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21:48:24
序论:在您撰写奥鹏教师教育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拓展;继续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75―04
一 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1]。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各级各类机构也积极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环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学习者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尽管社会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依然存在,但职业技能教育、社区教育、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企业行业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等)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更加突出。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教育部在2006-2008年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基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社区、乡镇、企业和行业4种类型的7个示范学习中心,探索了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面向各类人群提供继续教育资源及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与普通学习中心不同,示范学习中心更加强调服务的社会性和大众化,学习中心的内涵得到了延伸。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指南”[2]中学习中心的含义是“一种有效的、广泛的提供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方式”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承建单位可以是办学机构,还可以是企业、行业等等。基于此,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整合优质的非学历教育资源,面向城乡社区、企业、行业等各类个体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提供教育资源及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关注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服务。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评选出了24个国家级示范学习中心,评审标准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就是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这也促成了本研究所探讨的主题: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24个示范学习中心积极探索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面向社会各类个体学习者和学习型组织提供非学历教育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二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负责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与运行,主要依托电大系统建成了1400多个覆盖全国城乡社区的学习中心服务网络,目前合作高校40多所,学历教育学习者40多万。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以终端学习中心为主体,探索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模式和机制,旨在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和内涵,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形成可供其它学习中心复制和借鉴的非学历教育拓展的模式和经验,为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通过本研究,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首先,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范围,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其次,为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1400多个学习中心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最后,提供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能够为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促进资源共享、研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沟通衔接等问题奠定基础。
2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和对远程教育的优势及特点的正确认识,调研了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文献调研得知,远程非学历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包括广域性、实时性、个别化、与双向性以及最为突出的经济性。同时,缺乏质量监管机制、受传统思想制约、课程资源质量及技术支撑力量薄弱也是制约远程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但不可否认,远程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为更大范围的群体提供了多层次、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实现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是终身教育系统的主力军[4]。
国内外对于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内的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2005年就提出了“非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发展思路,发挥技术优势,建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先进的远程教育网络和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天地网”合一的网络学习环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培训网络,开展全省3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开展公务员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以及面向东南亚各国的对外汉语培训等各色培训[5]。国外在远程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有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比例是3:1。这些国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积极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发展很迅速,且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宏观管理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法规、启动并管理诸多研究或行动项目(research project or action project)、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开展远程教育共享资源服务、规范教育机构等方面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Rova,i2007)[6]。
(2)实地考察法
在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学习者需求,进行了非学历教育资源整合和服务的一些有效实践。采用实地考察法,我们对多个非学历教育拓展较好的学习中心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其开展的非学历教育服务项目、基本情况、思路、方法、取得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包括依然还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三 研究结果
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非学历项目开展的主要对象是证书培训、行业培训和政府推动的一些培训项目[6]。本研究通过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终端机构,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拓展的中需要根据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的需求整合外部教育资源,基于本学习中心提供技术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各示范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相应模式,提出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服务的四种模式,包括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和为企业行业提供员工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
1 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这种模式是采用远程手段进行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教育,包括考前的培训及考试服务。学习者报名之后,基于远程学习平成相关课程的学习、测验、考试等,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先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合作推出动画设计师、心理健康辅导员、营销师等多种国家紧缺型人才培训项目。目前,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和机构正在与奥鹏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合作相关项目,如Sun公司的Java培训、新加坡培训与就业项目、澳大利亚TAFE的中国远程学院项目以及清华大学的远程培训项目等。今后公共服务体系还将根据社会需求,持续开发新的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第一品牌。
需要指出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必须要首先调研当地的市场需求,并以此作为根据来选择相应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为学习者提供从报名、入学、基于学习平台的学习、考试、领取证书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在这种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中心如果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容易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突破。
2 承接政府教育培训服务外包
(1)模式概述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前提下,政府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培训项目也是非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特定对象开展的培训项目,通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持,比如提供开办经费、提供开业贷款担保、甚至进行收入补贴、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等来扶植教育机构开展特定的非学历培训[6]。这种模式是指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作为政府的教育培训服务的外包承接单位,学习费用多数由政府负责或者采取学习者与政府费用共担的机制。学习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提供的服务类型很多元,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学习设备(计算机)、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和考试服务等。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还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将传统的基于面授的培训模式转化为或者局部地转化为基于网络的、远程的、在线的教育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及培训质量,这对于一些政府的量大面广的培训尤其适用。
(2)相关案例
