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比热容教案范文

时间:2022-04-18 15:30:07

序论:在您撰写比热容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比热容教案

第1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示例

课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第2篇

“比热容”教学目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vAlign=topwidth=75>

课题

vAlign=topcolSpan=3>

比热容

vAlign=topwidth=75>

教学重点

vAlign=topcolSpan=3>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vAlign=topwidth=75>

教学难点

vAlign=topcolSpan=3>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vAlign=topwidth=75>

教学方法

vAlign=topcolSpan=3>

讲授、实验

vAlign=topwidth=75>

教具

vAlign=topcolSpan=3>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vAlign=topcolSpan=2>

知识内容

vAlign=topwidth=126>

教师活动

vAlign=topwidth=90>

学生活动

vAlign=topcolSpan=2>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vAlign=topwidth=126>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vAlign=topwidth=90>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第3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第4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第5篇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它可以有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计算大小,,却与这三个量无关,他反应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属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可以理解为比热容反应了各种不同物质的容纳热的本领,比热容大的物质容热的本领大;“相同质量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不同”可以理解为比热容反应的是各种不同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改变较慢,为学生解决有关比热容的计算和解释一些与比热容有关形成的自然现象准备依据,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那个需要的热量多? 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那个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也相同时,他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二)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钟表、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

(2)猜想与假设:(a)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b)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3)设计实验: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放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摄氏度) 15 18 21 24 27 30

煤油的温度(摄氏度) 15 21 27 33 29 45

(4)实验分析

给水和煤油都加热五分钟,煤油的温度升高了几度?水的温度升高了几度?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2度,煤油需要加热几分钟?水需要加热几分钟?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5)实验结论

结论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结论一的引深: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容易改变,也就是说比热容是反映物质温度改变难易程度这一特性物理量

结论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结论二的引深: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不同物质容纳热的本领不相同,比热容大的容纳的热量多,这也就是说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本领不同的这一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一特性课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也就是课本引用了结论二来表示比热容这一概念)

2、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C

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表:(1)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

(2)沙石的比热容是多少?他表示什么意思?

(3)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水于冰的比热容是否相同?

(4)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可得:(1)水的比热容最大

(2)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大

(3)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4)比热容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

3、热量的计算

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那么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热量?

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多少热量?

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热量?

让学生讨论,说出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t

Q: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为J

c:物质比热容 单位为J/(Kg・℃)

m:物体质量 单位为Kg

t: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升高时为(t-to);温度降低时为(to-t)

即:

Q吸=cm(t-to) Q放=cm(to-t)

(三)课堂练习

1.砂石的比热是0.92×103 J/(Kg・℃),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2.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在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 )

A.相同 B.铝块升高的温度较多多 C.铜块升高的温度较多

(此题引用上述实验结论一来解决会利于学生的理解)

3.状态一定的物质的比热容( )

A.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这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

(四)小结

1.比热容的定义

2.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第6篇

一、“课堂提问”教学教案的设计要求

(1)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提问设计;(2)在上课时,讲新课前,有复习上节知识的提问设计;(3)进行新课时,在学生再次预习的基础上,有对新内容的提问设计;(4)进行课堂练习时,有对学生进行练习题的提问设计;(5)进行本节小结时,有让学生进行本节小结的提问设计。

二、课堂上“课堂提问”教学的实施原则

1.提问要有目的,有意识,讲究艺术。由于全班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问题要因人而异,程度较差的应提出简单的问题,对答不上来的学生多鼓励、多给以启示。

2.提出的问题要出示在小黑板上,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特别是新课内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有些问题仍然处于模糊状态,出示小黑板,明确提出的问题,能给学生一些思考或者讨论的时间,使他们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高一些,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3.提出问题应把本节的难点分解,使学生容易接受。如在讲比热容,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物体升高温度吸热的多少跟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然后提出: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引出比热容。在讲摩擦起电的原因时,可把原因分成两个问题:(1)对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来讲,它们电子的本领是否一样?(2)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哪一个物体带正电,哪一个物体带负电?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容易接受。

4.提出问题应面对全体,不能只盯着几个尖子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出问题应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堂活动中问题回答的主演者,面对全体即顾个体又提高整体,有利于本学科的全体提高与发展。

第7篇

[关键词]美林;退热;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058-02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持续高热会引起体内调节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高热患儿应采取积极降温措施。以往儿科降温总用滴鼻、解热点滴、肌注安痛定、肌注来比林等降温,疗效不显著。我科自2002年应用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溶液)口服退热,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及分组

