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3:28:35
序论:在您撰写应用推广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进一步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落实和加快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工作目标
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同时鼓励小农户参与试行。
以区级以上农业农头企业、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以及“两品一标”生产企业为主,全部纳入追溯体系管理。同时提高追溯标识加贴率,对追溯系统内,有包装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二维码”标识加贴率达100%。
二、职责分工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全区统一样式,统一印制。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宣传、培训,负责辖区内生产企业的开具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各涉农镇办负责做好发放备案和检查等工作;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负主体责任,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如实填写出具。
质量追溯应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平台的完善和维护,企业纳入平台的审核,辖区内企业的宣传培训,信息现场核查,清理“问题”企业等;各涉农镇办负责使用指导和现场检查,加强平台内企业管理;企业对其录入追溯平台企业简介、检测信息、生产过程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三、重点任务
(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
1.加强宣传和培训指导。各涉农镇办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将一图看懂合格证、合格证制度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做好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具主体的指导服务,推动合格证制度全面试行;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合格证制度宣讲和业务培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农产品认证等相关业务与合格证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生产主体质量意识。
2.开展辖区内生产者调查。各涉农镇办要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生产主体名单报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由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建立健全辖区生产者名录数据库,包括生产者名称、地址、类型、生产品种等信息,确保试行范围规定的主体全面覆盖。
3.强化监督检查。将开具并出具合格证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对生产者是否按要求开具并出具合格证、合格证的真实性进行检查,严防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严格产地准出,推动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两品一标”标识等作为农产品外销的必要条件。对未能开展合格证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大质量抽检力度,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将移交农业执法部门,并纳入诚信管理。(“两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耳标,以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同合格证证明,不必重复开具)。
(二)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工作
1.扩大追溯范围。各涉农镇办在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争取把规模化以上的生产者(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以及“两品一标”企业)纳入进来,实现追溯全覆盖。同时积极督促和支持有包装农产品的生产者,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标识加贴率达100%。
2.落实挂钩机制。加大《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通知》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四挂钩”工作机制以行政推动和挂钩倒逼等手段推动追溯应用。
3.做好追溯应用服务指导。各涉农镇办要组织辖区内生产者参加追溯应用培训。深入生产者实地,指导督促生产者如实填报主体名称、产品名称、生产记录、认证情况等基本信息。积极通过系统培训、到点指导、远程协作等方式整体推进追溯系统应用能力。
4.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借助各类博览会、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宣传展示追溯产品,促进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大力宣传追溯理念,提高追溯影响,推动形成关心追溯、支持追溯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安排
(一)培训宣传阶段(2021年1-3月)。
各涉农镇办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参加追溯系统推广应用培训,利用科技之春、3.15等活动,借助网络、短消息等平台,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追溯应用宣传。
(二)全面落实阶段(2021年4一10月)。
各涉农镇办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合格证制度开具和追溯应用指导服务。
(三)总结归纳阶段(2021年11月一12月)。
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各涉农镇办11月底前将总结报区农业农村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落实力度。
落实合格证制度,加快追溯推广应用目标已明确,工作方法和路径清晰,各涉农镇办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人员,确定时间进度,落实职责分工及进度安排,确保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的。
(二)健全奖罚机制。
各涉农镇办要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落实“挂钩”机制,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填报追溯信息不真实的生产经营主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通报。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要追根溯源,找出原因,进行整改。区级今年将对各涉农镇办进行督查指导,对于工作滞后的涉农镇办将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一、工作目标
