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15:40:23
序论:在您撰写服装设计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的主题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作为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服装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合作。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对于服装设计,难以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自己思索、比较、实践,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设计出好的作品。
二、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美术设计主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美感问题,它不仅要研究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律,还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与人、社会、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对于某个具体的产品,服装美术设计是这个产品生产的第一步。因此,服装美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服装绘画的基本知识,如服装人体画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服装设计。
(2)技能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掌握服装画的技法和一定的服装设计知识,能设计一定的服装款式,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重新整合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内容与结构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时,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去教,我与工艺教师协商合作,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的方式,重新把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如下组合:
(1)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①服装设计基础模块:服装人体的画法;服装的表现;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服装材料不要教;增补:服装设计的思维、程序)②服装分类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时装设计。
(2)模块二:专业实践模块。大师作品赏析;服装设计思维;程序实训;女装设计实训;男装设计实训;童装设计实训;时装设计实训。每一个模块内容都事先与工艺教师商量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训内容。这也是我们编写《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校本教材的依据。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主题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方法、有能力”的设计者,体现在师生共同探讨、相互激发等课堂活动中。主题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及探究的不同层面,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而是与学生平等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学法:①集体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由于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设计并思考;从网上下载一些大师的或高校学生的留校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模仿设计。②练习法——把新知识转换为能力,这是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2011年下学期,我组织学生收集学校报纸、宣传纸、广告纸进行“绿色环保”服装设计手工制作比赛,学生的兴趣很浓,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讲。
(3)教学手段。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服装CAD、Photoshop、Flashmax等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技能训练的指导,要求学生建立课程网页,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学生从“机械的学”向“主动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设计思想被禁锢,这些主要是由于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的更多时间应用在应试教育上面,真正的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很多学生仍然习惯于死记硬背,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一些问题缺乏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和勇气,不善于对一些服装设计专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和实践,这些都造成了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不用说服装设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这些显然不利于这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标准与实际服装行业需要之间严重脱离。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考核标准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下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考核标准一般都是重视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性岗位的考虑较少,一些高职院校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往往是由一些劳动主管部门统一进行,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形式主义泛滥,很多考核结果都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虽然说这种针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性、公正性、规范性与权威性,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任职资格,并不具备太多的实践意义。因此,一些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在工作岗位显得有些束手无策,缺乏实践经验。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路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专业课程设置的切入点,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理念,改变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改变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课程改革目标,采取一定的创新思路,具体如下: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应该科学设置教学进程。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来说,其课程的教学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高职服装设计教学进程。事实上,当前,我国高职教学改革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由原来的三个学期变成了两个学期,教学时间明显减少了,这就需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进程,可以由浅入深的让学生在每个不同的学期进行基础到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学校再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投入到实践当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应该科学规划好教学内容。