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7:16:35
序论:在您撰写计件工资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背景
随着电力信息网网络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业务部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规范要求,但由于业务部门主要关注业务实现,忽略了系统自身的安全防护,给电力信息网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1]。目前信息部门对公司业务部门系统进行了梳理及下线处理,但业务部门需要部分系统支持实际工作,使得信通公司需要针对该类系统给出合适的安全防护及运维方案,一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更好的支撑业务部门的实际应用[2]。
为此考虑建设地市电力公司系统资源池,通过资源池综合利用自建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操作系统等基础应用设施,并进行统一的安全防护与运维管理,最终提升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系统可靠性以及系统的运行效率。
2 建设目标及范围
通过系统资源池建设拟实现以下目标:
(1)合理利用现有的旧服务器、存储资源建设硬件、网络资源及操作系统、数据库资源池(IaaS)[3],面向自建系统提供统一的系统资源,支撑自建系统的集中部署与统一管理。
(2)通过对资源池网络边界、操作系统、数据库及WEB容器进行定期的补丁安装、巡检及时消除自建系统运行安全隐患,提升自建系统安全性。
(3)依托资源池建立系统上线、运行及下线标准,保障资源申请、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规范自建系统投运流程。
3 资源池建设方案
3.1 网络部署
根据系统需求逐步建设资源池,资源池内部物理主机(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通过管理网络(私网)连接,虚拟机直接接入信息网,并通过防火墙形成DMZ区(隔离区),防火墙策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开放。资源池网络部署见图1。
3.2 资源池建设技术路线
资源池建设以提供WEB容器虚拟机(tomcat、IIS)、数据库虚拟机以及支持JAVA、Dotnet环境的应用虚拟机为直接目标,实现基础的IaaS计算环境。
OpenStack 作为目前十分主流的私有云平台,已经被很多组织应用于其内部,提升其内部 IT 基础架构运行和管理的效率。经过充分调研需求,拟在公司内部实现一套基于 OpenStack 的虚拟机资源管理平台(VMMS),以高效的响应公司业务部门自建系统部署运行使用虚拟机请求。
通过OpenStack搭建的IaaS架构由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构成,计算节点上运行的虚拟机承载Web容器、数据库及Java、Dotnet运行环境。
(1)机器选型。在进行机器选择时,根据现有的服务器进行定制,主要要求实现服务器性能的均衡,选者其中性能比较好的主机类型作为计算节点和控制节点;主要的可用机器配置详细参数为:
计算节点: DELL _R720,CPU: E5-2640v2*2,MEM:16G,磁盘:2*600G SAS(Raid1) SATA,网卡: 1G*2 。
控制节点: DELL_R620,CPU: E5-2630v2*2,MEM:16G,磁盘:2*600G SAS,网卡: 1G*2 。
(2)虚拟机版本选择。为了稳定性和兼容性,采用CentOS做为OpenStack的操作系统,并采用RDO的方式进行安装。
(3)网络接入。选择Neutron,同时网络模型选择VLAN,因为地市公司信息网现有网络模型也是采用VLAN模型,同时停用L3 Agent,无单独的网络节点,让虚拟机网络通过Trunk直接和物理交换机相连,虚拟机网络比较高效和稳定。
4 资源池运维方案
资源池由信通公司统一运维,运维包括安全运维、性能运维、数据运维及基础设施运维。
4.1 安全运维
定期对虚拟机、数据库以及Web容器进行漏洞扫描、补丁升级,消除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定期对虚拟机、数据库帐号口令、审计策略进行巡检并优化;定期对防火墙ACL策略进行分析并优化,保障防火墙策略开放的合理性。
4.2 性能运维
通过对虚拟机进行性能监测,发现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系统,并进行针对性的扩容,保障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4.3 数据运维
定期备份虚拟机镜像、业务系统数据库实现应用及应用数据的备份存储。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档案;数字化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住房公积金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是住房公积金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档案的数字化能够增强员工工作的连贯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因此,住房公积金档案数字化成为了当前住房公积金档案管理的主流趋势。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以立项方式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研究
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后现存馆藏档案二十多万卷(册)。要想实现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必须首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通过“数字化工程项目”立项,组建数字化工程项目团队,对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纸质档案为基础,探索和研究档案数字化相关标准与制度规范,设计数字化工作流程,依托“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所配备的各种数字化加工软硬件设施,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档案工作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数字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基础保障和数据支撑。
2 确定档案数字化对象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中明确规定了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即“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在丰富的馆藏档案中,如何确定档案数字化对象成为重要的课题。数字化工程项目团队首先对所有馆藏档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于永久或长期保存的档案,本着“急用、常用、重要”的原则进行鉴定。具体原则如下:
2.1 利用优先原则
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提供快捷的利用服务,档案数字化工作要围绕实现便捷的利用服务而展开,这样才能体现档案的真正价值,发挥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益。利用优先,即必须把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在充分考虑利用者需要的前提下对档案进行鉴定,将符合条件的档案确定为数字化对象。档案馆根据日常提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把提供利用价值高、濒临破损的档案确定为档案数字化对象。
2.2 系统完整原则
