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6:34:34
序论:在您撰写中职语文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中职语文课程而言,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有的人文特色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上表现:
(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作文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学是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工具。中职语文教学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全面施展,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激发。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课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渗透,使语文这门学科的审美性和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中职学生大多接触到的学科都是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些学科大多是对技术的指导,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显得枯燥而乏味。通过语文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堂压力,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朝着正常的心理方向进行发展和延伸。
(三)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语文学科中包含着很多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延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相比于一般的高中院校学生而言普遍偏低,这也造成了他们在生活中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对他们进行语文素质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自信,促进心智的发展和完善,使他们更容易从生活中的低谷中走出来。
二、应用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与一般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更偏重于学术性不同,中职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应用价值。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需要突出一定的实用价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高中文化的程度,同时还需要掌握一门专业的技术,未来的发展、就业方向是技术工人或是一些初、中级的管理人才。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能够突出它的实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这些能力:
(一)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这主要包括日常的应用文和学生日后就业的岗位专业文书。在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侧重文章的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格式正确等。此外,教师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写作速度,使学生掌握对文书进行修改的有效方法。应用文可以涉及到很多个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应用文写作的锻炼:对于机电、化工、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对说明书、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对于财经、管理、市场营销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合同书、文字广告、工作计划、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用文的写作应该保证实用性和文字的流畅和通顺,这对于学生日后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往往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的活动,提供给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就非常少,因此在中职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中职语文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要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清晰的表述,用词需要得体,做到言之有物、表达清楚和态度大方等,这对于学生在日后工作过程中更好地符合职业要求具有关键的作用。
(三)阅读能力
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依据产品说明书来正确地操作设备、更好地领会上级领导精神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生活特色
(一)转变观念,培养全面人文精神人才
对于人文精神的追寻与传递,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和因素。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全面人文素质的人才。为了升学率而忽视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人文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拥有知识而没有才华和思想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语文这门形象化、感性化的学科可以体现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学生的精神潜质,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及价值观。例如,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要弘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学生必然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并且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的形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尊重个性,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寻找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多与学生交流与接触,增添一些民主的氛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自由发展;对于学生一些个性的想法和意见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尽量发现其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目前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也应明白“人”是课堂的主体,切不可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变成一种累赘。
(三)扩展视野,通过阅读体会人文精神
文学就像一片肥沃美丽的土地,等待大家去发现和欣赏,中外文学中有许多值得一读的佳作。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从而在阅读中享受人文的美的熏陶。例如,我国古代有“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唱,也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文学把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包含许多民族精神和情感。课外佳作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并获得灵魂的陶冶和精神的砥砺。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进行一些美文阅读,通过美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灵。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精神阅读。学生只有在精神上走进文章才能够算是真正的阅读,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的交流,才能辨别善恶和美丑,用正直善良的心来对待世界和生活,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教育中真正接受到一些人文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营造环境,通过课堂质疑体会人文精神
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上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利用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询问学生的意见,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学生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样的状况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很多的疑问:古代女子都是要裹脚的,那么就不会发现吗?女人是没有喉结的,不会被看出来吗?这样新奇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带领学生一起仔细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学习中,师生之间也能够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方对话。
二、总结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正所谓佳作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的深厚情感,甚至是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要熟悉、把握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及时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自强、尊敬、敬业、爱国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字、词、句体会语言的质美意深以及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学习《套中人》这篇文章时,我从多角度引领学生去理解,让学生不仅看到了“守旧人物”的危害,又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在对教材中德育因素挖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找准切入点。如《项链》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描写马蒂尔德心理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形象,从而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的腐败、道德沦丧的本质,那种图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糜烂风气,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将学生进行德育精神的感染、耳濡目染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去感染学生的德育认识。其次,在日常课堂学习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德育感染和熏陶,语文课程反映的就是人类的文明和思想。因此,在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文章所传达的德育思想剖析出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断的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知。
