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22:52:45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学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
20XX学年第二学期
教
案
课
程
名
称:
乘务心理学
团队/教研组:
任
课
教
师:
使
用
教
材:《高速铁路运输心理学》
课题名称
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
授课班级
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导入】
认识心理学
【新授】
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
1.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2.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特点
二.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1.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服务意念
2.了解旅客心理状态,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讨论、练习】
案例分析:售票员售票情况
【作业】
心理学起源的相关资料
【小结】
通过本章节学习,引导学生们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课题名称
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XX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服务?
【导入】
心理学的起源
【新授】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萌芽
中世纪(11-14世纪):中断
15世纪初: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7-19世纪中叶:研究活跃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独立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讨论、练习】
收集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
【作业】
【小结】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的分类和旅客心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的起源
【导入】
观察生活中的心理学
【新授】
一、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
(一)旅客的分类:
1、按自然构成分类;
2、按社会构成分类;
3、按旅行目的分类;
4、按购买动机分类。
(二)、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需要
1、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2、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二、在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心理的规律性表现
1.旅客动机的产生
2.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购票
4.去车站
5.进入车站及上车
6.车上旅行
7.到站下车及出站
8.继续乘车旅行
三、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旅客
2.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旅客心理需要
2)把握旅客的心理需要
四、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二)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三)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周到性
(四)树立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
(五)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讨论、练习】
旅客购买高铁二等座车票曾更高等级座的心理分析
【作业】
收集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的旅客心理案例
【小结】
掌握心理学、旅客运输心理学与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
了解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悉服务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的分类
【导入】
人的本质及行为
【新授】
一、人为学基础理论
(一)人的本质
1、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
2、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行为
1、关于人类行为;
2、行为种类;
3、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关于心理学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群体心理
1、群体的含义与分类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3、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四)个性心理与群体心理
(五)心里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讨论、练习】
服务群体的沟通技巧
【作业】
【小结】
具有通过旅客或旅客群体的行为特征分析其个性心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管理学理论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群体特点提供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入】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新授】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与管理学体系
(二)西方管理理论概述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1、管理科学化思想
2、管理民主化思想
3、管理高效化思想
4、管理系统化思想
5、现代市场营销思想
二、消费心理学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分析
三、管理心理学
四、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具有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客心理特征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
熟悉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导入】
认识过程包括哪些?
【新授】
一、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一)感觉
1.感觉的特征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意义
4.感受性与练习
(二)知觉
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2.知觉的活动过程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相对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和概括性
4)恒常性
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2)注意
3)定势
5.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1)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2)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新授】
一、记忆
1.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的线索划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考的程度划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4)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的方式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记忆表象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记忆过程分析
1)识记
2)保持和遗忘
3)再认和重现
二、想象
1.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
2)想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补充的作用
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
2.有意想象的种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3.想象与创造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记忆和想象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思维、注意、语言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记忆、想象的基本特征
【导入】
什么是思维?
【新授】
一、思维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2.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3.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
3)抽象和具体化
4.思维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二、注意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整合功能
4)调节功能
5)监督功能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紧张度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三、语言
1.语言的特征
2.语言的结构
3.语言的种类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思维、注意和语言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情感体验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情绪、情感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这些体验属于什么?
【新授】
一、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6.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7.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行为
1.意志行为的特点
(1)意志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为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2.意志行为过程
1)确定决定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2.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四)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性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充分利用情绪、情感达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目的,通过学习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旅客的外在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动机及服务需求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导入】
你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需要
1.需要的含义
1)需要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
2)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2.需要的运动过程
3.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性质分
2)从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3)从需要的范围划分
4.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马斯洛的观点
3)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5.人的欲望
1)欲望的种类
2)欲望的特性
(二)人的动机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
2)社会性动机
3.动机的影响因素
1)嗜好和兴趣
2)价值观
3)抱负水平
(三)人的兴趣
1.兴趣的概念
2.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3.兴趣的分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你的兴趣都有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欲望吗?你现在需要什么
【作业】
人的动机有哪些?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
【新授】
(一)个性的形成
1.个性的特点
(1)独特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决定因素,即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决定因素,即环境因素。
3.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儿童时期
2)学生时期
3)走向社会时期
(二)人的气质
1.关于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气质可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进行划分。
3.气质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三)人的性格
1.关于性格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的本质
5.影响性格的因素
1)生理性因素
2)环境因素
6.性格发展的过程
(四)人的能力
1.关于能力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能力与兴趣的关系
1)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
3)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
4.能力与知识、技能
1)区别
2)联系
5.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性格特点往往能够补偿某些方面能力的弱点
6.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质的差异
2)能力的量的差异
【讨论、练习】
不同类型的人格对应的人物有哪些?