采用这种模式的案例非常多,这里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芜湖奥鹏学习中心与弋江区政府合作建设了“南瑞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点”,并申请成为了该区的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常年面向社区居民、本区的农民提供各种政府所指定的教育培训项目。西安奥鹏学习中心与未央区残疾人联合会和区就业局合作分别面向残疾人、正在服刑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并颁发残联和就业局的培训证书,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设备、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大连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长海县獐子岛镇政府合作,将獐子岛的文化宫改造成为“镇民数字化学习中心”,投入百万元进行内外装修改造,搭建门户网站,引入了特色的数字化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及社区教育资源,满足了岛上居民学习、娱乐之需,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数字化海岛的建设。广州海珠奥鹏学习中心也依托建在南华西街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宿舍附近的数字化示范学习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服务,并争取到了海珠区劳动局70%的学费补贴,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打造新型的工业基地贡献了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教育服务外包的模式,在学习模式上有很大创新。以前,政府的教育培训项目多为面授,而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承接此类项目多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以面授辅导和实训操作。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达到了政府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设。
3 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
(1)模式概述
这种模式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依托自身的平台、资源、支持服务等优势,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想政府之所想,帮助政府策划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方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当地居民学习的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这种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的成功结果是学习中心成为当地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即区域性的数字化学习港,为当地社会各类人群的继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平台、教育资源及过程支持服务,但同时,这种模式成功的基础也在于学习中心承建单位的强大支持。这有利于发挥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平台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还解决了政府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难题,同时推动了自身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学习对象的更广的覆盖,是一种最佳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拓展模式。
(2)相关案例
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和长春奥鹏学习中心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作为天津市远程教育中心参与完成了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省略)的一期工程建设,开通10个应用系统平台,覆盖学历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专题教育和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实现管理、学习、练习、考试、统计、分析的一体化,满足了千万级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同时登陆在线学习的需要。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引入了各种非学历教育资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等四大类优质教育资源共计约5TB,并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了相应的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方面,与天津市教委中学处、电教馆合作开发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和相应的学习资源,实现了高中学生网上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职业教育方面,引入了IBM的职业教育资源,与天津市泰达开发区政府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并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在社区教育方面,在“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欣苑小区示范点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和整合了500G、11大类的社区类教育资源,依托复制的一批社区示范点提供教育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教育干部培训方面,整合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干部培训资源若干,并开展了面向天津市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服务。据悉,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天津市法制办的两个合作项目正在落实,前者是进行救护培训,后者是对全市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培训,都是一些持续的、量大面广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长春奥鹏学习中心也是这种模式,长春电大成为长春市数字化学习港的承建方,与相关单位合作建设了完成了数字化学习港的网络技术平台建设、963001通信系统建设,可以满足10万人注册、1万人同时在线学习、1千人同时点击视频学习需要和百姓对学习的咨询服务。在资源整合方面,已经整合7T学习资源,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党员教育、就业培训、生活课程等,面向该市社会各类人群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4 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
(1)模式概述
新形势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行业的建设也被许多大中型企业/公司、行业/系统提上日程。他们对本企业/公司、行业/系统在职员工提供职业及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需求非常突出,由此产生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即学习中心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其提供员工培训的解决方案、培训资源、培训场地或平台、学习过程支持服务、考试服务等。
(2)相关案例
鉴于在职人员是非学历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采用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模式来拓展自身服务范围的模式也比较典型。如惠州奥鹏学习中心本身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在TCL集团的学习中心,经惠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TCL集团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并基于此开展了多项面向不同工种的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包括面向TCL呼叫中心、TCL家庭网络事业部等部门的在职技工提供的工种为“呼叫服务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移动电话机维修员”、“电子设备装接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等的培训项目。大钟寺奥鹏学习中心依托其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宝洁公司的员工提供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除企业之外,行业系统的继续教育需求也非常突出,鞍山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鞍山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职工技术远程培训。
四 讨论
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前文所提的四种主要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对于自身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学习中心只是一个终端支持服务机构,在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如下两点:
1 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推动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有些实践远没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能够使项目更容易推动,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更乐观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学习中心采用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模式拓展非学历教育时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其次,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衔接和沟通也是一种趋势,政府的主导可以使学习中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政策支持,进行学分积累和学分银行的试点和探索,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和沟通衔接奠定基础。再次,远程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政府的主导能够促进远程非学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保证学习者得到规范、专业、高质量的支持服务。最后,学习中心在整合优质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时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能够引起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的重视,将精力更多地投入进来,加强非学历教育资源的建设,从而提升非学历教育服务的质量。
2 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
在学习中心进行非学历教育业务拓展的实践中,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为学习中心的业务拓展提供强大支撑。首先是技术支持,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需要依托学习平台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来讲,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水平非常关键,能够保证教育培训服务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为形成非学历教育运营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整合中也需要发挥对于学习中心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这两种模式上,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发挥其高端优势,整合量大面广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教育项目等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学习中心的资源优势。最后,在支持服务质量方面,公共服务体系尤其需要做好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保证学习者和客户能够获得专业化、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人民出版社, 2010.
[2] 李伟编译.英国学习中心指南[Z].奥鹏研究院,内部资料.
[3] 王雪玲等.我国远程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61-62.
[4] 陈丽.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4,(2):8-15.
[5] 夏巍峰.福建师大网院:重点转向非学历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8,(2).
[6] 应卫勇等.非学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地位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8,(2):40-44.
[7] 任为民等.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结题验收报告[Z].2009.
