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2-05-20 21:47:02

序论:在您撰写食用菌栽培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食用菌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14-01

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为提高食用菌成品率,降低成本,获得较高质量和产量的菇体,现将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培养料的选择

培养料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心等,辅以麦麸皮、米糠,并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结块、虫蛀是成功的基础。

二、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的配制先按比例将所需原料(木屑、麦夫皮、石膏)干料充分混合拌均,添加的微量元素倒入水中化开后加入料中,反复搅拌多次,使料干湿均匀,成团料要打散开。灵活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根据木屑质地软硬、粗细、含水量、空气湿度的大小等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应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会严重影响出菇产量。

含水量过高会使下面菌丝体缺氧而停止吃料,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一般含水量达55~60%即可。

三、培养料的消毒

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8h内装袋完成。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装好的料放入灭菌锅内,尽快猛火升温到100℃,打开冷气阀排放冷气。待温度降至0℃关闭冷气阀,重新升温到100℃后保持10~12h,否则达不到灭菌效果。灭菌时要做到猛火升温、稳火保温,经常检查锅中温度,以防漏气、跑气。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四、优质菌种的选择及接种

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灭菌好的菌袋及时放入接种室内,进行室内药物消毒,3~4h后待料温冷却至30℃以下即可接种。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五、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调控好环境温度,培养室要求干净、通气、干燥,室温宜控制在20~25℃左右,湿度70%左右(视品种而定)。当菌丝长到5~10cm左右即可翻袋检查,及时淘汰污染袋。食用菌要靠基质内有机物的氧化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基质内缺氧会使菌丝体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菌丝体生长缓慢、衰弱,甚至停止生长,严重的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翻动菌袋位置以利于换气通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菌丝长到1/2时,再翻袋检查1次。整个发菌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六、出菇棚场地的选择及建立

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场地。场地要采取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要求选清洁的井水、自来水,远离污水源。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覆盖物要厚一点,利于保温,四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七、出菇阶段的管理

菌袋经数月的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当菌丝扭结、瘤状突起,达到生理成熟时,就要搬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棚,由于受环境条件、栽培时间、发菌温度、品种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菇时间也不相同,气温要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才能出菇。入棚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不宜进行入棚,高温易使菌皮损伤,会推迟或减少出菇;切不可雨天入棚,雨淋会使菌袋表层污染而烂袋。菌袋上架每层并列排放,袋与袋之间间隔5~6cm,以利于呼吸和散热,要营造出菇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顺利出菇。

首先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基质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影响产量;空气湿度过高,会使子实体表面水分停止蒸发,使营养运输受阻,同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长时期空气湿度过高,还会造成子实体从空气中倒吸水分,形成水浸样腐烂,招致线虫及细菌的滋生和大范围传染。

其次是通风。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人类的呼吸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适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某些种类的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多二氧化碳的积累会抑制菌丝体生长,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高浓度二氧化碳长时间作用还会导致菌丝体窒息死亡。因此,需要经常对菇房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新鲜。

最后是光照。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颜色也与光线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光线强,子实体颜色较深;光线弱,子实体颜色较浅。这就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光线调控方法,可以通过挂遮阳网和拉、放草帘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

八、食用菌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1.木霉

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就给木霉侵染造成良好机会,尤其是多年的菌场和老菇房,常是木霉猖獗为害的场所。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能分泌毒素。木霉是香菇生产的大敌,它抑制香菇菌丝生长。唯一控制的办法是创造适合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低湿度,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后,可采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或石灰粉进行防治。

2.链孢霉

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有机食用菌栽培技术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防治链孢霉,温度控制在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

3.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或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含毛霉孢子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防治办法同木霉。

4.螨类

螨类包括红蜘蛛、菌虱。其发生环境主要潜藏在厩肥、饲料和培养料内。鸡窝畜舍、谷物仓库或环境条件差、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往往也有大量的螨类存在。培养基发生螨害后,接种部位的菌种块不萌发或萌发后菌丝外观稀疏暗淡,并逐渐萎缩,严重时培养料中的菌丝被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败。

