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22:07:36
序论:在您撰写就业道德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主要的就业群体,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校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择业,这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
一、大学生必须加强就业道德教育
所谓就业道德,是指人们在就业活动中形成的指导人们就业活动、调整就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就业道德包括就业过程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就业道德要求就业者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兼顾个人与社会、集体、家庭之间的利益关系,即应该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原则。为此,要求就业者具有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确立合理、科学的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趋利化的泛滥,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引导其科学、合理地进行就业,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探讨和解决的全新而重要的课题。
二、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道德素质及现阶段大学生就业中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第一个层面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就业对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道德意识。大学生选择何种职业和职位,如何选择职业和职位,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能否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就业的重要意义说明,就业本身就包含一定道德的基础和根据,说明就业道德的重要性。
第二个层面是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学校在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向学生介绍这一专业的概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历史和前景、性质和特点等,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有利于强化他们献身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意识。只有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懂得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才能端正就业态度。
第三个层面是学习和了解基本的就业道德规范。就业道德主要是针对就业行为的道德规范,因而学习和认识就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是确立良好的就业道德观念的基础。
三、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落实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从就业道德素质培养本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出发,考察当前社会主义就业道德建设以及高校就业道德教育的实际,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在宏观上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1.科学、系统地把握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
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不能无组织、无协调地分散进行,而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既然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那么,高校德育工作者就理所当然地应是构建这一机制的主要力量。
2.构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教育内容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庞大又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整合力量,搞好科学论证,加强交流与协作,同时紧密结合社会就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加强科学研究,才可能真正完成这一重要的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理论研究,构建起一整套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二)微观层面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微观上则必须将不同形式的课程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使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
高校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开设就业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在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道德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就业道德教育、修养的方法,从而对就业道德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对于大学生较好地接受就业道德教育和自觉地进行就业道德修养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向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认真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尽量能从历史、社会、文化和伦理角度讲授专业知识。大学专业课教育是就业定向教育,教师在系统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经常性的就业道德教育,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专德育;职业道德;社会实践
德育工作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如今企业的用人标准是“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而社会上很多中专和技校毕业生都存在缺乏敬业、奉献精神,诚信意识淡薄,追逐功利等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对于在校的中专生来说,一方面受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方面又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极易发生倾斜,而中专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因此,在德育课上加强对中专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为加强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联系课文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职业道德理论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帮助在校的中专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可以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专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在授课时, 我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网络手段等方式精心创设道德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当今社会存在的“技工荒”现象和2011年3月1日《光明日报》上刊登的《如何破解“技工荒”》一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发达国家“发达”的秘密,让学生们感觉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一样大有作为。其次,我又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目前所知道的知识来谈谈各专业、各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学生们的兴致很高,探讨的八九不离十,比如:文秘需要对同事尊重、对领导服从、对下级关心、对访客耐心;财会人员需要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等,进而让学生更具体详细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殊职业道德要求。课前,我还把从我校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卓有成效的毕业生事迹制作成了“从脚下走出来的成才之路”的专辑,在课上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邀请一些毕业生回来做报告等。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我又让学生观看电影《法官妈妈》,并思考从影片中所看到的职业道德作为课后作业。通过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通俗直观的教学方式,摆脱“高、大、空、远”式的说教,让学生很自然地懂得并接受职业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入时代活水
目前中专学校对学生更多的是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而且,中专德育课的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虽然掌握了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有的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倾向,从而淡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导致高不成、低不就;还有的学生一遇挫折就畏缩不前、迷失方向等。面对这些形形的学生,我们教师只有把握好时机,努力使职业道德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例如,我在讲授《职业理想》这一章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工农二万五千里的动力是什么?孔子授徒三千,开创儒家学派,其精神来源是什么?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体会职业理想的精髓。课后,我又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人物和话题,让学生搜集周杰伦自强不息的成材经历,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靠的就是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信念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同时,我还带领学生进工厂实地参观实习,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去农村参加劳动实践,下工地体验生活,扩展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职业道德教育从封闭的校园搬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让学生走入社会的大课堂体验百味人生,让生活成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好、最有力的老师。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道德情感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而目前的中专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一般职业道德”教育。而且,长期以来的德育课教学,是一种封闭、鼓励的模式,也影响到中专德育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修养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因此,我在德育课教学中,以社会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激发道德情感。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面对市场、面对企业的社会调查,参加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或参加校内外一些健康有益的团体活动,到工厂体验专业实践等,不仅训练专业技能,而且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具备什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因此,教师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积极提供实践的条件,或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这些学生职业道德最生动的一堂课。学生走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自己的思想中,变成一种习惯而内化为职业修养,继而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才能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论有现实的体验和真实的理解。
