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7 04:21:2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科学课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率。
1.用实验创设情境。实验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激发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教师手拿仪器进入课堂上课,学生就欢呼一片,相反,如只拿教本进课堂的,他们就会兴味索然。因此教师要从责任和使命的高度出发,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实验情境教学,能分组实验的尽量分组,不能分组的至少要保证演示实验。如在教学《测量摆的快慢》时,教师手拿一个简易种摆自由摆动,并抛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钟摆得快些?不少学生不假思索,认为只要摆动地用力些就行,教师笑不作答,只是给每个实验小组发下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证明。学生兴趣高昂,你摆我记他数,不久便了刚才的假设,于是教师又进一步引导他们再次实验,寻找真正的原因。整节课气氛活跃,在学生不断的假设、实验、假设的过程中热烈进行,并最终顺利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用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带学生融进去,常能唤起对原有相关经验的联想,从而产生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成为知识新的生长点,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创造的潜能也就跟着被开发出来。如在教学《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这一课时,我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人,先问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有学生答篮球,看过NBA的直播比赛吗?学生答有看过。再追问道:有没有看过在球员休息时体育馆外的画面呢?学生仔细回想后,说体育馆外灯火通明,大街上车灯闪烁,应该是晚上。教师趁机质疑:周日上午看现场直播的比赛,人家却是晚上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搔头挠耳,灵敏一点的便脱口而出因为世界各地的时间不一样,于是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直奔主题,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二、资料辅助,激发兴趣
科学与其他学科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科技含量较高,这给执教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许多书上的问题常要通过各种方法查阅资料,获取正确信息,才能顺利实施教学,同时适宜的课外资源还能激起学生的更大兴趣。
1.资料有助于让教师教得明白。经常在科学课上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的某个意外问题就让教师束手无策,一节课下来如履薄冰。在教学《关于时间》这一课中,一位学生在摆弄小地球仪的过程中,突然问我地球仪上有一条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虚线,这有什么用?课后我立即上网查找资料,查找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由来和计算方法,终于彻底搞清,在下节课为学生解读。所以说科学是不能用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这类话搪塞的,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科学课上以不变应万变、顺利过关。
2.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学《被种下的材料》这一课时,我通过网络查找到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如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便掉色彩,越王勾践剑2000年后依然锋利无比等,通过这些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思考分析地下材料保存长久的原因,从而明白了湿度、温度、材料本身的特性是影响材料保存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当教学任务完毕,宣布下课时,一位同学大声说今天的课太好听了。
三、走出课堂,开放课堂
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总是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室外进行探究实践。
1.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自然。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而农村学校本就处于田野河溪包围之中,这样的自然优势当然得充分利用。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有关蔷薇花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蔷薇花的特征,再让学生分组去校园观察,布置了相应观察任务。学生们当然欣喜万分,在观察过程中,许多同学发现在校园中心绿化带有蔷薇花,便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了花丛中各种生物的情况。回到教室后,同学们情绪高昂地争着汇报观察所得。通过这样的室外观察活动,同学们在探究实践中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其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若要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益,从提问的角度来看,就需要注意有效提问,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以免因曲解题意、弄错思考方向、理解片面等而答不到“点子上”,或者陷入思维障碍,浪费课堂时间。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思维还不够成熟、不够敏捷的儿童,如若问题不明确,指向性模糊,孩子们就可能一头雾水,无从入手,或者思维会无方向地发散,众说纷纭,答非所问,收效甚微。如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的溶解性》,分析“物质在水里溶解”时,某教师如此提问:请说说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会溶解?不能溶解的物体又有哪些?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范围太广,目标性过大,有的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一发不可收拾,有的学生却无从回答。倘若教师规定或限定范围,将问题空间与目标合理缩小,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唤醒知识与经验。如换成:木屑、味精、白糖等物质可在水中溶解的是?或者引导学生思考:厨房中的物体哪些物质可在水中溶解?或提问学生实验桌上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有?这样,问题更具体、更具有指向性,学生的思考会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探寻答案更高效。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问的指向性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或知识关键点,设计具体、方向明确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快速领会教师提问的意图,找到比较合理而正确的答案,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并耗费时间的“折腾”。
二、提高思维,适度提问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低估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或者为了诱导学生参与答问,促进师生互动,让课堂氛围更热闹活跃,就随意提出一些答案明显、缺乏思维力度的问题,这带来的只是表面的热闹与活跃。如某教师教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时,一节课上充斥着大量的“是不是”、“会不会”这种类型的问题,缺乏思考意义,影响了提问效益。再如,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有的教师拿出如滴管等新实验器材,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是否可以给它取名等“假问题”。这样的提问,师生之间看似有问有答,却无法触动学生的深入思维,不是有效的对话互动,学生收获不多。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思维力度,围绕学习疑点、知识难点与重点等,设置有探究价值、有思维层次的问题,并注意适机提问,驱动学生积极思索,步步深入。如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当学生猜测橡皮泥会沉入水底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使沉入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实验验证。在探索利用加入糖或盐等方法使下沉物体上浮时,有同学讲出土豆上浮的原因在于放到盐水中了。此时,教师应继续提问促其深入思考:你是如何知晓的,说明理由。另外,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还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话音才落,便让学生发言答问。或者为了让学生进入预设答案,而急于打断答问者的思路。这样,表面看似活跃的你问我答,不但没有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还会挤占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使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
