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4 15:14:30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三年党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20年城市基层党建总的思路是持续聚焦精致城市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能管理、高水平治理、高素质人才和高品质服务“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环翠经验”。
一是聚焦实体化,构建高效能的基层管理体制。在全市率先建立实体化的镇街综合执法平台和区级响应平台,进一步整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执法机构和资源,全面畅通部门与街道联动渠道,形成“街呼区应、上下联动”的治理新格局,凸显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二是聚焦专业化,打造高水平的社区治理模式。深化与北大、山大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大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建立全市首个区级党群社工服务中心和城市基层党建高校联盟,打造一批在全市甚至全省叫得响的公益品牌项目,以专业化带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是聚焦职业化,培育高素质的社工人才队伍。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以开展社区工作者“优才计划”为抓手,建立选聘、培育、晋升和保障为一体的职业化管理模式,开展“和谐使者”评选,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
四是聚焦品牌化,建立高品质的区域服务网络。聚焦“两新”党建的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两新”全域覆盖、重点企业三年培育、园区商圈深化提升“三项攻坚行动”,探索实施新兴领域“社区化”管理模式,推动园区商圈党建与社区党建互融共进,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一流的品牌服务,确保我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居委会位于清源街道的中部,是2011年6月6日刚刚成立的新居委会,它东至兴丰大街北路;西至兴华大街北路;南到枣园路;北到康庄路;总面积20万平方米,总人口4900人,其中流动人900人,辖区的大小单位和商铺达110家,出租房屋190家。整个社区由三个自然小区组成,有3家物业公司来分管,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社区,最南端的是1995年建成的由枣园物业公司管理的社区,最北端的是均豪物业公司管理的XX年年刚入住的新型社区,介于新老社区之间的就是二公司家属院,它是由自己单位的人员来进行物业管理。三个小区新旧程度不同,人员构成和居民需求各具特色,这就要求居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分类管理,区别服务。
二、社区需求分析
是一个混合型的社区社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5%以成为了老龄化社区,其中大部分老人为离退休人员,在通过入户、座谈和召开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我们了解到:(1)社区的老年人非常寂寞受社区活动空间的限制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的丰富;(2)社区的“五保户、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需要生活上的帮助;(3)老旧小区的环境和安全隐患一直困扰着居民;(4)中青年的上班一族对居委会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和任务不是很清晰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网络来构建起相互交流的桥梁(5)辖区单位的资源:包括他们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我们还没有充分的利用,社区的资源共享和共驻共建需要有突破性的进展;现根据我社区的需求并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居委会三年工作规划。
三、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化繁荣、治安稳定的文明社区。
四、基本原则
1、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居委会做好各项工作的要务,以提高辖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注重实效,切实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居委会成效的标准。
2、充分利用辖区的现有设施,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共建社区良好的氛围,实现社区新的进步。
3、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4、从社区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社区建设,稳步实现和谐社区的建设目标。
五、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居委会在三年任期内,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社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变化,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思路新、方法好、效果佳,在以社区党建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性管理和对专职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最终促进社区管理的和谐,社区人际的和谐、社区心态的和谐、社区环境的和谐。
(二)主要任务
1、组织和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组织框架,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之后,我们已着手建立了社区居委会的各工作委员会,完善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治组织的工作职能。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包片包楼、专人负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每周居委会例会、每月党员定期活动的同时,还要形成居委会专干的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专职人员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11年末成立居民议事会,由社区中居民代表组成,将社区所反映的棘手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真正实现“我的社区我做主”从而更加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了居民议事参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和网络建设
学习是个人提升的重要途径,每个社区专职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如果不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加强社区工作者自身的政治理论和综合业务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技能,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在有为了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更广泛、更及时了解居民的心声,居委会将筹建“社区居委会网站“在2011年下半年试运行,力争在2011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使之成为社区与居民进行联系、交流和沟通的工作平台。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李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年,也是浮山路街道爬坡过坎,奋勇争先的一年,这一年街道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打造亮点,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突破。浮山路街道打造的旭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区一季度项目观摩中获得第3名的好成绩;打造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红帆动力驿站楼宇党建平台,创新实施“三联两创一促”工作法,在区第三季度观摩中取得第5名。二是攻克难点,以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短时间内迅速拆除河南社区补亏用地85000平米厂房,为河南社区51亩补亏用地、白果树地块、枣山中学地块办理土地招拍挂,加速推进辖区经济发展。三是突出重点,人民安全感持续增强。通过在14个社区创新打造高层住宅消防应急处置规范项目,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有了大幅提升,基本掌握了初起火灾自救逃生技能。四是关注焦点,推进社区自主自管自治。圆满完成宝龙国际社区业主委员会改选工作,充分发挥业委会主体能效,解决诉求焦点、化解矛盾冲突,有效推进社区自主自管自治。五是聚焦堵点,环境整治显著提升。