【作业】
性格和气质有何区别?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未来工作有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对旅客群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年轻旅客心理特征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年轻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个性和气质类型有哪些?
【导入】
多大的人算年轻人?
【新授】
年轻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指年纪不大者,多指年龄介于十几岁至二三十岁间的人,强调的是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状态的成人。
一、年轻旅客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1.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2.主动积极、勇于创新
3.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大量涌现,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4.情绪强烈、情感丰富
二、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
1.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
4.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5.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1.正面心理特征
1)聪明开朗、善于思考,创造力强
2)同情心强,乐施好善
3)办事认真,有进取心
2.负面心理特征
1)依赖性大
2)任性专横
3)自我中心
4)性格孤僻
四、年轻旅客的心理特点
1)热情好动、独立性强
2)维权意识强、态度固执
3)服务要求高、肯提意见
4)自尊心强,情绪易偏激
5)尊重权威、能服从管教
【讨论、练习】
作为年轻旅客你乘坐火车时有何要求?
【作业】
年轻旅客群体有哪些心理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多了解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以便在工作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组成及其出行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本地及非本地旅客旅客群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年轻旅客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导入】
你对于大连市来说是本地旅客还是非本地旅客?
【新授】
一、本地旅客是高峰客流的主体
在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中,本地旅客是主流的旅客群体,在全部客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高峰客流的主体和特点
公共交通工具的客流分布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均衡的,其中客流最集中、客流量最大的状态就称为客流高峰状态。这种高峰客流状态发生的时段就称为高峰时段;客流高峰的最大客流量就称为高峰流量。
2.高峰客流旅客的心理特征
通勤旅客是高峰客流分主体,正是因为他们将高速铁路作为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此高峰客流旅客具有明显的通勤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1)赶点心理
2)将就心理
二、非高峰时段的本地旅客
三、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一)非本地旅客的分类
(二)旅客的文化修养
(三)一般的非本地旅客
【讨论、练习】
作为本地或者非本地旅客你的心理是什么?
【作业】
高峰客流主体有哪些?其客流特点是什么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根据旅客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对旅客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的旅客心理现象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的平等心理及从众心理,嫉妒心理表现及其心理特征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掌握不同旅客的不同的心里特征的外在表现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导入】
你对自己的相貌、体形满意吗?
【新授】
一、人格心理
不同的人格是造成人们行为表现各异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人格属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范畴。
准确来说,人格具有3重含义:
(1)人的道德品质
(2)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3)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大性格”是指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开放性仅是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这五项特质能够基本确定一个人的性格。
人格心理是最普遍、最常见和最为基础的人类心理活动。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虽然每个乘客的人格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对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自己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二、平等心理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平等是人类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之一。
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乘客群有:非本地乘客、进城打工族、残疾、体弱、老年乘客等,他们往往对平等服务的要求比较敏感,也最容易产生误解。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生、发展,从内心感受而言,一般有3个层次: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败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它一定要有第二者或第三者存在,而且这个第二者或第三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嫉妒者要优越,或虽不优越,却对嫉妒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提出的打开心胸的办法:
想象一下,你来到大海边,大海是取之不尽的,无论你用盆、用缸,甚至是巨盆来
装,都无法把海里的水装完。
想象一下,你行大海里面取你要的水,而别人也在那里取水,而大海是取之不尽的。
【讨论、练习】
从众犯罪是否应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业】
什么是人格?简要说明人格的形成过程。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换位思考为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情绪与旅客的情绪表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人类情绪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不同情绪表现的旅客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人格?
