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7:48:17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设计考察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力县内涵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为此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的发展应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内部挖潜、外部招商”为重要途径,以良好环境为根本保证,努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壮大工业综合实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实力县”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实力县就是要把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是事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工夫用在落实上,促进县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字】 创意产业 发展思路
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强渗透性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文化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前沿和高端。专家认为,创意产业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创意产业园以其技术和人才高度集聚的特征,被视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酵母菌”,是创意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和重要载体[1]。
一、东莞市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一)东莞市在创意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第一,东莞市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东莞市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产业调研,撰写《上海、南京两市创意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并结合东莞产业发展实情和区域产业特点,颁发实施了《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并由经信局、发改、科技、财政、国土、建设、规划等11个部门以及几个开发区领导为小组成员的“东莞市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东莞市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
第二,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情况。东莞市相关管理部门制订了《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申报指南》,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以新建或改建的方式建设创意产业园。目前全东莞市已发文认定3个创意产业园区,其中2个已授牌。这些园区集聚了涉及网络服务企业、软件研发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广告策划企业、动漫及艺术设计企业,以及相关创意服务机构。
(二)东莞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第一,各镇街结合自身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与当地产业升级调整紧密相关的创意产业园,加速当地的产业升级步伐。目前,在全东莞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在建多个与地区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园,如大朗镇围绕当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园区和毛织服装设计创意园区,致力推进信息化与当地工业的融合,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第二,各镇街充分利用区域存量资源优势,聚合创意产业发展要素,融合网络信息技术,形成了区域内部配套较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条。一是充分挖掘当地的产业存量空间和优势产业资源。二是部分镇街初步构造了“创意――设计――产品――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扩延当地传统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研发设计、展示、交流和销售”或“创意设计、品牌策划、内容提供、创意交流与传播、衍生品交易”等功能集中且模式丰富的完整产业链。
(三)东莞市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资本的相对单一,社会资本对园区的建设投入缺乏相应的动力。东莞市当前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从谋划、定位到实际投入,多为公益性定位、政府主导投入模式,在国内其他地方则以社会投资为主导。投资方缺乏社会参与势必会造成园区发展动力的逐步衰微,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持续的投入压力和负担。
二是创意产业企业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大型创意企业相对缺乏。目前,在东莞创意产业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小企业,部分企业甚至是微小企业(员工在3-5个人之间),在创意资源、产业带动、品牌影响等方面与周边城市对比均存在不足,缺乏能引领行业前进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
三是部分镇街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交叠化现象。部分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出现定位模糊和结构同质现象,此外部分镇街过于追求大而全的产业定位,未能根据本区域产业特色发展相对应的创意服务,从而造成全市重叠和资源分散。
四是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创意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人才引入和激励、政策落实和监控协调、产业发展基础环境的营造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创意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了极大地发展,尤其在香港、台湾地区,创意产业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也在积极地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筹建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如上海建立的一批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先后开展了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3]。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
我国要紧紧抓住国内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突出“政府引导、机构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推进模式,加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引导与协调,加快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关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完善创意产业园区多元投资机制与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对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与协调。我国应该加在创意产业公共载体的投入和运作参与,积极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多元投资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方式,激活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认真谋划创意产业发展布局。系统规划全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格局,根据不同区域产业特点和区域地理环境,引导各地创意产业自主发展成为结构合理、错位竞争、资源充分流动的产业发展局面。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要在贯彻落实现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扶持政策和创意产业园区政策的基础上,发掘更多资源支持我国创意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备和成熟的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四是大力引进与培植创意龙头企业,推动创意产业做强做大。各地区要充分整合本地创意产业资源,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潜力好、人才团队稳定、管理机制良好的优质创意企业做强做大,提升创意企业在创新、规模、品牌、行业带动力、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积极培养和引入创意人才。各级创意产业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完善创意人才引入、激励保障机制,致力引进和培养具有优秀的策划能力、良好的产品创新能力、扎实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41页)
参考文献:
[1] 王胜楠、侯建明.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新型城市建设 商业经济.2010-3-18.