在确定档案数字化对象时,我们还要保证数字化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馆藏的文书档案中,反映同一职能活动的档案既有请示又有批复,还有文件底稿、签字页等,为了保证文书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决定对每件文书档案的最终底稿、签字页及文件的全部内容都进行数字化;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则按照归档文件的总目录,对每个项目的技术文件与产品图样进行全部数字化。
3 设计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中规定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数字化工程项目团队根据馆藏档案确定的档案数字化对象,设计出符合馆藏档案需要的《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由于目录数据库建库及数据导入等工作已先期完成,流程设计不涵盖此内容)。
4 制定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明确岗位职责
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确定后,数字化工程项目团队开始着手制定适用于我馆馆藏的《档案数字化加工技术标准》,按照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设置岗位,制定《档案数字化加工岗位职责》。其岗位职责有以下内容:
4.1 调档
调档人员按照数字化扫描工作计划将档案从库房调出,在《档案数字化工作登记表(簿)》登记记录后分发给不同的编页人员进行编页处理。调档人员对调档案卷数量负责。
4.2 编页
编页人员根据《纸质档案页码编制规则》,对纸质档案逐页编写页码,并将其标注在规定位置。如果发现目录中标注的页数与实际档案页数不一致,则按实际页数对其目录页数进行修改。编页人员对编页档案数量和目录页数负责。
4.3 拆卷
拆卷人员在不损坏档案原貌的情况下,对档案进行拆卷,拆除书钉、夹子等金属物,保证档案以单页形式提供给扫描人员进行扫描。对一些胶水粘过的档案以不损坏档案为准则,根据实际情况由拆卷人员确定是否拆成单页。拆卷人员对纸质档案安全负责。
4.4 修复
修复人员要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纸质档案进行技术修复,因褶皱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要先采取压平或熨平等方式进行技术处理。修复人员对档案信息完整性负责。
4.5 扫描
扫描人员要根据纸质档案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扫描仪及软件,确定扫描软件设置,完成档案扫描,保证扫描图像完整、清晰、美观,做到在30%缩率的显示下,深不结块,浅不断线,保证扫描质量。扫描人员对档案扫描质量负责。
4.6 质检
质检人员对扫描图像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图像的偏斜度、清晰度以及完整性,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的应进行图像处理;因操作不当造成图像不完整或无法清晰识别的应重新进行扫描;扫描图像的排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的应进行调整;发现文件漏扫的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对大幅面档案采用分区小幅面扫描后形成的多幅图像,应进行拼接处理,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像,拼接后应与档案原件核实确保拼接无误,保证档案的整体性。质检人员对扫描图像质量负责。
4.7 抽检
抽检人员负责对质检后的扫描图像进行抽查检验,原则上抽检率不低于20%,抽检不合格退回至质检人员,抽检合格的传递至挂接人员。抽检人员对挂接图像质量负责。
4.8 挂接
挂接人员通过档号等唯一关联与档案目录数据库进行有效挂接,建立起全图文的档案数据库。挂接人员对挂接数据的完整性负责。
4.9 数据备份
为保证数据的安全,要对挂接后的完整数据及时进行备份。备份采用在线、离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套备份。备份数据应进行检验,包括检验备份数据能否打开,数据信息能否完成恢复等。数据备份人员对备份数据质量负责。
4.10 装卷
装卷人员负责对已扫描档案进行逐页、逐卷检查核对,按卷(件)清点页数并与卷内目录页数核对无误后进行档案复原装订,确保档案恢复到初始状态。复原装订后的档案要做到不丢页、不掉页、不倒页,装订结实整齐。装卷人员对复原装订质量负责。
4.11 还档
还档人员对复原后的档案核实登记后,按照纸质档案原存址返还入库。还档人员对入库纸质档案卷数和存址正确性负责。
5 建议
(1) 由专项团队负责项目推进与实施档案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借助于单位信息化建设平台,通过“数字化工程项目”立项,组建数字化工程项目团队,按照项目管理方式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保证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工作任务。
(2)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档案数字化相关制度和标准。档案馆结合行业档案数字化工作实际,以馆藏档案数字化为基础,相继出台了《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纸质档案页码编制规则》、《档案数字化加工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档案数字化相关制度与标准,为全系统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具备了指导全系统开展档案数字化的能力。
(3)建立数字化工程项目协调会制度。在项目实施之初建立了协调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操作和管理等问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起到了保障作用。
(4)分组管理,建立业绩增长的激励机制。按照《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和《档案数字化加工岗位职责》,对项目人员进行分组管理,确保档案数字化各项工作过程可控、可追溯。为了建立健全项目团队工作业绩增长激励机制,引入了企业管理理念,对编页、扫描、质检、抽检、挂接等岗位的人员实行计件奖励,体现多劳多得原则,促使员工的业绩增长,保证了项目进度。
6 结语
综上所述,住房公积金档案中的数据资料是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住房公积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住房公积金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十分必要。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住房公积金要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合理设计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定完整的技术标准,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从而做好住房公积金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住房公积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工商银行自2019年引入分布式数据库以来,已在包括实物贵金属、中间业务系统等20多个业务系统试点上线,覆盖办公系统、一般业务系统和关键业务系统各类典型业务场景。近年来,结合金融行业核心系统超高并发和海量数据存储的要求,以及多渠道、全天候持续对外服务能力的要求,工商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以联合创新等方式加强与头部科技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分布式数据库产品金融级承载能力建设,对标主机“两地三中心”部署架构和高可用能力,基于存算分离形成多集群部署架构,夯实分布式数据库核心承载能力。一是数据可靠性高。基于全闪存集中存储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软硬协同,具备PB级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和企业级高可靠能力。二是系统可用性高。具备同城双园区+异地园区部署能力,园区内故障场景RPO=0、RTO<60秒,同城园区级故障场景RPO=0、RTO<180秒,同城双园区故障场景切换到异地园区RPO<60秒、RTO<600秒。三是集群性能高。同城主备集群间采用磁盘级复制实现增量日志强同步,日志同步效率提升一倍以上,降低了主备同步对主集群性能的影响,基于2路国芯服务器最小规模主备集群部署,TPMC达到45万(约1.5万TPS)。四是服务连续性能力高。具备业务不中断前提下主备集群数据库版本轮换升级和应用版本灰度升级能力,满足了金融核心应用7×24小时服务连续性要求。
