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

时间:2022-08-16 09:15:44

序论:在您撰写静物素描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静物素描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多种对比关系

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1 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1 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1.2 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1.3 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2 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2.1 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2 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2.3 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3 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3.1 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3.2 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3 艺术处理

第2篇

【关键词】 基础 形体结构 线 明暗 空间 质感

近年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艺术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国有接近百万人环揣梦想参加艺考大军。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想通过这条捷径走向大学的校门。其不知艺考不易,一方面是难以速成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文化课分数线让很多考生压力不小。

素描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几何体是作为美术基础的基础,几何体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形体、空间透视的关系的把握和理解。静物结构素描作为静物素描和几何体的过渡课。静物是在几何体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形体结构调子、深入刻画。石膏头像结构素描作为石膏像和静物的过渡课,石膏人头像是为画人物头像做准备的,其过渡是头像结构素描。半身像人物素描是肖像素描学习中由人物头像到全身像的过渡阶段。素描静物是对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现能力,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石膏像头像奠定基础。

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不准确,对结构理论知识不理解等问题。在上届高三学生中,一些学生在画水粉静物啤酒瓶、主体物罐子的时候,透视结构都仍旧出现问题。我就把静物重新教学:1~4课时(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4张)、5~8课时(静物结构素描1张)、9~17课时(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透视准确,铺大关系,确定大的黑白灰2张)、18~33课时(提高要求,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2张)。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我把这学期1周课时的素描课分解,从浅入深,每一个阶段训练一个目标,要求学生都做到。第一张几何体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两课时一张作业,要求单形体必须准确,线条虚实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调子深入问题待以后解决。在课堂上示范和讲解结合,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在具体素描静物教学中归纳为:形体结构、线、明暗、空间、质感这几个方面。

第一,形体结构。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结构即骨架。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曲线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第二,线。素描中最重要的两个线是结构线即明暗交界线和外在轮廓线。所谓形体是:形是外在轮廓线,体是明暗交界线。在单个静物写生中,明暗交界线要粗一些,实一些,这样体量感就强。在一组静物写生中,靠前的物体和衬布排的线条可以清晰一些,实一些,而远处则可以用手揉揉,线条相对虚一些。一般排线都顺着物体的结构转向排线。

第三,明暗。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即黑白灰。要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由于光线强弱、照射角度、物体深浅、所处空间位置不同所呈现的明暗状态不同的各种关系,我们把在物体上的影调层且归纳为三面五调:亮高(最亮)灰调反光调暗调明暗交界线(最暗)。用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影调层次,是着重表现影调的比例关系和限度,只要正确画出彼此的对比关系就可以区别物体的深浅和前后。

第四,空间。静物素描就是在二维空间的白纸面创造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通过塑造物体本身的形体透视和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来表现,通过物体塑造的虚实对比来加强空间感。一个画面中,处于前面位置的物体要画得“实”也就是清楚、具体、详细、对比强烈。相应处于后面位置的物体就要塑造得“虚”也就是模糊、大略、概括、对比比较弱。这样就能加强画面前后关系的对比。通过眼睛观察的时候就能使得空间感觉得到加强。通过对桌面和背景的刻画来表现空间感。空间的空间表现法:前实后虚,近大远小,前紧后松。

第五,质感。即是物体的材质感受。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要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陶罐是粗糙的,瓷罐、金属器皿是光滑的,毛衣的毛茸茸的。粗质感的静物,如无釉陶器、瓦器具、粗布以及草编工艺品等,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点,也没有过强的反光,受环境影响不大。表现时,可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会出现一种粗感效果,这种方法,可根据物体粗糙的程度灵活运用。对玻璃器皿,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

在实施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道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让每一个学生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第3篇

关键词:静物素描;教学模式;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53-2

一、我国静物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素描教学从西方引进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传统素描教学以及一成不变的教学习惯已经不适应于当下的艺术观念和思想,传统的静物素描教学受到了挑战,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僵化,内容缺乏创新

