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13:15:35
序论:在您撰写规划局工作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不断致力完善城市功能,服务新农村建设,提高工作效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开创了规划工作新局面。
一、2008年度工作总结
(一)开展教育活动,改善机关工作作风
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大胆抓落实,大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单位集体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筑牢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干净干事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政风行风新格局。
(二)科学统筹城乡规划,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1、落实县城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接的《广宁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初步成果,进入到专家评审阶段,有望明年初开始实施。
2、做好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在县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乡镇竞相创造条件开展镇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除三个中心镇外,今年完成了五和镇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一些乡镇也正在联系修编之中,较好地促进了各乡镇经济生活的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部分乡镇已着手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完成了石涧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和江屯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有效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向现代化、规范化迈进。
3、做好小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完成了城东广场规划、城市中心广场、体育中心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大坪岗片区详细规划、文化路改造规划、广玉路二期规划、穗祥路改造规划、大迳桥至东乡水泥厂路段排水规划、粮垌拆迁安置区道路规划等等。完成了官步广场规划、江合工业园规划、宾亨镇大坑洞工业用地规划、横山镇七星工业基地规划等等。此外,为百盈花园、御景园等大型楼盘做了大量规划前期工作,使其顺利进入动工兴建阶段。
4、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万干帮千村,创建卫生村”的整治规划要求,完成了北市、联和、石涧、古水、五和等镇部分生态文明村测绘及成图工作,测绘面积约67万平方米;完成了南街镇富溪村、聚和村等50多个卫生村、生态文明村以及新农村村庄整治的规划设计图。协助华南理工大学编制了北市镇大屋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除技术上支持新农村建设外,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干部职工深入挂钩村南街镇本策村委会莨仔村进行现场调研和义务劳动,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募捐,将筹得的捐款和单位的扶持资金作为创建卫生村的建设资金。
(三)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1、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广宁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于今年9月开始实施。实现了用数字量化来规范城市管理,推动了城市规划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促进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2、严格把关“一书两证”发放工作。“一书两证”发放是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注重现场踏勘,兼顾工作效率,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发放工作。至目前止,完成县城规划区建筑用地及基底红线图测绘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72宗,用地面积62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82宗,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出具选址意见书5份。
(四)强化公众规划意识,加大规划监察力度
1、增强社会各界规划意识。结合今年1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法律法规咨询活动,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解答规划法规等相关的问题,派发规划法规宣传资料1000多份。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单、派出规划宣传车和电视媒体宣传等形式,社会各界规划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确立“阳光规划”品牌。在城乡规划领域推行“阳光规划”是城乡规划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广大群众参与权和知情权的必然要求。我局积极发挥规划委员会职能,对小区开发及重点项目进行审议,如聚和新城开发、城市中心广场以及城东广场等都经规划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向市民公示后再实施建设,确保每次重大规划评审会都有市民参与,每次重大规划中间成果论证都有媒体参加,每次重大活动都有新闻报道。
3、提高预防和查处违章建筑水平。建立和完善规划监察分区负责制度,规划监察队员积极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确保及时查处县城范围内重大违法建设项目。认真实施违法案件处理结果公示制度,确保规划执法的公平和公正。今年共查处未报先建、少报多建案件33宗,已处理完毕25宗;受理巷道、飘蓬板等争议纠纷46宗,已处理完毕32宗,未处理完毕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原因,多数案件正在协调解决当中。
(五)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重视,尽量加以解决:
一是规划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表现在 ①县城规划区的建筑精品不多、特色不突出,与现代化新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②部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进度还不够快等问题。
二是部分群众规划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章建设现象时有发生,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规划经费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表现在①乡镇规划编制经费不到位,制约了乡镇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②本局自筹经费人员较多,目前连唯一的行政收费项目都改由县建设局收取,经济收入微薄,收支严重不平衡,加上历年拖欠的工程款接近1000万元,经济运作十分困难。
二、2009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①待《广宁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审批完成后,加快编制县城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②创造条件引导各乡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200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分3年完成各建制镇修编的要求,安排7个建制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此项工作我局以组织引导为主,对具备修编条件的将尽快组织修编),加快推进水、电、道路、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和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生产。③组织有关专家做好江屯、石涧两个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工作,认真把关重点地段详规编制和规划实施工作,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④加大技术力量对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进行编制。