在“美丽青岛三年行”活动中,共拆除辖区违法违规建筑76000平方米,在小区内清理菜地17万余平方米,整治“十乱”420余处。六是全力推进“四到”零跑腿服务,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组织14个社区开展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共48件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办,让居民零跑腿,让服务零距离。七是提升文化宣传工作水平。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开展具有辖区特色的文体活动,办好街道自己的报纸《浮山闻汇》。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我们将大力拓展创新发展“18844”工作格局,围绕完善“9+3+1”基本构架,发扬院士港精神,以党建为统领,在民生上实行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经济发展上持续抓项目,促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定坚持,善做善成,以实际行动推动辖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让浮山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在今年的工作中将着重把握三个原则,协调均衡的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更加注重建管并重。围绕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到硬设施件建设与队伍、制度、内涵和行风等软件建设同步协调推进。二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围绕省级卫生强区创建之年,狠抓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人员基本能力建设,巩固提升社区卫生基本网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更加注重整合融合。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之年,深化卫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区级医院资源整合和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更求所用,积极推进与省市大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三个工作原则,明年主要是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求提升,即:深化一项改革,推进四大建设。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科学管理上求提升。
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突出关键环节,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四项改革,充分调动卫生工作者积极性,体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一是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以省、市医改精神为指引,创新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新模式,加大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年底前完成区人民医院与区笕桥医院的整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区域基本医疗服务龙头;同时,大力发展烧伤业务,凸显市级强科特色,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指导与支撑。二是稳步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在充分调研、仔细测算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基本药物工作,稳步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量,逐步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用药习惯,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前期准备。三是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在服务项目上,重点实现儿童免疫规划、结核病规范管理、流动产妇管理、重点传染病监测、健康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均等化;在服务对象上,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农村农民、外来民工等三大人群的全覆盖,确保老、幼、妇、残等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工作的均等化;在应急能力上,通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龙头带动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四是稳步实施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医防并重,寓医于防”的理念,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率、医疗安全、患者评价和劳动效率为核心指标,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适当拉开人员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二)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健全体系上求提升。
切实加大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落实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彭埠、丁桥、九堡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改、迁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规范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做到站点建设全省领先。二是加快推进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笕桥医院病房大楼和区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布局调整与设备更新,进一步优化内部服务流程,营造良好诊疗环境,真正为百姓提供优质、均衡、普惠的健康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以健康信息管理为核心,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三)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能力素质上求提升。
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加大培训、加强培养,分层分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健全两项机制。根据“总量控制、适度增加”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市人才网络平台,重点引进中医、烧伤等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卫生管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岗位管理,实行评聘分开,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二是开展三大活动。开展“大培训”活动,紧紧依托“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和邵逸夫医院培训实习基地,分别采取市区联合办班、省区联动合作的形式,引入上海复旦大学和省、市大医院高年资专家及美国密西根大学师资力量,分卫生管理、全科诊疗、公共卫生管理三个班次,积极培养高素质骨干全科医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开展“大比武”活动,在系统内继续全面深入开展“一月一比武”、“一月一主题”的岗位技能大比武,通过大比武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开展“大考试”活动,深入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基知识考试,努力做到“一季一考,人人过关考”。三是深化名医强科。按照“选准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坚持名医带动、强科拉动,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专科和责任医师团队,力争培育市级名中医和市级强科各1个,对获评的名医强科,继续给予资金资助、独立设置“名医工作室”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坚持科研促动,认真承办完成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中医药烧伤救治”、“中医药救治糖尿病足”等3项部、省级科研课题,扎实推进其它3项市级科研课题和23项区级科研课题,努力实现创立一批特色专科、服务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名医的工作目标。
(四)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着力在服务内涵上求提升。
