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4:33:14
序论:在您撰写汽车工程专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您好!
我是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机械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汽车学院则被誉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汽车理论、汽车及车身设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前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吉林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是时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所谓职业素养,不单只是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理念等多个方面,它决定着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也是个人未来发展成才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培养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当下,从往常只重视经济建设已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对经济产业的升级、对高新技术的要求、对高精尖仪器的创新等都需要自身素质优秀的人才,而职业素养则是考量这一指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满足社会对创新、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汽车类产业升级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后,产业升级由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业、高精尖端行业转变。汽车工程行业也是如此,以往我国国内汽车多为进口,如今国产汽车、工程车辆、特种机械等领域快速发展,行业需要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汽车维修人员,在汽车产品研发、汽车概念设计、汽车制造、应用研究、技术服务、销售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都需要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人才,这就对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自身发展的需要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就是大楼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固,大楼必定坍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一个人的本身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会更快地融入到工作当中,也会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团队当中,会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十分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会让人从全局看待问题,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只顾自身利益、故步自封,无论是自身技术工作能力,还是待人接物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二、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高职院校自身条件有限,办学理念缺失
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院校升级而来,普遍存在着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尤其是汽车工程类专业,更是侧重于优良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因为条件所限,许多高职院校因为自身条件不合格,导致其必然无法培养出具有合格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发展问题,在办学中更多地是强调就业,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的校长、教师本身在教育观念上便存在缺失。所谓教育是教书育人,如果只教书、不育人,从理念上便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学生,必然难以提高其就业的能力。
(二)只重视就业,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顾此失彼
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以往更多地强调就业,认为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只要学好技术技能便可。需知,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汽车类行业所需要的不单单是技术类人才,更需要职业素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强调就业者不但要有合格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执业操守、善于交际、富有团队精神,能够为自身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的人才。假如高职院校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是本末倒置。
(三)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环境锻炼
学习成长是需要环境的,培养就业能力更需要环境和平台,而汽车类工程专业对实际的锻炼能力要求更高。当下,大多的高职院校要么是由中专院校升级而来,要么是行业特征十分贴合的公办和民办企业。它们校企合作不深,平台搭建不完备,致使学生缺少实际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又或者没有完备的实践机制,许多外出实习的学生与校内教学相脱节,导致无论是职业素养的教育上,还是专业技能的实际培训上均不到位,时常会出现职场礼仪不合格、不重视职业规范、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被退岗、被遣返,或者是难以适应企业文化频繁地进行工作变动,到头来自身技能没有太多地提高。
(四)就业压力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下,各行业产业趋于饱和且随着大量高职院校的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涌入市场,就压压力逐渐变大。为此,大量汽车工程类的学生将学习目的仅仅局限于找一份好工作、谋一个好的出路,片面强调自身技术的提高,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学院也因受到社会大的就业环境的影响,日常在对学生的教学教育上渲染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没有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改造学生,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解决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改善学校条件,转变理念,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提高高职院校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要从教学条件入手。日常的教学硬件设施要过关,须知汽车工程类专业对硬件的要求相对很高。良好的学习场所、专业先进的学习器材都是学习汽车工程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客观基础性条件。其次,要转变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向适应新时代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立德树人理念中去,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建设道德优良、技术操作规范、富有团队意识的优良校园文化环境,在整体文化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的一言一行。