二、做好“双转移”工作。①坚持规划先行,形成产业园区发展的合理布局。既要考虑产业转移园区功能布局、配套设施等相关内容,又要抓好产业转移园区的内部规划。②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园区内外基础设施的配套与衔接,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三、做好县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落实工作。①做好广贺高速公路(广宁段)三个出入口的绿化景观设计和周边工业园详细规划。②做好城南大道周边用地规划。③对聚和新城、玉器街、城西行政中心、御景园、荔垌工业园等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按规划实施。
四、加强规划实施管理。①完善批前、批中、批后项目公示制度,积极探索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网上公示办法,尝试实行重大规划方案审批公众听证制度,努力提高规划透明度,确保规划的公平与公正。②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模式研究,抓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衔接,优化城乡管理网络和方式,确保真正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五、加大规划监察力度。①重点查处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建设项目。同时,立足预防,进一步加强批后跟踪管理和日常巡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②通过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增强规划法规震慑作用,促进规划法制意识深入人心。
六、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规划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起点统筹空间规划布局
一是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全市动员会,印发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双评估报告初稿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评估初步方案,基本完成总规相关的九个专题和五个专项报告。
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优势,牵头推进了越城柯桥交界处融合规划研究、钱杨区块规划研究、兰亭旅游度假区总体概念规划等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研究,同步推进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开展市区社区生活圈划和轨道1号线2号线周边地块规划编制工作。分类指导控规编制工作,共审核和上报控规40多个。
三是加强古城设计成果转化。按照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和古城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完成了古城北入口、广场、阳明故里、绍兴饭店二期、震元堂改造等重要节点规划研究及相关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开展古城内国有资产、资源更新利用方案研究工作,对古城内的办公房等空置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完成传统民居修缮导则(图则)编制和古城宣传资料及视频汇编。
(二)高质量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一是助推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市政府城交口2019年市级投资项目涉土涉规工作的通知》,对47个市级投资项目建立局领导挂联督办工作机制。除因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政策壁垒原因近期难以推进的5个项目外,销号项目已达15个,主要问题得以解决进入正常审批流程项目4个,其余项目都得到有序推进。2019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共上报总用地面积3887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129亩(耕地2911亩)。2018年中心城区6个实施方案和市本级4个跨省增减挂钩指标实施方案均获批准。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全年共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6万亩(耕地1.6万亩)。同时,针对“占补平衡”短板,累计争取国家统筹、省内调剂数量指标7114亩、水田指标6616亩、粮食产能指标471.4696万公斤,市内共享标准农田指标12000亩,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272亩、水田指标1000亩、产能76.4213万公斤,全面保障了今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各类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占补平衡需求,连续第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429亩,完成率31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50亩,完成率149%,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9472亩,完成率114%,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935亩,完成率105%。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全市已完成“标准地”出让231宗,面积8413亩,省级以上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100%“标准地”出让。与经信部门开展了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僵尸企业清理、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企业提高土地厂房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
四是维护土地市场平稳运行。通过编制年度计划、加大做地考核、合理安排出让时序等措施,维护全市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1.35万亩,出让金总额达到828.98亿元,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达到53亿元。
(三)高标准提升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复评动态监测自查,新增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城镇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9个。持续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严格保护全市9.2万株古树名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造林更新1.65万亩,新植珍贵树161万株,建设珍贵树种示范林14片、示范点14个、示范单位15个。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获批。
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个,上虞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省级试点。落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通过召开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加强督察通报和检查指导力度,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新开工数量和交工数量分别达到省定任务的300%和150%。
三是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进一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目前,越城区已在全市首先公布了二级、三级“田长”、网格长、网格员名单,并率先在富盛镇凤旺村树立第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标志牌。其他各区、县(市)正在结合乡镇村撤扩并工作进行人员名单调查确定工作。
(四)高品质提升民生服务
一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推广“浙里办”“浙政钉”。提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100%网上申请,达到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不动产+”服务,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户籍联办、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延伸和与公证协同办理等。
