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型计算机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5 06:40:53

序论:在您撰写新型计算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型计算机论文

第1篇

1用户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因素

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所有用户都受到用户终端设备设置的影响,因此,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整体运转状况,还关系到了用户端能否实现日常的高效维护,而只有时刻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终端处于高效的运转状态,并具备较强的交互能力,才能提高该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2网络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如果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规模相对较大,那么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必定是十分复杂的,这是基于设备供应商以及相关网络产品的差异性所决定的。针对规模大、系统复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就需要配备相应的网络管理技术。只有实现网络管理技术的同步化,才能实现对网络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控,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实现有效的解决,从而在降低甚至避免故障发生几率的同时,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转,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3信息传输设备方面的影响因素传输设备方面

对计算机通信系统可靠性所造成的影响因素来源于计算机的布线系统,以及网络集线器,这方面的影响因素通常都成为了当前计算故障诊断中的最难环节。所以,这就要求在设计布线系统时,首先就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并要将其冗沉以及容错的能力考虑到其中,需要确保留出一定的发挥空间。在设计网络集线器的过程中,要明确如果一旦网络集线器出现问题,就会致使整个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丧失,这是做好提升计算机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首要环节。如果集线器出现了故障,那么所有与这一集线器相连接的用户都不能工作。

二在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可靠性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首先,要以国家的相关标准为设计前提。当前,我国对计算机通信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提出了如下标准:要采用开放式的设计结构,并要具备与异构系统以及易购设备相连接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系统扩展能力的基础上,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同时也要确保系统的先进性与稳定性。其次,要确保此系统具备较高的互联能力。只有计算机通信系统具备较高程度的互联能力,才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对多种通信协议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在提升网络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系统运转可靠性。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管理条例,是强化网络管理人员意识、实现网络的定期维护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运行创造出必要的环境。

三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途径

1提升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可靠性

作为计算机可靠性保障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避免计算机被恶意病毒侵袭。这就需要设计者对网络软件进行周密的设计。通常上对计算机的防火墙地址进行规则转换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可靠性。实行这一安全措施之后,计算机在和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换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安全级数较高的安保系统,阻止其他计算机群对系统内信息的截取,从而实现了计算机通信可靠性水平的提高。

2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层处理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由多个系统层次组合而成,因此对计算机整体通信可靠性与单一层次通信可靠性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为了更好地提升计算机的通信可靠性水平,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实现计算机通信可靠性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网络设备,另一方面也需要依赖先进的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高性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合理的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机构的基础上,只有确保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够实现网络设备高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促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高。如果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不但无法促进网络设备高性能的充分发挥,反而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对网络数据传输造成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量的增加,网络服务向着分布式方向不断发展,交换设备也向着用户级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适应网络发展需求的高速网络分层设计方式,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模块多层设计。网络多层设计中的网络容量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会随着网络节点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多层次网络结构的确定性较好,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故障进行快速的查找与定位、排除,促进了其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3做好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容错设计

第2篇

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和运用能力薄弱,因此我们在了解高校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的同时,进行网络建设的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行政管理的传统形式及弊端

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是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对学校各种事务的安排和处理,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同时也是为高校的文化活动和科研服务的。但在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投资大而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学校的重视不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欠缺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

我国高校管理面临着管理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漏洞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同时管理者管理理念不能随着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变革,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学校行政管理直接关系到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质量,所以进化信息化网络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高校行政广利人员设置不合理,出现怠慢工作行为。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人员设置存在很大问题,缺乏科学性,机构和人员臃肿并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虽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越分越细,职位也相应增加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但是机构重复导致作业重复而且存在各部门互相协作能力不够的现象,协作程度不高可能导致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还要面对的问题是相对缺乏激励措施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人浮于事,怠慢工作,耽误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重视不够。高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措施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3篇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是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优化的方向,必须要认识到影响其可靠性因素,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传输交换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在计算机通信网建设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可靠性,那么这就必须要考虑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和冗余,因此在布线时最好布双线,以便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更换。其次是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但是网络拓扑在不同行业领域是不同的,在网络系统建设初期,需要保证网络拓扑的直径和连通度。最后是用户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用户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它的可靠性相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通信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用户设备的良好运行。

