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01:31:50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护理工作意见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护理工作;检验医学;质量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等检验分析质量管理工作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能否获得一份真正反映患者情况的合格标本,临床护士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的不同时间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 临床护士在整个分析过程的不同时间段的作用
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具医嘱开始,到检验结果审核发送为止,包括检验的申请、医嘱的执行、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测直至检验结果审核发送。临床护士在整个分析过程的不同时间段的角色,比如:检验医嘱的执行者,患者准备的指导者,标本采集的操作者,标本运送的监督者,与实验室交流的沟通者,危急值结果的告知者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检验医嘱的执行者 在进行医疗救治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往往会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病史选择相适应的检验项目。护士把患者临床资料生成条形码并作为唯一性标识以及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2患者准备的指导者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前提条件,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
1.3标本采集的操作者
1.3.1采血过程中还应注意正确的采血顺序,避免由于采血顺序错误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影响。
1.3.2采血后应及时送检,避免放置过久。远距离运输时要做好标本的预处理。
1.3.3发现脂血,嘱患者素食3d再重新抽血化验,输脂肪乳的患者需注明。
1.4标本运送的监督者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尽快检测,特别是对于某些对检测时间有要求的项目,如凝血项目等。运送时间越短,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1.4.1标本采集后,第一时间通知标本运送人员进行标本的转运。
1.4.2做好与标本运送人员之间的标本交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1.4.3运送过程中标本的安全:标本对环境的污染或水分蒸发等,做好生物防护,长距离运送时应具备冷藏条件及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1.4.4督促运送人员与实验室做好标本交接并记录。
1.5与实验室交流的沟通者 临床护士与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双方共同做好检验分析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
1.5.1实验室提供给临床护士检验项目清单、标本采集手册及注意事项、特殊标本采集方法等相关内容。
1.5.2实验室在标本接收环节遇到不合格或有疑问的标本时,首先联系临床护士,此时护士也会配合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当遇到有关检验方面特别是分析前阶段有关的问题时,临床护士应主动与实验室沟通,共同探讨。
1.6危急值结果的告知者
1.6.1当患者的检测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实验室联系临床护士,临床护士第一时间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检测项目、具体数值及联系电话等,保证整个危急值通知流程及时有效运行[1]。
1.6.2临床护士收到危急值通知后,第一时间内告知相关主管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危急值处理。
2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针对护理提出如下措施与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 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 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理部垂直领导与科主任的关系、健全文件管理系统[2]。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2.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 护士要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护士和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3 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护理工作要注意几个原则
3.1应考虑安全性,即某种检查是否会产生并发症,不良反应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尽管某些有创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为了尽快确诊,也应劝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检查。
3.2应该重视检查的诊断价值,兼顾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在不同场合下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3.3应考虑到获得各项检查结果所需等待的时间。
3.4还应考虑检查费用的高低,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选用价格便宜的项目。
4 临床护理工作在检验医学质量管理注意事项[3]
4.1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和运用具有一定技巧性。
4.2对于某些诊断不明的患者,为了尽量缩短确诊时间,减少检查费用,可以分两步进行。先选用一些敏感性高的项目将诊断范围缩小,尽可能减少假阴性,以免漏诊;然后在第一步检查结果阳性的基础上进行肯定诊断,尽可能减少假阳性,以免误诊。
4.3临床上常会遇到某些疾病诊断缺乏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理想的实验检查方法,这时需要将2个或2个以上检查项目结合起来应用,互相取长补短,以提高实验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4检验医学中的临床路径合理化是联系患者、家属、照顾者和专业小组来共同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种具体的服务方法,它是一个预计的、对每日服务计划的说明。对某病种,使用合理的检验医学临床路径,由入院到出院,提供有时间性、有效的检测项目。它是一种有效控制品质与费用的临床服务模式,可减少资源的浪费,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
4.5检验医学中临床路径合理化的关键是要有时间顺序性,要能控制和改良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设计。这是一个要用系统管理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的照顾模式。
总之,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包括:检验申请是否合理、患者准备是否充分、标本采集是否恰当、标本运送到实验室是否及时,标本在检验科内部的传递是否正确等;能否得到一份真正代表患者实际情况的合格标本,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分析前的各个时间段的每一环节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和减轻其经济负担,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医学决策学问题。临床护理工作为整个检验质量管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临床护士做好检验医学质量管理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孙伟峰, 蔡锡雅, 张健, 等.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08).