二是开展“多审合一”改革。落实“三减”,助推提速增效,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办理,优化一套办理流程、整合一张申请表单、统一一套申报材料,并将两个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创新制定出台森林植物检疫证核发与木材运输许可联办事项,强化“一网申报”,实现“一同发证”,并将两个事项联办时限缩减到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20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涉及31个行政村、17.25万亩土地,计划新垦造耕地1226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336亩,计划总投资4.84亿元。推进《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有效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五星3A村庄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村个人建房等“三农”事业的推进。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培育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加快推进森林旅游和疗养地建设,申报推荐5家基地参评全省森林旅游地和疗养地。
四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森林消防暨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系统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任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回头看,市、县两级共完成检查351点次,查明问题143个,已整改到位79个;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不稳定斜坡272处、已核销隐患点220处、其它上报点34处,成功应对了“利奇马”“玲玲”“米娜”等台风威胁。今年全市共发生灾情3起,转移群众1438人,成功避险1起9人,无人员伤亡。
(五)高速度推进数据资源基础建设
一是全面展开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已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外业调查举证及数据建库等全部县级调查工作和市级核查工作,并通过省三调办核查向全国三调办报送五批次初步调查成果,根据全国三调办国家级核查反馈意见和省三调办整改方案要求,对问题图斑进行全面梳理,积极有序组织全面整改及补充举证工作,集中力量保障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国家级核查整改成果分两批于9月24日和10月8日按时提交省三调办。
二是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建设;提升改造市级“一窗云”平台统一建设,实现全市云平台统一办理;联合公安、银监等多部门,提高登记信息共享水平。在上虞区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材料归档电子化试点工作。
三是提升基础测绘信息服务保障。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绍兴市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制作更新2个项目技术设计书已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余6个基础测绘项目正稳步推进。积极参与杭绍台高速公路镜湖互通兴越路连接线改建工程、越东路快速路工程等测绘工作,为市重点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要素配置、生态整治修复、文化传承发展、城市风貌提升等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稿,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推进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2.加强资源规划服务,开展袍江三江口区域空间规划研究,为大湾区四大平台之滨海新区做好资源摸底、存量利用、生态修复、优化产业布局等研究。深化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优化中心城区格局,强化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结构性管控,划分分区规划单元,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推动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推进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合并办理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批后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3.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152”耕地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补充耕地(含垦造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4万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2100亩。再启动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1个,新创建4个绿色矿山。
4.加快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全市完成造林更新2.3万亩,新植珍贵树137万株,新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0个;启动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开展绍兴市植物园建设前期研究。
5.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少于9200亩,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少于5000亩,完成省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6.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除负面清单外,省级以上平台等重点区域企业投资项目100%“标准地”方式供地,省级以下平台原则上全部以“标准地”供地。
7.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此为基础先行开展浙江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登记制度,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林权统一登记,建立全面完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体系。
8.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力度,组织全市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完成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9.推进建设森林公安专业派出所,其中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派出所2020年一季度动工建设;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派出所2020年三季度动工建设。
(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查两提升”活动,把加强规划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增强规划执行力、提高规划效能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一是局领导班子增强了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规划实践,推进规划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创新,自觉维护全区工作大局,凡区委、区政府决定的事情都不折不扣的完成,凡有益于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事项都优质、高效地办理,凡基层单位、群众咨询和需解决的事情都尽心尽力地做好,坚持做到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二是在各种会议或个别工作交流中,都要求职工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规划事业发展增光添彩。三是规划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领导成员、科室干部,还是一般人员都能自觉服从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在规划事务办理中做到谁叫谁到,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受到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及群众的赞许。
四是全局上下坚持把维护规划形象作为自觉行动,认真执行各项 (五)成绵加油站搬迁工作。由于成绵加油站我区城市生态走廊项目规划范围内,区指挥部决定由规划牵头成绵加油站的搬迁。在会同区国土局、江城公司与中石油四川公司多次商谈后,在货运大道对其拟拆迁新建加油站进行了选址。目前,按政府要求,此项工作已移交区绿肺办继续推进。