我国艺术院校静物素描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其特点是:训练标准基本一致,注重造型准确、层次丰富、技巧训练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科学合理性,但是教学内容的一层不变,缺乏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求知欲。

(二)忽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不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潜力

传统的静物素描教学是单一的重复和惯性的培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创新和转变,则素描教学艺术个性的渗透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将被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艺术潜力也得不到开发。

(三)技法单调,表现手法狭隘

传统的静物素描教学中对静物的表现技法和手法都遵循程式化的原则,要求对某类静物只能运用某种固定的表现手法,而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用各种材料、技法、手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充满个性的物体变得冰冷、孤立,没有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静物素描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路

静物素描多元化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去表现静物,始终把自己当成艺术创造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元化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和认识静物的结构和内涵,如何运用艺术的表现规律来分割平面、创造空间、表现明暗等,不是简单地教授他们表现静物的技法,也不把教师自身的风格强加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活动。静物素描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为宗旨。主动的创造性是艺术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开发创造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们的艺术才能。教师应把每阶段的课作为一个课题来完成,同时从学生完成的每个阶段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培养学生多元化审美观念

(一)培养学生对静物的感情

静物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是静物,食品、服装、住房和静物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在我们的生活中,静物才能产生和发挥其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效用。如何将这些熟悉的事物变为美,我们必须融入自己的感情。因为情感是绘画的源泉,绘画中用心去体会才能使静物说话,作品才能充满内涵。面对熟悉但却不留意的生活用品,如何去挑选并组成画面,让绘画者主动去选择自己偏爱的静物,这要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喜好,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也不一样。表现的静物虽不一样,但组成的画面只要有生机、有活力都应该是一张好画。

(二)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体悟

在素描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体悟至关重要。面对种类繁多的各类静物,在平时的素描教学中我们要试图培养学生从静物中去寻找各自的特点并运用。

1、对比与调和。各类物体都有本身独特的特点,方圆、曲直、大小会给人产生虚实、明暗、强弱、抑扬等不同的视觉效果。我们要力求让学生体会这种差异并加以表现,让画面的虚实在对比中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趣和意境的静物美。

2、节奏与韵律。节奏一词主要用在音乐当中,韵律则是诗歌的特点,但是在绘画中节奏与韵律的表现往往是决定一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静物在造型上的差异,色彩上的浓淡冷暖,分量上的轻重,明度上的层次等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的因素,培养学生在静物中寻找变化的节奏和韵律,形成赏心悦目的画面。

3、对称与平行。对称与平行是指物体呈现的状态。一般在素描静物作品中很少使用绝对的对称或者平行,但是合理的运用能使画面中的静物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

4、通觉与通感。静物与静物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着相同的因素联系着。通觉与通感实际上就是要求作品中的物体具备高度整体感。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与物体之间造型和色彩的有机联系并加以表现。

5、含蓄与沉着。通俗地说含蓄与沉着就是让作品“有看头”,要赋予作品感情和魅力。这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要试图让学生去表现静物的内涵,把自己对静物的感情带入到作品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平淡的静物产生无穷的魅力。

四、结论

教学需要实践来验证。以上的教学体会是笔者在长期的素描静物教学中积累出来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规矩。作为一名普通的艺术教师,高校艺术教学模式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高校静物素描教学应博采众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建构起基础内容更为丰富的多元化教学体系,才能使艺术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杰,李彤,王华祥.素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2]高俊超.素描静物[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3]董耀会.中国美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第4篇

一、教学中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静物写生的练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物品,品种、材质都很丰富。学生面对较复杂的静物写生时,会觉得困难而无从下手。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大都从石膏几何体写生开始,由于几何体颜色单一,形体构成相对简单,有利于学生去研究形体空间和三大面五大调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体面的认识,并可研究和认识简单的比例、透视问题。通过几何体写生练习使学生养成用体面去观察概括对象的习惯后,再进一步进行简单的静物组合写生,并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带有一定环境的静物写生。