2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计算机通信网在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安全性问题普遍存在,这也就促使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势在必行,但是在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要设计出能够满足系统建设的需求,并且要全方面的考虑到与计算机通信网有关的所有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设计。

(1)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续有效地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正常的运行,由于计算机通信网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给人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保证网络在出现故障之后还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也就是容错系统。目前建立容错系统是最为有效的对付网络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的网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频繁的网络故障将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这也就给网络维护费用增加了负担。多级容错系统能够让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计算机通信网出现故障之后,容错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对故障单元进行立即修复。

(2)分层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处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本就属于多层次系统,并且计算机通信网对于整体的可靠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将分层处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分层方式,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系统层、服务层以及逻辑层等其他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在每一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进行度量,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最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技术设计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3)最优选择方法。最优选择方法是通过研究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的,简单来说也就是针对于网络可靠性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如果在费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加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系统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3结语

第4篇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性、中介性、可转化性、可再生性和无限应用性。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窃取以及截取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给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固有特点导致的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由于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从网络架到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等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匿名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保密的。这种先天的技术弱点导致网络易受攻击。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易扩散性。信息安全问题会随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因特网的普及而迅速扩大。由于因特网的庞大系统,造成了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从而导致信息危害。

三是信息安全中的智能性、隐蔽性特点。传统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使用物理手段造成的破坏行为,而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技术对抗,对信息的破坏、窃取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而且这样的破坏甚至攻击也是“无形”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犯罪行为实施后对机器硬件的信息载体可以不受任何损失,甚至不留任何痕迹,给侦破和定罪带来困难。

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个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后,各级政府已陆续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许多网站没有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整个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2007年发表的报告称,在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2、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单位和部门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设备,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改造,从而给他人入侵系统或****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3、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来自国外,这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大大减弱,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的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4、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趋势。除了境外黑客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攻击,国内也有部分人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犯罪,例如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号密码等。

5、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造成以上问题的相关因素在于:首先,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还是不足,尤其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及安全产品的开发生产上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意识。其次,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大多数计算机用户都曾被病毒感染过,并且病毒的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局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关。

三、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

1、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

2、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

3、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安全支撑环境。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信息安全法、数字签名法、电子信息犯罪法、电子信息出版法、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法、电子信息进出境法等,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

第5篇

关键词:隐蔽原则;抽象原则;关系;对象;黑盒

有关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隐蔽原则一般是这样描述的:包含在模块内的信息对于无需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是不可存取的,即将不需要的信息都隐藏起来,只允许其他模块知道其本身所需的信息。

如果说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那么计算机信息隐蔽性最强的就是最简单的。从方法学的总结到推广,从软件设计到软件实现,从手工开发到工具辅助,信息隐蔽原则无时无处不发挥着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l计算机隐蔽原则与其他原则的统一

1.1方法学都基于软件工程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行为所依据的法则和规范。无论什么方法学从知识工程角度来说,都是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学基本原则的规则、策略及工具的集合。其中抽象原则是最重要的,它给出软件工程问题求解全过程的最基本原则,其他原则是对抽象原则的补充。

指导如何抽象的基本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体系规范原则和模块规范原则两类。前者是规范整体解题思路及解得验证,包括形式化原则、分割原则、层次原则、概念完整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后者则是与子问题有关的原则,包括隐蔽原则、局部化原则、逻辑独立性原则。面向对象的“关系”抽象较多受前者规范,“对象”抽象较多受后者规范。

1.2基本原则间的相互关联

虽然可以做“体系规范”和“模块规范”的大体分类,但基本原则之间并不是无关的,而是整体与局部间的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体。

要求将信息最大限度地隐蔽在计算机模块内的隐蔽原则,使模块内部信息封装化、模块的外部形象黑盒化,与外部的关系最少,所以使满足体系抽象原则的抽象过程和验证工作简单化,同时也很容易满足模块规范的其他原则,如局部化原则和逻辑独立性原则。

