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2-07-26 16:35:29

序论:在您撰写绿色建筑考察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绿色建筑考察报告

第1篇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着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地。

我们到婺源之后,第一站就是晓起村,也是我们这次写生的住宿地点。这里的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

行程第一天去的是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着称,若逢雨天, (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第2篇

1、配电设计

日本传统木构建筑因自身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的用电负荷容量较小,并且考虑到消防防火的要求,不能够根据现在的设计标准设置大负荷用电及空调负荷用电,因此仅配置了一些简单的照明及空调装置,同时电气线路敷设一般也采用穿金属管或塑料管沿建筑物墙角及屋檐下隐蔽处明装敷设。

2、消防设计

日本大多数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低,火灾危险性极大。因此对于木构建筑内的用火、照明用电,包括香火炉的设置也有特定的考虑。在日本考察到各寺内佛像前极少采用点蜡烛的方式供祭,或改用小功率灯泡代替(国内大多数寺庙内都采用蜡烛供祭,这给安全防火管理带来隐患),烧香、焚纸都已移至室外避风处进行,并设置专门的香炉。同时在室内配置了相当数量的轻便灭火器,在有条件的历史木构建筑中也设置了温感探测器、警铃及报警按钮装置。

3、防雷设计

日本历史木构建筑的屋角兽头、房脊、梁柱及屋顶等易受雷击,故要特别加以防范。我们在日本考察时看到的常用的防雷做法是避雷针/避雷带防雷法。

避雷针的设置和做法和国内基本一样,通常置于建筑屋顶或最高处,采用双支接闪器,并用铁卡子卡牢,然后与导线焊接牢固。其原理是利用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流吸引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使被保护对象免遭雷电直击。

避雷带防雷法是按屋顶建筑的轮廓用避雷线绕一圈,根据国内防雷建筑规范须离开构件10~15cm,并用铁卡子卡牢。但本次考察的日本古代木建筑的避雷带的做法是贴伏在屋顶建筑的轮廓的表面(就此点中国规范与日本规范不同),同时避雷线顺屋脊延续至翼角至檐头(见图4)。

引下线(采用多股镀锌钢绞线)安装分为明、暗两种,我们此次考察到的日本木构建筑防雷引下线的做法全部采用明装,并垂直引下,易于检查和施工(见图5)。在国内很少有这种做法,一般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弯曲并引下,虽然建筑上是美观了,但对防雷不利。

接地体。接地体选择安装在行人较少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

4、弱电系统

日本木构建筑中,根据使用要求,设置简单的广播/安防系统等弱电系统。

日本木构建筑配电线路简单可靠,管线全部采用穿金属管或塑料管沿墙角明敷。

各寺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建筑位置设置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

日本木构建筑采用避雷针及避雷带防雷保护木建筑,引下线明装,并垂直引下,易于检查和施工。

日本近代建筑(群)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的电气设施特点

1、配电系统

日本近代建筑保护利用中,随着新的功能使用、消防、照明、空调等现代化设备的注入,用电负荷及级别有了明显提升,需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进行合理扩容及更新换代。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建筑原风貌的破坏,在保留建筑外貌的基础上,以最小干预为前提,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和设计。在满足现行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尽量做到不破坏原有建筑的结构,又不影响其使用功能。

2、照明系统

日本近代建筑在重要的保护区域,充分利用原有灯具并考虑换装新的光源,来再现建筑的魅力和风采,从而最大限度地烘托出建筑空间的场景感,历史感。

3、防雷接地系统

日本大多数的近代建筑基本上可能都有防雷体系,但有些不完善,需根据现行相关法规的要求做进一步的改进和修善。首先根据日本防雷的传统做法,大多数历史建筑都在屋面设置避雷针(日本历史建筑大多采用避雷针的方式而非国内主流采用避雷带的方式防雷)作为接闪器,其次对于沿外墙明敷的防雷引下线,大多采用圆钢或扁钢引下折方式,并在有人身接触的地方采用穿塑料管或其它保护措施,防人身接触。而对于沿外墙暗敷的防雷引下线,推测和国内做法一样也是利用原有建筑物钢立柱或钢筋立柱作为防雷及按地引下线,利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作为等电位接地体。

4、消防系统

日本近代建筑均按要求设置了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并在主要部位设置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系统,确保人身安全。

