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13:49:49
序论:在您撰写心血管内科实习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8-01
内科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中心血管内科是的重点和难点,但实习时间比较短,大多教学医院都只有3-4周,而此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临床内科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对掌握疾病的诊治有很大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员。本文根据自己担任教学秘书时的几年带教经验,总结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具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实习生方面
首先,理论知识不扎实和参差不齐:内科学的内容多、范围广,要让同学们在短短的一年内掌握所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同时,成绩的好坏以及学习的认真程度决定了每个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同。其次,目标不明确: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犹豫于考研和工作的抉择中,想两手抓往往两手都抓不好,从而忽视了实习的重要性。再次,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同学学习被动、求知欲望不强,不主动观察病人,学习也常常是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也一定程度上打击老师的带教积极性,更有少部分同学直接选择性放弃实习。第四,心态未摆正:部分学生往往认为实习就是“打杂”,总是干琐碎的事情觉得没意思,导致小事不想做,大事或重要事做不了[1]。
2.管理层面和带教老师方面
首先,管理层面、也就是临床部与带教老师,即上、下级在针对实习同学的要求和纪律上,不能形成“默契”,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关系背景,给带教老师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专业的特殊性和医疗环境的影响:由于心内科常常病情重且变化快、以及近来医疗环境相对紧张,导致实习同学在科室缺少沟通、操作的机会,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积极性。再次,带教老师不规范和工作繁忙: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带教方法参差不齐,以及工作量繁重,没有足够精力对实习生进行比较规范的指导[2];最后,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技巧,部分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进而不能很好的带动实习同学的积极性。
二、如何改进上述问题
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是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过程,更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合格医学人员的方法。但近年来对实习医生的感觉是一届比一届差,所以改进临床实习治疗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改进方法如下: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古人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3]。”医德的培养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潮流,它是判断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先决条件。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在带教过程中,除了学习《执业医师法》等相关卫生法规,提高实习医生的法律意识,依法行医和执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外,带教老师还要以身作则,注意平时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2]。
2.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在实习生管理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并按其执行,尤其是临床部与带教老师之间要达成一致,不能出现带教老师按纪律严格要求学生,而学生通过所谓的“关系”而减免对他的纪律约束,让相应纪律形同虚设,必须避免此现象的出现。
3.实习同学自身要有紧迫感,要知道毕业后自己的身份就是医生了,面对的是生命,所以必须利用好实习这一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4.目标明确:尤其在考研和就业上,就个人的经验而言,两者并不冲突,考研中西医综合是大头,如果西医综合能考到200分左右,那考研根本就没有难度!目前西综更侧重于临床,所以在内科实习中,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病例分析题帮助极大。
5.摆正心态: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习过程就是一点一滴积累临床经验、现在的每一位医生,都是你们这样过来的,甚至过得比你们都苦。所以,实习同学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主动,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6.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老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活课本,同时带教教师及时了解新动态和指南不仅是对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带教过程中与时俱进,提高对本学科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指导科研有很大帮助[4]。
7.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的普遍现象是初到临床时有较高的热情,但随时间这种积极性明显降低,所以这时老师需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首先,实习生无临床经验,对知识仅限于书本,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临床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可通过病例分析,帮助学生捋顺临床思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然后应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诊断[5]。其次,方法上可通过教学查房、操作培训、小讲座、出科考试等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我在教学中还增加了小讲座互动,通过分组指定知识点,让各组在出科前进行相互PK,让同学们主动参与进来,既增加了各组的协作能力,调动了积极性,增加了医学生的自信,促进去主动学习,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
三、总结
综上所诉,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重要过程[7]。带教老师相当于将来医生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决定一个实习医生的走向,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医学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更需要实习生、带教老师和临床部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震,周琦,张宇.我国医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6):76-77.
[2]张晶,陈春红,郭靖,孟欢.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生带教方法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1514-1515.
[3]王新霞.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10):74-75.
[4]胡文胜.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06):39-40.
[5]管睿,惠宁,徐明娟.如何在临床带教中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05):934-935.
