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22:43:28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说课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
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2、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说教法学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探究第1个问题 “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 “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 “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3.练习、反馈应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第十八课《剪窗花》。
一、说教材
通过对一到三年级教材的了解和对《美术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初步研读,我发现本课对应的单元主题是《感受民间艺术》:单元类型是美术门类单元;所属模块是设计应用,主题为工艺。
《剪窗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窗花,知道对称图形的特点,尝试用折后剪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我又仔细看了一到三年级的教材,发现对于对称的造型,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纸工课《美化人行道》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对折剪图形的方法;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连续的图形》学习中,也接触到了通过折后剪的方法、剪出二方连续图形。但对于如何设计并剪出窗花纹样却不甚了解。所以,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折后剪与纹样的变化关系,使学生能通过折后剪来表现具有对称图形的窗花,同时也为二年级第二学期《彩纸片的组合》和三年级第一学期《美丽的花挂毯》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我校二年级学生已学会使用剪刀(比较熟练掌握1.剪刀不动纸来动2.小纸不动剪刀动的剪纸方法),对于对称的造型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学生仍然好动且好奇心强,维持关注和创作的时间较为短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民间窗花的特点。
2.尝试用折后剪纸的方法剪出具有对称图形的窗花。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观察窗花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窗花图形具有对称的特点;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尝试中发现纹样的疏密变化和对折剪的方法;结合回忆和想象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2、感受民间剪纸图形的对称美和纹样的疏密变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折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剪纸纹样之间的连接。
五、作业要求:
能够运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具有对称、疏密变化纹样的窗花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图片展示)
通过欣赏南北方不同过年习俗,知道北方过年传统—贴窗花。简单了解窗花背景由来,揭示课题《剪窗花》。
二、欣赏与探究
1.
欣赏窗花与不规则图形的图片,对比发现窗花特点:图形—对称。
2.
欣赏民间窗花图片,知道窗花可以设计的图案类型,观察发现窗花图形纹样的特点:纹样疏密有变化。
总结:窗花/图形:对称/纹样:疏密有变化。
三、小游戏(选一选,贴一贴)
通过游戏选出合适的窗花纹样并贴在合理的位置。(检测学生学习掌握度)
四、实践与探究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剪窗花作品,在这过程中辅以分步骤图配合视频演示,解决分层教学问题。
五、欣赏与评价
1.
自评
2.
互评(小组评价完成评价卡)
3.
教师评价
作品欣赏
小组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准备的窗花展示板上,以示奖励。
六、教学反思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说明
讨论感悟
1.
课件欣赏,南北方过年不同的习俗(南方:放鞭炮;北方:贴窗花),了解北方窗花的背景由来。
2.同学们,了解了窗花的由来,你们一定非常想尝试动手制作美丽的窗花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折剪窗花。(板书课题)剪窗花
通过欣赏南北方不同迎新的场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窗花具有美化环境的装饰作用,窗花作品表达了人们喜庆、快乐的情感。
观察发现
l
1.窗花图形的特点。(出示板书:窗花图形的特点)
l
课件操作旋转
窗花和不规则图形,观察并通过比较,你能发现窗花图形有什么特点吗?(出示板书:图形对称)
2.
窗花的纹样
课件再次欣赏民间窗花剪纸作品,能感受并举例说出窗花的纹样可以设计哪些图形,图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窗花的纹样疏密有变化
)
回忆生活中的图形,你还能说一说不同的图形纹样吗?
l
小结:窗花具有图形对称,纹样疏密有变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通过对画面中图形的观察,概括出窗花图形“对称”的特点。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发现窗花纹样“疏密有变化”的特点,学生通过欣赏和回忆,举例说出窗花的不同纹样。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尝试探究
游戏:
教师在黑板中央贴上三张没有纹样的窗花,黑板下方贴上五张不同的纹样,请三位同学上前选出符合窗花特点的纹样并贴在合适的位置上。
小结:通过游戏的方式“玩一玩”,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新知。
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演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一起参与探究,自主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欣赏提升
1.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
欣赏剪纸艺术家
窗花作品
窗花纹样的设计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纹样图形间有疏密变化,设计上有连续的故事情节)
2.欣赏学生作品
l
看一看这些小艺术家们设计了哪些窗花纹样?
l
他们都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方法制作窗花?
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感受窗花纹样疏密的变化和连续的故事情节设计,学习如何合理安排组织画面。
感受同龄人的作品,说出他们的表现方法,为(有方法组合的表现)创作做好铺垫。
创作尝试
1.