The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s Expansion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Service
LI Wei
(National center for open & distance education of CRTVU,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ten years practice prove tha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have commendably promote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the variety trend of learning needs and the diversity of learners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simply func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centers. Based on degree education,learning center need exp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that are growing and changing.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veral OPEN learning center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four different typical models of expansion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analyzes it and points out some notices.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 non-academ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港 社区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当年8月,该教改项目的子项目――海珠学习型社区典型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组织指导,海珠区分校负责建设实施,在拥有16000多户居民、具有较好社区教育基础的南华西街定点进行。笔者依据自己多年从事电大相关工作的经验,对海珠学习示范点实施的社区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并尝试着提出解决对策。
1取得的成绩
1.1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海珠电大探索性的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依托“数字化学习港”、在海珠区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南华西街社区共同参与,分别建成社区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建有数字化学习港学习体验区、书画室、数字影院等)和占地400平方米的进城务工人员学习用地――工业区数字化学习港体验区。南华西街奥鹏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已成为南华西街社区教育的主阵地,至今示范点累计开展了26种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1.3万人次,为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农转居人员、街道干部、开放教育学生营造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逐步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在2008年春节全国遭遇雪灾之际,海珠电大响应政府号召,免费开放示范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留粤过年,获得了当地居民和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2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海珠示范点将社区居民的休闲教育、提升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作为数字化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海珠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内专门设置了数字化学习体验区,安排专人值班进行网络应用方面的辅导;奥鹏数字化影院专设50台电脑,数据库内拥有上千部影视剧,市民只需点击影院网页,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即可在线观看,影院开设以来,共接待了数万人到访,成为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海珠分校还为居民安排了其他社区活动,如插花、绘画、各种球类活动。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希望提高各种工作技能的要求,海珠电大整合利用中央电大、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出版社的一批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利用了当地劳动局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多种学习资源,制定了科学灵活的教学计划,开设了各种中级、高级技能培训班。为学习者提供本科、专科等多层次和文、理、工等多种门类、上百个专业课程的远程教育,还提供各类资格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市民基本素养、健康保健、书法绘画、影视艺术、信息技能培训等社区居民教育课程。
此外,海珠电大还根据南华西街社区的实际情况,自筹和自建了一些教学资源。如为满足社区老年人热爱粤剧的需要,海珠电大有针对性地购买了一些粤剧学习光盘,根据社区居民喜爱煲汤的生活习,购买了一些食疗的课程等,同时还将多个优秀教师的讲课刻录成光盘,提供给学生学习。
1.3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模式
海珠学习型典型示范点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管理模式。所谓“一体”,即以海珠区政府为主体,“两翼”指的是中央电大奥鹏中心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这“一体两翼”对海珠电大奥鹏数字化学习中心、南华西街社区教育中心进行管理和指导。
海珠学习型典型示范点探索了“二元兼容”服务模式。二元指的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二元兼容、学习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此服务模式充分兼容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两大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广大市民提供传统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学历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兴趣活动定制”服务,为外来工提供“技能培训认证”服务,如电脑、会计、外语类等专业培训,以期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两条腿走路。
改革传统学习模式,对务工人员采取“e-learning+面授+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务工人员工学矛盾;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采取了系统组织和个别引导相结合,集中学习和灵活学习互补充,兴趣学习和技能提升共促进的“多重组合”的方式。
2存在的问题
海珠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2.1电大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大在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时,为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实行“一个基地、多种功能”,这种依托电大分校建设的社区教育基地与原电大系统的职责和功能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因而有追求面子工程的倾向。如在场地资源的利用方面,有许多的资源形同虚设,没有将活动落到实处,有领导参观即搬上插花、开放影院、书画室,热热闹闹的办上半天,领导一走,影院、书画室恢复原貌,书画室成了办公室、数字影院成了会议室。再者,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海珠电大网站与南华西街网页对接成功后,南华西街的居民可以通过南华西街界面点击进入海珠电大,进入数字化学习港、电大在线等界面,但界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后续建设,许多界面存在链接失败、资源陈旧等现象,“把资源送到街道中去”也只能成为有待兑现的支票。
2.2师资队伍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
电大教师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电大教师队伍在传统学历教育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在社区教育方面却略有逊色,具体表现为知识型教师多,技能型教师少。由于社区教育内容开放、灵活、无成功经验可参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依靠电大教师自主开发设计,且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滞后,也无权威的社区教育研究机构来组织、协调、指导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无法给电大教师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电大开展的社区教育与实际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有一定距离,社区教育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现有教育经费很难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
社区教育经费的筹集是建立在“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个一点”的机制上,但是事实上,经费的落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电大并不像其他中小学那样享受国家财政的全额拨款,电大的生存全部依靠自身的发展,因而,很多电大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即便是扶持社区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也难回避金钱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多渠道融资格局并没有形成,因此,将社区教育看成等待占领的现成的“教育市场”,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作为又一生财之道。在现实生存的重大问题前面,再高尚的公益事业也会失去其纯正味道。
3 解决对策
3.1加大电大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将社区学院挂靠在地方电大,提高了固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但同时导致了地方电大的教育资源紧张。在这个方面,政府应有效地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合理整合优化社区教育的多种资源,积极为发展社区教育搭建平台;电大系统应充分挥远程教育优势,把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落到实处,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具体教育内容方面,要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实在的各方面的教育,包括生活小百科的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
3.2选择和培养适合社区教育的教师
在具体教师的选择上,应聘任责任心和教育能力双佳的教师参与实施教学工作。社区教育的教师可有两类来源,一是来自地方电大及其来自其他学校、学术团体等的外聘专家、学者,这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工作,另一类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组成的实践型专家,主要负责实践培训工作的实施;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电大应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社区教育中的价值,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在社区教育的工作中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激励教师主动了解社区与社会发展动态,结合社区的人员分布特征,自建教材、创新教法,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确保电大教师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实质作用。
3.3多渠道筹集经费
社区教育主要是为社区居民学习服务,承担的基本是公益性任务,这是政府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责任。为了确保社区教育经费,各地政府应严格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有识之士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出智、出钱、出力。采用资源共享、捐赠资助、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建立社区教育基金等途径,以增加社区教育发展的经费。电大可成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维护电大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网络运行,也可走市场化道路,对有关培训进行适当收费。在收费上,根据实际,对社区的困难居民实行免收费或低收费,对其他需要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人群实行低偿收费,为电大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4).