参考文献

[1]成群.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第2篇

【关键词】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背景及现状

(1)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菌数量较多,各种各样,分布的地区及生长的生态环境各异。例如,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因此,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必须调查清楚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搞清楚其适应的生长环境,为培育出高产、无公害的食用菌打造良好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2)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现状: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健康、绿色无公害的基础上,达到高产量、高质量。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菌丝,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二、 如何栽培高产无公害食用菌

(1)采用适应的栽培用料: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工作,必须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应的培养料。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食用菌的培养料应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玉米芯、棉子壳、黄豆杆等,再加米糠、麦麸皮为辅料,并要添加有效地微量元素。选择确定好培养料之后,要明确食用菌培养料的比例调配以及消毒工作。要根据食用菌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培养料的配制方式及调配比例,根据培养料的含水量、空气干湿度、粗细软硬状态做相对应的调整。并在这些工作完成后及时做好栽培用料的消毒工作,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到8小时之内完成装袋,装好的菌袋还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

(2)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3)选取良好适宜的栽培环境:早选择适宜食用菌栽培生长的环境来加以栽培,对于地势、水源水质、交通、空气以及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一定的选择和处理,这些都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例如高温蘑菇栽培生产时一般要选择地势高爽、近水源、排灌通畅、交通便利、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源的地方。所栽培的食用菌适宜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就需要为其需求选取、营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在栽培环境上打造好的栽培技术。

(4)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经验,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况,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

三、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前景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人们对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研究将会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无公害的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已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经验得到不断地改进。面对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市场前景广阔,人们生活对于食用菌的需求,政府部门也大力支持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大研究力度。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将会不断地创新、进步,得到大量的应用。

四、 结语

食用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产品,食用菌产业也是社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发展项目。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必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成群.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55-159.

[2]车勇,王红艳.两种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5):60-61.

[3]陈麟璋,周建光.姬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6):38.

第3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77-01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LI Zhi-tao ZHAO Juan-juan LIU Hai-p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eaching reform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by selection of experiment content,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enhanc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hanging course examination mode,which improve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vel.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experiment teaching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菌种制作技术及主要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新技术,加强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们能在生产实践上正确地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对该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1 精选实验内容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涉及的实验项目繁多,要求学生们掌握所有的实验内容并不现实。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践,精选实验内容,面向地方经济,不断进行课程专业教学改革,使本门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1]。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只有16学时,在有限的学时里,特别注意实验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以最常见的平菇栽培为例,实验涉及平菇栽培的各个环节:母种制作、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及培养。具体实验安排如下: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为母种制备提供培养基);实验二,组织分离法及母种转管技术(制作母种);实验三,食用菌原种的配制、灭菌与培养(制作原种);实验四,平菇栽培技术(制作栽培种,并进行培养,直至栽培出平菇)。通过这个综合大实验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基本掌握平菇的具体栽培技术,以后在研究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时可以很好地借鉴平菇栽培技术,同时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基础。另外,本课程设置要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实践课时的比例还应加大,本门课程应有1/2的课时为实践课时,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每学期可安排学生们去企业参加实际生产至少1周。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信息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但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同时学生们也难以消化大量知识,制约学生的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尽量简化多媒体信息,突出重点内容;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进行有机组合,使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易于理解,为学生们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提供有效途径。

2.2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时要经常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们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抛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会很有帮助。同时,进行角色转换,比如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备课、讲课,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评价和完善,提高其创新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

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普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2]。在平时教学当中,组织学生多参加企业实习实训,可以增进学生对企业以及社会的了解,改变其对就业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的工艺流程为实习学生开放。实习期间,学生们要主动向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学习,在与员工沟通中了解生产流程,了解企业相关行业知识,掌握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动态,并深入到生产一线学习生产工艺、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企业对于相关技术岗位的技能要求、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开阔眼界;同时,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指导,使学生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有更深入的了解,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拓宽专业知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通过学到的实践技能,可以使食用菌栽培技g这门课更贴近实际生产的需要,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指导。通过实习,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而且为其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实践机会。

4 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考试过关,不利于学生学习

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养成[3]。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突出的人才。要完善传统的考试方式,一门课程的考核应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可以在笔试中增加分析归纳综合应用方面的试题,添加技能操作考核等内容,适当地淡化结果、强化过程[4]。

5 结语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改革的实质与方向,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教育培养的目标,自己不断学习并进行反思,去探索与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务必适应学生、适应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使学生能够学好知识,提升其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5-9]。

6 参考文献

[1] 张彦民,韩文凤,邱泼.职业院校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改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3):92-93.

