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2-11-02 06:39:51

序论:在您撰写测量实训技术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第2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 控制测量课程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83-02

控制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阐述控制网的布设、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等内容,是一门理论知识较深、数据处理量大、仪器操作性教强的课程。在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这门课的短板较为明显,一方面中职学生没有经历3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理论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缺;另一方面这门课理论知识深,数据处理多,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控制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把“工学结合”作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适当弱化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满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要求。

一、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工学结合的“工”强调的是实训、实践,其“精髓”就是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职业环境中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训、实践往往只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简单的控制网模拟练习,实训的外业环境,控制点布设,控制网精度、范围和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无法跟实际工作中的控制测量任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在实训过后仍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完成工作中的实际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测绘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只有与测绘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联合办学机制,由企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控制测量实训指导,跟校内实训教师一起完善实训指导书,在指导书中引入真实的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规章和相应技术要求完成实训任务,达到学以致用,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快速适应测绘工作岗位,实现就业零距离对接。但由于目前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理顺,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是学院积极想和企业联合办学,引企入校,但企I由于各种原因参与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

(二)教材内容脱离工作实际需要的现象比较普遍,理论性太强。教材是课程的记录,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体现教学设计思想。目前高职控制测量课程的教材是在本科院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内容以三角网理论为主,理论性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导致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很差。而且教材中介绍的测量仪器以J2型精密光学经纬仪和电磁波测距仪为主,这类仪器操作复杂,在控制测量外业中已经很少使用。随着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常规控制测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测绘企业在野外控制测量中使用的仪器以全站仪和GNSS为主,布设的常用网型是导线网和GNSS网,数据处理以电算化为主,不需要很强的理论知识,只需掌握简单的仪器操作和相应计算软件即可。但这类知识在控制测量课本中很少被详细叙述,只是作简要介绍,一笔带过。可见,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脱离了工作实际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在控制测量岗位上不能学以致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且教学时间不稳定。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内容包括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野外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网的观测、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等,要讲授好这些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正是最佳人选,他们都是测绘行业、企业里的技术骨干,长期在一线测绘岗位工作,对目前常用的测绘仪器和方法十分了解。通过他们的亲身讲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第一线的测绘技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兼职教师还可以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兼职教师授课的待遇不如专职教师,且无法享受学校的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兼职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有的兼职教师在企业的测量任务十分繁重,并经常需要去外地测量,无法长期兼顾学校的教学任务,因此师资队伍里稳定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无法保证正常的实训教学,这极大地制约了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第3篇

关键词: 尺寸测量 实训教学 教学体会

尺寸测量是机械加工各专业必备的基本动手能力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机械加工实训的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尺寸测量能力的培养,重视入门引导,抓好基本功练习,为学生今后进行复杂工件加工和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在实训课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结合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指我们一贯强调的理实一体教学,首先要理解测量的理论和常用量具的原理,并且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反复练习,直到使用熟练。

实训教学中涉及到的量具仪器种类繁多,各专业也有比较大的区别,这里所讲的是各个机械加工专业共同涉及到的基本的量具,诸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用尺寸测量量具。下面我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从以下几点来谈谈体会。

一、公差和配合的基础知识准备

学生要在实训中很好地掌握测量技术,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特别注意要从概念上搞清机械工程技术上的测量和以往数学等基础学科里的测量的区别,牢固树立公差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掌握配合的知识做好准备。不少学生在进入实训环节之后,头脑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中学的概念里,对精度的理解还没有进入到公差这门课的意识中去。在少数学生眼里,毫米这个单位就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了,加工的时候能做到毫米这个精度级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以至于实际加工中不能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像这样头脑中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塑料尺量长度的概念里的学生在实训开始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因此,在实训开始前的知识准备中,一定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的测量概念,顺利过渡到实训中来。

二、把握量具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要做到正确进行尺寸测量,接下来要的是从原理上认清所用量具的测量原理和示值误差的处理。按照精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比如说先认识中等精度的游标卡尺,再学习使用较高精度的千分尺,重要的是要使用熟练。在实训入门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各种认识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并对练习中出现的普遍的问题予以总结,这样会取得较好效果。比如说我就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测量项目,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依次测量箱体、外圆表面、内孔、沟槽等各种形状,尺寸规格由小型工件到大型工件,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形体和尺寸规格的测量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基本熟悉了量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三、指导提高测量精度

