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产业化范文

时间:2022-11-15 20:55:22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产业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产业化

第1篇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放后,我国对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育健儿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对体育不计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体育在人们的观念中也被认为是纯消费部门,是为国争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质,产出的是精神。没有人认为体育也可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之计划体制下的体育发展政策,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开发。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写作论文。

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举办八运会为契机,上海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到下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6.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第2篇

一、体育已成为一门新生的产业

环顾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体育作为一门新生产业早已迈入市场,它以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引起经济界的高度重视,在世界经济出现下滑的今天,国际性的环球体育发展集团却日新月异,经济增长呈直线上升势头,以体育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各种名牌产品涉及各产业,誉满全球,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

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消闲、竞赛等特点,吸引着数以亿计的人们亲身从事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比赛。体育用品、练习器戒、场地设施等生产得以极大的发展,通过组织竞赛出售电视传播权、广告权、发售门票、发行纪念币、体育彩票等直接获得较大收入。国际大型竞赛吸引众多的外籍观众,大大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曾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美国实业家尤伯罗斯运用经济规律进行组织,以其出色的经营管理使该届奥运会赢取1.5亿美元的直接效益,使举办奥运会“名利双收”,而成为各国倾力争办的重要活动,国际奥运会、国际足联、国际田联等均因经营方面成为国际组织中的财团大户,其势力范围内的号召作用甚至超过联合国。前几年,美国职业联赛、意大利职业足球联赛,其产值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左右,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足球甲A职业联赛在起步近两年,便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第三大投资热,各赞助商尝尽甜头,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是发展经济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国正在深化经济改革,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聪明的企业主和商人盯上了一切有影响的体育活动,他们懂得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抓住信息就抓住了效率,抓住效率就等于抓住了金钱。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被商人们称为巨大的“国际贸易市场”、空前的“商品展销地”,它是企业家和商人争夺的领地、推销商品的 “天赐良机”。企业家们在体育比赛中为其公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充分扩大企业的影响,树立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加速器,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中国将先后迎来多项重量级的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体育产业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并预计每年2亿万人民币的巨大潜在市场,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但是,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急需大批有体育经济运作经验,熟悉国际体育产业规划、流程、具备国际沟通能力又善于创意体育产业商机的优秀人才,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端体育产业人才,必将成为国内外体育产业巨头重要抢占的资源。

四、大力推进体育资源开发

体育产业化就是要把体育纳入生产领域,有意识的通过发展体育事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国民收入。怎样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体育有形无形资源开发,策划包装,搜集体育产业资源信息,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休闲市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改变经营思路,优化资源组合,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品牌形象,采取专项卡销售、策划包装、广告推介、合理经营等方法,积极开展健身、娱乐、体育竞赛、文艺表演、体育用品销售、开拓经营思路、开展多渠道的运作方式。比如:招募、合作、资金运作等。坚持体育在学校体育、老龄体育、培养高级优秀体育人才的事业性、公益性,充分认识体育的产业性和积极广泛地开拓和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工业。妥善调整体育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急需的发展体育产业的管理部门,增加发展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

五、以体育产业振兴目标,全面繁荣体育市场

近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加强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兼备成立体育产业协会,举办体育场馆改革发展论坛,加快体育场馆的开发开放,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办赛水平,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和管理人才优势,积极申办、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赛事,加快培育体育竞赛市场,着力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有一定上座率的传统赛事、品牌赛事,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扩大趋势。继续开展体育产业培训,指导体育产业开发,促进体育有形无形资产增值,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整合、盘活各类体育资源,完善体育资源信息和资源制度,推进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六、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体育产业化;安徽;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171―03

1 城市现代化与体育产业化概念辨析

城市现代化一般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城市现代化是城市自身运动的高级阶段和城市存在的高级形式,它包含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社会现代化、城市环境质量现代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它体现在指随着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城市的就业和经济活动逐渐市场化、信息化,城市管理科学文化,居民物质文化、体育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高度统一的过程,即城市内涵不断提高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城市社会化及人口的现代化。

产业化在产业经济理论中,被认为是彻底市场化的产物,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并必然的同步发展。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表明,体育产业的进程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难以做到同步而行,这就需要我们对体育产业化本身,特别是中国道路下的体育产业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就体育产业化的基本定义“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劳务”而言,“转变”和“能够”才是最为重要的。21世纪安徽要实现城市现代化与体育产业化的同步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去解决“转变”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逐步达到“能够”实现的目标。