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应用是贯穿整个“*”时期,加强、深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这项工作目标,需要经过重点突破、逐步铺开、全面覆盖3个阶段。其中,20*年是重点突破阶段,主要目标是推进实施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百百万万”放心商品工程。到20*年,力争将所有适合入网的企业和产品入网,在全市城乡销售网点广泛布设信息查询终端,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反应快捷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工作要按照积极推动、企业志愿、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从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城市开始,逐步全面推进发展。
二、进度安排
(一)重点突破阶段
1、20*年我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目标:实现签约入网企业60家,其中已申请密钥30家,已完成赋码15家,激活监管码企业8家。力争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首批*0种入网产品目录中(附件一,以下简称“百种产品目录”)适合入网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地理标志保护企业签约率达到*0%;适合入网的福建省名牌企业、福州市产品质量奖企业及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签约率达到50%以上。积极推动目录外产品适合入网的企业申请入网。
2、电子监管网宣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和支持,电话、短信、网络、终端查询量大幅度增加。
3、电子监管网功能有效运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与全省一起初步建立省、市、县三级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
4、电子监管网效果初步显现,基本满足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在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群众利益、支持农业发展、提高监管水平上取得初步成效。
(二)逐步铺开阶段(20*年-2009年)
1、全市基本建成覆盖主要产品、城市乡村的电子监管网,重点产品全部入网,大部分适合入网的产品入网。
2、社会各界对电子监管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入网产品产生较强的信赖感,大多数消费者能熟悉掌握查询方式,电子监管网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商家进货的重要检查手段。
3、电子监管网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强大,基本完成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建设,建成快捷、准确的行政执法和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各种产品质量投诉举报信息,生成统计分析数据,促进质量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
4、电子监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入网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
(三)全面覆盖阶段(20*年)
1、电子监管网实现全面覆盖。力争将所有适合入网的企业和产品全部入网,大部分城区、重点镇街和农村均安装信息查询终端设施,消费者能便捷地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等形式查询产品真假。
2、电子监管网应用广泛推广,企业自觉纳入电子监管网管理,消费者、商家对入网产品普遍认可和支持,产品入网成为进入市场的基本要求。
3、电子监管网功能基本成熟,进一步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能够保持持续升级,在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全市商品物流和质量变动情况,基本建成全市质量预警和快速反映的信息体系。
4、电子监管网在服务经济和促进发展方面效果明显,全市行政执法和综合监管的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和消费者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入网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很好满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建立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包括质监、工商、通信、经贸、农业、食药、宣传等)参加的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2、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质监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督促,负责组织一般企业入网,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经贸部门牵头负责编制全市商业企业电子监管网查询终端配置规划,组织协调查询终端安装和管理工作;农业部门负责组织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生产企业入网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应用电子监管码的监督管理,引导和督促商业企业经销赋有电子监管码的商品,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入网工作,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违法行为,编制全市药品销售企业查询终端配置规划,指导协调安装查询终端工作;通信管理部门负责保证公用通信网的通信服务质量,保障产品质量电子质监管网的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一是要突出重点产品,要优先选择食品、化妆品、建材、农资等产品入网;二是要突出重点企业,要动员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地理标志保护、福建名牌、福州市产品质量奖等名优产品生产企业作为第一批入网企业;三是要突出重点区域,首先要在市区及城乡结合部和一些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农村地区实现突破;四是要突出重点场所,在查询终端布设场所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入网产品销售集中、商业网点分布密集、查询终端需求量大的商业网点和场所。要优先选择那些产品曾被假冒、企业利益受到侵害、打假意识明确、入网需求强烈的企业和行业作为推广应用工作的试点,确保推广一个企业,成功一个企业,推广一类产品,成功一类产品,最终达到全面覆盖的目的。
(三)强化措施,有效推进
1、在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中,对列入“百种产品目录”的产品,动员企业加快入网步伐;对“百种产品目录”中与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吻合的产品和适合入网的产品,在名牌评价中将入网作为加分评价项目,鼓励引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入网。
2、将国家免检产品与入网产品目录结合起来,应当进入电子监管网而未进入的企业,原则上不得申请免检资格;对已进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减少对企业及其产品质量的检查活动;对已经纳入电子监管网目录并已获得免检资格的企业,在免检有效期满重新申请时,必须进入电子监管网,否则原则上不予受理复评申请。
3、对已获生产许可证且加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简化每年的年审手续,入网企业仅提供年度报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对尚未加入电子监管网的获证企业,加大定期监督的频次和力度;对已加入电子监管网并正在申办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优先安排审查,加快审批进度,推动企业在办证的同时加入电子监管网。
