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一地理常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26 18:21:3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一地理常识点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一地理常识点总结

第1篇

1.    教师现状分析

我校地理组一共两名教师,分别任教初一初二地理

其中新老师负责初一地理,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很足,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可以更有效的交流,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对课标和教材不熟悉,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不足,对学生不熟悉,课堂掌控能力有限。

负责初二的曲丽凤老师,最近三年一直从事初二地理会考教学,相对而言对课标、会考和教材很熟悉,也基本能够预估出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迅速的展开教学。但是,课堂不够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不充分。基本与新老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共三个班,每班接近50名学生,数量相比以前较多。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一地理,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根据批阅初一期末考试卷子的情况和开学两个周的了解,多数学生对地理兴趣不大,感觉地理很难,同时也欠缺基本的地理常识,对出初一知识遗忘较多,地理思维较差。同时,本届学生多才多艺,音体美特长生非常多,而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有部分较好,但更多处于中游水平,甚至个别是较差。

针对此情况,结合初二知识点,在开学一个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由背地理转向思考地理,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着重强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音体美的特长生中地理基础较差的,争取全体B率过57%,特长生中除去个别成绩差的,争取都能达到B,D严格控制在10%以内,特长生不留D。

3.    教研配档安排

根据史地政教研组的安排,按时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评课,学习各家之所长。

地理组内共同研讨课标,让地理课表真正指导教学。每周共同研讨一节课,包括教研组的听课,和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秀课程资源,研讨学习共同进步,每周都能有收获有进步。

4.    教学进度安排

周数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备注

完成情况

1

9.3-9.7

1.1.1

1.1.2

1.1.3

2

9.10-9.14

1.2

1.3

1探究

3

9.17-9.21

2.1.1

2.1.2

复习

4

9.25-9.30

拓展

5

10.1-10.5

十一

6

10.8-10.12

2.2.1

2.2.2

2.2.3

月考

7

10.15-10.19

2.2.4

2.3.12

2.3.2

8

10.22-10.26

2.3.3

2.4

2探究

9

10.29-11.2

3.1

3.2

3.3  3探究

10

11.5-11.9

4.1.1

4.1.2

4.2.1

11

11.12-11.16

4.2.1

期中考试

12

11.19-11.23

4.3.1

4.3.2  4探究

总结上册

13

11.16-11.30

5

6.1

6.2.1

14

12.3-12.7

6.2.2

6.3.1

6.3.2

15

12.10-12.14

6.4

7.1

7.2.1

月考

16

12.17-12.21

7.2.1

7.3.

7.4.1

17

12.24-12.28

7.4.2

8.1

8.2

18

12.31-1.4

9.1

9.2

10

元旦

19

1.7-1.11

复习周

20

1.14-1.18

复习周

21

1.21-1.25

考试周

说明:1.每节课前五到十分钟是对上节课的检测,背诵知识以默写的形式进行,理解知识做《伴你学》精选的题目。当堂或者课后及时反馈结果,让孩子也做到地理学习效果的心中有数。

2. 每章有检测,题目参考网络及辅导书精心选择,题目选择有梯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近阶段的地理学习。考试时间自行安排。

3. 精心设计导学案,需要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上完一个班级及时调整,要有修改完善和课后反思。

第2篇

1.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面对中考和高考,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仍旧是成绩,的确,在大众的眼光或者是潜意识当中,评价一个科目的教学成果最好的根据就是考试成绩,而我们也能从考试成绩中直观地看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上的一个原因:很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中,初一、初二在地理教学中都是走形式、标出重点题目以应付考试,而在中考也没有地理这个科目,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对地理教学方式也没有加大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成果、质量也因此不高。也导致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也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教材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适应是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除了学生在初三阶段对地理进行学习之外,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也是教学衔接困难的重大因素。初中地理教学局限在气候、地图板块、世界地理等学习内容。而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涵盖了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以这样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强,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际计算研究,从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可以用跨越来形容,这也使得教学衔接难度加大。