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也是有着核心的地位,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在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的整体情况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的从原先的传统教学内容改为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让相对浓缩和相对拓展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科学的设置,尽可能的保证教学质量,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计划。具体来说,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就是要合理归纳和取舍有效的教学内容,将知识面合理拓宽,尤其是把需要的知识充实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去,让设计紧贴社会,扩大教学空间。
(三)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有意识的增加服装实践课。这就是说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应该将缩短了的两年学制的教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服装设计的多种实际技能,通过越来越多的实训课机会来保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完成。当然,除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中的实训课以外,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还应该有意识的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教学进度能够与实训课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与配合,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与能力。在当前学制缩短,内容增多的情况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应该把实训课的时间放在课外,也可以有意的安排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这是因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本身就是实践性人才,需要有熟练的技能,仅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才能适应将来企业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的实际需要。
(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面临着多种挑战与机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能够坚持“一个结合、两个层次、三年不断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其中的“一个结合”就是校内教学与校外生产相结合,“两个层次”就是指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三年不断线”是指从大学的三年时间里,都要开展实践教学。我们认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可以采用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让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主体,同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与设计思维能力,相对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强调知识的应用型、实践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以及无限的想像力,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让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紧密相关,增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
三、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课程;工学结合;改革与实践
1高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考核评价无法体现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目标。成绩只是一种并不全面的知识回馈方式,很多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某方面长处。有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技能很差,一些技能强的同学成绩却不高,所以,目前情况下,课程考核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此,要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不同角度的培养方案,整合多方面综合成绩测评方式,力求最有效的反馈。(2)课程体系设计仍模仿同类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同专业的教育方法及目标上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教育时间不同,本科四年教育时间,而高职只有三年。所以,在课程的编排上就不能将理论过重、实践过轻,因为不仅学习时间少一些,而且专业性要求更高,实践可操作性更强,所以在高职的课程是定上,要着重加强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型性。如果设定课程仍然模仿本科专业课程,则会造成企业对人才的不满意,无法保证学生的能力教育培养。(3)授课时间不能自主,模式化与企业无法衔接。许多学校设置课程时间与企业所需不能相衔接。一个学期有大概15周,而课程的分配设置和企业的生产是相互交叉的,这样会造成学生精力分散,不能很好的完成企业生产,造成印象不好、信任度降低等情况的发生,所以授课时间不自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4)工学结合重形式,轻实践。所谓工学,就是工厂中的实践与学习相结合。但是,由于谈企业合作较困难,许多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经济利益作为风险投资,所以这是阻碍实际工学结合的重要原因。而且校园中的实训室与真正的企业工厂大不相同,则又加重了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在培养高职服装设计人才时,将专业性技能作为首要培养目标,如果拿捏不好这个度,则会造成拍样失败,拍样流于形式,单纯符合工厂作业形式的工作者,没有真正的将服装设计能力授予学生。
2工学结合的高职服装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以职业能力的过程考核为动力,建立多维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学校中,成绩往往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认识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成绩只是片面的表现形式,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学习过程往往重于学习成绩。并且,对于成绩的评定,不能单一,要多元化多维度,要设定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评定方式,多项内容为考核内容,多角度地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奖励也是非常必要的,奖励可以推进学生的正向发展,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服装设计一般有设计、制版和缝制三个模块,有些学生只擅长一种或两种,那么就不能以综合成绩作为这个学生的素质评定。在工学过程中,考验的是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阶段性的评价也是评价的一种。把阶段性评价较好的融入整体评价中,可以短时间检测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自己有很好的阶段性认识,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再次学习。