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2-10-18 15:31:58

序论:在您撰写舞蹈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舞蹈教学

第1篇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语

第2篇

一、首先是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先让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并欣赏舞蹈,调查学生喜欢的舞蹈,在他们喜欢的舞蹈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常常会困惑、却步。只有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把舞蹈艺术完美地展现给观众,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训练过程,在肉体上经历并承受着近乎残酷的磨炼。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为此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灌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并让学生把“苦是乐,严是爱”当成自己基训课的座右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现的基础。在此我分为几个阶段,并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关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重了教学训练的系统性,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阶段:人体的站立形态,头、手、脚的基本位置、手与脚的形态以及舞姿、姿态。肩关节、手指、腰、腿部等部位的柔韧和软开度的训练。人体的站立、头、手、脚的位置和动作是基础部分,占用的教学时间为20%。柔韧、软开度训练贯穿整个舞蹈教学,并占用第一阶段60%的教学时间,其中腰、腿胯的训练占用20%的时间。在训练中可采用各种方法如耗腰、地面波浪腰、涮腰、甩腰、拉腰、压腿、踢腿、开胯等,使学生的柔韧性逐渐地好起来。

第二阶段:扶把部分

扶把杆完成舞蹈动作训练叫作把上动作训练。目的是辅助学生掌握身体重心,使力量集中在受训练的部位上,获得正确姿势,给以后学习各种舞蹈技能、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把上动作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压脚跟、腰、舞姿与控制等,内容逐渐由浅入深。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从自然状态到非自然状态,也就是符合我们舞蹈专业所要求的一个状态。克服自然体态,掌握好身体的直立和重心的稳定及软度、力度、开度要求的完成。

第三阶段:中间训练

中间训练是离开把杆后进行规范舞蹈动作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对基础动作在表演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这部分主要是组合练习。我把以前学习的动作用音乐组合起来,也增加一部分新的动作。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一)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

(二)解放全身各部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

(三)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从而适应一般舞台表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技能技巧课训练

技能技巧课包括素质训练、地面技巧、空中技巧等。我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训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住技巧,并在舞蹈中得以应用,我广泛地吸收了体操、戏曲、杂技技巧等其他姊妹艺术的训练手段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如在转、控、翻、跳、走 等里面:我在转方面重点选择的是平转。控制方面是前腿、旁腿与后腿的控制,以及一些舞姿控制。翻的方面主要是:点步翻身、踏步翻身。跳的方面比较多,小跳、中跳、大跳各选择几种练习,男女分开练。我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适当地给其他学生增加新的练习。

四、舞蹈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弹跳力等提高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意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感情调动能力。身韵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舞身韵最基础的基本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多种动律元素的训练,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舞姿、体态、路线等。我很注重气息、意念、神韵等内在韵律练习。在动作意识、思维想象练习中,我让学生静下心来,练神、练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以使学生入境、入状态,完全融入舞蹈氛围中,做到身心互动、形神合一,实现身体、气息、内在节奏的高度统一。在身法运用上,让学生了解学习千变万化的规律,但必须注重内外统一;在舞蹈表现方位上,强调轻重、刚柔、强弱、急缓、松紧的对比;在造型上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具有圆、曲、拧、倾的特点。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

五、眼神表情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舞蹈教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34-01

体育舞蹈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人们形体,还能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严格的规范性;表演观赏性;体育性;

二、在社会群众中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舞蹈教育有利于群众开启思维、挖掘想象力,有利于提升智能、增强创造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强体魄。体育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群众素质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体育舞蹈对人们素质的影响

(一)体育舞蹈能引导人们良好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的要求。健康的个性,从内部心理机制讲,应是和谐发展的;从外部活动效能讲,应是有高度创造性的;从伦理讲,应表现为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展现等方面高度协调的发展。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与时空艺术相结合的运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发展健康个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舞蹈是多层次的结构体,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全新的活动形式,以空间姿态和时间运动的完美融合,展现整体舞蹈艺术形象,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体系,呈现不同个性风采。如国际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从总体上讲,其风格特点是舞姿优美,舞步流畅,气质高雅,动作规范性强,一派绅士风度;又如拉丁舞,从总体上讲,音乐节奏强烈,热情欢快,激情奔放,能培养人的韵律感和审美感。