例如将具有多重关联的多个数据库表的条件组合查询,

由一个驻在服务器端的存储过程来统一完成。客户端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窗口上对数十项多层交叉的查询条件任意选择组合,将选定条件送给相应存储过程。从外部来看,存储过程的任务极为单纯,即根据指定条件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将结果写到一个有共享结构的工作表中,然后把查询正常与否的消息通报给客户端的调用程序。该程序接到正常查询结束消息后,到指定暂时存放查询结果的工作表中,按一定格式取出结果并报告给用户。

我认为,这是一个全面符合软件工程基本原则的设计典范,而其关键技术是信息隐蔽设计。首先是遵循隐蔽原则将具有复杂关系结构的多个数据库表的操作和库表结构封装在一起,实现了完全的信息隐蔽。由于高度信息隐蔽的实现使这一组相关库表的所有多层交叉组合结构有可能在一个对象中完成,高度满足了局部化原则。由于它的功能单纯、明确,数据库表间接口通过对相应存储过程传递参数来完成,属于内聚性最强的功能内聚和耦合性最弱的数据耦合,因而具有很好的逻辑独立性。

不难想象,几十项查询条件的组合,查询结果显示方式达三四十种是很正常的。由于在局部化、功能独立化原则下应用对象只是抽象成一个超类窗口对象,在信息隐蔽设计支持下,这三四十种结果显示功能可以全部相互独立地挂在查询父窗口下,自然地满足了分割原则、层次原则、概念完整性原则等体系规范原则。

2信息隐蔽性设计的目的和优越性

2.1目的

探讨信息隐蔽性设计的目的是:分析将信息隐蔽起来有什么好处,以便使问题求解简单化。

2.1.1好理解

一般的复杂问题有两个特征,一是解题要参照的接口太多、太复杂,二是解题的方法太复杂。那么要想使之简化,无非是从问题接口和问题解法上人手。将复杂的接口信息与复杂算法隐蔽起来,剩下的自然是简单的。换句话说就是实现对象的外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封装。

需要知道的东西越少越好理解。在软件工程中,理解是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开发过程中从分析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到设计人员对需求规格的理解,直至编程人员对软件设计的理解,是一个理解传递的过程。每一级开发人员的目的都应是将经过自己加工后的、更简单的抽象结果更抽象、更好理解。因此好的设计人员就是经其加工后传给下级开发人员的设计最容易理解,即给出的问题定义越简单、接口越少越好。

2.1.2好实现

有时好理解却不好实现,即实现算法复杂。但是,如果把复杂算法做成一个封装的模块对象,使实现者只需知道模块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就可以得到所期待的输出结果,而无须知道模块内部的具体实现,因此实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简化。

2.1.3好验证

复杂问题也不好验证。有些设计看起来好理解,也不难实现,但验证起来却很难。例如如果设计了相当多的功能热键用户接口。对于输入数据窗口和数据项较多的应用程序,测试起来十分困难。多个功能热键、多种激活方式、多个输入数据窗口和数据项之间前后控制跳转,这些都是黑盒测试的出发点,而每个控制节点都以2以上的指数方式递增着测试用例数目。即使一般复杂的应用,其测试用例也超过200类。

由于采用了这种多控制、多转移的复杂输入方式设计,算法复杂是不可避免的。简化的办法还是信息隐蔽性设计,将每个热键的多种激活方式触发的内部处理都写成公共对象且封装起来,供各应用程序继承调用。显然这种隐蔽技术直接简化了理解和实现。由于公共父类对象已经做过全面集中测试,下层程序继承后的有关测试绝大部分可以“免检”,所以间接简化了验证,达到“好验证”的目的。

2.1.4好重用

好验证的设计方法是把算法复杂的对象泛化为超类对象,进行集中实现和集中测试,使多个下层子类共享父类的实现和测试,所以它也是一种重用方案。好重用往往是好理解、好实现、好验证的必然结果。不过它是从更高层次上审视信息隐蔽性的目的。