5、弱电系统

大多数日本近代建筑都根据现在的使用要求对原有弱电设备进行更新或重新改造设计,并新增了大量现代化的弱电设施,如广播、监控摄像机、网络与电话系统等,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商业、酒店和办公硬件设施的需要。

6、可持续利用技术(绿色建筑,新能源)

由于条件所限,在这次日本考察中所能看到和利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并不多,其节能改造主要是对太阳能源的再利用。在大阪城护城河中,可以见到利用太阳能的水净化设备(见“给排水考察报告”图9-1,2,3),在神户税关大楼外墙侧,可以看到设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模拟展示(见“近代建筑考察报告”图3-3-13)。

第3篇

巴西环保考察报告

赴巴西、智利在生态保护、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环保产业及有机食品合作等方面进行考察和项目洽谈,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考察期间,以巴西、智利如何利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带来得环境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问题为考察重点,先后访问了巴西环境保护部、巴西国家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及官员对来自于中国山东的环境保护考察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和周到的接待,并进行了十分友好的交流,提供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行动计划,专项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资料近20套(盘);参观访问了圣洛克市政府及环保局,并以城市化带来得环境问题,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工业污染与医用垃圾的处理技术等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同时了解了巴西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参观访问了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位于里约市的会址,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环发大会的宗旨和主要内容;考察了两国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医疗垃圾与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森林保护现状。针对有机食品发展,先后考察了巴西、智利有机食品市场,并与巴西有机食品贸易公司进行了交流与合作的会谈,在此期间,中国住巴西商务领事参加了该交流,并表示出了进一步促进该公司与山东有机大蒜贸易企业的合作意向。

考察期间,在团长张凯局长的带领下,全体考察成员利用机场侯机、参观考察、房间座谈等时机与形式,先后多次进行总结、交流和谈体会,每到一地首先明确考察主题和任务,采取了“听、看、访、问”等形式,获得了大量关于生态、环境、有机食品发展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同时结合我省生态省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市建设以及有机食品发展目标进行了专题讨论和调研。

在考察期间,利用各种交流和访问机会,介绍了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现状和重大事件成为了华人和华侨的骄傲,成为当地人羡慕和询问的热门话题,同时重点对我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地方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制定,特别是生态省建设,生态市建设,济南市、聊城市环保模范城创建以及烟台环保模范城群创建等举措以及我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兴趣和注目。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法律法规的制定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实施法律、法规更重要

巴西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在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大量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等过程中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中发展起来的,其环境法律、法规的体系也是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巴西的法律、法规以联邦立法与地方立法两级立法相结合,除具有法律法规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强的特点,在注重农业、矿业带来得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历史背景下,更加重视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在修订过程中也越来越严格和法制化,例如制定和颁布了《环境犯罪法》(ENVIRONMENTAL CRIMES LAW),对任何引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灭绝,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将被罚款外,还将被诉逐法律程序,定为环境犯罪,同时对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除受到经济重罚、勒令停产外,环境承担恢复生态原貌的责任,在巴西的《刑法》中,具有对公众、法人等量刑的具体条款。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召开,以及在会议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虽然不是巴西的环境法律法规,但是对巴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巴西环境保护的行动准则,影响巨大。

在对巴西的访问和考察期间,无论是国家环保部、国家环保研究院还是政府的职员、研究人员,当谈及巴西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和主要举措时,几乎无一例外的认为“执行法律法规,实施行动计划”是最重要的经验和举措,巴西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召开以及两个纲领性文件的通过为契机,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议程和行动计划,并由政府强制性的监督实施,使巴西的热带雨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现实,依然具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2、重视城市化过程中带来得社会和环境问题

巴西向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着力推进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人口增多、犯罪率和恶性犯罪率增多的现象,同时无业者和无居房者 “开山建房,开山建城”,形成了巴西所特有的大片山岭、山区建成了穷人区的社会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山林和植被被破坏的现象。以圣堡罗市为例,警察着防弹背心、穷人区年年扩大、穷人城不断增加的社会现象和环境破坏现象尤为严重并且仍在持续。因此,加快城市化速率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控制,发展与科学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和兼顾社会和环境问题。

3、经济高速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巴西拥有拉美最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具拉美首位,历巴西曾经是一个单一的农业强国,矿产资源大国,20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自50年代起,巴西推行了“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依靠大量外债获得经济腾飞。1967-1974年间,创造了连续经济年增长率高达10~11%的“巴西奇迹”,由于当时只注重经济指标的增长,再加上外债偿还的压力和亚洲、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后的近20年时间内,经济处于停滞、严重衰退和通货膨胀的状态中,同时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事件和现象也制约了巴西的经济增长,人均产值持续降低。在世界经济发展巴西GDP总量曾居世界第8位,20xx年已降至第15位。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避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避免单一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资源等保护的现象,提倡使用绿色GDP的概念。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