医学检验的患者准备、采集标本、收集标本、运送标本等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1],检验科由于分析前标本处理不当的问题导致不合规的情况占到70%左右,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处理操作失误造成的比重占到60%左右。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医学检验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本文针对以往医学检验中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临床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前,首先应该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因为检验项目不同的话,对于患者的状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应该仔细核对、检查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清单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以及送检标本等。其次,采集标本之前,应该指导并且协助患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做一些宣传性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标本采集工作。
1.2采集标本。
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具体的检验项目,提前准备好需要的一些器材,确定合适的采集剂量,并且将条形码贴在容器上。为了防止由于采血顺序错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顺序,整个正确的采血流程步骤应该是血培养瓶,然后是绿、蓝、黑、紫、红头管,然后再是其他,如果采血对象是婴幼儿,应该选择颈静脉或者股静脉。如果是成人,应该选择静脉。
1.3收集标本。
采集完血液后,应该及时贴好条形码,并且进行分类存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通知标本运送人员进行送检,最好是尽快检测,认真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而且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应该特别留意一些具有特定的检测要求的标本,比如有的标本对于时间会有固定的要求,这就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送往检验。
1.4运送样本。
在样本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每一种类型样本对于避湿、避光等自然条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确保能够安全、顺利运送样本。而且应该明确标本对于水分的蒸发或者环境污染等情况,做好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如果运送距离比较长的话,在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冷藏准备,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应该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认真、仔细核对样本。
1.5妥善处理危机情况。
实验室接收标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标本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话,首先一定要和临床护士联系,临床护士也会积极配合进行相关的调查,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处理意见,如果是关于检验方面的问题,临床护士应该和实验室积极、主动沟通,并且一起探讨。
2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的能力。
应该定期组织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医学检验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培训,并且制定一个关于检验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手册,具体包括采集标本的流程、采集方法、采集前准备等,不同的采集标本方法对于标本收集、样本量、标本运送、送检时间、保存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检验结果的主要意义。这样的话便于临床护士随时随地阅读,多学习、积累医学检验方面的知识。
2.2加强各科室沟通交流。
各科室之间应该定期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这样可以加强检验科室人员和临床护士的沟通和交流,每一个科室人员也可以讲解自己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有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等。检验科人员也应该和临床护士经常交流收集样本以及样本送检的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安排检验科人员进行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而且应该严格监控检验质量,使医学检验工作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医师以及临床护士也应该了解一些高难度的专业检验技术,并且能够跟上检验科技术的快速发展。
3讨论
临床护理实践秘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秘书;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00-01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护理部指导下,为了适应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的需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医院设立了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秘书一职。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现在的消毒供应中心从一个简单的供应室向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发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出台,让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做为医院重要的特殊区域,护理教学和护理实践与临床科室密切相关,又是完全不同的新领域。把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工作方法介绍如下:
1 工作范围
1.1 每周一次小讲课,每年48次提前一年计划。
1.2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
1.3 每月一次业务查房。
1.4 每年二次科室理论考试。
1.5 带教实习同学:每轮二次授课,入科教育和专业理论知识。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实习同学座谈会,意见反馈,实习鉴定。
1.6 带教进修护士。
1.7 新护士培训计划。
1.8 科内基础操作培训。
1.9 科内文档建立和完善。
2 工作方法
