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景观设计规划范文

时间:2022-09-23 08:48:51

序论:在您撰写景观设计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景观设计规划

第1篇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地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再开发的运动。我国滨水城的开发建设起步不久,很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短和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指导,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远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借鉴总结国内外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二、景观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内各要素之间或景观要素内的差异性,是景观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能够提高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景观的持续发展。

三、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四、景观针对性原则即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一样的,滨水空间要有特色,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当地的条件仁。

五、遗留地保护原则

即对原始自然保留的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实行绝对的保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城市往往是沿河、沿江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中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这种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记忆”的地区。

当今地球上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人类的干扰与影响,并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真正原始的自然保留的己经极为稀少,有着极为珍贵的生态、科研、人文等方面的价值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具有不可补偿、不可替代的多方面的价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对这样的区域加以绝对的保护。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对水源地、名胜古迹、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加以格外的保护。

六、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七、安全性原则

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防止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是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综合开发城市堤岸、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多重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新晨

八、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九、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参考文献:

[1]余新晓、牛健植、关文彬等,景观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

1.整体性取向

景观设计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形象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景观元素,把每一种景观元素都有机的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体现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层次感和整体性。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留历史的元素,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整个企业的生活氛围和企业形象。

2.地域性取向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既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同时也要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做到景观的美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有机统一。土地是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制造业企业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把自身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土地资源进行有机融合,这就使得自然魅力和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3.人性化取向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生搬硬套,应该按照人性化的原则进行设计。每一个企业都有每一个企业的特点,生产经营范围不同,员工的组成结构不同。这些方面都应该作为景观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条件。同时,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明确功能划分,优化自身的景观布局,真正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同时,制造业企业要注重细节的设计,往往某些细节能够决定整个景观的品味。特别是材料的选择,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提升景观设计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制造业企业的景观设计规划探析

1.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制造业企业的景观设计也属于所在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所以,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按照当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不能和城市规划相冲突。制造业企业的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和水文条件都应该作为其景观设计的重要的考虑因素,既要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又要借助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节约成本。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应该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确保整体的景观布局紧凑,又不失其美观性,做到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的有机统一。

2.绿化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绿化景观设计是制造业企业整体景观设计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制造业企业既要保证绿化的效果,还不能破坏环境。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同,这就使得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不同。所以,制造业企业在选择绿化植被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同时还要优化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真正做到美观和环保的相统一;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闲置用地和边边角角的地方来进行绿化,不仅要种植一些常见的绿化树木,还要种植一些花卉,这样才能体现绿化景观的整体的层次感。在选择植被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植被的生态效应,选择的植被既要美观,生存能力还要强,这样才能保证绿化植被的持久性。同时,选择的树木既包括季节性的树木,还要包括非季节性的树木,这样才能确保植被景观的配置的合理性,确保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完善。制造业企业的绿化方法十分重要,科学的绿化方法能够保证景观的层次分明。绿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孤植。孤植的最大的效果就是能够突出植物的大气,提升整个景观的气势和立体感,以点带面,使得景观看起来恢弘大气。

(2)对植。植物可以对称种植,这样就能保证整体的景观看起来整体一样,又能突出景观的层次感,给人一种流线型的美感。道路的绿化特别适合对植。

(3)丛植。丛植顾名思义就是成片的种植。乔木是丛植的最主要的树木。乔木的成片种植能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层次感,使得绿化的结构更加合理。

3.道路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道路景观的设计也是制造业企业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的绿化既能达美观和协调的效果,同时还不能弱化其导向和通视的效果。制造业企业在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几个因素。首先,企业道路的宽度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通道的宽度要在18米以上,30米以下。次通道的宽度要在10米以上,18米以下。其次,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确保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视野不受影响。道路景观设计应该确保道路的标线以及重要交通指示标志不被覆盖,这样才能确保驾驶人员安全的驾驶,不出安全事故。直线段距离的长短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机动车司机的驾驶习惯是距离路面1米的范围内他们才会注意到路面的情况。因此,对于距离较远的地方他们不会过多的去关注,加之他们在驾驶的过程中往往会曲线行驶,这就使得观察路面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最后,对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消防通道往往和一般的人行道等一起使用。所以,可以在这些车道内种植一些花卉树木,这就使得这些车道看起来十分美观,同时又不影响这些车道作用的发挥。