二、教学中要解决好学生对结构性表现因素的理解

静物写生的内容不论看上去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从结构上去加以分析、理解,表现时才不会使画面内容显得空洞。

结构表现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为结构素描,结构素描只是一种素描的表现形式,而结构表现是所有素描形式的根本,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必须确立的。可以从形体结构、解剖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法加以理解。

形体结构指的是物体不论是自然形态还是人工形态,都是由不同部分的形体按一定的功能在三维的空间中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态,并具有其特定的构造特征,形态的构造特征能够在外形上表现出具体的形状和体积,并时常通过一定的几何特征表现出来,有利于画者去分析和归纳,使看上去复杂的物体变得简单起来。这也是我们运用几何体来进行最初的写生练习的原因所在。

解剖结构指的是写生物体来源于形态的内部构造形式。这种结构常常隐藏于物体表面之下,显示了特定的运动结构和机能,对静物写生中的物体解剖结构进行一定了解,有助于画面的表现和处理。

任何物体都处于三维空间中,空间结构便是指形态或形态之间在三维空间中所形成的空间关系,如形体之间的各种比例、位置、远近、间隔、遮蔽关系等等,在实际的写生过程中,是将三维的物体空间形态转移到二维的画面上来,这就离不开对空间结构的经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静物素描写生不仅仅是描摹对象,而更是一种主动处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而准确地反映物体存在的形态,并表现其结构本质。而主观处理因人而异,也就带给了画面无限变化的可能,这也是素描艺术的魅力所在。

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调子素描,是基于表现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表面视觉因素,是由光影所造成的物体的明暗调子关系。在光的照耀下,所有物体都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和特有的材质感、色感(黑白灰关系),并由于光源的方向、强弱使物体表面的光影发生丰富的变化,也带给画者不同的视觉感受,激发表现的冲动,这些光影变化和物体结构具有必然的联系,而物体结构本身是不会改变的,调子静物素描的光影变化再丰富,也是基于物体结构去加以表现,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否则调子毫无意义。

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受。处理好画面的整体效果

学生的整体感受,首先建立在对写生静物的整体观察上,只有整体地去看,才能整体地去表现,才能构建好各个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点在于解决好静物塑造的主次问题,也就是确立画面的视觉中心,一般来说画面的视觉中心要刻画得最深入、最精彩、最能体现画面的效果。

要处理好画面的整体效果并突出作品的视觉中心,仅仅是塑造上的主次区分并不够,还必须处理好整体的黑白灰色块的关系。素描的黑白灰处理,如同色彩中的色调处理,对画面整体效果影响很大,黑白灰色块与物体本身的色感对比和明暗有一定的联系,也隐含了画者对画面的审美概括。均衡、有节奏的黑白灰色块关系,体现了画者对画面组织能力和理性的秩序感,更有利于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视觉中心和黑白灰处理的主动性也提醒学生在面对静物写生时,要处理好静物的搭配,不能简单地去照抄对象。

四、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素描表现形式去表达自己对写生静物的分析、理解和感受

素描形式中常见的有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光影素描也叫全因素素描,它运用完整的造型手段,如形体比例、解剖透视、质感和量感等等,在强调造型的科学性的同时,更注重表现观者眼中的真实,通过明暗法和空气透视的原理(如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等)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各种因素,这种画法结合对形体的理解去理性地分析物体表面的调子,通过比较,深入刻画局部的细节,使画面完整,塑造充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刻画物体的能力,提高造型技能。结构素描相对于光影素描而言,强调以物体形体结构的了解为基础,主动地运用以线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的方法去综合表现物体,分析对象的内部结构。表现时注意用线的表现力和形式感。

从教学上看,结构素描切入写生物体更直接,先通过结构素描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表现的能力,再通过全因素的光影素描去训练学生多样的造型技巧和深入刻画物体是很有效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方法表现相互间阶段性的穿插运用,学习效果更好。两种表现方法各有侧重,无优劣之分,都是为了研究物体的造型问题,两者之间可以生出更多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静物素描的艺术表现力。