2.1 小讲课,安排主管护理师、护理师、资深消毒员和助理护士(在主管护理师指导下)等,科室的人员参与,讲课内容广泛。包括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卫生部规范,专业知识。全部用多媒体讲课。
2.2 业务学习,要求较高,安排护士长、主管护理师、质控组长、护理组长授课,外请老师和专家授课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
2.3 业务查房,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需要,帮助和指导护理人员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前安排好业务查房的内容,也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2.4 理论考试,根据业务学习、讲课和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专业知识,进行书面考试。
2.5 实习同学带教:实习同学在消毒供应中心实习为期一个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实习与临床科室完全不同,是属于一个新的领域。要求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特点,什么是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什么是消毒灭菌,让护理实习生对消毒供应中心有个概念。操作考试是最基础的打包。早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可实际运用,也是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技能。
2.6 带教结束后,带教老师与护生进行双向沟通,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评价,护生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提高护理带教工作,正真了解实习同学掌握技能的情况。
2.7 带教进修护士:了解进修护士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帮助她们所需即可,会比较轻松。
2.8 新护士的培训计划要求做到每个细节。内容包括如下:消毒供应中心电脑培训操作和单据处理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功能布局区域划分;多酶、生物膜、碱、剂、三效热源、优氯净配置方法作用;相关消毒隔离知识:穿脱隔离衣、个人防护;器械下收下送,回收分类要求;物品器具清洗流程要求;器械的保养检查配置包装的方法和包装灭菌区的要求;无菌物品的储存和发放原则;无菌物品存放间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传染病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初步了解各种清洗机、压力灭菌器和环氧乙烷灭菌器的工作原理和灭菌参数;以临床科室的沟通技巧。
2.9 消毒供应中心内基础操作培训和医院的三基培训不一样。是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培训,每一项操作要求精细准确标准化。基础操作包括:蛋白检测仪、快速生物阅读仪、自动化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蒸汽清洗机、手工清洗、下收下送、器械打包、环氧乙烷灭菌器、医用纸塑封口机、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软水处理系统、酸性氧化电位水、光源放大镜、六步洗手法。
3 效果
明确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秘书岗位职责,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点,持续改进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理论水平,完善基础操作,让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 总结
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很重要,教学秘书岗位设立是医院护理部支持下完成的,重视护理教学工作,对实习护士、新护士、年轻护士和工作多年的老护士,各层面全方位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合格的护理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
消毒供应中心是指在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
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工作人员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2]。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的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全院临床科室提高优质合格的无菌物品,提供优良的服务,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疏忽和粗心有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立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秘书岗位是很必要的。持续培养合格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临床护理实践秘书岗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实践教学,与临床科室教学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数字化技术;一体化技术;临床护理工作重心;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915-02
Mobile Digital Technolog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Shift
YANG Zhi-ling, GU Chao
(The Eighty-fifth Hospital of PLA,Shanghai 200335,China)
Abstract: medical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TIS system ) is the extensiv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flow reconstruction new to the latest advances, it runs successfully promoted clinical nursing the move of working centre of gravity, make nurse more attention and patient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bservation of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linical nursing the core of the work dem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the principle of CTIS system and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CTIS system, promote the clinical nursing shifts the focus of work, depicting the nursing digital era of the new picture.