【导入】
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情绪与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互动。
(二)情绪的构成
人的情绪活动一般包含以下5个基本元素。
1.认知评估
2.身体反应
3.感受
4.表达
5.行动的倾向
(三)情绪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四)情绪的控制
(五)情绪的调整
1.表情调整
2.人际调整
3.环境调整
4.认知调整
5.回避调整
二、常见的人类情绪表现形式
(一)人类常见情绪
1.七情
2.六欲
3.七情与六欲的差别
(二)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
(三)心理波动与心理调节
1.心理波动
2.心理调节
1)心理调节的十大原则
2)心理调节的四法
(1)暗示调节
(2)放松调节
(3)呼吸调节
(4)想象调节
三、常见的旅客情绪表现
(一)疲劳情绪
(二)焦虑情绪
(三)恐惧情绪
(四)怀疑情绪
1.怀疑情绪无对错之分
2.怀疑情绪的消除方法
1)权威信息
2)公示天下
3)实际效果
四、自我牵挂情绪
五、自笑、自嘲、自言自语情绪
【讨论、练习】
面对就业情况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作业】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情绪包含哪些基本元素?
【小结】
掌握不同的旅客群体或个人的情绪表现,分析其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旅客的决策与个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旅行决策要考虑的因素
了解旅客对旅行服务的期待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不同的旅行阶段旅客的心理需求
能够掌握与不同旅客个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情绪包含哪些因素?
【导入】
影响你的出行方式的条件有哪些?
【新授】
一、旅客的决策
旅客产生旅行需求后,就要进行旅行方式的选择,这一步即旅客的决策。
(一)旅客决策的过程
(二)旅客决策的影响因素
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受供给属性和需求属性两个方面的影响。
1.供给属性
2.需求属性
二、旅客对服务的期待
1.旅客运输服务
2.旅客期望
3.旅客期望与旅客满意的对应关系
4.影响旅客服务期望的因素
三、旅客旅行的个体心理与需求
(一)旅客旅行的共性心理与服务
1.旅客旅行总体方面的需要的表现
2.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3.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4.满足旅客旅行共性心理需要的心理服务措施
(二)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2.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3.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4.根据旅行行程和旅行性质划分
5.根据旅客自身条件划分
6.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7.根据旅客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划分
四、旅客旅行的群体心理与服务
(一)旅客群体的特点
1.心理的认知性
2.行为的联系性
3.利益的依存性
(二)旅客群体的类型
1,松散大群体
2.紧密小群体
(三)对旅客群体心理的服务
1.加强对紧密小群体的管理
2.用亲切、和蔼、礼貌的态度为大群体服务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掌握旅客心理活动的基础
1.要有明确的思想基础
2.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要细心、有耐心,有耐力
4.要有迅速、果断的应变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服务方式的改进
(三)掌握旅客心理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旅客旅行的主要心理
2.掌握旅客旅行的具体心理
3.必须注意从站、车的实际出发
4.既要注意重点,又要考虑一般
【讨论、练习】
你觉得影响你的出行选择是什么?
【作业】
旅客群体有什么特点?如何为旅客群体服务?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悉旅客对服务的期待,了解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及其培养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个人能力形成的因素及能力提高的途径
了解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教学重点
具有一定的感觉与感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决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导入】
你觉得你的能力是什么?
【新授】
一、认知分析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感知开始的。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
1.能够促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促使自觉地调控学习活动,顺利达到目标
(二)加强认知能力学习的策略
1.明确目标,了解认知知识
2.丰富认知体验
二、能力分析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能力实际上是个体从事活动的能力。
(一)能力的诱发
1.环境诱发
2.参与诱发
3.设疑诱发
(二)能力的形成
1.素质
1)个人素质
2)企业素质
2.知识与技能
3.教育
4.社会实践
5.勤奋
(三)能力的提高
1.牢固地建立起不畏惧失败的信念
2.在思考中积极地进取
3.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
4.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具有的主要能力
(一)感觉与知觉能力
1.培养感觉与知觉能力的重要意义
2.感觉与知觉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与观察能力
1.培养注意与观察能力的重要意义
2.注意能力的培养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记忆与理解能力
1.培养记忆与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2.记忆能力的培养
3.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思维与想象能力
1.培养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
2.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言语能力及其培养
1.礼貌语言在客运服务中的作用
2.言语的感知与理解
3.言语的表达
4.言语能力的培养
5.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言语表达注意要领
四、技能及其培养
(一)关于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
2.智力技能
(三)提高联系效率的方法
1.明确练习的目标和要求
2.灵活地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知道练习的结果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四)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讨论、练习】
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有哪些?
【作业】
语言在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中的作用有哪些?