通过创建活动,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内涵,带动卫生工作整体提升。一是健全四全服务理念。全面推行“全人、全程、全面、全科”的社区卫生服务新理念,不断提升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广度与深度。在运作上,进一步深化社区责任团队“动态式、网格式、契约式、定制式”的四式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在内容上,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地道药材”进社区工作,合理规划中医网点,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站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中草药配送机制,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是推进卫生项目管理。总结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项目化管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站点、中心和上级医院”的“四站式”慢性病服务链,实施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流程,变专家坐诊为专家会诊,努力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扩内涵、增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活动,严把人员资质与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深化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35-55岁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和建档率50%。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社区健康行”活动,继续深化“一坛一台”健康宣教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二次改水和改厕质量,新增二次改水受益18000人次,新增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所1500座,比例达86%以上;力争新创4个区级改厕示范村,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一镇一街一品”精品亮点培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街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力争新创省级卫生镇街2个、省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2个。
2010年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以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化发展为主线,注重创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设施布局调整,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强区,着力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在2010年的工作中将着重把握三个原则,协调均衡的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更加注重建管并重。围绕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到硬设施件建设与队伍、制度、内涵和行风等软件建设同步协调推进。二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围绕省级卫生强区创建之年,狠抓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人员基本能力建设,巩固提升社区卫生基本网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更加注重整合融合。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之年,深化卫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区级医院资源整合和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更求所用,积极推进与省市大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三个工作原则,明年主要是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求提升,即:深化一项改革,推进四大建设。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科学管理上求提升。
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突出关键环节,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四项改革,充分调动卫生工作者积极性,体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一是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以省、市医改精神为指引,创新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新模式,加大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年底前完成*区人民医院与*区笕桥医院的整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区域基本医疗服务龙头;同时,大力发展烧伤业务,凸显市级强科特色,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指导与支撑。二是稳步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在充分调研、仔细测算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基本药物工作,稳步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量,逐步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用药习惯,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前期准备。三是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在服务项目上,重点实现儿童免疫规划、结核病规范管理、流动产妇管理、重点传染病监测、健康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均等化;在服务对象上,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农村农民、外来民工等三大人群的全覆盖,确保老、幼、妇、残等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工作的均等化;在应急能力上,通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龙头带动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四是稳步实施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医防并重,寓医于防”的理念,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率、医疗安全、患者评价和劳动效率为核心指标,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适当拉开人员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二)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健全体系上求提升。
切实加大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落实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丁桥、九堡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改、迁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规范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做到站点建设全省领先。二是加快推进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笕桥医院病房大楼和区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布局调整与设备更新,进一步优化内部服务流程,营造良好诊疗环境,真正为百姓提供优质、均衡、普惠的健康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以健康信息管理为核心,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三)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能力素质上求提升。