一、现代社会的技术化与信息化
1.现代社会的技术化
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和标志。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就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甚至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发展最终以技术的形式得以实现并改变着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正迅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术教育。国外从杜威的做中学开始,到现在很多国家将基本的机械、电工、木工、家政和信息技术知识列入高中课程。这些课程通常由专业科目教师来担任教学。但同时,各个国家都普遍强调不同学科之间、技术和社会之间的整合。
2.现代社会的信息化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并且仍在不断发展着社会的信息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撑技术。世界发展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的不断交换变化为基础。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经济、军事、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3.现代社会技术化与信息化的结合
有人将管理、技术与信息列为现代工商业发展的三大要素。传统的工业发展到今天,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快速反应,提高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是各个企业争先恐后必争的制高点。技术与信息已经无法分割,技术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是现代工商业的特征。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化与信息化时代中,遵循旧有的模式已被时代所遗弃,因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即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尤其是在迈入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以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被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所取代。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就需要至少跟上社会的发展,甚至要有超前的策略,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复杂变化的现代社会。在当今的工程技术领域,几乎没有人再用绘图木板来绘制工程图了,取而代之的是AutoCAD、Pro-E、UG等方便交流和修改的信息化软件。
二、AutoCAD软件介绍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dwg文件格式成为二维绘图事实上的标准格式。
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高版本的AutoCAD软件(2006年后推出)更加强化了网络协同设计和三维设计。Auto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并支持分辨率由320×200到2048×1024的各种图形显示设备40多种,以及数字仪和鼠标器30多种,绘图仪和打印机数十种,这就为AutoCAD的普及创造了条件。现在最新的版本为:AutoCAD 2011,如图1所示。如今,AutoCAD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纺织、园林、装饰与设计等各个领域,如图2所示。
三、基于AutoCAD的通用技术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案例的来源及意义
在高中开展通用技术的教育,不仅包含技术素养及技术在社会中应用情况的认知,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本身的训练。但是现在的通用技术教材实用性较差,重点论述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很多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几乎脱离技术课实践教学的需要。不少通用技术教师也缺乏专业素养,很多是从物理学科等转过来的非专业教师,对于技术的把握比较困难。也有的教师把握了技术方面,但是对于当前技术信息化的水平不够了解。该教学案例将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向同学们展示当前企业真正应用的技术和信息交流情况。真正实现通用技术课的实践性,达到提高学生适应技术社会能力的目标。该案例具有普适性,只要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即可进行教学。
2.教学案例设计
(1)学习者分析
通用技术课一般都在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这个时期的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可以接受较为专业的内容。另一方面,高中学生都把学习重点放在高考的科目上,受到时间和精力方面,以及条件的限制,不会对通用技术课程投入过多,因此也不必要求学生了解更多专业性的内容。了解AutoCAD软件的最基本的使用,了解AutoCAD软件在行业中的应用状况以及使用AutoCAD可以做哪些事情即可。
(2)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课程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理解物体投影的三视图;能读懂基本几何体和简单零件的三视图;能够对AutoCAD的工程图环境进行设置,具备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简单二维平面图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体三视图到利用AutoCAD制图的学习,了解工程技术的应用,感受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制图到AutoCAD软件的学习,感受技术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能够正确评价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培养创新精神和热爱技术勇于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理解物体投影的三视图及其相互关系。
②让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常用命令,能够利用该软件绘制简单二维图形。
(4)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准确快速理解物体投影的三视图及其相互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5)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基本几何体模型,简单零件模型。如果能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电脑,教学效果会更好。
(6) 课时安排
2课时:讲授。
2课时:上机练习与作业设计,教师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安排。
(7)教学过程
第1课时:
①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向同学们介绍当前工程领域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革命。
②向学生展示典型的工程作品的照片,如上海东方明珠大厦、长江大桥、工程机械、火箭卫星等图片。引导学生考虑这些工程是怎样完成的。
③再展示AutoCAD软件绘制的典型工程图纸。介绍其应用。
④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绘制工程图,根据什么原理。引出三视图的概念,明确视图之间的关系及在工程上的应用。
⑤引导学生徒手完成几个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评价与指导学生的完成情况。
第2课时:
①展示用AutoCAD绘制的典型的机械零件图。
②向同学们讲授AutoCAD的基本命令和操作。
③向同学们演示如何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简单二维图形。