三、注意引导,高效提问
一、挖掘生活化资源,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生活是教育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教学中要努力的挖掘教材中有关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利用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从而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教学氛围。首先,我们应该生活化处理教材。因为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不一定符合我们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渗透生活味。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就采用多级分类法让全班学生开展分类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分类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其次,把课本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着边的内容删除。最后,按照一年中时令的变化把教材体系打乱,进行重新编排。这样,就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内容是蚂蚁、蜗牛等动物,而教学实践中蚂蚁还未出洞,学生无法观察实际情况,于是就把它移到后面进行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感受生活化知识趣味
一切科学知识需要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真知。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例如,在教学《了解空气》时,就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把酱油经过漏斗倒入瓶中,然而却倒不进去,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空气这个概念。用漏斗倒液体是学生生活中常有的现象,但是倒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却很少思考。在教学《溶解》时,给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怎样把一杯果珍快速地泡好?泡果珍是小学生生活中常做的事,于是立即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列出许多解读问题的办法,不停地搅拌以加快果珍的溶解速度,用滚开的水来泡果珍等等。从学生们想的这些办法中可以看出,虽然不能解释溶解的概念,但是对溶解这种科学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为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方式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探究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探究学习方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暗盒里有什么?》时,就给学生准备一个“暗盒”,让学生猜猜盒子里装着什么。有学生拿起来摇摇,听听没有滚动的声音。这说明里面的物体是个长方体。用手掂一掂,估计重量的大小,来判断里面的物体是金属还是塑料。还有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判断盒子中是什么物体。最后,由老师当众打开盒子,让全班学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生活中学生接触了很多材料制作的物品,已经有了判断物体的经验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而深切地体会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开展生活化实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开展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必须具备的环节。因为科学一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必须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同时,这样的沟通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本中,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获得,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把教学放在课内,把实践放在课外。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这一内容时,就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家乡自然水域中有哪些水源受到了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污染?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淮安地区空气污染、水污染都比较严重。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拟好实践计划,做好实地考察的各项数据记录。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了解到淮安地区水污染程度。在进行调查报告总结时,很多学生对治理水污染与空气污染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策略
1、前言
课堂调节主要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阶段中,对课程实施管理控制,通过有效教学方式,进而可快速、合理的实现教学目标,圆满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显现学生核心潜能。令其成为课堂学习主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自如的进行科学知识探索,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全面升华。科学的教学调控,可开创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效率。为此,教师应基于学科特征,探究学生认知规律,良好的调控课堂教学,进而真正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优选实践方式,良好调节小学科学教学课堂
相关心理学研究明确,生动有趣、新颖富于创意的课堂教学,不但可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持续变化、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与求知欲望。为此,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应良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做到得心应手,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合理调节控制,达到既定目标。
以往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意识塑造以及能力培养极为不利。因此,较多教师通过以问启知调节课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希望实现调控目标。往往该类过于片面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会导致满堂问的过激现象,当然也是不合适的。为此,应考量科学的课堂设计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提问,方能发挥既定功能。倘若问题制定过难,会令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甚至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将导致丧失探索学习积极性。倘若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则学生会产生骄傲心理,随意的进行回答,往往不经过思考,不周密细致的研究。这样会令学生无法勤于动脑,形成思维松懈的不良问题。特别是小学科学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具有大量的概念化知识,加之小学生善于应用形象思维,因此往往无法掌握学习门道。为此,教师应引入生活实际开展贴近现实的课堂教学,进而令学生快速的接受。
