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7 18:04:33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农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农药论文

第1篇

1.调查问卷设计由于农药的营销对象和使用者都是农民,所以选取了当地的两个村庄,随机发放问卷,也利用了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33份,问卷回收率为88.3%,有效率为87.9%

2.调查分析(1)农户对生物农药的了解。农户对生物农药了解比较少,说明当地政府以及生产厂商对生物农药的宣传比较少,对其产品的了解程度低,只是停留在知晓这个产品存在的层次。(2)农户关注的因素。农户所关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价格,见效快慢以及安全性三个方面,而生物农药其他优点并未被调查者们所注意比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生物农药的制造加工比较环保,不易被害虫产生抗性等,都不是他们所注重的因素。(3)购买意愿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71.2%的调查者对生物农药有所了解,知道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相对传统的化学农药而言,只对病虫害有作用,对人危险较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是在实际中购买使用者仅占57.1%,大多数调查者还是更加看重直接的经济效益,选取了见效快的化学农药。

二、现有的营销策略分析

1.产品(1)产品质量较高。被调查地有两处农药厂,只有一家有生物农药的生产及销售,其产品主要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尽管没有其他厂商的竞争,但其产品质量是经过国家安监部门认证的,被调查者中使用过其产品的农户有84.2%表示其质量不错。(2)产品种类较少。被调查地有两处农药厂,只有一家有生物农药的生产及销售,其产品主要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种类很不完善。(3)产品包装较差。产品包装不够精细,大部分调查者表示尽管对包装没什么要求,相关的安全标识还是要有的。农药都是有一定的有毒性的

2.价格(1)本身定价合适。被调查的76.8%的农户表示价格可以接受。(2)没同类型产品的价格竞争。因为调查地只有该公司能生产生物农药,所以没有价格方面的竞争,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剂期望的利润以成本加成定价法制定其价格。

3.渠道(1)市场比较小而集中。调查者反馈该公司产品基本都集中在本地销售的,没有销售到其他的地方。(2)销售渠道短。用户可以直接在厂家买,没有对中间商的依赖性,信息沟通效率较高。

4.促销方面(1)促销力度太小,公司针对产品的促销活动很少,主要客户来源还是老客户,没有积极地寻求新客户,缺乏对市场环境的了解,也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到这不能针对想的展开营销工作,只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联系,营销效果比较差。(2)广告宣传几乎没有。该公司在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的广告宣传几乎没有,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反映他们知道这个生物农药的途径基本就是看别人用了所以才使用。(3)没有完善的网络平台,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在信息时代,改公司的网站建设并未投入很大精力,只是有点公司的简介以及主要产品的简介,信息量很少,更不用说是在全国性的商务网站上建设他们产品与消费者互动的平台。

三、营销策略建议

1.企业方面(1)加强广告宣传。针对农户们听说护国生物农药但不是很了解这一现象,农药公司可以利用电视媒体,户外广告灯多种广告媒介宣传,也有必要进行网络营销搭建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宣传来使农户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升他们对生物农药的认可度和信任感,进而由潜在的小费给这变为实际的消费者。(2)压缩成本,提高药效。公司应针对农户们所看重的生物农药见效比化学农药慢而进行改进,注重科技研发,把已有的产品做得更好(3)丰富产品种类。公司应针对各种病虫害生产研发更多种类的生物农药,而不再是生产单一的杀虫剂与除草剂。(4)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公司可以通过公共关系的建设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增加公司的影响力,让消费者充分认可。

2.政府方面(1)进行环保知识的宣教活动。针对农户们对生物农药环保性的重视程度不高,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改善环境的迫切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而减少化学农药的购买使用,增加更为环保的生物农药的购买使用。(2)加大对厂商的投资于扶持。政府应加大对生物农药产业的扶持力度,进行投资和补贴,使得厂商有更多的自己用于科研开发,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增加农户们购买的几率。

3.消费者方面提升自身的消费观念农户们要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少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化学农药,使用环保的生物农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结论与讨论

第2篇

1.1药效计算方法。灰霉病:病果率(%)=(病果数/总果数)×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果率,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果率,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果率,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果率。白粉病: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病情分级方法具体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以上。

