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7 17:05:55
序论:在您撰写色彩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四种色彩所代表的性格,让学生了解每种色彩所代表的的性格特点以及优势和劣势。
2、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了解每种颜色代表的性格特点,并能够做出符合所扮演角色的正确反映。
3、最终做到了解自己,认识别人,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四种色彩所代表的性格特点。(重点)
2、看人看懂,想人想通。(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会遇到以下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呢?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难相处?”
“我跟她聊不到一起!”
“这个领导太难沟通。”
“这孩子管不住呀!”
“就按我说的做!”……
那当遇到这样让人头疼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以下!
二、观察探索,获取新知
1、给同学们介绍性格色彩的来源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具有不同的气质,即多血质(红色),抑郁质(蓝色),胆汁质(黄色),粘液质(绿色)。
2、给大家出示性格的定义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
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3、让学生探讨性格有没有还坏之分
4、给同学们展示四种颜色“红”黄“蓝”“绿”所代表的的四种性格特点,以及每种性格的优势与劣势。
红色:
红色性格的人是快节奏的,会自发地行动和做出决策;同时,红色性格的人也很有创意,思维敏捷。他对组织活动充满兴趣,能够快速并热情地与人相处,有着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别人和他一起实现梦想。所以,红色性格的人通常在团队中扮演“行动者”的角色。
另一方面,红色性格的人与分析研究相比更喜欢随意猜测,不关心事实和细节,并尽可能地逃避一些繁琐的工作。这种不遵循事实的特性,常常让他被认为是主观的、鲁莽的、易冲动的,喜欢“夸大其词”。
蓝色:
蓝色性格的人注重思考过程,能够全面、系统性的解决问题。他非常关心事物的安全性,任何事情都追求准确无误,热衷于收集数据,询问细节问题。蓝色性格的人做事缓慢,要求精确,行动和决策都非常谨慎,通常在团队中担任“思考者”的角色。
蓝色虽然是很好的问题解决者,却不够果断。蓝色性格的人容易多疑,喜欢将事情记录下来,需要作决策时往往因为收集数据而耽误了时间。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不可能只掌握一半的数据就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黄色:
黄色性格的人是典型的“领导者”,他们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直接同时也很严谨,善于控制他人和环境,果断行动和决策,对拖延非常没有耐心。黄色性格的人的座右铭是“我要做得又快又好”。
黄色性格的人喜欢同时做很多事情,持续给自己加压直到无法承受。团队协作中,黄色的劣势是常常表现冷漠,以产出和目标为导向,更关心最后的结果,容易被认为是固执、缺乏耐心、强硬和专横。
绿色:
绿色性格的人是四种性格中最以人际为导向的,在行动或决策之前,他希望能够了解别人的感受。绿色性格的人有很强的劝说能力,同时也是积极的聆听者,非常愿意支持他人,作为他的伙伴会感觉很舒服。所以,绿色是团队中当之无愧的“和平者”。
和蓝色一样,绿色性格的人做事和决策也比较慢。不同的是,绿色的拖延是因为不愿冒风险。绿色性格的人追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不喜欢与人发生冲突,所以有时会附和他人而不说真心话,容易被人认为过于温和保守,心肠太软,老好人。
5、出示西游记中的四个主角,以及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通过实例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四种性格色彩
学生讨论性格特点是否有好坏之分,老师最终总结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让同学们不能在课余随便点评每个同学的性格。
让学生将西游记中的四个角色来对号入座。
唐僧——做事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蓝色
孙悟空——爱憎分明,情感外放,做事雷厉风行,希望大家听他指挥——红色+黄色
猪八戒——活泼开朗,注重享受,目标有时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坚持——红色
沙僧——任劳任怨,低调,少言,不经常发表的自己的想法,随大流——绿色
三、交流互动,归纳总结
给出一个情景:小明在食堂用妈妈刚给买的新餐具打饭,不小心被同学从背后狠狠的拍了一下。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各个颜色代表的性格特点,并且能够熟练运用,逐渐明白为什么不同的性格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反映。
(老师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给出的版本,并且对学生的表演最后做出点评)
红色的反映:当时大发雷霆,过后就忘记了,和好如初。
蓝色的反映:当时质问他为什么,后来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
黄色的反映:当时非常生气,甚至大打出手,过后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原谅。
绿色的反映:很温和的问对方以后可不可以不要这样,然后自己收拾起来摔在地上的碗盘,默默走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三年级学习三原色知识之后的再一次色彩学习。在了解色彩冷暖、深浅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知识。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这些联想,是人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材中出示了詹建俊、蒙克、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观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色彩的,体会艺术家在绘画时如何运用色彩表达主题、升华情感。通过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表现力,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观察、动手能力较为全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点、线、以及面块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分析、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运用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片
学生:纸张、水彩笔、油画棒等。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播放音乐《喜洋洋》、《二泉映月》。
2、提问:听音乐,说一说你的感觉是什么?可以尝试着用点和线把你听到的感觉画出来吗?
3、展示图片《春夏秋冬》、《酸甜苦辣》
4、学生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画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表现画面?
5、教师小结。
《喜洋洋》热闹
春节
红色
《二泉映月》哀伤
月色
湖水
孤独
蓝色。
《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点、线、面、色彩。
6、导入课题:《色彩的情感》
(二)、发展阶段
1、想一想:什么是情感?