4、发展有机食品,培育本国市场尤为重要

在考察中,先后多次考察了巴西、智利超级市场的有机食品专柜和市场,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巴西和智利的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税收优惠和减免有机食品进店费等措施,鼓励有机食品进入超市、鼓励超市设立有机食品专柜、鼓励消费者消费有机食品。

5、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中,体现了环境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巴西的城市建设中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中“可渗透性铺装路面”处处可见,许多城市将绿化率纳入到地方法规内容予以约束,公交车网络密布、专用车道醒目,科学的调控交通信号管理,提高车辆平均速度和通行量,提倡和鼓励使用乙醇为燃料,提高燃油标号,减少尾气排放量,无障碍性路段和建筑,尊重妇女、儿童的行为。

三、建议:

1、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省建设。要认识到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要确立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生态省的建设。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结构;结构体系;设计方法

1 前言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700亿平方米。因此,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度过大规模建设阶段,保证建筑质量和耐久性,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是我国建筑也发展的必由之路[1]。

建筑工业化就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

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建筑工业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筑工业化,注重数量和效率。表现为二战结束以后,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建造了大量的建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要求的不再是建筑的面积或规模,而是多样性。“标准化”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就是第二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重点转向节能、降低物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我国建设部于1979年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 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3,4]。目前,中国仍处在第一阶段,但是,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工业化已经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重视。

3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建筑工业化相对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湿作业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施工效率的提高

几乎建筑的各部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甚至装修也在工厂完成,现场只是完成吊装和拼接。国外的经验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可节约30%的工期[2]。

3.2 施工质量的提高

工厂预制则是在稳定的工厂环境中,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各部件都有相似且可靠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结构整体的可靠性保证。

3.3 设计的简化

当建筑工业化实现时,建筑的构件也会标准化,结构设计不再需要对每一种荷载都设计一种截面,也不再需要画出很多的图纸,而只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构件就可以了。

3.4 方便施工现场的管理

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需要的人工就相对减少了。更少的人员和更多的机械化使得现场更接近于工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现场的管理。

3.5 环境的影响减小

大部分建筑部件都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作业大大减少,其带来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工厂的加工速度快,整个工期也较短。

3.6 成本节约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3]。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高,大量的需求要求快速高质的建筑方法。另一方面,在西北等内陆经济不发达区域,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也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4 建筑工业化对现有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的影响

现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材料可以分为砖混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砖混结构的实现方法是由配筋砌体构成。通常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局部空心处浇筑配筋混凝土芯柱和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钢筋。砖混结构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严格来说不属于工业化的住宅体系。

木结构适用于矮层的结构,多是装配式的是施工方法,工业化的程度相对其他体系较高,但是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我国住宅等多向着空中发展,而木结构用于矮层;另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有限。

钢结构目前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结构体系。钢结构以强度高、自重小等优点在国内和国外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国内外资源保障程度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当的重视,技术等各方面也比较成熟。目前这种体系较为实用,而且工程经验和技术也更成熟,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现有的结构体系都可以进行工业化改造,使其适应大规模高效高质量的建设生产。在我国,最合适的体系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我们应当利用我们在这种体系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推进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5 结语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和可行性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在传统作业方式缺陷的推力和社会需求、新技术的优势的拉力下,中国也正走上建筑工业化的道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还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把握科研和其他工作的方向,切实地推动建筑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一).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1.

[2]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三).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2.

[3]李宗明,王三智,曹保平.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山西建筑,2011.04.

[4]范悦.中国住宅生产工业化的动向.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07.06.