(六)完成市下达城乡规划专项目标新增任务。认真按照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在配合做好全区场镇风貌改造和挂钩祥福康家渡社区、民强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结合市城乡规划专项目标的新增任务,对我区出入城道路两则的违建进行清理,将排查出的28处、3100平方米全部予以拆除;同时还完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古村落、古街区、优秀近现代建筑、古树名木的情况调查和上报。
五、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工作
1、精心组织,农业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统计局承担着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录入等各阶段的全部工作。通过全县3500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努力,已完成调查登记、抄录编码、录入上报等主要任务,调查登记、数据录入已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县政府被省政府表彰为农普先进集体, 19个乡镇、县级部门分别被国家、省、市表彰为农普先进集体,34人次分别被国家、省、市表彰为农普先进个人。为做好农业普查工作,统计局、县农普办共出动宣传车18台(次)、书写悬挂标语102条、发放宣传画8000张、电视宣传5.2小时/60期(次)、致被调查者公开信13.8万封。组成8个督查组分赴乡镇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敦促调查员严格按照普查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处,对个别乡镇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及时进行督查和通报,有效保证了普查质量。对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组织专人严格收表、审表,对全部调查表逐一进行逻辑审核、快速汇总、抄录编码,切实保证了普查的进度和质量。
2、抓点示范,“六有”建设有序推进。为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以统计“双基”建设试点和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有网络)建设。选择县畜牧局、林业局、矿业集团公司、煤电有限公司、杨坝镇等20单位开展统计基础“六有”建设试点,指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计台帐,制定统计工作流程、制度和职责,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积极探索建立抽样调查体系,提升技术手段,规范统计管理,督促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统计工作“六有”。省农村数据质量检查组一行对杨坝镇等单位统计基础“六有”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3、强化管理,数据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依法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标准、表式的审批(备案)和部门统计数据和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的混乱现象。二是积极探索统计调查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现代统计方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强基本统计单位业务管理,按季对基层统计单位报表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统计数据质量年”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和查找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活动,制定落实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推行阳光统计,定期召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评估分析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参与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评估论证,公开数据生产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统计数据公信度不断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4、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大”惠民行动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调查的超前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今年,统计局、农调队联合新开展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灵活就业、发展环境、企业景气、企业融资、退耕还林等专项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咨询服务内容。今年共印发《统计调查》、《统计内参》15期,其中《聚居-助推新农村建设》、《环境促发展,发展需环境》、《励精图治求跨越 艰苦奋斗铸辉煌》分别被《今日巴中》、县委《参阅》和省统计网转发。根据政务目标考核的需要,及时跟踪县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按月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和反馈,按月编发“主要指标月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统计服务。积极为社会公众和重点工程服务。在年初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期间,及时整理印发了“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图文并茂,为与会代表审议报告、建言献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受到与会代表和“四大”班子领导一致称道。为“两路”某某段工程指挥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定依据。
5、加强法制,统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统计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继续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先后选派19名优秀干部到省、市参加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培养造就法制宣传骨干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今年共培训340多人次,重点培训学习《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调查与分析》和报表制度,并将学习情况和测试成绩作为统计从业资格年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率100%。围绕规范上岗和提高业务技能,狠抓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受理、培训和认定工作,今年共受理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统计从业资格申请45人。再次是严肃查处,保证统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实施统计执法检查30件,立案查处7件,其中通报批评3件,限期改正3件,罚款处罚1件。查办的7起统计违法案件全部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当事人无一申请行政复议。通过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及统计工作审议,对《统计法》贯彻执行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 [1]
6、倾心帮扶,富民惠民办实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会议精神,深入关田乡东坝村、平岗乡天井村、蜀道茶业、翡翠米业、桦兴食品、矿业集团蹲点调研,通过调研采用多种形式反映群众的诉求和企业的运行情况。今年共发动职工累计捐资6400元、衣物110件、精米500斤、菜油200斤慰问贫困户56户;购买价值2.1万元的55只某某黄羊分送到东坝村受灾较重的35户农户家中,鼓励他们努力发展生产,抗灾自救;协调解决人饮工程建设资金8万元、水泥20吨支持东坝村建成供水池3口(解决了3个社860人、2200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建沼气20口。争取省统计局职工捐款11000元、衣物330件、建设资金100000元用于东坝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关田乡东坝村核桃aa级生产基地建设资金20万元。捐助价值8000多元的电脑、电视机、dvd等学习用品,建起了平岗乡“留守学生之家”,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2名。