(二)体育舞蹈能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服饰美、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轻松自如的舞步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升华。

(三)体育舞蹈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舞蹈的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仅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能有力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体育舞蹈十个舞种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与发源地各国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联系的,进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理想愿望的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可见,体育舞蹈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厚的内涵。对人们提高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观察生活、捕捉形象、升华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修养有助于把握音乐的作用、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提高史地知识的修养有助于理解各地舞发源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等有关知识。这样就可在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其通过经常的、独立的观察、联想、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最后以生动直观的舞蹈形象、丰富优美的舞姿造型、自然独特的舞蹈风格、浓郁感人的抒彩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

(二)注意讲解示范的重要作用。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法。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反复地示范动作。教师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示范包括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此外,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或者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示范。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体育舞蹈教学这方面的师资较少,有的教师是从体操、艺体转过来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学观摩与研讨话动,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现有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变革,体育教育正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它需要不断注入时代的新内容。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运动,是适合于群众或高校体育的理想教学内容。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运动,决不能仅仅着眼于舞步本身,而应从品德、知识、技术三个环节人手,使体育舞蹈这颗璀璨的新星在群众中或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舞蹈艺术不同于其它门类艺术,它是一种表演艺术,综合性很强,它是用人体律动去表现思想感情。对于一个合格的舞蹈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本学科业务,具备舞蹈专业素质,舞蹈专业中表演,教学编导管理等教学专业能力。本文首先从舞蹈的动作技术说起。

舞蹈的动作技术是实现舞蹈运动的直接形式,在广泛的舞蹈动作技术领域里,我们可把这些动作、技术分成旋转、弹跳、翻身三个大范畴。在舞蹈表现中我们常常会为一些优秀舞蹈(表演中)演员精湛娴熟的动作技术赞叹不绝,其动作水平高低可以体现出一个演员受到的训练程度。

动作技术不可能无师自通,而是舞蹈演员通过教学训练才能掌握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动作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途径来掌握,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在动作技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标准:动作的规格就是标准,就是把动作合理技术转化为对动作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严格规定,它是技术原理的外化表现,是教学训练工作中,要力争达到的具体技术目标。

2.技术:进行动作合理巧妙的科学方法就是技术动作的科学。合理程度反映着它技术的高低,从外部看人体动作是服从力学规律的机械运动,从内部看人体动作是复杂精细的生理运动。动作技术是沿着运动生物力学合理性的轨道向前发展着的。

动作——是人体为实现具体目的而做的机械运动;技术——是人体(为实现)科学的动作方法。技术反映了人体同运动条件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的合理关系和合理过程,使学生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

3.步骤:步骤是正确解决动作技术教学问题的关键。在动作技术教学前,我们应根据具体动作的技术标准,对照具体人的当时的技术基础,适当分析出若干更为具体细致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要与具体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训练能力相适应。

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动作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又可以把它分成许多局部,难度大的动作技术我们在教学训练上要先后、主次分类,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来完成。

4.手段:手段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措施。设计手段的方法,关键在于抓重点。这个重点就是要明确何为需解决的具体任务,在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解决的动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放大成突出的问题,以便调集学生的精力,通过教学训练解决之。例如:平转这个动作技术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连续不断的转动,这时应采取的教学手段,是把重点放在转上面。我们可暂时放弃强调其它方面的要求,让学生的理性转为主使学生在松弛,连续转动的过程中,对转有一个实际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能较快地掌握这个动作。

5.方法:方法是指教学环节中的具体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使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毅力和体力,从而达到技术教学训练的。

