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18 12:37:42

序论:在您撰写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

第1篇

摘 要:游戏化教学方法是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旨在将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到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中去,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方法,首先简单阐述了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如何将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最后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掌握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够使得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优势,同时也是提高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前提和关键。通过相关的总结分析,发现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一是建构主义理论,二是多元智能理论,三是游戏化学习理论,四是合作学习理论。也就是说,在这四个理论的基础上才诞生了如今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九年级化学教师要想确保游戏化教学理论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落到实处,就需要充分研读和掌握这四个理论的精髓和内涵。

二、如何将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

在掌握了游戏化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之后,为了确保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制订不同的教学游戏,而且这些教学游戏的设定需要以学生的认知和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自信,并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因此,笔者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游戏,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的是卡片游戏法。例如,在学习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中的《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卡片的正面写上每种物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容,背面是一样的,之后让学生抽卡片,对于自己抽到的内容,不仅要对元素进行详细的介绍,之后还要让学生相互组合,其组合标准分别为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

2.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用媒体游戏来实现。可以说,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掌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主要以Flas的形式来呈现,操作方式是,移动鼠标控制射手,鼠标左键发射子弹;游戏规则是子弹击中带错误化学方程式的气球加100分,未击落减100分,误击减200分,1500分过关,-500分失败,分数高者赢。

三、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九年级化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将游戏化教学理论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系统的过程,同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九年级化学实践教学中落实游戏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卡片游戏、趣味实验游戏、游戏竞赛等游戏形式,使得学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2.有助于学习分化现象的克服。也就是说,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W生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学习化学时遇到的难点问题,为难情绪得到减弱,同时每一个游戏的胜利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说,将游戏化教学模式落实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在使得学习分化现象得到克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便是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但是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是有所提高的,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

总的来说,游戏教学法在九年级化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着眼,所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重这一模式的精髓和关键点,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以使得教学的效果和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提高,这样一来,才能在确保游戏化教学模式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使得更多的学生成为学科素养强、综合素养高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配平;单质;分数系数法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学习的难点,对于尚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尽管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结了诸如求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化合价升降法、待定系数法等很多方法,但由于其有法而无定法(几乎没有一种方法能配平所有的化学方程式)的特性,在练习中面对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时,同学们还是感到难于驾驭,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观察和反复的数字试验,寄希望于巧合,成功率不高。

九年级化学教材仅介绍一种配平方法――求最小公倍法。此法原理简单、易于理解,但适应性差――仅适用于待配平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里只存在于一种物质中的化学方程式配平(例如KClO3―KCl+O2中的O元素,在反应物中只存在于KClO3,在生成物中只存在于O2里),若待配平元素同时存在于多种物质中,求最小公倍法就显得捉襟见肘,难于应对(例如H2O2―H2O+O2,在生成物中O元素分别存在于H2O和O2里)。配平时不同元素循环地相互干扰,难于兼顾。

以Fe2O3+CO―Fe+CO2的配平为例,按配平常规,把原子数目较多的O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反应前后,O元素的原子数目分别是4和2,故在CO2前配2可使O元素平衡,即:Fe2O3+CO―Fe+2CO2;但很显然地,O元素的平衡却又导致了C元素的失衡,且重新配平C元素又会引起O元素的失衡――配平的“摇晃”现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在实践中也并不鲜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归纳了命名为“分数系数法”的配平方法。该法在配平有单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方法简单、步骤明晰、一配一毕互不干扰,能有效地克服“顾此失彼”的“摇晃”现象,优势明显,深受学生喜爱,下面结合C2H2+O2―CO2+H2O实例(本文涉及的化学反应均略去反应条件)作简要

介绍。

一、配平方法

(一)适应类型:有单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本例中O2为单质,适用该法(若单质有多种,可恰当选择其中一种)。

(二)步骤固定:

步骤1:先配平非单质元素,在配平时遵循“一配一毕、互不干扰”原则。

本例中,C、H为非单质元素,先行配平。结果为:

C2H2+O2―2CO2+H2O

步骤2:在单质前一次性配平单质元素(可以配分数,故名)。

步骤3:去分母(如果步骤1、2配分数系数):

分析:本例中,各项系数都乘以“2”,可将分母系数化为整数。即:2C2H2+5O24CO2+2H2O

配平完毕。

二、原理小结

分数系数法有别于其他方法的三个重要特点是:一是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引入了先行数学意义上的平衡再行化学意义上的平衡思想,引入了分数系数的配平思路;二是按先非单质元素后单质元素的固定配平顺序;三是无论是单质元素还是非单质元素,都要求遵循“一配一毕,互不干扰”原则,从根源上避免了其他方法出现的顾此失彼的现象,“摇晃”得到遏制,这正是分数系数法的核心与精髓所在。

补例:配平Fe2O3+CO―Fe+CO2

第3篇

一、基本概念方面的阅读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对于这类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它的真正含义,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1、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讨论、小组合作、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例如“高价化合物”这一概念时,就应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阅读和思考:(1)氢原子和氯原子核外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稳定结构?(2)氢原子和氯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大还是小?(3)氢原子和氯原子以什么方式形成分子?又如学习“化合反应”这一概念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它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反应前后物质分别是什么?(3)反应前后有几种物质?

2、对于化学基本概念方面的文字阅读。着重在于引导学生对字、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阅读。(1)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当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弄清其含义,让学生明白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随意改动,断章取义,只能深入地理解它,明确其中的化学含义。(2)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极其混淆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再加以判断。例如“单质、化合物”可以通过其元素的组成形式加上同学们相互讨论来确切地认识它,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与混合物,是通过他的组成的分子来认识理解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类比,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提高对比、归纳与总结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严密性的认识。(3)化学概念用语和书写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以便运用于实际练习和生活实践。

二、数据方面的阅读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的实验总结积累而得出的,数据的引用时为了说明某个概念,因此,要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引导得出概念,并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在指导其方法上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数据的大小。如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百分含量、分子量大小等,通过比较来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明确数据中所含有的各种问题。

2、看数据之间的联系,若有联系,就要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联系。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写出与题相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再利用已知量列出比例求出未知量。从横的关系看,是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之间简单的质量比;从纵的关系看,是某物质相对分质量与其质量的关系比,这样,根据纵横关系可以推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互关系,列出比例,求出比值,显然,将数据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后,有关计算就一清二楚了。

三、图形方面的阅读

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图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理论图、探究实验图、坐标曲线图、小实验图等,其阅读方法各不相同。

1、关于理论图。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提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内容,阅读时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分子、原子”一节,教材为了说明原子的特点,画出了氧化汞受热分解得到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示意图,通过这个示意图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每个氧化汞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汞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受热分解,每个氧化汞分子分解得到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汞原子来说明分子原子的不同。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得到“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的结论。

2、关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1)实验内容;(2)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3)实验装置图的原理;(4)实验要求和条件;(5)推断实验时的正确现象。3、对于曲线图的阅读,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化学含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比如溶解度曲线。

四、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阅读

第4篇

【关键词】化学用语 教学方法 基础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8-01

一、九年级化学教学的现状

1.现阶段的化学现状,正处在过渡时期,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知识衔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问题,根据最新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况的较大范围的调查来看,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各有所爱,人教版的材料考虑其实是比较全面的一本教材,它所显示出来的“活动探究”一般程度下是比较简单、安全而且接近于学生生活的,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中国教育长期以来是应试教育,部分教师有时候对探究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全面,以至于不能真正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对待实验问题。教学安排的不得当,又或者是忽略了学生的讨论和反思这一环节,都会导致效果不佳。

2.课堂时间不足。九年级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形成,对于化学用语的应用实践不足且不够全面,是学生根本不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产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浅出的指导,化学这门基础性强的科学性学科,想要学好,就要熟练化学用语的使用,加深对化学用语的影响。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而其中对化学用语的研究也是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在探索的,而学好化学用语也是起步化学的重中之重,它渗入于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初级知识中,所以学习化学用语是为之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打下底子。

