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08:04:12
序论:在您撰写八年级下册英重点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初中英语;河北版教材;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9-03
2011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英语》教材(七至九年级,以下简称本教材)于2002 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在河北和其他实验市、区广泛使用,得到好评,形成了良好的课程影响。根据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实验情况,本套教材于2010年起启动进一步的修订工作,截至2013年,整套教材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从该套教材修订依据、修订原则、修订目标、修订内容等方面做些解读。
一、修订依据
(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更加凸显英语课程人文和工具的双重属性,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的实验情况
根据教材的实验情况,分析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听取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继续保持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丰富、语言地道等特色。
二、修订指导思想
《英语》七至九年级的修订,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一)重视以人为本, 强调素质教育
注重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宗旨,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习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使学生在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用,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要求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坚持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倡导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四)坚持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选取适合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设计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五)注重体现时代特色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变化。本教材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呈现中外社会生活。
三、修订目标
(一)全面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积累、学法形成以及性格培养的影响,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二)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故事性和趣味性。
(三)提高教材的适宜性,适当调整教材的容量和难度,修改后的教材方便教与学,增强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修订内容
教材仍以系列化的交际活动方式展开,注重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注重生活情趣和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英语,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使陌生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
(一)适当减少教材的容量:每单元新授课由原来的7 个改为6个。
(二)调整单元内容:调整教材部分单元和内容,使其与小学英语内容更好地衔接,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明确学习目标:在单元首页和目录中,明确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以达到便教利学之目的。
(四)增加板块:增加Let’s Do It,Culture Tip,Dig In,Learning Tip 等板块,补充活动或练习,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用英语做事能力,拓宽有关文化差异的知识面,并优化其学习策略。
(五)充实复习课,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套教材仍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以单元话题形式编排,各单元、各册之间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教材的内容始终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情景,题材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体裁多样,展现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教材的修订继续采用教案式编排,共分为5 册。其中,七年级分为上下册,每册8 个单元;八年级分上下册,每册8 个单元;九年级全一册,10 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6 个新授课和1 个单元复习课。每课的内容分为课文和练习两部分,课文占1 页,在一节课(45 分钟)内完成。教材中继续使用图片和卡通插图,尽量多地使用与课文主题有关的真实图像资料,展示中西方文化,以文字信息为主,以图为辅,另配有教师用书及教学磁带等。
本套教材在词汇、语法、语言知识的修订方面进行了合理的编排,注意在学习语言时介绍语言规律。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教授国际音标和读音规则,使学生能按国际音标正确读出单词,并在每单元复习课中补充了语言练习。语法教学从七年级上册开始系统介绍,采用归纳法展示语法规则,并对语法项目进行小结。
六、修订后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适当减少、降低教材容量和难度
修订后,九年级上下册合并为全一册,全套教材从原有44个单元改为42个单元;新授课时由原来的308个减为252个,减少了教材容量。
在具体修订中改写或替换了部分课文内容,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对语法、词汇、功能意念的呈现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安排,删除部分超标词汇和超标语法项目。在同一单元话题下,做到重点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出现得相对集中,在全套书的呈现中做到螺旋式上升,便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
(二)话题进一步丰富
参照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的24个话题项目表,重新调整本套教材的话题。七年级下册将原有第1~4 单元的“旅行”浓缩到第1~2 单元,北京之旅改成了围绕丝绸之路的中国之旅,使得故事发展的节奏加快,并扩展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增加了学校生活、课外生活、英语学习三个单元,就饮食、音乐、服装、学校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使话题更为丰富。八年级上第6单元话题改为Go with Transportation!八年级下册将第4~6单元话题整合为The Internet Connects Us,Buying and Selling,Be a Champion! 九年级全一册在原教材基础上做了较大整合,并补充了有关电影、人际交流方面的话题。
教材中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如调整教材部分单元和内容,使其和小学内容衔接得更自然,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英语听说读写等活动融入教科书中。以话题为单位、采用教案式编排。新授课每课内容遵循“新授+ 活动”的形式,两页对开,左页为新授课文部分,右页为选择练习部分(Let’s Do It);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为教与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灵活多样的选择。
新授课文后面Let’s Do It项目中设计了与新授课相结合的活动,便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活动数量控制在3~5 个,分别从课文理解、听力训练、基础知识、小组对话活动及课堂任务等几个方面着手,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并保持整体平衡。
每个单元中的项目(Project)活动中,学生需要使用英语合作完成项目,并可将成果向全班展示。通过这种项目式设计,引导学生用英语自然地交流思想、比较异同、体会意图并得出结论。这些活动不是单纯的练习题, 而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语言学习。
每单元复习课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横向复习,并归纳、总结。其听说部分中补充了对语音知识(读音、重音、语调、连读等)的学习和归纳;拓展欣赏部分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单元知识作适当拓展。
另外,设置了知识小板块,增加教材弹性。根据单元具体内容,适时增加了Dig In, Culture Tip,Learning Tip, Hands on Activities等板块,和教材内容自然穿插。其中,Dig In 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关键内容做进一步思考; Culture Tip 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差异给出必要的说明,渗透跨文化意识;Learning Tip 是对课文中知识点的解释和说明,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Hands on Activities 则强调学生在动手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四)更新体裁,增强时代感