4.硬质景观造型的设计

硬质景观的设计也是制造业企业景观设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软质景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使用的材料比较坚硬。很多的制造业企业往往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大量的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挡土墙、护坡、围墙、照明、建筑小品、休闲设施、标识等。此类构筑物造型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谐,而且与其它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绿化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要求

(一)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要素

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一)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二)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一)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二)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某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三)明确的功能要求

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四)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

(五)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六)生态的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城乡公园; 广饶绿轴; 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

1 规划区概况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淄博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频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

广饶县城市绿轴位于行政中心区块中轴线上,是广饶市民广场景观轴线的延续,也是广饶县的绿色生态走廊。

2 规划理念和原则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在保证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综合运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绿轴的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绿廊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在保证绿轴的城市生态功能前提下进行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绿轴的功能运行。结合城市用地性质综合考虑城市绿轴的开发功能,有效发挥文化、景观、绿化、休闲方面的作用。城市绿轴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周边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城市绿轴规划为采取弹性灵活的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3 规划构思

3.1整体构思

广饶城市绿轴的基地特点和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引导了我们规划设计方向,其风格不应同于广场的大气精致、功能齐全,也不同于郊区公园的小桥流水、移步异景,它应该林木成荫、生态野趣的生态廊道,是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一处温婉的室外休闲场所。

3.2 分区构思

根据城市绿轴的区位特点和结合周边用地,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体现其“自然、生态、休闲”的特色,本概念性规划把绿轴段划分为“一轴三区”多景点。

“一轴”:指中央景观轴,即贯穿绿轴两个端点的生态景观轴线,运用硬质铺装的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园林基调,并以此串联各节点,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一个整体。

“三区”:指根据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分为:

科普文化体验区:此段为花苑路--傅家路,以植物科普为主,采用片林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群体美,形成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点缀一些观景和文化经典,营造一个充满野趣、富有诗意的休闲空间。

绿色运动健身区:此段为傅家路--啤酒路,以运动健身为本段主题,通过一条慢跑道经将头尾两个入口相连接,并且沿着慢跑经设置健身活动场所。绿化设计秉承绿轴“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设计原则和风格,配合运动的主题,无论是植物还是园林小品,在色彩运用上更为丰富,充满活力。

都市休闲活动区:此段为啤酒路--潍高路,以都市休闲活动区为本段主体,在入口处设置以雕塑,配合灯光设计,作为生态绿轴的标志性景观,成为视觉焦点,体现城市风貌。

4 分项规划

4.1园林土建规划

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和功能的划分,各部分用地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突出各自的功能性特点。

园林土建主要包括园路、广场、停车场、小品等。

园路设计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进行合理搭配、自由组合,力求新颖,形成变化丰富,形成富有韵律行进美的园路景观。

广场设计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细节设计,利用特点不同的铺装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停车场设计结构强度保证行车的需要。

小品设计采用分片区设计的方法,体现生态、休闲的格调。通过不同材质、样式、风格的设计形成丰富的小品景观,并与所在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设计以人为本,注重舒适度的体现;各类园林小品均注重园林化、意趣化的设计,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保证安全稳固,装饰设计上注重新颖、独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文化元素、地方特色融入小品设计中,充分表达设计内涵,使其更亲近现实生活。

4.2 园林绿地规划

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构建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肺功能实现城市绿轴的规划目标。

根据各景观元素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植物。植物选择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绿阔叶比为1:3~1:4。同时兼顾绿化景观的近、远期效果。绿地景观营造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质感的绿地景观。充分利用植物树形、色相、季相的变化形成美丽的林缘线和天际线,营造四时演替、花繁叶茂、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实现“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主题意向;根据植物季相和主题的设计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专类植物园;植物搭配注重最佳观赏面的设计,并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开合有致的绿地景观空间。

4.3 园林配套设施规划

为了保证公园运行效果,在规划中设计绿化给水和夜景照明。

采用喷灌的形式来满足绿化后期养护需要,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照明在城市夜景的意义在于其对所处的公共街道产生的夜间视觉景观效果和对从远处观看整体城市夜景形象的塑造。同时,为提高观赏效果,在各小品、植物绿化周围设置景观灯、射灯等照明形式,使景观的夜景效果更加突出。