④向同学们演示绘制简单二维机械零件工程图的过程。
⑤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同学们利用AutoCAD绘制简单二维图形,并进行指导。
(8)扩展练习与评价
依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列出如下3种扩展练习供学生和教师选择。同学们完成后,可以选出优秀作品或作业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
①请学生写一份几百字的报告,谈谈利用AutoCAD可以做什么。
②请同学选择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AutoCAD完成其三视图。(没有电脑的同学可以徒手完成三视图)
③请同学设计一件小作品,并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机械工程图。
(9)参考资料网站
Autodesk中国主页:省略
Autodesk学生设计联盟网站:students.省略,从该网站可获得用于教育教学用的免费软件。
(10)备选2课时安排
如果课时和上机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学生2课时的上机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五、结束语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于技术与实践的比较灵活的课程,新课程标准里面也列举了一些选修模块,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开展特定模块。通用技术课程由于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也常常需要特定的工具设备和软件,所以其开展情况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技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广,相信在将来各种实用性的技术教育会在高中得到发展。同时,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应该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出一些校本课程,比如剪纸艺术、木板画、模型制作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再结合高新技术,可以开发出诸如将工业设计与3Dmax软件相结合、将视频短片制作与Premiere、Maya相结合、动画制作与Flash相结合的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课程。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技术的热爱。相信在教育专家、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将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43
【关健词】建筑市场;监管;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64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384-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得到飞速发展,但建筑市场仍存在着秩序较为混乱的问题,影响到了整个建筑业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市场整体行为,整顿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整个建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
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体制曾经对组织全国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无所不包的政府体制也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难以医治的创伤和许多后遗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地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完善。作为改革主要推动者的政府,在我国目前“市场不全”的情况下,担负着推动市场发育,健全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政府的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体制的痕迹和惯性,政府对市场干预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具体表现为:
1、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政企不分,政市不分仍未得到彻底改变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一直致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经了最初的放权让利、利改税、拔改贷、两权分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到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还企业经营自,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明确政府把其作为国家资产的所有者和宏观调控者与企业作为资产经营者和生产经营者的职能分开,改革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日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日前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仍有发生。“许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和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放弃种种权力进行”创租”和”抽租”,对企业的干预仍然过多。”
2、政府自身规模庞大,一些部门职责不清、权力过大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实行了部分分离和转移,开始引进市场机制和社会化服务,如政府采购、公共工程的招标投标,土地的有偿使用,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公共(益)事业。政府管理向社会化、市场化迈出可喜的一步。另外,改革政府治理方式、实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府建设,减少政府规制,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等等,使我国政府朝着公开透明、责任性、回应性的民主化进程迈进。
但是由于职能过多造成政府权力集中,寻租现象严重,加之我国权力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公众监督权力的缺失,难以有效遏制权力腐败,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三、建筑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
现行法律法规对当前比较突出的拖欠工程款等问题缺乏相关界定和处罚条款,不适应监管和执法的需要。导致建设单位寻找借口肆意拖欠工程款,即使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也以诸如质量有问题、工程签证单过多等借口拖延竣工决算审价,达到拖欠工程款的目的。而施工单位对建设拖欠工程款提起司法诉讼,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没有一年半载时间法院根本无法审理判决,哪怕最后法院判决施工单位胜诉,拖欠工程款的事实也己经存在。
2、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缺失严重,弄虚作假现象比较突出
根据2006年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研讨会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27个省、区、市共查出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工程项日12451个,投资额886.5亿元;查出10322个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对7013个单位进行了处罚,责令5552个单位进行改正,责令812个建设单位停止施工;查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员1060人。”违法行为具体表现在:
(1)部分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规避招标或规避公开招标,强行要求垫资承包,强迫建筑业企业签订“阴阳合同”,或搞肢解发包、虚假招标、明招暗定。
(2)有些建筑业企业采取串标、围标等不正当方式承揽工程,或通过“挂靠”越级承包,承接工程后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不依法履行合同。由于此类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监管部门有时依照经验明知道企业存在串标、围标等行为,苦于抓不到确凿的证据而无法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罚,从而无法净化建筑市场。
(3)少数建筑业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申请资质时提供虚假资料、伪造业绩,骗取资质。
3、建筑市场监管体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监管力量不足,建筑市场监管队伍存在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
(2)监管方式履待转变,重事前审批轻过程监管的问题依然存在;
(3)监管手段落后,现代化网络技术应用不够,难以做到即时采集、信息和实时监控。
(4)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不到位,尚未形成“责权一致、专业管理、制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建筑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1)建筑业企业组织机构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性与专业型企业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2)一些国有建筑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重规模、轻效益,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四、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的对策思考
1、完善法律体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是以强制性规则为基础的政府兼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运用WTO协定及其附件这一套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来规范成员的经济行为,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公平性和透明度,这一原则的实现必须要求成员国建立较完整、一致的国内法与之配套。因此,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制环境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首要问题。
(1)制定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建筑业首先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中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同时,对于《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特别是对近年来新出现的代建制、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建设工程担保和反担保,信用体系以及严重制约建筑业产业发展的拖欠工程款等作出法律上的界定并以建设部规章的形式予以单独,以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2)制定完善技术法规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建立与WTO/TBT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体系;(2)充分利用”技术援助”制度,争取工程建设技术法规的制高点;(3)合理使用技术性贸易壁泉,促进国内和国际工程承包贸易的发展。
2、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1)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坚决查处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
当前,企业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和资质许可后资质条件不达标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资质条件不实的问题,不但干扰资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的基础,己经威胁到建筑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监管部门对有弄虚作假嫌疑或存在举报的企业,要组织人员进行严格核查,一旦查清资质申报材料不实的,依法予以严厉处理,在一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再受理其资质申请,并记入企业的不良行为信用档案,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予以曝光,加大不诚实企业违规成本,坚决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2)依法加强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法规的逐步完善,按照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己经形成一套法定的工程建设程序和制度,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招标投标制、施工许可证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等,这些法定程序和制度,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但是,当前仍然存在部分法定的建设程序和制度没有得到切实贯彻执行,造成了恶劣的后果。加强对法定工程建设程序和制度执行的监管,落实市场主体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制度的义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
(3)进一步发挥有形建筑市场作用,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
①继续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②加强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
③严肃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
④明确地位,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服务作用。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1)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奖惩机制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保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思路,采取措施,逐步实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目标。
(2)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有效控制工程风险
对担保制度的推行,要解决好如下问题:工程担保的法律地位没有解决,谁为担保公司负责,如何加强对工程担保的监管,目前如何推进工程担保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深入研究相关法律问题,完善担保管理规定,促进工程担保法规建设,依法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二是制定办法,明确进入工程担保市场的条件,包括要求银行出具保函和实力证明作为前提条件,根据担保机构的实力,对担保工程规模进行划分限制,控制风险,与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加强监管;三是建立对工程担保机构的监管制度,规范工程担保市场,包括对专业担保公司从事工程担保业务的登记和审核制度、保函集中保管和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工程担保活动的诚信管理制度;四是积极推进担保试点城市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并根据试点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担保的措施;五是加强工程担保制度的宣传、培训和行业自律工作,要研究制定有关工作标准和办法。