解决了量具的正确使用问题之后,就应该开始解决提高测量精度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实训加工中,操作动作和工艺都是正确的,而最后加工出来的工件却有比较大的误差,原因之一就是测量误差太大,以至于不能准确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多练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一,看错量具上的刻度位置,比如说游标卡尺,容易看错对齐的整数位置,以及游标对齐的位置,千分尺很容易看错半毫米线的位置,这些问题刚开始实训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要注意在巡回指导时进行纠正,经常检查学生的测量过程,对类似的错误予以提醒纠正。第二,注意进行零位误差的校正。在讲量具使用的时候,重点分析量具可能出现的零位偏差,以及常用的校正方法。

四、将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共性的问题一定要在集体上课辅导的时候加以解决,这样效率比较高。然而更多的问题是有些学生在入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各自不一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要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加以具体分析。班级人数一般在四十人以上,学生人数这么多,每个学生出现不同的问题要区别对待,确实比较吃力,然而这却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步骤。比如说讲授游标卡尺使用的时候,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把示范用的游标卡尺,任意调到一个尺寸,让学生依次进行识读,总结学生读数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设计相应的测量课题巩固知识

测量作为一种加工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应该放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提高。实训环节对于学生测量技能基本功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对于初次进行测量实训的学生来讲,刚刚开始的规范操作要从量具的正确使用开始。各种量具都有其正确操作方法,不当的操作一旦成了习惯,以后再想纠正就困难了。因此,设计的测量课题应注重操作的规范性。比如游标卡尺正确的握法,怎样读数,如何修正误差,千分尺的正确手持方式,如何进行校正,等等。

我在设计入门测量实训的时候,尽量选择和书本工艺知识相接近的工件,便于学生能较快进入和理论联系的阶段,对学生的读数进行一个个的判断,及时加以总结。

六、及时和正常实训课题衔接

测量只是机械加工实训中的基本技能之一,还要注意学生在实训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测量方法的前提下,应该注意解决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使用不当的问题。比如说,游标卡尺使用中不注意校正零位,千分尺使用中学生很容易出于省事的想法,错误地用单手测量。

如何和正常实训的课题衔接呢?刚开始课题要力求简单,便于评分操作。我在实训中就经常采用加工长方体的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长方体四个加工面依次提出加工要求,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每完成一个面由教师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个加工面的加工操作,四个面均判断合格则为合格工件。这样一个工件的加工实训程序坚持下来,学生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会略有困难,但在完成第一个面后,基本就开始进入状态了。

测量技能是机械加工各专业实训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如果加以高度重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就会使学生养成测量操作的正确习惯,并且能够耐心细致地对加工对象进行测量,从而为今后加工出合格的高精度工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在测量上注重方法和精益求精的学生,往往能较快地达到实训要求,成长为优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治伟主编.装配钳工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4-01.

[2]王志学主编.机械识图与公差配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9-3-1.

第4篇

关键词: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现状;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27-02

中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使命,而技能训练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测量技术实训课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技能环节,没有测量,就不可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和产品。测量技术实训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理论的学习是测量技术实训课的基础。通过学习与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操作的技术水平,减少测量误差。同时,使学生达到对常用、通用量具熟练操作的技术水平。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上岗所需要的测量技术与能力。

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测量课,抑或测量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测量课的效果不理想。例如,有些中高职院校没有专用的实训场地和量具供学生操作训练;对测量的基本知识缺乏,不懂得测量专业术语,不懂得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原则;对齿轮和圆锥等典型零件的测量不讲或草草而过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学生实训能力的提高。所以,测量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笔者总结近几年的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亲身体验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理论联系实践,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近几年的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重要的核心内容。根据测量技术实训课的特点和现有的条件,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比较符合现代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更快、更扎实地学会测量技术与技能。在一般情况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理论知识、操作示范技能、练习与提高、讲评、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等五大部分循环实施。其循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六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效率意识。测量技术实训课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通过一体化教学,既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测量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测量操作的技术水平,减少测量误差,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上岗所必备的测量技术与能力。现以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为例具体说明。

讲授基本知识和操作示范技能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分为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使用、形位公差检测及综合使用三个课题进行讲授和操作练习。对于三坐标的测头校正,主要包括测头的组成、测头装配和测头校正三部分,配合幻灯片边讲解理论边演示,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技能动作、结构、操作的程序以及技能形成的因素,这是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练习和提高要求学生按照测头校正演示的内容进行训练,并要明确训练任务的具体要求,控制训练过程。测量技术训练大多数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法。把全班学生分几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理论和操作基础都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负责该组学生的管理和任务分配等,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与合作中学习。教师要在现场进行巡回指导,边看,边说,边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及时给予纠正,这一训练过程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讲评针对学生实训操作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对三坐标测量机基本使用出现的问题,如测量力太大、操作不规范等进行指导讲评,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