(二)转变学习就业理念,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汽车工程专业类的学生首先要从转变自身就业的思想上着手,认识到当下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身的成长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次,高职院校汽车工程专业类的学生还要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还要有课余时间自主的学习。自主培养日常有关汽车维修工作习惯、与别人合作意识等都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参加工作后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上,还是学生的学习中,都要将自主学习、自我领会、自我促进、自我提高作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授其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推进校企合作,增强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一大特点就是校企合作,这是与一般本科大学的区别之一。对于汽车工程专业类来说,实地进行的工作更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采用的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两年多的学习,然后再到企业进行近一年的实习。教师要在学生思想上树立实习的重要性,使其紧抓实习的机会,培养职业素养。因为学生只有切身地去企业参与工作、实地学习,才能从根本了解工作是如何展开进行的,才能融入企业文化,才能磨合与同事的配合,才能从思想上做出转变,明白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上的操作。在对学生进行向企业输送人才的实地实习过程中,也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工作人员、能工巧匠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富有工作经验的师傅、前辈不但在技术上过硬,而且在日常的操作规范、职业习惯、团队配合、精神教育宣传上也十分契合当下企业的需要,符合社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借助企业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就业能力的目的,企业也可以在招收学校实习生时获得了成本低廉、富有朝气的年轻职员,表现良好的可以直接在毕业后签约录用,省去了在社会招聘的繁琐和新员工的磨合,这样校企合作便可以互融互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国家制定实施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对于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哈尔滨华德学院汽车专业群建设情况
汽车专业是我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于1997年首次招生,在过去18年的建设和探索中,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为指导,以职业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宗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建设不断健全。形成了由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三个汽车类专业组成的学科群,通过学科群建设使各专业有机地结合,促进学科间相互协作,发挥群体效应,优化学科结构,拓宽应用学科领域,促进学科融合,形成新兴的交叉专业方向、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动力。通过专业学科群的建设,建设了新的汽车服务方向,钣金喷涂方向等,我校汽车专业学科群建立起了良好的硬件条件,现有实验设备仪器投入达到500余万元。目前实验室数量已达到24间、工具室1间。现有发动机台架60多套,自动变速器40多套,整车30余辆,校外实习基地20余处,拥有4S店模式的培训中心,可以较好的够满足学科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专业学科群建设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毕业生2100余人,培训非学历教育汽车类专业人员2000多人。
三、我校汽车工程专业群建设内容
1.完善管理制度,确定学科群的目标和定位。学科群的目标应该针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来确定;内容上具有丰富的可容性,能吸引众多学科的积极参与;经过充分论证,达成共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处理好学科群内学科间的强弱关系、学科群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促进学科群的健康发展。
2.搭建汽车专业群课程平台。为了满足学生所学知识的“够用,管用”以及毕业后的知识更新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尤其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了专业课程不断线。
3.根据专业方向特点,不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汽车工程专业群成立由汽车生产和服务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改革,体现应用型特色,培养高等应用型、实用型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4.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决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假设,按照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实验内容的设定和管理,实践实验课程要求紧跟企业实际,课程内容要有结论,有验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5.打破传统,建立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汽车专业群的教学团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教师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部分来自于重点高等院校知名教授,第三部分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做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方向。经过几年建设汽车工程专业学科群形成了,具有高职称、高水准、高水平、学缘机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人数达到80%,中级以上职称达到20%;教师中来自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达到30%,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且均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6.加大课程建设,突出专业特点,建设精品课程,撰写优秀建材;完成教学研究立项,时刻总结提高教学成果,形成论文。积极地吸取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形成汽车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形成本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建设精品课程,专业群中交通运输专业被评为省重点专业,平台课程汽车构造被评为省精品课程。
7.根据专业特点,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为专业群建立发展的平台,为培养高等应用型汽车各专业人才服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现应用型特点,具有先进性、信息性、专业性,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打破传统本科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紧跟企业需求,学与用同步。
8.深化校企合作,加深合作内容,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实现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科群建设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培养。
四、学科群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汽车工程;专业词汇;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51-02
