排检维修计划,对腐蚀隐患进行了预警。
4结语
为了有效的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生产过程及现场操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常减压装置出现的腐蚀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护,寻找正确、科学的解决措施,相关的装置管理人员需要注重防护工作的实施,对腐蚀问题加强研究分析,总结防护工作经验,使得常减压装置的防腐蚀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使化工企业获得更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玉颖,杨剑锋,刘文彬,黄会伟.常减压装置腐蚀及防护分析[J].化学工程师,2013,08:59-62+71.
关键词:户籍制度;城市化;服务业增长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9-0005-06
一、中国户籍制度、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增长:实证分析
(一)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增长:世界范围的考察
从经济发展来看,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化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化引起生活方式的市场化转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这是因为服务产品的生产自始就与市场交换相联系。此外,由于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运输性,使服务产品的需求要有足够的人口密集度才能达到规模生产的要求。从发达国家的增长经验来看,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基本是同步的。例如,从2000年与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化率与服务业占GDP比重(具体数据参见表1)来看,可以发现其中明显的线性关系。
我们还可以将表1的数据绘制成散点图(见图1),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城市化率与服务业占GDP比重之间的明显相关关系。
使用SPSS软件对200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这个方程的自变量――城市化率在1%的水平显著,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
Si=33.877+0.381Ci (1)
在方程(1)中,Si表示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Ci表示城市化水平。这个方程说明,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0.381个百分点。但是,方程(1)对中国并不适用。因为依据这个方程所预测的数据,中国在1978年时,服务业比重就应达到40%以上。
(二)中国的人口迁徙规模、特征
我们认为,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来看,中国的情形极为特殊。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走的道路比较独特,这种特殊表现在数亿劳动力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工作,但是,这部分劳动力大多都具有“候鸟式”迁徙特征。
这种“候鸟式”劳动迁徙的主要表现是人口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单身、短期迁移。大量农业人口虽然已经在城市就业,但却无法获得当地户口和相应的福利,很难在迁入地定居下来。这一点并不同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永久的、家庭为主导的迁移。
这种“候鸟式”的劳动力流动,使流动人口的收入与消费事实上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大量流动人口的收入大部分流回了其来源地,而在城市的消费保持在维持生计的水平,很少在城市本地消费服务产品。这种劳动力流动模式保证了中国的低价工业化,但给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这种“候鸟式”迁徙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在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劳动力流动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不仅主要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没有真正放开,跨省区的户籍改革仍然困难重重。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官方统计的城市化率中不仅包括具有城市户口的常住居民,而且也包括没有城市户口但到城市工作6个月以上的乡村迁移人口,还包括相当部分土地被征用但户籍没有转换的失地农民,以及相当部分由于统计口径偏差,实为农业但被计入城镇人口的农民。
对于这部分包含在城市化率但具有“候鸟式”迁徙特征的人口规模,有很多官方及民间机构进行过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参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机构关于中国农村外流人口规模的研究结果在8000万~1.4亿之间,我们估计,被统计在城市化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约为1.2亿,约占全部城市人口的21%。考虑到中国大约有1000万~2000万左右的农村非农户籍人口(如相当部分乡村教师以及非建制镇的非农业人口),可以推断2006年计算在官方统计“城市化率”内、但没有城市户口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4亿,大约占全部统计城市人口(5.77亿)的24.5%。也就是说,中国官方公布的城市化率中,1/4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候鸟式”迁徙人口。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候鸟式”迁徙人口特征有两点:第一是收入水平较低;第二是大部分收入被汇回到人口流出地,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口的收入与消费是分离的。迁徙人口的收入及其汇出比例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有很多官方的及非官方的研究机构均对此进行过研究。表3总结了一些较权威的研究成果。
综合前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有把握地估计出2006年流动人口的人均月收入为950元左右,其在本地的月消费(包括由其抚养的人口)约为500元,汇回老家或带回老家的款项约为5000元/年。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6年中国城市人均消费支出为8697元,其中服务性支出约为4184元,全国城市服务性消费支出总计为24143亿元。考虑到2006年的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为82972亿元,可推算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29.1%。
进一步考虑到前述非农户籍常住人口的服务消费,我们估计,在其消费支出中,仅有15%左右系用于服务性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前述1.4亿人口中,其每人每年的服务性支出仅为900元。如果这些人群的服务性支出能够达到前述平均水平的70%,即3000元/年,则服务性支出将增加3000亿元。按照前述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大约能够增加服务业增加值约10000亿元,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约3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打破严格的户籍管理。推进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及分配方式改革应是最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们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一步验证这一推论是否正确。