循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的技能演示和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再组织训练,循环实施,完成教学任务。

强调本课程动手动脑能力,实施课题式教学

测量实训课虽然属于技能操作课,但主要还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在上课期间,学生每天的课题任务都要在测量实训教室内完成,考虑到学生和测量实训课的特点,在每个课题教学上,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及学生跟进的方式,完成实训课期间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每个课题尽量只介绍一种类型量具的使用,主要由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如何读数、示范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课题内容后再完成该课题的实训报告,实际用量具测量零件,先练习基本动作,再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体现动脑动手的学习。比如,千分尺课题,先要掌握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再掌握外径千分尺分度值0.01mm的刻线原理,练习读数方法,教师示范操作后,再讲解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通过练习测量,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拓展内测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窄头千分尺、深弓架千分尺等千分尺练习,加大了量具的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再如,正弦规课题如果不手脑并用,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弦规,怎样去计算和处理数据,也就无法完成课题任务。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获得创新的理念。

循序渐进与严格训练相结合的教学

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递进规律,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全面、严而有序地掌握技能。“严”主要指严格训练,在学生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保证其学习质量,把“序”和“严”结合起来,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有序。

教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要有条不紊,测量技术实训课的讲课过程如表1,按照六步完成,循序渐进,在实施过程中把握节奏,让学生在有序的计划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踏实认真地进行测量训练,让学生的测量技能从生硬的模仿,到熟练自如地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在严格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技能形成的循序渐进。内径百分表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有学会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使用后,才能学习使用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的使用分为四步,这四步也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每一步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用外径千分尺对内径百分表调零更要严格,不能超过0.01mm的误差,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进步,测量技术实训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教师要勤学习,勤实践,勤钻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重视测量技术实训课,就要不断更新量具和设备,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三坐标测量机、电子量具已经广泛在生产一线应用,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接触到这些设备,那就说明教学内容不能适合目前生产一线的需求。

现场作业与现场点评以及考试的合理运用

技能实训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进行充分的操作示范和演示后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和模仿,掌握技能。态度认真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实训报告和测量任务,利用多余的时间帮助其他学生并和他们交流,形成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现场点评,能使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及时纠正问题和错误,更重要的是防止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会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多年来沿用的考试方式已不适于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所以,要重新设计考题,巩固测量训练成果。因此,要探索一种新的考核方式,使考试真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考试重点应放在能力考核上,考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可采用课题、实训、报告三部分结合来评价。其中,平时测量实训纪律占20%、课题实训报告占30%、现场操作考试占50%,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效果较好。同时,教师要根据测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使所测量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更趋于完善。

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即使在现代制造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设计、制造、测量这三大环节中,测量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规范、熟练地掌握测量技术,并且对零件进行正确而准确的测量,是当今机械行业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必备的能力。因此,只要重视测量技术实训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韩美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探讨[J].职业时空,2008,(6).

[3]张泰昌.常用机械式量具量仪使用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然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并且要以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来带动专业的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和测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结合项目施工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的目的。

1.1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

在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1],模拟实际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列举了其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2]。

1.2综合测量实训阶段

第二阶段即本课程的综合测量实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其任务目标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测量项目,进行指定地面范围作控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在图上布置建筑物,并将其测设到实地上。在两周的时间中,只在实训开始前集中1-2个小时,布置工作任务和明确实训要求,其余时间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测量任务。

综合测量实训也是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学生首先要熟悉现场,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小组讨论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途径;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对每天的工作分工做好安排;然后实施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工作过程及最后阶段,均需注意观测成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重测;任务完成后,通过实训态度、实训纪律与团结协作、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内业计算及成果、实训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成绩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测量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煅炼。

1.3 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

第三阶段即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实训内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真实施工测量实训:在校园内建立“真题实作”实验楼,即按1:1的比例反复建造一座建筑物,学生可以进行轴线测设和引测、基础放线测量、标高测设、轴线投测和二层楼面弹线等常用施工测量项目的训练,测量配合施工,流程和要求与真实工程相同,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测量项目。二是组织、安排学生到工地现场学习测量技术,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测量实践活动。

通过第三阶段的强化实训,使学生掌握放样复杂建筑的测量能力,掌握快速放线的现代测量方法和技能,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参加由广西建设技能鉴定总站组织的“中级测量放线工”的理论和操作考试。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测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顶岗实训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相关的测量工作。同时,各种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检核以避免出错,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测量实训露天作业和工作艰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分组进行,配合良好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调查中几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校外教育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其它社会能力。