运动中枢的运动过程是一个思维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才能逐步学会的自主实践、基本完成自动化的三个既相对区分、又相对渗透的阶段。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的思维认识的过程是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使学生在所要学习动作前、中、后按照教师的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动作过程中的自我感觉。这些帮助提示诱导的措施,应在时机上和程度上都力求恰当,真正对学生起到一种能发挥他们自己的自主实践的启发引导作用,以防止学生产生依赖性,削弱了他们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在三个自动化阶段一定要注意,不断加强动作技术的精确性和熟练程度,只有精确性强,熟练程度高,才有价值。

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掌握运动量和强度也是一个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应注意不能只考虑学习技术的需要,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各局部的承受能力适度地安排训练量。有些技术动作在学习一开始时,局部肌肉不一定适应,需针对具体情况,谨慎地循序渐进,可降低强度,待基本达到自动化后,再逐步过渡到应具有的强度。如发生起伏波动,还必须降低到一定的强度来进行训练。

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教学过程,是不能缺少巩固提高这个最后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先前已掌握的动作技术跑“范儿”了,或者变得生疏了不精确了,甚至不会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同样需要再从头来,学生这一次反复,不一定比第一次教授容易,人们的认识运动往往并不是能一次完成的,只有反复认识经多次实践,才能不断地接近真理,掌握真理,才能精益求精。

要使舞蹈的技术动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实践证明还应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由于舞蹈是一种形体感观艺术,它的情绪、风格以及内在的东西,不是可以从书本上获得的,它的全部知识应体现在教师的形体上。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干净。如果教师每次的示范动作不同,学生就会迷茫,造成思想混乱,所以教师在示范中必须准确,不能有随意性。不能随便使用手势去代替,使学生曲解舞蹈的深刻含义。所以教师必须提高业务素质和艺术修养,认真对待教学,示范一丝不苟,引人人胜。通过老师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树立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

第5篇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它具有自己特殊的属性与本性。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指的是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动作为物质材料。也有人说:“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指的是以人物的情感或演员的情感为动力。大多数人都说:“舞蹈是艺术之母。”指的是从远古时期最先产生的舞蹈即与音乐、诗歌三者融为一体起,知道当今舞蹈仍与音乐、诗歌密切相关。这些话显然都有道理。

正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具有上述这些特殊性,所以便决定舞蹈教学也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现就舞蹈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略抒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一、综合素质的培养

舞蹈教学首先要高层建瓴,从宏观全局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切不可就舞教舞。

因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要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抓,要力避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磨刀”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

那么,综合素质主要指何而言呢?笔者以为,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是思想品德素质。“德艺双馨”、“学演艺,先学做人”,我国前辈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从艺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劳动量极大,所付出的辛苦与经历的艰苦也极多;舞蹈又是“青春艺术”,舞台生命极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昙花一现。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立志学习舞蹈艺术的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要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真正具有“愿以汗水浇艺花,敢用身躯增欢乐”的舞蹈精神,并以此作为“舞魂”。

其二是心理情感素质。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每一个舞蹈语汇,都是情感的表达方式,缺少情感的舞蹈,就是“僵舞”乃至“死舞”,没有舞蹈的鲜活生命。因此要强化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感情体验力与情感投入力的培养,还要强化学生意志力与心理承受力的培养。

其三是文化艺术素质。艺术的高低,艺术家的高低,最终都要体现在文化的较量上。缺少文化素养,学生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舞蹈演员,其舞蹈作品也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要说所表演的作品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就是一般演出的舞蹈节目,也离不开对作品时代背景、主题意蕴、风格特色、人物情感的文学层面上的分析、理解、把握。不懂得舞剧《宝莲灯》是由戏曲《劈山救母》改编而来,不懂得这部舞剧是“线型戏剧式”结构又怎么能成功地扮演剧中的人物呢?当然,艺术素质也很重要,音乐、美术(包括绘画、雕塑等)、建筑、园林等知识,都应尽量掌握。同样,不知道舞蹈剧《丝路花雨》是“敦煌式”舞蹈,也就无法跳活“飞天神女”与“反弹琵琶”等独舞,根本不可能演绎出“复活了的敦煌壁画”。