情感: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图片展示喜怒哀乐四种不同的表情,学生说出四幅画都代表了哪种表情。
2、欣赏教材中的三幅美术作品。
说一说:这三幅美术作品都描绘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描绘的?
学生为这三幅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色块图。
3、展示不同的颜色和形容词。
学生为这些颜色找到合适的形容词。
4、学生尝试说出图片中颜色的感受。
喜洋洋——红色——(联想)春节——(心理感受)喜庆
夏天——红色——(联想)火焰——(心理感受)炎热
愤怒——红色——(联想)怒火——(心理感受)愤怒
二泉映月——蓝色——(联想)水——(心理感受)悲凉
冬天——蓝色——(联想)冰雪——(心理感受)寒冷
哭泣——蓝色——(联想)冷酷——(心理感受)哀伤
5、找一找:谁能找出黑板上的冷色和暖色?
教师简单讲解冷暖色知识。
6、展示学生作品。
连一连:你能为这些画选出合适的题目吗?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出这些学生作品。
(三)、实践阶段
作业:
1、尝试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方式,用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某种情感体验。
2、直接用水彩笔或油画棒进行绘画。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观察其他同学的画,猜一猜他们画的是什么。
2、运用所学的点、线、面和色彩的知识评价其他同学的画。
(五)、课后拓展
仔细研读《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我对这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1.本课亮点
(1)师生互动成为教学的主要状态
蔡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物与图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民间美术色彩的基本特征和搭配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定会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2)有效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笔者曾在类似课题的教学中发现,中学生会普遍认为民间美术的色彩很“土”,因此,要想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中学生去关注并认同民间美术,是颇有难度的。而蔡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淘宝”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色彩探秘”“我是民间小艺人”等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认识,不仅消除了学生的排斥情绪,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做了铺垫。
(3)拓展延伸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
在当今多元化时代,各门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极其普遍,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对现代艺术也有着重要影响。蔡老师设计的拓展延伸环节简洁而有效,通过对现代服饰、包装、建筑作品的欣赏,启发学生认识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切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改进建议
教师在讲解“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时,强调“过去民间艺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身边能够找得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显然,蔡老师在这里把外因“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当成了主要原因。这是值得商榷的。教师在讲解民间美术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时,应该强调民间艺人在创作时祈福迎祥、求吉避凶、驱邪禳灾的美好愿望和民俗心理才是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开朗、乐观的情感需求,民间美术作品才会出现对比鲜明、颜色饱和、富有生命张力的色彩特征。从整个课堂结构来看,只有在这一问题上理清逻辑关系,接下来的“色彩探秘”环节才显得有必要和富有意义。
在“色彩探秘”环节的一系列活动中,蔡老师都是从正面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民间艺人的配色方法,这样显得过程和方法单一、思维平淡无奇。如果教师在某些知识点的探究过程中,能打开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仅能丰富教学过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探究民间美术“高纯度”的配色时,教师可以用电脑软件将原有的图片处理成低纯度的效果,与原作的高纯度效果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两张图片的比较,能够发现低纯度的作品不能给人带来吉祥、热闹的感觉,由此就会更清晰地认识到“民间艺人在配色过程中善于运用高纯度颜色”的主要原因。
点评二(金燮玫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读完该课教学案例,我感觉这是一节朴实、扎实而又“接地气”的美术课,其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一线美术教师吸收与借鉴。
1.可取之处
(1)问题的指向性明确,教学活动紧扣主题
该课以“淘宝激趣”导入课题,围绕“民间美术的色彩给人怎样的感受?”“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民间美术的色彩效果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三个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特征后,便直奔主题开始“色彩探秘”,进一步理解和探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知识。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等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对比欣赏和巧妙穿插民间美术配色口诀,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民间美术不同的色彩搭配形式、手法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教师再以民间玩具小毛驴为例,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民间美术的配色方法,用一系列追问把学生的感知和认识落到实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后,教师请学生用所学的民间美术配色知识给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设计配色。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流畅,内容充实饱满。
(2)注重联系生活,品味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
本课教学内容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教师以从生活中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身穿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月饼、粽子包装盒上的民间美术包彩的运用等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配色规律,并向他们传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的概念。穿插其问的民间艺人的配色口诀不仅读起来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而且让学生了解了多种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方法和审美特征,品味了其文化内涵,提高了鉴赏能力,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关注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注重探究性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教师在对比欣赏图片、分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时,通过提问、追问、释疑等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如,在讲述苏绣《双鱼图》时,教师提出了“采用了怎样的色彩搭配方式?”“有冷暖对比吗?”“有面积对比吗?”等问题。在学生回答“有”之后,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还有别的对比方式吗?”并出示色彩图版,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值得探讨之处
(1)学生作业内容、表现方式略显单调
虽然案例中呈现的几幅学生作品图片配色确实有浓浓的民间美术气息,但是,都是用彩色水笔平涂的,表现内容局限在老师提供的三种线描稿中。而七年级学生学习过一些色彩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涂色技巧,因此建议教师不妨在学生作业环节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将题材内容再拓宽一些,在工具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更灵活一些,如,以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表现色彩的明度渐变效果,教师略加示范即可。作业也不一定局限在作业纸上,可以将线描稿做成挂盘、挂件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作业效果,也更好地体现出美术学科的视觉性。
(2)更多地关注学情,适当地调整教案
当教师提问“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时,学生答不上来很正常,因为他们的生活离民间美术还是比较遥远的,而教师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建议教师在这里不如将问题暂时搁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当渗透些民间艺人的生活环境和表现工具、材料等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式的同时,更好地领悟它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就会有话可说,本课也会显得更为丰满。
点评三(朱成斌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教研室)