本套教材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了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在编写过程中,语言素材由加拿大方作者执笔,保证了语言的自然性和地道性,保证了教材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教材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生活气息浓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材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话题素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支持,便于学生用语言思考并做事情,对同一话题可进行多方面、深入地探讨,以此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材呈现方式以对话和故事为主,结合海报、问卷、报刊电子邮件、网络视频、论坛、博客及微博等多项内容。如:第一册第30课,詹妮的奶奶过生日,詹妮用微博的方式写祝贺语;第二册第11 课,詹妮从丝绸之旅回国后,用论坛的形式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二册第13课王梅和詹妮用网络聊天工具交流学校生活,第二册第26 课Alicia 和老师用网络视频电话交流英语学习。这些更现代化的交流手段,丰富了体裁,紧扣时代的脉搏,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套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创新、合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补充图画等非语言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将单元页的You Will Learn 改为We Will Learn,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主体地位。在每个单元页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图片,并将本单元的主要功能、语法和句子结构列到单元页,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一目了然,便于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引导合作学习。在安排每课的活动练习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侧重于合作学习,有的侧重于个体思考。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3.自我评价更加科学。评价部分由原有的Do You Know?改为Self-Evaluation,采用发现式的方法呈现,不再采用对学习目标的陈列,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反思学习过程。单元学习之后,教材不再罗列单元的主要内容,而是提纲挈领,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评估自己的完成情况。
4.学习策略指导更为细致。教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呈现学习英语的多种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丰富学习资源,收获成功的喜悦;根据课文,适时对比和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如:英、美词汇的差异,合成词的示例,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归纳来记忆词汇,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或求助于老师、家长甚至同学来使问题获得解决。
5.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在英语国家文化基础上适当补充了其他国家文化的介绍,并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重,渗透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使学生开拓视野,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后记
八年级英语下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英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英语教师工作计划八年级1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两个班教学,从新生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奋斗目标:
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四、具体措施:
1. 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 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 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 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 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对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做好“培优补差”。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们全备课组教师也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6.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 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 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工作计划八年级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用新课标理念,结合新课标精神,进行课堂改革,实行教与学的互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努力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本情况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掌握了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主要原因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连基本的单词听写也不过关,导致看不懂,听不懂,学不懂。学生的听力也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失分也较多。主要是听的时间太少,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多。针对种种问题,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听力、写作等英语学习技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一下册共10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1个。全书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有self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学期主要是继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懂得课堂上的用语和一些基本的对话、短文,能够看图说话,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1、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2、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3、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4、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5、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共同提高。6、加强听力训练,拟每天晚上课进行20分钟听力训练。
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教师设计好导学案,学生自学讨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综合训练,扎实双基。抓好英语的常规教学,确保基础知识过关
1、单词过关利用自习时间、早读时间,由科代表主持听写、默书。
2、词组过关把学过的词组归纳,方便学生记忆。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在各个教学班内进行竞赛。
3、句型过关组织学生结对子,一有空就你问我答,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笔头的练习,使学生能熟能生巧。
4、课文过关把课文分段,按学习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对学过的课文尽量做到人人会背,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会默写。
教学工作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Unit1
第二周:Unit2
第三周:Unit3
第四周:复习月考
第五周:Unit4
第六周:Unit5
第七周:Unit6
第八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九周:Unit7
第十周:Unit8
第十一周:复习7、8单元
第十二周:Unit9
第十三周:Unit10
第十四周:复习9、10单元
第十五周:复习考试
英语教师工作计划八年级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新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勤学好问。有些同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但亦有个别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把这门课当成负担,本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的要求。
1、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活动。
2、本学期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复习习惯,书写、朗读习惯,及语言行为习惯),以保证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训练的展开。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以前的基础上,指导及鼓励他们多使用工具书。
3、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多设计教学情景,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5、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每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的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写出各单元中的每课教案。
三、具体措施
总原则:提高课堂利用率,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地挖掘优等生的潜力,促使其提高。对于成绩较弱者,针对性地进行帮补,并通过优等生的帮助促其进步。
1、在课堂上体现知识的梯度,扩大照顾面。
2、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能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