(3)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其他环节建设,促进建筑市场协调发展
目前,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上发展不平衡、城乡建筑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平衡、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等问题还存在,因此也要重视解决建筑市场其他环节的建设问题,促进建筑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做好此项工作,第一,要加强对村镇建筑市场的监管。第二,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制度,规范劳务分包秩序。第三,强化对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的管理。
4、加强内部建设,创新管理方式
(1)加强层级监督,规范行政许可
要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的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工作协调,强化内部监督,使行政许可流程更加规范化;要加强层级监督检查,认真清理超越法定职权做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事项,对不符合规定的行政许可决定,应予以撤销,并报符合法定职权要求的行政许可机关重新审查核准。
(2)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
以便民、规范、高效为原则,从统筹考虑整合资源、服务企业的要求出发,从简政放权和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统一规范行政许可的有关程序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资质的分级管理办法,明确权责,加强地方权利与责任;继续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将资质受理由过去定期集中受理的方式改为随时受理、限时审批,逐步向随时审批过渡,同时尽快在资质审批中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做到网上受理、审查和审批。
(3)加强职能机构执法联动,推进建筑市场闭合管理
为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涉及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相关职能机构要主动相互配合,监督管理既分工管理又联动执法,既不重复执法又不留下空白,进行全过程、多环节的齐抓共管,并将制度性巡查与日常程序性管理相结合,形成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合力和建筑市场闭合管理体系,共同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
(4)加快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监管现代化水平
实现信息在建筑市场监管职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强化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和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并逐步形成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方便市场主体,及时全面政策法规、工程信息、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信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服务水平。
(5)加强建筑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队伍建设是根本。要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监管机构,充实监管力量,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多种监管手段,为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提供有力保障。
5、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创新,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结合实际,制定建筑业长期技术创新规划和有关政策,积极引导和促进建筑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力支持大型工业设计企业或工程公司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大力支持大型土木工程公司提高科研能力和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装备能力,大力支持大型施工企业发展施工图纸设计能力,将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建筑业企业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不断增加企业的核心技术储备。
(2)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要在以工艺为主导的专业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中,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引导大型设计、施工企业拓展企业功能,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工程总承包公司或者综合型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对投资效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要积极引导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服务,为业主提供全过程的服务;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员注册执业制度,落实执业人员责任,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注册执业人员的素质。
(3)加快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
要认真做好WTO后过渡期结束后应对措施的研究,学习、借鉴WTO成员国在建筑市场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完善政府投资工程的市场准入机制,在非政府投资工程上,积极吸引国外具有工程项目管理和总承包经验的大型建筑承包商参与竞争;同时要加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管理,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为重点,切实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积极推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开展。
五、结语
我国当前仍处于建设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建设规模大、建筑业企业多、从业人员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筑市场的主要特点,监管工作必须要适应这一特点,不断加强监管力度,适应投资不断增长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筑市场监管体制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创新,转变监管方式,健全和完善各项市场机制,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经济制衡”的监管模式,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青.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区域经济竹理模式[M].北京:经济竹理出版社,2001. 97-98.