二、应用创新,锤炼数据库平滑迁移方案
传统集中式数据库以其较强的功能黏性、优秀的系统稳定性、良好的软硬适配能力,在金融行业的存量系统中占据较大的份额;并且存量系统往往与特定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特性高度耦合,业务逻辑内嵌至数据库实现,具有历史比较久远、业务长期稳定、关联应用较多等特点;同时,信创软硬件产品均处于发展阶段,产品的稳定性、成熟度等方面与传统商用软硬件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效控制转型风险,确保转型的平滑、稳定、安全,成为金融业数据库架构转型中的难点。工商银行聚焦传统数据库与应用耦合度高的难点进行突破,对大型业务系统开展数据库转型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一套高效可控低成本的数据库平滑转型解决方案。一是实现跨异构数据库的自动迁移。针对部分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特有的数据库对象、高级特性和非标准SQL语法,通过建设配套的自动化数据库迁移工具,提前评估和规划迁移工作进程,识别迁移风险,再通过工具自动化进行语法转换和逻辑校验,降低迁移成本、控制迁移风险,快速低成本地实现从商业专用平台向开放创新平台的迁移,自动迁移成功率和编译通过率均可达95%以上。二是实现异构数据库转型全过程的自动化测试。传统集中式数据库涉及众多数据库对象、功能特性和庞大的代码行数,迁移到分布式数据库后的功能完整性、正确性及访问性能都面临巨大挑战。工商银行建设了覆盖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研发测试全过程的自动化测试工具链,一方面通过SQL解析、分支预测等技术实现技术测试自动化,另一方面复用存量业务测试资产实现业务功能测试自动化,整体自动化测试覆盖率可达80%。三是实现试运行阶段生产环境测试验证的系统级解决方案。研发交易录放工具,在试运行阶段,先在旧系统抓取流量,然后在新系统分别进行一致性流量回放和性能回放实现功能和性能的验证。首先,一致性回放将抓取到的SQL按源库的执行顺序以事务为单位在新系统进行回放,实现业务功能全覆盖测试,保证新旧系统功能完全对等;其次,性能回放将抓取到的SQL按照一定规则分发进行多线程并发回放,以接近实际生产业务压力的速度回放到新系统,进行性能、可用性及可靠性测试,确保新旧系统可完整承载业务压力。四是实现新旧系统并行阶段数据一致性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优化异构数据库增量数据复制工具,在双库并行阶段,新旧系统均有业务流量,通过数据复制工具进行业务高峰期增量归档数据在异构数据库间的双向复制,实现新旧系统业务数据的准实时一致,确保故障场景下能及时回切,提升对外服务的连续性。
三、融合共建,助力金融行业数据库转型
工商银行作为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分布式专委会主任委员,发挥自身优势,以不断提升我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生态建设水平为目标,以助力金融机构数据库转型发展为己任。工商银行通过整合凝集产、学、研、用各方优势力量,结合自身丰富的应用场景及应用开发实践经验,形成了经验积累和资产沉淀,并立足分布式专委会不断推进标准规范建设、联合检测认证、技术难点攻关和产业生态应用方面的工作,助力金融行业数据库转型。一是形成技术资产沉淀。工商银行在传统集中式数据库转型实践中,充分总结经验,编写了转型部署方案、转型技术方案、数据库迁移技术指引、数据库迁移测试白皮书、各类工具使用手册等涵盖数据库转型全过程的指导手册,形成了整套的系统性技术资产和解决方案,开拓了传统集中式数据库转型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可控的转型借鉴。二是提升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生态建设水平。工商银行切实履行分布式专委会主任委员职责,在人行科技司的指导和联盟秘书处的统筹协调下,并联合专委会各成员单位,牵头制定《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安全技术要求》等5项金融行业标准和团队标准,围绕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金融应用、分布式数据库产品适配测试与安全评估、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产用对接与协作,开展标准规范建设、技术难点攻关、联合检测认证和产业生态应用四个方面工作,推动我国分布式数据库产业有序、良性、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我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生态建设水平,助力金融行业数据库转型。
四、未来展望
要将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年审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保证各项资金、物资落实到位。也是一项社会责任,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既是政府的一项法定责任。更是一项历史责任。对此,全市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
二、进一步明确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重点
加强对各项资金、重要大件、大宗物资的审计监督,市审计部门要坚持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原则。保证救灾资金、物资专项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一要加强社会捐赠款物的接收、划转、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救灾资金要以实际到账数为准,物资要以料理完交接手续为准。要进一步规范救灾款物管理使用顺序,促进完善社会捐赠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果。二要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拨付情况的审计,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足额下拨。重点查处滞拨滞留和截留克扣等问题。三要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的审计,明确救灾款物使用原则和范围,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查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四要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情况的审计,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五要加强救灾物资推销和管理情况的审计,促进救灾物资规范推销和有效管理。六要加强对灾后重建全过程跟踪审计,提高救灾款物使用效益。审计结果要适时向社会公布,促进“阳光救灾”
三、加大对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
掌握抗洪救灾资金、物资使用发放的关键环节,市审计部门要严格审计执法。深入用款单位、农户检查核对,保证各项资金、物资及时到位,保证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公开、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抗洪救灾资金物资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置。对于问题严重的违法违纪案件,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查处。对于重大案件,按规定报批后,予以公开曝光。
