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2 06:01:45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数学学科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整合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整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学一章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第2篇

一、通过读来整合小学数学和语文

在小学阶段,数学和语文是绝对的主科,是小学生学好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可谓是基础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地强调了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化,使彼此孤立起来,相互之间缺少融合的时候。而这两者是有客观上的联系的,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需要朗读和阅读,岂不知,这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对于数学更是如此。数学中也存在“读”的问题,那就是读图和读题。因为没有弄清题意,或者没有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而做题失误的事屡见不鲜,甚至都已经习以为常。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数学教师必须在学生的数学阅读上多用心,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对学生加强相应的锻炼才能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阅读对于各个学科的解题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更是如此,没有阅读就没有数学。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抓住题意,对于数学成绩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通过数学思维的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懂得语言和阅读的条理性,对于他们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体积的一节中,可以让学生阅读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看到瓶子里有水,可是它的嘴巴够不到水面。水在瓶子的底部,上面有很大的空间,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有办法,它衔来一粒又一粒的小石子投到瓶子里去,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水面渐渐地升了上来,乌鸦最后喝到了水。这个故事比较形象,也体现了一个小生灵的聪明,对于学生理解水的体积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以语文的阅读为前提,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语文和数学都当做阅读材料来进行练习。

二、通过说来整合小学数学和语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因为语言是人思维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欠缺,不够流畅,这样的现象表现在男生身上的时候多,我认为这是他们的思维快于语言的原因造成的。他们的语言还不足以表达他们快速的思维,这就容易造成学生表达结巴不流畅。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思维的表征,反过来,通过对语言的练习也能帮助学生锻炼思维,促进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学生能够背出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这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情,如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概念的内涵,那就在难度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对数学概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把握,还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能够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某一概念的大概形式。

另外,在叙述这些数学概念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语言简洁、表达准确的习惯。例如,在教“0的认识”的时候,我就尝试让学生先描述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虽然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看上去也非常简单,但对于刚接触数学概念的小学生来说也显得非常抽象。学生要么描述不出,要么难以表达清楚。我为学生展示了五幅简笔画,在第一幅上,水中有四只鸭子;而第二幅则有三只,第三幅有两只鸭子,第四幅水中有一只鸭子,而第五幅则只有水。我让学生看图说话,用具体的实物来帮助他们形成对数目的概念。学生在口头描述中也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0”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话去描述其他事物的“0”。

三、通过其他语文手段来整合小学数学和语文

第3篇

摘要:

随着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摆在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贯穿到教学中。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成为关键的部分。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现在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普遍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尤其重要,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学生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每一堂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概述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通常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等方面。

(二)小学数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保障,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在小学数学阶段,主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常可以观察数学中存在的现象以及出现的规律,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对学科的特点就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开发他们智力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参与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还学生一个课堂,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阻碍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当他们回答问题时,应该给予积极的答复,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教师还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后能够进行教学延伸。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发挥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习方法正确,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加积极地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并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赞许,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设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应该能为学生的思维性学习找到比较好的出发点。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思维,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标准通常都是以分数来论高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小学数学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评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训练。可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从单一的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而是应该转变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这样的发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分数作为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话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甚至终身难忘。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会这样说:“某某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慎言”,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课堂语言。

一、 语言的科学性

也许很多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课堂语言缺乏一些艺术性,但不至于不科学,在语言上不会犯科学性的错误。而实际上,往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分析不透,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就会带来语言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师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错误或在操作上的误差导致探索结果离圆周率相去甚远。此时,我们教师往往会以这样的话引导学生:“由于我们测量的不精确,因此得不到3.1415926……。”试问:再精确的测量、计算就能得到3.1415926……吗?测量出圆的的周长、直径均为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除是不会得到无理数的。而这里的操作活动应该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过程。

二、 语言的规范性

教材是有众多专家精心编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推敲、领悟。而数学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些细小的语言表述,带来教师课堂上语言的不规范。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中表述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表述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与“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样吗?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个整数、小数、分数等,而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仅仅指的是扩大1倍、2倍、3倍……显然,由于教师的数学语言不规范,使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三、 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数学知识和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如:《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有的教师习惯将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从逻辑上说既是三角形,不论哪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时,语言必须表述成: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这里的“任意”二字却不可省,从逻辑上说,此时仅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这三根小棒也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四、 语言的严谨性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语言细节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更要精雕细琢自己在课堂教学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注意语言的严谨。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之后,执教教师追问学生:“要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必须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此时教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殊不知,教师的提问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提问无疑告诉学生:自古华山一条道!要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是两个必要条件。要计算圆柱的体积,难道真的必须要知道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吗?在圆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只要把长方体横下来放,我们就会发现:圆柱的体积在计算时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准确研读教材,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错综联系,努力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灵动的课堂上尽情的欢唱。

