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16:16:2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 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 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 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 《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习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 我不怕》
第九周 《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 《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 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 《新年到了》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 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 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 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 《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习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 我不怕》
第九周 《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 《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 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 《新年到了》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本学期,我决心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我校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个人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 , 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 , 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 , 只知道埋头工作 , 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 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 , 因而会急于求成 , 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 , 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级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小组 德育功能 调适策略
一
有人认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培养学生政治觉悟、高尚情操、良好习惯。事实上德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等都是德育的功能。但德育的这些重要功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以文化成绩为中心,小组建构标准单一。
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小组建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但在小组实际建构中,往往只根据学生文化成绩组建学习小组,只考虑文化成绩提升上的互助和帮扶,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只是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等小组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安排。有的虽然考虑了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个性特长等因素,但这些只是从有利于提高文化成绩角度考量,所以从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开始德育功能就被弱化和忽视。
(二)以文化成绩为依据,小组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在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中,许多学校和老师评价的标准是唯一的,他们只从小组成员文化成绩的进退方面考核,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把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考试成绩相加,看哪个组的总分高,进步快,哪个组就是优秀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坦诚互助,学习共进步,品德共成长的评价全被忽略。
(三)以文化学习为核心,小组活动内容单一。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常常是单一的,小组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文化学习展开,其他活动都被剔除在活动之外。事实上,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互相支持,是学生在品德和做人上的相互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研讨明确学习目标,坦诚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些都是合作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应该彰显的德育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及团队的共同成长。
(四)以优生帮助为主体,合作互助方向单一。
因为合作学习小组成立的标准就是以文化成绩优劣为唯一标准,所以学生之间的互助也只能是文化学习上的帮助。因为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文化学习上不能起较大作用,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有的话也只是文化学优生对文化后进生的单向“救助”。
二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功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一)转变观念,德育为首,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建构中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坚持德育为首,彰显德育功能。
(二)关注生活,联系实际,科学确定小组合作的德育主题。
对合作学习小组德育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目标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实际,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
1.整合教材,挖掘主题。思想品德课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重新整合,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及坦诚互助的合作精神。
2.关注生活,开发主题。“生活即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德育主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学生在教材、报刊、网络媒体和生活中亲身经历或感受的正反事例开展一系列小组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提供各种体验,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并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3.激活教材,拓展主题。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在对教材有效挖掘的基础上,找寻促进学生发展的亮点,拓展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例如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话题:“有人认为音乐是贝多芬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你是如何看待金钱的呢?”对这个来自学生生活,具有开放特点和鲜活情境的探究话题,学生如入芳洲深处。
(三)统筹调控,科学指导,正确发挥师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德育功能。
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在平等的师生交流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是与之共同学习的伙伴。
1.营造合作氛围,创造安全交流的心理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积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尊重、平等、宽容、赏识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中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长的快乐。
2.点拨引导,把控方向,正确发挥教师的德育引领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多给学生创设主动求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活动为载体,多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要真正反映新课改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教师重点突出对讨论节奏的调节和德育方向的把控。
3.以生为本,突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德育自主唤醒作用。当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更多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探究、合作讨论和互动交流。思想品德教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四)建章立制,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评价机制。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