7、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邀请市局领导及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业务培训和指导
,选派专业人员到市局相关专业学习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到周边县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年内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了两次以上专业知识培训,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习考察和丰富多彩的机关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机关运转井然有序,呈现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诚信创建、精神文明、安全稳定、计划生育、爱卫活动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的主要问题
1、统计基础薄弱。部分单位不重视统计工作,不按规定设置机构、落实人员,统计工作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制度、无台帐,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甚至无人报送,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全县48个乡镇的统计人员全是兼职,担负着驻村、会核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项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精力不足30%。
2、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个别单位认为报多报少不造成什么社会危害,敷衍应付,随意填报数据。还有一些单位屡次迟报甚至拒报,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户、私营业主、改制企业拒绝履行法律义务,不愿接受统计监管。
3统计信息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统计信息需求多元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都要求拥有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且对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构成复杂而且变动频繁,新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调查的难度成倍增加,现有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技术装备都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三、2011年工作要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狠抓基层基础和统计管理,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20__年城市规划工作情况
(一)狠抓规划编制,完善规划体系
一是完成全市25个“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包括胡集桥垱、张集沙河等6个试点村和柴湖新村、客店邵台等19个示范村)。二是完成柴湖镇“兵营房”改造规划编制。三是完成九里回族乡镇区总体规划修编。四是完成郢中城区“21世纪花园”住宅小区规划(12公顷)。五是完成宾馆商业步行街规划。六是完成城河步行街改造规划方案。七是完成阳春大街环境改造规划方案。八是完成王府大道南端、龟鹤池道路铺装及绿化配套规划。九是完成了金汇花园小区和万景春天小区规划。十是完成了东出口镜月湖路(3.4公里)道路设计、莫愁大道、河街、阳春大街、石城大道道路黑色路面改造设计。使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0,初步形成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街景规划融为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健全规划机制,规范规划管理行为
1、建立规划决策机制。组建了以市政府章良华市长为主任委员的__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吸纳了建筑、园林、市政、水利、环保、交通、电力、电信等方面的21名专家组成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制定了《__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20__年,先后召开规划委员会议10次,专家咨询会议16次。有20项建设用地、50余项建筑设计方案通过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并按规定程序对市博物馆、市电力设备厂2项规划用地调整方案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使我市城市规划工作走上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轨道。
2、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为了很好地顺应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积极实行“三个转变”,即:管理体制上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随意型管理向规范型管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由单一审批管理向全过程监督管理转变。积极采取区域范围分队管,重点项目定人管,违章建设配合管,违反规划依法管。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将郢中规划所原有的“一队九区”体制改变为“两个队”,重点加大了管理执法队伍力量,有力确保了违章违法建设及时有效的查处。
3、积极推行“阳光规划”。我们在__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办事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受理,分头办结的工作制度;并对规划审批严格实行“五公开”:办理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办事纪律和监督投诉渠道公开,接受建设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在规划方案审批过程中,实行批前评审和批后公示,多渠道收集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全年来,先后公示工程25个,其中通过公示调整方案5个,延缓审批3个,停止审批4个,举行专门评审会3次,规范了规划行政行为,维护了公众利益。
4、切实加强规划效能建设。为认真开展城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我们制定并下发了《__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建设局、市监察局共同组成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办公室。4月10日,我们召开了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动员会,对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将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自查自纠阶段,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建设户、公开投诉信箱、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办事程序、办事效益、服务质量、廉政建设、规划透明度等方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整改建议,为深入开展整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规划管理,严格的执行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是龙头,管理是关键”,我们切实加强了郢中地区各类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坚持选址定点到户,办证发证到户,打桩放线到户,基本做到了规划到点,管理到户,建设到位,从上至下切实做到建前、建中、建后一条龙的跟踪管理。重点强化了道路红线、河湖蓝线、城市绿线、文物紫线等“四线”控管,同时还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电力高压走廊、给排水设施、地上地下管网、铁路沿线、公用绿地、市政公用设施预留地等地段以及私房建设的规划控管,切实做到了横管到边、纵管到底。
1、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我们按“一法一例”的要求,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书两证”制度,认真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今年来,共办理《选址 意见书》64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4项,建设用地面积109万m2,其中工业用地90万m2,居住用地面积0.5万m2,其中,工业建筑总面积6万m2,居住建筑总面积5万m2,“一书两证”办证率达到100。