[2] 李晓靖.教改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3):147-148.

[3] 张佳艳,熊建文.独立学院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与改革[J].轻工科技,2013(8):173-174.

[4]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5] 汪军玲,周本宏.谈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61-262.

[6] 孙金旭.食用菌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2(1):108-109.

[7] 黎勇,黄作喜,齐泽民.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食用菌教学周年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06-207.

第4篇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Shallow talk a rightness edible germ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what time summary

Liu Shu jiao

【Abstract】Edible germ not only rich contain mankind life various protein for need, return can extensive used for a medicine etc. realm.Currently our country of edible germ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urrently is be placed in to fly soon development stage, how science reasonable of carry on and eat germ of cultivation became development white agriculture of importance topic.

【Key words】Edible germ;Cultivation technique

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为提高食用菌成品率,降低成本,获得较高质量和产量的菇体,现将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培养料的选择

培养料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心等,辅以麦麸皮、米糠,并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结块、虫蛀是成功的基础。

二、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的配制先按比例将所需原料(木屑、麦夫皮、石膏)干料充分混合拌均,添加的微量元素倒入水中化开后加入料中,反复搅拌多次,使料干湿均匀,成团料要打散开。灵活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根据木屑质地软硬、粗细、含水量、空气湿度的大小等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应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会严重影响出菇产量。

含水量过高会使下面菌丝体缺氧而停止吃料,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一般含水量达55~60%即可。

三、培养料的消毒

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8h内装袋完成。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装好的料放入灭菌锅内,尽快猛火升温到100℃,打开冷气阀排放冷气。待温度降至0℃关闭冷气阀,重新升温到100℃后保持10~12h,否则达不到灭菌效果。灭菌时要做到猛火升温、稳火保温,经常检查锅中温度,以防漏气、跑气。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四、优质菌种的选择及接种

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灭菌好的菌袋及时放入接种室内,进行室内药物消毒,3~4h后待料温冷却至30℃以下即可接种。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五、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调控好环境温度,培养室要求干净、通气、干燥,室温宜控制在20~25℃左右,湿度70%左右(视品种而定)。当菌丝长到5~10cm左右即可翻袋检查,及时淘汰污染袋。食用菌要靠基质内有机物的氧化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基质内缺氧会使菌丝体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菌丝体生长缓慢、衰弱,甚至停止生长,严重的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翻动菌袋位置以利于换气通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菌丝长到1/2时,再翻袋检查1次。整个发菌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六、出菇棚场地的选择及建立

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场地。场地要采取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要求选清洁的井水、自来水,远离污水源。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覆盖物要厚一点,利于保温,四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七、出菇阶段的管理

菌袋经数月的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当菌丝扭结、瘤状突起,达到生理成熟时,就要搬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棚,由于受环境条件、栽培时间、发菌温度、品种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菇时间也不相同,气温要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才能出菇。入棚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不宜进行入棚,高温易使菌皮损伤,会推迟或减少出菇;切不可雨天入棚,雨淋会使菌袋表层污染而烂袋。菌袋上架每层并列排放,袋与袋之间间隔5~6cm,以利于呼吸和散热,要营造出菇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顺利出菇。

首先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基质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影响产量;空气湿度过高,会使子实体表面水分停止蒸发,使营养运输受阻,同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长时期空气湿度过高,还会造成子实体从空气中倒吸水分,形成水浸样腐烂,招致线虫及细菌的滋生和大范围传染。