四、结语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是21世纪职业劳动的主力军,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军。我们中专德育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学科、各个领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能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技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迅速增加,原来中技生就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已经逐渐变得萧条。现在的招聘单位更看重个人素质水平,例如诚信、自律、谦虚和责任心等等,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技生有一技之长的优势,但从实际就业状况上看,中技生应聘能力低、工作不稳定,究其原因,多是个人素质水平低下未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造成的。
职业道德是个人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挖掘中技生个人素质潜力,是提高中技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中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一)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发展。
一方面,中技毕业生普遍选择走向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应聘收入丰厚的企业单位,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实际能力尚不能满足这些地区和企业;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地域的企业无人问津,艰苦脏累的岗位遭到冷落,而这些地区和岗位很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在的就业市场就形成了人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的两难局面。
(二)缺乏科学且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
适宜的工作选择应是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业所需,择己所力。有些技校生报读的专业由父母确定,而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专业。另一些中技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盲目选择专业,如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造力,却选择了设计和游戏等方面的工作;不善言谈,性格沉闷的同学,选择了公关文秘或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盲目选择薪水高的岗位应聘,选择的职业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工作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奉献精神。以上各例是没有及早做好科学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表现,最需要中职技校帮助他们策划职业生涯。
(三)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中技生普遍来自农村和县城,其思想道德平均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低;此外,不少中技职校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了思想品德培养,这两点导致了中技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偏低,使他们的就业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跟不上许多企业招聘条件,在经济危机之下更成为了中技生就业竞争中的致命弱点。
二、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正确认识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技工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能只抓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重抓技能教育,轻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将两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统筹兼顾,两手同时抓,用同样的力气抓。
(二)注重在细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此外,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再如,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其次,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再次,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
(四)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技工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傅建东.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21).
[2]张铎.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6,(02).
[3]马德华.面对就业难,人们从茫然走向坦然[J].人才开发,1996,(07).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就业困境;能力提升
很多家庭都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很多孩子都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当同学们确确实实站在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里的时候,同学们的任务完成了吗。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松懈、怠慢的现象。他们认为,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现在我已经上了大学,我就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同学们应该知道,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个起点便是他们迈向社会,开始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矛盾已经从“入口”转移到“出口”,即从入学难转移到就业难。供需双方的结构性矛盾明显我国虽是人口大国,但同时又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一方面。大学生培养的总量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扩招使我国大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达到5%左右,而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1/3的比例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市场需要的不能有效供给,市场不需要的又培养了很多,“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大学生在就业目标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失衡状态,毕业生纷纷涌向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热门领域,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单位、冷门行业则少有人问津。
二、大学生就业道德能力提升的思考
1.要深入生活,学以致用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固定在课堂的某个位置上,缺乏足够有效的活动和想象空间。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根据课本内容,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通过熟悉的生活的环境进行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这样才能有效解开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走向校园和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大学指导员要保证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要围绕生活为中心,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让生活走进大学课堂,将政治引入到生活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把学生学习的理论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范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验生活,努力建设生活化的大学课堂。
2.以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以“真”“善”“美”为最终旨归,其诚信观以“求真”“求实”为基础,从实践与伦理学角度阐释了实事求是是“诚信”的本质要求;其和谐观强调人、自认、社会的协调统一,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共生的内在要求。此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利义观”提倡重义轻利,舍生取义,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应“义为上”,将“义”作为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有利于提高人的认知、道德水平。这些传统的价值取向在经历了历代思想家的提炼、升华,积淀成了深厚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价值导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大学教师在教学或平时生活中应多传播这些正面的传统文化观念,引导学生以这些观念为价值取向去评判社会中的一些人或事,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3.增加自我约束和管理
大学生多数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生活阅历,来到学校学习都有成为人才的愿望。所以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就是要帮助他们制定未来计划,不管未来是继续进修、找工作等,有了目标,才前进的动力,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硬性的管理办法会给学生压力,叛逆的学生不服管束,更加叛逆。
4.招生就业工作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招生就业工作进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这不仅能够给予即将入学的学生指明明确的选择方向,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就业帮助,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于此同时,实现就业指导和专业教学的相结合,以就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并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实施教学计划,这样能够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和实际的工作岗位相连通,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也能为今后的招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提升大学生管理水平要从学校和教师出发,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加快教学思想的转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
[1]王炳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育期;定向期;就业实践期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