二、如何更好地改善高中地理教学复习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

高一地理是衔接初中地理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高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衔接上。利用地理图像教学法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选择时,要充分尊重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图像学习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地理图像技能和地理素养,锻炼高中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时候,通过认识气候分布类型图,了解全球气候如何分布,主要的气候类型在赤道两侧如何分布等,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认识气候。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对于抽象的概念气候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一些生涩复杂的概念上尽可能简化让学生理解结论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地理内容,更好地将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结合在一起。

2.让上课过程更加切合实际

想让一堂课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最主要的还是上课氛围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常识引出课堂重点,可以消除学生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利用地理景观教学图,可以充分反映地理事物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景色的图像。很多学生因认为高中地理复杂难懂而学习兴趣较低,老师要在适当时机将生活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高中地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提出一定的论题:如商品房在开发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足球赛制在每个地区都不同?为什么台北的雨季是冬季而我们是春季?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入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学习。

3.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衔接效率

第3篇

一、数字化地理教室及星球系统概况

我校的数字化地理教室分为2个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教室。

主教室由教室正中央的数字星球系统、教室前面的多功能组合黑板、电子白板以及教室后墙的2幅世界和中国立体模型地图组成。特别是教室屋顶做成了模拟星空的穹顶,教室四周的墙上都悬挂着各种写有地理科普知识的灯箱,就连窗帘上也刻画着地图或者地理小常识,这一切都为学生呈现了三维立体的教学空间。

辅助教室又称准备室,平时用于各种辅助教学的立体模型、地图、实验器材等的储藏。教室的最大亮点是环绕教室一周的具有声音介绍功能的立体模型展示柜。教室中有4组环形桌椅,为学生提供了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条件。

二、数字化地理教室的特点

1.数字星球系统

数字化地理教室内的数字星球系统,无疑是整间教室的最大亮点。与之相配套使用的有教室前方的电脑中控台、电子白板投影幕和星球系统正上方的模拟星空穹顶等。旋转的数字星球展现的是具有逼真效果的立体世界。曾经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对数字星球系统的感受:原本球形的、立体的地球世界,原来却非要我们通过书上的平面图记住它;今天看到了数字星球,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是个圆的……

确实,数字星球系统通过数字视像圆球体屏幕瞬间融合展示,直观呈现了地球、月球、太阳与星空系统,把宏大的世界拉到学生的身边,令人犹如身临其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突破抽象概念的理解都有明显的作用。更确切的理解是,数字星球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控制平台、资源软件和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展示技术,融合多媒体信息、实时互动演示及屏中屏功能,实现学科整合、配套资源开发,瞬间以立体模式展示天文、地理信息,使学生可以从全球、整体、综合和区域的角度研究、探索宇宙空间环境和地球环境。

2.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数字化地理教室内的又一大亮点。在教学中,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相连,此时的电子白板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手写板,可以在上面任意书写、绘画并在计算机上显示,文件保存为图形文件。地理学科教学常常需要使用地图,在电子白板上可以直接对地图进行圈划、增减、突出重点等操作,具有非常直观的效果。

3.立体模型及其他

其实,数字化地理教室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是大量的地理立体模型,如立体地形图、电动地球仪、地动仪及各种动手实验器材等,通过它们把平时书本上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达到了好学、乐学的教学效果!

图1 数字化地理教室

三、数字化地理教室与课堂结合的有效性

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中学地理课包括地理景观、现象及分布、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也都体现了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仅靠教师的讲解,配合平面、静态而单调的挂图、地球仪,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以一定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经验为基础,否则理解书本上的文字材料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多数学生会感到枯燥、难学,表现出厌学的思想。多数学生只对趣味性较强的世界地理知识有学习积极性,其中还不乏只把地理学习当成是环球旅游探索的学生。而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的中国地理,很多学生则难以提起兴趣。