5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绿轴的设计与改造,挖掘绿轴的生态、景观、休闲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创造出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休闲廊道和理想的人居环境,带动城市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广饶县营造出一条具有文化底蕴和自然气息的户外休闲场所和生态廊道。

整个绿轴生态廊道成为一个富有人情味与人性化的驻足空间,给人与人、人与自然提供了亲近和交往的机会--林荫休憩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林中步道......让青少年在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郑志峰.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规划师,2007(8):19-22。

[2] 孙斌,李亮.小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及规划设计原则[J].城乡建设,2010(5):42-43。

[3] 张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4] 傅志毅.小城镇景观设计现状与景观设计原则.艺术探索,2008,22(2):101-102。

[5] 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4。

第5篇

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关键所在,好的生态景观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确保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的规划要求设计者在深刻了解小城镇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把小城镇置于一个更大范围内来进行考察与设计,充分利用附近山脉、农田营造舒适宜人的田园景观,而不是孤立地对小城镇本身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景观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⑴ 根据环境特点来安排各种设施,不宜做过大的改变,确保环境的连续性。有些小城镇在设计时过分求大、求平,不顾环境的实际特点,把山头夷为平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建设的费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在我国古代的“风水”中就有山为“龙脉”不能断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切断山脉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影响生物活动、风向风速、水土保持等。⑵ 小城镇体量要适中,不能盲目地跟大城市进行攀比。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特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人口数量等来合理安排小城镇的面积,以小的、紧凑型的规划设计为宜。

小城镇,泛指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它既处于中国城镇体系的最低层次,又与乡村有着紧密联系,是连接城乡的纽带,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小城镇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可分为物质性景观和非物质性景观。物质性景观即人们普遍认识的景观,包括人工景观、自然景观 。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分为斑块――廊道――基质三大结构。福尔曼和戈德罗恩在观察和比较各种不同景观的基础上,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不外乎3种:①斑块,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对于小城镇景观而言,斑块可以是、居民点、草地等。②廊道,它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小城镇廊道包括城市中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等③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质、居民点基质等等。

非物质性景观是以物质性景观为载体,通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感性认识,是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文化痕迹,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理念目标,是小城镇景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所在。其实,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小城镇要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使其拥有与众不同的可以吸引人们注意的类似于“品牌”的东西。

景观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保证这3大功能的实现。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以景观协调有序的空间结构为基础。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类型。景观元素是景观单元的基础,个体景观单元的合理利用方式,是景观结构协调有序的基本保证。景观规划由目标到功能、到结构、到具体单元逐级进行,每一步都是上一步内容的具体化,并共同构成景观规划的基本步骤。

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城镇主要由两类生态系统组成。一类是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一类是人工景观 生态系统。小城镇生态景观不仅是一种人工形式美,而且表现为自然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富有生命本质的美。但一些小城镇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进行景观建设,建成钢筋水泥的小城镇丛林,而忽视生态型绿化景观,导致景观生态系统失衡;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排放的大量废弃物,造成大量自然景观破坏,超过了小城镇景观生态系统自身 的调节能力。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对小城镇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小城镇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的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并且破坏后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以及环境容受力,设计相应景观。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三位一体的原则为指导,并充分考虑人及社会、文化背景,合理布置各景观要素,构筑良好的小城镇景观 。

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一般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导性的,其它环境构成要素都沿着它布置并且与它相联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绝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观光游客沿着街道观察了城市、认识了城市,当地的居民习惯性地在街道上活动并感受着街道及其周围环境,商业设施也大都布置于街道两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小城镇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小城镇街道景观,街道景观是最能体现小城镇活力的窗口。道路景观就是连接各个景观的纽带,因此小城镇想要吸引游人就必须做好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 。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的良好 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一个建筑要有特色 ,要求和其他建筑相异;而一个小城镇要有特色,也需要较其它小城 镇有自己明显的个性。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 小城镇景观要求“小而精,小而特”。要体现景观特色,不是把各景 观要素简单的罗列,而应是三维的,运用生态、人本、文化的观点去 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要抓住 构成其景观特色的基本要素,如地域自然条件、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去塑造其景观特色。

第6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小城镇;问题;价值

1 引言

小城镇,泛指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它既处于中国城镇体系的最低层次,又与乡村有着紧密联系,是连接城乡的纽带,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关键所在,好的生态景观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确保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大城市的景观开发也已基本成型。而小城镇则像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也许,年轻人,年轻的景观设计师们一展拳脚,实现胸中抱负的地方,正是这些亟待规划与创新的小城镇!