二、基功技能的培养

如果说,综合素质是“软功夫”的话,那么基功技能就是“硬功夫”。综合素质决定制约着基功技能,反过来,基功技能又体现促进综合素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因此,舞蹈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把基功技能的培养作为“正业”、“主课”,绝不能不务正业、喧宾夺主。

基功包括腿功、腰功等;技巧包括连续(翻身类、转类等)、复合(平转接空翻、平转接掖腿或吸腿等)、高难技巧(个人技巧)等。对学生要求要全、圆、难、严。并努力使技能转化为技巧。

三、灵气悟性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后背直立;幼儿舞蹈;幼儿基本功;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97-01

一、后背直立在幼儿舞蹈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肢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情感的。而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情趣,反应的也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状态。后背直立的训练能够让幼儿在特定的幼儿舞蹈动作中,更好的诠释幼儿率真的童心世界。

例如舞蹈《我可喜欢你》中,有一组跪立动作,准备动作要求后背直立,两手扩指张开于耳侧。动作时,身体笔直往上弹起两手随动。透过这个动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拥有愉快的心情。我在教授这个动作中,首先会要求幼儿后背直立,并且运用幼儿语言形象描述后背直立。说:后背不能像乌龟一样弯着,像背着一个重重的龟壳子一样,更不能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的。通过形象的比喻,孩子们会记得更生动更形象。再进行下一步的手上动作的练习。只有在不泯灭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规范幼儿的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的规范从何而来,那就是规范幼儿的后背直立。所以,后背直立的训练在幼儿舞蹈中尤为重要,它能正确传达幼儿通过舞蹈动作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并带动幼儿舞蹈的积极性。

二、后背直立在幼儿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基本功训练属于舞蹈基本功训练最基础阶段,许多训练动作都将简化。在实践教学中,我会把站姿训练放在幼儿基本功训练之前。采用一边训练后背的同时一边调动幼儿训练基本功的积极性。在站姿的同时可以简单的要求一些手位或脚位,配上幼儿教学用语,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这样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但是这系列动作仅仅只在后背直立的基础上,这样一来,整个基本功训练课堂就不再单一枯燥。

坐姿训练也是后背直立训练中的一种,只有在坐姿时训练好了后背直立的意识,那么才能够在把杆训练中得到更好的巩固与加强。例如:正部位立半角脚尖的训练。在做这个训练之前,若继续带进自然形态入训练中,在立半脚尖训练时,会出现撅臀、弯膝等不规范的动作,因此这个训练就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后背直立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下一步的训练,经过我不断在教学中的探索发现,幼儿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在这最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做一件最基础的训练是最有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三、后背直立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不管是有舞蹈基础的还是零基础的,都会把自己的自然形态带入舞蹈课堂。由此我发现,许多幼儿在身体渐渐成长的时候,由于骨骼肌肉较嫩又不刻意训练后背直立意识,渐渐养成了驼背和撅臀的陋习。而后背直立的训练正是在幼儿身体未发育时,经过不间断和反复的训练,能够让幼儿从小养成后背直立的良好习惯。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只有利于幼儿舞蹈,在生活中,幼儿的后背直立习惯也使他们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我曾教过的一名幼儿有着这样的经历,在她刚来舞蹈班的时候,后背直立的状态是最差的一位,后来我发现她有明显的改变。据那名幼儿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说:“以前她是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吃饭的时候姿势最不正确的一个。身体东倒西歪不说,饭也不好好吃。现在慢慢的开始有些改变,甚至有时候后背立得直直的,食欲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个鲜活的例子证明了,后背直立对幼儿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幼儿在写字或者画画时,也将不再抠背,这样也意于幼儿的视力健康。

第7篇

[关键词] 舞蹈编导;舞蹈创作;编舞技法;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56-04

舞蹈编导教学作为舞蹈教育的一个领域,是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舞蹈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舞蹈编导教育活动过程。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现代社会和未来,他们应该具有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因循守旧等特点。这些都依赖于舞蹈编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的是否准确,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等因素。多年来,舞蹈编导教学尤为突出的是“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直觉创造能力。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求知和创造的需求,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与艺术想象力,开发个人情趣与审美倾向,引导学生真正走上与自身艺术素养和语言积累相接的创作道路。