韩永生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的教育也随之迅速崛起.人们不在像以往接受传统教育那样,一本书,一
块黑板,一位老师的那种直接的面对面的教育.而是坐在家里动动鼠标,随时随地的接受教育.这种与网络结合的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国家
基本教育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显然现代的网络教育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用到了人们接受教育之上,
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的及时性和对知识需求量的爆炸式的增加。随着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多样化的、多形式的、海量的教
育信息与先进的、多种的网络技术也随之深度的融合。本文就网络教育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信息;网络技术;融合
一、多样化的海量的教育教学信息
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包含的内容很广义,比如包含学生信息,
即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个人信息,包含学习信息,即学生在接受
网络教育期间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等。
网络中的学生信息:和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信息的含义基
本一样,只是应用在网络中,信息形式多样化,信息细微化。比
如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可能仅仅制作一本学
籍薄记录学生的姓名,年龄,入学成绩,家庭情况等等;学生在
校学习期间给学生制作的每学期的成绩单,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
情况等;学生毕业时给学生准备的学生档案,其中记录学生各学
期成绩情况,以及在读期间的表现等。而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的
个人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单纯的记录在电脑中的文本
文件、表格文件,里面可以记录学生的入学、就读、毕业的基本
情况。还可以是记录在电脑中的多媒体文件,包括图形,声音,
视频等。比如学生入学时候的档案信息可以以图形的形式被保存
在电脑中;学生就读期间参与讨论的各种成果可以以声音视频的
形式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中。
网络中的学习信息:网络中的学习信息是把传统教育中的学
习信息数字化,电子化。比如传统教育中的课本教材、教案可以
被电脑中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取代;取代传统教育中的试卷,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测试软件在网上完成科目的测试。也有一些
是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信息衍生出来的。比如随时随地的IP 课
件,视频课件的点读学习取代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
点采用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学习。学生在读期间的各种异动(休
学,退学,转学)机制的处理,在网络教育中可以利用教学管理
软件瞬间即可完成等等。
二、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
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为网络教
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网络教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有机的
结合,出现了新兴的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博客、校园网等平台。
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尤其是根据教育部的十二
五规划,众多网络教育资源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
在网络教育发展初期,点播式教学平台主要实现了教学资源
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
教案等教学内容,完成在线作业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
教育资源的网上电子展示,强调的是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
广泛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
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 讨论系统、内部电子
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
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
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
强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学习社会化
的提出,学习者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RSS
聚合、Blog(利用评论、留言、引用通告功能)、Wiki 以及其它
社会性软件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括资源网络和伙
伴网络,并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化,
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强调学习社会化。
三、教育教学信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意义: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
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
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
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
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
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
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
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
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
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
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
实现途径。
(上接第333 页)
5.教学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
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
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
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6.不局限地区
网络教育中,可以不局限地区,不局限时间等优点,这样更
好的让受教者节省时间和不必要的费用,更好的让自己来合理的
安排学习时间。
融合的实践实例:
我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常年工作在远程教育
的第一线,每天都能感受到网络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为了适应
社会前进的潮流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与研究活
动,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我工作
的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所在长海县,是中国最大的岛
屿县城,四周环海,岛屿分散,由于地理方面的特点,很适合搞
网络教育教学,所以岛上的网络教育发展的有声有色。
1.长海广播电视大学担负岛上主要的网络教育任务,学校设
配齐全,配有多功能教室,卫星接收系统,高速INTERNET 接入,
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双向视频系统及设备,网络教室等。
负责电大开放教育和奥鹏网络教育的任务。
2.獐子岛镇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立。獐子岛是长海县发展教
好的一个乡镇,2009 年在市校和政府的努力下,在獐子岛镇建立
了数字化学习城。
7 月15 日上午,大连,一个独具远程教育特色的揭牌仪式正
在进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
范工程”示范点授牌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
心”揭牌仪式,以及“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授牌
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学习中心”揭牌仪式分别
在大连电大主会场和獐子岛分会场通过双向视频的方式举行。
3.示范学习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社区教育的开展
对大连电大来说,2009 年的7 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奥鹏远程
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
学习中心”和“大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
式同时举行。大连电大校长李献诚告诉记者,揭牌仪式将成为大
连电大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揭开了大连创建现代远程教
育的新一幕,揭开了大连电大推进开放教育的新篇章,同时也揭
开了大连人跨越时空学习的新时代。
结束语
网络教育教学在我国还算是个新鲜事物,它自身拥有很多的
优势,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是我国在教育
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推进教育的良好条件,是构筑21 世纪终身学
习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开展网络教育的先进
经验,总结我国网络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
问题,促进网络教育教学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深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钟伟.远程教育成为推进终身学习重要支撑[N].中国教育
报,2009-2-13(7).