2 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是界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城乡的过渡体,是城市的缓冲带,乡村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它具有相当于景观边缘的效应[1]。小城镇既是城镇体系的最基本单元同城市有着很大的关联同时又是周围乡村地域的中心比城市保留更多的乡村性,因此小城镇尤其具有了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景观特性。

原生自然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个性,并构成了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下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把原来水草丛生的城市河道整治成为光洁照人的水泥驳岸,花巨资动拆迁建设物种单一的城市大草坪,式地把非本土化的异地大树“搬进城”。充满野趣的湿地变成了光鲜的池塘和喷泉;自由生长的灌木被连根拔起,转而被换成修剪整齐的装饰植物;乡土的野草则被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常绿外来草坪所替代……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景色最后只能变成回忆。

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日渐重视,而对于城市中的原生态景观却少有保护,政府往往是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来营建人工景观,却对自然存在的生态机制视而不见。城市中这些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最终土地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变成了没有生命的土地。我们总是过于依赖“灰色”基础设施,试图靠人工系统来调节城市生态,解决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交通、排水等等,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实际上是牺牲了自然本身的服务系统。

3 原生态在小城镇景观规划中的价值

原生态的景观规划与众多追求新奇、爆炸效应或气派、辉煌效果的风格截然不同,更多的是让我们感觉到质朴、亲切。它基于对纷繁现状的批判、审视和思考,从解决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环境、自然和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并将之介入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之中。

3.1 原生态在景观规划中的美学价值

原生态之所以是美的,其根本在于由自然物构成的景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则是超越物质的。它的美学意义,可以用李白的两句诗说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相较于其他景观形态,亲切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更容易获得使用者的共鸣与认同,从而达到超越物质的浪漫境界[2]。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之美”反映了真实的人地关系,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以及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在王向荣的“济南园博园的设计师园——快乐田园”项目中,诠释了花园并非展示和观赏的对象,而是空间的花园、过程的花园和诗意的花园的思想。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枯荣都是花园生命周期的一部分,每个生命阶段具有不同的魅力。在这里,人们建造、梳理、采摘、播种,体验春华秋实、四季之美,回归已经忽视、遗忘的花园的朴素的本质,原生态的乡村农事的乐趣带给人们快乐的田园感受[3]。

3.2 原生态在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价值

“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主张“原生态”的景观设计师们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人与地、环境、资源的一系列危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生态的日益破坏与恶化。原生态的设计理念正是致力于保护现存自然要素,和积极的生态重建。

原生态景观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演替且地带性特征明晰,利用“自然潜在植被”,即在所有的演替系列中没有人为干扰,而在现有气候与土壤条件下(包括那些人为创造的条件下)能够建立起来的植被类型[4],强调植被建设中以群落为单位,尽可能把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因地制宜的配置在群落之中,达到种群间的相互协调和群落与环境的协调,使植物群落结构合理。

3.3 原生态在景观规划中的社会价值

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文化身份缺失的危机。在景观规划中这种文化身份丧失的危机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是什么?这是当代中国景观规划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超越了传统的校园景观,其核心理念为回归乡土,并让自然做工,王澍将之诗意地描述为“返乡之路”,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留,体现了乡土景观和地方文脉的保留与延续,王澍利用的江南旧瓦片就是一个典型的符号,在这个项目中,超过7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从浙江全省的拆房现场回收到象山新校园,重新演绎了中国本土可持续的建造传统[5]。

3.4 原生态在景观规划中的经济价值

原生态对于城市景观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降低管养成本、增值城市资产、提升城市形象这几个方面。一些移植或进口的异国植物或热带植物除价格不菲之外,还消耗大量的养护成本与水资源,而一棵古树动辄上万几十万,存活率却只有50 %。原生态绿化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自我维护的特性,减少了人们对于系统的外力影响需要,大大降低了城市景观的维护管养费用。