第5篇

根据国内钢结构企业的要求,经过与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钢结构企业联系和安排,2013年10月8日,协会组织了部分钢结构企业的主要领导、技术负责人赴德意开展了为期10天的钢结构技术交流研讨活动。以考察德国、意大利先进的钢结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自动化加工设备为主要内容,了解发达国家对钢结构精度加工技术、软件的应用,对欧盟执行的钢结构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具体运用进行学习、了解。

10天的行程安排十分紧凑,由于去参观的工厂相距较远,考察团成员在参观、学习之后,回到大巴车上召开小结会议,利用赶路的时间进行讨论,相互交流体会,把研讨的问题带到下次参观中,向厂方的技术人员咨询或了解。共考察了德国的4个“peddinghaus”数控设备用户的钢结构企业和意大利菲赛普公司总部及4个生产厂区。 “peddinghaus”公司德国大区的销售总裁全程陪同考察。参加考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们反映较好。归纳企业领导的语言和感受,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是对德国钢结构生产加工的质量“没有话说了”。参观的几个工厂,生产管理井然有序,原材料、构配件摆放与生产流程相匹配,生产的钢构件无论大小,其细部处理认真,焊接、打磨、喷砂、涂装的生产工艺一丝不苟,特别是焊接的质量水平,生产出的钢构件成品表面光洁,漆面亮泽,如同家具的面漆水平,用浙江中南钢构公司领导的话说:这构件的质量,没得话说的了。

二是对数控技术与机械设备的协调利用“开了眼界”。到德国的Butzkies Stahlbau Gmbh公司参观,该公司的设计室负责对钢结构建筑的构配件加工出图,设计师对钢结构建筑的加工件实行分级拆分、组装模拟过程进行演示,每个加工件都有编号和识别码,并直接与车间的生产设备相连接,实现数据参数直接传输。根据设计图纸调整加工参数,下料、划线、切割、打码等全部自动化制作,1-2个技术工人就可以完成。下料的节约、工件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加工的效率用浙江恒达公司领导的话叫“开了眼界”。

三是对机械设备加工的效率“服气了”。德国钢结构企业的切割、打孔、焊接等钢结构加工的主要环节,均采用数控设备加工,各类机械、设备运转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都为产品加工质量提供了保障。一些垂直起重设备的精度极高,遥控作业,厘米级的调控距离,使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世界一流钢结构企业的全过程生产线的运行效果。在Züblini公司考察时,车间的技术工人很少,2.5~3米宽幅的板材加工车床、8000吨级的压力机、全自动的冲孔、钻孔设备让人感觉到效率,60-80的钢板在设备上如同面片般,任意开口切割,河南亚鹰公司的技术人员看了感叹:还得靠设备呀。

四是对德国钢结构企业的管理“看到真东西”。这次参观的Gold beck公司,是德国数一数二的钢结构加工生产企业,成立于1969年,现有员工3500人,其中钢结构工厂员工650人左右,年完成钢结构营业额1.5亿欧元。工作时间,厂区安静、干净整洁,车间内则充满忙碌有序。企业十分注重生产流程与提高生产工效的合理运用,按照生产工序、流程布置机械加工工位,减少加工件的倒运或搬运环节,实现机械化流程传输、安装、加工、出场。该公司坚持质量兴企、不追求企业短期效益、坚持精工细作的负责精神,以及企业追求诚实守信发展,树立做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是对比德国钢结构企业环保理念 “感到了差距”。这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水、气味或噪音的处理投入较大,在车间安装喷漆房、烤箱或废弃污水回收系统。每个焊接作业工位上都配置排气烟管,任意转动,烟气粉尘被及时排出。对大型构件的热工效能也进行收集,转换成热能给车间或办公场所取暖,降低能耗。车间的墙板都装置了消音、隔音材料,厂区的排污降噪处理的效果明显,德国企业生产对环境保护的较真,绝不是只为应付检查或表面文章,而是体现了企业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环境爱护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企业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北京东方城公司领导感叹“差距不小”。

六是对钢结构加工机械和设备的功能和运用“有了新认识”。在德国、意大利菲赛普企业参观设备时,厂方对考察团的到来作了充分准备,中国区的负责人也都专程回到公司接待,给协会考察人员演示了企业生产的建筑用钢构件的打孔、切割、挤压和型钢加工的最新数控机械和设备,引起了国内企业负责人的浓厚兴趣,尤其是标准件加工的工效质量,非常适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和运用。

通过参观考察,企业家们切身感受到,国内钢结构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技术手段、管理理念和生产设备的综合提升,企业做精做细才能做强。国内也有一些数控设备生产企业,价格虽然便宜,但是加工精度、自动化水平、数控能力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在菲赛普公司车间,已经有几台专为中国钢结构企业订购生产的设备在调试或准备发货。说明一些有远见的钢结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