1.2安全性。观察各用药区作物及其它生物的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3、4),生物农药腐霉对草莓灰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较化学农药嘧霉胺、烟酰胺等略低,但防效间无显著差异。以用腐霉3000倍液灌根加喷雾处理防效较高,与化学农药效果接近。腐霉6000倍液灌根加喷雾处理防效在发病初期较高,但后期对病害控制效果不佳。不灌根而直接使用腐霉制剂喷雾的防效均较低。

2.2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见表5、6),生物农药腐霉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防治效果。腐霉3000倍液灌根加喷雾处理的平均防效与化学农药相差无几,甚至高于部分化学药剂,但处理无防效显著差异。腐霉6000倍液对白粉病初期效果较好,但在用药10多天后表现为防效较低,与部分化学药剂间防效有显著差异。

2.3安全性经观察,各用药区作物及其他生物均生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分析与讨论

3.1腐霉制剂对草莓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腐霉对草莓灰霉病、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草莓移栽后,用3000倍液进行2次灌根,并定期进行预防性的腐霉溶液喷雾,对控制病害发生有较理想的效果,防效与化学药剂无明显差异;不进行灌根或用腐霉6000倍液灌根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腐霉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要明显高于灰霉病,在防治灰霉病时,最高防效仅64%左右。本试验并未对其他病害进行相关田间试验,需作进一步试验验证。

3.2腐霉制剂防治草莓病害需注意的问题试验发现,使用生物药剂腐霉重在预防,在发病较重时使用,防治效果不佳,且持效期不长,需按时进行多次防治,最好每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5d。使用腐霉制剂时,需在水中浸足20min,令其孢子充分湿润萌动,否则药效会有所折损。此外,腐霉制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1~2月期间,气温较低并遇连续低温多雨天气,棚内湿度较大,灰霉病发生较重,可能对腐霉防治效果的发挥有一定影响,在此期间,腐霉6000倍液灌根处理防效较低。

第3篇

试验设在玉门市柳河乡蘑菇滩村四组,枸杞品种为宁枸2号,杞龄4年。试验当天天气晴朗,8h、14h、20h平均气温19℃,平均相对湿度14.7%。试验设5个处理:(1)为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600倍液;(2)为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3)为0.5%藜芦碱可溶液剂400倍液;(4)为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5)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50m2,顺序排列,3次重复,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于枸杞叶正反面,以叶面湿润不流液为宜。于2013年5月20日喷药,按小区喷药,先喷对照清水,然后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顺序喷每个处理,每喷完一个处理,彻底清洗一次喷雾器。每小区按相同方位固定8株调查螨包量,喷药前1d调查螨包基数,喷药后1d、3d、5d、14d、21d、28d各调查一次,记载螨包数,计算校正防效。每次同时观察施药对枸杞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校正防效(%)=[1-(处理区药后活螨数×对照区药前活螨数)(/处理区药前活螨数×对照区药后活螨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观察,施药后枸杞植株生长发育及茎、叶色泽一直保持正常,说明供试药剂、剂量及施药方法对枸杞生长发育安全。

2.2不同处理对枸杞瘿螨的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施药后1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49.32%,其次为处理(3),为46.79%,处理(4)防效最低,为7.18%。施药后3d,以处理(3)的防效最好,为84.09%,其次为处理(2),为81.82%,处理(4)防效最低,为34.09%。施药后5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64.62%,其次为处理(2),为62.26%,处理(3)防效最低,为25.71%。施药后14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2.38%,其次为处理(2),为20.63%,处理(3)防效最低,为15.18%。施药后21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2.65%,其次为处理(4),为46.17%,处理(3)防效最低,为14.77%。施药后28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3.51%,其次为处理(4),为46.17%,处理(3)防效最低,为14.00%。从不同药剂来看,药后3d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瘿螨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84.09%和81.82%;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药后28d防效仍达到53.51%,说明该药剂对枸杞瘿螨药效较稳定,持效期较长。