4 小城镇原生态景观规划的保护性发展

对于城市原生态景观的保护性发展一方面是要尊重场地本身的特点,遵循其自然的生态格局和生长形态,另一方面是要对其进行有机的更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现实价值。“原生态”设计师立足于“足下文化”与自然之美,主张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并通过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

4.1 尊重场地与地域性

对于城市原生态景观的保护,首先是要尊重场地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尊重是对它原本自然面貌的尊重,一方面是尽量依照原始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是对原始植被和生物群进行完整保留[6]。一方面也要注意保留场地上的历史遗迹,将新时代的印记与历史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再利用和再生场地中的一切景观元素和材料,并使他们发挥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像茂盛的野草和生锈的机器,都代表着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特征,是新设计产生的基础。

秦皇岛汤河红飘带案例展示了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如何利用原有场地资源,用最少的设计,来创造一个真正节约的城市绿地,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最多最好的生态服务,同时,让场地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用一条“绿荫里的红飘带”——一条顺着汤河河流廊道而建的红色玻璃钢“长凳”,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的同时,用最节约的方式,把城乡结合部一处河岸变成了美丽的城市休憩地,使公园成为一个受人工干预最少的城市公共空间,尊重场地现状即尊重了场地的历史。四周植物都是原有的,野草与场地的自然过程的保留,使公园的维护达到最少。

4.2 对生态与环境的照应

当前城市建设出路只有一条: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在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判别和保护城市的生态底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底线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应作为城市规划的根本前提和城市建设不可逾越的刚性界限。将自然请回城市,是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的今天,生态城市逐渐成为中国一些城市的建设目标,其内涵就是让自然回归城市。兼顾城市中树木花草的生态多样性,不仅在视觉上更加美观,更能营造美的意境,而且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利[7]。

4.3 体现对人的关怀

原生态的景观规划意在构建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关照普通人的空间体验,而摈弃对纪念性、展示性的追求,是日常的、寻常的景观。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是以人为本,在更高层次上能主动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小城镇的建设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建设的好坏取决于对人愉悦的程度。因此小城镇景观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注重保护和发掘当地的人文景观及风土人情,将人的活动融入到设计中,营造舒适、充满人情味的小城镇景观[8]。

国外一些城市如土耳其安卡拉、韩国汉城、美国伊萨卡(Ithaca)等,均与荒野或原生态的森林相连。伊萨卡周边湖泊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孩子们在湖边轻松游戏,是国内城市难以见到的。香港有令全球城市羡慕的郊野公园。香港的土地利用中百分之四十用于郊野公园,百分之二十四用于建设。香港郊野公园建筑风格朴实,设施非常简单。公园道路除一两条车行道外,其他主要是简单原生态的石阶路。郊野公园的桌椅、烧烤炉、凉亭、露营地和远足小径帮助香港市民享受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并且享受这些游憩活动都是免费的。

目前国内城市周边已经很难找到原生态的荒野,但一些尚不发达的地区、有待于开发的边远城市,可尽量避免重蹈现有城市建设的覆辙,或尽量保留现有荒野与城市相连,或通过退耕还林等手段修复城市周边自然,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4.4 现代艺术的融入

原有场地的“设计”毕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讲,这些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加以提炼。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将原有场地与现代环境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结合,使新景观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在自然与乡土的本色上,跳动着当代人的舞步。

依然是秦皇岛汤河红飘带案例,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人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在这里,低碳设计与低碳美学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

上述四个方面的结合,使小城镇新景观彰显出其现代中国的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维持了最优的城市景观风貌,使小城镇景观风貌不仅是视觉“美”的,同时是“健康”的与“有内涵”的。

5 结语

城市化发展,城镇建设这场风暴打破了小城镇昔日的宁静、悠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营建的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日益受到威胁。原生态是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之一,也是解决现有城市景观设计中种种问题的方法之一。原生态注重以“恢复”、“再现”原始自然状态的思路,来优化小城镇景观,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景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认识到实现原生态的小城镇景观规划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紧密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用发展的眼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指导景观规划,确保小城镇景观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联侦.小城镇发展规划中景观规划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3(12),20-21.

[2] 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慧.中国当代“原生态”景观设计美学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03.

[4] 赵奕.原生态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与运用[D].硕士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07.

[5] 孔祥伟.论过去十年中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探索[J].景观设计学,2008,(2).