考察团还对沿途所看到的一些造型别致的钢结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钢结构建筑设计大胆、前卫,有的车站、办公楼的钢结构梁柱直接在外,美观、简洁、大方。据德国钢结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通过涂装和喷涂处理后的钢梁柱耐火温度可达600度,防锈蚀年限在80年以上。相对于国内的钢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对钢结构的性能认识还存在局限和差距。国内钢结构企业的转型,必须从设计环节、转变观念、修订标准做起。

在返程的总结会议上,每个企业代表都作了发言,对协会安排的这次考察活动感到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国内钢结构企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如何转、怎么转,向什么要质量、要效益、要节能、要绿色有了新的思考。对考察团的人员结构安排感到有新意,成员由专家型的技术负责人,有企业经营决策权的董事长、总经理组成,学习交流无障碍、收获直接,直接将考察成果转化为企业行动。参加考察的企业家、专家正在认真总结考察的成果,形成考察报告,为国内其他钢结构企业转型提供参考或启发。

(建筑钢结构分会)

第6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美国;英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F40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261-03

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以后,各国开始重视推动降低能源消耗的工作。建筑业是能源消耗非常大的行业,它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格外突出,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筑的节能减排工作。绿色建筑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因而很多国家都将绿色建筑的营建作为建筑减排的工作重心。为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国情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绿色建筑涉及的主体众多,它的营建不是开发商的个体行为,也不是绿色低碳技术的简单应用,它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除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以外,它还需要各类法律的保障以及标准的规范。在发展和推动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各国的普遍做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制定节能法律法规、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推行经济激励政策。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具体做法见表1。

表1的内容即美国、英国、日本三国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通行做法,下面重点介绍以上三个国家在发展绿色建筑时的特色做法,还望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事业有所启示。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分析

2.1 美国

美国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时,除了采取强制性的政策法律进行规范约束外,比较强调自愿性项目,这也是美国在发展绿色建筑事业中的一大亮点。美国政府强调的自愿性体现在政府推行了由政府主导,但市场主体可自行参与的项目,其中“能源之星”(Energy Star)项目最为知名。

“能源之星”作为节约能耗的一种标识,最初只是被用于电子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如果看到“能源之星”的标签,就可以认定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低能耗的,它对大气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也相对较少。“能源之星”后来扩展到建筑领域,美国环保署将“能源之星”住宅计划推广为全国性志愿项目。

“能源之星”建筑节能标识体系中蕴含两大重要认证,即建筑物节能认证和建筑物运行管理节能认证。建筑能节能认证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上。第三方鉴定机构会对建筑物结构、采暖空调系统等保温隔热性能进行监控,监控数据符合标准的即通过建筑物节能认证。建筑物运行管理节能认证则将认证重点放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上。即便建筑物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后期管理的不到位以及管理人员节能意识的薄弱等仍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绿色建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偏离节能的目标,所以对建筑物运行管理进行专业认证同样必不可少。

最终被冠上“能源之星”标识的住宅均是通过专业第三方机构严格的鉴定,通过以上两大认证内容,住宅在使用过程中能确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能源之星”项目很好地解决了消费者与开发商甚至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消费者全面认识绿色建筑市场,并为绿色建筑市场营造了较好的市场氛围。

2.2 英国

绿色建筑在英国发展比较早。不同于美国,英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广上主要采取强制性措施。根据英国政府的相关规定,从2008年6月开始,英国对国内所有的公共建筑都划分了节能等级,并且建筑的能耗情况完全对公众公布。

英国除了制定很多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以及运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REEAM外,较有特色的做法是积极推广示范性项目和绿色建筑设计典型案例。在英国,大量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示范项目被建立起来,而且这些案例不仅局限在类似牛津生态住宅这样的单体住宅设计上,还囊括了包括贝丁顿生态村(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的大规模社区。最新的一个示范案例是金斯潘住宅(The Kingspan Lighthouse),它代表了英国“可持续住宅规范”中的最高标准――“零碳排放住宅”,英国所有新建住宅到2016年时必须全部达到这个标准。英国推行的示范作品大多只使用已经成熟的环保技术和普通材料,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可以立即在市场上进行推广普及[2]。