四、加强对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监督的领导
由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成立抗洪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审计局、财政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监察局、财经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审计局,具体负责加强对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监督工作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全市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展以“清理确权,服务,动态管理,全程监督,盘活增效,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点创建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分级办点、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乡(镇)、村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点,在办好示范点的同时,指导面上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突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坚持创新实践、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点创建工作中,要突出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两大主题,力求创建工作出经验、创特色、求实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建内容和标准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点创建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构设施、管理制度、委托、运行管理、档案资料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创建标准为:
1、组织领导落实。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点创建活动,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示范点创建工作。
2、机构设施健全。示范点创建活动机构健全,具体业务人员充实,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业务场所建设到位,办公设施设备配置齐全。
3、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服务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操作流程健全完善;集体产权交易组织机构、范围、方式、程序、规则、监督机制、评审办法、信息公开等操作流程规定具体实用。
4、监管规范。委托协议签订规范,会计业务运行流畅,业务处理准确及时,审核衔接合理,运行程序合法有效,“三资”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全面准确、更新及时,及时开展相关业务的指导、检查、督促。
5、日常管理有效。村级预决算管理执行到位;财务收支管理严格,审签准确;经济合同、财产物资、往来结算管理严密;产权交易方案合理,实施程序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村办实体财务监管措施落实。
6、档案资料齐全。账薄凭证、文书资料、财务报表、经济合同、财务公开等档案资料严格按照“一村一柜”要求收集整理、存放有序、安全完整。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各乡镇、村按照本《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创建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落实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中旬至9月中旬)。各乡镇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和各自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县直相关部门及时开展检查指导和督办。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公开栏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为创建活动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乡村两级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点创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材料于10月10日前上报县纪委监察局和县财政局(经管局)。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下旬)。10月下旬,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经管局)等单位组织专班,对全县示范点创建项目开展检查考核,准备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准备。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有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财政局(经管局),下设督导检查组和业务指导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办检查等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示范点创建工作,必须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是疾控中心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疾控中心档案收集完整的有效手段。疾控中心相对于其它单位而言,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有相对长久的历史背景。多年来,疾控中心从基本建设中形成的自身档案,是从其它行业即使是书本都无法取得的。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价值的显性知识和存于科技人员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旦形成档案后,对单位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创新就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因此,借助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化,运用先进的建设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档案在疾控中心运行的作用,就能提高疾控中心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源,就是要与中心的核心业务相结合,并与中心各职能系统、各业务流程有机地紧密联系,形成高效协作和集成化的中心信息链,把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贯穿于整个中心的工作流程,从而保证档案形成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各项档案收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使疾控中心的档案部门成为信息资源中心,为中心正常运行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资源。