定时安排护理查房及专题讲座查房前,事先通知护生查房内容。然后在查房时询问护生有关知识,如有不懂之处,带教老师应耐心讲解,使护生能明确某一病征的特点及所必须具有的护理技能。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应定期安排有资质的护师,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专题讲座,带教组长应严格规范授课内容。
普及心电图知识及监护仪器的简单运用。因护生实习时间较短,我们先介绍正常的心电图,在此基础上再讲解临床常见的异常心电图。结合临床患者的实际心电图加深印象,反复讲解,直到护生都能正确识别心电图,并教会护生有关监测仪器的常识性知识。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让护生分管1~2个病人,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程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带教老师必须每天检查护理计划的落实及护理病例书写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护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急训练:要求护生人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的的正确操作方法,使其尽快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强化记忆,做到临危不乱。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循证医学思想
传统的临床实习是一种思维很被动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实习生的管理较差,容易出现很多被动性、懒惰性问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临床思维的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循证医学进展迅速,尤其是在很多慢性病的防治中应用较为突出,其地位也较为明显,循证医学依据富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临床教学中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需求[1]。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升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探讨,该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8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7岁。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大纲的讲解,同时结合疾病进行常规查房、经验和技能传授,结合专题讲座和病例分析讨论巩固学习,另外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治疗[2];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在诊治过程中要让流程环环相扣,同时对循证医学的证据进行详细讲解,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实习生进行复习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查询,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依据有更全面的认识,组成相应的实习小组,每组5人进行查房,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同时实施辅检查,在查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并且对临床诊治依据进行重点讲解;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临床收集资料进行总结[3];带教过程中实习老师要带有引导和归纳性地让学生学习,同时让实习生对学习的主次问题有一个系统认识。两组实习生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其理论考试是从题库中选取,均为客观考核题,在技能考核中则包括文献查阅、病例分析和临床问题解决三方面内容,三部分内容所占权重相同,其总分为100分[4]。
1.3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3.5、84.3分,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包括临床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临床思维的形成,因此打好临床实习基础非常关键,也是心血管内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其在知识的累积和临床链接中起重要作用,需要综合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做一个初步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佳,临床操作技能低下,同时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5]。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则是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真实性和可行性较高,通过让学生进行文献查找、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6]。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应用教育模式,在树立准确的科学学习观,将新式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融入到临床实习中,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病例进行评估,并且在带教实习中授课为辅,讨论学习为主,结合综合评估确定治疗原则。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医学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总结能力,还让学生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7]。本研究中,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秋林,周鹏,朱燕梅,等.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3-4.
[2]李其富,朱燕,王淑荣,等.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4):136-138.
[3]汪沁沁,梁春,吴宗贵,等.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68-1270.
[4]谢丽萍,黄仁发,史伟,等.以循证思维指导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实践的教学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11):1754-1755.
[5]刘凌,方利洲,张剑青,等.循证医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153-157.
[6]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等.临床教学医院开展心血管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46-1147.
在所收集到的这102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中,医院内部自己发现的违规行为或是不安全的操作以及出现的医疗事故共约有32项,其中有28项都是发生在了临床的患者身上,具体的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比例,见表1。从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对心血管内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的比例最高的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的因素,然后是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比例最低的则才是医院方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2讨论
2.1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对所选取资料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影响程度最高的3个因素分别为患者自身、护理人员方面以及医院方面,而具体的不安全因素所包含的内容如下。3.1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大内容:①就是患者并没有严格的遵守医嘱,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因素自身的症状不明显或是症状逐渐消失而不再遵从医生的医嘱了,他们有的自行断药,有的甚至离开病房。当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发现此类情况时,就会立即对患者进行劝阻,而一些没有被发现的患者则就可能会出现护理意外,在本组所研究的16例因患者自身而导致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中,就有3例是在未经院方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出院了,在院外发病时2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而1例死亡。②还有一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在治病的过程中本就没有听从医护人员的详细告知,同时对诊疗效果的期望程度又过高。所以一旦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恶化,患者就会将所有的责任推诿给医院,认为是医院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和抢救的时间,在该组就有2例心血管的疾病患者,未能及时治疗,而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的情况。