专业词汇是指在特定领域提炼出的对特定事物给予的简洁、统一的业内称谓。专业词汇的突出特点是在特定的领域里词义比较固定且应用统一。可以认为各专业词汇代表的是一个特定学科或领域里的通用概念,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由其他的词语在相对应位置给予替代,而且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不同的词汇往往代表的意义相差甚远。在机械工程领域,很多专业词汇也具有如此相类似的特性。如: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shaft通常表示传动轴的意思,而该词在地矿领域则表示竖井。
通过参阅汽车工程领域有关的科技参考文献,在很多国内的科技文献中,“汽车网络”这一专业词汇的英译易让人产生误解,尤其是与西方国家学者进行交流时。按照胡思德(Daniel ROUCHE)著的《汽车车载网络》一书的解释,“汽车网络”是依据特定的通讯协议、介质等,根据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结构,把汽车中各种信息单元联接起来而形成的网络,其实这个概念的实质是汽车内部的信息通讯网络。
一、已有“汽车网络”英译辨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工程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网络的研究正成为热点,与此同时在这一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在检索这些论文时,发现对“汽车网络”的英译形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译法:Automobile network,network in vehicle,in-vehicle network等。尽管对“汽车网络”的英译版本较多,但其中的关键词是network。就network这个词,英文词典里有如下解释:“net-like arrangement of wires”。进一步的解释是network代表的是一种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通过上面对network的解释可以看出,network这个词汇有着较丰富的含义:(1)专业词汇network表示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内部的各个对象间相互关联;(2)专业词汇network系统内部对象之间能够信息共享,相互影响。根据上面的解释,按照西方人的理解,在“automobile network”的词组结构中,网络的中心是automobile,并且automobile之间相互关联,按一定的约定联系在一起。按照这种理解,大多数国内作者关于汽车工程领域科技论文里提到的“汽车网络”的英文翻译形式“automobile network”,就应理解为“汽车网络”中的网络是由automobile构成的,并且是automobile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作用,而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国家所提出和应用的“汽车网络”概念,这就给人们带来了理解上的错误。然而,从国内的许多汽车工程领域相关参考文献上可以看到,用automobile network这一词组来表示“汽车网络”的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科技论文里,例如在论文《Developing trends of automobile network and sensor》[1]一文中,使用了automobile network。再如在论文《Study on the architecture in NoC of SoC with multi-CPU in automobile network》[2]一文中也使用了Automobile Network一词。
从翻译的角度讲,在进行专业词汇的翻译时,原则上虽然希望所用词汇尽量简短、精练,但却一定不能因此产生歧义。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为避免理解上的混乱,对汽车工程领域“汽车网络”给予了更详细的解释,在科技活动中和对外交流中常用industrial automobile network来对应。就其“汽车网络”的内在意义来说,应用西方国家所使用的industrial automobile networks比单独使用Automobile Network能更好地表达出这一专业词汇的真实内涵,但使用industrial automobile networks词组来表达“汽车网络”的意义,会在我国国内产生误译,因为这个词组更多地是表达了汽车的总线标准以及内部网络结构,与我国所提及的“汽车网络”这一专业词汇的含义还有较大不同。在经济领域,专业词汇automobile network也用来表示汽车营销中的销售网络,与前面提到的意义又有区别,这就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对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说明不同语言环境和语境,词汇的意义是大不同的。因此,一些论文中使用automobile network只单纯来体现我国对“汽车网络”解释是不够准确的。
对于另外两种译法network in vehicle和in-vehicle network的分析,如果没有上下文更详细的说明和引导,很难把它们与现在所研究的“汽车网络”一词的翻译一一对应起来,从对词的准确理解来看,如果一定要用这些词组来代表“汽车网络”难免太过于模糊,翻译过来的词汇在所表达的意义上无法与原文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从科技文献中出现的关于“汽车网络”的英译词组,都存在望“词”生义的嫌疑,即与我国所提出的“汽车网络”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也与西方国家提出的“汽车网络”概念不对应。
二、基于语境的专业词汇的翻译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3]。任何一项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基于目的,翻译的焦点可以从文本内转移到文本外,不再局限于对文词句段等字面上得处理,而应当服务于预期功能。翻译时根据要求,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结合翻译的目的尽量创造出地道的外文对应词语。这种功能翻译理论对机械领域专业词汇的翻译具有良好地指导意义。我们在进行中英文翻译时应重点关注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结果应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应充分考虑原文提供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基于此理念,在汽车工程领域专业词汇的翻译中,能够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
翻译实质上是词汇意义的另一种文化的解释,是对单词词性的诠释。必须明白对于单词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词性,而对于专业词汇其词性又是单一的,属于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对于词汇的翻译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词汇本身的约定性、科学性和单义性等专业词汇的特性,针对某一词汇在选择相对应的翻译词时,必须考虑词汇所处的环境,准确地、用科学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不仅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还应看出词语的隐含意义,避免将专业词汇机械地“对号入座”逐字硬译。
对于“汽车网络”一词的英译词汇,从“汽车网络”所涉及的内容分析,由于本质上是汽车构造内部系统的数据通讯网络,基于意境和语境,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对“汽车网络”的英译提出以下翻译形式:Automotive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or automotive DCN)。这种翻译形式均体现了“汽车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避免了一对一的简单翻译形式,能够给阅读者以正确的理解,这种译法是对我国“汽车网络”这一专业词汇的较好解释。
三、结束语
翻译是科学地探究,艺术加工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词语转换,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专业词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可以有多种形式,但要保证其在内涵上与原文保持一致,通过对语境和意境的理解,最大程度的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本文选取汽车工程领域中的名词专业词汇进行分析和翻译方法的探讨,旨在以小见大,为汽车工程领域翻译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续宏,段翊冰,李令举.汽车网络与传感器的发展趋势[J].汽车电器,2003,(2):22-26.