三、在“读”中感悟德育
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震撼,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朱熹说过:“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敏感度,在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德育熏陶,达到心境合一。阅读,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优秀的作品中受到熏陶,从而主动的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与之相应的一些课外读物,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在润物细无声处让学生感悟,获得德育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习离不开实践,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去感受德育思想的精华,加深学生的认识,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内化。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期,尤其是当今社会有很多的不良思想意识,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有些是脱离道德规范的现象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因此,鼓励学生多积极参加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如组织学生参加公共学习、做父母的小助手、去孤寡老人家帮忙等。运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比单纯的讲解更能使学生感同身受,进而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素质;精神
语文教学的历史从古至今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有论语、诗经等旷世名作。语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课程,如何有效地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刻不容缓的职教主题之一。本文就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展开深入讨论。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越来越普及,越来越盛行,而随之而来的语文教育水平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中等职业的学校为了
谋求发展,吸纳更多的生源,不惜在招生标准上不断地降低要求,致使许多入学后的中职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的程度非常的低,这样盲目地自主招生后的结果往往加大了教育的难度,中等职业学
校偏重于学生职业技术专业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人文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职业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中仍然是素质不高。中职教育的对象主要由高中录取完的线下生(初中毕业生)构成,这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以往明显下降,主要体现为社会情感的日益枯竭,明辨是非的能力缺失,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的培养。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科基础教育学科,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基础的语文学
科中学会怎样做人,人文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
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最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意义,追求人生美好,追究求积极向上的东西,充分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语文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欣赏生活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他们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应该是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用真善美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丰富的人生,感受到家庭、社会、亲人的温暖,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找生活的真谛,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恩社会。把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融会贯通,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书本上概念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达到心灵的净化。
三、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体现人文教育
教学的方式千变万化。但是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不能只关注教学的结果而忽略教学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存在,而统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要求中职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要有
适于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方式。要实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达到相互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现实的结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
态。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锻炼,得到升华,生活品位和道德修养都将得以提高。
注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积累人文素质最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人、事、景、物的时候,要提前交代观察目的和任务,以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向。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将教育的目标具体化。
参考文献:
[1]曾衍文.EGP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的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捐赠文化的国家,父母不一定把财产遗留给子女,而是像比尔•盖茨一样,捐给社会。所以在美国,人们更看重孩子的个人奋斗,而不在意家庭出身,这和中国存在巨大差异。当学习EnglishStudy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WhyisEnglishthemostpopularlanguageintheworld?(为什么英语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结合问题,师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英语之所以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与英国曾经的殖民史有关。英国曾是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版图的日不落大帝国,英国对殖民地实行统治的同时,它的语言、宗教与文化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国家元首,直到现在仍然以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为自己的国家元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结合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索文化教育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英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索与研究,把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评比,而不是死板地讲授单词、课文和语法。英语教学中,穿插文化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词汇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注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英语是一种字母语言,而辅音字母在单词中往往发字母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一般都有规律可循,所以背单词时,重点背元音和字母组合,学生读三遍英语单词基本能背过,既教会学生如何又快又准确地记单词,又提醒学生注意了两者的差异。当学生学习到America(美洲;美国)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单词的意思。而是提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美洲用America命名?这个单词的来历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索单词背后的文化。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美洲是新大陆,第一个到新大陆的探险者虽然是哥伦布,但是他误认为那是印度。后来的意大利航海家Americus再次来到美洲,发现并纠正了这一错误,所以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美洲以Americus的名字命名。学生在学单词的同时,还表达出为哥伦布表示遗憾,因为毕竟哥伦布是第一个到达新大陆的人,因为他的失误,美洲没有以哥伦布命名。当学习单词Indian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单词为什么既是“印度人”又是:“印第安人”的意思?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出问题的答案:当年哥伦布做环球航行时,到达了今天的美洲,他误以为是到了印度,所以称呼那里的人为“Indian”(印度人),后来证明这是个错误,我们为了区别此“印度人”非彼“印度人”。汉语翻译时进行了区别,把美洲的“Indian”翻译成“印第安人”。