2.2护理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并且责任也很重,所以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医疗风险,通过对该组患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未有护理人员方面所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问题、医院实习生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用药及药量配比问题3大类内容:
(1)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问题。主要包括4大内容:①护理记录的不真实,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是监督力度的不足够,导致护理人员在巡查病人的过程中,即使并没有在位置上,护理人员也会随意填写护理记录,而这样填写的记录是根本无法真实的反映出患者的生命体征了;②护理文书登记的不及时,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大都为危重患者,发病很急,抢救必须要迅速,所以事后忘记登记或是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间隔较长的问题就时有出现,护理人员只能凭借记忆去登记,难免会影响登记信息的准确性;③护理文书的不完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的工作量较大,举例来说,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每隔30min就要进行1次心电图,并且要进行观测和记录,对于如此高频率的监测和记录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推迟记录的情况,也就很容易导致信息记录的不完整;④登记时的字迹混乱,在如此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记录人员也会养成快节奏的登记习惯,所以有时字迹就会混乱潦草,从而导致误诊或是护理意外的现象发生。
(2)医院实习生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医院都要为一些实习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而对于很多心血管内科的危重患者,由于实习生医疗知识不全面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有时就不能及时的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也就导致了护理的不当以及抢救的延误等情况的出现。
(3)用药及药量配比的问题。这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同样也包括了以下4个内容:①用药的品种过多,并且出厂商以及药品的名称都很复杂,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大,所以拿错药的情况也就时有发生;②处方的字迹不够清晰,在面对医生所开的诊断处方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准确的与医生沟通,所以就会用错药和错误理解处方的问题;③即使是名称完全一样的药品可能也会出自不同的厂商,所以其用药的剂量肯定也是有所差异的,护理人员如果仅凭个人的经验就对药量配比,那么就会导致药量配比的错误;④护理人员对于推注时的速度以及静点是的速度掌握的不准确,而有的患者也会擅自加快点滴的速度,那么患者可能就会由于心脏负担过重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目前由于《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没有明确实习医师的法定地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患者配合临床教学的依从性降低,从而导致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正是由于目前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日益受限,模拟教学应运而生,以尽可能贴近临床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疗教学。先进的高端模拟系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心血管内科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高级智能模拟人系统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模拟教学改变了书本教学模式,使医学教育更为接近现实。使用医学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和抢救模拟演习,更能使医学生直接参与“抢救工作”,处理“各类问题”,在实践中增强急救意识和掌握急救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习医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从而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高要求形成矛盾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模拟医学教育是当务之急。
一、国内外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状况
国外的医学模拟教学很早就已经诞生。在国内,自2003年开始,医学模拟教育理念开始被大家所熟悉及传播,还处在一个很不完善的阶段。国外的医学模拟从最初的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训练模型,到计算机辅助模型,及今天的触觉感知技术虚拟培训系统和生理驱动型综合模拟系统,可谓飞速发展。而国内大部分院校仅停留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或计算机辅助模型。国外的医学模拟教育场所配备有先进和完备的设施,而国内却没有成熟的模拟中心,故国内外的模拟教学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目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患者不配合临床教学示范;教学资源短缺。
三、加强心血管内科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执业医师考试规定,临床技能操作考核通过才能参加笔试,心血管内科知识及心肺复苏术在技能考核中占很大比例。为保证学生能顺利通过考核,临床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训。 心血管内科的一些操作复杂,风险大,如心包穿刺术等,不仅实习生不会操作,甚至一些住院医师也不会操作,因此,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尽快适应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探索心血管内科技能训练模式,做好实战模拟培训十分必要。
四、医学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
具有以下优势:可以进行罕见病例的学习;对病人无危害;时间方便性;可重复性;允许出错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医学模拟系统在临床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一)医学模拟教育可以使基础医学、临床教学及实践相互渗透,有助于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临床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
(二)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诊断环境,熟悉不同体征;练习心肺复苏技术、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团队合作,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模拟教学能够有效缩短学生临床学习的时间,有效地规范临床技能操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临床创造力、整体思维和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模拟教学不可能代替真正的临床实践,我们应该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模拟教学的长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Richard H, Riley Amanda M,Grauze Claire, et al. Three years of “CASMS”:the worlds busiest medical simulation centre[J].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1990,179(11/12):626-630.
[2]James A,Gordon John, Pawlowski . Education on-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ulator-based medical education service[J].Academic Medicine,2002,77(7):751-752.
[3]王娜,蔡定彬,孙丽,等.医学模拟教育与临床见习模式的改革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8,08(1):96-98.
[4]颜洪,鲁开智,黄河清,等.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在医学本科生危重症核心胜任力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261-266.
[5]崔蕴文,罗健. 医学模拟教学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现状思考[J]. 新疆医学,2013(43):128-129.