3.教师教学课业重,备改实验压力过大,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不得不有所取舍。教学团队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都了解化学这门基础性科学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检验真知的学科,一味地去追求量变,就会导致质变,自然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可能削减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化学用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用语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实验验证是不够全面的,是有缺失的。实验,让化学的内容本身显得不再那么枯燥难懂,学生会从教师的教学中真正领悟到化学用语的内容,通过这种实验验证的方法,亲自去试验并得出与课本相同的方程式的结果的时候,学生往往会顿悟,原来这个化学公式是如此得来的。

2.基础性强是化学用语一大特点,难以记忆,教学难度不小。化学用语包含的基础性内容太广,教学完成之后,难以保证学生很好的掌握并运用,新版教材简化了这一部分的教学结构,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节奏稳定了下来。

三、新形式下的化学用语教学方法

1.制定适应新形式的教学目标,对于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的意义的理解问题放在首位;对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要重点掌握。初中教学面临着改革的需要,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有所改善和提高,以创新改革为本,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并为国家培养一些优秀的化学人才。

2.那些多年教学问题上的难点、重点,即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正确书写,大多数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式的时候,很多细节都不清楚,并且对于它们的书写也并没有熟练度掌握,所以反复的强调也是教学的一大特点之一;而对于化学方程式则为进一步的对化学式的应用,前后两者是递进依存的,对于化学式的意义要领悟,对于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有很大帮助。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首要攻破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各类型的规律,将会大大简化这一教学难点。

在教学工作中,以讲解、讨论、练习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掌握节奏,讲解要细化,从起步开始,让教学源自身边生活,让学生对首次的接触产生兴趣,讲解要详细透彻,尽可能多举例,涉及广;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查漏补缺,从而避免错误认识和错误理解;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小章小结,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将相关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以起到练习的作用,并要将综合性题目作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深刻记忆与运用的练习,自然而然便可寻到规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促成科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从中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是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式,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分散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生活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之本。

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从例如方程式:两摩尔水通电生成两摩尔氢气和一摩尔氧气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中归纳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另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也需要教学过程别注意: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书写一些错误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归纳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问题。

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课堂的针对总结是辅助教学的必要任务,可根据不同课堂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采取针对性的复习与巩固,对症下药,当堂对于教学内容布置作业。

对于课后的教案整理,是对日后复习课程的准备工作,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整理并进行分析,遇到好的方法和思路要及时记录并加以运用。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巩固的知识点,基础的扎实有助于日后化学深度教学时的稳步进行,新人教版教材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规划比较重视,要求明确简要,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知识点的应用不容小觑,另外,在九年级开设化学用语课程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知识,还会从某些方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对于更深层次的化学有了新的期待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白晓静,焦桓.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教学方法的研究 《陕西教育》 2011年12期

[2]巢宗祺,雷石等,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第5篇

课题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定稿

时间

主备人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1

课型

教材

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质量比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的,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上,学生应该不存在难度,教材的处理要注意如何完成质量比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渡,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

1、通过练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格式

2、通过练习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维定式

课前

学生

知识

储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燃烧

铁丝燃烧

红磷燃烧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电解水

2、完成氢气燃烧、红磷燃烧及氯酸钾制氧气的质量比

3、思考:计算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有何用途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师活动

教法策略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检查课前知识贮备:采取男女竞争板演的方式,要求力争脱离课前知识小卷完成。

引导学生进行检查评判,并强调要完整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交流质量比的含义)

引导

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自查纠错

[引入]我们说质量比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让大家来做一次火箭工程师。

[展示]发射火箭是展现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发射火箭时有的利用液态氢作燃料,同时要加载液态氧作助燃剂。如果本次火箭发射需要加载100Kg液态氢,你认为应该同时加载多少液态氧呢?