4、鼓励未入网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入网,对已列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在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第一时间向商业超市通报企业的获证信息;对已入网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简化年审程序,只交报告不做现场检查。
5、对入网产品流通提供便利。对市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应用电子监管码纳入商业企业进货验收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已使用电子监管码的产品,商业企业可以简化其他验收手续,有关部门可以减少监督频次。
6、择时公布入网产品企业目录。我市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凡适合加入电子监管网的都应尽快入网。
(四)抓好宣传,营造氛围
1、要做好企业的宣传动员工作。电子监管网建设是一项创新工程,是从源头抓好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此项工作推广需要一个从不了解到初步了解,由初步了解到广泛欢迎的过程,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积极做好企业入网的宣传动员工作,召开由当地知名企业参加的动员大会,推动电子监管网工作的开展。
2、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结合质量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电子监管网的知晓度和认可度,营造良好的推广和应用氛围,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监管网络的积极作用。
3、要深入企业宣传讲解。对重点企业,要主动上门讲解,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听取企业意见,消除企业顾虑,提高企业对电子监管网的认识,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签约、赋码、购标、监管码供应等各个环节遇到的困难。
(五)定期通报,严格考核
1、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市质监局应于每月2日前将上月的推广工作情况按附表二格式,分别用书面和电子邮件报送福州市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完善信息管理。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加强人员的管理,严格保守企业秘密。在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查询、举报、投诉的信息处理机制和执法打假反馈机制,形成一套动态的信息流程。
论文关键词:银行,自助,回单,防伪,安全
二、自助回单打印银行等凭证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一)金融银行凭证防伪安全研究目的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是一款由浙江建林电子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面向各金融机构的自助式打印服务产品。浙江建林电子电气有限公司拥有该系统多项专利成果。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突破传统回单业务处理方式,将被动的单据索取转变成主动的自助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回单业务的处理效率,并减少了柜面回单业务的处理压力。该系统采用一次成像打印技术,将单据信息、防伪二维条码与印鉴加密信息整合为整体打印任务,无需外接设备即可完成印鉴加盖工序,所打印印鉴中隐藏有相应的防伪信息,可有效防止印鉴被复印仿制。
(二)防伪自助回单打印系统设备研究内容和结果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与业务处理软件构成。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硬件设备主要由:机柜,计算机,激光彩色或黑白打印机,读卡器,二维码读取器以及金属键盘。该系统机柜内配备计算机并设有与计算机连接的读卡器、金属键盘、打印机。计算机网卡与银行内部网络连接。其中,计算机设备用于加载自助回单打印系统软件,并处理各外接设备输入输出数据;打印机设备用于打印输出相应单据;读卡器设备用于读取客户相关磁卡中的数据信息并传递给计算机内的自助回单打印系统软件;二维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打印在单据上的二位条码信息;所配备的金属键盘用于用户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互。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业务处理软件模块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数据加密模块,数据打印模块,数据更新模块与硬件监控模块。其中,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账户相关信息与单据相关信息的传输;数据存储模块主要负责存储相应的单据数据;数据查询模块负责查询过滤指定单据数据;数据加密模块负责压缩加密防伪信息;硬件监控模块负责实时检测打印机当前的运行状态。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主要采用C/S模式进行软件架构,该系统与柜台业务处理终端同属于银行前置终端,由前置服务器负责管理。前置服务器则通过中间件与后台业务数据连接,完成业务数据交换。利用套接字技术完成远程服务器连接访问并负责完成客户端各项回单业务处理需求。
三、创新点与创新重点要求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三项:
1、单据防伪打印:通过采用双重光学防伪手段对单据进行加密,隐藏验证码信息,防止单据被复印仿制。
2、前台电子表单技术:电子表单用于账单格式设计及数据转换,动态调整相应表单信息。
3、硬件实时监控技术:实时监控该系统关键设备-打印机的工作状态,并向计算机反馈监控信息,将打印机相关的错误信息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
4、二维码物理隔离信息交互式外部入录。
四:外部环境
[关键词] 安阳市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80-01
十年来,我市各级土肥部门始终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树立“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肥料施用比例趋于合理。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实施以来,中央累计下拨资金2385万元,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773.2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1784.5万亩,免费服务农户93.66万户次,粮食单产提高6-10%,亩节约不合理施肥量(折纯)1.7-1.9公斤,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 安阳市概括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R处。安阳也是西高东低。大致以穿越市区的京广铁路为界,西部重恋叠嶂、丘陵起伏,属于太行山之东麓,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最高处海拔1667米,而东部最低处海拔仅50米,显而易见地呈阶梯状。
2 做法与成效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市)均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农业局局长(县、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农业局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农业、财务以及项目所涉及单位领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原则,搞好沟通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
2.2 深入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