3.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是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
论文摘要:职业道德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着“宏观政策层面重视与微观操作层面轻视的矛盾突出、学生对职业道德轻视与企业对职业道德重视的矛盾突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轻视职业道德培养的现象普遍”等问题。为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院校应采取“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开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从事职业劳动应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分支,也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如今,因供大于需、供需错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用人单位对被聘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除了测试拟聘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外,还极其重视考察其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而当前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从而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状况
当前,毕业生在简历中造假、随意签约和毁约、缺乏敬业和团队精神、频繁跳槽等现象十分普遍,也因此暴露出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宏观政策层面重视与微观操作层面轻视的矛盾突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部分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6年,教育部又推出14号、16号文件。14号文件在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6号文件则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要求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但很多学校在实际操作方面却忽视职业道德培养、不能落到实处。据笔者的课题组在高职院校访谈时发现:有三分之二的行政人员和教师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消极态度,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职业道德素质需在今后职业实践中慢慢养成。据课题组对40所院校的调研统计:只有10%的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90%的学校还是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且涉及的职业道德内容少而浅,既没有系统性,更谈不上专业性与实践性;80%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也过于简单,主要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不注重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实践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成为自觉行动。
(二)学生对职业道德轻视与企业对职业道德重视的矛盾突出
课题组曾在高职院校发放了1020份有效学生问卷,学生在回答“你心目中如何权衡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问题时,中低年级学生回答比例统计结果是:50.3%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比职业道德重要,23.7%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15.8%的学生认为二者都很重要,10.2%的学生认为二者都不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回答比例是:58.2%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比职业道德重要,20.7%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18.4%的学生认为二者都很重要,2.7%的学生认为二者都不重要。统计结果分析表明,60%以上的学生都轻视职业道德,而随着高职生年龄的增长和就业的临近,对职业道德的忽视更为明显。
目前,不少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明显表现出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心浮气躁、害怕吃苦、追求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缺少实干精神等。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已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顺畅就业。课题组曾在部分企业发放196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学生的预期。具体统计比例是:54%的用人单位把职业道德素质放在人文综合素质的首位,4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综合两项统计说明90%以上的用人单位都重视职业道德。所以,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强调: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除了拥有熟练技能外,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80%的企业还表示。职业人才必须具备综合能力。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轻视职业道德培养的现象普遍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第一。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专业化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第二,就业指导的对象主要指向毕业生。忽视了对学生的系统化、全程化指导,未能从大学一年级就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职业理想;第三,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据课题组在高职院校发放1020份有效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有8.2%,表示“满意”的比例也只有16.4%;相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则达到了49.4%和26%。上述统计比例表明: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就业指导内容普遍浅显,主要是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讲解,就业信息的传递和应聘技巧的辅导,过于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与速效性,而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较缺乏,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甚至等同于面试指导,只重视面试技巧的教授。而轻视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已在毕业生就业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一些学生伪造简历、荣誉证书、学习成绩、实践经验等,一些学校的老师也默许学生上述种种不负责任、不守诚信的行为,认为“区区小节”不过是帮助学生应对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无奈之举。孰不知,这些“小节”却大大伤害了用人单位的感情,用人单位对学校不信任感的增强直接影响了后续对同所学校学生的再聘用。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素质要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就业指导应依据专业对口行业对岗位人才所需素质的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把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放在学校培养的核心地位。
(一)职业道德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主题。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经过在校阶段的知识学习和能力锻炼,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就业竞争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参与就业竞争的专业技能,软实力则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更为看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即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大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正如很多单位录用人才时都强调:有德有才者破格录用、有德无才者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者限制使用、无德无才者绝不录用。
所以,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应聘技巧,要告诉学生职业道德对其毕业后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校大学生,一方面要在专业技能方面多下功夫,以胜任将来的专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就业储备职业道德软实力,因为职业道德素质决定了将来的工作态度。事实上,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好比鸟儿的一对翅膀,应聘技巧作为包装形式则类似于翅膀上绚丽的羽毛,真正体现竞争实力的还是巨大有力的翅膀。
(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包含要素
当今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团队精神和遵守职业纪律等,更通俗地说,就是讲诚信、有责任心、保守公司的机密、对企业忠诚、不传播与工作无关或有损公司的小道消息、团队协作和守时等。其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是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品质,在此基础上心怀远大目标、行动执着追求的人则能够为企业同时也为个人创造更大的财富。 转贴于
敬业常常是用人单位对员工提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首选。具备敬业精神的人往往很珍惜就业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和敬重之情,甘于为工作付出和奉献并从中感知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我国自古就有“忠于职守”的优良文化传统。敬业精神也是个人品质的表现,反映了一个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明确的目标选择、认真负责的态度、忘我投入的志趣。所以,敬业精神不仅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高度热爱,也是一个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是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更是做人的高远境界。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即在职业活动中要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必诚必信”的美德。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至上,为追求快速致富不惜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将企业的信用和个人的诚信置之度外,最终使企业和个人蒙受重大损失,从此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丧失了立足之地。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信用危机的情况下,个人在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做到忠于国家、企业、老板和同事则显得尤为可贵。所以,诚信是个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德,更是职业道德素质不可缺少的要素。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十分青睐忠诚守信的员工,并给予较多的发展和重用机会。