2.2优越性

由于信息隐蔽性设计重用性高,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优越性。

1)由于将复杂内容都隐蔽到公共超类之中,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公共超类对象统一进行设计攻关、设计优化和代码优化及测试和修改,所以不仅利于保证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而且利于提高可维护性、保证数据安全性。总之,有利于从整体上保证软件的基本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2)由于简化了编程难度,避免了重复劳动,降低了对程序员技术经验水平的要求,减少了设计说明和理解交流及编辑的工作量,因而利于减少开发成本。

倘若前述的软件设计不是采用信息隐蔽性设计,倘若我们只有对复杂的库表结构了如指掌之后才能进行多层交叉组合查询程序的实现,这不仅将需要许多时间理解库表结构,还需要构筑同样的数据库,录入能体现复杂数据关系的各种测试数据。由于数据关系映射着应用对象的关系,为此我们还必须了解满足各种组合查询的数据与应用业务处理间的对应关系,因为稍有理解偏差,取出的用于统计的数据就会全面失去意义。所以信息隐蔽性设计对于大型软件开发,特别是分式的异地开发,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前述软件设计提供给我们的是与复杂数据库结构封装在一起的组合查询存储过程,只是一个桩程序。在我们开发客户端组合查询程序时,它完全是个黑盒子,甚至没有放到服务器端。但是,它使得组合查询程序只剩下输入数据检验这一单纯功能了。

3信息隐蔽性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实践

信息隐蔽是个原则而不是方法,按此原则设计的系统具有信息隐蔽性,这是设计优化的一种表现。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都追求信息隐蔽性,并且各自具有一套抽象与实现的思路与方法。在此,我们尝试归纳一下不拘泥于方法学的有关设计思路与方法。

3.1哪些场合应考虑隐蔽性设计

总的来说,凡是可以用信息隐蔽性设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场合,都应该采用此设计。

首先,可以对共同事件、共同处理采用隐蔽性设计。因为重复是问题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输入数据检验”、“退出事件”、“打开事件”、“打印处理”、“热键的转移控制”、“系统信息输出处理”等,甚至对打印报表的“制表时间与页号编辑”功能的共同处理。

其次,可以对接口和环境采用隐蔽性设计。因为接口也是问题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可将静态数据库表及其查询操作隐蔽起来,将复杂关系表及其存取操作隐蔽起来,甚至可以将所有数据库都隐蔽起来,使低级开发人员根本不必意识数据库的存在,以及将特殊输入输出装置接口处理隐蔽起来,将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处理隐蔽起来等。

此外,还可以把复杂的算法、概念隐蔽起来,也可以把用户没有权限的功能隐蔽起来,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2信息隐蔽的实现方法.

我们可以把实现信息隐蔽的物理范围称为隐蔽黑盒。信息隐蔽实现方法实际上就是隐蔽黑盒的实现方法与调用方法。隐蔽黑盒一般可以用函数、存储过程、超类对象、语句系列来实现。使用隐蔽黑盒时,可以用函数、存储过程调用、祖先继承及程序段复制等相应办法来引用。

3.2.1服务器端的隐蔽黑盒设计技术

我们使用触发器来实现对一些数据库超类表(如流水号表)或共同表操作(如表头信息写操作)的盒化。触发器是通过将实现方法与调用方法封装在一起,把调用方法也隐蔽起来,是最彻底的隐蔽黑盒。这除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外,还有利于数据库的安全。因为再严密的客户端操作也无法完全排除网络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而随着网络支持性价比的提高,把数据库相关操作集中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负责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检查和结果数据的处理,这显然是一种既讲效率又能保证数据库数据安全体系结构的方法,是“胖服务器瘦客户机”发展方向的必然取舍。