1 编导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舞蹈创 作,并非教师本人的创作

1.1 学生的编舞作业雷同

常常看编导课考试,发现全班所表现的编导教学结果是一种动作风格、一种呼吸节奏、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思路、一样的结构特点、一样的选材。笔者认为,舞蹈编导教学应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个性的彰显,是创造性的闪光,更是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相对规则的教学目的和编舞技术技法的原则下,进行创新、创造、创意的结果。

1.2 到底是“谁”在创作

应该明确的是,编导教师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舞蹈创作,并非教师本人的创作。创作要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表现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不能是表现教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的反映如果不由学生表现出来,教师无法感知,自然更无法表现。如果由学生表现出来,自然也不存在通过教师来表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实际通过动作语言、造型符号、流动线条、动作色彩或舞蹈音乐等媒体表现了某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学生本人,才进行了创作。许多的编导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并非教授给学生创作的方法和规律,而是自己置身于创作当中,忽视了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创作,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些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阶段或者仅仅将这种认识抽象地提供给学生去进行具体表现的编导教师,并没有进行实际创作。例如,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创作一部舞蹈作品的,教师不是这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向学生提供主题、讲解素材的使用、创作步骤和要领的也不是创作者。如果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创作,而且教师本人也动手来编舞,就可以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创作。

1.3 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编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舞蹈编导的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编创活动。简单说来,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对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编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关于“舞蹈创作”的技术和方法,这一点毫无疑问。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应“授之以法”,让学生用所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去编自己的生活、理想、体验、感受等。如何增强学生的编舞能力,提高其水平,关键还需教师在编导课上的有效指导。

2 编导教师不能因为教“创作”就“迷头 认影”

2.1 考试课到底是考“老师”还是考“学生”

编导教师的辅导是一定不能少的,但教师的辅导永远不能把一个班变成一个模样的人,这样就很可怕,学生没有了个性,都成为一个个教师的“翻版”,就连走路、说话、爱好、行为举止、意识、追求等都惊人的类似,这不得不说是舞蹈编导教学的失败。教学的结果展示,成为老师的个人成果的大展台,教学班级成为了舞团,教师也霎时间被蒙上导演、总编导的光环。笔者不禁要问,考试课也好,毕业实习演出也好,剧目创作也好,到底是考“老师”还是考“学生”,到底是表现教师创作水平的高低,还是表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

2.2 教师背着学生走路,能走多远

如果把学生喻为教师的孩子,孩子不会走路,家长不能代替他们走路,你可以背着孩子行走一程,你总不能背着他行走一生。看到编导教师在手把手的教学生“动作”,手把手的为学生“抠动作”,手把手的以身“试型”,模仿再模仿,修炼再修炼,动作整理一组又一组,结构调了一个又一个。教师很累、学生也很累,教师很辛苦,学生也痛苦,或许现在感觉不到痛苦,但总有一天他会成长,痛苦的或许更久。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舞蹈编导是学习舞蹈创作为本体的教学,如果学生只是教师创作的“工具”,那不如成立创作工作室,可以随意的创作,变着花样的创作,大不必需要教务处安排既定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目的、教学课程等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因此,舞蹈编导教学和舞蹈创作本身没有矛盾,也压根就是两码事,教师不能忘记本真的授业解惑的宗旨,更不能因为教“创作”就“迷头认影”。

2.3 要学生正视现代舞

人们一提到现代舞,总是会想到灰暗,想到那些所谓一般舞蹈作品不能表达的“阴暗面”。其实不然,身体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和载体,什么样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历史上的现代舞作品也有许多积极向上的作品,如林怀民的《薪传》、伊莎多拉邓肯的《马赛曲》、吴晓邦的《游击队之歌》、玛莎格莱姆的《神话寓言》等都是表现人类积极向上、追求未来的崇高精神的。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教学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说,现代舞的风格和创作不是一种,而是多种,不是随心所欲的“发泄”,更不是个体对社会家庭的不满表达,也不是另类的人生,或与众不同的哗众取宠。现代舞和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没有两样,都是人们喜怒哀乐的各类情绪的表达。