Key words: mobile digit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linical nursing work center of gravity; clinical nurs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临床护理观察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病人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情变化更是纷繁复杂多变的,护理过程就是护士运用精湛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第一时间从千差万别的病情观察中捕捉病人每一个异常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使病人达到病情好转或保全生命的过程。
俗语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现在,越来越多的护士认识到临床护理观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临床护士工作重心应该有四分之三是观察,观察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或悲痛。因此,护理病情观察是反映临床第一线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
1分析我国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对病人病情的护理观察现状不容乐观。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一般床位与护士之比为0.4:1。在我国,目前床位与护士之比仅能平均达到0.36:1,再将轮班护士、护士长、主班、治疗班及轮休护士等排除在外,真正能每天直接对病人实施护理、进行临床观察的护士远远不能满足病人需求和工作规范要求。
随着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对健康需求的渴望值增加或盲目增大,加之媒体的不良报道,护士的工作量不断增加,除了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外,为应付检查和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还担负着大量繁重的护理文案记录、修改工作。使护士除对病人实施必需操作外,大多数时间停留在文字处理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再对病人进行细致地病情观察。
因为护理工作是由一些细小、琐碎、零乱不系统的过程组成,加之病人多、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的状态,势必要求临床护士反应迅速,动作轻、稳、准、快,长此以往,护士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进行简单机械的操作,技术含量不高,价值只能被动通过医生的医疗水映出来,所以,对护士的职业认可度低,严重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使之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更别谈为病人进行耐心细致地病情观察。
有关权威一直在讨论如何给护士减压,但真正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发现具体性、事务性工作还必须护士来操作,而且是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个社会问题,引起很多专家们的思索,试想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2移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目前开发的软件仅限于医嘱的输入、输出、出入院病人的一般信息以及病人住院费用的管理,而真正能够解决护理问题的简便、快捷、经济、实用的护理文件表格应用软件则较少。因此,研制和开发适合护理文件表格书写应用软件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我院引进了度民医院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医护处置一体化管理系统Clinical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System (简称CTIS),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床边病情动态观察,从而缓解了因护士人手不富裕、临床护理观察不到位的状况。
2.1 CTIS系统原理
CTIS系统是根据临床管理工作核心逻辑而研发的系统,也就是一体化的MPC模式:医疗(MEDICAL TREATMENT)—病人(PA TIENT)—病历(CASE HISTORY);而CTIS系统就是在MPC三个环节之间建立空中数据链,解决了传统模式中依赖于个人记忆力之不足,提供了更高的质量保障和工作效率。
通过组建无线局域网和提供设计新颖、专业的移动工作终端,CTIS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互联互通”特性,将传统的医生查房、护士巡视、护理操作联成一体;同时利用系统软件的规范化作用对联成一体的医护流程进行运行控制。
CTIS系统从分析护理文书的核心模型入手,即病情、医嘱、处置等数据加护理文书格式的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共享共用”特性,通过数据调用的方式确保了病情、医嘱、处置等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利用系统软件的规范化作用从根本上保障了护理文书格式上的正确性。
2.2 CTIS系统使用的优点
使观察病情、护理处置与文书记录二者原本处在分割的时空相联接,完成了护理文书的“即时即所记”目标。CTIS系统所使用的移动护理操作车,可以放置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基础护理诊疗用具,护士在进行病情观察时可推至病人床旁,进行操作就可以随时从屏幕直接进入界面输入观察到的情况,保证了病情观察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避免了“忘”、“漏”和“回顾性”护理观察记录,使用非常方便。
对护理记录中病情、医嘱、处置等数据部分,包括:他人完成的检验数据或客观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记录及医嘱诊疗资料,因资源共享而可以直接从系统数据库内调用而无需再抄写,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CTIS系统提供了具有素材完备、界面简洁、书写护理记录方便高效的计算机辅助生成护理记录功能;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对于客观数据部分通过选择可直接从系统数据库内调用,然后再添加护理记录主观判断、评价部分。
医生针对病情做出的诊疗方案,护士在车载式移动CTIS系统屏幕上就可直接看到并确认执行;执行后,CTIS系统具有记忆功能,针对做出的治疗护理,提示护士下面进一步该做的工作。
不必考虑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格式问题,CTIS系统对输入的生命体征数值、各种检验数据和病情观察记录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规范格式的电子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并打印输出。
3护理工作重心的转移
通过车载式移动CTIS系统的使用,使充分体现护士由“事物性操作”转变为“以病人护理为中心”、“以病情观察为核心”的护理模式。