本课教学突出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知识与创作的学习,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知识结构呈现完整,教师注重教学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特别是利用一些民间美术色彩运用的俗语、口诀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些色彩搭配的方法或法则,便于学生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教学反馈来看,基本实现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但是,笔者认为,该课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在此提出,与同仁探讨、交流。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置得不具体
“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这个目标显得有些大而空洞,游离于教学之外。目标主体(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能够关注生活中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变化,主动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知识去改善环境。
2.民间美术的欣赏感知不够
美术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本课教学缺少对民间美术作品整体欣赏感知的过程,而直接进入“色彩探秘”环节,这就显得生硬了些。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因此,需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民间美术视觉盛宴中,去感知色彩的搭配、体味民间美术的审美意义。单凭几件民间美术作品,难以体现民间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3.问题的呈现不够合理
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就提出:“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特征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其形成的原因,效果可以想象。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只好自己作答。而教师对民间美术之所以形成艳丽、饱和、明快、热烈等色彩特征的解释是:“民间艺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身边能够找得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这使得他们在创作时不受真实事物色彩的束缚……”这解释的只是客观条件,而不是客观原因。这些色彩特征,除了视觉规律以外,主要是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审美观念、民俗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这个问题可以放到综合探究环节去让学生讨论思考。
4.美术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不够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表现背后文化内涵的思考”。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难点并没有突破。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仅限于对色彩知识的解读和搭配方法的说明,以及冷暖对比、明度对比、面积对比等,而没有就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审美观念、文化观念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讨论。
5.课型特点不明显
本课在教材分析中将课型设定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而该课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呈现到作业要求等,都没有体现“设计·应用”课型的特点。如果按“设计·应用”课型去设计本课,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
点评四(杨慧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振兴路小学)
该课教学中,蔡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精彩的图片和实物,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会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方法。
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似乎还是讲得过多了。教师不妨由“导游”转变为“导演”。比方说,在“淘宝”游戏中,教师出示了民间美术作品后,可以再出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色彩上的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有进一步的感受。在“色彩探秘”环节中,教师不必提冷暖色的问题,因为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了,而“冷暖对比”这个配色方法如果能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说出,也许效果会更好。在引导学生归纳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时,教师在时间上和方法处理上显得太平均了,简单的知识点应一带而过,而不易归纳的知识点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启发。如果教师多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的话,相信学生会自己归纳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建议该课还可以尝试运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头脑风暴法
要想启发学生的设计别出心裁、有自己的特色,头脑风暴法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例如,在本课的“综合探究”环节中,教师在分发给每个小组小毛驴玩具之前,可以出示一个空白的毛驴形象,用小组竞赛等形式,针对“如何采用配色方法”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扩展,不断回忆或产生配色方法,然后,再出示小毛驴实物做参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美术批评法
对于本课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同一个艺术形象,每个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批评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各自的审美体验,并将其融入各自的创作活动中,表现出个性特征。
点评五(张千梅安徽省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1.可取之处
(1)对比教学法的运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鲁迅先生曾说:“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本课的“色彩探秘”环节,蔡老师从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黑白等方面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创作中的配色原则。这种对比教学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因为通过色彩对比,能够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他们在对比中思考、分析、欣赏和探究,发现并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用色规律和显著特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接地气的民间口诀,概括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这些口诀的引用,让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例如,蔡老师在讲“色彩纯度”时引用了“红间黄,喜煞娘”来说明民间艺人善于运用高纯度颜色进行搭配;在讲风筝的用色很火爆却又很协调时,引用“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的口诀来点明民间美术在简洁明快的基础上追求强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则;在讲面积对比时,引用“造物开天窗.不然闷得慌”来形象地说明面积对比的审美法则;等等。这些民间的配色口诀,正是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的精华。教师将这些口诀巧妙地穿插在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分析中,与对比教学相得益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也掌握了民间艺人在创作中的用色原则。
2改进建议
(1)教师在“色彩探秘”环节,能否出示一个色相环,这样可以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有关色彩的主要知识。一看到色相环,学生就会想起三原色、对比色、邻近色,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等知识,这对后面教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会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学生电许能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2)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所给的拓展范围可以再开阔些。民间美术的范畴很广,教师可以选取民间美术的代表种类,如绘画、雕塑、玩具、服饰、剪纸等,以及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和对世界的影响,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引领他们以传承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点评六(王道文安徽省滁州市第六中学)
仔细研读该课教学案例,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与体会。
1.本课亮点
(1)注重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作品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等五个要素,加深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的环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凸显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改进建议
纵观整节课,教师在讲授“高纯度”的概念时,举了一个往鲜橙汁中兑水或可乐的例子。虽然这个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但它与这节课的基调不太相符。教师倒不如直接用准备好的颜料做一个演示,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颜色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此外,教师在“我是民间小艺人”环节中,没有做示范。教师在给学生发线描稿之前,应结合前面讲授的知识先做一个示范,提醒学生上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建议学生采用怎样的配色手法来完成上色,这样,就能减少学生在上色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提高课堂效率。