2.4 “使劲的编”能编出什么花样

教师为学生的课堂舞蹈创作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有思想、有追求、有深度的舞蹈佳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提高编舞水平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借鉴就是模仿,学好编舞就是在教室使劲的“编”,跳好舞蹈就是不断的“重复练习”,从音乐找灵感就是使劲的听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多少会有点“残悲”。

编导的学习是一个个性的、创造性的、创新性的、革命性的学习,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头脑”的智慧,没有宽泛的艺术感知,“硬编”或者“使劲编”也编不出什么花样。编舞家的灵感获取从历史上能看到的、听到的已经很多,灵感的来源可以是一部文学作品、一幅画、一件小事、一次没有预谋的旅行等。学习编导要善于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和灵感的捕捉,“想象就是你在脑海中构思的一种想法,在内心里勾画的一幅图画,在情感上感受某种事物的能力”[1]。那么,为什么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每天都在编,都在很苦的用工,都在夜以继日的苦编,而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等见到读书的编导学生却为数不多呢?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舞蹈编导不仅要好好编,更重要的是好好想想,怎么编?为什么编?编什么?为谁编?谁编?编谁?多设想几个问题。心中把问题琢磨透了,想清楚了,行动自然就有目的了,闷头苦编,费力不讨好,动作表达雷同,选材结构雷同,呼吸雷同,造型雷同,就连走、跑、跳也雷同,没有个性,没有创意,没有了生活,这就是刻意的编的“成果”。

3 编导教师要把握好四个编舞教学的环节

舞蹈编导课上,看似平常的“小主题”编成舞蹈,也能让观者悟出生活的哲理。舞蹈不能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才可使作品内容血肉丰满。而编舞要用动作写出编舞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组合动作才能使观众明白自己的意图,这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上好编导课,笔者认为应抓好如下四个环节的编舞教学。

3.1 一定要学生把话说出来

这是舞蹈编导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要想使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话可说,教师就要认真设计好导语,较自然地引出话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舞蹈编导课程话题的讨论中来。引导学生确立“编舞与技法使用”的观点,突破常规,触动学生新的思维,激起他们的编舞兴趣,使他们打开话匣,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3.2 一定要说出编舞的理由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个环节就得要求他们阐述“为什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阐明编舞或创作的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学生还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引导他们发言:你认为应怎样编?如果学生回答编排的方法和自己的设想,教师可再问:为什么这样编,缘由是什么?如何解释你的编创方法?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阐释道理的基本方法。

3.3 一定要找到编舞的技术支撑

学生阐明道理后,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引导他们为自己提出的观点找到相应的编舞技术支撑。这个环节教师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说学生听、记的传统做法,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寻支撑点,教师再给予补充说明。当然,学生所用的技术与形象之间不一定全都典型精当,教师一定要鼓励为主,尽可能调动他们编舞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编舞技术与内容语言、形象中来。

3.4 一定要学生参与评课

学生们编创了一段技术练习、舞句、舞段、造型、小品、一个完整的作品等,也阐述了许多编创理由和一些编舞技术手段,使用了一些丰富的舞蹈素材。存在的问题肯定是有的,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分析筛选,做出恰当的取舍点评。这个环节,笔者认为除了教师作出回课的评论分析外,还要组织学生给学生作评析。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自评,相互评课,都是舞蹈编导课授课过程别重要的部分。教师最好不要拿着个人观点说好坏,授课就是讲技术的使用恰当与否、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使技术运用的娴熟等。在创作上,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允许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个性的存在,要鼓励别样的创意、别样的创新,纠正雷同的做法。