[2]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3]柴华,喻革武,贾冬梅.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经典实验设
学分银行是“宝库”
学分银行并非新生事物。谈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就要先了解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制”。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它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它首创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并很快就风靡全球。而“学分银行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第一个提出并试点运营的,它借鉴了银行的运行体制,包括存储、汇兑等功能,但存储的是学分,汇兑的是学历和证书。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且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存储到学分银行。
《教育》记者采访中发现: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时间比较松散,形式变化多端,且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以致教师的培训热情难以保障。因此,构建一个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前后一体的立交桥式的教师培训体系,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学分银行凭借灵活的机制、先进的管理理念,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推崇,甚至被看作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宝库。“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制度,是以学分为载体,全面记录教师参加的所有不同类型的教育学习过程、时间及成果,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李聪慧撰文指出:学分银行制度可以针对目前教师培训制度的不足。它能够全面记录教师的学习经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可以避免教师的重复学习,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率;还可以使教师选择空闲时间进行学习,避免培训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减少教师的负面情绪,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2012年12月,教育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工作”开始在辽宁、浙江、重庆、湖南试点。綦江区作为重庆的三个试点区县之一,主要承担“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开发及利用研究”的任务。对此,綦江区骑龙小学副校长曹红说,学分银行使包括自己在内很多教师,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对于教师成长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打铁首先自身硬”。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曹红认为,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有底气和资格站在讲台上;同时,学分银行也是一位无形且刚直的管理者,在不断鞭策教师的成长进步。
上海运行较早,积累一定经验
2016年4月12日,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召开会议,就如何做好浦东新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收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会议通报了全区学分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要求“十二五”师训未结业教师抓紧最后扫尾机会,可通过“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等尽快挣分,争取结业。
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是上海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银行平台”,于2011年4月上线运行。它源自2007年底上海推出的“学分互认”。当时,上海市教委印发《开展高等教育学分互认试点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试点的方案》,决定在成人教育领域率先试点学分互认,从而打破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认证瓶颈。2011年6月,《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公布。根据该意见,“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教师教育工作将全网络化管理,市级培训依托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学分银行)进行。所有在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参加自选课程的培训,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教育》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学分银行)是由上海市教委人事处组织,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与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具体实施的市级、区级、校级共享课程管理和培训学分管理的平台。它拥有人员信息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个人报名、团体报名、报名审核、学分管理、经费统计、报表导出等功能,面向的用户群有市级管理员、区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和普通教师。“十二五”期间,原则上要求所有在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5年内必须完成36学分,其中每10学时将折算为1学分;每一位教师每次只能报一门课程,不能多报。
在运行初期,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系统因为前几期设置的课程较少,还曾遇到过全市十多万中小学教师集中抢选课程的问题,以致服务器不堪重负。最后,在登录页面上设置了三个入口进行分流,才得以缓解。经过这样不断摸索,截止2014年12月,上海市共有13万名教师报名注册学分银行,教师培训的市级共享课程已达到近500门,基本上做到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覆盖。而上海市通过制定学分认定标准,构建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学分考核管理,逐步打造出一个开放、多元、可选择、分级的教师培训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为其他地方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提供了一些借鉴经验。
可与国培计划结合进行
关键词: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贵州在全国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自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以人为本,“智力”当先,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六盘水广播电视大学紧跟省委、省政府转型开放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改革发力,努力赶超,在地方经济转型“智力”的“提供”上做细文章,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实现了开放转型的跨越式发展,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面对发展困境、精心谋划未来
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经过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终结性评估,学校的硬件、软件及广大教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与国家、省改革开放的要求还很不够。2005年中央电大终结性评估时,学校编制内教职工仅25人,4个科室,人员编制、机构严重偏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固定的校园,有校无址是全省电大的典型,设备、设施简陋,仅有30台旧电脑,教学完全以面授为主,很少、也很难运用网上教学。学校管理环节还不够严谨,办学效益和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学校全年非税收入不足150万,上交上级电大管理费后,所余经费只能维持基本的教学和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进一步发展出现瓶颈、发展困难重重。学校领导班子面对发展困境,落实省委、省政府开放转型的部署,下大力谋划未来与发展,以“基层电大开放转型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自身建设,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有为’创‘有位’”,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智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思路,转型发展,抢抓机遇,争取政策
(一)结合实际,创新思路
学校面对发展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对国家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地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深刻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思路,学校才有出路。确立了学校多元化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发展定位在“一体两翼”即以开放教育为主体,以奥鹏网络教育和中职教育为两翼的学历教育及多种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以促进学校开放转型深入发展。
(二)政策的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关键I
面对教育经费只能保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开放教育难以取得生均经费的支持和办学经费投入的实际,2006年教育部文件要求利用电大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抢抓这一机遇开办了中职教育,取得了教育附加经费投资职业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办学的物质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同时,通过争取政府人员编制、采取退休及提前退休等方式调整出人员编制,招录了部分大学生,教师紧缺问题才开始得到改善,学校二级机构从4个扩大到了12个,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2013年贵州省委为了加快培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大量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出加大全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明确提出教育“9+3”即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是全省当前教育发展要突破的重点,为了落实好省委教育“9+3”文件,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中职“百校大战”学校项目,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抓住机遇,挤进了贵州省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行列,接连几年获得中职“百校大战”项目资金支持,学校新校区各项基础硬件建设得以大力推进。
三、转型发展中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学校先进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模式的创新、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政策的支持及经费投入的加大,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办学理念得到深化,办学模式更加完善