3结束语

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1%苦参碱可溶液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2.8%阿维菌素乳油对枸杞瘿螨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d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瘿螨的防治效果最好,除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34.09%外,其余3个处理的防效均达75%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20.63%~81.82%,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药效较稳定,持效期较长,药后28d防效仍达到53.51%。鉴于防效与持效期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和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600倍液喷雾。综合考虑前期速效性和后期持效性较差,建议生产上按试验剂量在第一次施药后于每次采摘后立即施药,共施4~6次,并交替用药,以提高防效和延长持效期。参试4种生物农药,因其毒性低,满足了有机药品生产规范和技术要求,有利于保证药品品质,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的健康安全。

第4篇

1.1安全性调查在大田整个生育期对试验药剂处理烟株进行药害调查。

1.2药效测定最后一次施用药剂后15d调查该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每处理调查50株,分5点调查。计算被害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1.3初烤烟叶产值在鲜烟叶采收时分大区进行采收,烤后烟叶分级按照行业内相关标准执行,测算产值、产量、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

1.4化验分析各处理选取X2F、C3F、B2F各2kg,平衡等级后送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测试中心进行烟叶外观测定和主要化学成分常规分析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农药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后一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0.6%苦参碱水剂后烟青虫危害株率减少14%,防效77.8%,施用1.5%除虫菊素后烟青虫危害株率减少12%,防效66.7%(表1)。说明两种生物农药对烟青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0.6%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更明显。

2.2生物农药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根据最后一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施用0.3%超敏蛋白微粒剂后病株率为4%,防效40%;施用0.5%大黄素甲醚AS(抗病毒剂)后病株率为6%,防效60%(表1)。说明两种生物农药对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大黄素甲醚AS(抗病毒剂)防治效果优于0.3%超敏蛋白微粒剂,但差异不明显。

2.3生物农药对有机烟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值、产量各处理明显优于对照,单产、产值、上等烟率、均价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

2.4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对烟叶物理性状分析表明,下部烟叶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1,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2,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4;C3F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2,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2,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4;B2F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2,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3,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3(表3)。整体来看以处理2物理性状较好,其余4个处理无明显差异。

2.5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主要外观质量的影响从表4可见,主要外观质量表现较好的处理4,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3。其中:X2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1和处理2,其次是处理4;C3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1和处理2;B2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成熟度表现较好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油分表现较好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2。整体外观质量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1。

2.6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烟碱含量除处理3的B2F偏高外其余普遍偏低,符合有机烟叶的标准。X2F钾含量最高的是处理4,处理3和处理1次之,均超过2.0%;C3F钾含量处理2最高,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4;B2F钾含量最高的是处理5,其次是处理1。氯离子含量均<0.3%。糖碱比:X2F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4次之;C3F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4次之;B2F最高的是处理5,处理4次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分别超过24%和22%(表5)。整体化学成分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但差异不明显。

2.7田间安全性评价观察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生长情况,发现所有处理的烟株生长正常,无任何药害现象,选用的所有生物药剂均对烟株生长安全。同时各处理化验均无农药残留,试验的所有生物药剂均适合有机烟生产使用要求。

3结论与讨论

第5篇

1.1熟悉生物农药的特性,选择恰当的品种。生物农药的特性包括药剂的有效成分、适用范围、作用途径和作用机理等。农药的商品名因厂家不同而众多,但有效成分只有一个,如Bt杀虫剂有苏利菌、敌宝等多个商品名称,但有效成分均为苏云金杆菌(Bt);应用范围主要是对鳞翅目幼虫有毒杀作用,对同翅目类及茶蚜、螨、介类等害虫基本无致病性。另外,还要注意其变种的应用范围;作用途径为胃毒杀;作用机理是死后尚可感染同类害虫。生物农药的选择性强,防治谱不广,不同生物农药其作用对象不同,在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其特性后,明确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品种。