三、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修养提高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效的发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国家目前在职高语文教学这一领域实施了新课改理念,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发挥应有的德育功效,但很多教师对此置若罔闻,教学时仍然我行我素,致使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效形同虚设。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还有的教师由于受普高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学时完全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凡是大纲要求的就大讲特讲,而大纲不做要求的德育教育则一笔带过,形成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风格,严重钳制了学生语文能力以及德育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素质方面,众所周知职高生之所以选择职校就读,大部分都是因为成绩过差入读普高无门的无奈之举。因此,职高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加之不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讲小话,令教师难以开展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此外,由于大部分职高生在初中时,因为成绩不够理想受到一些教师的歧视或同学的冷眼,对教师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学时一定要进行德育教育。但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不但没有进行德育教育,相反还由于职高生在教学上的不配合对其加以嘲讽和严厉的批评,从而令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强化,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实施的实践性策略
2.1职高语文教学应从德育角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职高语文教学须从德育角度和学生的专业融为一体,体现较强的职教德育特色。而当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照搬普高模式,完全忽视了专业因素,忽视了职教德育功能,致使不少学生形成“语文与专业毫无关系”、“语文与德育毫无关系”的错误思想,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厌弃。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握职高语文课程职教德育的特点,从实践角度在教学中融入专业因素,方能引发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分析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了不同的职教德育因素。在旅游班分析蔺相如时,我针对蔺相如出众的口才和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大家作为新世纪的导游一定要向蔺相如学习,学习他的能言善辩,学习他的忠肝义胆,学习他的爱国爱民,而蔺相如的这一特长和优秀品质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博览群书,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因此,大家如想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水准的导游,就必须学好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电子班分析蔺相如形象时,我同样针对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和忠肝义胆引导学生,其实电子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出众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品,因为现在找工作都要应聘,应聘时如果口才不好,人品不好,说话毫无顾忌,那么你的优势厂家很难了解,你将因为口才问题和人品问题浪费一次绝好的就业机会。而学习语文不但能丰富你的知识,更能令你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在就业场上别出一格。在具体的教学中,从道德角度结合专业阐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语文和职业道德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2职高语文教学要与职高生的人品教育一脉相承。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根本没有考虑职高生的人品教育,完全照搬普高模式,甚至按照普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令学生难以适应。对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模式一定要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须考虑对职高生进行人品教育,不能照搬普高模式,具体操作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到职高生的人品现状,很多中职生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懂礼貌,不爱劳动,喜欢讲脏话等,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人品上的这些劣势,然后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要注重趣味性,因为职高生不但道德素质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语言力求生动幽默,形式多种多样,善于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道德水准。最后,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须联系现实生活。目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注重语文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导致不少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这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高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广大职高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有针对性地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思考现实中的道德问题,用形成的语文审美能力去审视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道德情境让学生用语文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水准。
3、结语
文学作品的描写不仅客观,还灌注着作家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所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思想和精神面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实实,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十分感人,不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进了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是对母亲崇高精神和母爱的伟大的颂扬,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改变了“我”的习性,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学习《合欢树》,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习《边城》,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学习《书愤》,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而《水浒传》中,许多见义勇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汉及见义忘利、阴险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体现美丑、善恶的例子。如鲁达同郑屠,林冲同高俅、陆谦等,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英雄同恶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恶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体现了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教育作用,能让中职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职生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他们随意崇拜偶像,却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缺乏爱国热情。中职生的德育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造成的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中职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学生知道,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过学习作品,明确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而学习《致橡树》,理解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并且要明白,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感悟的是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于完善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规划中职生美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对人生的合理规划的话,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去主动权。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帮助。
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发现他们的亮点,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每个人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潜能,有自己的特有优势领域。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采用师生换位、辩论会、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位作者艰难的成长历程,启发学生“当上帝关闭你的一扇门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鼓励学生不怕挫折,让他们认识到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又如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时,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职业之前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选择职业时不仅需要一份对职业的热情,更需要有冷静的研究,进而认清该职业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难度,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不能跨越自己的体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为教师可以大量搜集关于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或先进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树立长远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