【关键词】中职汽修工程教学策略问题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转变及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汽车的生产、使用与维修当中,传统的单纯以纸介质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受众层次差异大、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内容更新快的新需求。
1.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师状况
中等学校中汽车工程专业教师有相当部分自身没有接受过汽车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部分教师多从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相近学科或专业转行而来;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工程专业教师是从各类学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担任教师的,缺乏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而少部分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又大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师资培训。
中职学校多数汽车工程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设备条件、生源状况的限制,教学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实施方式以照本宣科为主,即以某种教材为主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教学方案或课程大纲的深层次解读,甚至有些教师根本没见过现行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完全依据某种教材实施教学。然而,即便是经过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审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也仅是参与编写的教师依据自己对教学文件的理解和教学实践的经历,以某种教学设计对相关教学文件给予的一种实施案例,不可能完全适应生源、师资、设备、企业用工需求有差异的各类学校,需要一线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灵活运用不同教学资料进行二次创造。这种状况也影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式。
1.2.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形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去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之外有一定量的认识实习和实训,现在逐渐转变为理实一体的教学,即一边讲一边练,练习讲解相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的专业,并且就整个专业建设来说,其实训练设备的投入非常大。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还不能达到该专业办学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380-2006),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够达标,其他学校要么品种数不够,要么台套数不够。因此,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备配备情况基本不能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强度要求,黑板上开汽车、修汽车的状况比比皆是。
2.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对策
2.1.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根据当前对中职学校的调研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中技、职业高中)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制,部分学校也开设了五年制的中高职贯通模式。三年中,第一年为文化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为主)。第二年则为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以操作技能为主),包括取得市劳动局颁发的初级岗位证书。第三年普通汽修专业学生一般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下企业实习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计是随着汽车制造工艺、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如果将技能实训教学设计理念停留在机械的执行教学管理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之上,或者仅仅满足于模仿兄弟学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社会需求了。
2.2.提高教学效益
在课堂教学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学历教育形式,不同于成人继续教育或培训类教育,应系统地讲授相关知识,训练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养成学习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以Flas演示、视频播放,再辅以配音讲解、字幕提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多种信息刺激,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接受、理解所学内容,从而节省授课时间,提升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有更大的信息获取量,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其能力培养目标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实现的,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无疑是合理的。作为技能型人才,实际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并且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设备配备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个别的设备较好的学校,其耗材的消耗能力也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实训强度,而依据汽车行业的产品特点,同一功能部件的具体产品结构形式多样,中国在用车辆的品牌类型又极其丰富,学校对这些零部件实物的收集极为不易,所以现阶段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2.3.适应教学变革的需求
最基本的课程类型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发现,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动态的锻炼和提高。职业教育强调课程要在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基础上,以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而职业技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职业技能的训练和习得是典型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因此,活动课程更适合于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的养成。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业已发展成为位列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目前正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相当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适应多个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能够在不断提升现有师资、设备、场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汽车工程的教学革新要求学生所掌握的不仅仅在于有关车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工艺方法以及对于车辆的运用、操作、管理的能力,并对电子技术、微机技术做到熟知,初步实现了对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掌握,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并对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经营管理方面加以深化辅助[1]。学生未来的就业将在车辆装配、汽车设计制造、车辆后市场等方面,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极大,对于工程师、销售管理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2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汽车工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本质体现的根本途径,实验教学已经不单单是作为验证理论知识的实践课程了,而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现今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影响之下,实验教学也打破传统的“手把手教”“你做我看”等教学手法,不断创新,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汽车工程教学的改革,起到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
2.1实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及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这四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成为了实验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2]。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教学设计上首先要做到基于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当今社会汽车行业的发展,融合新工艺、新技术、新的设计理念等新的理论观点,并从汽车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方向进行培养掌控,要求教学设计要面向社会,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实践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不同特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以起到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逐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2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深造的重要契机,实验教学的评估体系将其分化为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并在教学中获得相关信息反馈,对于重新构建和完善教学实验体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一些高校通过对实验资源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发现,压缩演示、验证实验环节,增加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环节,以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开设独立实验课程将使得教学实验发挥出最优效能。实验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具体的实验教学应该涵盖课程实验、认识实习(动手实践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课外实践等等)多个实践项目,其体现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理念十分强烈。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图文并茂的感官刺激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灵感,强化知识的印象,加大知识信息传播的力度和深度,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增强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积极开发网上智能仪器设计虚拟实验室,使得学生在实验之前可以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从而增强预习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是学生脱离学校走向社会前的自主实践技能的集合,一般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或学生自己去寻找为主,前者具有普遍性,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征进行实习安排,也很难促使学生自身潜力开发的最大化,相比之下学生自主去寻找的实习单位反而更符合自身特色及未来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实习是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延伸,也是在不断验证和完善课堂教学实验环节中所获知的相关技能,并且,毕业实习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有很好的指导效果,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造并挖掘自身潜能,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获得行业内最新、最全的工艺设计和技术资讯。
2.4改革与创新
您好!
我是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机械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汽车学院则被誉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汽车理论、汽车及车身设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前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吉林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