数字星球系统的引入,使得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瞬间融合展示,由平面的转成立体,由静态的变成动态,极大地满足了教学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地理教室投入教学2年多后,我校又专门成立了地理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小组,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数字化地理教室,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运用。数字化地理教室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1.提高了学习兴趣,扩大了教学容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满了学习兴趣,才会融入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中去。初中地理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特点:初一地理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世界各个区域的奇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教学中如果教师结合书本知识补充一些有趣的奇闻趣事,那么,地理课无疑就会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了。但是初二地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上不再以“趣闻逸事”为主,教学思想上也注重对地理现象本质的探索,这就注定了其课堂容量的增加以及内容的相对“乏味”。可以想象,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就会失去对地理的兴趣,消极对待。

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一堂地理课能够在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的前提下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师都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地理模型(包括自制简易模型)和教学挂图,开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等。

而有了数字化地理教室后,我们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终于找到了地理知识的实践基地了。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先进的,对学生而言,仿佛再一次唤起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强烈兴趣。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不自觉的做中学到了地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复习课中,注意知识点的梳理和应用,运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学生不熟练的知识点,以原理应用和学生互动操作为主,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切,无疑省去了过去教师重复又重复而效果仍不佳的讲述式教学时间。现在,只需要让学生自己在地理教室中去观察,去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教学容量。

2.解决了地理难题,突破了教学难点

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仅有2年时间,从初一的新学科到初二面临的提前中考,转换的似乎有点儿快,再加上平时每周教学课时的限制,对地理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上好、利用好每一堂地理课,最大化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抽象性、区域性、综合性等,决定了它很难在教师的口述中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即使一个最简单的知识点,都可能需要教师反复讲解。例如,让学生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异同点及各自特点,即使结合了地球仪来演示教学,学生也很难不在练习题中犯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习题中的地图永远是平面的,让学生在圆形中思索球体的知识甚至还要延伸,确实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

而数字化地理教室可以出色地解决这一系列看似困难的问题。记得在利用数字星球系统讲授经纬线知识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围观了旋转中的数字星球,当学生认真地观看那一根根时隐时现、交替出现在旋转星球上的经纬线的时候,甚至没有教师的讲解,他们对此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现象归纳总结,分析推导出更深层次的结论,学生也能轻松地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数字星球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球形屏幕上的球状图圆柱投影的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多角度、多方位、多对象地进行开发和演示,使教学活动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在授课中通过选取典型的图片和教学案例,使用同一张图片变换角度观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与强化。在数字星球系统强大的功能之下,绝大多数抽象知识得到了直观展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松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

3.增强了动手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出现,特别是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展示,让学生们在大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更加希望积极参与其中探索奥秘。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备课中,特别注意将书本上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得知识的环节,设计成学生动手实验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在大量的地理模型面前,学生自己去动手拼拆;在数字星球系统面前,学生自己去观察甚至操纵星球……日积月累,学生对书本知识已经从记忆层面自然过渡到了理解层面,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

此外,我们在每周一次的全校社团活动中,增设了基于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社团),在全校初一、初二年级各班选择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他们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走进地理教室,走向更深层次的地理研究。3个多学期下来,学生们兴趣高涨,对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地理社团因课时有限等原因,还没有具体的教学纲要,每一次几乎都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地理知识的拓展和活动。而笔者正在构思和草拟地理社团的校本课程教材,希望能使地理社团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第4篇

身为一名教师,工作一年,对工作有如何的感受?把一年的工作总结好,看有哪些方面进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021最新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1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3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这一年,本人收获颇丰,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每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成绩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主要经验和教训

1、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

既而对规律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总之,学校给我提供施展才华的平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荣誉,我会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年级地理,对他们来说地理是进入中学一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5超量工作,肩负重任,任劳任怨。20_年元月至6月,我担任高中三年级三一、三二、三三这三个班的高中地理课,和高三年级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周课时15节。积极备课,上课,辅导,评改试卷,超量工作,任劳任怨。暑假期间,参与复习班的学生招收和报到工作,顶酷暑战高温,百问不厌,出力流汗。下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高中地理课,教高一一、一二两个特优班和一三、一四两个普通班,提任高一地理组备课组长和地理组教研组长。所教学生多,遇到问题多,每问必答,诲人不倦,每每讲到熄灯时间。积极为本组教学争取时间。本学期末,一周上20节课也不讲报酬,毫无怨言。