3.2.2静态表的隐蔽黑盒设计

从信息隐蔽的角度看程序中分离出去的静态表,对程序来说也是一个隐蔽黑盒,它实现了程序中存在变因的控制数据或开关数据对程序的隐蔽(隔离)。静态表放在服务器端,便于共享和维护。同时,我们用逻辑控制静态表解决了面向不同应用对象动态组合应用功能这个难题,把没有权限的那一部分功能对用户隐蔽了起来。

总之,隐藏黑盒就是重用单元,重用单元越多软件开发越简单,与数据库有关的隐蔽黑盒放在服务器端要比放在客户端好处更多,因此隐藏黑盒有着广阔的重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第6篇

(一)人员结构老化降低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人行樟树支行现有工作人员29人,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4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25人。自1998年起,人行樟树支行工作人员一直未得到补充,现有工作人员结构逐步老化的情况日趋严重。由于现有大多数工作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均是在参加工作后通过短期计算机培训获得,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工作中,现有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按照信息系统短期推广培训的操作流程和方式进行系统操作,不能把握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操作,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往往束手无策,依赖上级行或技术人员解决,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硬件配备不足影响信息系统的部署和运行

人行樟树支行现配备计算机28台,其中业务网段配备16台,资金网段配备9台,视频网段配备3台。受业务网和资金网访问控制权限的制约,业务网计算机配备数量明显不足,造成日常办公用机紧张,部分系统(如OA办公系统)难以推广部署。目前,基层央行普遍存在办公资金紧张的情况,现有的电子化资金仅能优先保障资金网设备的更换和满足电子化设备的运转需求,造成现有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周期长,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三)软件设计复杂增加信息系统管理维护难度

人行樟树支行部署的49个信息系统没有采取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运行模式繁杂,系统间的数据共享程度较低,增加了系统管理维护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系统的退出速度较慢,部分系统的操作系统版本要求较低,造成无机可用的局面。另外,网络版的系统没有建设统一的门户,各系统均采用各自地址登录的方式,造成应用上的极大不便。(四)权限设置欠科学性影响权限控制的实施在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受限于基层央行的人员数量和应用能力,很多信息系统都不能按照权限控制要求定岗定人,对于非资金类系统普遍存在一人包办管理、录入、复核的情况,对于权限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资金类系统,也仅能按照内控要求规避需要换人控制的岗位,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

二、建议

(一)优化人员结构,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

建议上级行考虑基层央行的人员结构情况,适当向基层央行引入高素质人员,逐步优化基层央行的人员结构。基层央行要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全员计算机应用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现有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同时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维护水平和业务技能,强化技术人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使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挖掘设备潜力

建议上级行适当增加基层央行的电子化运转资金,同时规范电子化设备报废制度,每年适量更换设备,逐步降低电子化设备的老化程度。基层央行要根据本单位的设备情况,有效调动和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在优先解决资金网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办公网设备的数量,定期检查设备,对资金网淘汰和闲置的设备,维护后可转入办公网使用,以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统一开发平台,优化程序设计

第7篇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是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优化的方向,必须要认识到影响其可靠性因素,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传输交换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在计算机通信网建设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可靠性,那么这就必须要考虑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和冗余,因此在布线时最好布双线,以便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更换。其次是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但是网络拓扑在不同行业领域是不同的,在网络系统建设初期,需要保证网络拓扑的直径和连通度。最后是用户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用户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它的可靠性相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通信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用户设备的良好运行。

2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

(1)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续有效地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正常的运行,由于计算机通信网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给人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保证网络在出现故障之后还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也就是容错系统。目前建立容错系统是最为有效的对付网络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的网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频繁的网络故障将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这也就给网络维护费用增加了负担。多级容错系统能够让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计算机通信网出现故障之后,容错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对故障单元进行立即修复。

(2)分层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处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本就属于多层次系统,并且计算机通信网对于整体的可靠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将分层处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分层方式,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系统层、服务层以及逻辑层等其他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在每一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进行度量,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最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技术设计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3)最优选择方法。最优选择方法是通过研究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的,简单来说也就是针对于网络可靠性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如果在费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加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系统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