1.2根据病虫特点,准确把握用药时期。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阶段性,与茶叶的生育期、当地气候和农事操作等关系非常密切。害虫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卵、幼虫、成虫、蛹四个发育阶段,卵期有卵壳保护,老龄幼虫有较厚的蜡质层保护,成虫有翅可飞行,蛹期有蛹体保护,低龄幼虫是害虫最为脆弱的时候,是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可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发生预报,提前2~5d施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如应用Bt乳剂、白僵菌等,喷药后害虫3~5d才逐渐死亡。另外,在防治茶叶病害时,生物农药所起的作用一般是协调其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必须在有害病原菌危害之前使用,效果才好。

1.3注意环境因子,掌握科学用药时间。对生物农药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温度、湿度、光照、降雨和风力等。施用时要求温度、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开强光和大风天气,在有微风的时候使用,效果最好。施药温度宜掌握在20℃~30℃,如Bt杀虫剂,在低温条件下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繁殖速度十分缓慢,其活性成分伴孢晶体很难发挥作用,防治效果则差。生物农药对湿度极为敏感,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抑制靶标,一般情况是随着环境湿度的提高药效提高。如白僵菌、绿僵菌没有一定的湿度孢子不能萌发,药效丧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农药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阳光直射30min,芽孢死亡率即达50%左右,直射1h后,芽孢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显著降低药效。因此,喷施生物农药应选择晴天早晚时间、阴天或雨后转晴为最佳。早晚有露水,药剂能很好地粘在茎叶上,特别是粉剂,有利于芽孢繁殖,只要害虫食到茎叶,就会很快死亡。另外,应尽量避开大雨,因为大雨会将菌液冲刷掉,药后遇大雨须重喷1次,但施药后5~6h遇小雨,有利于芽孢发芽,非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会提高防虫效果。

1.4注意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科学混配。由于生物农药防治谱较窄,在茶园多种病害虫混合发生、集中暴发时难以迅速控制病虫害,需要合理地与一定的化学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生物农药中加入低剂量的化学农药,两者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可起到增效的作用。另外,当病虫发生量较轻时,采用生物农药,严重时可采用速效性的化学农药处理后,再采用生物农药进行控制。科学混配生物药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但混用的时候,要注意药剂的性质,不能随意混用。生物杀虫剂可以与多数低毒化学杀虫剂进行混配,但不可与化学杀菌剂混配,也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一旦错配,生物药剂的活性就会遭到扼杀,失去效力。多数生物杀菌剂可以和多数化学药剂、生物药剂进行混配,但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另外,配用时要详细阅读说明书,随配随用,一次用完。如白僵菌,配好后要在2h内喷完,否则孢子早早萌发,失去效力。

1.5恰当选择喷雾器械,结合剂型合理应用配药方法。生物农药扩散性较差,在选择喷雾器械时要考虑其特性区别对待,注意喷洒均匀。传统喷洒器械是由上而下直接对作物喷施,损失较大,应考虑选择使用高性能喷洒机械。如采用弥雾法喷施,与扇形空气喷口配套的液压喷嘴,喷出的雾滴小而均匀,达到均匀喷雾的效果,大大提高防效,同时降低了应用成本。生物农药一般以胃毒为主,无内吸性,使用时应考虑剂型。对粉剂的使用,可借助空气浮力和风力分散于较大的范围,从而与害虫有更大的接触,达到防治效果。配药时先称取所用药量,加入少量水搅成糊状,然后边搅拌边加水直至所需水量;乳剂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量取每公顷用药量,兑水量750~l000kg,搅匀即可,在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洗衣粉、皂角或茶子粉作粘着剂,有利于提高喷洒效果。胶囊剂不仅有较好的防效,而且能保护其中的病原体,可用于茶树育苗、移栽时撒施。

1.6注意生物农药的有效期,妥善贮藏。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生物农药由于具有生命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干扰,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较差。所以,应注意阅读说明书,查看有效期,妥善选择贮藏地点,一般要求阴凉、干燥,避免受潮。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赤霉素等,它们的特点是不耐高温、不耐贮藏,容易吸湿霉变,保存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6篇

试验方法

1草莓蚜虫的防治本试验设0.5%苦参碱AS400倍液、柿醋200倍液、对照化学药剂10%吡虫啉WP2000倍液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m2。在10月26日大棚草莓现蕾初期(亦即蚜虫盛发期)喷药。