二、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建设之我见
2.1全面化
全面加强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业务建设,是我中心档案室档案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我中心档案室要继续推进档案法制建设,抓好档案立法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制;坚持做好档案考核工作,建设全面化的档案资源,推动我中心档案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档案室建设、档案信息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全面化档案资源;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安全建设,确保档案全面、安全、万无一失。
2.2特色化
近年来,我中心在注重接收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进馆的同时,加强了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征集工作,单独建立突出的疾病预防控制成功的案例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对比较特别的、新奇的疾病的预防控制手段方法进行保留、总结,建立特色的档案资源,让我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重大的、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实例,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
2.3信息化
新时期提出大力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资源建设成为提高中心档案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我们应及时推进建设的信息化,抓住这一契机,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建设新模式。
首先,利用疾控中心信息平台,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数字文件,延伸档案的利用范围。作为我中心档案的收集、整理者,应深刻体会到档案信息在中心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不仅能对中心的战略决策起到沟通、参与作用,还能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协调,能有效保证中心的目标计划与具体执行是一致的,以调整资源配置,纠正目标偏差,使目标导向正规化,进而促进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管理绩效。其次,应该加大与我中心文秘部门的联系。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先驱,要保证档案室资源的质量,就要保证文秘工作的质量。在现代化进程推动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学会利用CAD绘图技术以及办公OA系统,建设信息化档案,使电子文件有效的保存和利用[3]。但由于电子化信息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删减损坏或病毒的侵害,因此我中心的档案工作者还应该联系中心的文秘部门对档案信息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加密等安全措施,以促进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还有,领导与员工要上下支持,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内外互补。档案在我中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中心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让领导把重视度转移到档案上,让我们档案工作者明白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提供给我们档案工作者交流的机会,加以借鉴其经验。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各中心之间相互接触、反馈,共同为实现档案室资源建设信息化服务。
2.4数字化
加强我疾控中心档案室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主要是对我中心的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即把各种以传统的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信息数据,通过扫描、著录等方式全部转换为用磁盘、光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存储的数字记录形式[3],初步完成中心档案室的档案信息建设向数字化转换的准备过程,这是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传统档案室过渡到数字化档案室的前提。目前,我中心档案室一是要加快机读目录著录的进度。现在可以利用政通档案管理软件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全宗的文件级、案卷级目录,并建立起档案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几大类信息资料的目录专题数据库,为查阅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方便。二是建设档案资源原文、多媒体数据库。可以试图先扫描部分有较高利用率的文书档案,并上传部分照片档案,建立档案室珍贵文件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同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重要资料刻成光盘,达到可全文件阅读并打印的要求。
一、加大安全检查工作力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学校班级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防火、防盗.用电安全检查,认真查找安全隐患。特别是学生伙房、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室、库房等场所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杜绝安全漏洞,做到不留死角,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二、学校以主人翁精神,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各班主任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各班级要从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加强教育、强化责任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对安全稳定的领导。
三、各班级要加强安全防范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班内的安全工作。要经常检查室内电线、插座的安全使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更换;禁止学生插拔电源插头,傍晚放学时将炉火熄灭,清理炉灰禁止将明火带出,以免引起火灾。
四、要加强教师宿舍管理工作。加大对宿舍检查力度,坚决禁止白天插电褥子现象,坚决查禁乱接乱拉电线及使用大功率、劣质电器现象,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