3、实施“一帮一”活动,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差生,同时亦监督差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背诵情况。
4、建立英语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日一读”的活动。同时,整合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周末期间监督学生听磁带、读课文。
5、每天利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尽快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空白 导学案 任务题 拓展性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发展需要,多创设丰富的思考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由此可见,通过留白的方式来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一方面能使得课程教学充满探究氛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使得他们在彼此协作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满足课程学习的发展需要。
一、导学案留白:引导学生阅读质疑
运用导学案的方式创设各类思考题目,能使得学生在有针对性认知感悟的过程中主动阅读和质疑,将认知转变为质疑积累运用。导学案的运用,使得学生在有效发现自己学习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感知,以此满足他们的探究好奇需要。
导学案的运用,能针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让他们的感知更丰富。例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 A“A trip to Hong Kong”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围绕“The history about Hong Kong”和“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place in Hong Kong”,建议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表达信息。同时也可设计如下的思考题目:How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Hong Kong for us? Where do you want to visit in Hong Kong?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和主动质疑。
在导学案运用和指导过程中,应该根据文章阅读要求和表达主旨大意,设计一定的理解性思考探究题目,让学生有更全面深刻的感知体验。在设计中,搜集学生的阅读学习认知问题,梳理形成一定的思考知识,让学生在主动接受的过程中更好地主动探究。设计的思考题目应该具有多元化和差异性,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帮助他们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有效针对问题进行相互协作,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全面感知体验。
二、任务题留白:帮助学生互动探究
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主动思考和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使得他们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创设任务来设计留白问题,能使得学生在彼此协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
创设相应的任务话题,以此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有利于他们获得深刻的理解感知。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6“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指导中,可根据文章表达的主题,设计“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ORBIS doctor’s work?”“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 with ORBIS doctor?”开场性思考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同桌交流的方式找出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就“How do you want to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感知印象,帮助他们增强整体理解感知。
创设任务留白,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自身学习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互动交流空间。结合课程知识难点,突出重点呈现和难点化解,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运用多样化方法予以探究。重视任务的多元化和发展性,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问、小组提交、师生对话等方式主动深思和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感悟。任务的多元化和合作多样化,更能够使得学生形成有效合作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增强感知。
三、拓展性留白:提高学生语用技能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尝试运用拓展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能使得他们带着认知思考的激情和主动探索的动力,主动尝试和大胆表达,以此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感知印象。拓展性留白,使得学生在主动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拓展性留白设计,能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感知,在反思学习认知过程中收获。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思考过程,便于教师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多运用口语交流、写作展示、朗读展现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让他们在不断表达中体味教师留白的良苦用心。学生在拓展留白中的尝试,能使得他们在主动融合学习感知的基础上,更积极主动地运用。
由此可见,留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补白,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内主动交流和积极合作,增强认知体验和感悟。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情境,鼓励他们在积极思考、质疑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有利于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主动融入课堂,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善于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性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参观、讨论、访谈等,突破学习成长中遇到的瓶颈,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适当、适时的点拨既不会阻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执教八年级下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隐私权是相对的,便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公民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受到他人尊重,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可是,如果某人的隐私危害到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还需要保密吗?为什么?”我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将结果在小组间探讨进行,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因为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隐瞒和包庇犯罪。这样,这个知识点就轻松落实了,而且效果很好。
平时,在执教一些简单的课程内容时,我习惯通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关键处进行必要的点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还践行了“学讲计划”的精神实质。
二、追求“实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有进步。学讲计划注重“智慧”和“实惠”,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处理好“收”和“放”、“实”与“活”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学期,学校组织各学科开展观摩课。我和初一的政治老师选择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好习惯 重在养成》来开课,并设计了“八步走”的教学环节帮助掌握落实重点:出示材料《诺贝尔获奖者感言》谈感想――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好习惯有哪些积极影响”――归纳――用课件展示结论――让学生们在课本中找到后用红笔画下来――用1分钟理解记忆――提问掌握情况――同学们齐读。这八个环节下来,整堂课很“实在”,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每一步都由学生来完成,真正地使学生“动”起来,又加深了他们认识问题的深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三、关注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性感悟
“学讲计划”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深入地了解学生,以掌握学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对此,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1.要爱学生
老师只有爱学生,才会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贴近老师。学校里有一位教英语的孙老师,严于律己,教学严谨,师德水平很高,所以班里很多刚入学时成绩不理想,甚至对英语产生排斥心理的孩子,成绩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多次在“奥英比赛”中一举夺冠,我想这是对“爱生”最好的诠释了。