【小结】
了解个人素质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一、注重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案课堂检测要注重质和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教学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
心理健康专业硕士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凭借师范教育的心理学类课程的班底,相继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日渐突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上往往不能突破长期习惯的传统惯例,仍然延续局限于教室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其实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曾经强调指出,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为此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的培养上都做出了一些改革与尝试,特别是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时间短,培养经验不足,以及案例教学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加上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上的差异、教学管理改革滞后等所带来的负面制约作用,这些改革与探索的效果多半不甚理想。
二案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适合性
案例教学是在模拟实践领域中实际问题情境,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互动和探索尝试等方法,学习者获得融合性知识,并提高实际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最初并不是直接产生某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产生于教学实践。188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发了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后由哈弗商学院用于高级管理精英的培训。这是最早实际运用案例组织教学的例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人将其运用在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上。所谓“案例”,就是对实际情境的一个描述,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包含内容、过程、性质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同于教师的举例,它一般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征。教学中,案例的作用是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建构主义认为,认识隐含在情境中,人的理解是对情境自我建构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按照词语逻辑关系、理论意义、以一种良好的结构预先组织好的,这与真实的现实情境所隐含的知识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我们在学校中学会的知识却难以在现实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4]。与其它教育硕士专业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最适合也最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其培养目标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绝对要求。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工作本就经常性面对一些特殊情境,其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绝对依从于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调整并做出决策。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开展案例教学改革,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有着实际的客观需要[5]。但是经过一段实行之后,往往感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认定;似乎教学改革的效果也没有象预想的那么突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着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顶多就是多联系实际。其实案例体现的是实际职业情境,它是为整个人才培养服务的,而不是为个别教案服务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要从案例出多发,以情境问题为锚点来组织知识教学,打破原有以概念或理论意义来组织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按照传统教材内容的顺序。在理论与实践这一维度之间,案例教学可以有多种程度、性质和类型。第二,案例教学中案例来源。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依据,又是教学的有效组织者。有人认为,案例教学开始于案例形成之后。这种观念指导下,往往会把案例绝对化,要先把案例编写好,甚至购买现成的案例。这种案例教学属于简缩版的案例教学,将案例视为教学的唯一指针,隔离了与实践的关系,最终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案例教学的全部过程必须包括案例形成,具体案例形成过程又包括案例的识别、体验、描述、概括等。案例与案例库要开放地、动态地始终保持与实际情境的联系[6]。第三,案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论素质与教学实践能力。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教学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远不是一个教学方法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论上思想观念的问题。它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案例教学的精髓,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比对比分析、讨论交流、团体合作和尝试探索等。不存在单纯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它更应该称作一种教学模式。第四,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对案例教学的支持性,是否合理配套,也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与案例教学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很多,比如,已经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见习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和学生课程考核的有关规定等。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历史 “学案”教学
在今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方向。而新课改也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并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与传统的教案为本的教学方法相比,“学案”教学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1]“学案”教学作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新课改的要求下开展“学案”教学的重要性
1.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和自学等方法。尤其是讲授法,是教师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后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通过这几个环节最终较好地掌握相关史实,从而使学生较好地应付考试。但是,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形成以传授、灌输为主的被动学习局面。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传统教学既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结果往往是学生记住了史实,却忽略了历史课程本身的作用。
而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使自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结构程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练结”。这种教学方法,在功能目标上突出强调了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这一模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在这种自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引导,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的重点,因而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2.“学案”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所谓“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案。这种方案立足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学案”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只起指导、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目的,并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也就是魏书生先生所说的:“教育的责任,固然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2]
学案学习主要具有下列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是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培育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创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第三,模式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知能统一,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齐步走的格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自主、分散的教学,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第四,该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缩放教师的讲课时间,这样可以做到个别辅导、学生互助、教师统一讲解的有机结合等。
二、高中历史课堂学案教学的实践策略
因为“学案”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完善知识建构,为此而编制的可用于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案,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要实践好学案教学,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学案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且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是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包办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案的设计、学案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把课堂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只有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毕竟,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持久和深刻的。
2.重视学生本身的特点
高中学生相对初中学生来说,独立学习的能力要强一些,自我表现意识发展的程度要高一些。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高中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再加上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结构性强,使高中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所以,在高中历史的“学案”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以上心理的特点,改进教学,把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尊重、全面关心,使他们和谐持续地发展。另外,在对学生学案学习的评价方面,要尽可能地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对学案设计的引导上,教师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历史生动化。总之,“学案”教学模式以多种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其实践性较强,具有诸多优点,是一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的好的教学模式。
3.“学案”编写的指导原则
在具体的操作中,高中历史课堂的学案编写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而言,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第二,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第四,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五,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在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学案”教学后,考察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途径和维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佳境。其次,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再次,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最后,衡量“学案”教学是否有有效的标志评价。学案学习中能否有效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为主题,最后沦为漫无目的的自学。所以,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使学生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培养比较、辨析等高考能力。此外,在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方面,是否能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志。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过程中,“学案”教学作为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并实现“教学相长”。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在历史教学中,既重视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明风军.从教案设计到学案设计是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J].基础教育,2005,(3):58.