(三)户籍制度、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增长:中国经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推进,与此同时,服务业也获得了快速成长(具体参见表4)。
使用表4的数据,我们以城市化率为自变量,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因变量,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Si=8.593+0.806Ci (2) 这个方程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具体估计情况参见表5。
方程(2)表明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与城市化率之间高度相关,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使服务业在GDP的比重提高0.806个百分点。但是,
令我们质疑的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几乎没有提升,这使我们的模型的预测能力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前面的分析,将户籍制度作为一个哑变量引入到方程中,即我们假定:
Si=α+βCi+γHi+μ (3)
在式(3)中,Hi表示户籍制度,是一个哑变量。由于在2000年以前进行城市化率统计时,已考虑到了Hi的影响,因此,户籍制度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的影响已通过城市化率发挥作用。然而,如前所述,2000年以来,由于使用常住人口代替户籍人口计算城市化率,户籍制度就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发挥作用。这样,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Hi值为1。
经过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回归方程:
Si=4.809+0.963Ci-3.322Hi (4)
在方程(4)中,城市化率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常数项与户籍制度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城市化率与户籍制度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方程(4)说明户籍制度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影响为3.32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将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的公共产品供应分配方式进行改革,将可能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约3.322个百分点,这一点是与我们从需求角度计算而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二、基本结论与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最近的50年间,中国一直实行最严格的城乡隔离制度。这种严格的隔离制度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廉价劳动力群。这样做的后果,导致在中国薄薄的城市化外壳下,包含着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约占全部城市人口的25%)的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20%-25%是由于劳动力自由流动而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所致。
但是,这个群体的收入水平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我们估计。2006年时,其月工资约为950元,而与此同时,城市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0856元,后者几乎是前者的两倍。这样极大的收入差距,使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对服务的消费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比例。
对于这种发展战略,我们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应予以深入讨论:
1 这个庞大的迁移人群的未来去向。农民流动的动机是基于农民与收入的巨大差距。而这个流动群体一旦离开农村后,就具有了留在城市的愿望。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据调查,有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有28.55%的农民工想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这说明超过一半的现有农民工将在城市里居留下去,成为城市的一员。因此,我们在制定城市化战略时,必须考虑这个基本的因素。
2 这种严格的户籍制度是否真正节省了工业化的成本。不可否认,与工业化相比,城市化是高成本的,这包括:(1)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如水电、燃气、公路、地铁和绿地都是高投入;(2)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一旦农民变为市民,社会保障就是必需的。大量的公共支出如教育、环保和城市运营。
根据国际经验,在城市化的前期,城市化成本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在城市化的后期,社会保障支出将是最大的支出,而且这种支出是持续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化的成本要远远超过工业化。
然而,在中国,这种低价工业化的成本所节省的支出未必有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多。我们在前文的分析表明,每年由农民工带回农村的款项保守估计约在7000亿(1.4亿劳动力乘以5000元),这些钱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据我们估计,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用于盖房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全国农户平均每年新增约8m2的钢筋混凝土住房面积,其造价大约0.32万元人民币。仅此一项,全国农户每年新造住房的投资约8000亿元人民币。这样,一方面农村常住人口在减少,另一方面是农村的住房在增加。每4年新增加的钢筋混凝土房子,可供1亿人口居住(每户60m2计算)。这种矛盾的后果是中国农村有大约30%的住房常年没有人居住,其资源价值约2.4万亿元人民币(每m2按300元计算)。另外,据中国改革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尽管农村长住农民人数以1.6%的速度在下降,但农村的户数却在以1%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新增加的分立农户除在一些发达地区不能获得宅基地外,其他地区仍然能获得宅基地。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非农业占地已经达到约18万km2,按城市的容积率标准,应该容纳18亿人口,但实际上只约7亿人口,这说明了农村的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全国县以下农村道路长度120万km,村内道路约在250万km左右,每km按5万元计,近2000亿元。这些投资都是因为城市化水平不够而产生巨大的浪费。