关键词:开发内化教学法;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它既反映了以年轻一代成长成才为目标的社会伦理、经济、政治关系, 又包含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等。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会有极大的裨益。同样,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开发内化教学法是我校推行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成功素质教育开发内化教学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通过教师的开发促成学生内化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开发内化教学法改变了以前课堂中单一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注入式教学,推行多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因此,课堂中师生关系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
一、教学环境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不断的扩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思维变化,教师与学生对自己角色的不同定位,导致了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和观念依然盛行。虽然教师的权威性已经受到冲击,但大学师生关系仍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平等。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要求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的服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活动,它表现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课程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先教后学,教支配和控制着学。学生是被教会,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主动学。形成了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跟老师学的简单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观总是把教师作为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正所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学生的行为,甚至控制学生的思想。学生没有丝毫的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力和机会,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被消磨、被扼杀。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成了具有统治地位的知识的传达者,学生成了被统治者和服从者,教师与学生形成了等级关系。由此产生了对立型、依赖型的不平等师生关系。
(二)放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放任相对专制型的师生关系而言,它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从教师单方面表现的。从教师方面来说,在大学教育中,他们对自己的责任只是放在知识的传授上(不管学生接受与不接受),至于其他方面与他们无关。从学生方面来说,在大学教育中,他们对自己的教师也是持放任的态度,具体表现如他们喜欢上课就上课,喜欢逃课就逃课,经常找出各种理由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在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自己做自己的,一切都随自己的意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像匆匆的过客关系一样,只是短时间的一种“陌生”的关系,彼此间没有任何感情。产生师生关系的放任就是教师与学生只是注重了他们之间的“教学关系”(这种教学关系式单向的,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时彼此分离的),而忽视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人际心理关系,即彼此之间没有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对大学教师而言,他们每天忙着自己的学术问题,忙着申报课题,忙着培训,忙着参加各种会议等等,同时,由于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对大学学生而言,他们为了适应社会的竞争,他们也忙着考各种各样的证,忙着在社会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忙着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在大学中的学习任务只求6O分,对于努力学习,他们则不以为然,从而为自己能提供更多的课余时间。总之,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放任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要求对教师与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以及教师与学生忽视了他们之间的人际心理关系,彼此忽视了对方,从而使得产生了师生关系放任的问题。
(三)感情淡漠缺乏沟通的师生关系
在城市化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漠不关心,也是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校园中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冷漠首先是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师生交往只有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有放任的态度在内),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正在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才愈来愈疏远与冷漠。其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思想和意识影响,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心理上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最后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学生的身心发育基本成熟,独立性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也自然减少。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我校实施的以开发内化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参与课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开发内化教学法主导的课堂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转变专制型师生观,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观念支配的。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民主的思想观念,并积极地把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倡导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这种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即师生之间没有上下、高低、尊卑之分。双方拥有同样的交往自由和权利,双方都有表达自己思想和意志的权利和机会,老师不再依靠自己的权威强制性地灌输自己的思想迫使学生接受,而是与学生共同享受知识和权利,共同决策与认同。要防止和克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摆出一副先生的面孔,让学生怕老师,显示老师高学生一等,无视学生等心态。树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和真理面前平等的思想意识,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然人具有同样的属性。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形成互尊互爱、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
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既肯定尊师又肯定爱生的基础上,它提倡的是平行的,双向的行为,充分体现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互尊互爱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同时,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石。互尊才真心把老师当成可爱可敬,有优点又有不足,可以相互探讨的人,而不是什么都对的理想化角色;互尊才能把学生从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处在被“传道”,被“解惑”的角色解放出来,变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独立质疑能力的人。众所周知,教育成功的法则―― 只有尊重人、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教育才为教育,教师才为教师,学生才为学生。
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师生的积极交往,如在创设更多的师生交流的机会与心灵沟通时,使这种积极的交往为建立一种教学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在这种积极交往中,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同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同他们一道学习的。同样,学生也应该理解、尊重老师,在教学中配合他们,与教师建立起合作的关系。事实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够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交往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
师生间应是互相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最终能获得“双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需要学习的知识量越来越大,学生们掌握的知识教师们不一定就知道。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及探究、交流、实践能力。而要想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相长”。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平等合作。在这种互动型的教学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也取得了进步,使师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三)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开发内化教学法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中心。教师起着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 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发内化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互动式、情景式、实战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和促使学生知识、能力内化。让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发内化教学强调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
3. 积极拓展扩课外活动,重视对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以大学英语课为例,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于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促使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开展有益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文朗诵,英文歌曲演唱,鼓励学生去英语角等。教师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有计划性,并不断进行总结调整,切实注意有效性。但同时绝不能把课外活动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继续来加重学生的负担,要切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所进展,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刘桂兰. 创新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6).
[3] 赵新华. 大学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 人力资源管理, 2009(6).