3、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为人们探究学习、从事某类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为推进学生从事学习、形成认知的核心动力。一旦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便会主动积极的汲取知识,且乐此不疲。因此,倘若教师通过有效的激励令学生形成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便会在兴趣指引下产生质疑、激励想法。为此,教师应科学调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由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实际上,对科学知识内容中的新鲜事物、不同之处进行鲜明的揭示,可令小学生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科学的转变为探究兴趣与学习欲望。由于科学知识具备丰富多样的内容,范畴广泛,由上至下、由远及近,涉及到分门别类、各个层面的原理、技巧。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阶段中,教师应积极探究并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富含的吸引力,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为学生阐释神奇富于玄妙的科学现象以及世间万物规律特征。还可通过直观鲜明的手法,为学生呈现出起苗丰富的大千世界,可创设生动的科学意境,将学生引领到充满想象力的梦幻王国之中进行自由的探索,进而符合其多样性心理需要,令学生形成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提升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小学科学课堂调节应确保机制灵活
成功的科学课程应凸显内在亮点,赢得广泛支持,令学生产生新颖独特之感。实践教学阶段中,基于突发事件,例如学生对突破学习范畴的问题显现出兴趣,或令教师呈现尴尬情绪,均会令科学课堂教学陷入被动局面。为此,教师可引入合理、灵活的机制、方式,令学生转移注意力。通过因势利导,将突发事件同课堂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而将被动局面良好的扭转为有利影响,达到超越想象的优质教学效果。教师应提升敏锐洞察力,善于捕捉充满生命力的优质教学资源,创建多元化、动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偏差教师应视为一笔宝贵财富,应善于应用财富,将学生误差当做价值化资源进行科学应用。可利用偏差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洞察分析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批判思维与纠错技能。
另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做到紧凑与疏密性安排得当。教师不仅应尽量在较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知识信息,同时,应为其预留消化知识、掌握技巧、全面掌握的流程时间,不应操之过急,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再者,对教学知识内容随意性应做到合理掌控、张弛有度。针对预先编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阶段中应合理适度的进行延伸、增减或删除,进而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创造性。应通过有效取舍,合理转化,契合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实现既定目标。
5、科学设计,创新调节
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锻炼机会,令其独立进行实验设计,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分离混合物体相关知识时,在探究如何分离盐中粗沙的阶段中,一些学生提出采用过滤纸方式,而一些学生则认为可轻轻拍打便可实现分离。还有学生提出通过观察以及手挑方式进行。该方式立刻会引发其他同学质疑。教师则可给予该名学生相应的鼓励,通过小组的真切实验,进行有效总结。虽然可能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将粗沙全面挑除干净,然而却激励了学生发散思维,令其不会基于固定模式进行学习,而是通过积极创新,选用丰富方式应对现实问题,进而可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形成良好保护。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合理的进行实验设计,需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学习目标,采用科学方法,令学生放手去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预先准备多样丰富的材料,进而令小组学生很快的找到兴奋点,并积极的投身到实验阶段中,快速的进行设计分析。一旦设计方案得到教师认可,便可快速的获取相应的实验应用材料。这样将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协同合作,通过小组竞技比拼,形成强烈求知欲望,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主动探究相关知识,掌握综合学习本领。
6、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认真分析、终身学习的重要学科,具有一定随机性,教师即便在课堂教学前期进行充分准备,也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些意外状况,甚至是不和谐音符。为此,教师应提升课堂驾驭、调节技能。教师不应随心所欲的进行教学,学生亦不应毫无顾忌。应注重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做好科学调控,有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做好疏密安排、起伏管理,合理收放,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邵锋星.概念重建模式及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
[2]岑海平.试探小学科学教学的“单元整体规划”[J].教育导刊(上半月)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自然观,培养科学素养,激发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实际,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突出学生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运用者,学习的探究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把握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向,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他们认识大自然,喜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从小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本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三、贴近生活实际
小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实,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碰撞出师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机无限,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较大发展。
四、运用电教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走进小学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时,教师可以借助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到距今6亿多年前到距今7千万年前的生物世界,浏览从古到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生物的特征,并对这些生物的事实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认识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即,生物界从古到今总在不断变化,变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环境变化促使生物进化和灭绝。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界限,把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情况生动、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来,实现变古为今、变远为近、变静为动、变无声无色为有声有色。这样即扩展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实现了课堂教学立体化,这一点是它教育手段无法实现的。
五、重视鼓励性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指出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表扬学生的优点。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欧渝.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刍议[J].科学咨询,2012(06).