城市投资(总体上指除工业投资外的城市内其他投资)包括城市住宅投资、公共建筑投资、市政工程投资及其他相关投资等。城市住宅投资按目前中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m2、住房建筑面积单位综合造价3000元计算,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投资均按国家基本建设标准测算,则可大致匡算出每个城市人口大约需要城市建设费9万元左右。各项城市建设费用的大致比例为:城市住宅投资占40%,公共建筑投资和市政工程投资分别占25%,不可预见投资费用占10%。由此可见,1亿人口的城市化建设投资仅为9万亿元左右,仅相当于每年浪费于无效农村住宅投资上的费用的10倍。如果将所浪费的土地资源价值计算在内,则每年可以城市化的居民数量更为庞大。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中国现行的所谓低价工业化并不低价,而现行的户籍政策是代价巨大的,并没有节省多少城市化成本。
这里还可以考虑一个因素,即城市化滞后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根据建设部报告,乡镇企业80%设在村落,12%设在集镇,7%设在建制镇,1%设在县城,绝大多数“点”达不到多数服务业的“门槛规模”。服务业就业的门路一被限制,同样的投资和产出,创造的就业岗位少了许多,潜在的消费无法形成真实的需求,导致生产的过剩。如果以影响国民经济3个百分点计算(见我们前文的计量结果),大约每年为7000亿元。这一笔产出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之所以出现这种拥有巨额成本的户籍制度,其原因在于政府管理当局对城市化的考量。城市化的投资绝大部分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而政府不愿意付出这种对国民经济增长及减少浪费有着巨大意义的城市投资。
【关键词】催化剂;聚丙烯;搪玻璃搅拌
搪玻璃设备是将二氧化硅、二氧化锰、氧化钴等无机物经高温灼烧而牢固地密着于金属表面上成为复合材料制品。其同时具有玻璃的稳定性和金属强度的双重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等工业。由于搪玻璃与玻璃、陶玻璃类似,因此在继承其优异耐腐性能的同时也具备了不抗磕碰、敲打和耐冲击性能差等弱点。特别是搪玻璃设备的附件如搅拌,温度计等更是归结为易耗品范围内。
1、聚丙烯装置中搪玻璃搅拌的工作环境
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搪玻璃釜主要负责水解高沸物及中和酸性物料的工作。工作温度最高时超过130摄氏度,釜内液体的PH值1~14之间变化。由于高沸物在水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热且含有大量固渣,加之酸碱中和过程中释放出的反应热加剧了釜内液体温度上升的速度,从而对搪玻璃产生较大的热冲击,极易出现搅拌损坏现象,损坏位置集中在搅拌叶中部或搅拌叶与轴连接处,在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后处理单元搪玻璃搅拌平均使用寿命仅为3~4个月,属于装置易耗品。如(图1)所示,搅拌叶局部表面防腐釉面爆瓷,物料直接接触腐蚀搅拌的碳钢本体,严重时在巨大扭矩作用下桨叶甚至断裂跌入釜底,进而损坏釜底搪玻璃层,造成釜体腐蚀穿孔,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搪玻璃釜的结构,更换搅拌费时费力,经常性的搅拌损坏对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2、搪玻璃搅拌腐蚀原因分析
(1)搅拌基材制作过程中采用的卷筒、焊接等工艺均产生大量的内应力,部分厂家根本就未进行消除应力工作或进行的不彻底,搅拌R角、焊缝部位极易产生爆瓷损坏。
(2)制造搪玻璃附件时忽略材料问题。搅拌用碳钢管材易出现含碳、硫、锰、硅的含量超标的情况,在制造的过程中很容易在搪玻璃设备表面釉层中产生有许多的气泡,使得其耐冷热冲击能力急剧下降,极易发生局部性的爆瓷。
(3)聚丙烯催化剂搪玻璃釜应用在后处理,在水解过程中由于物料的积累放慢作用导致反应速度的降低,进而使得物料未完全水解完就下降至釜底。随着设备的搅拌转动对于液体的湍流作用会引起搅拌桨局部压力下降形成气泡,高温的反应大量的空泡在破灭的同时又形成新的空泡,并迅速破灭,这个过程在搅拌反复进行,从而破坏搅拌桨玻璃面造成爆玻璃损坏。
3、搪玻璃搅拌腐蚀的防护
根据损坏部位和原因的分析,利用缠绕法成型技术将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F4)复合于成品的搪玻璃搅拌外侧,形成耐腐蚀的F4搪玻璃复合搅拌器(图2)。利用外裹的F4层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的同时作为搪玻璃的外保护层,弥补了搪玻璃的弱点的同时,复合防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搪玻璃搅拌外衬F4防腐缠绕工艺简介
(1)将搪玻璃搅拌器进行表面处理。
(2)利用F4薄带缠绕搪玻璃搅拌表面6层,且注意应以每圈搭边50%并沿一个方向绕扎。
(3)将坯料放入电炉内350摄氏度左右恒温24~40小时。
(4)烧结完毕外观表面应平整、光滑、洁白,用2万伏电火花检测不导电。
5、结论
通过对搪玻璃搅拌进行外缠绕F4烧结成型处理后的搅拌寿命较原搪玻璃搅拌延长近10倍,解决了长期困挠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后处理单元的一个难题,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F4搪玻璃复合搅拌器已在聚烯烃催化剂行业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建中,左禹.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腐蚀数据.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
[2]金国淼.搪玻璃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
[3]张玉龙,李萍.工程塑料改性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关键词:石化企业 往复式压缩机 故障 维护
一、石化企业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分析
1.往复式压缩机热力性能的故障
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在往复式压缩机热力故障发生的原因中,填料函和气阀等易损件的损坏最为常见。往复式压缩机的排气量会在填料函故障的影响下极大降低,同时压比也会失调。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气阀故障约占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总数的3/5。气阀故障也会降低往复式压缩机的排气量,造成压比失调等,同时还会提高往复式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如果情况十分严重,甚至会将气缸拉毛造成机组报废。现场操作人员在实际生产中做出诊断的过程中常基于此。常见往复式压缩机热力性能故障类型及原因如表1所示。
2.往复式压缩机机械功能的故障
在生产过程中,发片碎裂、活塞环断裂、气缸和气缸盖破裂、连杆断裂和变形、活塞卡住和开裂、电机故障等均为数据典型的机械故障。实践表明,有效诊断气阀故障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诊断出了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此外,活塞杆裂纹、断裂事故也不可忽视。由于往复式压缩机具有较多的运动件,因此机械功能故障在石化企业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常见往复式压缩机机械故障类型及可能原因如表2所示。
二、石化企业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维护
1.直观检测
直观检测就是指压缩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直观的判断,仅凭耳听、眼看、经验等。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直观检测已经无法满足往复式压缩机故障诊断的要求。