一、关于地理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预习、探究为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的方案,三案合一,解决了教与学、说与做、看与听的辩证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和谐统一。
传统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向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式转变,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实为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成功佳径。因为它首先实现了三个转变,实现了“兵练兵”、“兵教兵”的教学目的。
1 从听明白向学明白的转变,避免了――学生“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就是不会做”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一节好课,主要标准是教师是否讲得好。好像只要讲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一厢情愿地过度关注学生的正面因素,把学生看作是一张无任何知识痕迹的白纸,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从脑海里全都复制出来粘贴在这张白纸上。是否吸收消化,教师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大多时候,教师所付出的努力与学生的成绩不成正比。
在电视里,见过这样一个游戏:七八名嘉宾站成一排,在前后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了第一位一张纸条,上面是一句很长的话,然后让他向后面的嘉宾依次传达,传到最后一位时,主持人让他复述一遍从前一位传过来的话,结果与纸条上的内容大相径庭。因为,每传递一次都有一些信息被丢失。关于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现代心理学实验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听这种学习方式能记住的知识仅占20%,其他分别是,读为10%,看为30%,看听结合是50%,说占70%,说做结合为90%,教别人为95%。
可见,听说结合,说做结合或当小教师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学习形式,而小组合作就是以这样的学习方法为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排和设计上,要格外关注学生自我获取显性信息的能力及提高对知识触及的敏感度。并训练学生学会如何从显性信息中挖掘出内在的隐性知识。
2 从看明白向说明白的转变,避免了――教师“我都演示了快一百遍了,就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还不会”的问题
看明白和说明白其实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教材中基本的知识表述外,教师还要通过课件、Flis等诠释相关概念以及展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看明白其实明白的大多是一些表象的、目视所及的层面的知识。而说明白是透过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表述,是感悟,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是把零散的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的过程。
地理教学中,虽然小组合作是实施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其实是自主与合作两个过程。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是基础,是获取显性知识的主要过程,也是看的过程。合作是升华,是对隐性知识的探究和对表象知识背后原因的获取过程,是说的过程。所以,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获取,对隐性知识的感悟,还是对方式方法的总结和技巧的归纳都是在学生们的听与说、看与做中完成的。
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对知识的条块分割,通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矫正等达到对知识的统一认识,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通过交流、辩论,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说知识。即说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相应的链性、网性知识架构等。
(2)说感悟。不但包括对学习体验的感悟,也包括方式方法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体验。
(3)说学习方法。依据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同学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相互借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4)说评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甚至是教师的。评价的范围包括构成课堂主客体的各方面因素。
(5)说解题技巧。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技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在新课堂里,学生要说或者想说的其实很多,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既可以说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也可以适当探究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地理知识和现象,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
3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避免了――家长“我的孩子早就不想念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复制式教学,学生由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身体大部分感知器官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很难从根本上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以至于学生过剩的激情只好以学习以外的方式发泄。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解边维持课堂纪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首先,利用学案来组织教学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杜威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学习就好比踢足球,在正常情况下,足球运动员在场上踢足球,教练在场外监控、指导。而我们传统教学是教师把学生置于看足球的位置上,教师自己上场踢球去了,教师踢得越多,学生参与得就越少。而导学案就是把学生推到足球场上,即使足球水平再低,参与的时间长了,水平也会提高。
其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学生的激情能通过学习宣泄出来。导学案创造7热烈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整个课堂随时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感悟以及评价。虽然教师也调控课堂教学,但调控的目的主要是对知识或者学习环节的引导。
,
另外,探究小组的命名也可以迎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如,火箭组,奋进组,或者是成功一组,成功二组等。在学生们看来,自己小组的名字也就是小集体的荣誉,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组内同学能起到引导作用和榜样作用,通过对导学案的精心设计,真正达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结、导测的作用和目的。组内那些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同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地理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倡导以学生探究为主要形式。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而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决定了后面的程序和内容。所以说,自主探究是一节课的起点,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才能找准后面程序的切入点,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直接