2、严格规划建设地段的房屋控管。本着“控管出效益,控管好也是贡献”的原则,对于城区暂未拉通的断头路及重点规划控制区域的房屋建设,我们积极下发《规划控管通告》,让群众早知晓该地段的规划情况,严格控制房屋的新改扩建,确保按规划进行建设,避免了乱搭乱建问题的出现。仅目前正建设的护城河改造工程沿线及石城大道东端道路建设中,就有100余户居民一直居住在几十年的老房中未进行新、改、扩建或违规乱建,直至去年两地开工建设时,政府投入较少的拆迁补偿就顺利搬迁了。另外,还有承天大道西端、石城大道中端等断头路区域以及两湖地带的500余户私房经控管后均未进行新改扩建,从而为我市拉通城市道路及区域性规划的落实,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3、严格土地收储地域控管。为积极配合我市城市土地收储工作,确保“一个池子蓄水”,我们对经市政府统一收储的地块,积极实行“死盯、死守、强停、强拆”的高压政策,严格控管各类建设活动。目前,王府大道北端、校场路东端、新堤西滩小区等20余处3000余亩市政府收储地均未出现违规私房建设及乱搭乱建等问题,切实做到了“收储地零建设”,为我市城市建设保留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4、严格私房控管。为加强郢中规划区私房建设控管,我们严把房屋准建“门槛关”,严格收费管理,目前各类房屋建设均严格执行了“市行政服务中心报建受理,局规划科、规划所踏勘呈报、市建设局审核、重点项目及重点地段市政府审批,临街建设及重大工程项目最终由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审定”的审批制度,严格规划的实施管理,做到“项目不审批,不准建;规划不落实,不放线;手续不办齐,不搭电;资料不报批,不定点”,从而使郢中城区私房建设大幅度减少,目前私房建设总量仅为去年同期的50,从而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5、严格依法查处违章。我们积极采取“半天一巡查,一日一调度,两天一检查,每周联合执法”的办法,对于拒不办证缴费的积极上门宣传政策,不厌其烦的作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对于顶风无证偷建、抢建、强建等违章违法建设,做到了动工就停,动砖就拆。全年来,我们先后下达《违法建设通知书》100余份,依法28余处,1920m2,强行停工60余处,制止违规建设50余处,通过市法院强行执行违法建设案件3起,并对一些典型违章案例在电视上公开曝了光,取得了“查处一处,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有力维护了规划权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宣传与规划公示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规划公众网站建设滞后。
2、规划法规有关执法时限过长,而按《行政许可法》违章又不能强行拆除,从而给违章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3、城市规划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不办规划手续,不按规划修建,擅自突破规划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4、规划管理人员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规划管理工作经费不足。
三、20__年城市规划工作计划
20__年我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我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真抓实干树规划形象,优质服务让人民满意”为目标,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调整思路,围绕经济发展抓规划,围绕名城保护抓规划,围绕旅游开发抓规划,围绕景观建设抓规划,加快城市规划编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全市规划工作全面、持续、健康发展。20__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深入宣传“一法一例”及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全体市民,使城市规划法规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城市规划公众网站”建设上,切实加大资金、人才、设备等投入,力争按省厅标准高质量完成网站建设,让公众广泛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
2、努力抓好测绘勘察工作。利用自身技术力量,完成我市市城范围国家测绘控制点的普查工作,并开展中心城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点的调查工作;实行规划区范围数字控制,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规划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加强市级测绘管理,完成勘察资质晋级工作。
3、认真开展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完成各乡镇、开发区总体规划、文明新村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镜月湖景观带、南出口建设规划、城区至武荆高速公路修建性详规及街景规划,形成“一街一景”的城市景观,加快城河步行街、护城河沿线、石城大道、跨湖路等修建性详规的修编工作。完成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县门坡古街区、元佑宫至文峰塔、石牌老街地带的保护详细规划。
4、继续深入推进城乡规划效能建设及监察工作。结合自查出的题,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并将制度建设作为规划效能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通过效能建设带动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保障效能建设,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规范有序。同时,认真做好规划效能 建设的工作总结,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进一步促进我市城市规划效能建设工作。
5、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制度。在审批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审查设计上注重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特色建筑;严格执行市政府配套费征收管理制度,坚持一个标准进,一支笔审签。
6、严格规划执法。严格城市“四线”规划管制制度,规范“一书两证”行政许可程序,切实加强对小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私房建设,强化重点地段规划控管,加大规划审批前的巡查和管理力度,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对未批兴建和不按规划乱搭乱建的违法案件严肃查处。
二、继续抓好新拟41个保留煤矿启动整改工作。全面抓好整改工作,及时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预交临时用地规费和签订守界开采承诺书,要一环扣一环,环环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把新拟41个煤矿启动整改工作做好、做细。
三、继续加大力度对砂砾开采和临时用地清理整治工作。以《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衡阳市《全市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执法监察工作实施方案》(衡国土资字[*5]28号)文件为指导,以规范我市砂砾开采以及临时用地秩序为内容,全面清理,严厉查处非法开采矿砾及非法占地行为,从而实现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同时,要搞好征地补偿费的清理工作,作好第四季度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衡阳市*8年计划。
四、土地管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开展一次基本农田保护执法大检查。10月底前完成新增标志牌的布设和标志牌的维修工作,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进度。在年前完成本市自补项目,做好基本农田数据库验收工作,确保“占补平衡”的实现。进一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管好二级市场,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盘活存量土地,对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挂牌方式出让,发挥土地资产的最大效益。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做好武广客运专线耒阳站至城区街道两侧开发用地土地储备。认真抓好落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五、矿产资源管理。严格实施矿权出让计划,力争到年底出让矿权不少于10宗。集中精力准备上凉冲煤矿拍卖工作,切实为上级主管部门及竞买者服好务。深化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坚决打击非法采矿,及时遏制持证矿超深越界和易位开采现象,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全面到位,并全面完成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工作。