2.热力性能参数监测
热力性能参数监测就是对往复式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参数进行测量,然后依据测量结果对往复式压缩机的状态进行判断,从而准确地诊断出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通常情况下,压缩机操作人员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运用仪表,对往复式压缩机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然后将相关信息提供出来,从而更及时准确地查找出相关部件的故障。但是该方法在故障点的诊断中不够准确,同时也没有良好的预测性,因此现阶段只在对压缩机的工艺参数及运行状态的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3.振动噪声监测
在实验室研究中,振动噪声监测在诊断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中的优势中已经被充分挖掘出来。该方法在诊断压缩机的活塞、气阀漏气等状态时运用机械表面的振动信号,在诊断缸内故障时运用在汽缸头上安装的振动传感器传出的信号,在诊断轴承故障时运用油管路内的压力波信号等。但是由于振动噪声监测具有较大的噪声干扰,同时往复式机械工况不断变化,造成其信号缺乏平稳性,同时该方法又没有具有可靠性能的传感器等,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4.油液监测
在分析油油液时应该对油液本身物理化学性能和油液中摩擦副磨损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如,油的粘度、水分、闪点、光谱分析、颗粒计数等。取样—样品制备—监测数据获取—诊断结论形成是实施该方法的全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已将用于现场的便携式油液性能测试箱研制了出来,这些便携式油液性能测试箱能够对油液的粘度、水分等多项指标进行测试[2]。油中的磨粒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在线监测技术和离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包括颗粒计数器、在线式铁谱仪等,离线监测技术包括油液光谱分析、铁谱分析等。现阶段,光学型磨损颗粒计数器等已经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而X射线磨损颗粒在线监测仪等虽然目前还没有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但是已经处于深入的研究过程中。
5.人工智能诊断
目前,在往复式压缩机故障的诊断中已经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技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计算机程序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大量的实践经验和领域,专家只是能够对复杂且具有较大难度的系统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诊断,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解释机制及简单的推理预测能力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其在诊断复杂设备的过程中存在知识获取的瓶颈等;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分布式并列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具有自学习性及联想记忆等特点,能够从故障中学习,在故障诊断系统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能够对现阶段专家系统面临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但是由于其具有模糊的诊断推理及较弱的诊断解释机制,同时很难建立起复杂系统的模型[3],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应用限制,需要相关人员做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石化企业往复式压缩机的故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压缩机操作及维修人员应该对故障原因进行仔细的探查,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除此之外,在往复式压缩机故障诊断技术方面,我们还可以使小波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有机结合网络化,从而将实时在线故障诊断监测系统开发出来,这应该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汪家铭.国外往复式压缩机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J].压缩机技术, 2008; (2) : 25-27.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引入文化和符号两个概念,对历史文化符号作了论释,旨在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每个时期的人类都在城市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历史文化遗产便是其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但是现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和传统的概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当代的社会意识中,人们将建筑性物证扩大到基地,从而将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到自然和环境遗产化,甚至还包括地方方言、传统技能、生活方式等等。
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性遗产(有形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无形遗产)两大类,而在物质性遗产中又分为不动产(自然和建成的)和动产(艺术品)两种。西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过渡,并且将遗产从精神的需求与现实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相关。
1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建国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经历了从文物一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过程,保护范围扩大,这反映在遗产的数量上。但是登录制度不完善,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偏少,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在一起不足10万处,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也只有上百处。与中国的历史年代和国土面积相差数倍的英格兰,其登录在册的历史建筑有50多万处,保护区8000多处。在制度方面确立了法律制度的核心地位。
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实施旧区改造式的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为还在继续,究其保护不力的原因,主要有:1)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应当作经济实体看待。2)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认识不足—特别是无形(精神)遗产的保护相对有形遗产薄弱。3)现今的工作过多地注重理性思维和工程技术,但是精神的东西是隐性的,无法用效果图的方式进行表现。