开放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成人开放教育为主体,奥鹏网络教育、中职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模式得以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建设快速推进,美丽校园拔地而起
转型于中职教育与成人开放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多元化办学,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学校基本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一座座大楼在六盘水市双水职教城新校区拔地而起,校园内相继建成综合教学楼、礼堂、艺术科技楼、学生宿舍、食堂、田径场、篮球场等设施,一座美丽的校园在中国凉都――双水新区矗立。
(三)配备先进教学设备设施,实现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
在新校区建成的同时,学校陆续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学校从仅有30台配置落后的计算机到拥有近300台配置先进的计算机,从仅有计算机室到拥有多间微格教室、幼儿模拟教室、幼儿卫生保健室,电子钢琴房、专业舞蹈形体室、多媒体中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大礼堂,卫星、电视、多媒体互联网多种网络覆盖校园,设备设施装备跃入全省前列,教学和管理实现了现代化。
(四)强化人才意识,建强师资队伍
2006年全校在编教职工26名,专职教师仅有15名,大量的教师依靠社会聘请,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兴校的理念,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在编和正式聘用的教职工突破100余人,专职教师达到70余名,加上外聘教师,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五)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大大提高
开放转型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学校各类学历教育学生达到7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多种多样。10年来各类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学校从粗放到精细,从无序到有序,从外延到内涵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六)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10年来,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就经济效益而言,办学收入从2016年的150万元增加到800余万元,学校办学经费大幅度增加。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学校这10年培养了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15000余人,非学历教育学生10000余人,许多学生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骨干,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多次受到省市及各部门的表彰,学校获奖人数和次数大幅度增加,社会影响效果显著,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四、开放转型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一)六盘水电大转型跨越发展的启示
1.思想解放是实现地市电大转型发展的基础
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办学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办学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学校思想解放,什么时候学校就得到发展;反之,学校发展则陷入困境。因此,地市电大只有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大力深化改革,确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实践中强力推进学校发展。
2.维护系统办学,突出地方特色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前提
国家开放大学已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地市电大向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要维护开放大学系统的整体发展,在开放大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坚持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突出地方办学特色,强化发展地方特色,把握错位发展的原则,地市电大成功转型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3.结合地方实际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市电大作为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成人高校,随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要根据地方经济转型对人才需要的实际,深入调查,了解何种人才为转型需要人才,何种人才为转型急需人才。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突出办学特色,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要根据实际调整办学模式,科学设置专业,合理配置教师,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学校与地方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4.强化开放办学意识,整合利用先进教育资源是增强活力的源泉
地市电大要打开自我封闭状态,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方向,强化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多渠道办学理念,加强与省内外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学习引进先进学校和企业的办学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整合省内外学校和企业及各类办学的先进教育资源,在全方位互动中增强学校发展的活力,不少地市电大已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5.教育政策支撑是转型发展的关键I
地市电大要实现顺利转型发展,除了多种因素外,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支持极为关键,“国家或政党的教育政策是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国内外开放大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何时何校得到教育政策的支持,何时何校就得到发展;反之,学校发展就困难重重。
(二)地市电大转型发展的思考
1.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办学空间
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技能型高校的过程中,尽管地市电大有多年的办学经验积累,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读学生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竟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电大学历教育学生将会越来越少。因此,必须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招生就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大胆创新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特别是要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结合实际大力创新发展思路,例如贵州开放大学系统可结合贵州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开展项目培训。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结合实际开展的村支两委经济转型培训、电子商务培训、技工技术技能培训,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
2.强化内涵发展,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地方开放大学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内涵发展不够到位,关键是教工队伍的素质跟不上。要不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力,做到培训常规化。努力引进和积累各类高层次人才,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要强化内涵发展,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应加强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并与国内外、省内外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整合利用先进学校和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以强大的竟争力和发展的活力,有效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3.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电大转型物质基础
地方开放大学是地方电大的升级版,尽管近年来各校校园都有不少变化,但是且不说县级电大,就是地市级电大有一个规范校园的也不多。因此,基层电大一定要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力争建设一所功能较为齐全、设备设施较为完善的校园,为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为承担起新型大学的历史重任做好准备,否则地方开放大学建设就没有办学的物质基础支撑,学校要实现较大发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4.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新型教学模式
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就必须拥有一套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夯实公共服务平台,以适应地方开放大学教学需要。同时,要完善设备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新奇感、新颖感,吸引他们主动学习。
5.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学校要去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并竭尽全力挤入地方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从而获得财政投入。地方政策的支持和投入,对于地市电大的转型,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的创建、发展极为重要。
6.加强教育科研、引领事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理论先导,处于国家经济转型和开放大学转型关键时期的地市电大,对于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地市电大只有紧紧围绕开放大学转型的要求,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改革实践的指导服务,才能为顺利转型于地方开放大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转型服务,推动学校稳定发展开辟新路。
地市电大实现开放转型发展,是超越“自我”,提升层次,是一新事物。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也需要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办学经验,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实际,赢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做到了这些,地市电大开放转型会越转越好、越办越好,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创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跃进.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新使命[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7).