一、主要工作实绩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粮食生产又获丰收
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克服长期低温干旱及雷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连续4年获得丰收,实现总产28.72万吨,较去年增加0.5万吨,完成预期目标的106%,属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面积47.36万亩,总产13.94万吨,秋粮面积44.39万亩,总产14.78万吨。
2、设施农业不断壮大
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设施杂果1000亩、露地蔬菜3050亩,发展中小拱棚1.1万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突破1.3万亩,蔬菜播种总面积达8.2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设施化程度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蔬菜生产上档升级。
3、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畜牧业步入持续均衡发展阶段,规模化、生态化已逐渐成为畜牧生产的主体。全县已有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8家、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7个、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0个、奶牛场6个。建成大中型及养殖小区沼气工程7个,还有7个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逐渐加快。“金永丰”、“沛民”、“猪将军”等6个品牌畜产品远销全国多个城市。全年出栏生猪30.1万头、禽类82.7万羽,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2.53万吨、0.98万吨、1.45万吨,完成市考指标的120%、196%和161%,畜牧业总产值达5.5亿元。
4、一村一品产业不断提升
全县已拥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新申报了48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3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出产了涵盖农业各领域的一批有XX特色的农产品和工艺品。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产值预计可达6.658亿元。
5、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
全县2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农业部“一体化”认证,4个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了市上验收。在全县建立了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19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1个动物防疫实验室和1个植物检疫点,对全县12个定点屠宰场派驻了动物检疫员,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安全防护体系。除日常监测检疫外,开展了7次大型联合执法检查活动、4次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配合省市开展专项检查6次,确保了人民生活安全。
6、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9个,固定资产总值9.2864亿元,经营收入达7.9亿元,带动农户93100户。深加工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产品销售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2家,发展会员28096个,带动农户46539户,遍及全县21个乡镇168个行政村,其中30多家与超市签订了直供合同,实现了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7、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新增新型农机具4958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6.1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完成机耕作业64.2万亩,机播作业81.1万亩,小麦机收41.5万亩,玉米机收5.6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81.45万亩,利用率达94%。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8、农村经营管理逐步规范
全县36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务公开,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全年成功流转土地22902亩,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166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933.58万元,32.49万人受益。
(二)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1、农业综合开发。在4个乡镇11个行政村累计投资1210万元,新打和改造机井90眼,配套设施齐全,提前半年完成了1.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并启动了2011年3个乡镇5个行政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扶贫开发。年初确定的11个扶贫重点村完成投资1330万元,实施改厕、改圈、改厨630户,硬化出村道路58.3公里,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新启动了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
已硬化道路168公里,修桥8座,完成投资3284万元。移民搬迁95户409人,85个贫困村全部与帮扶企业实现对接,帮扶工作全面展开。
3、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完成中央补贴资金816.4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958台,受益群众3936户。玉米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发展到了81台。
4、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450万元,建成户用沼气池3000口,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总数达18000余
口。金永丰大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5、信息入村工程。104个农村信息站点已全部建成,全县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达到396个,累计各类信息28775条,网上成交金额28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0%和359%,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6、长庆油田供菜基地建设。投资514万元,建成5000亩蔬菜供应基地,占地10亩的蔬菜加工检测中心运行良好,累计实现净菜供应4.85万吨,经营收入达7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12.3%。与长庆油田6500万元的订单农业,创出了产销直接对接的新路子。
7、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500余亩,成立了“金土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280万元。占地100亩的50栋日光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明年开春可投入生产。
8、良种补贴项目。完成投资843.4万元,补贴小麦良种41.84万亩,玉米良种41.96万亩,水稻良种0.36万亩。
9、农民科技教育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57场次,培训新型农民1522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人,农业综合开发培训农民300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150人,学历教育培养乡村农技干部63人。
10、温饱工程。覆盖山区及沿渭14个乡镇83个村,总投资22万元,实施面积22255亩,超额完成255亩。
11、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两个小麦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505.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183.7公斤;两个玉米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600.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67.2公斤。