2 城市现代化与体育产业化关系探讨

城市经济学研究表明:“城市现代化进程呈现“s”型发展的规律,并根据城市化水平依次划分4个阶段。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低于30%以下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速度;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到70%;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达100%。城市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体系性过程。任何一种内容的转化或变迁,必然与其它内容有所关联,而且互相产生影响,且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暂时领先或滞后变革,其最后的成功,则不是带动其它方面的变革,就是被其它方面的变革所促成。因此,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必定推动体育的产业化,体育产业化也加快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索和构建体育产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循环机制,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2.1 城市现代化推动体育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下,以体育竞训、表演、健身娱乐和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已形成规模。体育消费已在城市中发展成为新的消费领域,在满足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某一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城市,具有着极大的聚集、扩散效益和规模效应,从而使体育产业化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找到了更为有效的发展基础和消费空间。

2.2 城市现代化为体育产业化提供有力条件 根据城市经济中心理论分析,城市之所以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主要体现在它的聚集、扩散效益和规模效应。体育产业就是在城市的这种经济中心的作用下,不断获得增长的持续动力。这是因为:1)是丰富的城市体育资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增长空间;2)是发达的城市经济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是旺盛的城市体育消费需求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市场;4)城市的聚集、扩散效益和规模效应维系了体育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

2.3 体育产业化促进了城市现代化 体育作为城市现代化综合实力的标志,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了城市的品牌、提升了城市的地位、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2)是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3)在满足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同时,改善了城市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社会文明化;4)拓宽了城市的就业渠道,为社会的安定、协调进步和城市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体育产业化与城市化这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循环体系,不仅为城市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是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只有一定的规模,逐步形成了城市现代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增长空间,而体育产业化的繁荣与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并且周而复始的构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循环体系。

3 以城市现代化、体育产业化为先导,推动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

安徽省共有不同所有制体育产业单位8597家(不含体育彩票业,下同),比2004年增加12.9%;体育产业从业人数为3.9万人,比2000年增长29.3%,占当年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1%,占当年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0.4%。2001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13.07亿元,比2000年增长14.“%,实现增加值5.33亿元,比2000年增长20.3%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1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47%,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0.02和0.03个百分点,体育本体产业增加值为3.16亿元,人均创造增加值为1.75万元(不包括体育彩票),比体育用品高0.72万元,比全部体育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高0.39万元,比全省第三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高0.46万元;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20.8%,上述表现了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魅力。而且以为推进安徽省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但是,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人省,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相比较,无论是城市现代化还是体育产业化和度都明显的滞后。因而,要实现安徽省“十一五”规化纲要(草案)提出的:“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中介为重点的体育服务业”等各项战略任务,还必须

从安徽的实际出发,以城市现代化、体育产业化为先导,推动安徽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3.1 依靠工业化,带动体育产业化 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是工业化,其实质是现代工业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安徽省主要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的步伐,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如:“奇瑞轿车,马钢集团,安徽电力销售超过200亿元;海螺集团、江淮汽车、钢陵有色、安庆石化、淮北矿业、淮南矿业、徽商集团超过100亿元。”都极大地推进了安徽省的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形成地域空间上的集聚扩散效益和规模效应,这极大地推动了这些企业所在区域的城市现代化,这为安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奠定了坚实的市场依托。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表明:依靠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体育资金积累,更有利于形成体育产业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循环体系。因此,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现代化程度,坚定地依靠工业化,促进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已有的区位优势、文化传统和体育的开发项目,通过城市政府的合理规划与政策创新,培育体育市场、完善投资环境、组建体育产业集团,以期扩大中心城市的体育产业规模,增强实力,创造更高的体育竞技、表演及健身服务产品效益,加速形成体育产业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循环机制。

3.2 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化,实现城市社会现代化 安徽省17个主要城市(指市辖区),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其中铜陵市城市化水产为87.93%,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但有9个城市现代化水平严重偏低,最低的六安,市辖区非农人口仅占17.56%”。按城市化进程阶段性的“S”型规律判断,这些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导致了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化进程严重落后的状况。因此,要推进安徽省体育产业化进程,就必须抓住提高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牛鼻子”,在加速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社区化的同时,构建体育产业化与城市现代化循环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体育辐射圈,省辖城市体育支撑点,县域城市体育产业链和农村城镇体育生活网。此外,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要素的极大的丰富,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不断更新,它核心是实现入的现代化。这又要求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实现更多的人享受现代先进的大城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满足入的身心健康的需求以及交流、学习、文化、娱乐等社会需求,进而又推动了这些落后城市的社会文明化即城市社会现代化。体育产业化则是形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升华人文精神和凸现体育与城市经济及促进工业化发展关联作用的摧进剂。3.3 以科学的城市定位,培育区域体育经济中心,实现城市经济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应是在区域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因为我们的现代化目标不仅包括城市现代化,还有乡村现代化。但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能量中心,在区域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和全面推动作用。要发挥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现代化的推动器,很重要的一直就是根据区位相对优势,合理确定在一个省、一个较大的经济区域甚至整个国家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而作为21世纪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体育产业,就必须在这个“增长极”的能量中心寻求坚实的基础和依托,并以体育竞技、表演、健身服务和体育用品、彩票、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在一个省区的中心城市体育辐射圈,省辖城市体育支撑点,县域城市体育产业链和农村体育生活网。这对于农业和后发展的省区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安徽省城市现代化与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三:(1)省城合肥,是现今安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同时,作为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享有更多的资源优势,且高校众多,科技人员比例高。因而,定位于安徽的体育文化中心、大力发展以创新带动体育本体产业及现代化体育服务业的中心是客观和现实的;(2)沿江的马、芜、铜等城市。首先马、芜、铜诸市城市现代化评分最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在省内居前,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其次,沿长江一线是我国的经济大动脉,是长江大三角的经济腹地,也是东部先进生产要素向西扩散的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具有优势的经济区位,便于参与我国最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第二,马鞍山的钢铁、芜湖的轿车、铜陵的有色金属等形成了独特的工业优势,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城市依托,便于在区域竞争中获得优势;(3)皖北的毫州、淮北。毫州地处皖、豫交界,区内的名酒、药材产业市场发展良好,也是我省著名的武术之乡,且邻区缺乏经济、体育实力很强的区域竞争对乒,人力发展民族传统项目和开发体育,健康、保健用品市场应是得天独厚。淮北地处苏、皖交界,是我省的煤、电基地,且体育基础发现代化程度较高。因而,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支撑体系、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前提下,致力发展体育竞技表演,健身服务等本体产业是符合实际的。