点评七(毛晓芳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中学)
蔡老师的这则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学习兴趣,读起来亲切自然,让我深受启发。
1值得学习之处
(1)精彩、新颖的导课环节,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兴趣与期待。本课导入环节,教师展示的聚宝箱瞬间提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踊跃上台,拿着教师收藏的—件件宝贝时,既初识了民间色彩,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2)整堂课教师以民间美术作品为依托,以师生交流、问答的形式展开教学,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在引导学生观察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基本方法: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等等,针对性强,收效显著。
(3)蔡老师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适时副入一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例如,在讲色彩纯度时,老师用在100%的橙汁中兑入水或可乐这个例子,形象又生动地说明了色彩的纯度,便于学生理解。
(4)在“我是民间小艺人”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时,发放了线描稿。这既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色彩搭配的练习过程中去。如果先让学生画图然后再进行涂色,教学效果就会差一些,毕竟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勾勒一张线描稿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2值得商榷之处
(1)本课所用的图片应当精选。蔡老师可以选择更多门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色彩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民间美术的不同门类。比如,在拓展延伸环节,那些粽子、月饼包装盒上的图片可以换成一些更具民间美术韵味的手工艺品的图片。这样,学生在尝试了色彩搭配之后,欣赏一些令人惊艳的其他民间美术作品,印象会更深刻,结果也能更精彩。
(2)在讲冷暖色对比时,教师的提示有点过度了。其实,红、黄是暖色,蓝色是冷色,初一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说出来。因此,这里的师生对话略显多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说出答案。
(3)在“黑与白”环节,教师请学生齐读了一段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我认为这里出现这个口诀有点突兀,它和“黑与白”的这一内容关系也不大。因此,建议将其移至“综合探究”环节,在学生交流小毛驴玩具的配色方法后,再让学生读口诀,这样能为他们接下来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做铺垫。
点评八(李胜凯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简洁、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语言朴实。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
1.可取之处
(1)利用已有知识感知民间色彩
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接触,但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认识却不多,这从教学案例中学生多次出现的“困惑、答不上来”中可见一斑。匕年级学生在小学六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色彩常识,虽然对这些色彩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刻、系统,但足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蔡老师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本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色彩探密”环节,从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对比等已有知识点,向民间美术的搭配规律迁移,使学生在原有色彩搭配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知识的理解,把本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成功地转化为已有发展区。
(2)活用民间俗语解释民间色彩
本课教学中“红间黄、喜煞娘”“爆”“造屋开天窗,不然闷得慌”等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口诀,既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审美法则,又结合图例、民间玩具等实例印证了这些法则。
(3)在有效引领中体晤民间色彩
本课中所有的搭配规律都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由学生主动发现的,并及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教师只是适时用规范的语言加以归纳、小结,并用民间俗语佐助学生的成功发现。教师不因比赛而吝惜教学时间,课堂上“为什么”“再观察一下”“想一想”等教学语言,给学生的思考留有充足时间和空间,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新知识,深化了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并在“我是民间小艺人”练习环节中运用已学知识,体会美术学习成功的乐趣。
2.改进建议
(1)本课伊始,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色彩具有“艳丽、饱和、清新”的特征,而本课教学对“艳丽、饱和”给予了较多关注,对“清新”这一重要特征仅是通过一幅苏绣作品一笔带过,使学生对“清新”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这在学生的作业中也有所体现,作业都是艳丽的,鲜有“清新”的作业出现。
(2)蔡老师整节课提供了六件民间玩具实物,PPT课件提供了悟空风筝、狮咬剑、双鱼图等几幅作品图片作为教学范例。悟空风筝、布老虎这两件范例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知识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精讲精析的特点,但仅看几幅图片能否开阔学生的眼界呢?似乎有“以偏概全”之嫌。如果在每个环节的知识点探究之后,欣赏一组同类型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冷暖对比”“高纯度”等知识的理解,再在“综合探究”环节将“为每组发一个小毛驴玩具”调整为“每组发一个不同的民间玩具”,供学生观察、讨论,通过不同小组的汇报,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就能在精讲精析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认识更加深刻。
(3)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意愿,但仍需教师的有效引导。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如布老虎,学生的作业底色几乎是红底黄花纹或黄底红花纹,而蓝色等底色的作业几乎没有,这是否受到老师“红间黄、喜煞娘”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学生配色的思维?如果在学生作业前,让学生观察、欣赏一组其他不同类型的配色方案或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学生的作业一定会更加丰富。
点评九(刘文军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从教学案例文本和教学视频可以看出,蔡老师对教材的认知和理解很到位,教学过程张弛有度,有层次感,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运用民间艺人的口诀,有效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本案例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1色彩搭配方法的概括和诠释可进一步规范。“色彩探秘”环节中的几种色彩搭配方法(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在知识结构的呈现上不太严谨。笔者提供一个方案供参考。呈现如下:
(1)主要方法:冷暖对比(色相对比可能更合适);明度对比;面积对比。
(2)辅助方法:黑、白、灰、金、银。
2在“明度对比”环节,蔡老师选用苏绣《双鱼图》,让学生针对这件作品的色彩特点和搭配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没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反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在“猜”的游戏当中,学生费尽心思地“找到”了答案。笔者认为,这个环节甚至可以取消,教师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挖掘文化内涵。
3.文化内涵的挖掘有欠缺。文化内涵的思考是蔡老师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且被定为该课的教学难点。而在教学过程中,蔡老师于此鲜见笔墨,只是在拓展环节中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认为,可以确定一个目标,如布老虎,以此为代表,向学生介绍其所含的寓意,或者让学生介绍,举一反三,从而突破难点,凸显美术学习的教育价值。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8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五彩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 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走过鲜花掩映的德国,游览了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告别了“与象共舞”的泰国,我们又来到了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非洲。板书:非洲 1、你了解的非洲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资料) 2、(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非洲的图片)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3、说说你看到的非洲是什么样的? 揭题、读题:彩色的非洲
师:(出示非洲地图)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它形如一个巨大的不等边三角形,南窄北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环绕四周,沿海岛屿不多,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在非洲生息着不同肤色的居民,有黑人,也有白人,还有黄种人,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非洲的色彩吧!