[在此提出假设:是越多越好,还是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说明依据]

当学生得出应该按一定比例后,提出你能否解决呢,如果解决不了,困难在哪里。

预想,学生会分析出需要知道物质间的质量比,如果学生不能顺利进行,要注意引导:要进行计算,必须提供一个固定的比例。

引导学生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先完成质量比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形成质量比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

主动交流

注意质疑交流

[尝试练习]

实验室欲制取3.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的形式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或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预设:格式存在问题;各物质的质量比可能运算不对;会列出所有物质的质量比。这些问题为解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提供材料。

意图:正确计算质量比是解题的关键

加强巡视,个别指导,注意归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讲述解题格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准备

尝试练习,通过组内交流解决困难,并注意总结自己的解题困难。

独立分析题意

尝试训练

注意表达与交流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师活动

教法策略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我们在学习化学式计算时,知道化学计算有自己独特的解题要求,那么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哪些要求呢?请大家自学P100例题1,并注意与自己的做题格式进行对比 ,看有何不同。归纳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例题1: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

对自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分析格式的重要环节

自学并注意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有目的的阅读

对比

[学以致用]钢铁企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已知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氧化铁?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解题格式解题

加强巡视

个别指导

独立完成

两人板演

结合解题格式进行交流

独立训练

交互判阅

[课上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计算要准确。

三个关键:方程式要准确,质量比要正确,已知量、未知量要找对。

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全P101“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回顾自己的收获。

要与学生展开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注意思考、交流与倾听

表述、交流、思考

[课上练习]

1、在实验室里利用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已知共用去红磷6.2克,则这部分空气中含有多少克氧气?

2、在电解水实验中,若产生了64克氧气,则同时能产生多少克氢气?

[课下尝试练习]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

前两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观察存在问题,并为下节课的课前知识贮备罗列素材。

课下尝试练习,意在判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化学方程式综合运算措底数

尝试性应用

巩固性应用

课后练习1、2、4、5

拓展迁移性应用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

第三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1、解设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比

4、摆好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第6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学困生;学习兴趣

如何将学困生进行合理的转化,这是让各位教师都比较头疼的事情,作为班级的一部分,如何将他们融入班集体,这是老师们一直讨论的话题,具体在化学教学如何的转化学困生,我认为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只要提高他们的兴趣,对学习化学保持很好的兴趣,转化效果良好。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不管是何种学生,都对化学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将会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上好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 把第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上课前,我手持一杯澄清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教师提出问题:“是真的牛奶吗?谁敢把它喝下去”,学生好奇心大增。紧接我又拿一瓶“蓝墨水”,滴几滴“清水”变成红墨水的“魔术”,将紫色的小纸花变成小红花。同学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学生的情绪推到。这时,我才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帮助学困生突破、分化化学知识的难点,进一步强化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学困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随着学习进度的加大,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越发降低,这也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归纳了以下的分化点及措施。

(一)微观粒子的学习。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阴阳离子。这三类微粒的学习,是学生的第一分化点。这里面包括了它们的概念理解、性质运用以及三类微粒的区分。面临这类微观教学时,我经常采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形象化,比如在学习分子之间有间隙时,本人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将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观察现象。学生很快就观察到,混合时有些沙子进入到石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总体积少于混合前两积之和。 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一定等于200ml吗?”,让学生思考, 进而得出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学生很容易从宏观的现象过渡到微观的原理上,这个难点就解决了。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二)化学用语的学习。化学用语掌握的好与差直接决定以后的化学学习效果,可以说,没有学好化学用语,那么后期的化学学习将寸步难行。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这块教学上都会下大力气,狠抓教学效果,否则学困生积极性受到挫伤,兴趣大减。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时经常采用的是分化知识点,逐个攻破。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在初三化学中也一直是一个重点加难点的地方。由于学困生在其他学科上对计算题已经产生了一些畏惧心理,所以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他们在心理上就已经有了放弃的想法,这对我们的教学很不利。为此,我在这块教学上,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最常见的方法――由简入难。先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提高学上的兴趣,让学生熟悉化学方程式计算,然后再逐步深入讲解一些较难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找出有代表性的试题给学生讲解和练习,并且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不然学生就容易混淆思维方式,在解题时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分析试题。例如在讲解“实验室有一含有硫酸钠的碳酸钠样品,现取该样品26.5克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克,现在向烧杯中加入320.5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当烧杯中没有气泡冒出时,再次称量,总质量为514.6克。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的溶解忽略不计)。”一题时,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特点,带入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而题中给出的物质质量都是混合物的,因此就要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找出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再结合问题入手,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我采用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困生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提高是保持学困生兴趣的关键