第5篇

关键词:素描;透视;构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2-02

一、素描的概念及分类

素描的基本概念: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所有的单色绘画。素描一般可以分为以线为主的素描和以光影为主的素描,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性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以线为主的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以光影为主的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空间立体关系等。

素描的基本分类:①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素描分为写实素描和写意素描,写实素描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写意素描则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②从表现手法方面讲,素描分为以结构素为主的素描和以明暗为主的素描。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具有重要意义。素描是艺术设计、绘画等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设计等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写实素描帮助我们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画出(设计出)你所看到的东西。也可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画面。

二、素描静物的理论基础

1.素描静物写生的理论依据。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绘画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

2.基本透视原理。①物体的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即近大远小;②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越远越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即近疏远密;③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即近实远虚。

3.素描中的透视基本上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圆透视、投影透视、倒影透视等。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一点,叫余点,余点在视平线上,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4.写生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在画面中的表现。①三大色面:所谓“黑、白、灰”三大面,是指物体被光照射后产生的深浅变化。六面体受右上方光线照射后,我们所看到的三个面,呈现出不同的深浅,分别称为“黑面、灰面、白面”。②五级调子:五级调子说明物体会出现五个层次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球体虽是简单的几何形体之一,但它表面所呈现的明暗变化非常丰富和多样,要仔细研究和理解,才能表现球体的立体感。五级调子一般包括:

明暗交界面:球体表面最深的部分是在受光和背光交接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明暗交界面”。

灰面:明暗交界线向亮面过渡的较浅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灰面”,也称“中间色调”,这部分色调的变化最为丰富、细致。

亮面:这个部分之所以最亮,是因为受光线直射,距离光源也最近,表面光滑、细腻的物体在亮面还会出现高光,表面较粗糙的物体不易有高光。

灰面和亮面(含高光)同属于受光部,从明暗交界面开始递减到灰面,然后灰面继续递减到亮面。

反光:物体放置在桌面上(或衬布上),周围的环境会对物体暗面有影响,所以物体的背光部并不是乌黑一片的,此部分亮度一般不超过受光部的灰面。

暗面:反光与明暗交界面之间的色调我们称之为“暗面”,它是明暗交界面向反光过渡的色调,深浅仅次于明暗交界线。在塑造物体立体感、空间感时,投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描绘时,要注意投影的长短、大小、角度、虚实等。学生在表现三大色面和五级调子时,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等都应加以注意。

三、素描静物写生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和灵魂,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物体太小或太大,不擅于发现最适宜表现物体空间关系的角度。我们所选择的角度一定是最能说明物象特征的,所设计的构图也应是最能体现此组静物的艺术魅力的,所以,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和方法,探索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

四、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素描静物的关键,年轻的学生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局部观察,局部表现,且表现上没有联系,眼睛只看到局部细节,因此在观察方法上应树立“整体”的概念。①整体观察: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将画面中的所有物体及衬布、空白当成一个整体来对等待。②相互比较: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照应、互为依据的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③由表及里:表既物体的外部现象和形态,里既物体的内部构造,表面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某种种表面的特征。④特征意识和节律(节奏)意识:明暗节律、疏密节律。

五、素描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恰当的作画步骤是画好一幅作品的基础,静物写生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起稿阶段: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内外关照。②塑造形体阶段: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③边缘线(包括内轮廓)处理阶段: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④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阶段: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

六、素描静物写生的基本要素

第6篇

关键词: 静物素描 中学美术教学 线性结构 色调 对比关系

静物素描是依据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以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通常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的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深刻认识物象,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次掌握以下三方面的技巧: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的。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在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构造方面去认识,深刻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等对布纹进行有意义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明暗)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增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树立立体观念,增强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及其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使色素调子有秩序地变化。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体积,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既服从透视规律,又服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产生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以及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进行现场示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对有天赋的学生及特长生加大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既要富有创造性又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安排有针对性、目的性、趣味性的教学课程内容,使静物素描教学更好地融入中学素描教学的整体计划中去。

参考文献:

[1]胡妍丽.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的几种方法[J].华章,2011(10).