另外,英国非常重视建筑师绿色建筑理念的培养。英国国内认为如果想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取得理想的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结果,必须在建筑设计的早期就为相应的策略做出全盘的考虑[3]。所以建筑师的责任重大,建筑师在建筑物设计初期的理念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实际节能减排效果。而且英国认为建筑师在设计营建绿色建筑时不该只是单纯地引用绿色节能技术,他们的责任还在于调动民众的参与性。在设计绿色建筑前设计师应该先进行民意调查,然后再规划设计出既符合民众要求又环保节能的建筑。对此,英国的特色做法是将绿色建筑的理念灌输到各高校中,高校老师在设计课程时会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节约能耗意识,也鼓励学生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设计研究中去。各高校也会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科研项目,为实际发展提供更专业的意见。

2.3 日本

日本的能源相对匮乏,所以政府对节能问题也相当重视。日本政府很早以前就开始着手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工作。日本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像以上两个国家一样制定法律法规以及精准的评价标准外,日本的特色之处在于它对建筑物用能的管理有独到的做法。

《日本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学习考察报告》指出日本建立了建筑用能管理体制。该体制包括能耗统计、能耗监测和用能定额等制度。能耗统计要求资源供应部门以及建筑业主定期上报能源消耗情况。能源监测制度则是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安装能源计量监测装置,通过监测可以获悉该类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然后对建筑物的能耗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出不同建筑物所对应的能源消耗标准。再通过用能定额制度规定各类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上限。政府会对那些超过能耗上限的建筑物使用者征收更多的管理费,对低于能耗标准的用户给予补贴奖励。这一做法可以帮助政府精确地掌握建筑物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各类建筑物的能耗标准。

另外,日本也非常注重民众参与意识的培养。日本极其倡导民众参与进城市的环境规划中,政府认为有民众参与的项目更容易推广和实施,在今后的维护过程中也会节省管理费用,可谓一举两得。除了让民众参与进项目的起始规划阶段外,政府在绿色建筑的项目推广过程中也很有想法。比如日本政府有施行“绿色点数”的政策和环保积分政策。消费者在购买节能家电时会得到一些“绿色点数”,这些“绿色点数”可以供消费者购买其他节能家电,以此类推。住宅环保积分跟“绿色点数”有异曲同工之处,住宅环保积分在民众修建改造环保住宅时获得,积分可用于兑换购买券。日本政府推行的这些政策能激发民众对于绿色建筑的兴趣和购买热情。

3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通过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举措,可以发现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总结美、英、日三国的发展经验可知,都制定了绿色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具有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对开发绿色建筑以及高效节能产品进行激励;都注重绿色技术的发展,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绿色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升级改造上,还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升。各国的特色做法则各有千秋:美国注重自愿性项目的发展,英国注重推广示范性项目,而日本则注重建筑物的能耗统计和监测,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家电的购买热情上。

笔者认为,综合上述各个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可以重点借鉴的方面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3.1 推广绿色建筑节能标识

以美国的能源之星为例,可以设计一款绿色建筑的能源标识,对于经过第三方机构严格鉴定并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可以冠上该能源标识。能源标识的推广可以减少消费者的误区,在消费者购置绿色建筑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同时能源标识的推广也可以减少开发商的疑虑,抑制市场上一些开发商“以次充好”的劣行。

绿色能源标识可以解决消费者、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有效地推动绿色建筑的产业化和品牌化。

3.2 强化示范工程建设、建设绿色园区

英国国内推广的示范性项目和绿色建筑设计典型案例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比较先进的做法。不同于单纯的推广教育,示范项目展示更能给民众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我国可以重点借鉴英国的这一做法来发展绿色建筑市场。

在我国,深圳的绿色建筑在推广发展中就运用了这一对策。深圳坚持用示范工程带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建设。深圳市推出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包括泰格酒店式公寓、万科城四期等居住建筑,也包括万科中心、软件大厦、三洋厂房等公共建筑。不仅如此,深圳还着手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城。2008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关于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以绿色建筑为基础,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建筑与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建筑示范区。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

上海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打造出一些精品绿色建筑,然后将这些绿色建筑列为示范性项目展示给消费者,加强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他们的购买积极性,从而提高消费需求。为了达到展示和宣传的目的,选择示范性工程时,可以把重点放在体育馆、博物馆、公园、商场、车站、机场等与社会大众接触较多的公共项目上,同时发动以央企、国企为主的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的大型企业单位,主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如果发展态势良好的话,上海也可以借鉴深圳的经验,打造绿色建筑示范城,除了建造更多精良的个体绿色建筑项目外,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援将上海的某一个区建立成绿色建筑示范区,形成上海级别的绿色建筑示范区,供其他区借鉴参考,最后实现上海整个城市的绿色建筑改造。