(二)行业企业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授课和操作之间相辅相成,针对性强。

(三)校内督导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3年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师都评价都是优。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测量;实训;技能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线,使高职高专教育得以健康、稳健发展。测量综合实训作为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纯实践课程,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道路桥梁施工放样能力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完成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后,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一次系统的训练,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模拟实际路线施工过程,完成控制测量、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及带状地形图的绘制。培养学生承担施工一线的各项施工测量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真正掌握测量和施工放样的专业技能,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间安排通常为三周。本文从教学组织过程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1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1.1 测量仪器的更新

测量综合实训需要用到多种仪器,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随着测量仪器的发展,GPS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中。不少学生校外实习反映仪器跟不上形势,GPS用得越来越多,校内却不能普及教学,而工程上越来越少见的经纬仪,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因此,为更好地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的加强实验室投资,更新测量仪器设备。如购进对讲机以解决野外测量时观测人员与跑尺人员之间的联络;购入GPS定位仪等先进仪器充实实验室硬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1.2 加强实验室管理

学生实训仪器要爱护。综合实训所用仪器较多,经常出现保管不当的现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借还、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综合实训使用仪器应以小组为单位写借条,领取仪器后进行仪器的检校,及时发现仪器问题。若在实训期间发生仪器丢失或损坏现象,需照价赔偿。

2 测量综合实训的组织

本次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条路线的外业勘测和外业数据处理。通过实训,学生应具备下述测量技能:能进行外业附合(或闭合)导线控制点的选择;能熟练操作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仪器进行测量三项基本数据(高程、角度、距离)的采集;能进行导线内业计算;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并能绘制纵、横断面地面线图;熟悉操作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能对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成果处理。

为达到实训效果,在实践中可灵活掌握进度。组织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利用实训基地,及时调整计划

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方便,校内有11个GPS及1个水准点可供联测和引用。为便于学生查找问题,每班分为8个组,每组5-6人,每两组一条线路独立操作。选线时两组同时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选线。

因实训受天气条件影响,天气好时要求学生抓紧时间,若遇实习期间天气情况不佳,可适当调整计划,如选测带状图的一段。

2.2 任务明确,严格考勤

综合实训第一天要召开实训动员大会,明确实训任务及进度安排、强调爱护仪器的重要性。测量综合实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各组员的密切合作,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就会影响测量进度及成果。为保证实训任务的完成,应严格考勤,要求每个组的组长负责本组的考勤工作,有事有病向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假。指导教师则采用不定时抽查,无特殊情况三次未到者,实训成绩考核不及格。教师每天亲临各组指导,及时纠正现场错误,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同时应杜绝作弊及造数据行为。

2.3 及时检查已测数据,总结经验

每日外业工作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内业成果处理,若有超出限查要求情况,及时进行重测。对于不合格成果,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在确定不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测量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出错的地方。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实践情况分析

3.1 采取操作轮流制,提高学生积极性

为避免出现“大锅饭”,个别学生不操作的情况,要求实训期间采取操作轮流制,组长制定各测站操作人员计划。操作轮流制也能进行后续问责,若发现测站数据错误,由该同学重测。操作轮流制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对自己所测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使个人技能得到锻炼。

3.2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充分利用工具计算

高职高专教学一个常见问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因而时常出现测对算错的情况。

为提高计算准确性,有条件时可要求学生手算的基础上进行电算,利用专业软件或程序集,检验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如今学生普遍都有手机,又爱玩手机,可安装轻松测量软件在手机上,进行放样数据的计算。学生对此类新型计算方式都是颇感兴趣,轻松掌握。

3.3 加强记录规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实训动员时对学生的记录、计算作严格要求。实训所取得的各项数据的记录,必须按记录手簿用2H铅笔认真填写,且随观测随记录;记录错误时,不准用橡皮擦去,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将错误的数字划去并把正确的数字记在原数字的上方;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值不能改动,角度单位分、秒值不能改动。数据运算要求根据所取位数按“四舍六人,五前奇进偶不进”的规则进行数字凑整,相对误差K的值要求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以便一目了然看出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通过严格的记录、计算要求,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良好习惯。

4 考核及经验总结

测量综合实训采用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评定,突出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体现个人技能表现。采取个人技能、团队考核、教师评价相结合。

个人技能占15%,通过现场仪器抽考确定;团队考核占20%,通过团队各阶段成果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评价;教师评价共65%,包括平时表现10%,实结15%,图表资料40%。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以不及格处理: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1/3;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及其他公物;未上交成果和实习报告;伪造成果或抄袭他人成果;操作考核不及格。