由于使用电子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避免了传统手工书写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时因为反复修改而重复抄写之弊端,为护士留下宝贵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时间。
CTIS系统可以识别、记忆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病史资料,并自动生成合格的电子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从而,使护士从繁琐的文字劳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观察病人病情上。
CTIS系统的资源共享有效地杜绝了护理记录上的“引用”重复抄写,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再次为护士工作迎得了宝贵的时间。
CTIS系统可以床边实时完成病人护理记录,而且还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直接修改,大大节约了护士的文字书写时间,保证了记录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为护士保存了对病人进行病情回顾、复查之耗费的精力。
通过车载式移动CTIS系统的使用,不光给护士们留下了观察病情的时间,同时,也给护士留下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
通过使用移动CTIS系统,护士工作由被动机械执行医嘱变为主动运用护理知识,积极进行病情观察,并随时把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汇报给全体医务人员,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这样,促使护士们不断“充电”,更加勤奋钻研专业业务知识和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以满足职业需求、完善自我、努力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小结
CTIS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弥补了临床护理观察记录信息化的缺陷,它就像一个严格的哨兵,使护士严密科学的病情观察、医生合理规范的诊疗处置方案与系统完整的护理流程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提高病人的医疗护理质量保驾护航。
同时,通过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工作无纸化办公,体现了无线网络医护管理系统的新理念,大大减少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环节,减少了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护士为患者直接服务的时间,临床护理工作转向更关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辅导的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了临床护理工作重心的转移。
CTIS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对我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使护士由传统的护理手工操作而迈向护理数字化时代,提升了护士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成就感,促使她们不断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新时代护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进修医师;医患沟通;重症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R192.3,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52-02
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诊疗信息和治疗决策传递给患者及家属的途径。和一般的沟通不同,医患沟通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诊治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包括医患双方的情感、愿望、思想以及诊治要求的表达[1]。和普通病房的患者不同,危重症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患者群体,由于原发病危重、气管插管等因素,多数患者难以和医师进行连续、清晰的沟通,这直接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患之间的沟通重心转移至医师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进修医师与患者家属这一特殊群体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确保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延长患者生存率,降低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2]。
和具有多年ICU临床工作经验的带教医师不同,进修医师的专业背景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患者家属心理变化把握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上述因素均可导致医患沟通障碍。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
一、进修医师和危重患者家属的医患沟通障碍
1.专业知识的局限性。ICU患者的疾病复杂,涉及到全身多个脏器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进修医师多来自基层医院,从业时间长短不一,处理危重患者的经验不足,加之由于二级学科的细分,很多进修医师仅对于自己从事的某一特定领域熟悉。因此在和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专业知识不足,而被迫中断谈话,去请示带教老师或上级医师的尴尬局面。
2.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把握不够。相对于普通病房的患者家属,ICU的患者家属普存在极大的焦虑感、情绪波动大。林晓玲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ICU住院的危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发现ICU患者家属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3]。进修医师从事ICU的工作时间不长,对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把握不够,尤其是那些刚入院的第一周的患者家属,当患者家属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出现哭泣、晕倒、下跪等一系列举动,进修医师面对此突发类情况,往往束手无策,从而导致不能顺畅地沟通。
3.缺乏沟通的技巧。和带教医师相比,进修医师的沟通缺乏技巧,这和我国医学教育长期的重视自然科学知识,轻视人文知识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4]。加之基层进修医师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其中以80后居多,多数为家中独生子女,很难理解患者家属因至亲进入ICU而产生的绝望又焦虑的心情,欠缺换位思考,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很难产生移情作用,在沟通的过程中充满了冰冷而生硬的医学术语,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家属无所适从,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解释病情,最终家属可能仍无法全面理解患者的情况,当然也无从谈及建立和谐信赖的医患关系了。