【设计理念】
以非洲的风景切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看非洲的风光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的理解时空。
二、初入非洲,看非洲之色彩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课件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五彩斑斓 炽热 湛蓝 充沛 硕大 火炬 巨蟒 渗透 聆听 木薯 强悍 粗犷 篝火 繁花似锦 含情脉脉 目不暇接 【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并初步感知文中所描写的异国景色。
三、走进文本,感受非洲之风情,悟表达方法
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表达作者对非洲赞美三个句子。(课件)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2)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3)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植物部分的精彩描写。
(1)交流第三段精彩句子
“繁花似锦,绿海荡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让我们看到的是一排排花姹紫嫣红,绿色的树叶连成一片,仿佛大海的波浪。
“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中品味非洲植物的品种繁多,色彩之艳丽。
“一颗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彩色的长河、妙不可言含、情脉脉的少女”这些词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描写,以点带面向人们展示了非洲植物之色彩,更让人从中体现着色彩美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2)总结学法,学习其它部分
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来学习作者对赤道骄阳、动物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及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和艺术色彩的描写。
3.是啊,那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生活在这片彩色土地的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热情与奔放,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非洲真是一个――――! 啊,非洲,好一个――――!
师:这两句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总起、总结)
引导学这生体会出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设计理念】
让学生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感悟文章的条理性,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三、再进非洲,感受非洲之色彩
师:学完这篇课文,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留下非洲的彩色印记,请随着视频再一次感受非洲,结合本课学习的收获,以《我眼中的非洲》为题,写一段话,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设计理念】
将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将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
四、总结拓展,德育渗透爱心将让非洲变得更美丽
师: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非洲是一方热土,古朴自然、迷人美丽,非洲是彩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同学们,这是一片如此美丽的土地。但是,疾病、战乱、缺乏饮用水……仍然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非洲的儿童则是这些问题最严重的受害者,他们渴望喝上纯净的饮用水,它们渴望健康,他们渴望你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共同保护和建设这片奇异而又淳朴的的土地。爱心将让非洲变得更美丽,
1、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设计理念】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总起:色彩斑斓的世界
骄阳蓝天
植物世界
28 彩色的非洲 分述:七彩 动物世界 首尾呼应
日常生活
艺术风采
一、创作动机
以往在本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靠语言授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缺乏,学生的服饰搭配技能难以提高。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我设计制作了这款助教助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内容结构介绍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内容设置上,分为色环基础知识、服装人体结构、色彩搭配原则、搭配注意事项、视频欣赏和搭配练习六大版块。这六大板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可以在活泼的色彩和积极的互动中愉快地学习。
1.色环基础知识
该版块介绍了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了色环的基础知识,即各种颜色的名称与特征。让学生对各种色彩有了醒目的认识。为后面的服饰的搭配垫定了基础。色环基础中我利用分层的手法,将色环做成可以随意移动的,学生选中喜欢的颜色拖动鼠标,将几款相近的颜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邻近色或者同类色以及类似色的对比,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几种颜色的搭配效果。
2.服装人体结构
在学生了解和熟悉了色彩的名称与一般规律后,接下来就是对人体结构的了解,了解在服装人体中最重要的比例结构是怎样的,了解人体中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在哪里,了解每个比例所对应的人体结构的位置,该版块主要针对学生的这几大问题,着重介绍了人体的物理特征。在本环节,我首先介绍了人体结构的知识,然后将图片中人体的结构部分和文字相连接,学生将鼠标随意地放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对应的人体结构的文字表述,这样学生会很直接地记忆人体的各个部位,让学生对人体结构有了立体的认识。比如我将鼠标放在第二头身和第三头身之间时,这时在页面上就会出现对应的“乳点以上至腰部位置”红线所划文字,这个点也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和视觉重心点的位置。学生只有了解了服装人体的几个重要结构点的位置才能准确把握,自由练习,自由创作。
3.色彩搭配原则
在对色环基础知识和人体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运用相关色彩知识对服装的选择进行巧妙的搭配。这也是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学生将点击页面“返回”这个按钮,返回至主页面,随后将鼠标放在“色彩搭配原则”时,就可以看到大概的服饰几种色彩的搭配原则:协调色,同类色,近似色。然后点击进入,在这个部分首先将服饰色彩分成最主要的六大色系,这六大色系全部用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每个颜色的运用方法和搭配原则。比如:第一款黑色,由于黑色象征着神秘、高贵,并且具有收缩的效果,因此黑色的搭配一般是与较亮的白色或者明度较高的色彩进行搭配,这样搭配出来的效果对比强烈;再比如在色彩搭配中较难搭配的绿色,点击鼠标进入绿色后,可以直接看到绿色最合适的颜色是白色,这两个颜色是完美搭配,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4.搭配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是我利用实际经验对实际操作中的几点事项进行阐述。让学生对相关细节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服饰的整体颜色应控制在3~4种,服装颜色应上下呼应,既有对比又很协调。学生这就需要对服装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