[4]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16-02
doi:10.14033/ki.cfmr.2015.35.055
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人们思维意识的发展,包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正因如此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医患矛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种类较多且病情较重,已使该科成为一个极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1]。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人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谨慎,防止因护理问题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管壁厚度测量、心肌酶活性测试等精密检查,并由医师根据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心血管疾病相关判断标准而确诊。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4~83岁,平均(54.6±11.2)岁。其中心肌梗死28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性冠心病51例。
1.2 问卷调查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0例,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患者自评、医院管理、护士评价三个项目。问卷中具体包括患者配合度(强、弱)、患者心理情绪情况(正常、异常)、设备设施配备情况(良好、缺陷)、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高、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低)、服务态度(好、坏)、病情监控频次(多、少)、护士对于突发病情应对能力(强、弱)、护理满意度(满意、不满意)等选项。在问卷填写前对填写者进行培训,并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完成问卷填写,最后100%回收,缺填、漏填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本次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且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若选项中的一项被评为不合格(如专业技术水平低下、设施缺陷、配合度弱等情况)则统计为患者、医院或护理人员为不安全因素,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总结并归纳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医院、护理人员及患者自身。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比例从低到高分别是医院不安全因素2.22%,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4.44%,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16.67%。其中,不安全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是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医院方面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所占比例最低。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某些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因此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一定的改良。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16.67%,这说明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是影响心血管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本部分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工作中的执行者,其素质决定了护理的质量与安全。由于护士的工作量较大,且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对患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态度,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用药及药量配比过程中的问题、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造成的问题。其中,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作为司法鉴定的重要法律依据[2]。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护士护理工作比较重,因此可能无法及时按照医嘱要求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在实施完某项护理操作后漏记或记录不全,造成护理记录不完整;(2)由于护士巡查病房时某些患者可能外出,因此护士无法进行及时的监测,往往凭个人主观臆断随便填写护理记录,不能保证临床资料的准确性;(3)某些护理记录的时间出现在医嘱开出时间之前,或者滞后很久,导致记录出现矛盾,引发医患纠纷;(4)护理记录书写过程中字迹过于潦草,甚至出现无法辨认的情况,导致后续的诊疗出现误诊或者护理意外的发生。
用药及药量配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1)药品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太忙,可能会发生拿错药的问题;(2)由于相同名称的药品可能由不同厂家制造,规格相差较大,护理人员若忽视这一点,可能导致药量错误;(3)由于临床上医生的手写处方字迹较难辨认,在护士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与医生沟通不良,导致用错药;(4)护士对相关药品在静脉输液时的滴速掌握不准,或者未及时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整滴速,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危险[3-4]。
某些医院作为教学医院,担负着实习生的临床教学问题。由于实习生经验缺乏、医疗知识相对不足,无法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不合适的护理操作,甚至延误治疗时机。
3.1.2 患者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护患双方协同参与,因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的配合与支持[3]。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患者在未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离院,且不及时返回,导致护理操作无法按时进行,且在院外容易发生危险[5-6]。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相对匮乏,对治疗的效果期望过高,一旦病情无好转或者出现恶化,将责任全部推给医护人员,造成治疗与抢救时间的延迟,引发法律纠纷。
3.1.3 医院因素 医疗费用是院方不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的问题[7]。由于心血管内科治疗的费用一般较高,护士在催款时的语气不当易导致纠纷。另外,病房环境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也易导致纠纷的产生。
3.2 应对措施
3.2.1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规范护理记录 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要求,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的错误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做到及时、准确记录[8]。
3.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护士应加强三基三严技能培训,除掌握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操作外,还应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仪及呼吸机的使用。除操作技能外,护士还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拓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2.3 加强护患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服务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态度应诚恳,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通知患者缴纳医疗费用时,耐心讲解各项目的收费明细,避免以恶劣的态度催缴,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9]。
3.2.4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为患者营造和谐、静谧的休息环境,若出现影响患者休息的现象应及时阻止[10-11]。及时检查病房设施是否完好,给老弱患者和意识障碍的患者提供床栏防护。患者检查前为其预约平板车并交代专人护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项不安全因素,应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对应的改良,护理人员应重视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护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防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相关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凤珍,陈玉华,麻薇,等.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07,28(615):846-847.
[2]糜春霞.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7):642-643.
[3]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97-198.
[4]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31):182-183.
[5]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
[6]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21-322.
[7]孙淑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25-226.
[8]刘永莉.现阶段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75.
[9]张新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2.
[10]龙姝伶.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