因此,需要在ICU临床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进修医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从而培养良好的医患的沟通能力。
二、临床教学工作中进修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医患沟通的基石,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进修医师多来自基层医院,从业时间短暂,ICU的相关理论知识均比较欠缺。临床教学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意在查房的过程中,就某一种ICU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加深管床进修医师对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科室应每周定期组织针对进修医师的小讲课,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2.熟悉患者的病情。在进行医患沟通之前,进修医师应该仔细浏览患者病史,同时针对主要诊断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从基础的病理生理变化到临床症状、查体特征,以及治疗方案、预后、死亡率等等均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着重了解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变化。只有熟悉患者的病情,和家属沟通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3.学习沟通的技巧。我们一般将进修医师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1)陪同学习期;
(2)共同参与期;(3)独立沟通期。在陪同学习期,进修医师主要陪同带教医师,观察上级医师在医患沟通过程中的沟通方法和沟通技巧,并仔细揣摩和学习。临床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可以用生动的比喻、生活化的语言,清晰地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并且非常注意观察家属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应对,最终在短时间内取得家属的信任。在这陪同学习期,科室可以组织进修医师集中学习,梳理ICU医患沟通的难点与重点,以及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等,同时还可以播放医院录制的医务人员服务视频,供进修医师参考学习。大约观摩8―10次上级医师的医患沟通过程后,即可进入共同参与期。在这个期间,进修医师可以和带教老师一起进行医患沟通,可由进修医师先向家属阐述患者的诊断以及目前的情况,再由带教医师向家属讲解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危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进修医师的工作量可以逐渐增加,慢慢地由次要沟通人切换为主要沟通人。与此同时,带教医师可以组织3―5名进修医师针对医患沟通,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锻炼进修医师的应变能力。经过4―8周的共同沟通期,进修医师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医患沟通经验,即可进入独立沟通期。独立沟通期意味着一个进修医师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ICU医患沟通能力,除了完成医患沟通的最基本使命,即告知和传达病情,取得家属对治疗的认可和同意之外,还应兼顾人文关怀。ICU患者家属的情绪极不稳定,焦虑、抑郁、烦躁、沮丧等负性情绪如影随形,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应该适当地予以人文关怀,沟通时注意语调柔和,运用安慰、解释性语言以稳定患者家属紧张焦虑的情况,减轻心理负担[5]。这对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增加依从性,降低医患纠纷,确保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
三、典型病例
患者,女,89岁。诊断: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血压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作用下仍偏低。考虑到该患者预后极差,且治疗费用高,加之患者家庭关系复杂,家属对患者的病情盲目乐观,是潜在医患纠纷的高危案例。带教医师应用了本文前述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对管床进修医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虽然最终患者因原发病过重而死亡,家属仍然能够理解并接受该不良预后,并在患者去世后,专门到医院行风办公室,点名感谢该进修医师。
四、讨论
加强对进修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ICU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进修医师认为外出进修主要的目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及技术,医患沟通和临床工作并无关联,无须特殊学习。熟不知良好的医患沟通是确保诊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ICU患者病情危重,加之治疗费用昂贵,一旦患者死亡,其家庭可能面临痛失至亲以及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双重打击,患者家属往往会将患者的死亡迁怒于医务人员,最终引发医患纠纷。因此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是ICU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进修医师通过陪同学习期,共同参与期以及独立沟通期三个阶段的学习,基本可以掌握ICU医患沟通的要领及技巧,能够在沟通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并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从而确保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降低或者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红芳.提高医患沟通效能降低医疗纠纷风险[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151):155-156.
[2]朱开梅.医患沟通在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医学和社会,2010,23(10):54-56.
[3]林晓玲,陈碧贞,魏志勇.ICU危重患者家属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116-117.
[4]史海宁,石磊,梁炜.关于军医大学医患沟通教学方式的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6):84-88.
[5]倪红英,陆晓东,刘娅萍,等.重症医学科医患沟通的实验[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3):42-44.