3.3 实行能耗监测并制定能耗使用标准

日本推行的能耗监测管理制度为政府了解建筑物的实际能耗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也可借鉴参考。

政府可以先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使用类型,对建筑物进行分类,然后选取各类建筑物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楼宇实施能源监测,从而了解建筑物的能耗结构。这一举措在绿色建筑的前期设计和后期使用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绿色建筑营建前,能耗计量检测和统计可以帮助绿色建筑的设计者针对建筑物能耗结构寻找到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重点;在绿色建筑建造完毕并投入使用后,能耗监测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效果,对日后绿色建筑市场的完善发展也有极大的意义。制定能耗标准并辅以奖罚措施则切实推动了民众的参与。政府对于“用能大户”及“节能户”应该收取不同的管理费用,以调动民众的节能积极性。

3.4 加大宣传力度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的参与,而政府的大力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居民的有效参与。首先,政府可以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表彰先进、曝光落后。其次,政府可以将温室气体减排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容纳到大学、中学、小学的课程中,使公民从小就树立起节能减排的良好道德风尚。再次,政府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建设温室气体减排知识宣传的博物馆、开展气候变化体验活动等,使群众亲身参与、切身感受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总之,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个公民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推进生活方式的转变,为节能减排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笔者认为政府还可以效仿推广世博会时的方法向居民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比如发放绿色建筑知识手册,里面可以涵盖绿色建筑的具体节能方式、绿色建筑的优点、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发展绿色建筑对城市整体居住环境的影响等供民众参考,以加深居民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另外,加大绿色建筑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推广绿色建筑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马欣伯,李宏军,宋 凌,等.国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分析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J].建设科技,2010(1):61~63.

[2] 刘俊跃.深圳绿色建筑实践与评价认证[J].建设科技,2009(2):26~31.

[3] 陈 妍,岳 欣.美国绿色建筑政策体系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4):43~45.

[4] 陈 冰,康 健.英国低碳建筑:综合视角的研究与发展[J].世界建筑,2010(2):54~59.

[5] 陆 舟.我国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节能,2011(1):44~48.

[6] 廖含文,康 健.英国绿色建筑发展研究[J].城市建筑,2009(1):9~12.

[7] 李路明.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J].世界建筑,2002(5):68~70.

[8] 崔 成,牛建国.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1(11):73~76.

[9] 游 娜.国外绿色建筑对我国的启示[J].基建管理优化,2010(2):2~4.

[10] 谢钰齐.绿色建筑市场失灵的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第7篇

*月*日至*日,**县长率团赴台进行了为期*天的考察活动,我有幸随团前往。这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可以说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广交了朋友,推介了*。第一次踏上台湾,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一路走来,对台湾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一、考察见闻

1、城市印象

这次考察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是台北市。台北市为台湾省省会城市,其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考察参观了台北最高的101大楼,在88层顶楼平台鸟瞰了台北市全貌,领略了台北的都市繁华。夜宿台北圆山饭店。圆山饭店建筑外观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气势雄伟,色彩鲜艳。台北的经济鼎盛期在上世纪80年代,现在从城市建筑外观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繁荣,如今的台北建筑有些略显陈旧,但是不失格调,显示出低调的精致。城市管理水平很高,市容整齐洁净,交通秩序良好。路上虽然车水马龙,却听不到喇叭鸣叫声,人行横道上人车相让,秩序井然,也不见有行人乱窜马路,几乎看不到塞车现象。台湾城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骑摩托车的很多,且人人佩戴头盔。常见路边、商场外边整齐停放着摩托车,未见车轮前后胎上加固防盗锁的,问导游方知,台湾的治安较好,几乎很少发生丢车现象。市政建设设计显示出人性化,功能齐全,方便民众。城市街道的盲人道、残疾人车道都考虑的十分周全,厕所设计考虑了残疾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台湾人整体素质较高,责任意识很强,礼貌待人。在公共场所,宾馆商店,遇见的台湾同胞都是感觉很亲切。我们逛街逛商场,难免经常问路,指路人都非常友好。上街购物,无论是询价讨价、买与不买,他们始终不急不怒,耐心接待,即使没有做成生意,也是热情相送。台湾民众在公共场合都很安静,即使是人多时,说话声音也很小,看不到喧闹的情景。