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加大培训、加强培养,分层分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健全两项机制。根据“总量控制、适度增加”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市人才网络平台,重点引进中医、烧伤等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卫生管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岗位管理,实行评聘分开,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二是开展三大活动。开展“大培训”活动,紧紧依托“*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和邵逸夫医院培训实习基地,分别采取市区联合办班、省区联动合作的形式,引入上海复旦大学和省、市大医院高年资专家及美国密西根大学师资力量,分卫生管理、全科诊疗、公共卫生管理三个班次,积极培养高素质骨干全科医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开展“大比武”活动,在系统内继续全面深入开展“一月一比武”、“一月一主题”的岗位技能大比武,通过大比武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开展“大考试”活动,深入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基知识考试,努力做到“一季一考,人人过关考”。三是深化名医强科。按照“选准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坚持名医带动、强科拉动,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专科和责任医师团队,力争培育市级名中医和市级强科各1个,对获评的名医强科,继续给予资金资助、独立设置“名医工作室”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坚持科研促动,认真承办完成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中医药烧伤救治”、“中医药救治糖尿病足”等3项部、省级科研课题,扎实推进其它3项市级科研课题和23项区级科研课题,努力实现创立一批特色专科、服务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名医的工作目标。
(四)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着力在服务内涵上求提升。
通过创建活动,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内涵,带动卫生工作整体提升。一是健全四全服务理念。全面推行“全人、全程、全面、全科”的社区卫生服务新理念,不断提升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广度与深度。在运作上,进一步深化社区责任团队“动态式、网格式、契约式、定制式”的四式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在内容上,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地道药材”进社区工作,合理规划中医网点,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站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中草药配送机制,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是推进卫生项目管理。总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项目化管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站点、中心和上级医院”的“四站式”慢性病服务链,实施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流程,变专家坐诊为专家会诊,努力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扩内涵、增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活动,严把人员资质与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深化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35-55岁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和建档率50%。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社区健康行”活动,继续深化“一坛一台”健康宣教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二次改水和改厕质量,新增二次改水受益18000人次,新增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所1500座,比例达86%以上;力争新创4个区级改厕示范村,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一镇一街一品”精品亮点培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街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力争新创省级卫生镇街2个、省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2个。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修养和政治思想素养
学习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及党风廉正建设和效能建设有关精神,完成1.5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二篇学习心得。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区委、区政府保持一致。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本领。同时,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专业的学习,培养了自己把握经济工作的能力。
二、严格要求,廉洁自律
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领导干部行为规范,注重思想道德建修养正确行使权利,不谋私利,抓好自己的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告诫自己要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勤恳工作,踏实做人。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三、抓班子建设,凝聚人心干事业
团结带领街道领导班子克服困难,认真谋划好、落实好各项工作。加强民主集中制,集思广益,提高班子民主决策能力。在街道和社区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发挥集体作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上经常沟通,工作中齐心协力,生活上互相关心,每个人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发挥。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秩序,量化目标任务,通过自身努力,带动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
四、真抓实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上半年,民政工作主要开展了城乡社会救济及大病救助试点工作;完成了第五届社区居民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了走访慰问辖区部队和优抚对象活动;婚姻、收养、殡改、老龄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民政综合厂改制基本落实;筹备召开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大会;争创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初见成效。
新一届龙浔镇党委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苗头,于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以多种形式认真总结查摆,破旧立新,树立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2013年,龙浔镇党委推行“3+1”工作法,即“三联”(包片联村、挂村联组、走访联户)、“三定”(定目标、定人员、定岗位)、“三亮”(亮承诺、亮问题、亮实绩)、“三考”(日常工作百分考核、重点工作分项考核、应急工作集中考核)、“一奖惩”(政治鼓励、经济奖惩),对广大干部“设岗定责”、“制定工作目标”,引导全镇党员干部把工作纳入到全镇乃至全县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以制度的形式向群众提供近距离、社会化、多类型的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
自此,全镇上下团结协作、突破常规、爱拼敢闯,形成强大合力,有效破解征迁“疑难杂症”,快速推进南后街片区、南三环道路、浔南路路面及城市立面改造等项目建设,以“龙浔精神”铸就了新的“德化速度”。
龙浔镇党委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挂钩企业制度,大力推行“驻进帮”活动,要求每位科级领导每周下村(社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时间不少于2天,每人挂钩联系1个村(社区)、1个以上重点项目、5家以上企业,且每月到挂钩联系点调查研究1次以上,每年不定期协调组织召开政企对接会,为企业争取融资、政策等方面支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龙浔镇党委组织编撰《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建设参考资料》一书,总结出非公企业“三五”党建机制、“六心党建工作法”等,推动15家企业党建实现“一企一特色”。近三年来,在经济形势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该镇工业企业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15年上半年已实现产值49.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