The Training of Pati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for ICU Physician
LI Hao,GAO Lan#,GUO Qin-yue,YAN Jin-qi,SHI Qin-dong*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1,China)
1.1床护比不达标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在中医护理人员管理内容中,对人员配备依据、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并逐步达到1∶0.5。要求各级中医院逐步补充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床护比不达标较为普遍,部分汇报床护比1∶0.4的医院,护理人员中也包含长期休假人员(如产假)。
1.2中医护士比例偏低
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水平及运用能力。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要求二级、三级中医院中医院校毕业或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比例分别不低于30%,40%;笔者在2013年—2017年期间,参加全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大型中医院巡查中,多数医院均未达到标准要求,中医护理专业人员不足,影响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不够规范
在职培训是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3年内岗位培训时间≥100h)的护士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版》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2版、2017版)将此项纳入评价细则中。检查中从汇报资料中看均能达到标准,但在考察临床运用中却不尽人意,存在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导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不系统,这也是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1.4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学其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证,针对不同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创新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注重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在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个体化中医护理服务。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四诊运用到临床,辨证施护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患者身上,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1.5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不充分
随着护理学发展,护理在慢性病及康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护理自身“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特点正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潜能;但随着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规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另外有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收费或费用过低,中医护理价值不能完全体现,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顺利开展[1]。
1.6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偏低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和水平偏低。在2015年—2017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我省10所三级中医医院仅一家有护理科研课题立项。
2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2.1人员配备
按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的任务、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编制标准,合理配备人员。积极探索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护士人力调配。领导应重视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引进、补充中医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中医院校或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作为首选对象。
2.2建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提出的“开展中医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等要求,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开展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为引领,开展省内或医院中医护理骨干的培训、学习。沈勤[2]建议建立中医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中医专科护士应该是对中医某专科专病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入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护士[3]。
2.3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操作的开展
构建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向导的培训模式,制定实用性高、层次性强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培训活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和中医护理发展需要,普及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训,重点培训中医基础理论、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法,使护士掌握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专科护士要带领并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目前我国儿科临床上出现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资源的配置问题、护理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浅薄、护理人员技术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存在问题。护患沟通交流占到儿童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首位。
二、讨论
目前儿科临床上护理安全相关因素有许多种,有患者家属、患者本身、医技后勤以及护理和医疗等等。现如今医院出现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越来越多的安全事件以及护理安全指数逐渐下降等现象,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儿科护理工作的现状,细致分析目前影响我国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其对策。本项研究结构显示,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儿科临床上出现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资源的配置问题、护理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浅薄、护理人员技术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存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实践表明,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在护理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倘若能够良好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这两者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患纠纷的产生。有效沟通的概念是,双方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同时影响对方,二者的意见相同,缩短了心灵之间的差距。医护人员要以主动地语气和患儿或者是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的安慰他们,并且要主动帮助、关心以及体贴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在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目标,组织较为简洁和清晰的语言,重视每一个细节,注意倾听反馈和非语言暗示。
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医院要对护理人员不定期进行实操性强以及高指导性的培训工作。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有效的沟通,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状态,意识到护理人言和患儿良好沟通十分重要的,要大力促进患儿的康复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加对患儿的了解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护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要求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对患者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医院还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反复研究琢磨相关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社会人群或者是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应当履行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及工作职责做出的书面规定,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与严格执行的规则。包括输血查对制度列为10项关键制度、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以及质量监控制度等等,要坚持学习一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本身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活动。
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合理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弹性排班,避免出现因为护理人员精神不济、疲劳工作而导致最终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各个医疗科室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以及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弹性排班。基于我够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的一定特点,加大夜班以及中午的人力资源投入工作,对医疗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也要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节假日的管理工作以及护理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放假期间,值班人员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思想也处于放松的状态,还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有章不循,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耐烦、不周到、不能做到床头的交接工作、对患者体内的不安全因素并没有及时采取方法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也不细致。这些情况都极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在节假日期间不定期到病房进行检查工作,让护理工作保持连贯性,提醒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对医疗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