1.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老师在上科学课时,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第一,探究发现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实验探索法。由于科学课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会经常涉及到实验,老师可以在给学生做简单的演示之后,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验证书本上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小组讨论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按照自由组合或者前后桌组合的方式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老师根据即将要学习的课程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的讨论,通过查找资料和做实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到正式上课时,再由老师帮忙解决。采用这些方法,不但可以缓解紧张、枯燥的课堂氛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真正体验到科学带来的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1.2创新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虽然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懂,但是,他们却有一颗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老师可以将这个作为出发点,在科学课堂上,利用一些道具,创设新鲜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接触这些新鲜事物之后,从好奇心转变为对知识的探求欲,从而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自主学习。第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第三,让学生去尝试。在还未进行下一课的教学之前,通过布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在经历过回答错误地失败之后,就会逐渐的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了自主学习能力。
1.3加强学生价值感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还处在一个心智各方面未发育健全的年纪,还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虽然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学老师在进行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要理清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蕴藏在知识结构内的学科知识整理出来,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将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逐渐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将“教书”的这个过程真正变成“育人”的过程。
1.4拓展课外知识
在小学的科学课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大课堂”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多阅读课外知识,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储备。由于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本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课本知识也显得比较落后,因此,一定要依靠对课外知识的搜集,将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科学课更加的贴近生活,并且变得更有趣,学生也会更愿意上这门课,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学生也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感受成长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trospect
Wen Yun shua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urse take development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as science of aim to enlighten a course.The formation of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is long-term of.science education in earlier period will become one personal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to have a decisive function, be showed from thi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of importanc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Classroom teaching
笔者现在担任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既有知识点,又有实验课,所以要求教师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实验课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实验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比其他学科掺进更多的生活事例,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心得:
一、要做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跟基本思想,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要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性,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的方法、生活的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实验。
二、要组织好课堂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据,要达到关注全体学生,并且注意信息的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在课堂上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心境,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布置好课下作业,作业不要求多,但要抓住重点,不一定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回家自己设计某个实验。
三、要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并且还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作业记录本,把当天的作业记录好,回家就按这个记录完成作业,这样就不会忘了。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他们多是上课时听不明白或是记不住,相对其他同学的理解能力差,所以对后进生的帮助应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再辅导课上所学知识,做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四、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跟教学水平,同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五、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小学科学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模式:观察??实验??问题??讨论。没有实验就无法讲述科学,做不好实验就难以完成科学教学的任务。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还得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把实验教学摆到重要的位置上,绝对不能有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只要背下实验方法步骤就能考高分、取得好成绩的错误思想。
课外的小设计、小试验、小制作、小发明,纷纷卷入了科学实验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材中更多的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教材中一些书面的实验习题作为课内外实验操作训练。
教师要积极启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中体现出来,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特别是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六、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比较匮乏,但农村孩子天天的所见所闻更接近于自然,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落后。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堂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而《植物的果实》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善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参考文献
[1] 袁家红.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J].魅力中国,2010(14):246.
[2] 汤小勇.例谈小学科学人文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教师), 2009,(03) .
[3] 李莹.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