4 编导教师要及时处理作业回课时容易出 现的三个问题

4.1 忌把编舞技法绝对化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失去了新、奇、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新奇不是玩小聪明,不是一味地玩编舞技法,不能把编舞技法绝对化。编舞技法是实现作者舞蹈编导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舞蹈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是通过不断的编导实践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过程中。学习编舞,要习得规矩,又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识得技法,并能将技法运用“活”,是掌握舞蹈创作的重要标志。舞蹈作品的创作固然要运用各种编舞技术技法,但决定这些方法和技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是编导的基本功。

4.2 忌脱离现实生活的“技法化”

舞蹈作品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编导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虽会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但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最重要的创作源泉。日前,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许多脱离现实,多为沾沾自喜的孤芳自赏。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么是学生对社会生活反应迟钝,要么是缺乏直面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要么就是在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一种所谓“多产”观支配下“工匠式、技法化”的制造,后者可能很严重。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边提到的一味地玩编舞技法耍小聪明密切相关。学习编舞要表达编导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表达编导对于社会真、善、美、假、丑、恶的感情,要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4.3 忌表达及风格的“雷同化”

学生作业惊人的类似,总感觉好像在哪儿看过。这说明,一方面,创作中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带有明显的模仿或者变相模仿痕迹;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是许多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模式记忆”之中。许多学生的认识存在问题,认为现代舞、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都有一定的程式或模式。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动作风格本身,甚至包括形象性语言,他们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着所谓的“大师”级作品。这种惊人的模仿或相似不能不说是编导教学的误区。

5 编导教师要有效的做好五个教学引导

5.1 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编舞中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舞蹈编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在编舞技法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编导教师个人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去编舞,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编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规律揭示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励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

5.2 引导学生对舞蹈创作进行大胆假设和想象

艺术家的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以大胆的、有个性的想象为出发点的。大胆地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舞蹈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及由客观现实激发起来的充沛激情,因此舞蹈家对客观事物入微的、敏锐的观察,是想象得以产生的先决条件。”[2]

在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编舞蹈大胆进行假设,寻找各种将想象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编舞的创新技能。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单科”思想,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产生新念头,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思想,激发其创意思想的诞生。

5.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编舞技法

编导教学应遵循创意、借鉴、创新的规律。编导是一种技术技能教育,从其形成的过程来说,必定是由生活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的过程。首先,正确的编舞技术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开始。如从单一造型、动作的字、词、句的学习到的一组、一段动作的延伸,尔后到结构、语言、形象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一部作品。编舞技术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必由之路,学生学习编舞应以编排技巧、技能为重点,不是简单的模仿有关技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编舞技术练习,由技术练习过渡到艺术创新。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单一造型、短句、舞句、舞段、小品的编排,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舞技能,自然就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作为一种编创技能,学习舞蹈编导必须铭记创新为目的的规律,切忌“统一粮票式的”、“模仿性的”、“跟风性的”、“膜拜性的”没个性的编舞。

5.4 引导学生要去感受、去观察、去体验生活

舞蹈编导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如何将生活感觉、体验等转化为舞蹈作品。培养学生在艺术上具有创造性能力的训练过程,也可以说是舞蹈编导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使之能够将生活中有意义的原型整理转化成舞蹈形式,引导学生勤于舞蹈构思能力的训练,动作的呼吸流畅、流动线条的饱满完整、造型的准确生动、动态动律素材的巧用到位、空间与力量的把握等,都需要一点点的磨练。编舞的学习要有细腻的感悟力,要感受生活,去观察,真正体验生活,还要检验自己能否在最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这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关键。

5.5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积极阅读

编导教学要避免片面强调技巧,缺乏思想性。编导就是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指导编舞。高校在校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必须由正确的理论为导向,典型的事例为楷模。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积累编创素材库,并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创作。舞蹈创作的基础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生活中充满着美、丑、真、假、乐、苦、喜、悲等,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

总之,舞蹈编导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传授知识,善于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教师不但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编舞技法教材及教学法的完善建设迫在眉睫,编导教师个体创作经验化的教学论有待改善,教师应积极的探索有效的舞蹈编导教学规律,完善编舞技法的基础理论以及不断改善“编舞教学和舞蹈创作”混淆的教学状况,扮演好自身“教师”的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