教师示范剪窗花的基本方法:
①对折彩纸
②画出纹样
③剪出纹样
2.作业要求: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图形设计疏密有变化的窗花纹样并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连续的、有对称图形特点的窗花。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从构图、造型、制作运用上表现较好的作品,给予鼓励。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找出窗花的中心点),纠正个别问题。
通过教师示范,直观欣赏,掌握对折剪窗花的制作方法。同时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完成形式丰富的作品。
展示评价
1.自评互评:
说一说自己运用哪几种方法制作的窗花?
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2.教师选出今日最佳作品并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来展示,以示奖励。
评价内化、多元化。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选一选,贴一贴”合适的窗花图形等环节,其中有小游戏等活动的介入,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有坡度。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对于剪纸的练习较少,所以可能会出现中心点找错的问题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略阳县高台小学
宁慧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生日快乐》这是一堂综合探索课。接下来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四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创作设计,由于低年级阶段对人物绘画基础掌握的不够到位,“生日快乐”更重视相实践操作和表现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突出了主题的表现意义,有助于儿童在创作设计学习中发展内在的情感和提高表达的水平。
生日是儿童年年经历着的,自己、家人和朋友过生日时的自豪、幸福、快乐等诸多感受,成为儿童最为甜蜜的回忆。本课即围绕生日快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用绘画的语言大胆地表现生日中最开心、最富有情趣的场面。
课本中表现的是以蛋糕为主的画面。教材呈现的学生作业各有所侧重,P6的一幅画,画面主体形象特别突出,一家人围在一个大大的蛋糕旁表现了生日的温馨与愉快的场面,老奶奶幸福,孩子们的天真活波,可爱。
说说P7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蛋糕的颜色主要以黄,红,粉色等,暖色为主,体现出温馨感)
生日是人们期盼的开心的日子,孩子们一般都乐意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日的美好和甜蜜。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知目标:学习生日贺卡制作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回忆生日时的场景。
②、大胆地创作生日贺卡的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生日蛋糕、手工材料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对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美术教育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法,教师的导学点拨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欣赏、感受、讨论、辨析;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演示法、激励表扬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实践训练法等。
三、说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对实现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实践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激趣引题---听音乐欣赏图片
引题
深入探究---回忆
图片
比较
冷暖色调
作品欣赏
创作表现---配乐
交流评析---自评互评相结合
师评
课后拓展---赠送生日礼物
一、激趣引题
1、多媒体播放音乐《生日歌》全班同学齐唱生日歌,
2、引出课题——《生日快乐》。
意图:此环节让同学们在惊喜、欢乐的氛围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
1、回忆过生日时的一些愉快的情景。
生: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生日时的情景。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心情与场面
意图:通过回忆让学生交流生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出示一张图片,生日图片。
师:你们发现图片上的文字包括那几部分,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
3、比较单层蛋糕和多层蛋糕。
(一张是单层蛋糕,一张是多层蛋糕,另外一种是生日情景。)
意图:通过几张不同的图进行比较,在学生了解我门在蛋糕的创作中可以有所取舍,图案和文字,达到我们教学目的之一。
4、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几幅画,
意图:引导学生用鲜艳颜色来表现欢快的气氛。
5、作品欣赏
出示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说说最喜欢哪幅,哪张看起来最快乐最有趣?为什么?
意图:通过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此环节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三、
放手实践、体验乐趣
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生日蛋糕,突出设计思路,并有暖色调来表现快乐的气氛。
学生作业在课堂中占主要的课时分量,这一环节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巡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意图:根据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中已感知大量的材料,又急于绘画的心理,我因势利导地组织他们进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给学生创设氛围,我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播放各种风的声音和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
四、评议反馈、享受成果。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自评:让学生来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感受。
互评: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张贺卡?为什么?
2、师评:教师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意图:通过评议环节分享创作的喜悦,体会生活的美,同时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外拓展
课后将制作好的生日卡或者小礼物送给即将生日的亲朋好友。
四、板书设计:
生日快乐
单层蛋糕
多层蛋糕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七课《威武的盾牌》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威武的盾牌》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结合剪、撕、卷、画等表现方法,通过对外形和装饰图案的构想,设计制作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并具有威武之感的盾牌。所用材料可以是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盒子、瓶盖、光盘、夹子、羽毛、毛线、一次性用具等废弃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创作出各种新颖、生动、威武的盾牌。根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盾牌的造型及装饰特点。学习用简单的材料,以剪、撕、卷、画等技法设计出气势威武的盾牌。
2.能力目标:学生在观察、分析、体验的过程中,根据材料特点,选择制作方法,结合设计理念,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意目标:学生在愉悦的实践过程中,传承古老文化,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结合材料的特点,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制作出外形新颖、威武的盾牌。
二、说“学情”
本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经过一二年级的美术学习,学生对绘画的认识有了提高,逐步掌握了一定美术表现技法,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通过一年级下册第13课《狮子大王》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设计应用的表现形式已经不陌生,能够客观地理解和表现事物。在练习中,学生手部的精巧性也在逐步提高,能够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三、说“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美术教学,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多元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与互动,体会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主动学习和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把课堂教学、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绘画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我们周边的客观事物,做到生活源于艺术,而艺术又在生活中升华,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还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制作盾牌。
2.活动探究法:通过引导启发、欣赏中国古代盾牌、欣赏回答、对比欣赏、学生作品欣赏、合作探究等环节加对绘画游戏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掌握构图要饱满、画面要合理,然后进行创作。
3.集体讨论法:小组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新知导入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出示视频官渡之战”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出示视频吸引学生眼球,关注视频内容并回答,把学生带入盾牌的学习中,为后面学习《威武的盾牌》做好铺垫,并引出本课课题《威武的盾牌》。
(二)新知讲解
在新知讲解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引导启发、欣赏中国古代盾牌、欣赏回答、对比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这五个环节,加以介绍。
1.引导启发
出示问题:你知道的盾牌有哪些?它们的外形、色彩、纹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做好引导启发教育。
2.
