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22:32:30
序论:在您撰写林业汇报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20*、20*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乡*村和*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20*、20*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05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03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03、2004、2005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03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04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04年11月初至2005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05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03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05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05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05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岑溪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林地面积19.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69%,林地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岑溪特色,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林下养殖业发展,以全市林改工作全面开展为契机,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部门宣传、扶持龙头牵动、加强培训、优化服务等多种有力举措,使全市林下养殖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溪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曾作出了“兴岑先兴林,林兴百业旺”的战略决策,使林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早在1991年就消灭了宜林荒山,1994年实现全海拔绿化达标,自建国以来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38.43万亩,“十一五”期间造林28.23万亩,并先后多次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十五”以来,根据国家林业“分类经营、分区突破”战略,溪岑市及时调整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兴林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量为重点,突出抓好速丰林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十一五”期末,全市实现速丰林30万亩,木材加工产值达32.8亿元,溪岑林业得以再次飞速发展并实现了新的跨越。“中国肉桂之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绿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绿色名市”、“生态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凝聚着溪岑林业工作者辛勤的汗水。2010年,溪岑市被区林业厅授予“2009年度广西林业发展进步县”。
一、林业基本情况
溪岑市地处桂东南、云开大山西北麓,位于东经110゜43′10″至111゜ 22′10″,北纬22゜36 ′40″至23゜ 12′42″之间,属低山高丘地区,1995年撤县设市。2010年,全市总人口89.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06万人,占总人口84.68%,农村劳动力资源42.58万人。全市辖14个镇,282个村(社区),5949个村民小组,16.6万户农户。
全市林业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008人(不含退休410人),其中行政人员41人,事业人员504人(含林业站85人),企业人员463人。在行政事业人员中,全额编制166人,差额编制114人,自收自支265人,其中由林业局发放工资的差额和自收自支人员178人。中专文化以上321人,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404人。
(一)林业资源情况。全市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308.05万亩,商品林林地总面积239.15万亩,公益林林地总面积6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86%,全市活立木蓄积量8775648立方米。现有主要用材林马尾松174.11万亩、湿地松3.75万亩、桉树33.99万亩、杉木4.11万亩,竹林13.0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肉桂12.2万亩、八角12.75万亩,软枝油茶2万亩。
(二)林业木材加工产业情况。木材加工业是我市林业的主要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市有木材加工企业252家,其中:中密度纤维板类企业有1家,胶合板类企业13家。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52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产业32.8亿元,生产各类人造板23.8万立方米。201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55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产业40亿元,生产各类人造板30万立方米。
2011年,木材加工企业年消耗木材约45万立方米,年上缴税金923万元。
(三)林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鉴于我市林业的实际情况,林业发展亟待解决有四大问题,一是林地分户经营和产业集约化经营矛盾问题,发展林业产业需要集约化经营,才能充分发挥林业技术优势,而林地的分散经营制约着产业集约化发展。
二是单位林地面积单产低、效益不显著问题。我市林地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数倍,山区农民致富希望在山,要优化树种结构,培育名、特、优品种,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传统林产品优势发展不强。我市拥有松香,玉桂、八角香料,油茶等一批特色林产品,也拥有一批林木良种资源。就当前情形看,自治区级林木良种溪岑波塘松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我市松脂、松林的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四是林产品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规模,市场拉动基地建设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二、今后林业工作的思路与工作重点
(一)今后林业工作的思路