敬业奉献,追求独到,技艺精湛。作为高三毕业班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精深的教学艺术,渊博而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敬业乐教思想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处处时时高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致考虑,由小事做起,追求独到,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命题的发展趋势,不断总结出答题的技巧和规律。认真了解学生,抓住其困惑。找准学生知识存在的盲点、误区和死角。针对弱势,进行培优和补差。教学中注意对问题的分解,让学生逐步观察、发现、对比、体验成功感悟快乐,积小成而成就大成。教学技艺深得学生和学校领导和同仁好评。

成绩斐然,英才辈出,捷报频传。20_年高招,我教的三个班都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任务。其中三一班学生___同学获20_年市文科综合科冠军和登封市文科应届班总分冠军二项殊荣。下半年我教的高一学生陈__等同学分获各次段考地理的第一名。我们地理组也受到了市教育局的通报表扬,并在市质量分析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第5篇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二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4、35、36及初一48、49共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1、初二:本学期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2、初一: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当然,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三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本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第6篇

一、学科教学的基本现状

1.教师队伍

目前,我县中学共有地理任课教师69名,其中高中任课教师26名,初中任课教师43名。

就教师学历构成而言,高中任课教师中原本科教师25名,占96%,原专科教师1名,占4%;初中教师中原本科教师10名,占23%,原专科教师7名,占16%;初中教师中,有非专业专职教师10名,占23%,兼职教师16名,占38%。就教师队伍整体而言,高中教师队伍实力较强,中青结构较为合理。初中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年轻教师多,非专业、兼职教师比例偏大。

2.教师教学

鉴于我县学科教师构成的参差不齐,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水平相差悬殊,学校间教学质量差异较大。高中教师整体较好,A类课教师10人,B类课教师15人,C类课教师1人;A、B类教师间教学的主要差距在教学经验,个别教师在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等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水平与市区比较接近。初中教师整体问题突出,A类课教师10人,占24%;B类课教师23人,占52%;C类课教师10人,占24%,整体教学水平与市区差距较大。

3.学生学业

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高中又与生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高中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来讲,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县内比较来说,城区较好,乡镇较差。城乡间学生的学习质量差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关性较大。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各校参差不齐,与学校教学管理、教研氛围、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态度等相关。总的来讲,专业教师所教学生成绩好于兼职教师,城区校高于山区校。

二、学科教学的基本分析

1.学科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主要的表现是:

(1)学生活动得到教师们的普遍重视:

新课程教学,加强学生活动是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都非常重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设计,广大教师和学生在此都花费了较大的精力,总体上说来成效明显。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积极,兴致较高。尤其是初中课,教师对活动形式的追求更加强烈,活动的形式也较为多样。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了较大的推进:

目前学校信息技术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多数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广大教师竟相通过教学手段的提升,展示自己课改的效果,特别是希望通过音频、视频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现大量负载地理信息的景观图像、图表和案例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以此弥补学校地理教学资料的不足,达到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资料分析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功用和优势教师们认识较深,整合的意识较强,探索的积极性较高。

(3)教师对典型课例和新的教学方式学习、移植的意识较强,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较高:

在新教材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介绍了不少典型课例,推荐一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观摩了许多反映当前新理念的研究课和示范课。当前,教师们学习移植、实验实践、模仿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较为高涨,这是课改初期必要的作法。也是符合我县教师队伍实际的有效作法。教师们通过实验性的探索和体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理解,并在运用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中总结得与失,在学中改,在改中悟,在参与中提高和进步。

(4)学科的教学特色有了较好的突出和体现:

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地图教学,即读图、用图、图像分析,以及通过地理资料分析、

案例分析和联系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目前教师们在地理图像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较强的重视,对教材图像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讲解、分析、挖掘、应用的较为深入,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明显的体现和实施的具体过程,图像教学的质量在逐渐的提高。特别是那些非专业教师,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教材重要的组成,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讲好图、用好图、分析好图。