第5篇

8月开始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全市各小学数学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到现在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当中,各学校依据方案拟定计划边摸索边实验,逐步形成了多种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全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研员在充分回顾、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市小学数学“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情况做如下阶段总结: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实验初期,我们的重点实验学校纷纷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对“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案进行了重点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首先强调教师自学。自学中,实验教师常以多读、多看、多思、多想、多集体研修为主。多读、多看关于数学主体性学习和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的书籍,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借鉴“他山”经验,使自己在研究中少走弯路;多思、多想就是将所学、所记反复研究、剖析、研磨其中的内涵,丰厚自身的底蕴。使教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从课题内涵、研究方法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多集体研修就是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力求集体备课常态化。从而使实验教师在自学中成长。为课题实施打下理论基础。接着我们确定实验学校,各校确定了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结合我们之前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及小学生的特点,各校基本上都确定了适合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流程,依据课标深挖教材积极大胆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

实验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普遍认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知识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从教师课堂中看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探究、讨论、实验、猜测、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认知、主动建构,获得充分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看作数学学习的主人。调研座谈中教师谈到: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不应是只发挥“耳朵”的作用,而应该是多种“器官”参与数学活动。也就是说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

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是对话与知识的建构活动,没有与学生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从调研的课堂中不难看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诚互动的,是共同探究知识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

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教师为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以开放性的问题或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活动有了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进行主体性学习,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能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组织、营造和保持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行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等;让学生始终处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等。调研中,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积极互动,在合作中交流各抒己见,课堂上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创设“互动生成”的教学环境这一理念在部分课堂得到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多。把师生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全体或小组),还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教学活动。例如:实验一小,实验二小课堂教学按照先通过看书自学完成学案,再小组交流统一观点,然后展示汇报暴露问题。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当堂检测这几个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按照这个教学模式轮流上教研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使得课堂日渐成熟。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课堂教学,我们规定在学案中必须要有的环节,如一小,四小是这样设定的:复习导入---学习目标---典型例题---复习巩固---当堂检测,在此基础上实验教师每人严格按学案要求执教了一节研讨课,从学案导学实施的情况来看,学案导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也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些课不适合用学案教学,比如概念比较多的课,再比如一些结论需要孩子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结果的课,对这种课,我们可以激趣导入,探究环节丢给孩子效果会更好。

每个学期,重点实验学校都要搞一到两次教研活动,先是学年内教研,然后选出一两节好课,学年教师集体备课、试讲、修改后上公开课,效果很好。教师现在看课也把目光由教师转到了孩子身上,一节好课不是看你教师表现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在这次教学改革中,也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如三小张丽,一小的李丽、八小韩丽、六小赵惠敏、十小王卓琳、实验一小的赵红梅、徐金、四小的郑英爱、郑成淑、崔银顺等。很多老师都从课堂中看到了这些老师平时教学中对孩子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机敏和睿智其实也闪现了教师的影子。全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研氛围更浓了。

3、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逐日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实验老师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强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科学、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自主探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两年的实验下来,改变了老师们讲授式与问答式教学,大力倡导主体性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改变了以往对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室的狭隘认识,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外开放,将数学的学习延伸到更广泛的实践应用范围。基本建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能较多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创新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从多方面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从而改变了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交往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特别的喜爱和欢迎,在这种活动方式中产生了教与学共同成功的共鸣效应。一些成绩不很理想、行为习惯不很规范的学生在座谈会时这样说:“原来是老师讲,我们听。有发言的机会和有受表扬的机会的,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如果按老师规定的小组进行讨论,我们只能被好学生管着,听他们发言,服从他们的答案。现在我们自找伙伴学习,相互间没有嫌弃,也不需要服从,让我们有了在小组里自主发言和在大组里汇报的机会,我们就有兴趣学,愿意动脑思考,愿意向别人学习,有竞争的愿望了。有时我们找老师做伙伴,就得到了老师面对面的帮助,我们就得到更快的进步了”。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验中我们的实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学生的智慧潜能。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把各个学校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定为4──6人,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并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合作学习中组内每个人都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效培养了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数学课堂练习多数是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实验中我们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并不强,实验教师门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让学生较为理想的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例如:“简便计算25×104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也有同学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原式=25×(4×26)=25×4×26=2600。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后一种算法不容易看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

(3)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所运用运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