5.视频欣赏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服饰的整体配色效果,我们没有条件带学生去服装表演的现场,但是我们可以将服装表现搬到课堂上,利用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欣赏到顶级服装大师的服装设计秀,切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感受服装的魅力,感受创作的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创作的热情,有创作的动力,有创作的实力。所以我精心挑选了迪奥的两场经典服装秀,一个视频是女装表演,另一个视频是男装表演,学生集合前面所讲的相关理论知识,参照直观的视觉材料,这样才能够对服装的色彩搭配有全面认识。
6.课后练习
有了全面认识还不够,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课后练习环节,这个环节是以服饰搭配的游戏形式出现。这个练习其实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服装,另一部分是配饰;服装包括了上装中的衬衫、T恤、夹克、背心等,下装包括了裙装、裤装,都是基本搭配的款式,学生可以随意地将服装的各个部分进行搭配,上装的颜色和下装的颜色任意选择;另一部分是配饰的搭配练习,这部分也是这个课程中延伸出来的一部分内容,将服装搭配好后,学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再将这款搭配练习中的配饰部分进行练习,比如发型的选择,头饰、耳环、包、鞋、袜、墨镜、项链等,将这些配饰物品和服装协调搭配,学生在游戏中会自我进行练习。同时产生对服饰和色彩搭配的兴趣,以便在课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践。
1 特征特性
安彩4号果皮绿色,成熟果黄色,方灯笼型,中早熟,始花节位12节,生长势旺,连续坐果性强,单果质量250~300 g,商品性佳,综合性状优良,667 m2产量5 500~6 000 kg。适合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2 栽培要点
2.1 播种育苗
①种子处理方法 辣椒种子可携带炭疽病、疫病、猝倒病、立枯病、疮痂病等病菌。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防治病害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a.热水烫种。先把种子用水浸胀,以减少烫种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促使种子上的病原菌萌动,容易烫死。把浸胀的种子滤干水,然后倒入52~55℃的热水中烫15 min。烫完种立即把种子从热水中取出,投入冷水中冷却,以免余热伤害种子。
b.药剂消毒。先用温水将种子预浸4~5 h,起水后再浸入1%的硫酸铜液或0.1%的高锰酸钾液中5 min,或浸在福尔马林100倍液中20 min。为防止辣椒病毒病,可将预浸过的种子,再浸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20 min。将预浸过的种子放入1 000 mg/L的农用链霉素液中浸30 min,对防治疮痂病、青枯病效果较好。用药剂浸种后,都要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才能催芽或直接播种,否则影响种子发芽。
c.干热处理。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干热处理72 h,可杀死许多病原物而不降低种子发芽率,尤其对防止病毒病效果较好。
②穴盘无土育苗 采用72孔穴盘,基质由草炭∶蛭石∶炉渣灰∶珍珠岩=2∶1∶1∶1配制,每1 m3基质加入干鸡粪40~50 kg、复合肥3~4 kg混匀。将配好的基质装在穴盘中,装盘时注意不要用力压紧,因为压紧后,基质的物理性状会受到破坏,使基质中空气含量和可吸收水的容量减少。正确的方法是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中都装满基质,尤其是四角和盘边的孔穴,一定要与中间的孔穴一样,基质不能装得过满,装盘后各个格室应能清晰可辨。最后进行压穴以便播种,用水把基质喷浇湿透备用。12月上旬进行播种。将处理后种子进行催芽,25~30℃条件下4~5天出芽。出芽后进行播种,每穴孔播种1粒出芽的种子,播后盖1 cm厚基质。
③播后管理 出苗前基质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15~20℃,3~4天出苗。出苗后注意保持基质不缺水分。育苗中期视基质含水情况灵活喷水,晴天需要每天喷水。到育苗后期控制喷水,防止旺长。育苗期间注意防治灰霉病与蚜虫。苗龄75~85天。
2.2 整地定植
①整地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重在底肥,合理追肥,控制氮肥用量,提倡施专用肥和生物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铵。保证每667 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磷酸二铵20~25 kg,硫酸钾50~60 kg作基肥。按1.1 m宽起垄,垄上覆盖黑色地膜,每垄定植2行。
②定植浇水 3月上中旬定植。选株高20 cm,茎粗0.6 cm,80%现蕾,苗龄75~85天的壮苗于晴天定植,定植前15天盖好棚膜,提高地温。穴距33 cm,667 m2栽苗3 400株左右。栽后浇足定植水。
2.3 定植后管理
①温度管理 定植时室外温度还较低,浇定植水后地温下降,应密闭大棚5~7天,尽量提高地温,使地温很快上升到25℃左右,新根长出后,再进入常规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温控制在15~20℃。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下扎。外界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要昼夜放风。进入夏季可将周围棚膜撤除。
②水肥管理 定植水要浇透,结果前一般不浇水,当第一层果开始膨大时要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或冲施肥15~20 kg。一般在晴天上午追肥结合浇水,浇后要通风排湿。一般每采收1次要追肥1次。盛果期要随浇水进行追肥,还可以进行叶面追肥,喷1%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2.4 主要病虫害防治
缓苗后到结果前期,注意防治疫病、根腐病、灰霉病、病毒病,白粉虱、红蜘蛛、蚜虫及地下害虫。
①疫病和根腐病 在发病前喷洒或淋灌植株茎基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入生长中后期以药剂灌根,喷洒相结合,防止再侵染。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液灌根2~3次,交替用药,效果更好。
②病毒病 种子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
30 min,再洗净催芽。可用 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一遍净+病毒A喷洒,或1.5%植病灵水剂500倍液防治。也可用83增抗剂1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液,于定植后和开花盛果期喷洒植株,提高植株抗性。
③灰霉病 重点抓住大棚辣椒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时期用药。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淋幼苗,定植后10天左右喷药1次预防。幼果形成后浇催果水前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在低温阴雨季节,应多用烟剂,少用水剂。
④温室白粉虱 可用25%扑虱灵乳油1 500~