(5)教师在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

新的地理教材在抑制照本宣科方面起到了很好效果。因此,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必然成为

备课的重要环节和上好课的前提。近年来,教师们在该教学环节的投入明显加大,相互间的学习研讨交流也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在此所下的功夫,花费的精力还是显而易见的。

2.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课堂教学面貌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

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水平来说,还处于较低层次,城区、乡校、山区学校间差距悬殊,发展很不平衡,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的方面是:

(1)高中课堂教学在有效组织学生活动方面未有大的突破,教师讲的比例依旧偏大。讲授课的启发、思维训练不突出,教学活动的效益性、体验性较差。初中课堂教学中重形式轻效果,活动的目的性、知识的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时间的安排和教学的调控上把握不准,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普遍。

(2)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还欠深度,多数教师宏观把握教材的能力较弱,目前学科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讲教材教教材,至于该教材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知识间的相互关联,理解稍差,钻研不多,缺乏整体教学意识,为考而教的现象较仍较普遍,教学的基本定位较为局限。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尚未融洽整合,在多数课中还只是教具的的代用品,教学课件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资料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初中的主要使用形式是景观图象的的展示,高中大多用来呈现资料和案例。比较来说,城近高中应用频繁,整合的效果明显,乡村学校使用率较低。

(4)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和组织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调动不够,组织活动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初一年级学生学习状态相对较好,初二年级课堂教学秩序相对较差,乡校高中学生学习动力和精神状态不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

(5)教师的专业素质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向更高层次的提升,初中教师队伍的不专业不稳定,是制约学科教学发展和提高的是一个老问题,在当前课改中矛盾更加突显。不少非专业教师学科教学的知识底蕴不够,教材中有许多自己搞不懂的知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基本技能没有很好的体验和积累,教起学生来效果自然较差。这些教师尽管在组织活动方面还较擅长,但活动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往往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因此,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真正落实,提高教师是重要的环节。

三、加强与改进学科教学的意见

认真研究教材,要在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上多下工夫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兼顾、三位一体、统一表述,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目前多数教师距此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正确的确定教学目标来源于深入的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内容,明确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来源于对学生的熟悉和了解,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会引发共鸣。准确的表述教学目标一是要用词准确,二是要把三维目标精练概括,即通过什么方法,达到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教育目的,体现什么教育观念等,特别要注意目标的可体现性和可检测性。因此,加深教材研究的力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深思熟虑认真推敲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认真研究教法,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和多样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与学方式的灵活和多样性,新课程改革以来涌现出一批教学方式方法

的改革创新成果,需要我们尝试和借鉴。目前较为常用的案例有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讲授法教学等。我们建议学科教师,在理解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实验。特别要提倡同一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切身体验和效果比较,积累教学经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3.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生活动,讲求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学生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必须是为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即安排什么活动,解决什么问题,能给学生什么样的体验,活动需要应用那些知识,可以锻炼和训练那些能力,活动将会得出什么结论。只有这样寓意明确的活动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同时,教学活动的操作性、实际性、可行性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少组织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大型学生活动,重点在课堂中的短小活动上多做文章。

4.突出学科特色,细化图象教学,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图表的学科技能

地理图象、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理图象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地图技能的培养讲求方法和程序,需要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每一副图象、图表制定相应的读图程序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确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要让学生通过读图,学会和掌握图象中的颜色、线条、符号、数值、示例表示什么意思,反映什么现象或规律,说明什么问题,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要着重教会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归纳总结读图用图的技巧。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明确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的主线切入和安排,媒体呈现的内容要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学方案中要具体说明呈现的时机、内容、目的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要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而不是替代教学。

6.课堂教学要注意密切联系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和分析实际问题,要重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注意搜集和整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和资料,加强专业的知识积淀,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变讲知识为用知识,变分析概念化程式化问题为耳闻目睹的实际性问题。

7.把好阶段质量关,强化单元检测、单元教学信息反馈、阶段查漏补缺,及时化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学习问题的堆积,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找准学习中的薄弱点,并协助学生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快解决。