按照省厅整建制推进要求,我市汤阴县古贤乡和内黄县马上乡作为整建制试点乡镇,安阳县、林州市、选定53个村作为整建制推进试点村。通过建设科学施肥指导站、培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干和科技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墙、技术上墙等多种措施,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到田。
2.3 加大示范辐射带动力度
结合粮棉油高产创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建立小麦万亩示范区12个、千亩示范方26个、百级示范田64个。示范区内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核心,配套农机农艺措施,实现“测、配、产,供、施”全程技术服务,树立醒目标示牌,建立示范对比田。通过示范展示,使农民“看有例子、做有样子、赶有目标”。
2.4 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我市“千名技术人员包千村” 活动,在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期和中后期,组织专家、技术人员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施肥建议卡和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和配方肥到田。每年培训农民、基层技术人员、肥料经销商、种粮大户等5万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30万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资料32万份。
2.5 强化农企合作,狠抓配方肥下地
在狠抓技术宣传培训和肥料市场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采取“依方施肥”和“依方配肥”模式,使配方物化为配方肥料,发挥农业推广部门桥梁作用,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全市各级土肥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与省厅认定的配方肥定点企业16余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制定主要小麦配方16个、玉米配方17个,花生配方7个,尖椒配方2个。引导肥料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肥料企业经销商等对接,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减少肥料流通中间环节,确保农民购买到质优价廉的配方肥。
2.6 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建设
全市各项目县(市、区)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按照规范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采集土壤样品累计4.7万个,以野外调查、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田间试验和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历年土壤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
2.7 巩固完善土肥监测手段
全市5个项目县(市、区)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要求,化验室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对化验设备仪器不断更新,实现了样品分析规范化、批量化和数据传输网络化,保证了土壤化验室的检测能力,并为化验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土肥化验室化验员35人,均通过了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取得了化验员证。平时,化验人员强化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的学习,均能够熟练掌握化验基础知识和各自承担的分析项目规定的测试方法,为今后我市土肥质量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2.8 严格资金管理
2005年以来,中央下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共计:2385万元。各县(市、区)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设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实行封闭运行,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县(市、区)财政、审计和农业部门加强项目资金预算管理与财务监督管理。
3 测土配方施肥在我市的推广应用
3.1 改变了农民的施肥习惯。广大农民认识到了科学施肥对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重要性,改变了长期以来单施化肥,不施有机肥,单施氮肥,不施磷钾肥和微肥,以及过量施肥、盲目施肥的习惯,由过去的凭经验施肥,转变为主动测土,按施肥建议卡施肥,施配方肥,做到了土壤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
关键词:安康市:测土配肥;现状;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农民在肥料施用上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和重化肥轻有机肥的问题,2004年农业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安康市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全市的10个县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践证明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的重大举措。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
自2006年以来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围绕“测、配、产、供、施”五大技术环节,共采集土壤、植株样品4.78万个,化验分析6.21万项次。开展采样地块调查4.14万个、农户施肥调查1.36万个、田间试验725个。建立农户施肥长期观测点390处、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236处。与企业携手在全市建立279个肥料供应网点。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318万亩。建立示范基地703个,示范面积638万亩。
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2013~2015年统计数据,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主要农作物平均增产32.01公斤,亩,减少化肥用量(折纯)2.33公斤,亩,节本增收8.64元/亩。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42.47万亩,增产粮食达26.97万吨,农民节支增收达7.67亿元。
1.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的意识。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程中,安康市各县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其它农业增产增收技术进行综合配套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逐渐改变了农民盲目过量、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的传统用肥陋习,破除了头脑中“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老观念,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目前,农民的施肥观念已发生较大转变:一是由重化肥轻有机肥向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转变;二是由重氮磷肥轻钾肥向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转变;三是由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向大中微量元素肥兼顾转变。