[6] 袁也.对于城市中原生态景观的保护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第7篇

关键词:锡惠公园;古运河;惠山;水体景观;规划

锡惠公园地处江苏省无锡市西郊,属于国家4A级园林。近年来,公园内景观逐渐恶化,公园的游客访问量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公园内水体景观不佳,就连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现在也经常处于无水的状况。再加上由于缺少水分和养分,公园内惠山上的植被也不是很茂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锡惠公园的发展。我们巧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设想出一套方案,将古运河的水一级处理后引向惠山,进行设计利用,全面实现锡惠公园的水体景观规划:山体自然净化规划、映山湖蓄水规划、人工瀑布规划和二泉补水规划。

1 总体规划方案

1.1 技术路线

通过分析当地的地理状况得知,在锡惠公园的南边,有着自南向北流过的古运河,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惠山与古运河相距400米,在惠山的脚下有着映山湖。对此我们提出一套方案,将古运河作为公园的水源一级净化后引向惠山,经过山体的自然净化后一部分水贮存在山脚下的映山湖中,继续加以设计利用,实现人工瀑布和二泉再补水的构想,最后的水可以通过自然径流重新流入古运河,实现一个水循环,而在整个方案中,映山湖与古运河之间可以相互调节水位的平衡。整体方案如图1所示。

1.2 总体规划

设计利用古运河水再造锡惠公园水体景观的总体规划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具体的规划,分别是:山体自然净化规划,映山湖蓄水规划,人工瀑布规划和二泉补水规划。

(1)山体自然净化规划。将古运河的水进行一级处理后引向惠山,进行灌溉,进行山体的自然净化。该项规划的主要功能:一是可以净化污水,对污水进行更高级别的处理,为接下来的其他规划做准备;二是可以绿化山体植被,补充它们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茂密山林。山体自认净化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运河水进行一级处理。现代污水处理常用方法按照处理技术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第二步,引运河水上惠山。铺设特定材料的输水管道沿着非观光旅游路线到达山顶,将一级处理过的运河水引向惠山;第三步,山体自然净化。将运至山顶的运河水从上往下进行灌溉,污染的运河水流经山体时,将被山体进行自然净化,对污水进行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处理。主要利用山上的植物、微生物、土壤和岩石三者共同的作用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以及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实现山体对污水的自然净化。

图1 水体景观规划技术路线示意图(2)映山湖蓄水规划。经过山体自然净化后的运河水,径流至山脚下的映山湖储存起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利用。该项规划的主要功能:一是可以用作景观用水,作为人工瀑布规划的水源并且可以对二泉景观进行补水;二是可以用作公园日常需要的其他方面,比如水上娱乐设计,以及防火等。

(3)人工瀑布规划。利用映山湖中的水,作为人工瀑布的水源,再结合当地的自然之势,利用水的可塑性,通过一定的工程手段设计出合理的人工瀑布。人工瀑布在景观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周围的实物相互协调,创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该项规划的主要功能:一、人工瀑布作为一种特殊的动态水体景观,可以给人提供感官愉悦的感受;二、瀑布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和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适度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环境;三、人工瀑布可以构成景观焦点,它的形态和声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吸引人们,使人产生一种视觉美和听觉美,引人入胜。

(4)二泉补水规划。天下第二泉的形成,主要是天上的雨水通过山上的土壤、岩石等渗透出来的,所以会时断时续。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它的雨季较长,但是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也造成了天下第二泉一年的很多时间处于无水的状况。将映山湖中的储存的水进行利用,补给二泉,可以保证二泉常年处于喷涌的状态,另外,映山湖作为蓄水池,可以充分实现对于二泉补水的调控。惠山上的天下第二泉是中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自古至今受到无数名人志士的青睐,更有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扩大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所以二泉补水的规划具有了巨大的现实意义。

2 可行性分析

2.1 地理环境

运河、映山湖与惠山三者之所处的地理环境为该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首先,运河与惠山之间相距400米,为从运河引水上惠山提供了便利;其次,在惠山的脚下便有着映山湖,为山体净化的水流提供了储存器,映山湖与运河之间可以相互调节水位的平衡;另外锡惠公园的惠山海拔328.98米,呈斜坡状,坡度并不是很大,为铺设管道提供了方便,也为构建斜坡式人工瀑布提供了便利。