着力提升单位林地的产量与效益,体现靠山致富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公益林区要调整结构,提高生态效益功能,发展林下经济等。商品林区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调整树种结构与布局,加强中幼龄林的抚育经营,创建包括马尾松脂材两用、油茶、桉树、玉桂等特色示范林,引导农民科学经营林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实行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目标。
(二)工作重点
一是创建一批具有溪岑特色的丰产示范林。重点打造马尾松脂材两用林,通过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实施中幼林抚育补贴等方式,带动农民科学经营马尾松,实现林地产出增收,拟在三堡、马路、梨木、岑城与国有七坪林场等建脂材两用示范林。建设一批溪岑软枝油茶、玉桂、八角、桉树丰产示范林,提高单位产出,为发展后续产业提供充足资源。
二是探索林业集约化经营发展路子。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已经结束,林权的落实为农民发展提供充足保障,因此,须探索走股份制或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业产业路子,建设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型的高效林业基地。
三是继续扶持林产加工业,建设林产品物流市场,确保农民丰产也丰收。通过建立大型林产品交易市场,使林产品加工与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长足发展。
四是继续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与“千万珍贵树种送农户”活动,营造溪岑良好的人居环境。
溪岑市林业局
一、形势
×福建是全国林业大省,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一位;竹林面积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林业产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商品木材、人造板、纸浆、松香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森林旅游、花卉、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在年月日举行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要求,对全省林业生产力发展进行了重新布局,规划了五大生态建设工程、五大资源培训基地和五大产业发展支柱,到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继续领先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和林业产业总产值分别达、立方米亿立方米和亿元,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五大生态建设工程:系指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工程、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到年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全省森林面积的,沿海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提高到,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面积比重从目前的提高到。
×五大资源培育基地:系指丰产竹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珍贵树种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到年,全省竹林面积达万亩,桉树、相思树、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基地面积达万亩,樟树、楠木、红豆杉、柳杉等珍贵乡土树种和枇杷、橄榄、锥栗等名特优经济林基地面积达万亩,优良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和水仙花、兰花等花卉基地面积达万亩。
×五大产业发展支柱:系指人造板工业、制浆造纸业、林产化工业、木竹制品工业、森林旅游业。到年,人造板产量达万立方米,产值亿元;造纸万吨,产值亿元;森林旅游人次达万,产值亿元。
×绿色海峡西岸建设和“三个五”工程的实施对林业行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挑战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充沛的国家,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放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摆脱经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模式,进入现代化轨道。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同时需要大批掌握高超技能的技术带头人。党和政府很早就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大量的熟练劳动者和多种专业人才。我国城乡企业职工人数有亿多,其中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占总数的以上,在生产一线的青年职工占。所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这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新世纪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职工队伍的实际状况却与此不相适应。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青年职工中技术工人少,需求缺口大,我国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与高级技工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倍,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且,我国有的职工就业后没有接受过技术业务培训,一些企业忽视职业技术培训,部分青工文化水平偏低,也不太重视掌握操作技能,以至于一些高技术岗位后继乏人。当前,我国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只有,这与职工技术素质低下不无关系。本文转载自网
×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从职业培训自身看,存在改革力度不够大,机制转换不到位的问题。职业培训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社会化培训机制,对迅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灵敏反应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存在政策不配套,培训与就业衔接不紧,就业准入落实不到位,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通行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存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工作薄弱,创新意识不够强,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的问题。
×相对于多数国家都把再就业培训作为政府行为,给予大力支持而言,我们的重视程度还不高,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三、优势
×、职业培训是职业院校的基本任务