1.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的流失和残留,降低了肥料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1.4测土配方施肥为安康市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料。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为安康市积累了大量的耕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些基础数据将为安康市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5测土配方施肥的开展提升了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各项目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土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培训学习,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很多项目县采取从社会招聘、行业内部调剂等方式,选聘人才充实土肥队伍,提高了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
2存在的问题
2.1对测土配方施肥认识不足,影响长效机制的建立。现阶段部分人员只是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个短期的农业项目来看待,他们认为只要上面给安排项目了就做,没有项目了就不用做,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到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支农惠农政策来抓。从而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的建立。
2.2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各县区土肥站虽然每年都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是宣传培训的力度和广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该项技术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幼,且文化水平较低.对测土配方施肥缺乏认识,参与意识不强,难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还依然存在。
2.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当前安康市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应用在玉米、小麦、马铃薯、水稻和油菜作物上,对于一些区域性特色的作物还没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如茶业、魔芋、烤烟、蔬菜等,而茶叶、魔芋已列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发展面积在逐年增加.而这些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作物还没有建立起施肥指标体系,农民还在按照传统的经验施肥,迫切需要在这些作物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4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康市土肥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难以满足测土配方施肥长远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市县级机构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缺乏,而且土肥技术推广队伍还存在着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等问题。据对全市县级土肥机构调查,县级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平均为4人,土肥专业的只有3人,部分项目县最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都已经接进40岁,这对今后土肥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必须予以重视。
2.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不完善。一是没有形成技物结合模式。目前大多数农业推广部门对与肥料企业紧密联系有所顾虑,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协助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抓配方肥营销网络建设,忽视了推广部门在配方肥营销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往往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提出配方施肥技术建议,由农民到市场按配方购买肥料,造成施肥建议卡发放与配方肥推广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配方肥的推广应用。
3对策措施
3.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认识,持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强化测土配方施肥的组织领导力量,建立工作制度,细化工作程序,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在人员、机构和编制调整以及干部配备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适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土肥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土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建立鼓励现有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规章制度。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装备设施,改善土肥质量监测和土肥信息服务条件,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体系保障。
3.2加快项目成果的推广与普及。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黑板报、宣传栏、建议卡上墙、技术手册、宣传画纸以及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和普及,让科学施肥技术深入人心。
3.3加强科研,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汇总分析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数据,进一步完善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科学指导性。同时根据当地特色产业,进行试验分析,结合专家经验法,探索建立本区域特色产业的施肥指标体系,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范围,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好技术服务。
3.4强化技物结合,加快解决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采取“测土、配方、生产配方肥、供应配方肥和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的服务模式,选择实力雄厚、诚信服务兼具参与热情的肥料经销商,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采用配方肥直供等模式,逐步构建配方施肥销售基层网络,有效将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从而达到提高技术的到位率,覆盖率和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的目的,切实解决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配方肥质量监管,保护农民经济利益。