欣赏中国古代盾牌
欣赏中国古代盾牌和欧洲古代盾牌,让学生了解更多盾牌的知识,主要了解我国古代盾牌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的商代“殷墟中手持戈盾的人殉”,成书于西周的“人面盾饰”,然后欣赏南北朝的“扶盾武士俑”和秦朝的“青铜双弧盾牌”,简单了解欧洲古盾牌、罗马盾牌。
3.欣赏回答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盾牌的形状,大多是圆形、长方形和骑行盾牌。然后认识盾牌的材料,古代盾牌材质有:青铜钢铁、木制、黄铜、藤条、混合材料;现代的盾牌材质有:聚碳酸、PC材料、玻璃钢等轻质材料。
4.
对比欣赏
通过两幅图片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后说一说古代盾牌和现代盾牌的用途,知道古代盾牌是兵器,现代盾牌是安全防御的作用。说出生活中见到的盾牌或者标志,加强对生活事物的观察。
5.学生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作品,说出那个盾牌最威武,引导学生从盾牌的五官分析。
(三)合作探究
先让小组讨论自己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盾牌,再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盾牌的制作方法,交流后讲解制作方法,强调制作时注意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眼睛、嘴巴、鼻子可以采用夸张变形来设计。通过小组中交流、合作、在小组中探讨学习,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练习
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艺术实践”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求:小组合作,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能让敌人胆战心惊的盾牌。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如遇到问题或是我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评价”,第二部分是“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采用学生自评为主,其他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为辅的方法而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⑴自评:说一说介绍你们小组的盾牌运用了哪种制作方法?
⑵互评:说一说哪个组盾牌制作的最威武又精美?为什么?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⑶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及时肯定学生的作品和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要注意绘画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表扬、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全体学生也就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课堂小结
最后是本节课的结束语,说到此处真是有种“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问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等方面进行回答,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本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更能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六、板书设计
7.威武的盾
盾牌是用来抵御、安全防护的武器。
制作方法:1.剪两张盾牌外形。
2.用一张外形画五官并剪出五官。
3.另一张外形设计盾牌外部形状。
4.张贴五官和盾牌把手。
5.整理完成。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的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文字为主,突出了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对盾牌知识掌握更深,记忆更清楚。
七、作业布置
运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威武的盾牌。
结束语:
《千变万化的帽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4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帽子的种类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阳、保暖、美观的作用外,有的可以显示职业和身份,还有的可以保护头部避免或降低来自外力的伤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本课教材的学习要求是:用纸制作各种帽子,而不涉及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对 这些内容,可以留待课后拓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课文的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的整体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a、重点是: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成立体的帽子。
b、难点是: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立体帽子。教学安排:一课时(本说案为第一课时)。
二、有机渗透,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就第一课时设想以下几种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创设与学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机,所以在新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让学生戴上自己心爱的帽子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和教师一起欣赏各种帽子的图片。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气氛。
3、引导观赏法。这是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为贯彻这一教学目标,在欣赏各种各样的帽子图片的部分和欣赏同学们作品的部分,我将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三、自主创新,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努力创设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本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学会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潜能,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2、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同学解惑。
3、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萧伯纳也曾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了便有了两种思想。”美术课中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作品的乐趣。
四、优化结构,说程序。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情景创设,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2、欣赏、实践探究新知。(1)师生简要交流一下帽子的用途。(2)带着问题欣赏帽子图片。①帽子的基本造型。②帽子的装饰特点。
3、交流观察和欣赏图片而得出的结论。
4、请学生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由会的学生进行解决。
5、教师适时地拿出该基本型制成的帽子,让学生观察。
6、作业要求。
7、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帽子,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