团队精神是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中必不或缺的要素。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拥有凝聚力超强的高效团队,因为只有团队员工之间彼此了解、取长补短、气氛融洽,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很多的职业活动都是项目式运作,尤其是在很多跨学科的新兴产业领域,更强调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聚集一起而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所以。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如果完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缺乏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共生共存的团队精神,个人和企业的事业都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职业纪律是职业道德的底线,也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行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纪律。员工如违反了职业纪律,轻者会被企业予以警告、处罚,重者会招致被企业开除,最严重的甚至会触犯到国家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遵循职业道德方面,个体首先要习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既保证工作秩序正常进行,也有利于树立自已遵守职业纪律、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形象,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以更好地延伸和提升。
三、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广大院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并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实习的过程中,体察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努力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觉行动。
(一)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为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大专院校应视职业道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注重增加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规范职业道德。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金钱观,提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学生的学习追求,最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校还可通过课程、讲座、培训、知识竞赛、展览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企业竞争实质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学校还要大力宣传集体主队精神,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学会合作、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奉献、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精神。
(二)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我国就业指导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又要根据中国国情状况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前通过就业指导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尤为关键,为此要落实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贯穿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不仅要解决学生即时就业率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的中长期就业率,即要关注有多少学生经过试用期后能够真正被用人单位留下来。通过就业指导要让学生更加关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等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兼具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为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除了通过专题讲座、开设指导课程外,还应为学生提供就业法律及政策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为学生到对口单位深入实习创造条件。此外,参观职业道德教育基地,聘请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高手或道德标兵现身说法,也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开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道德;道德培养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一些应用型的技术型人才,我们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让他们能在未来的几年里迅速地发展成为国家所需要的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而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育者对其教育具有一定的偏向,认为只要学生掌握好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技术应用的基础就可以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基础在于教会学生去做人,而不是仅仅满足技能的培养。我们应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综合性的人才。
一、初探中职道德教育,重视学生道德培养
在政府的教育报告工作中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任务。而我国对于教育建设的投资也是越来越大,我国大部分的教育硬性条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及职业素质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还是有一个较大的差距的。其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一些学生较为好高骛远,不思进取,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不愿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想要一出校门就从事管理的岗位。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们没能较好地给自己找到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对自身有一个错误的了解,更有甚者从毕业开始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便开始放弃,直接歇业在家,过起了啃老的生活,而且还一味地不思进取,虚度光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白白地错过了很多较好的就业机会,自己所学的技能也没有得到一个较好的巩固和实践练习,甚至最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全放弃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中职教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首要的地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并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脚踏实地,目光也放得长远一些,为自身更好地发展及社会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道德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经常以对学生的说教和理论的思想灌输来实现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但从结果来看,其成效往往是非常低下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应当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正确地处理他们的情感、能力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施。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符合自身的目标,在一个较好的目标前提下,学生就能有一个更好的动力去支撑,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面可以就此围绕着展开相关内容,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前景更加地清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有一个更好的规划,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这也必将使他们化解困难和心中疑虑的最好的良药,让他们明白,只要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一定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取得一个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课堂实践来模拟工作内容,以某个中心或是岗位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围绕这一中心,对其展开探究。让学生在表演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让不同的学生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体验,让他们对于岗位要求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面对职场的时候也会表现的更加有经验,在此过程中,也间接地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差距,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另外,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学生的个人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到这一点,让其才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由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类似于辩论赛和新闻会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各种证书考试和技能大赛等等,在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三、注意教学问题,深化教育改革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校长说过,有能力,但思想道德差的是危险品,没能力有思想道德的是次品,只有同时具备两者的才是优等品。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其根本就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就业。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持着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自身为榜样用真理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并能够结合当今国内和国际上聚焦的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做一个妥善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工作理念。我们的主要作用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辨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结:
中职教学的思想教育课程也是围绕着就业为导向的,我们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抓住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有一个较好的评估,积极发扬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其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相关企业的要求,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实施可行的教学方法,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逄洪金.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