3、信息分发。
在各大论坛、空间、QQ、旺旺上分发店铺最新动态信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店铺,有助商品推广。
4、店铺品牌无处不在。
在店铺商品图片、包装包裹上贴上店铺品牌标志,让顾客从看商品到拿到商品都能看到你店铺的品牌,让你店铺品牌深入顾客的心中。
5、回报礼物。
在顾客买商品的时候,附加赠送一些小礼物,通过小礼物给予顾客购买惊喜,让顾客觉得在得到商品的同时还得到了附加价值。让客户举觉得得到了超过100的商品价值。提升店铺在顾客心中的好感度,让客户一直记住你的店铺,在今后有需求的时候也会想起你的店铺。
6、建立微博。
在大型的平台上建立微博,每天在微博上发与店铺相关的趣事,把店铺的老客户资源转移到微博上,增加微博粉丝,了解顾客日常生意,适时推广店铺商品。
7、免费试用。
关键词:大型地网;安全参数;工频干扰;防雷专项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实施条件
大型地网的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日趋发展,高灵敏的继电保护和计算机系统的广泛应用,高电压、大容量的变电所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大型、超大型的接地网,它们对接地的要求愈来愈高。仅石河子地区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座电厂,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对这些大地网接地测试现状令人堪忧。因接地电位升高和地网构造等原因,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科学合理地测试接地网的各种特性参数,准确评价接地网的安全状态,对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身处高电位电磁环境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型地网测试项目属专项技术服务范围,是一项重要的高端技术工作。长期以来对于接地网的测试往往仅局限于测量接地电阻的大小。对于大型地网,“接地电阻”呈现出较明显的“复数阻抗”性质,即包含电阻分量、电抗分量,所以应当采用“接地阻抗”的概念取代“接地电阻”。接地阻抗低并不意味着接地网安全,不能仅以接地阻抗作为接地系统的安全判据已成行业共识。传统的接地阻抗工频测试方法因测试信号与干扰信号同频,所以测试数据容易受到干扰,误差较大。大型地网变频大电流接地测量仪,通过高精度高智能变频、选频测试功能排除了50HZ工频干扰。其核心指标:高精确度和抗干扰能力强,主要组成部分有:大功率变频信号源、耦合变压器、高精度多功能选频万用表,及其它附件等组成。2014年底我们引进DF9000大型地网接地测量系统,致力解决防雷检测了工频干扰这一疑难问题。2015年9月石河子防雷减灾中心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CMA考核验收,期间应用DF9000设备对国电大地网进行了一系列比对测试,已基本掌握了这套设备的性能特征,并能过熟练操作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户要求在克拉玛依、塔城、独山子、石河子等地国电大地网开展了检测工作,制作了数据精确,安全参数完整的检测报告,收到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
二、研究的内容和技术方法
1.大型接地装置: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的接地装置,装机容量在200MW以上的火电厂和水电厂的接地装置或者等效面积在5000m2以上的接地装置。
2.检测依据:依据《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2006[1]规定
3.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试:电气完整性测试、接地阻抗测试、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测试、接触电位差测试、跨步电位差测试及土壤电阻率测试。
4.使用的仪器:DF变频信号源1.0级,GCB耦合变压器1.0级,DF9001智能选频表1.0级,DT-10A导通测试仪,DFGTGPS定位仪,专用测试线等。
5.技术方法设计:重点是各参数在不同大地网防雷应用时的权重和适用性比对分析、大地网技术报告制作系统以及综合结论判断评定方法等。
三、国内外有关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引进DF9000大型地网接地测量系统,解决了工频干扰这一疑难问题,解决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下多参数综合测试问题,为大地网防雷安全检测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DF9000大型地网变频大电流接地测量仪,曾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皖南至福州特高压输电项目以及三峡大坝等大型国电地网的测量,在国内大地网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国家权威计量部门武高所等各类证书)。
四、预期项目成果推广、业务应用前景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对以上参数进行综合测试,才能对接地网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在高电压、大地网的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排除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实现其安全防护目的,为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大地网特性参数检测等高端技术专项服务工作。
2.制作大地网宣传彩页、开展大地网安全参数PPT宣传讲座。对社会检测资质机构和危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附一:PPT讲座材料)。
3.应用DF9000设备对检测资质机构进行参数采集现场操作方法培训(附二:PPT讲座材料)。
4.致力解决大型地网防雷检测工频干扰这一疑难问题。制作数据精确,安全参数完整的检测技术报告,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服务效果(附三:电子版大地网参数检测技术报告本)。
5.充分发挥雷电监测预警、闪电定位、雷击大地密度等技术资源优势,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手段,通过微信短信等快捷方式进行智能专项服务应用。
五、项目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配合防雷体制改革,创新防雷检测技术专项服务模式,“切实优化流程,缩短时限,提高效率”。2016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令,明确指出:“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景区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
用一句国标规范语言来讲,国家就是让气象部门放手第三类防雷的管理,腾出手来加强对第一、二类防雷的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把气象部门从复杂的民建项目中解脱出来,轻车简行,攻坚克难。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气象部门无可替代的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对社会检测资质企业和危化场所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减灾技术指导。促进有过硬的资质和技术实力的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公平竞争,为气象防雷减灾社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精确的测试参数和安全评定依据。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