3.4 以环境质量为主,开发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现代化 环境质量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安徽城市现代化务必加快城市环境质量建设。安徽省不少城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区域较多,安徽聚集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国A级旅游区安徽省占了约46%,举不胜举的名山峻岭、青山幽谷,江河湖泊、蓝天绿水之皖风徽韵,为攀岩、爬山、动力伞、潜水等体育旅游产品提供了绝好的场所;50多处国家森林和国家古民居村落文化保护区,为自然探险、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呈献出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辽阔的长江、淮河口岸,为自然水域漂流、冲浪、橡皮艇等挑战意志极限的运动产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这些丰富体育旅游资源决定了必须有效利用我省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保护中合理开发、有序开发,促进生态环境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体育旅游优势的转化,实现体育产业化、城市质量环境质量现代化与区域资源环境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市环境质量现代化。

3.5 整合城市体育资源,推进体育产业结构升级 在传统的体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下,时代赋予“举国体制”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和新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在对部分城市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较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资金不足,咋办事情”。这说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然存在。而在东部发达的省份,生活性、商业性的体育竞技、表演、健身、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休闲、旅游已是各业兴旺,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并且在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和提高城市经济实力等方面表现了巨大的业绩。所以,应根据我省体育产业规模不大、主导产业实力不强和体育市场基础不牢的客观情况,制定符合安徽人民体育消费需求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观的,有助于提高市民素质和能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的省级生活性、商业性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开发计划,以扩充我省的体育主导产业实力、稳固我省体育市场主体,培育我省体育赛事精品,打造城市品牌,并把握好发展机遇,逐步实现融入长三角地区和竞争于国内体育赛事市场中的发展目标。使其真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4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产业化 发展现状

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国家扩大就业人口、获取巨额收入(年产值已达上千亿美元)发挥了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理论研究、产业立法、产业开发及市场运作等诸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和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抓住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飞阶段的有利时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 体育产业化的涵义

1.1 体育产业的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使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2 体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一定条件下或历史时期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成果的非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的转变,对自身规模组织目标调整改造,实现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改革体育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而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将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赵芳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类。她认为体办产业(即体育部门为创收和补助体育事业发展而开展的生产主体产业以外)的某些内容与体育相关产业类有所重复,所以将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类归为一类。卢元镇根据体育产品类型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运动饮料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活动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会展业和体育养殖业);按照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为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按照经营、集资方式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和体育经纪人业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从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快更宽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可能还有更多的观点,值得今后不断探讨。

3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1 规模大、产值高

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广,像美国体育产业的门类达到19个之多。所以该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 786亿美元,这一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7%,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成为四大产业之一(石油、汽车、钢铁和体育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国民产值一般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行业站位挤入前20名。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3.2 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他们强调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从政府到体育企业都非常重视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领域。

3.3 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法国和韩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日本和德国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瑞士则结合自身的情况重点发展登山、滑雪等体育旅游业。

3.4 解决就业,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 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亿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 2003年的统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为87.6万个,相当于整个英国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煤矿、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

由以上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是自由经济,产品和劳务的产值是按用途种类直接在其账户上反映,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部门经济,由此产生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究竟是指体育部门,还是指体育行业,还是指体育需求,还有待研究。

4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策

4.1 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初衷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和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其它事业。如果影响了经济、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这种划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国体育产业属于劳务的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时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思维方法,从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出发。