[2]徐莉.素描教学方法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第7篇

[关键词]素描;教学;学生;画面

素描静物写生教学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初学者进行科学的观察方法、理性和审美观念的培养,成为素描静物写生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描静物写生教学过程中,分为以下三个教学单元,有目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线性结构素描

线性结构素描是用线透视的方式,用变化的线条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客观物体透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然后从形体结构中提取框架结构、空间秩序,丰富线条自身的美感。线性结构素描教学,把对透视规律的掌握、理性的形体结构分析作为重点,其次是组织有序的画面。

1.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要想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重点是使初学者认识掌握平行透视(单点透视)、成角透视(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各种不同石膏几何体的反复训练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几何形体的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缩减规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联想把看不见的部分(虚拟线)也画出来,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与真实的客观物体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⒉用线条组织有序的画面。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通过圆柱体、球体、立方体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空间里,透视里去……”,这是印象派大师塞尚的艺术观。他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充分运用归纳法,宏观地观察和认识客观存在。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要遵循此法,要让学生从物体的点、线、面,到几个物体复杂的组合关系,以及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进行掌控和取舍。

二、明暗色调素描

明暗色调素描是用明暗色调塑造形体的方法,概括表现出真实物体三大面、五大调子,以达到明暗光线的真实,又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通常被称为全因素素描。在明暗色调素描写生、单元训练过程中,应该分析光影与黑、白、灰的关系,并明确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增强学生自身的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分析光影与黑、白、灰的关系。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灰,光线是我们看到客观世界的基础,它对于画家表现真实的视觉空间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明暗色调变化的丰富性,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内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改动。通常,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受光面、背光面、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投影,即“明暗五大调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黑、白、灰布局,以及明暗色调丰富的变化和表现。

2.明确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这贯穿于素描静物写生训练的整个过程。在进行明暗调子表现的过程中,不同亮面之间,不同暗面之间,中间色调之间,通过人的正常视觉所感知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常所言物体最亮和最暗区域只有一处,其它各处依次递减,从而产生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3.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立体感和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素描教学的重要造型因素。整幅画面既要有宏观上的“致广大”,又要有细节上的“尽精微”。起稿前,要认真分析整个形体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实物的轮廓线、结构线和转折点;既要注意形体的高低起伏变化,又要注意色调与明暗交界线的节奏韵律;所有局部细节都要在各自的空间位置里遵循线性结构规律,明暗色调规律和线性透视规律,并服从于整体的画面审美需求。

三、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

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从宏观上讲,就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肌理造型、明暗色度在真实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错综复杂的对比写生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抓住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三个重要环节。

1.质感表现。物体自身的材质所固有的自然表象,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表层的肌理组织,譬如玻璃杯、金属器皿、木制板凳、皮革毛绒、粗陶、精瓷等等,在视觉和知觉之间形成粗糙与平滑、坚硬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的内心感知呢?首先,要近距离观察物体的肌理走势,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有层次变化的,这是表现物体质感的突破口;其次,表现技法可以通过线条的有序排列,或揉擦、涂抹等多种手段去模拟肌理变化;最后,使所画物体更加生动逼真。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长短、粗细、直曲,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色调的深浅、浓淡、强弱,色彩的冷暖、明度、鲜度,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平整与粗糙、坚挺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等,都会生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对比生成反差,反差造成视觉冲击力。在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要充分运用反差对比的力量来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写生过程都在运用理性思维规律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初学者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高度,创造静物置放的形式美感,造型的力度感、体积感、秩序感和节奏感,以及明暗色调的变化等。还可以运用点、线、面、黑、白、灰、体、块、面等素描语言,准确有效地表现对象,感知自然,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总之,素描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它涵盖面广,容量大。教学中要注重实物写生,从线性结构素描入手,通过明暗色调素描认识光影产生的明暗调子的节奏变化,以及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训练,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等,以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