×世纪的职业教育观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狭义的学校职业教育的樊篱,而扩展为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培养职业人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既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活动内容。
×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本来意义上就是相互沟通、相互融合而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培训高素质的劳动者自然是职业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职业培训是职业院校改革的突破口
×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重学校、轻企业,成为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并需根治的痼疾。一方面职业院校经费、生源严重不足,一些教学设备和场地长期闲置,毕业生就业受阻,教学质量下降,学校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许多技术性和技能性岗位以及诸多新兴职业和岗位严重缺人,社会大力呼唤具有熟练的生产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如此庞大的劳动力需求量和职业培训工程,必然促使职业培训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和发展。职业院校如能打开思路,拓展视野,把职业培训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的契机,就一定会在职业培训中发现一片崭新而开阔的天地,走出困境,重新焕发活力。
×、职业院校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职业院校具有可控性。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狭义的职业教育活动,还是职业培训,都是通过严密、系统、有组织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学制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形式结构,来保证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以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可持续性的影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加工和输送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促进经济腾飞终极目标的实现。
×职业院校具有专门性。职业院校有一大批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职业培训的教师,有专业的设备、仪器、实训基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能够确保教育培训的正常进行。
×职业院校具有相对稳定性。学校具有相对稳定的领导管理体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和相对稳定的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文化模式,即校园传统和校园文化。使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我院的做法
×、培训机构及主要设施
×学院设立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处、专门负责成教与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名,承担林业行业培训的专兼任教师名(其中高级职称名)。
×培训大楼设施比较完备:可供培训的多媒体电教室间,可同时容纳名学员上课;可供培训的计算机房间,电脑台;设有专门的培训招待所(个床位)和食堂(均由成教处直接管理)。
×可供林业行业培训的专业实验室个,拥有设备较先进的植物组培中心以及校办教学林场(经营面积万余亩)、林果场、树木标本园、植物园、盆景园、苗圃、花圃等设施。
×可供林业行业培训的校外实训基地个,其中包括: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洋口林场、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人木业公司、福建省林业工程公司、厦门涌泉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木材公司、南平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省来州林业试验场、南平市郊教学林场等。
×、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处下设:
×劳动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福建省工人高级技术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
×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
×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考点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点与考点()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考试站
×全国制图员等级考试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点与考点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远程培训点()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福建分院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福建教学与实习基地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函授站
×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育教学站
×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辅导学校。
×、培训情况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开展林业行业培训情况
×培训类型
×年
×年
×年月至月
×林农实用技术培训
×共期,人
×共期,人
×共期人
×福建省林业工人技术等级培训
×共期,人
×共期,人
×共期人
×福建省基层林业干部培训
×共期,人
×共期人
×共期人
×福建省林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
×共期,人
×共期,人
×共期人
×福建省林业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培训
×共期,人
×共期,人
×共期人
×国家林业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共期,人
×共期,人
×
×总计
×人
×人
×人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
×学院与有关部门(机构)联合开展各种专业及岗位证书培训及鉴定工作。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近几年来共鉴定人数名,工种有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园林花卉工、园林规划员、园林工程制图员、森林旅游讲解员的高、中级等级工种,主要对象为从事本专业的第一线生产人员和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共进行次,参加培训及考试人数达名;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参加培训及考试人数名;全国制图员等级证书考试,参加培训及考试人数达名;今年学院新设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参加培训及考试人数达名;此外,学院还被确定为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远程培训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证书考试考点、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考点等,每年均开展较大规模的培训与考试工作。