中学地理组

中学地理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中学地理是传授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适宜现代社会发展文明生活与生产方式合格人才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意义。

一、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

初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高中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高中毕业会考说明是高中毕业会考命题和模拟练习命题的依据。同时高考大纲也是重要的参考。

二、评价与监控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

2.自主性原则:

评价过程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体验评价意图,约束个人行为。

3.学科性原则

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依据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干知识内容制订评价项目。

4.发展性原则

评价力求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首要目标,不以考试成绩的数学计量论高低,而以学习的发展进步为追求。

三、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

初中部分

一、评价与监控的内容及层次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②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③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④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②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判断。

③常识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④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②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③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实施建议:

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由三部分构成:一为地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定量的评价;二为地理学习的态度、方法,为定性评价;第三部分为学生地理实践活动。

注:

学生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60%+平时课上提问、作业、作品等成绩40%

学生学期成绩100分=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10%+实践活动10%

学生学年成绩100分=上学期50%+下学期50%

附:期末考试说明:

一、考试题型:

①单项选择②填表题③读图解答题④资料分析题.

二、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满分为100分。其中,较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2:1。

三、考试内容:

初一年级: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①运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①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图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中国地理

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临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①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③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③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①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③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④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①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①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②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地理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①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征。

③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④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⑤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①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③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④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⑤根据有关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⑥举例说出区域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⑦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⑧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环境与发展

①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②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④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⑤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初二年级:世界地理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①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②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①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系。

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①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①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②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③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居民

1.人口与人种

①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③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及文化传统。

3.聚落

①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②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③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区域发展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①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国际合作

①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②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①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系。

③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④通过实例说出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①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③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④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⑤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⑥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⑦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⑧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⑨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①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②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③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④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⑥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⑦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⑧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⑨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附:学生实践活动:

一、为了推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被确定为地理初中考试的重要部分。

满分100分,按活动评价表项目操作评价。

延庆县地理科学生实践活动成绩评定表

评定项目分值评定标准

1064

现参加态度10积极主动一般被动参加

遵守纪律10自觉遵守一般不太严格

协作精神10团结协作一般融合性差

活动意识10尽心尽责有毅力一般责任心、毅力较差

力工作能力10较好地承担和完成任务一般完成任务费劲

交往能力10善于言谈交往、做事大胆一般做事胆怯、不善表达

思考能力10勤于思考、肯钻研一般不爱动脑

果知识运用10联系并应用知识原理一般联系应用差

方法使用10正确、灵活、熟练一般使用有一定困难

任务完成10圆满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

二、实践活动要求:

⑴学生实践活动考察,由学校负责组织,由学科教研人员审核活动方案。

⑵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应留有相关的活动资料或档案,(如:计划、实施方案、活动总结、学生完成资料或录像等)以备抽查。

高中部分

一、评价与监控的内容及层次要求: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知识要求(试卷考查)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一单元)

了解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轨道及其地理意义;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第一单元)

了解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运动,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汽输送的关系;了解锋面、气压、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理解主要气候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第二单元)

了解三大岩石和主要造岩矿物;了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对地表的影响;(第三单元)

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及其主要保护措施;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意义;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知识作用;了解土壤的形成及在环境中的作用;(第四单元)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了解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和组成;了解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第四单元)

了解常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及其危害和防御灾害的措施;(第四单元)

学习方法与技能要求(试卷考查为主)

读太阳模式图,分析日地关系及对地球的影响;(第一单元)

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现象,解释和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单元)

绘出二至日示意图,据图说明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第一单元)

根据日地关系和地球运动现象,举例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单元)

运用简单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第二单元)

运用类比方法,比较气压带、风带特征;(第二单元)

联系实际问题或现象,说明气候因素对地区气候的影响;(第二单元)

能够在野外观察地貌、简单地质构造、河流水文、植被、土壤;(第三单元)

绘制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过程示意图;(第三单元)

运用图表说明海洋表层盐度、温度变化规律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第三单元)

从气候、交通、通信等主要方面说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第三单元);