积极探索韩城社区教育新模式
韩城社区教育特色简介
韩城始建于西周,古称“龙门”,距今3000多年历史。韩城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辖6镇两办166个行政村39个社区。2012年被省政府设为省级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6年来,韩城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6亿元,经济综合指标位列陕西省县域第二位,西部百强县30名。韩城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文化示范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市”等诸多称号。
一、韩城市基本情况
韩城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物华天宝,文物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现存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6处,在中国西部独此一家,元代古建筑30多处,占全国六分之一,有“陕西元代博物馆”之称。近几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口,累计投入200亿元,全面突破旅游发展,城市旅游环境得到提升,韩城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史记韩城·黄河特区”品牌深入人心。韩城市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提质增效,迈出了“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新步伐,2017年韩城市共计接待游客120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52.6%。韩城旅游已形成了司马迁祠景区、韩城古城景区、党家村景区、梁带村遗址景区四大版块特色旅游。
司马迁祠景区,既有着厚重的史记文化遗存,体会三千年悠久的华夏文化,感受史圣伟人傲然风骨,又能欣赏三千亩国家文史公园湖光山色,还能感受世界顶尖科技带来的“大河之魂”山水音乐秀,足以让你不虚此行。
中国民居瑰宝-党家村早已声名远播,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20多座四合院,还有保存完整的古塔、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门、看家门、贞节碑等18处公用设施以及族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走在古老的石砌巷道,庄严的祠堂,潇洒的文星阁,无不散发着古建筑的文化气息,古人的雅致。观党家家训,品味隽永的文字,是哲学,也是醒世恒言,娓娓道来,言传身教,在游览之余也可感悟人生大道。
梁带村遗址景区是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过几年建设,2018年梁带村博物馆建成使用,让我们一起探寻迷失的古国——芮国,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同时还能欣赏精彩绝伦的舞台音乐剧“芮姜传奇”。
韩城古城有1500多年的历史,五街七十二巷,举目皆是明清乃至元代的楼阁,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星罗棋布,店铺鳞次栉比,九座不同风格的庙宇坐落其中,其中文庙、东营庙、城隍庙等古建筑群,气势恢宏,肃穆古雅,在那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印痕。
二、韩城电大简介
韩城电大创建于1996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办学经历。韩城电大附设在陕西省韩城教师进修学校院内,学校成立于1978年,1986年1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审定备案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之一。学校座落于金城区书院街。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8658㎡,有计算机90余台,多功能厅1个,录播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20个,图书3万余册,常用教学仪器完备。2006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所集师训、干训、学历补偿教育等职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学校,是韩城市教育资源中心与学习发展中心。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环抱,花坛锦簇;办学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资源丰富;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本科学历41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4人,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15人次。学校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教师培训处、学历教育处、总务处。
多年来,韩城进校始终坚守“博学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秉持“谋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大服务、全方位、优培训”的办学目标,坚持优化服务、提升层次的办学思路,学校两大办学特色是“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师教育多年来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出发,努力打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平台,已成为韩城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教师国培先进县市,为韩城的教育事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学校除开展正常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外,还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开办本专科学历教育。
二十余年的发展,韩城学历教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累计毕业学员6000余人,毕业生遍布韩城各行各业。目前韩城教学点共有各类在籍学员1000名学员,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经验日趋丰富,学校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
多年来,学历教育始终以改革创新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突破,认真规范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以“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支持服务”为目标,扎实落实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加强网上教学的监督,认真做好助学服务,通过入学教育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指导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促使学员转变学习观念,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二十多年的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为我们积累了丰富成人培训的经验,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社区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三、韩城发展社区教育的前景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文史之城,韩城具有建设社区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深入挖掘人文因素,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培训的内容,如进行党家村家训的人文教育,史记文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些都是韩城本地所独有的资源,以此开展社区教育确实具有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二是韩城历来重视教育,近年来,韩城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为开展社区教育创造了有利土壤。三是韩城教师进修学校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能满足开展社区教育所需的硬件条件和人才条件。四是韩城电大可依托电大系统优质的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和有利条件开展相关工作。
因此,发挥电大系统优势,依托韩城进校成立韩城社区教育学院,以重点镇和街道办事处为单元,依托各乡镇成人技术学校为基地,设立社区学院教学点,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对构建和发展韩城市社区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设立社区大学的基本构想和目标措施。社区学院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基本任务,本着“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形成融合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资源为一体的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完善的社区教育办学系统,逐步成为主导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抓好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成为韩城社区教育干部和工作者的培训基地;做好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社区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市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服务,为社区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依托韩城进校,建立覆盖全市二级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要以重点镇和街道办事处及社区为单元为基础,依托各乡镇成人技术学校为基地,设立39个社区学院教学点,依托韩城进校组织全市各主要培训机构,成立培训教师工作库,推动此项工作的模式初步发展到由办学实体主导、各方配合、居民(村民)广泛参与的模式。韩城进校可以利用现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远程网络体系等优质存量资源,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社区教育所需的多种功能,在我市社区教育中发挥办学的积极主导作用。