2 000倍液,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 000~1 500倍液,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21%增效马乳油4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防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该课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形成基本认知,引领学生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的热爱,使他们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和七年级上学期《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等课的学习,对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及色彩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色彩的心理因素等,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审美原则和文化内涵;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在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上创作具有民间美术韵味的色彩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美一提炼美一探究美一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在观察、启发、对话、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学会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美术的色彩之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教学准备
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多媒体课件、绒描稿、彩色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与认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感受民间美术色彩独特的审美原则;尝试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进行色彩艺术的再创造。
难点: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r心爱的“聚宝箱”,大家想知道里面都珍藏着哪些神奇的宝贝吗?
教师请6名学生上台“淘宝”,并向大家展示淘到的宝贝。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
教师:你拿到的是什么?
学生甲:一串挂饰。
教师:你觉得它的色彩怎样啊?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甲:鲜艳。(教师板书:艳丽)
教师:同学们淘到的宝贝都是由民间艺人创作的,也称为民间美术作品。艳丽、饱和、清新,这些都是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给我们的色彩特征。(板书:一、色彩特征)
【设计意图】有趣的淘宝活动所展示的民间美术实物,有效调动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通过明确的指向性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
教师: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呢?大家想一想。(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因为过去的民间艺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身边能够找得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这使得他们在创作时不受真实事物色彩的束缚,而用艳丽、清新、饱和的颜色大胆自由地表达美好的愿望,以及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种色彩效果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把有限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重点部分——“色彩探秘”环节。
二、色彩探秘
1.冷暖对比
教师:(课件出示图1风筝图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觉得这只风筝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学生齐答:鲜艳、醒目。
教师:(追问,让学生议一议)为什么很醒目?
学生甲:孙悟空身上用的是红色、黄色,背景用的是蓝色,因为背景是用来衬托的。
教师:一讲到红色、黄色,我们心里就暖洋洋的,所以它们又叫什么色?
学生齐答:暖色。
教师:一讲到蓝色,我们就联想到蓝天、大海,心里感觉特别凉爽,所以它们又叫什么色?
学生齐答:冷色。
教师:你们已经揭示了民间艺人的一个最重要的配色方法。确实,强调鲜明的冷暖对比是民间美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板书:冷暖对比)
【设计意图】对学生感知能力的肯定,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为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2.高纯度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同学们觉得这只风筝的色彩很鲜艳?再观察一下,想一想。
学生们似乎有些困惑,答不上来。
教师:老师观察到这三种颜色的纯度特别高,你们知道什么是色彩纯度吗?比如,往—杯100%的鲜橙汁中兑人白开水或可乐,果汁颜色就会变淡或变深,橙汁的纯度也就降低了。善于运用高纯度的鲜艳色彩是民间艺人非常重要的配色秘诀。(板书:高纯度)
教师:正是因为高纯度颜色和冷暖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这只风筝的色彩非常艳丽。孙悟空身上所使用的黄色、红色,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颜色。因为红色让我们感觉到热烈、振奋、红火;而黄色具有阳光感,使人心里明亮、舒畅。“红间黄,喜煞娘”,当红色、黄色并置在一起时,作品更是亮堂喜人、温暖人心。画面中的暖色在背景冷色调的蓝天、白云的对比之下,显得很火爆。因此,民间又有“爆”的说法。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事例打比方,很快解决了“民间艺人在配色过程中善于运用高纯度颜色”的规律性知识。
3.黑与白
教师:虽然这个风筝的颜色很火爆,但是它的色彩很协调。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到底是什么颜色在其中起着调和作用?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黑色和白色。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黑色和白色在民间美术创作中是很重要的。因为民间美术作品经常使用大量鲜艳的平涂色块,民间艺人巧妙运用黑、白,把各种艳丽的色块隔开,就能在视觉上起到一种缓冲作用,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图2)
教师课件出示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请学生齐读:“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同时补充说明,正是这一条配色口诀点明了民间美术在简洁明快的基础上追求强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则。
【设计意图】将民间美术配色口诀的传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使知识点的讲解活泼有趣,也凸显了民间美术独特的色彩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4.面积对比
教师:(拿起两只布老虎,走到学生中间)我们来看这两只布老虎,它们采用了什么色彩搭配方式?(图3)
学生甲:冷暖对比。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冷暖对比?