联系实际说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四单元)。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活动考查为主)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养成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一单元)

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第二单元)

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第三单元)

树立正确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点;(第四单元)

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意识;(第四单元)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知识要求(试卷考查)

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区位因素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第五单元)

理解农业主要的地域类型及其特点;(第五单元)

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区位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第五单元)

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了解不同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特点;(第五单元)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第六单元)

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理解其形成原因;理解城市化的标志;(第六单元)

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第六单元)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了解这些方式的作用;(第七单元)

了解交通运输点、线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第七单元)

理解电子通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七单元)

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第七单元)

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和特点;(第七单元)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特点;了解环境的破坏程度急对人类的危害;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八单元)

理解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第八单元)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第八单元)

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途径和措施;(第八单元)

学习方法与技能要求(试卷考查为主)

1.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的因素;(第五单元)

2.比较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区,分别给予评价;(第五单元)

3.根据图表,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和商业网点的趣味因素;(第七单元)

4.调查本地商业网点分布和商品流通情况;(第七单元)

5.调查本地乡镇、农村的发展状况;(第六单元)

6.运用区位知识,分析当地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第六单元)

7.根据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于后果;(第八单元)

8.结合当地环境问题表现,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第八单元)

9.结合实际问题,说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八单元)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活动行为考查)

1.认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的意义;(第五单元)

2.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强化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第八单元)

3.努力规范自己行为培养对环境的负责行为;(第八单元)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知识要求(试卷考查)

1.了解人口发展、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理解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了解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地域结构;了解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3.了解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主要文化源地及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文化传播与文化扩散的途径;

4.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

5.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理解当前国际冲突的背景;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合作的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学习方法与技能要求(试卷考查为主)

阅读并分析人口发展模式图;(第一单元)

根据资料绘制人口增长和土地、经济增长关系图;(第一单元)

从交通、经济、文等方面综合分析本地乡镇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单元)

调查本地城市功能分区状况;绘制本地城市规划图;(第二单元)

阅读文化传播、文化扩散图,分析传播扩散的途径、特点;(第三单元)

联系实际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单元)

收集资料,说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五单元)

分析国际合作、国际冲突的案例,探讨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前景;(第六单元)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活动行为考查)

树立正确的人口数量和素质观念;(第一单元)

正确的认识城市分布间的内在规律性;(第二单元)

认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同文化对世界发展的意义;(第三单元)

树立正确的旅游审美观,养成良好的旅游道德风尚,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激发真挚的爱国热情;(第四单元)

树立正确的全球意识、合作竞争观念、和平发展观念;(第五单元)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知识要求(试卷考查)

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和特征;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理解我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我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特征;

理解国土整治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了解现代国土整治现代技术的应用;

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山区开发、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城市新区的开发的原因、条件和措施;了解河流综合治理、农业低产田的改造、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海域的开发、条件、意义;

学习方法与技能要求(试卷考查为主)

用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

调查本地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分析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活动行为考查)

提高对国土整治必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树立积极改造自然的意识,提高对改造自然应以促进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评价与监控方式

试卷考查方式

1.单元检测:试题难度分配:易80%,中20%;

2.学期检测:试题难度分配:易70%,中20%,较难10%;

3.阶段检测:(会考模拟)试题难度分配:易60%,中20%,较难:20%;

活动考查方式

1.作业考查:作业评判、知识系统整理、资料收集;

第7篇

世界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创造性地评价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达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中的特点,是现代教育的精髓。我国实行教学改革以来,本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自己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教学习惯,为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对于新进初中的学生,地理是一门新课,特别是地理学习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一门最难学的科目。我认真总结思考,思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首先,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我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自己课堂艺术教学效果;其次,如何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许多复杂的问题能否用较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去认真学习,学通了才会有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和学双方都能保持较高的热情。