×继续教育与培训
×学院面向社会举办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班,培训规模及培训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院举办了如数字林业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森林防火计算机网络系统、木材检查员、营造林技术、伐区调查设计、林业药用植物栽培等各类培训班共期,参加人员名。学院在林业工人技术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较大发展,每年均举办较大規模、各种层次的工人升级考核培训班,主要工种有中、高级营造林工、木材检查员等。
×林农实用技术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级农民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全省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院为广大林农举办各种类型的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如:毛竹、锥栗、桉树、林药和各种经济林栽培技术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花卉栽培技术林业政策法规知识等,学员经培训合格后发给《福建省村级林农技术员培训证书》,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并受到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表扬。
×近几年来,我院与永安、将乐、建宁、周宁、延平等县(区)签定了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和科技合作协议,对当地乡镇村干部、广大林农及基层林业干部,各林业站、林场、林业采育场的领导和工人等共人次就毛竹、中小径竹丰产栽培及开发利用、竹种资源调查与分类技术、山地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与实地操作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年由我院位老师编写的林业行业系列培训教材《竹类开发技术丛书》已由福建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万字,并荣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五、体会
×、职业培训的发展要实行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各培训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现其教学目的,同时通过规范的技能鉴定,监控和保证培训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优化职业工种、拓宽专业面、提高劳动力适应能力。优化职业工种:一是可将各行业类似的几个工种合并为一个工种,二是可以根据劳务市场需要设立新的职业工种。
×、加强宏观调控:一是要控制职业培训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通过预测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来预测所需劳动力的数量和层次比例,据此做出远近期的职业培训发展规划,确定适度的发展培训规模与速度,避免盲目性。实践证明,过快、过慢的发展都会对就业和培训带来不良影响二是要调整布局结构三是要完善执证上岗制度。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规范“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企业用工制度和劳动者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发文件、不定期检查等手段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职业培训健康、有序的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职业培训可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模式的确立、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设施配备、师资队伍的组建上着手,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培训效果和教学质量,确保职业培训立足市场。
×、面向社会就业,面向生产实际,面向未来发展。面对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企业生产技术工人紧缺现状,职业培训机构必须加强就业培训、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等传统项目的培训,同时,根据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面向未来,开辟新的职业培训项目,确保职业培训的生命力。
共有1个县级林业站,9个乡镇林业站,共有23人,其中县级林业站5人,乡镇林业站18人。我县天保管护面积68.79万亩,护林员212人,其中国营林场管护面积13.44万亩,护林员20人;集体管护面积55.35万亩,护林员192人。2014年根据省林业厅下达的森林管护工程林业站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给各乡镇林业站配套各种设备,促进了全县林业稳发展。
共有9个乡镇林业站:
林业站管护面积12.16万亩,站员4人,办公设备有汽车一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管护面积21.83万亩,站员3人,办公设备有汽车一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管护面积18.67万亩,站员3人,办公设备有汽车一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管护面积1.82万亩,站员1人,办公设备有汽车一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管护面积0.85万亩,站员2人,办公设备有汽车一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以上为5个山区乡镇。
林业站站员1人,办公设备有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站员1人,办公设备有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站员1人,办公设备有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林业站站员1人,办公设备有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照相机、望远镜、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
一、林业生产计划及落实情况
20*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建设园林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数量要多、品种要精、造型要美、特色要浓、质量要高、管理要细的要求,深挖绿化用地潜力,突出“四荒、五边”绿化、社区绿化和见缝插绿绿化,进一步加快“绿色*”建设步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绿化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城市林业的新跨越。主要目标任务是: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600亩,其中重点工程建设面积177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目前,已把造林绿化任务全部落实到具体工程、地点、面积、树种及规格。其中,四荒造林2600亩,沿海防护林513亩,沿河造林735亩,通道绿化500亩,见缝插绿等其它造林绿化1252亩。重点实施“三大”景观工程。