由于城市遗产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对于其保护的研究则不能仅仅停留在片面的物质性的或技术性的研究上。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知识价值是其价值的精髓,同时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做到保护工作的成功就要重点把握文化,使其成为保护工作的基础。所以,该从何种方面去把握则是本文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2两个概念的解读
2.1文化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英文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原意指对自然界生物的驯化、培育、耕种,进而演变为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教化、培养、训练;中文的文化一词源自《易经》中的“人文化成”,和西方有所区别,其更偏重伦理道德教导,从而合乎礼仪规范圈。
简而言之,历史文化指的是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只是将文化的前面加上了历史时段的范畴而已。但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理解,对于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其历史性已经并不重要了,它已经超越了它原来的含义。所以对于遗产的关注,讨论其历史性并不是很重要,文化才是核心。
文化的构成:david总结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符号、定义和价值观。这些是用于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不难理解,文化需要表达,符号是语言和实物组成的,文化通过符号语言表达出了它的价值和定义。明显的符号可以很容易感知文化,如各个地方的方言、建筑形式等等。
2.2符号
研究符号学,首先要对符号概念本身有一个正确认识。我国 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尚不深人。目前,较为流行的界说来自于双重意义学派的思想,即把符号看作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并由此概括出符号的3个必备特征:1)符号必须是物质的;2)符号必须传递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载体本身的信息,代表其他东西;3)符号必须传递一种社会信息,即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这一观点把符号的物质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另外维基百科中将符号定义为“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由于文化的构中含有符号的因素,符号学便很容易与文化相结合,将更加突出文化符号的作用。
3历史文化符号的诊释
当符号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时,文化的核心内容便会清晰的表达出来—隐性的意识形态遇到显性的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便会以载体的形式表达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人所感知的文化的内容。由此,历史文化符号便可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反映。事实也确实如此,举个通俗的例子:大雁塔反映了盛唐和佛教文化,其建筑结构反映了当时的风格;羊肉泡模是生活的反映;陕北民歌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讲,历史文化符号具有两种不同的概念:物质存在是表象的反映,是世人最先接收到的信息,虽然具有空间意义,但这仅仅是那时那刻的信息而已,不具有时间意义,其可读性比较狭窄,内涵也不丰富;物质已表达了原本就在那里的涵义,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而历史文化符号则确切的表达了已在的涵义。
历史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反映在其是超越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精神存在。物质是一时的,但精神是永恒的。虽然不能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符号就反映了遗产的全部信息,但那是精髓的反映。诚然这种符号会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发生改变,如:地方口音。
那么,历史文化符号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则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4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首先要加强符号学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确立了符号的核心地位才把握了文化。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在社会中,对符号的重视会有所偏差,比如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有意的作出一个迎合的举动是司空见惯的,且这种迎合往往伴随着商业利益的获得。当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历史文化符号上的时候,符号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卖点—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而沾满了铜臭。其次,在护的工作程序中,由于历史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的核心,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前,首先进行系统的历史文化符号的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浓缩和抽象表达,认真解读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以历史文化符号为基础也包括了尽快完善历史文化符号保护的政策措施内容,使其成为隶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的根本子法。众所周知,法律手段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其是否完善往往反映着名城保护的效果如何。我国现在只有一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各个地方的保护实施除了这部法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些法规和政策其实形成了一个只有塔尖和塔基,而缺少丰厚的塔身的现状,换句话说,在保护法下的各种相关子法、专项规定还很少。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专项规定,既保证了历史文化符号的价值,又避免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偏离正确的轨道。最后,历史文化符号的基础是否可以托起遗产保护的上层建筑,除了客观条件如政策措施的完善外,城市规划从业人员高素质的文化内涵及文脉解读能力也是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建立历史符号保护系统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规划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内容就是进行物质建设,但是,这其中往往太偏重于技术的过程,造成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理解的不到位,从而出现质量较低的规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