3.充分利用电大系统教学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课程资源服务。社区教育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电大系统已经具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体资源——网络平台教育资源、视音频教育资源以及管理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电大可以通过统筹与整合,发挥电大教育资源存量的作用,为当地城乡居民开展多形式、多方面的社区教育活动。以各乡镇成人技校为依托,建立社区教育教学点,可有效利用全市现有存量资源,创建基地,服务基层人民。
4.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主题活动,为社区教育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社区教育机构是一所新型的面向全体市民加强文明素质教育的社会化、开放式教育机构。以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以提高市民综合文明素质和社区干部专业文化水平为基本任务。要根据当前热点及时开展各类教育活动:(1)开展社区公益性讲座、普法宣传,青砖上的家训,史记文化研究,史记大讲堂,努力丰富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2)技能培训功能:对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所需的劳动技能、转岗技能、专业技能等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重点抓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普遍关注和喜爱的各类短期教育培训。如: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包括行业培训和上岗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培训;家政服务培训;英语口语以及计算机等能力培训;普通话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等各种有益于全民素质提高的教学和服务活动。
5.组织机构
(1)成立市级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宣传、人社、财政、教育、文化、民政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区域内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2)依托韩城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韩城社区学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配备3-5名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学院日常事务。
(3)在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重点镇和街道办设立社区教育教学点,由各镇办化技术学校负责指导村组社区日常工作的开展。
(4)拟给社区学院增加5名人员编制,由韩城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任韩城社区学院院长,新增内设管理机构社区教育处。
6.经费投入
以市级投入为主,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市级由市财政预算安排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核定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健全政府为主、社会参与、个人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在全国终身学习社会中,社区教育必将成为今后全民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韩城发展社区既有历史优势,也有现实优势。新时期,韩城教师进修学校将站在历史新起点,从零做起,奋勇直追,努力创新,锐意进取,也必将在社区教育的大旗下树立自己的品牌,也将为韩城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基础教育高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8年4月
1.1英国1995年,英国就创设了学习型城市网络组织(LCN),与教育与就业部、成人和继续教育国家研究所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英国的学习型城市运动。英国政府1997年以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体系的投资已超过百亿英镑。英国的学习型城市运动总体来看,有如下特点:第一,制定资源质量标准,保障资源开发品质。第二,儿童阶段开始抓起,注重终身学习运动。第三,建设优质资源平台,促进终身教育应用。第四,提供多种基金资助,支持学习资源采购。
1.2美国美国政府重视和推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利用政府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营机制,带动了整个资源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并积极促进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之间的多方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优势,共同推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形成联合各级院校、文化传播公司、新闻媒体、图书馆、学术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体系。美国在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和完善,特别是资源请求服务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如:“金字塔表现性模型(PerformancePyramidModel)”、“eThemes信息化教育资源”项目都引起了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关注。在理念研究、技术实现、教学应用、发展展望等方面的“基于标准、反应性支持、用户参与、动态长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会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3欧洲委员会2006年欧盟资助的旗舰教育培训项目欧洲终身学习项目启动。该项目是早起数字化学习项目苏格拉底、达芬奇等项目的后续项目,项目总预算为69.7亿欧元,实施周期为7年,即自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底。资助资金将被用于资助数百万个人在线学习、培训、教学的项目与活动,以及用于促进教育与培训机构和欧盟内部各体系之间交流、合作,加强事务处理的机动性和发展。同时,2007开始,欧洲委员会启动的eTwinning数字化学习项目融入了终身学习项目。eTwinning门户网站利用通信技术促进欧洲学校之间的合作,为教育者提供有关学校对活动的建议、帮助和资源。五年中,有17000多个会员单位和超过5324个学校参与此项目。
1.4亚洲泰国于2005年成立了泰国网络大学(简称TCU)以解决高等教育危机。TCU致力于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并以门户网站的方式呈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近500门课程和十几个在线资格认证培训。与国内外28所大学和6个机构有了合作交流。在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OCW)致力于推动日本教育资源的共享。JOCW的成员从开始的6家大学,发展到2010年的42个成员,课程数量也从开始的150多门发展到近1500门。
2国内学习资源整合和共享现状调查
2.1上海上海市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非常成功。上海教育资源中心整合了教育电视台、电大教育馆以及十余家国内外供应商的资源,以基础资源为主体,同时涵盖了学前、职业、高等及继续教育领域,构建了较完整的平台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源制作、管理、应用和服务的支持平台。
2.2天津天津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包括党员培训、滨海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红十字会远程培训网、中小学课外教育、社区教育、幼儿教师培训等10大方面的远程教育应用,整合课程3105门,视频资源长度达到100万多分钟。
2.3长春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与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超星、奥鹏学习中心及十三所城市电大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学习资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生活课程、学历教育等等;开通了“全民学习接待中心”、“市民学讲堂”等服务系统。3.4广州以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广泛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创建了以“SSRCS+T+P”为核心的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3学习资源整合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学习资源整合的现状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数字化终身学习方面进行了研究与项目实践,很有成效。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已趋于成熟,并且有大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和相关质量控制机制。另外,发展中国家的终身教育基本还集中在学历教育层面;而发达国家已走在前列,已经在终身学习的开展方面做了大量的项目实践。很多终身学习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学习者被其全球优质资源共享、免费、互动体验等特点吸引;设立了数字化学习中心或社区,很多终身学习项目都很重视国际合作。我国的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成果较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终身学习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好用的资源缺乏;资源有效利用共享水平较低。优质数字化资源的良性建设模式尚未建立,资源开发体制单一,市场力量参与不足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有益的工作:
3.1政府主导学习资源的整合①政府注重投入,夯实全社会信息化基础,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在全国展开。无论是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还是社会公众信息化的建设投入稳步加大。②注重全国一盘棋战略。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整合全国各地终身学习平台资源,提供丰富的非盈利性的优质资源共享。③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量高新企业参与,主持选定平台和资源制作的专业团体,通过投入、引导、制定标准,保证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