学生甲:因为用到了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
教师再问:还有别的对比方式吗?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学生又困惑了)
教师启发:这只老虎什么颜色用得多?什么颜色用得少?如果按比例来计算,冷色面积最多只占暖色面积的10%,这是一种什么对比呢?
学生恍然大悟,不约而同地齐答:面积对比。(教师板书:面积对比)
教师:面积对比使得这两只布老虎在单纯明快、红火热烈的旋律中却不失色彩的协调统一,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互通,成功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揭开学科知识的奥秘。
教师:那么,民间艺人又是如何表达面积对比的呢?“造屋开天窗,不然闷得荒。”这个口诀形象地说明了面积对比的审美法则。(课件出示图4木版年画《狮衔剑》)这是一幅来自福建漳州的木版年画,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年画的“天窗”在哪里呀?(学生私下议论开来)
学生乙:猛兽脑门上的白色块。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这个白色块就是天窗?(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鼓励学生,然后一边课件出示图5,一边讲解:面积对比,既可以表现为大小面积的冷暖色块的对比,也可以表现为大小面积的密集色块和平涂色块的对比,还可以表现为大小面积的明暗色块的对比。这最后一种又叫明度对比。你们现在明白狮子脑门上的白色块为什么是天窗的原因了吧?
5.明度对比
教师:(课件出示图6)这是一幅苏绣《双鱼图》,相较于艳丽的孙悟空和布老虎,它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很不一样。你们认为这件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柔和、清新。
教师:这种风格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它采用了怎样的色彩搭配方式呢?有冷暖对比吗?
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讨论中形成两种看法:有和没有。对立双方争执的焦点落在“黑色和白色是否是冷色”的问题上。
教师:黑色和白色在色彩学中属于无彩色系范畴,所以这件作品没有冷暖对比。那么,它有面积对比吗?
学生齐答:有。
教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乙:背景的黑色面积大,红色的鱼面积小。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对比方式吗?大家讨论。
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私底下讨论着,但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都不敢举手。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答案的渴求。
教师:从鱼背到鱼肚的红色体现出一种怎样的变化效果呢?
学生丙:渐变。
教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注意到了一种渐变效果,这种渐变就是明度对比。(图7)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通过提问、追问、释疑、再问、再质疑等问题链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课件出示色彩图版(图8),对知识点再做进一步的挖掘:明度对比不仅仅表现为同一种颜色在明度上的渐变,不同的颜色本身就存在着明度差异,比如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明度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民间艺人巧妙利用色彩这种特性创造了另一种明度对比方式—一“软靠硬,色不楞”。他们将明度较浅的颜色称为“软色”,明度较深的颜色称为“硬色”。也就是说,软色和硬色相碰,能取得好的艺术效果。(图9)
教师:(课件出示图10)如果两个硬色相撞,如蓝色和紫色的明度十分接近,把它们并置在一起,会给你们什么感觉呀?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回答:拉不开距离。
教师:是的,容易产生色彩“打架”的现象。所谓“青间紫,不如死”。那该怎么办?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们乐了,迫不及待地回答:安排一块软色将它们间隔开。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民间美术作品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运用了高纯度的色彩和明度对比,使画面清新透气,有层次感,而冷暖色相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容易产生丰富绚丽、红火热闹的视觉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老百姓喜爱并表达审美情感的最恰当的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知识。(板书:配色手法)
6综合探究
教师为每个小组发一个小毛驴玩具(图11),让学生观察它采用了什么配色手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用追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感知.和认识落到实处。比如:是哪几种颜色的冷暖对比?是一种什么样的面积对比?你是怎么看出明暗对比的?是渐变,还是“软靠硬”?等等。
教师:小毛驴玩具综合运用了几种色彩对比方式,很多民间美术作品也都有类似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回答、齐答、群组回答等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力争让教学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三、“我是民间小艺人”
教师将线描稿发给学生,请他们思考,准备采用什么配色手法来创作具有民间美术韵味的色彩画,并请一名学生阐述自己的构思。
教师: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涂色时,先涂大面积的底色,再涂小面积的对比色,就能力]快涂色速度。同学们也可以参照教材中的民间美术作品图例,获取创意灵感。请大家拿起彩笔,当一回快乐的民间小艺人。
学生在《步步高》的背景音乐中拿起彩笔尽情地涂抹美丽的民间韵味色彩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交流
教师请学生介绍采用的配色手法,分享创作经验。(图12至图16为学生作品)
教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非常惊喜,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优秀的民间小艺人!我们给自己来点掌声好吗?
【设计意图】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图形简洁,以它们为创造美的载体,既与课题吻合,也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