2.2 古运河水质

京杭运河在无锡段长41. 4 km,东接苏州,西连常州,南濒太湖,北通长江,有江、浙、皖、沪等省市船舶途经无锡,近年来,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污染。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古运河污染物的成分中,氨氮污染所占比重最大,占44.3%,其次TP,占30.1%。将运河水经过一级净化后引向惠山,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喷雾灌溉,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N、P等物质来补充自身所需的营养,另外通过微生物和其他介质的作用,可以实现运河水的净化和绿化山林的目的。

2.3 山体净化能力

山体本身存在着一定量的植物、土壤、岩石和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对于山体自然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植物的作用。这些污染成分有的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有的则是能被植物以其巨大的体表吸附。植物对于污水中的N、P等物质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补充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而起到绿化山林的目的。(2)微生物的作用。山体上有着丰富的微生物,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养分的循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比如对于污水中的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进行生物脱氮,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这个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2个反应过程。对于污水中的P,一方面,磷为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要,被微生物正常同化吸收:另一方面,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而使磷去除的。另外微生物对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去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土壤、岩石等的作用。土壤和岩石可以起到过滤和沉淀的作用,它们能够过滤掉污水中大部分的颗粒物。通过山体的沉淀、过滤作用,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而污水中的可溶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分解去除。此外,污水中的P可以被土壤等介质通过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而得以去除。

2.4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约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自1997年起,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改变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局面,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京杭运河无锡段的污染影响了自然环境。项目实施以后,惠山郁郁葱葱,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该项目实施后,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是经济效益所不能及的。

(2)社会效益。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无锡是唯一被运河穿越而过的城市,运河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甚至可以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所以无锡与运河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它的污染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两岸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影响了无锡这座美丽城市的形象。

锡惠公园作为国家4A级园林,作为无锡一处著名的旅游景观,展现了从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人文传说,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特别是公园内惠山上的天下第二泉是中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自古至今受到无数名人志士的青睐,更有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更是让其在社会上享有盛名。如今惠山的贫瘠,二泉的常年干涸的现状,对于锡惠公园以及无锡在社会上的形象产生消极的影响。

将运河水引向惠山,一方面进行利用和设计,使山林茂密,使二泉涌水,人工瀑布的建设更是成为锡惠公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扩大公园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同时使污染的运河水得到自然净化,解决城市河流污染的问题,为把无锡全面建设成一座实现生态文明的城市做贡献。

3 普通群众对于该项目态度的调查

3.1 问卷设计及结果统计

(1)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共发放25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12份。在有效回收的212份问卷中,男性115人,女性97人,分别占54%和46%,如下图2所示。

(2)在有效回收的212份调查问卷中,18岁以下的有12人,18~40岁的有106人,40~60岁的有70人,60岁以上的有24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0%,33%和11%,如下图3所示。

(3)在是否希望看到天下第二泉的映月美景的调查中,有效回收的212份问卷中,希望看到的占182人,无所谓看到的占28人,不希望看到的占2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6%,13%和1%。如下图4所示。

(4)在是否希望看到惠山上面出现人工瀑布的调查中,在有效回收的212份问卷中,希望看到的占148人,无所谓的占49人,不希望看到的占1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0%,23%和7%。如下图5所示。

3.2 问卷结论

由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群众对于该项目的支持度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对二泉补水规划和人工瀑布的规划,支持率分别为86%和71%。

4 结语

巧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将古运河的水引向惠山进行设计利用,可以再造锡惠公园水体景观,实现山体自然净化规划、映山湖蓄水规划、人工瀑布规划和二泉补水规划等整体水体景观规划。由上文可知,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群众的支持度很高。该项目具有很高的实施价值,特别是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投入该项目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成官文.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1):5865.

[2]王晖文,韩会玲.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关晓莉.污水净化中的生物处理技术[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王本法.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简析[J].百科论坛.

[5]李彦博,董永立.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

[6]李兴德,颜宏亮,马静,等.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

[7]张琪,姚明甫.人工瀑布的设计探讨[J].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8]陈圣泓.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思考.

[9]颜润润,程炜,逄勇,等.苏南运河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2009.

[10]江惠霞,肖继波.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