(三)不稳定因素逐步得到化解
1、畜牧长临工问题圆满解决。47名长临工中44人已经领到补偿金,共发放补偿金48.194万元,其余3人正在积极做工作,长临工队伍情绪稳定。
2、农民身份曾受聘在基层农技机构工作过的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资格审核工作已结束。全县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的人员共755人。
3、种子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8名分流职工挂靠到县农场,解决了养老金缴付问题。其他政策性安置到我局,但无工资的人员个人养老统筹缴纳工作协调良好,所有人员思想平稳。农牧企业包袱逐渐减轻,发展平稳。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抓好关键环节,确保丰产丰收。一是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建立了10个病虫测报点,组建了30人的村级植保员队伍,病虫情报22期、制作电视专题节目2期,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二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共进行玉米秸秆还田36万亩,玉米灭茬旋耕覆盖38.45万亩。三是抓好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农民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县45.6万亩耕地施用了配方肥,占全县耕地面积66%,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实施科技项目,推进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推广、良种统供、农民培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高效化发展。
3、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发展较慢。我县经济底子差,难以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2、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弱。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拉动力不强。
3、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规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较弱。
4、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基础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四、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全面实施“74321”工程,加快XX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工作目标:实现肉类总产2.2万吨、蛋类总产0.6万吨、奶类总产1.1万吨、蔬菜总产14万吨、粮食总产2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
(一)做优四大产业
1、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加快改造中低产田,优化品种结构,抓好高产创建,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攻单产、促总产、提品质,实现粮食总产25万吨。
2、发展设施农业,做优蔬菜产业。以长庆油田生活后勤服务基地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做好蔬菜加工,严把蔬菜质量关,提高蔬菜附加值,巩固产销对接模式。以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努力把尚村镇打造成我县第三大蔬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1.6万亩,使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突破14万吨,向10万亩的发展目标迈进。
3、发展生态养殖,做强畜牧产业。以金永丰、天马、秦韵等规模养殖场为龙头,围绕瘦肉型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肉牛、奶牛基地建设。抓好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工作,加大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处,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综合利用工程10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以上,大力推广“畜—沼—菜(果)”生态模式,示范带动全县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力争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
4、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道文化展示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沿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名优特色农业产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接待收入1300万元。
(二)强化三大保障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新建农药残留检测室1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基地5个,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检测10000个以上,确保畜产品产地受检率、屠宰检疫率、出场肉品持证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疫病防控实验室的作用,强化动物疫情预警监测和疫病防控,保证物质供应和应急储备,确保畜禽建档率、挂标率、免疫率全部达到100%。
3、强化植物疫情防治保障。加快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县、乡、村植保网络体系,抓好村级植保员培养和技术指导。抓好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预报、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管理,严格植物检疫,确保植保防灾救灾的社会效能。
(三)创新两大机制
1、创新农业规模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板块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农产品营销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和科技人员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均占、风险共担”。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
(四)实现一个目标
努力把*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增长15%。
(五)抓好七项工作
1、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板块农业。着力打造西安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安金永丰农业生态养殖园区、长庆油田生活后勤基地、XX秦韵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西安竹林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五大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
2、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沼气、良种补贴、温饱工程、都市农业等项目建设,做好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3、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做好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主导产业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申报示范村和示范乡镇的产业提升工作,积极培育“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推动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39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XX农业信息网的维护管理,年农产品供求信息15000条以上,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1200万元以上。
5、加强科技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创业能力。培训农民人数不低于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