门诊发热患儿体温超过38.5℃,不分病种,随机分为治疗组(美林组)、(肌注)安痛定组。给药后3 0 min,1 h,2 h各测一次体温。美林组每次给予美林混悬液0.25~0.5 ml/kg,2岁以下每次给予美林滴剂5~10 mg/kg,安痛定组给予安痛定肌注。

1.2 疗效判断方法

安全有效:用药后2 h体温降至37℃ 以下;明显有效:用药后2 h体温降至37~37.9℃;无效:用药后2 h体温仍大于38.5℃。

2 结果

美林与安痛定肌注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2,3,4,5,6。

由表4可见:口服美林30 min后,52例体温降至38.5℃以下(占96.3%);26例降至正常;仅2例体温在38.5℃以上(占3.7%)。肌注安痛定后30 min,体温38.5℃以上者有21例(占38.9%);33例体温降至38.5℃以下(占61.1%);1例体温降至正常(占1.9%)。

由表5可见:口服美林2 h后,47例病例降至正常(87.03%);全部病例降至38.5℃以下。肌注安痛定2 h后,有8例体温仍大于38.5℃,降至38.5℃以下者46例(85.2%),仅有8例降至正常(14.8%)。

由表6可见:口服美林30 min体温下降(1.324±0.473)℃。而安痛定组下降(0.414±0.565)℃。统计学分析P<0.001,差异非常显著。口服美林2 h后,体温下降(2.542±0.671)℃,而安痛定下降(1.274±0.806)℃,统计学分析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口服美林与肌注安痛定相比,具有起效快和降温速度快、降温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效果明显。关于副作用,口服美林仅有4例退热同时大汗,无其他副作用。

3 讨论

发热在儿科为各种疾病同期症状,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尤其体温持续升高在38.5℃以上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造成抽搐,引起高热性惊厥等急重症[1]。因此有效快速地控制体温是儿科门诊医生的诊治的关键。

美林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茎丙酸,用于婴幼儿、儿童退热,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等。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下丘脑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 E2(PGE2)的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起到解热作用[2]。布洛芬有较好的耐受性,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本研究中,从表4可以看出:口服美林30 min后,96.3%的患者体温降至38.5℃以下,而肌注安痛定则仅有61.1%的患者体温降至38.5℃以下。可以看出,美林具有起效快的优点。

在欧美国家,布洛芬已作为儿童退热的首选药物[3]。布洛芬降温持续时间长,疗效巩固,可能与它和蛋白结合率高有关,可达到99%[4],使其进入中枢神经及其靶组织的速度减缓,从而延长降温时间。布洛芬可产生较强而持久的解热作用,因为尽管布洛芬的半衰期为1.8 h,但在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仍持续高于最小有效浓度,经证明布洛芬的降温持续时间高达8 h。本研究中,从表5可以看到:口服美林2 h后,87.03%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100%降至38.5℃以下;而安痛定组肌注安痛定2 h后仅有14.8%体温降至正常,有85.2%降至38.5℃以下。由此可见,口服美林具有解热作用持久、效果明显的特点。正因为它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从而在临床上优先应用[5]。

另一方面,口服治疗可避免以往肌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肌肉注射还可能造成儿童的焦虑和恐惧,以致于不配合医生的治疗,重复使用或使用不当还有造成小儿臀部肌肉变性的可能[6]。

本组观察显示:口服美林有着吸收迅速、解热效果明显、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及安全可靠的优点,为儿科临床退热用药之首选。

[参考文献]

[1]胡仪吉,吴圣楣执笔.专家专题研讨.小儿常用解热药临床应用研讨[J].临床儿科杂志,1999,18(3):187-188.

[2]Davis NM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ibuprolen.The first 30 years[J].Clin Pharmacokinet,1998,34:101.

[3]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20.

[4]胡亚美,张金哲,江载芳.儿科药物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O00.454.

[5]Marriou SC,Stephensou TI,Hull D,et al. A dose ranging study of ibuprofen suspension as an antipyretic[J].Arch Dis Child,1991,66:1037.

[6]Nahata MC,Powell DA,Durrell M,et al.Efficacy of ibuprofe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fever[J].Int J Clin Parmacol Ther Toxico,1992,30(1):94.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