2、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所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在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复习巩固的习惯,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尽管”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已逐步为教师所接受,但要真正把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还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表现在课堂上仍有许多不理想的做法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教学观念问题。个别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形式表面上是变了,但实际上平时教学中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以讲为主。到公开课反而上得四不像,学生表达不出来,发现不了问题,教师又不敢讲,整个一个夹生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小组长缺乏组织和领导能力,在课堂交流中仍由少数优等生占领着,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精力集中,专门找其他孩子发言中的漏洞,而那些反应慢的孩子对于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显然没那么强,理解不够透彻。小组同学没有真正统一观点,很多问题该在小组内解决的解决不了,小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有的小组只关注自己组的发言情况,其他组的活动和自己没关系。教师对于孩子和课堂的评价还显得比较笼统,没有从更高的角度引导孩子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3、教师备课问题。我们在对我市小学数学部分教师的备课状况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教师的备课存在如下几个误区,需要认真反思。

(1)、重形式轻实效。备课与书写教案所耗费的精力比例失调,即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80%的'精力用于盲目书写教案。

(2)、重教法轻学法。教学过程呈对话式,设问过于密集,牵引痕迹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3)、大量超前备课或课后补教案,为应付检查做无效劳动。

究其原因,一是教材相对稳定,教师受陈旧、落后、过时的传统教学思想弊端的束缚;二是过于依赖教案;三是管理上的某些”常规“要求(如统一的教案格式,以教案的详略、字迹工整与否、数量多少论优劣等),使教师不得不在有限时间内靠抄教案来应付检查。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1、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念和学科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相信孩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舍得放手,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对教学中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必须将,还要讲懂讲透。

2、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多加专研:

(1)、课堂中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课堂中不懂就问,有不同想法就说,有不同做法就动手操作演示给同学们看。教师从设计教案始起,就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应给学生的合作研讨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重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有组织的合作研讨中,还是在日常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3)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常教给训练和提供学生使用合作研讨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倾听,如何归纳问题,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质疑,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4)教给合作研讨的方法,提高合作研讨的质量,在合作研讨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研讨学习。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的合作研讨的风气和习惯。

(5)、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在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会三听,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很多孩子们的质疑能力需要提升。很多孩子质疑还只是停留在挑对方语言逻辑上的毛病或声音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太纠结于表达的方式。

3、改进备课的方式

(1)、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开展具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活动。

(2)、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3)、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教材编者意图的分析,重视学科资源的开发。认真解读新版《课程标准》(特别是增加和删掉的内容)和教材,及时把握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要求和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具体要求,把握住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加强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教研,认真备好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

第6篇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开设数学学科是不能完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换句话说开设活动课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对于数学活动课程的开设,有的老师担心,学生的负担本来就很重,再加一门活动课,不是更重了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设立数学活动课不是增加一门新的学科课程,而是将数学学习中难以有效进行的一些内容通过活动课来完成。实践证明,以主题形式设计的学习内容,和以小组、个人等形式为主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它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笔者曾参加过的数学活动课来看,学生对数学活动课不仅没有负担感,而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信息,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联想创新,能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结合农村地方特点,探索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虽然已经认识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重要意义,但要设计好小学数学活动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必须选择好活动内容及形式,做到精选内容、形式恰当。其中内容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如测建筑物的高、河流的宽,街头设奖游戏蕴涵的概率知识以及趣味数学等。应该说可选的内容较多,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要因校、因时、因人、因地、因题而定。而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形式也应根据设计活动课的目标、主题、特点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方法,笔者认为常见的活动课有以下几种类型:

1、现象探索课:对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数与形的现象,通过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活动,探索其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释或解决这一现象。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有重要的帮助。

2、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生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自己讲。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3、游艺活动课:这是以文艺和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活动课。通过文艺演出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文艺、游戏活动形式很多,如表演数学相声、游戏小品,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乐园等。

4、实践操作课:即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动手操作的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数学写作课:即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学习小论文的活动课。撰写的小论文包括学习数学课程的心得体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定理的应用、解题方法的总结等,它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发挥他们的才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另外还可举办数学讲座、数学竞赛、数学阅读等活动课。

在数学活动课中切合实际地选定内容和形式,是完成数学活动课目标的关键,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甚至可以从活动中了解到社会生产的需求和变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三、在各环节加强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探索、研究和管理,确保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有了对数学活动课的正确认识,明确了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常见内容和方式,还应在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探索、管理,使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制定好活动课的教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每学期初,教研组和老师应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活动课程的目的、内容、时间和形式。在开展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避免随意性及应付思想等。当然,等有经验后,可在一年级时就制订好小学六年的数学活动课计划。

2、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准备工作可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课计划写出活动课教案,根据活动课内容,结合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还要考虑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

3、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与学科教学过程一样,活动课教学过程中,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其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师的“导演”中。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导”的艺术,对教师的素质、责任心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7篇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6、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

3.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1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设计出针对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的智能光谱问卷

2.实施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撰写各个子课题报告。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 解决问题4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

5、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1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7、成果的形式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课题中期:完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

最终成果:《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玉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担任过国家级105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和市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赵凤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苏惠贤、刘素丰、王恩瑞:研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