案例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判读地形类型

初一地理中,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种考试中,出现频率都很高。读等高线地形图,在判别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和陡崖五种地形类型中,学生最难判别的是山谷和山脊。对于山峰、鞍部和陡崖的判断,同学们一般都能较快地掌握;但对于山谷和山脊,大部分同学无从下手,还有部分同学容易把山谷和山脊搞混淆。教参一般要求半个课时学习时间,在最初的教学中,我基本上用了大半个学时,甚至又用晚修时间,通过练习讲解作进一步的复习,但同学们还是一知半解。有段时间,我简直是一筹莫展。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我在用分析法教学中,根据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判断出地形的形状,然后确定哪是山谷,哪是山脊,但学生很难把理论转化成抽象思维。有的同学看起来好像已经懂了,但一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又糊涂了,反反复复。那时,我真正感受到从来都没有过的困惑!

后来,我又在教学课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在教学方法上作了很大的改进。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等高线地形图方面的资料,把它们进行综合,又根据我自己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并从不同角度展示等高线的变化情况,山谷、山脊的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课堂效果显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我总觉得这种教学方法,事倍功半,效果总觉不佳。

在学习到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世界气温分布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的气温要高;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的气温要低。定义同学们都记熟了,但实际运用中就出现了问题。有一个练习,根据等温线的海陆分布判断是夏季还是冬季,在做练习时发现,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判断,我发现这个问题又和判断山谷和山脊一样,我和同学们又都走进了深渊。我深入研究,一次,在为一个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我突发奇思妙想!我记得那是一本参考书中的提示,根据等温线的变化特点和同纬度海陆气温差异,判断出季节。参考书中说:在同纬度的陆地,“高低则高”,这里的第一个“高”是指等温线弯曲部分指向高纬度,后面的一个“高”是指温值高,第二个“低”字是指等温线弯曲弯部分指向等温线值较小的方向,由此判断出陆地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要高,所以是夏季。反之,为冬季。这其中的文字表达虽然简单,但内容很复杂,又是纬度,又是等温线值,还有海陆气温的高低,很容易让同学们搞糊涂。我想:如何把内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同学们既容易记、又容易懂?通过分析、思考、总结和归纳,我又进行去粗取精,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并达到文字和内容都能统一。“凸高则低,凸低则高”——就像数学公式一样,能够非常简单地解决以上复杂的问题,即在陆地部分,等温线弯曲部分如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凸高则低”,由此说明,陆地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就可以判断是冬季。反之,则为夏季。这里的“高”和“低”都是表示等温线值的大小。这样,同学们容易记,也容易理解,再也不会出现混淆了。

在判断山谷和山脊的时候,同样运用这个规律,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凸高则低”运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和“低”都是表示等高线值的大小。“高”则为脊,“低”则为谷。运用这个方法,分析海陆等温线分布和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山谷”和“山脊”,解决问题的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准确解决这二类问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一规律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添加了光彩。

二个原本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通过一个简捷的方法得到了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感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深入探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让我们的教学课堂更放光彩,星光灿烂。

案例2: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

我在带第一届初二的时候,讲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的铁路运输》时,通常我是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彩色的投影片,将全国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成几大组,然后我指着彩色投影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

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回头看看,总觉得这本是一节极好地让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但总是还有太多的遗憾。为此,我又仔细地研究了《地理课程标准》,并在参考了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经过再次实践,课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上次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变为四个研究性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主持人。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学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而且让学生特别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去查阅,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进行这次实验的信心。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虽然是第二次上这节课,但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于上次,每个探究小组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在我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落落大方的导游员出场了。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丰富,有许多的全国着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导游员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有时还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创设课堂情景,在玩中学,掌握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因势利导,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原本上次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第一组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组的斗志,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第二组的同学在第一组同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有关铁路系统时间和车次的常识性的问题,而且有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及火车,象表演课本剧似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性,更贴近生活。比上次授课采用的让学生起来读一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组的导游员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个“旅游竟猜”的游戏,以引导大家思考并区别铁路干线。第四组的导游员还利用“五一”长假我来为你服务等课堂灵活的方式来参与。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全国铁路干线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到屏幕前去指铁路线的位置,有的根据我的提示选择合理的铁路线等。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而且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等。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检测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来他们自身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与交流,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