[2]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卞与建设出版社,2001. 147
[3]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235
[4]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36
[5]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135
[6]建设部.建设部赴德国建筑市场监竹考察报告[R].北京:建设部. 2005
[7]建设部.建设部赴美国建筑市场监竹考察报告[R].北京:建设部. 2005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教学策略,已成为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一项与国际接轨的举措。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以下简称NYP),是新加坡国立的五所理工学院之一,在新加坡及海外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中享有卓越名校的盛誉。它所传立的办学思想、策略方法,教学与科研成果,大量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表现,吸引了国内众多高职院校组团前往学习考察。本文作者也曾多次到NYP学习,进行专业研修及教学考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对所见所闻颇有感触,并引发许多思考。
本考察报告试图对NYP的IT专业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反映,对所获取的大量一手材料及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由表及里、深入分析,探求其办学理念的真谛,人才培养与教学成功的精髓,期望能对我国高职IT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启发,供国内同行借鉴和吸收。
本文将从IT专业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及科研工作成果四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高职IT教育改革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1NYP的办学理念
1.1建校历程与办学使命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发展脉络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新加坡政府的国家经济发展局为适应当时新加坡技能密集型工业发展状况的需求,建立了所属旗下的四个技术培训中心:即Tata(印度)培训中心(1972)、Rollei(法国)培训中心(1973)、菲利浦(荷兰)培训中心(1975)与日新(日本)培训中心(1979),以期解决新加坡当时外向型经济、以加工工业为支柱的大量技能性人才的需求。经过近10年的建设,学习和引进许多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策略,积累了职业教育办学的经验。80~90年代,又在上述四个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开拓发展了四个科技学院:即德新学院(德国―新加坡,1982)、法新学院(法国―新加坡,1983)、日新学院(日本―新加坡,1983)与精密工程学院(1989),以适应新加坡在该历史阶段的科技密集型工业发展时代对科技型人才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新加坡政府将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确立为创新及科研工业时代,由此,1992年,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在上述四个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并于1993年移交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隶属。
NYP的办学历史与发展历程表明了与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和战略性发展进程。对于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这样评价:“经发局的宗旨在于推销新加坡是一个高附加值产业与服务的全方位商务中心,而这有赖于行业优质的工作环境和顶尖的劳动队伍”。今天,NYP的办学使命就是为了适应新加坡当前创新及科研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为迎接逐步到来的知识型经济时代而培养新型、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1.2办学基本状况
下面是NYP 2007~2008学年度的有关数据。NYP的学制设定:全日制三年和业余制高级培训两种结构,招生来自新加坡及海外的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毕业生(含外国留学生)、新加坡社会与企业在职人士。目前在校生规模1.5万余人,教职工总数125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950余人(不含校外兼职教师,生师比约16:1),师资数量充足,素质和质量较高。
NYP目前设立工程/信息技术/设计/工业设计/生命科学/化学技术/商业管理/食品科学与健康科学共9个专业咨询委员会。
NYP教学单位设立7个学院(学系),分别是:工程学院、信息学院、设计学院、交互与数字媒体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及健康学院,共开办32个文凭专业及业余制专业课程。
NYP的两级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完善、责任明确、协调有致、运行高效,充分发挥了两级组织的作用和职能。从管理运行体制上看,学校一级的组织主要在办学宏观指导、协调与服务方面承担责任,专业学院在专业设立与发展、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负责任,并有较大的办学自和灵活的管理机制。