2、生态环境

台湾感受最深的还有一大特色是生态环境优美,所到之处,青山碧水,绿意葱葱。如我们考察的日月潭和阿里山,天然的山水和祖国大陆很多地方相差不多,但是,我们很多地方的水没有那么清,天没有那么蓝。台湾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应该与政府、民众重视环保分不开的,据了解,台湾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早于大陆,政府十分重视对民众的环保教育和要求,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生态保护政策和以国家公园为基础的生态保护体系。同时,城市中的闲置土地由政府出面予以整理,并将其绿化,打造城市中的活化绿地,提供市民休憩使用,到该块闲置土地建设时,再去按规划建设。人行道设置不宽,够人流通行就行,腾出空间加设绿篱、绿带,栽植高低相配树种;建筑物周边有空地就绿化,凹进去的建筑有空隙就绿化,绿化体现得处处都是。

3、传统文化

踏上台湾的土地,看到的是中国字,听到的是汉语,吃的是中餐,喝的是乌龙茶,唱的是中国戏,感到非常的亲近,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分外的重视和传承。而两岸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习俗体现在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两岸文化习俗上的一致,首先是语言文字上的一致,在台湾把普通话称为“国语”,这本身就反映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要说两岸文字上有何差别,则大陆简汉字多一些,台湾繁体字多一些。二是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在台湾中小学,汉语、国学、毛笔书法都是必修课。加上教育和升学考试也都一定程度受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使得汉文化在台湾深入民心。三是宗教在台湾的盛行。一路所见最多的就是庙宇。共同的文化基础,必然产生相同的宗教现象。妈祖是台湾民众信徒最多的神灵,这和我们大陆沿海地区的情况非常相似。四是两岸人民在生活习俗上高度一致。台湾也是祖国大江南北名小吃的汇聚地,台湾的烹调艺术、饮食习惯、传统菜肴几乎和大陆一个样。

4、农业产业

在台湾的短短几天时间里,走过了好几个县市,发现其农业基础非常好,产业化程度也非常高。一是区域特色明显。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我们一路走来,在每个地区都品尝了当地的特色水果和水产品。二是农业功能多样。台湾农业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向二、三产业延伸。随之兴起的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台湾农业的新亮点。三是产业链条健全。台湾农产品的深加工处理程度很高,并且拥有发达的农产品运销网络。四是科技水平较高。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考察中我们参观了一家名为台畜的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其丰富的产品线和自主研发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感悟体会

1、精细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台湾的城市面貌相比我们的城市面貌显得有些陈旧,他们的城市建设高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辉煌时期,但是在陈旧的城市建筑外观背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精细化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品质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县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以较少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实现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重视城市管理,来提升我们的城市品位,并可以借鉴台湾高度重视细节的管理方式,实现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空间基础。

2、突出以人为本,制定城市规划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在城市规划布局上科学布局工业园区与商业区、居住区,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时,通过优化项目周边环境回馈社会公众,以争取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城市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规划设计出更多的学习休闲场所,合理搭配绿地和建筑,科学摆放高层建筑,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细节设计,让人有亲近感,满足市民、游客和投资者的需求。

3、锻造空间品质,延续文化传承

城市街道、广场、街头绿地等都是人们体验城市的直接载体,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领略城市魅力的公共空间。台湾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锻造方面具有很好的经验,林萌街道,街头绿地随处可见,城市雕塑制作精美,都反映出城市高雅的格调和生活品质。而通过这些公共空间使人们直接感受到城市的亲和力、魅力。我们*县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特征,打造特色片区、街区。建立主题雕塑,在城市建筑中注入文化元素。结合城市绿化,利用水石花树、亭台楼阁、雕塑小品等元素创造意境,体现历史、文化、艺术、人文、地理等内涵,使城市呈现出特色美、舒适美,给市民以美的享受和自然情操的陶冶。

4、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台湾,环保意识特别强烈,市民已经养成了低碳生活的习惯。我们*虽然现在生态环境总体不错,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难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启示我们要强化生态为先的理念,要立足现有条件,做大水文章,做足绿文章,唱好绿色戏,打响生态牌。特别是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鼓励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使城乡居民养成节能节水节材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节约、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强化教育优先、示范引导的理念。加强社会文明素质教育,使孩子、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知礼仪、守规矩、爱自然的良好习惯。发挥党团员、公职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社会各阶层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对公众场合吸烟、垃圾不分类乱扔、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等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督促市民养成好习惯。

5、发挥农业优势,促进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