(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起到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师资队伍的力量完全影响着整个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声誉,甚至学生的未来。只有师资队伍强大起来,教育才能在基础上有坚硬保障。作为高职教育服装设计的教师,不仅要有强大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会在学校中聘用双师,也就是既是理论教师,又是企业的技术指导人员。双师可以交给学生足够的、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能了解当今社会趋势,最快掌握最新资讯,将最新的社会需求带入学生的思维中去。双师对于理论教师和指导教师而言,有着结合后的新理念,不需要学生根据不同教师去融合总结,而是直接就能获得最有益知识。工学结合是服装设计行业的必要教育手段,主要是为了培养真正的技术性人才,不至于到工作岗位因没有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接收,并且在企业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专业兴趣等,获得综合的职业技能,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以最少时间与社会接轨,让各企业所认同。(3)模拟企业环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中的服装设计专业应该设立模拟企业的环境,并对模拟企业的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和创新,这样就能够不断促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出来,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就业能力。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通过从企业生产流程入手,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实训环境将课程教学与实训项目融为一体。让学生扮演员工角色,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同时,目前正与企业进行协商,将企业引进校内。高职学生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后,企业才愿意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学生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顺利进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模式才能良好的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了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利益分配,解决好企业生产任务与学校教学秩序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建立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训基地建设长效,为工学结合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3结语
关键词 立体裁剪 多维空间 设计思维 实训练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万千造型并存的世界,多维空间造型的物质形态数不胜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设计思维与实训练习,主要探索如何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维空间设计思维对学生进行实训练习。
1《立体裁剪》课程与教学现况
“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制作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以人体作为独立“物体”,而服装则是这个“物体空间”的外包装,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物品的包装(如:糖果、茶叶、玩具等等物品的包装)。
立体裁剪服装作品与物品包装类比示意图
“立体裁剪”也可以说是人体外包装的立体构成,采用手法是运用面料覆盖在人体或人台上,并通过分割、折叠、加量、减量、褶皱、编织、造型、缝合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成的人体多维空间包装――服装。
《立体裁剪》课程在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中一般分为两大实训模块,即基础实训模块与创意实训模块,“多维空间造型法”则是创意实训模块中的拓展衍生部分,它不同于以往的礼服设计制作,而是以多个多维立体构成空间为源点设计制作服装,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设计制作服装的设计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教学中,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法进行实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重点训练学生采用“多维空间造型法”为服装设计思维源点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流程大致为:先以多维立体构成源点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或草图设计(其中包括:主题思路、造型设计、面料再造、面料选择,色彩确定等等);再采用纸张或胚布在人台上进行款式造型;款式造型完成后,取下纸张或胚布,进行平面款式衣片的修改完善;接着对正式面料(包括再造后形成的新型面料)进行裁剪;完成后回到人台进行最后的拼接与调整;最后一步就是进行缝制完成成衣。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重点提升以“多维空间造型法”为基础的综合设计制作能力。
2什么是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服装设计的造型创作和制作能力,培养适应现时代实用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教学主方针,也是我们教学改革急需要探索的方向所在。
综合我们四年的教学培养计划来看,在大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与创业率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运用“多维空间造型法”进行《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就是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立体裁剪的“多维空间造型法”也可以称为 “立体构成”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运用,它是服装裁剪中二维(传统平面打版裁剪)与多维(立体形态在裁剪的应用)的结合教学方式,其中又以多维立体构成形态为主要实训目标,比如:以A字型服装造型为例,我们把A字型服装想象为一个三椎体,那么我们在这个三椎体上就可以进行任意的切割、展开与错缝而形成大相径庭的立裁服装款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在立体裁剪课程学习时设计思维的趣味性、活跃性和动手积极性。
“多维立体空间”是指多个立体造型组合成的空间,具体应用至服装设计中,采用传统平面裁剪法是很难达到的效果,而运用到《立体裁剪》课程的创意模块教学中,学生能很容易利用直接、直观、简易的手法达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如:当二个大小不等或相等的正方体,其中一个正方体以人台为中心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体则进行水平推移、上下推移或穿透移动,每移动到不同方位就会形成不同的新空间,或者是变形的空间造型,如果再在位移空间的基础上加以其他变化,如:曲线、面料再造、三角体、柱体、面料分割、错缝等技术手段,学生就可以创意出无穷尽的服装款式,重点是教会学生通过“多维立体空间”技法,掌握《立体裁剪》课程创意模块中的学习设计思维方和制作方式,是“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教学理念。
3“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实例
3.1教学实例
(1)新旧上海(暂命名),2012级学生,分组实训。
(2)主题思路:采用上海上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件(如老留声机等)、广告画、服饰等,与现代上海的标志物图案对比,主题思路来源于她们的上海专业考察。
(3)款式造型手段:杨桃型结合风琴折叠型为主体,配以球体和柱体表面不规则分割和穿行款式设计,旗袍局部与现代服装造型相结合。
(4)面料、色彩和图案:面料―银色光泽面料、黑色皮革或仿皮,深灰色针织面料;图案―30年代怀旧色图案与现代上海标志物彩色图案相结合,图案技术采用面料数码印刷并拼贴制作。
(5)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图案拼贴―调整完成。
(6)作业过程图片:
设计草图 制作过程花絮