一是宏观上的森林生态景观工程。主要搞好山域、路域和田域绿化,营造高密度的城市森林公园和生态圈层。加快建设东部生态自然景观带,搞好自然山体、采石坑和丘陵绿化、果化。绿化重点为*道路两侧的可视山头、丘岭和已经停止使用的采石坑。完成荒山、疏林山补植绿化1400亩,*等重点区域实施绿化增色添景工程,栽植栾树、黄栌、红枫、灯台树等彩叶观赏树种2000株。继续搞好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快建设*滨海自然景观带,在沿海一线构筑一道绿色生态防护景观林带。按照见缝插绿的要求,对荒地、荒沟等进行全面绿化,不留空白,使非耕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规划造林面积2600亩。
二是中观上的通道绿化景观工程。道路绿化,重点完善*等道路绿化,提高档次,建成生态景观大道。其中,*高速公路两侧重点完成大树栽植工程补植和*段杨树补植任务,绿化面积30亩;*高速公路绿化面积92亩,以栽植雪松、龙柏、栾树等大树为主,提高绿化档次;高标准完成*绿化建设面积415亩,主要栽植红皮云杉、大叶女贞、香花槐、雪松、黑松等特色乔木树种;*,结合道路现有绿化基础,适量增加栽植黄栌、栾树、五角枫等色叶树种。加快建设西部生态湿地自然景观带,按照“适度开发、田园生态、回归自然”的要求,以栽植速生乔木树种为主,在桃源河、大沽河沿线规划绿化面积400亩,建设绿色走廊,进一步加强环胶州湾湿地保护功能。
三是微观上的特色园林景观工程。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街道驻地、工业聚集区、公园、学校、机关和社区特色园林景观绿地建设,强化精品意识,丰富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推出一批富有*风格的特色现代园林景点。其中,城市中心区,主要实施文阳路组团、北曲组团配套绿化工程和城区行道树栽植工程,建绿化带78亩,更换行道树945株,种植行道树1863株。年内努力创建15个高档次的“花园式社区”,建成一批见缝插绿型、生态园林型、美化景观型社区。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计划3月上旬召开全区加快建设“绿色*”动员大会,对春季造林绿化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并与各街道签定绿化责任状,明确绿化面积、建设标准和完成时限等。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全面实施“绿色*”工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负责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协调与指导。加强宣传和调研,树立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开展。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依法护林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方方面面的典型,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绿化意识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二)实施科技兴林(绿)。在深挖绿化用地的潜力、扩大绿化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科技。特别要大力发展节水型造林绿化,积极保护和培育林木花卉优良乡土品种,引进、繁育、推广适合我区本地新品种彩叶树种。做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三下乡”、进社区和科技培训工作,积极推广实用先进的管护、栽培技术,搞好信息和技术服务。
(三)创新绿化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全社会办绿化,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宣传,加强检查考核,规范管理,提高尽责率和实际成效。倡导单位和个人植纪念树、造纪念林、认建认养绿地、绿化庭院、绿化进楼院社区、捐资助绿等活动,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大户或大企业投资参与绿化开发,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造林绿化。
(四)推进依法治林(绿),严格资源管护。坚持建管并举,科学管理,对重点山头、重点区域实行定人、定点、定职、定责的“四定”办法,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联动机制,配备专车,安排专人,不间断的对林区进行巡逻,加大巡查、打击力度,从严从快及时查处查处乱采滥挖、乱捕滥猎、乱征滥占、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并要通过新闻媒体给予曝光。大力实施森林灾害综合防治工程。主要抓好森林资源管护队伍建设、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森林防火,要坚持以防为主,认真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和必要的人力、物力,提高警惕,加强督促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不发生火灾,巩固好造林绿化成果。
(五)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把林业工作纳入对各街道、各部门、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绿化项目挂钩制度、督查反馈制度、奖惩制度,兑现核实规定措施,实行严格督查考核,以制度约束推动造林绿化顺利发展。研究出台“绿色*”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补偿和造林绿化以奖代补政策,并提高标准。同时,不断加大造林绿化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
(六)加强督查工作。成立由区政府督查室、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和区林业局等部门组成的全区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督查领导小组,组织三次专项督查,4月上旬查栽植率,6月上旬查成活率,11月上旬查保存率,最后查看绿化效果。督查结束后,评选出“绿色*建设工作先进街道”和“绿色*”精品工程,并严格兑现奖惩。另外,从3月份开始,以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每周下发一期《全区春季造林绿化进展情况通报》,并定期向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做汇报,督促各街道加快造林绿化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认真做好全区加快建设“绿色*”工作动员会议组织筹备工作。
二是全面开展义务植树登记统计工作,向全体市民发出义务植树倡议,并下达年度义务植树任务通知书。重点做好植树节区直机关和驻区单位义务植树基地规划及活动筹备工作。
三是做好土地调整、整地挖穴、水源踏测和苗木调剂等各项准备工作,为春季大规模造林绿化打好基础。
四是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完善管护人员包山责任制,组成专门防火检查组对两山区街道的防火责任制及管护队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计划地组织森林资源管护队员进行扑火演练,不断提高护林防火专业队队员防扑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