第7篇

关键词:教材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56-02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教材分析对教师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

2001年国家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达到课改的目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科书编制从过去的“一标一本”渐渐转变为“一标多本”。

每个地区都实行多种版本,宁夏中卫市九年级化学教材在2015年由人教版改为了科粤版,两版教材在编写上都各具特色,若能很好的结合两种教材进行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科粤版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比分析如下:

1 两版教材单元编排比较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教科书共有十二个单元,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有七个单元,下册有五个单元。以“单元――课题”的形式划分,每个单元由3到4个课题组成,全书一共有33个课题,有8个实验活动。

九年级化学教材“科粤版”教科书共有九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有五章,下册有四章。以“章――几点几”的形式划分,每个章由3到5个点组成(第八章有5点),全书一共有37个点,并且同时还设置了“精要回放”,“练习题”环节。

通过比较发现“人教版”的课题少,“科粤版”的章节多,看似“人教版”的单元多,“科粤版”的章节少,其实“科粤版”把很多内容放到了一个章节里,增添了章节的难度。

2 两版教材目录的比较分析

两版教科书目录编排如下:

通过对比发现两版教材有很多的相似处:(1)两版教科书都是从身边的化学开始,这样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能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两版教科书都是由宏观到微观,先学习了空气进而讲解了分子和原子,这样可以使得过度自然,降低难度,适合学生学习。(3)两版教科书中上下册内容设置相同,在上册中都讲了化学世界、空气、氧气、物质的构成、水、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下册中讲了金属、溶液、酸碱盐,化学与生活。可以看出上册内容多而重,下册内容少而精,九年级要面临中考,如果下册内容设置过多可能导致复习时间过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

两版教材有很多的不同之处:(1)人教版中将“化学方程

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盐 化肥”单独列为一单元。“化学方程式”这单元中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内容不但多而且也是中考中的重c。“碳和碳的氧化物”涉及到了“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盐 化肥”不光体现了盐的性质还包括了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把这三个单元单独列为一单元来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方便同学总结归纳。(2)“物质的构成”在人教版中放在“空气”之后“水”之前,而在科粤版中放在空气之后,氧气之前。空气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物质,学生都知道空气中有氧气,空气内容学完之后学习氧气是顺利成章的,若是把空气和氧气分开讲就如吃了饭没有喝汤一样不舒服。物质构成涉及到了微观世界,九年级的学生很难想象,空气本来就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若是此时再安排更加抽象的微观粒子,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

3 两版教材中实验的比较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所以两个版本中对实验都特别重视,但是在安排上也有所不同。

(1)两版教材涉及实验活动的数目不同。人教版中设计了八个,而科粤版中只有六个。虽然数目不同,但是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落实了新课标对基础实验的要求。

(2)两版教材涉及实验活动的内容不同。人教版中有: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燃烧的条件;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⑥酸、碱的化学性质;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科粤版中的实验活动有:①化学简单的基本操作;②氧气实验室制取、性质与物质燃烧的

条件;③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⑤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⑥溶液酸碱性检验与酸、碱的化学性质。

数目上看似人教版的多,但实质上人教版涉及到的实验科粤版都有,并且还多了一个,即化学简单的基本操作,可以看出科粤版更加重视对对基本实验的操作训练。

(3)两版教材中的实验表现形式不同。以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为例(人教版九年级课本24页,科粤版化学课本297页)。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注重实验步骤,强调问题的提出,侧重学生思考与交流。科粤版教材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实验步骤,现象,理解或解释。其次在这些内容里又以填空的形式让同学思考并填空可以给学生以提醒和方便学生预习。最后以照片的方式出示了实验实物图,可以使实验更加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