(7)最后的作品
3.2其他教学实例
(1)课堂作业,2012级学生,个人实训。
(2)款式造型手段:各款采用的造型手法均不同,有采用曲线加不规则立方体;有采用三椎体造型的;有采用不规则曲面错缝技法的;有采用编织法加圆凹旋转造型的。
(3)面料、色彩和图案:根据各款式选择面料、色彩多样。
(4)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ELV材料切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调整完成。
(5)作业图片:
4教学体会和总结
通过48课时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的教学,学生们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立裁创意服装设计制作实训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平面扩展(服装原型)―三维空间元素(基本廓型)―多维空间元素(复杂廓型)―回到平面(复杂廓型的平面版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系统掌握了多维空间元素与人体结构、服装结构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利用多维空间元素创意服装设计与制作上,既拓展了原创设计思维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特异造型服装制作的动手能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本课程中得到突飞猛进。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市场化
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据库信息数据,宇博智业撰写了《2012-2016年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服装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服装业现在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其中,水平低指的就是“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这样的指责无疑打击了我国的服装教育,从侧面说明了先进的服装专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中国的服装业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断后的困境,必须着眼于打造世界品牌,这一需求督促服装高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因此,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1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许多高校应用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工作室教学等多种形式,但是仍然必不可免存在“纸上谈兵”,“黑板上交游泳”的现象.有人说中国的服装行业是一个能够创造外汇,但并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服装产业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加工层面,虽然也形成了一些品牌,但是缺少国际性的品牌,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也从侧面折射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1.1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一幅油画历经历史沧桑,历久弥新,但是服装设计不同于绘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许多毕业生都反馈,学校老师教的东西没错,但是过时了.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及时了解到新技术,新观念,一旦毕业进入企业,只能从头开始学习.
1.2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素质教育,许多服装高校也将课堂搬到了工作室,实训场所等,但是许多高校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状态,大多数仍是按部就班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课堂练习,教师指导点评等.从教室换到工作室教学,并为从本质上改变服装专业教育,仍然与企业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1.3教师对于缺乏经验
许多服装专业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未参与企业的实际产品开发与生产,偏于理论,实践实战能力较弱,不利于专业教学.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有企业经验,但是容易老调重弹,缺乏创新,不利于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
2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改革策略
2.1教师队伍市场化
要使服装的专业教育市场化,教师是基础.如果教师都不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那么专业教育与市场接轨无疑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专业教师需要清楚的了解企业中服装设计师的具体工作职责与内容,企业的设计师掌握什么软件,具备何种技能,日常需要完成哪些文件的编制等等,然后,根据企业服装设计师的真实工作,结合课堂教学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最终才能展示出与市场贴近的课堂教学.高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诚然,较高学历的教师具有更高的科研精神,能够给课堂带来许多前沿的信息,甚至让学生接触到服装的高科技领域.许多高校会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做老师或者在学校中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传达最前沿的市场信息.但是,要使服装专业教育贴近市场,这样远远不够.讲座的效应相对比较短暂,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过硬,但是未必能够把握课堂,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要培育教师队伍市场化.第一,专业教师必须是去企业工作,而非实习.许多高校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但是效果甚微,最终流于形式,即使有所收获,也不过皮毛而已.教师被派遣去学习,企业大多以“客人”的身份来接待,参观完企业后教师就自由活动了,无所事事.企业不会分配事情请一个客人去做,即使教师主动要求参与企业的任务,也不可能深入其中,最终,企业实习的教师就沦为了一个看客.笔者建议教师企业工作时间至少一年,服装产品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因此,企业产品的开发工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一年的时间可以让教师充分的体验服装企业的淡旺季,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服装行业的实际情况.而且,一年的时间中,教师从基础入手,逐渐深入,参与市场调研,四季产品的开发,订货会,库存处理等系列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服装企业的各个方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教师是去企业工作,就接受企业制度的约束,企业方面管理,教师也能比较好的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否则就会一直是“编外人员”,无法融入其中,当然就无法真正地学到精髓.第二,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下企业工作,使得专业教师充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学更贴近市场,但是,变化是永恒的,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专业教师具备“教师”和“服装设计师”双重身份.教师在服装企业兼职设计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可以保障专业教师的专业与市场接轨,而非纸上谈兵.同时,利用企业的资源,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将其总结凝练,最终也会形成大量的科研成果.此外,专业课教师具有“某企业设计师”的头衔,一方面代表了教师的专业,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产生崇拜心理,觉得老师“有才”,学生认可了老师,才会认可老师的教学,才会积极地参与.