第5篇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放后,我国对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育健儿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对体育不计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体育在人们的观念中也被认为是纯消费部门,是为国争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质,产出的是精神。没有人认为体育也可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之计划体制下的体育发展政策,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开发。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举办八运会为契机,上海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到下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6.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第6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国家扩大就业人口、获取巨额收入(年产值已达上千亿美元)发挥了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理论研究、产业立法、产业开发及市场运作等诸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和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抓住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飞阶段的有利时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体育产业化的涵义

1.1体育产业的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使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2体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一定条件下或历史时期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成果的非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的转变,对自身规模组织目标调整改造,实现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改革体育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产业。而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将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赵芳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类。她认为体办产业(即体育部门为创收和补助体育事业发展而开展的生产主体产业以外)的某些内容与体育相关产业类有所重复,所以将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类归为一类。卢元镇根据体育产品类型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运动饮料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活动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会展业和体育养殖业);按照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为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按照经营、集资方式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和体育经纪人业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从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快更宽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可能还有更多的观点,值得今后不断探讨。

3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1规模大、产值高

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广,像美国体育产业的门类达到19个之多。所以该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786亿美元,这一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7%,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成为四大产业之一(石油、汽车、钢铁和体育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国民产值一般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行业站位挤入前20名。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3.2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他们强调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从政府到体育企业都非常重视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领域。

3.3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法国和韩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日本和德国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瑞士则结合自身的情况重点发展登山、滑雪等体育旅游业。3.4解决就业,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亿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2003年的统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为87.6万个,相当于整个英国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煤矿、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

由以上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是自由经济,产品和劳务的产值是按用途种类直接在其账户上反映,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部门经济,由此产生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究竟是指体育部门,还是指体育行业,还是指体育需求,还有待研究。

4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策

4.1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初衷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和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其它事业。如果影响了经济、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这种划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国体育产业属于劳务的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时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思维方法,从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出发。

4.2需要明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化水平不高,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美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愈来愈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体育产业起步阶段,应形成“放水养鱼”的市场氛围。但开发、培育体育市场,并不等于放松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都应当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培育体育市场与管理体育市场并举的方针,边培育边管理,在培育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积极培育。随着体育产业的开发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形成,对体育产业政策和市场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策性支持。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②大力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体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③投资体制方面,应该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的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④要积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⑤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体育产业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⑥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事业单位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向其他实战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太高,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找准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的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的产业化格局。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新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参考文献

1鲍明晓.对我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7)

2张岩.体育产业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韩丹.“产业”与“体育产业”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5(4)

5杨年松.论体育产业之界定[J].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丛湖平.体育产业若干界说的辨析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

第7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通过对东西部地区乃至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当落后。本文的研究对象以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本文通过大量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体育产业的大量文献资料,同时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和比较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尤指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2.2逻辑推理法:通过获得的大量二手文献资料,经过对比,推理,得出相关、合理的结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劣势

3.1.1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挖掘,尤其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项目多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我们非但没有发展好自己的体育文化,而且很多民族体育项目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3.1.2体育产业及消费等观念滞后,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观念滞后.思想上依赖政府,对体育项目的经营沿袭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办法,因循守旧,欠缺整体观念和改革创新意识,机构人员不健全.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

3.1.3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强力制约了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尤其以贵州,云南的经济更为落后,这种现实条件大大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2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

3.2.1发展特色的民族体育产业项目。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是体育产业化的创新方向和特色所在,也是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民族体育项目近几年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相对上了一个台阶。在西部地区的很多高校,民族体育项目的影子随处可见。

3.2.2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发展西部地区体育产业无可比拟的资源。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是现实,然而,它的自然风情却是独具一格,别具匠心。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体育产业不仅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实际效益,而且会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这种双重功能将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明显并充满生机和活力[2]。发展体育产业,培体育好市场是关键.对体育市场的管理也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拓展体育产业新领域,不要只是停留在依靠现有条件的小范围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增强财力”为市场导向,注重产品的研究和市场的开发.巩固和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

3.2.3西部大开发之风,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自从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的变化日新月异,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是前提,我们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体育产业。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持续性的大项目,是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西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可借助西部大开发之风,大踏步向前迈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悬殊。从我国大范围来讲,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都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4.1.2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产业化的体制依托于市场化。市场化的本质特征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手段。由于市场方式具有天然的集聚特性,同时倾向于将要素导向资本收益率高的领域。

4.1.3体育产业化意识淡薄,在发展体育事业时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消费方式,一切以发展体育产业为目标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最高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然而,这种产业化的意识似乎在西部地区没有太多的体现或体现不够深刻。

4.2建议

4.2.1大力发展和推广民族体育项目,创建具有西部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产业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民族习俗紧密相关。民族体育项目对体育设施要求较低,换句话说,体育产业化成本较低,同时,民族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很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因产业化成本低而适合西部地区开发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化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