其次是通风。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人类的呼吸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适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某些种类的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多二氧化碳的积累会抑制菌丝体生长,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高浓度二氧化碳长时间作用还会导致菌丝体窒息死亡。因此,需要经常对菇房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新鲜。

最后是光照。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颜色也与光线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光线强,子实体颜色较深;光线弱,子实体颜色较浅。这就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光线调控方法,可以通过挂遮阳网和拉、放草帘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

八、食用菌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1.木霉

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就给木霉侵染造成良好机会,尤其是多年的菌场和老菇房,常是木霉猖獗为害的场所。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能分泌毒素。木霉是香菇生产的大敌,它抑制香菇菌丝生长。唯一控制的办法是创造适合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低湿度,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后,可采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或石灰粉进行防治。

2.链孢霉

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有机食用菌栽培技术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防治链孢霉,温度控制在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

3.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或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含毛霉孢子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防治办法同木霉。

4.螨类

螨类包括红蜘蛛、菌虱。其发生环境主要潜藏在厩肥、饲料和培养料内。鸡窝畜舍、谷物仓库或环境条件差、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往往也有大量的螨类存在。培养基发生螨害后,接种部位的菌种块不萌发或萌发后菌丝外观稀疏暗淡,并逐渐萎缩,严重时培养料中的菌丝被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败。

参考文献

[1] 成群.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第5篇

关键词: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

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对安全无污染的无公害健康食品需求量增加,从以前的吃饱发展成为吃好。绿色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深入人们的生活。为了满足人们逐渐提升的食品要求,安全、无污染的食品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追捧[1]。具备没有污染、毒素、安全优质等特点的食品被称为无公害食品,也可以称作自然生态食品。食用菌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种矿质元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是消费者喜爱的食物之一。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生长环境中要想培育出无公害食用菌,对其栽培场地、栽培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菌种生产

在食用菌培育中,菌种发挥着关键作用,菌种的质量水平对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要想实现无公害高产栽培,需要选取优良菌种,同时还要对其生长环境条件进行科学调控,以实现规模化培育。在进行菌种选取前,要先对其选取标准进行了解,以选取生命力强、未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为佳[2]。

2培养料调配

要想实现食用菌的高产栽培,适宜培养料的调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调配培养料时,应按照标准比例进行调配,同时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然后充分混合培养料,以满足优质食用菌的生长需求。除此之外,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多数来自培养料,培养料的湿度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湿度也为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湿度过小不利于食用菌生长,湿度过大易导致菌丝腐烂死亡,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一般为50%~70%。

3装袋灭菌

食用菌栽培前,必须对培养料进行及时的装袋和灭菌操作[3],一般要求在培养料调配后6~9h内完成,防止培养料变质影响食用菌生长。灭菌时间对于装袋灭菌的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灭菌过程中,先将培养料装袋,然后放入灭菌容器进行加热,加热期间要使温度维持在100~125℃一段时间,彻底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实现培养料良好的灭菌效果。

4接种食用菌

接种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绝对的无菌环境,无菌环境是实现无公害食用菌培养的必要因素。因此,要对无菌环境重点关注,保障无菌环境符合标准。料袋灭菌后要注重科学保存,以防受到污染;料瓶应实施高温蒸煮,然后加盖薄膜并使用新洁尔灭进行擦洗;在接种期间,接种人员的双手和接种工具都需要消毒。另外,为保证接种质量,接种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完成,通常48h内完成接种最佳;接种时要注意环境温度和培养基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食用菌培养[4]。

5水肥管理

水肥质量对于食用菌的生长起到关键作用,实施优良的水肥管理是实现食用菌无公害高产栽培的关键。肥料可选取具有丰富养分的动物类排泄物,将其在无菌环境中蒸煮20min后与水以1∶12的比例混合,即可喷洒。另外,还可以使用豆浆水代替水,有助于提升食用菌培养料质量,对于促进食用菌高产有积极作用。