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通过“确认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检测补救”来构建课堂环节。
1 个人备课形成初案
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学生学识状况及学案要求等因素个人备课,设计编写导学初案。
2 集体备课 形成通案
同一教研组教师要集中备课,针对个人备课中出现的有关教育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及切人点的确定、知识体系的编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针对个人备课所形成的初案进行评价审议,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形成组内通案。
3 完善提升 形成个案
教师结合导学共案,针对学生情况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提升,突出学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效性,形成特色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等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
4 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找出学案的优点和不足,把优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理认识,作为以后教育教学的指导。对不足要提出改正措施,认真总结。对课后反思,要在学案上以旁批的方式进行标注和补充,使学案更趋完善,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另外,及时反思,还能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学案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由于只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除了基本环节和知识框架以外,具体到学生在课上探究和展示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是教师事先无法预知的。就是因为课上有些学情课前不可预料,才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在课上要随时做好对学案的个别部分进行补充或调整,因此,学案的设计不应像教案那样具体,所以,学案也是应急预案。
三、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为了使有效课堂达到有理有序,教师的场外监控、指导起关键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是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方向标,是学生探疑解难的切入点,是以旧知解新知的纽带,是知识间逻辑层次的衔接点。没有教师的点拨,课堂教学就是一团乱麻。
1 教师点拨的容
(1)对知识衔接的点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注意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或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适时适当点拨。
(2)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这一点很重要。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探索达到有序的一种知识手段(而组织学生学习,调控纪律属于组织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一个知识环节进入另一个知识环节。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在导学案的编排上,要突出这样的导学目的。
(3)对课堂学习情绪的点拨。在有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追求热火朝天、好声连连、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追求身动而影响了心动。过于沉闷,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这时,适当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恰当的点拨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4)对课堂调控的点拨。这里包括知识调控和组织调控。前者是对学生探究知识、层次节奏等知识方面的把握和点拨。而后者是指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及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5)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对于有效课堂,我们反对把一切都推给学生的做法,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杜绝对同一难题乱哄哄地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避免偏失了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出现学生在场上随意踢球的现象,那永远也没有破门的机会。既浪费了时间,也无收获可言。有时临门一脚,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的限制,必须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2 教师展示的容
在以导学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课堂展示,展示自己收获的知识、自己的观点看法、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技巧以及自己对其他同学所展示的评价,等等。但同时还要注重对以下方面的展示。
(1)展示其他学生不知道的。一是其他同学不能解决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二是典型性、综合性强的学习案例。三是根据课堂实际教师随机确定需要展示的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展示的内容切忌过滥,应有灵活性。而且内容还应根据课上学生完成情况和掌握程度作出确定,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对解题思路、技巧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展示。以启发诱导为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究方法、究原因、究解题思路。
(2)展示其他学生想知道的。首先,展示拓展提高。随着传播知识载体的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在课外阅读和对日常生活观察中总会有一些自己感兴趣并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地理现象或事物,在不影响本课学习效率的情况下,可允许学生们提出来与师生交流。
另外,在学生展示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对于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要学会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掌握并能解决其他同类型问题能力的目的。
其次,展示思路方法。学生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案例或典型试题以及自身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同学们如何审题,怎样从题干的字眼、词眼甚至在给予的选项中发现答题信息,如何从显性知识发现隐性知识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等。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把题做会,更重要的是为了练习、巩固、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从同学展示中学到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尽可能地构建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切忌就题解题、论题。
再次,展示规范要求。包括自我探究的基本要求,识图的方法以及文、图相互转换的规范。结合自己的答题隋况以及一些典型试题,明确在一些试题答题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纠正在理解、思路等方面易出现的偏差,对地理术语的运用、语言的完整性、答题的逻辑顺序以及阐述的层次性提出要求。
第四,展示动手能力。包括学具的制作和使用,教学模型的演示以及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中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别人,尤其是自己老师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