2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治试验设0.5%苦参碱AS400倍液、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对照化学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m2。8月份为草莓育苗期,斜纹夜蛾为害较为严重,故于8月20日喷药。

3草莓蓟马的防治选择在4月15日喷药,此时为大棚草莓蓟马的发生高峰期,其严重为害草莓的花和果实。设0.5%苦参碱AS400倍液、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对照化学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m2。上述3个药效试验均采用长江-10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喷液量675kg/hm2。

田间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施药前和施药后3、5、7d,每小区定点20株,调查虫口数,按下列公式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进而计算校正防治效果,并用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的校正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校正防效(%)=[(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在调查草莓蓟马的虫口数量时,由于蓟马个体较小,而且跳动活跃,因而难以准确调查其虫口数。故改换调查了草莓花和果实的受害率(即蓟马对花、果实的为害率),用受害率来计算相对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相对防效(%)=[(对照区花果受害率-防治区花果受害率)/对照区花果受害率]×100%。

结果与分析

1苦参碱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见:在药后第3天,0.5%苦参碱AS400倍液对草莓蚜虫的防效达72.22%,对照化学药剂10%吡虫啉WP的防效达81.62%,自制柿醋的防效仅为39.44%;在药后第5天和第7天,各处理的防效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在药后第7天,0.5%苦参碱AS的防效达81.84%,10%吡虫啉WP的防效达90.28%,柿醋的防效只有50.93%。0.5%苦参碱AS的防效虽然低于对照化学药剂8.44个百分点,但其同样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苏云金杆菌对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在药后第3天,16000IU/mg苏云金杆菌(BT)WP对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效达70.97%,对照化学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效达81.32%,0.5%苦参碱AS的防效仅有41.18%;在药后第5天和第7天,各处理的防效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在药后第7天,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的防效达79.74%,虽然极显著低于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效(88.49%),但极显著高于0.5%苦参碱AS的防效(49.49%)。表明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对草莓斜纹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不同药剂对草莓蓟马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见: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对草莓蓟马为害花和果实的相对防效分别为47.6%和38.0%;0.5%苦参碱AS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6.7%和52.8%;对照化学药剂10%吡虫啉WP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4.0%和70.0%。表明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和0.5%苦参碱AS400倍液对草莓蓟马的防治效果明显不如10%吡虫啉WP。

小结与讨论

第7篇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1)0.6%楝素乳油333倍液(667m2药剂量150mL);(2)0.6%楝素乳油250倍液(667m

2药剂量200mL);(3)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250倍液(667m2药剂量40mL);(4)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667m2药剂量50mL);(5)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667m2药剂量100mL);(6)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667m2药剂量125mL);(7)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67m2药剂量25g);(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照药剂)1667倍液(667m2药剂量30mL);(9)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对照区面积15m2)。试验采用卫士WS-16P喷雾器(喷孔直径0.7mm)手动均匀喷雾,每小区药液量2.25kg(667m2药液量50kg)。

2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菜青虫基数,施药后1d、3d、5d、10d分别调查害虫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具体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2株,挂牌定株进行调查,记录各小区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各处理的差异性。试验期间注意观察各处理甘蓝的生长情况,看有无药害发生。

结果与分析

1各处理药剂的安全性

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区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区相比无明显差异,未发现药害症状,说明供试药剂对甘蓝生长安全无害。

2各处理药剂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菜青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0.3%苦参碱效果最好,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400倍液药后1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61%和94.67%,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与对照药剂96.66%防效相当,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27%、99.12%,均好于对照药剂94.92%的防效,且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24%、96.03%,极显著好于对照药剂和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0.6%楝素、1%虫菊•苦参碱和16000IU/mgBt3种药剂5个处理的防治效果一般,药后4次调查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下,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在药后4次调查中,0.6%楝素乳油333倍液和25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药后3d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56.96%和62.51%;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250倍液和100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也是药后3d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0.31%和78.86%;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药后1d的防效仅为36.25%,药后3d和5d防治效果分别上升到70.77%和73.21%,药后10d的防治效果仍有66.84%,持效期较长。见表1。

小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