6无菌条件控制

在食用菌培养和出菇期间,要想实现食用菌优质高产,需要对影响菌丝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控,如温度、湿度、水肥等,以保障其生长条件的优质;还要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保证培育环境卫生,无菌环境为无公害食用菌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无菌环境不单单指其培养环境的无菌,还需要保证在培育期间所使用的器械和培育人员遵守卫生标准,及时进行消毒杀菌[5]。消毒方式的选取要以实际情况为参照,选取科学有效的消毒方式,以实现理想的消毒效果。通常使用的灭菌方式有巴士灭菌、紫外线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任何一种灭菌方法均具有相应的操作方法,所以要合理使用。

7酸碱度和湿度控制

第6篇

关键词:健康;食物安全;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00—1

在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中,通过对食用菌的退化问题、病虫害的防治手段以及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三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的技术要领,并且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 食用菌的退化问题

在使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防止菌种的退化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重要环节,应该控制好食用菌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并且在农药的使用方面要尽量降低,这是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

(1)菌种培养的温度不可以大于28℃,另外种植好的食用菌不可以在常温状态下放置超过15天。要将出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掌握好,防止出菌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并且出菌的酸碱度应该达到平衡。

(2)菌类的培养基应该经常性的替换,如麦麸,蛋白胨等培养基,应该将这三种培养基经常性的替换使用。

(3)原种不可以一次就用光,应该分批次的取出,剩余的原种应该低温保存,防止传代过多现象的发生。

2 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1)将环境的卫生搞好是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基础。菌种的制作人员以及操作人员一定要建立起合理的卫生清洁管理制度,要将污染物进行不间断的清除,并且要辅以消毒药剂对菌种进行消毒。用具、菇房以及室内的所用设备,都要经常性的消毒和清洗,在进入菇房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与鞋底干净,最好在进菇房之前将不合规的衣服更换掉。

(2)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建议选用紫外线灭菌法、巴氏灭菌法、常压间歇灭菌法以及高压蒸汽灭菌法等手段对食用菌进行消毒,如果要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建议采用酚类以及碱类药物进行消毒,切不可以使用含有重金属的盐类消毒剂进行消毒。

(3)原料要处理好

食用菌的培养料币可以收到潮湿、发霉以及滋生病虫害的影响。在草料以及木屑的堆积时,下面一定要铺设好防潮毛毯或者是塑料薄膜,上面也要盖好,防止杂物的落入和下路淋湿,饼料、麸皮、米糠等容易产生霉菌,应该进行封闭式的储存。菌类的培养料应该先发酵腐熟或者是高温消毒后才可以运到菇房,在运到菇房后还应该对其进行二次的发酵,并且要用对覆土材料进行相关的蒸汽消毒等。

(4)调整酸碱度和水量。

酸碱度的调整要适当,水分应该适宜,并且要对其进行实时调整、检测。故房内的通风一定要时刻的保证好,空气中相对的湿度不可以超过95%。

(5)培养基的保护工作要合理

灭过菌的培养基和出锅的料瓶应该得到适当的保护,避免二次污染问题的发生。要对其加盖薄膜或者是纱布,入锅蒸煮后还应该用新洁尔灭等药物进行擦洗,较少尘埃对其产生的污染。

(6)操作的规程要严谨

在菌类接种的工作中,对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定要做到细致耐心,切不可擦碰粘带,对于一切的容器以及用具,能够清洗的一定要清洗干净,能够蒸煮的一定要蒸煮,能够擦拭酒精的一定要擦拭酒精,能够使用酒精灯对其进行火烧的一定要对其进行火烧,对于大量的栽培种,不理灯火口,配合准则。

(7)病虫害的防治

通常的情况下人工物理病虫害防治方法是使用比较多的方法,比如像用黑黄灯杀死蚊虫等,培养料的充分发酵能够杀死瘿蚊和线虫,除去食用菌腐蚀变化的部位,可以用石灰水对其进行消毒。降低湿度、温度、PH值可以有效防止白霉菌、链孢霉菌以及胡桃肉状菌等。

3 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

(1)喷洒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0.3%的酵母膏和0.1%的蛋白胨喷洒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够使食用菌的身体变厚变肥,促进转潮,在温度为14℃~16℃时效果最佳。