通过测量综合实训,能提高学生对整个测量过程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从而让学生了解数据之间的前后关联及相互影响。在测量实践中,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的实训成果,一旦超限要帮助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加以改正,若发现学生擅自篡改数据或编造数据要严厉批评教育。测量实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学生毕业之际问及校内最深刻的事情,都回答是测量综合实训,充分反映实训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好地推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就是教改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道路工程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马真安.工程测量实训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王金玲.土木工程测量实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指导思想、功能定位、综合实训室、制度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ne measuremen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function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its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to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ts purpose is to fully realize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guiding ideology,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room,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中图分类号:TD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也就是企业所需的能“用得上;留得住”高级技术工人。因此对学生的实训一定要与生产企业紧密的衔接,实训室开展的实训项目要紧紧围绕企业应用的实际技能来设立。因此实训室的建设要紧紧抓住煤炭生产企业所需的矿山测量技术这一主线来展开建设。

二、功能定位

实训室应具备哪些功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哪些技能,必须以煤矿生产企业的需要为根据。我们通过深入煤炭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明确了煤炭企业需要矿山测量人员目前需具备井下中腰线标定、激光指向仪安装、井下导线测量、井下水准测量、一井贯通测量、一井定向、陀螺定向、矿图绘制等实际操作能力。为此矿山测量综合实训室应具备完成井下中腰线标定实训、激光指向仪安装实训、井下导线测量实训、井下水准测量实训、一井贯通测量实训、一井定向实训、陀螺定向实训、矿图绘制实训等功能。

另外每一项实训内容都需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学生在进行实训前,教师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同时学生也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因此实训室具备资料查询、理论教学、技能鉴定考核等功能。

三、矿山测量综合实训室的总体布局

为完成井下中腰线标定实训、激光指向仪安装实训、井下导线测量实训、井下水准测量实训、一井贯通测量实训、一井定向实训、陀螺定向实训、矿图绘制实训和资料查询、理论教学、技能鉴定考核等内容,矿山测量综合实训室内部应包括模拟井巷、矿山测量仪器室、自动化成图实训室、多媒体教室、资料室。其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0 。

实训室平面布局

回廊建成模拟井巷。中央实训场地用

以完成仪器对中整平、水平角测量、垂直

角测量、水准测量等实训项目。见图4―1

实训室长宽各20 。内部的仪器室、

自动化成图室、资料室、多媒体室采用玻

璃半隔断式结构。

资料室承载各类矿山测绘资料的分类

储存功能。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室内应

有一定数量的桌椅。

自动化成图室用来支撑矿图绘制、数据

处理等专项实训项目。室内的设备包括:30

台计算机、1套交换机、30套桌椅、CAD/CASS软件、投影仪等。见表4―2

表4-2 自动化成图室

多媒体教室用来进行理论教学、实训前学生探讨和准备、实训后总结之用。室内包括:一套投影仪、40套桌椅、一台计算机、音响、耳麦等。见表4―3

表4-3多媒体教室

仪器室承载仪器的储存、检测与维护等功能。目前按两个教学班80人,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训计算,还需购置6台全站仪、12台水准仪、一套RTK(1+3)、2台陀螺定向仪、4套激光指向仪、2台投向仪以及水准尺、三脚架、可伸缩垂球、矿挂罗盘、钢丝等。见表4―4

表4-4 仪器室

四、 制度建设

为保证实训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和完善规章制度。包括实训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

(一)实训室管理制度

(1)室内环境要明亮、整洁、有序;

(2)专人管理;

(3)严谨室内吸烟、就餐,保持室内卫生;

(4)严格执行安全用电,防火制度;

(5)实验室配备消防器材,严谨周围堆放杂物,严谨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6)下班后和节假日应切断电源,管好门窗,保管好重要仪器设备。

(7)做好实验室通风和防护,保持良好的环境。

(二)测绘仪器管理岗位责任制

(1)熟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及各项法规、规程、规范;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操作规程、维护方法。

(2)负责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仪器设备做好各项记录。

(3)对仪器设备发生的问题和故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汇报给系部。

(4)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测和校核工作,并及时汇报。

(5)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

(6)参与本专业购置仪器设备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7)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五、测量仪器的管理与维护

(一)仪器设备要统一编号,登记造册,装箱上架。

(二)仪器外借和归还要做好登记。

(三)定期检查仪器设备。

(四)仪器存放时,要注意防潮。在有暖气、上水管的室内,要注意防水。

小 结:本文从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实验室布局和制度建立等方面讨论了矿山测

量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路径。其目的是使矿山测量实训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通过模

拟实训,让学生能胜任矿山测量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傅祥儒,韩明月编.矿山测量实习指导书. 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1992.5.

[2]瞿俊良 编,测量仪器与检修,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m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