NYP在所开办的专业中,重点发展和办学规模较大的是在新加坡科技工业中具有创新特征的专业领域,这些专业涵盖和服务于当前乃至今后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都与新加坡当前及未来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专业涉及工程技术(计算机、通信、机电等)、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如工程学院与信息学院的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目前在校生达到了4900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2%),开办9个专业文凭课程(约40个专业方向),配备师资460余人,建立了近50个专业教学组织机构和科技中心、实验室。工程学院建有应用研究、生物信息技术、电子系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中心、嵌入式技术中心、IC设计中心、影像技术中心、无线技术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制造系统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与系统集成、精密工程中心、快速原形中心、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中心、训练支持与关联学习、工程数学与科学、交流沟通技能等教学组织与科研机构;信息学院建有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软件方法、软件改进、商业信息、电子商务开发、企业系统、金融信息、互联网技术、电子贸易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服务、应用系统、工程信息、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网络管理、通信与网络、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汇聚、互联网解决方案、互联网移动网等24个教学与科研中心。实验室和科技中心的建设投资巨大,拥有各类专业的、国际先进水准的技术装备和系统。由此可体现出NYP在办学侧重、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科研装备等方面的真实状况。
NYP实施开放策略与广泛的国际合作,使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水平具有国际水准,视野开阔、博采众长、借鉴吸收,紧跟世界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潮流,保持和增长师资的专能,为学生建立广泛、畅通的上升通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各类学生个性化成长,非常人性化。开放的办学策略与方针使得NYP能够始终具有良好的声誉、优秀的生源,培养的人才具有高质量,不断注入办学活力,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一流的教育水准。目前,NYP与全球240多所高校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与联合办学,合作方式包括互派师资进修或授课,进行学术与科技方面的交流,互派留学生,毕业生直接升入大学本科深造(接受的院校均认可NYP的专业课程及学分)等多种形式。现在,NYP每年约有18%~25%的毕业生直接升本深造,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行升学或进修。据介绍,学生毕业5年之后,有50%~60%的学生升入或完成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提升及教育。接受NYP毕业生升学的高校中,英联邦国家院校最多,许多国际著名大学,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路丁大学、约克大学,美国德福瑞大学、密苏里大学、俄勒冈大学、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都是NYP毕业生的深造目标。
2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2.1NYP的IT专业设置
2.1.1学科专业的设置方向与定位
新加坡政府推行“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方针,因此把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基本放在了实用(或应用)领域,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不搞小而全,不平均财力,而是发展那些与新加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凡是耗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学科,即使是像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基本上实行“拿来主义”。NYP这样的理工学院,依照国家这个办学总方针,基本上不搞基础性的学科研究,但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先进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视,如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应用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研制成功便携式DNA检测仪,便于远程、实时地采集和传送DNA数据,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刑侦办案、法庭案件审理等诸多领域。
专业设置的方向明确、清晰和定位准确,十分强调专业在行业领域的应用特征,坚持以学科(知识)基础为特征,以掌握技术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实现策略及运用为目标的专业特征。因而专业的领域及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适应面适中,而深度方面却很突出。专业设置的另一特色是对应用领域中的背景知识介绍和研究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与扩展,由此加强了专业领域的应用性和深广度。
为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领域应用而办学和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十分强调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师生创新意识,以Innovation(创新) 一词为主要表达理念的大幅标语和宣传画像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十分抢眼和醒目,起到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树立创新意识。NYP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宣传方面,在办学策略、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处处得以体现。如课程体系的创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并驾齐驱”,分别体现课程内涵,实现课程的整体功效。
2.1.2IT专业(Diploma)设置解析
NYP的IT专业集中设立在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工程学院(School ofEngineering)。信息学院设置5个专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工程领域信息技术(Engineering Informatics)、商业领域信息技术(Business Informatics)、多媒体与信息通信(Multimedia & Infocomm Technology)、企业领域信息技术(Business Enterprise IT);工程学院开设电子、计算机与通信工程(Electronics Engineering,Computer &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综合性的1个IT类专业。每个专业有开设3~4个专业方向,以培养专业领域人才多样化,突出特色和适用不同职业范围。这里以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对专业设置进行分析,以观其貌:
(1) 专业概要
综合学习软件设计技术与创新策略方法,目标为培养现代的IT专业人才,适应和服务于多个工业领域。进行软件的开发与创新,应用并集成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技术,用于工业领域的知识增值与服务,并保持在技术动态变化中的适应性和个置。专业能力培养集中于以下4领域,即4个专业方向:
① 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移动计算
② 数字(媒体)娱乐
③ 金融与投资领域中的信息技术
④ 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Course Aims)
① 强有力的程序设计技术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开发技能
②IT的广泛技能,从软件设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数据库设计、移动计算到企业应用的软件开发
③ 软件工程和在各类工业企业中的集成技术,包括电子商务、银行和财务服务、数字娱乐、生命科学和系统集成的领域
(3) 专业(职业)前景(Career Prospects)
具有信息技术专业文凭资质,在软件开发和创新方面具备高素质和多技能。在工业界具有广泛的职业前景,可承担软件开发工程师、Web开发技术专家、项目管理职责。毕业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开始在工商业界和在IT技术方面建立业绩,并通过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升继续新的职业定位,或获得在当地及海外大学的深造机会。
2.2专业课程体系
2.2.1课程结构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设置核心课程(Core module)、规定选修课程(Prescribed Electives)课程和补充学习内容(Complementary Studies)。在第一、二、三学年均设置核心课程,二、三学年则增设规定选修科目,从一、二学年就开设专业应用方向的背景知识等补充学习内容。表1是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开设的全部课程与学期进程安排)。
2.2.2专业课程特点
专业方向课程的方向性十分明确,强调技术在行业的应用特征,专业设置以应用为方向、以学科和技术为基础。专业领域的特色鲜明,深度显著,广度适合,所需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掌握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与扩展。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并驾齐驱”,分别体现课程的内涵,实现课程教学的整体功效。
NYP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具有同一结构和特征,即:不设置公共基础学科,如外语、文化基础、政治类别方面的课程,体育素质训练及活动以俱乐部方式在课余开展。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程门数设置约50门,课程时数基本分为30/60/120(个别课程45/90学时),总教学课时达到2700小时以上。专业课程的学科基础性较强、内容多、形成模块系列,学科知识与实践衔接性好。如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52门,但针对每个学生则只有32门。在该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课程10门,技术基础/技术应用课程7门,专业方向课程20门(每人选5门),应用项目实践课程12门,职业素质课程3门。课程体系中单独设立实践环节课时数为480小时+24周的实习或毕业项目,各12周。实践环节所占学时比例很高。在NYP课程体系中,基本不安排软件工具及操作使用类的课程,这些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教学过程及实践环节由学生自学掌握,课时利用率高。
NTP的课程体系既有较强专业(方向)针对性,又具有基础理论的相对深入与宽广特色,并认为学科基础和技术理论的奠基特征与专业能力形成的根本,同时设置不同的专业领域主流应用方向课程,引导学生向专业个性发展和发掘学生潜力,同时,也使学生未来就业和升学的通路多样化,对职业的选择性强、职业岗位覆盖面广。
NYP的课堂教学全部精力集中在知识传播、技术方法理论的分析与技术掌握上,或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思路和实现的策略方法方面的引导和实践,教学启发和创新意识十分突出,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得到较好的优化,教学的实效性很高。
我们注意到,NYP的教学改革注重的是内涵,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理论课程依然采用传统大课堂讲授方式上,传承高等教育经典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作为教学目标的先导和基础,重视专业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技术要领、工程规范、项目经验)的必备和掌握,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模式、综合运用模式。
NYP的一般课程(非项目课程)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讲授、实践环节和辅导课。课程聘请课程经理,负责课程的设计、教学大纲制定、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及材料的准备。通常课程经理将组成教学团队,配备3~5名教师,理论课程由主讲教师担纲,实践课和辅导课配备团队其他教师实施教学,即课程的教学是由整个教学团队进行运作。在实践课和辅导课中实施小班授课,师生比通常为1∶22~25,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实践教学与辅导教学活动完全要求配合、消化、巩固和补充融合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解决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完整实现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教学活动是一个团队协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是NYP的教学特色。在一般课程教学期间,实践项目(内容)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并不强调项目的综合性(实际上这个时期也难于做到),项目的实际带有层次性和递进特征,综合性的项目实践通常设计为12周。
2.2.3学术管理及课程开发
NYP的学术管理架构为专业课程开发、学术评估两部分,它们的关系为循环机制,不断实施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开发组成与过程如图3所示。
专业课程开发分为六个阶段,也设计成循环改进的机制,如图4所示。
2.2.4课程的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