(2)人粪或人尿的喷洒。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0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或者是1:20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10倍~17倍之间。

(3)米醋的喷洒

在食用菌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对其进行喷洒,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须喷洒一次,通常情况下可以使食用菌产量提高6%,而且色泽会呈现出洁面。

(4)豆浆水的喷洒

黄豆一千克,将其磨成豆浆后加入75千克到100千克的水,喷洒到食用菌表面,喷洒完成后再用清水喷洒一遍。

4 总结

食用菌凭借着营养高等特点,成为了我国国民餐桌上的特色美食之一,如何在保证食用菌无公害的前提下增加产量,是我国的食用菌种植者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平衡食用菌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使其为种植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是有关学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一定会有所突破,除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之外,相信食用菌的无公害高产技术还有很多好方法可以实现,有待于我国专家对其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相日,陆辉,李金灿,朱西儒. 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发展前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01).

第7篇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培养料的配置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将原料的干料按照比例要求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需要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先要用水化开之后再拌入料中,接着进行反复的搅拌,将存在的团料尽量打散,确保料的干湿程度均匀;其次,影响菌丝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左右就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低将会导致出菇产量大幅降低,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高,则会让处于下层的菌丝缺氧而不能正常吃料,导致原料浪费。因此必须要按照培养料原料的木屑情况灵活的调整含水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注意木屑的粗细以及质地的软硬、空气湿度等具体情况对含水量进行配比;最后,培养料配置工作结束后,要尽快进行装袋,一般装袋时间不超过培养料配置 完成的7小时左右,装袋完成后要注意及时灭菌。灭菌时先把装袋完成的培养料放入锅中,用猛火快速加热到100℃,之后利用冷气阀降温到0℃,再重新将温度加热到100℃左右。进行灭菌作业时一定要确保猛火加热、温火保温,定时查看灭菌锅内的温度情况,防止漏气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经过这些阶段,培养料的配置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完成,培养料的配置对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

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

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三、培育环境的要求

在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后,菌袋就要搬入出菇棚进行培育,但是受到培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菌袋的出菇时间也不尽相同,只有保持培育环境适合菌袋成长才能让菌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出菇。而将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时间要尽量避免午间气温较高时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容易影响出菇时间;入棚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的早晚进行,要防止人棚过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齐,且其间需要留5厘米左右的间隔以保持菌能够正常呼吸,只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菌袋出菇的环境才能保证出菇更加优质、高产。

(1)空气湿度。作为影响子实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环境的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就会加快,其基质中的含水量就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影响食用菌的产量;相反空气湿度如果偏高,子实体表面的水份蒸发作用不明显,菌体内的营养运输受到阻碍,造成子实体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长。如果栽培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子实体会因为倒吸空气中的水份而出现腐烂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细菌传染。

(2)保持通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我们人需要呼吸一样,食用菌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它们吸人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虽然适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对某些特别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利,但是很多食用菌如果长期处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环境下,它们很有可能停止生长,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甚至会让菌丝体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须要保持通风,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确保空气流通。

(3)光照环境。多数食用菌在出菇时需要散射光进行刺激,只有极少数品种要较强的散射光。通常情况下,光照越强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浅。栽培人员需要根据食用菌种类的差异对出菇棚的光照进行调节,如可以采用遮阳网、草帘等物品来调节室内光照。

四、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

(1)喷洒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0.3%的酵母膏和0.1%的蛋白胨喷洒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够使食用菌的身体变厚变肥,促进转潮,在温度为14℃~l6℃时效果最佳。

(2)人粪或人尿的喷洒。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0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或者是1:20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l0倍~17倍之间。

(3)米醋的喷洒

在食用菌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对其进行喷洒,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须喷洒一次,通常情况下可以使食用菌产量提高6%,而且色泽会呈现出洁面。

(4)豆浆水的喷洒

黄豆一千克,将其磨成豆浆后加入75千克~UI00千克的水,喷洒到食用菌表面,喷洒完成后再用清水喷洒一遍。

五、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经验,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

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7兕,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