2.2改造教学环境,环境育人
大学以某一职业为中心,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在还没有走出校门之前,许多学生对于这个“职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而想象与真实职业的岗位职责可能相差甚远,看不到,摸不着,教师的描述苍白无力,很难将他们带入真实的情景中,学校可以改造教学环境,设置与企业类似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让学生首先就能进入“职业氛围”.如在教学场所中布置当年或下一年度流行趋势的PP板,时尚的服装效果图,成衣展示、面料小样展示等;设置流动的课桌椅,围桌布置,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展开专题讨论,老师做会议的主持人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思考,创新.
2.3改革作业形式
服装设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展示,示范,指导等多种形式传授服装设计技巧,最终学生按照教师限定的主题进行“虚拟”的课程训练,完成服装效果图、款式图等作业.但是,这些是否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否有市场?能否经济的大批量生产?绘制服装效果图、款式图,是否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必备技能?等等,存在诸多疑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适当而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所学,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也是教师改革教学的切入点.要使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再设计,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此外,学生作业可以适当减负,如以小组的形式团队合作完成一份作业,减少作业量,但是提高作业质量要求,力求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逐步熟悉服装企业常用文件类型,编制内容和要求,逐步接近企业的用人要求,实现学生毕业时就业零距离接轨.
2.4实战化教学
许多高校都建设有大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更贴近企业实际.但是,模拟实训存在诸多限制,如订单、设备、场景等都与现实存在差距,而且学生在心理上讲实训当成课程来上,所以容易有懈怠心理.实战化教学即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企业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出时间,将课堂搬到企业,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教学任务,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让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创造财富”,形成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后期认真学习的动力.
2.5深化课程间的融合,凸现毕业设计效应
服装设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无法大批量生产,或者设计的作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是一个体系的,包含基础设计课程、专业设计课程、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的全盘的知识,但是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是由不同的老师零散传授的,需要有一条线贯穿起来,系统融合才能使学生更灵活的使用专业知识,实现增值.毕业设计无疑是一条很好的主线,串联各门专业课知识点,在毕业前,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交一份综合的答卷.大多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学校设定设计方向,学生做系列成衣设计,并完成成衣制作工作,最后做一个毕业成衣的动态展示.这样,确实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做了综合检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许多学生为了压缩成本,面辅料的采购能省则省;学校的设备有限,许多成衣的加工需要特种专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许多成衣需要定制特殊的面辅料,而学生不具备此能力;等等这些成本、技术、面辅料采购、设备的问题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效果.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环节与公司合作,获得公司的技术和资金赞助.如将毕业设计主题与某服装公司的下一季新品研发主题融合,公开选稿,通过公司设计总监筛选的稿件,可以在公司中去完成制作,由公司采购部协助面辅料的获得,公司技术部和生产车间可以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保障成衣制作效果.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最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此外,也可以将毕业设计环节与服装设计类大赛相融合,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2.6重视非专业课程教育
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不是绘画,而是创意,因此,服装专业教育应立足于服装,同时跳出服装的圈子,设置一些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艺术赏析、摄影、音乐、服装创新训练等课程,一方面,陶冶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从另一个艺术方向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3总结
针对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际,高校应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理论结合实践,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的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深化产学结合,逐渐使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郑美卉.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市场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5(04).
〔2〕杨娟,徐蓼芫,杨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