2.要懂学生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生活艺术。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诠释课堂上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在执教《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一课,讨论“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算不算违法行为这一问题时,我笑着说起自己上学期间被父母偷看日记和信件的“遭遇”,在明确偷看孩子日记信件,是不尊重子女隐私的表现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理解父母,让他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要等学生
既然是自主学习,就要有一个过程,因而教师要等学生“动起来”。学生本身就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必须创设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关键词】思维 主体 初中 英语
基于小学英语知识基础,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心态、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学习心理依然主要取决于感性认识和情绪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游戏非常的热衷,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不妨采用游戏教学法,展现英语课堂的魅力,寓教于乐。
一、导入中,游戏开启活力之门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对学生来讲都是新的挑战,是学生英语成绩出现分水岭的重要关口。为搞好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在新课导入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善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为教学活动开启活力之门。
例如,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Bird watching Welcome to the unit在教学导入过程中,组织小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游戏活动,发挥本组成员的智慧,限定时间总结我们学习过的“鸟类”英语单词并用一定的形容词来描述该鸟的特点。头脑风暴游戏活动能够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学生们都有集体荣誉感,不甘心落后于其他同学,每个同学都会积极动脑,竭尽所能为本组出力,如他们能够说出单词:sparrow,crane,eagle,seagull,swallow,swan,并且能够尝试用英语描述天鹅的特点:long thin neck,white feather等等。在头脑风暴中,可以瞬间集中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脑洞大开,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用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英语学习活动开启活力之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应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上述案例,教师充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有趣的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游戏催活课堂之本
课堂教学中,教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促动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中。而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思考、探索、交流、总结和运用知识的学习任务。
例如,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Pets Welcome to the unit学习重点是掌握有关宠物名称的单词:dog,cat,gold fish,mouse,parrot,rabbit。在学习这些单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单词。利用图片做游戏,只展示宠物的部分细节,让同学们观察这动物的典型特征并去猜它是什么动物,“猜动物”的游戏活动比直接展示图片效果要好,因为在其过程中融入了学生的趣味,学生能够很投入地去观察、发现动物特点,同时为下面讨论动物的特点埋下伏笔。猜对一个动物名称,老师展示并学习对应的英语单词。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记忆深刻,对活动有激情。看似几个简单单词的学习,由于游戏活动的融入,有效催活了课堂,提升了学习实效。
在与新知识的正面学习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游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玩乐、轻松愉快地氛围中顺利攻下学习堡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和剂,能够燃烧学生的学习激情,固守课堂之本。
三、尾声中,游戏回笼课堂所学
课堂经历新授的之后,接近尾声。在尾声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尝到胜利果实的甘甜,其手段可以用游戏来总结课堂所学。在总结课堂所学中,游戏能够让学生依然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互动中“知彼知己”肯定自我、挑战他人。
例如,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Growing up在下课之前,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本堂课的总结,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巩固课堂所学,让同学们再次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品尝胜利果实。游戏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形成肯定,不甘落后。如,让同学们抢答下列短语:time,whenever,through,a great deal(of),on one's mind,as soon as。按照单词、词组、句式的顺序进行本堂课的总结,问题由易到难,用知识层次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需,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同时找出漏洞及时弥补。用游戏回笼本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张弛有度地洞悉自己的学习情况。
【关键词】农村;开展;新课程;改革
1 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在其他省份、地区开展已有时日,而我所处的漳州市除市直、芗城区、诏安等几个县区于2002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外,其他县都于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新教材,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然而目前在校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使用的是旧教材,是在旧教材体系下度过的,在学习方法与学习理念上与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差、综合知识匮乏、学习自主性差等。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比较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的现有状况与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可以明确体会到在农村中学开展新课程教学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据我从多方面了解:现在,历时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在不少地方正进入一个高原时期。任何事物的发展轨迹都是呈螺旋形的,当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但应该从多方面分析、查找原因,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1 认识的偏差与惯性的结果。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实行十来个年头了,但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本质精神,他们只是从形式上感觉到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的含义。因此在课改实行一段时间后,新鲜感过去了,觉得课改与过去教学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惯性的作用下,又走回了老路。
认识的偏差也导致把外在形式当作改革的目的的本身。当然,教学形式的变改是必须的,而且是改革深入的开始,一概否定教学形式的改革是不对的,这种否定必然阻碍改革的开展。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教学形式或课堂形式的变化,把这种变化误认为是改革的目的,则同样会使新课程改革浅尝辄止或误入歧途。那种课堂教学形式化和僵化地搞所谓的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倾向,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课改实质而产生的。
1.2 学生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还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各种评价制度、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没有实现根本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改革,却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这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对付升学考试,有的学校专攻语数英三科,有的甚至放弃一些考查科目,综合素质评定更是人人优秀的无效评定。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出现“返祖现象”就不值得奇怪了。
1.3 教师评价缺乏科学的可行的制度和方法。目前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制定并且实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似乎还非常少,多数地方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作为主要依据,社会如此,领导如此,学校也不得不如此。作为教师,又岂能无视年年的考核和方方面面的评价而无动于衷呢?
1.4 教研缺乏专业引领,缺乏持续的专业培训。应该说,新课程改革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改、参训、教研、课堂改革教学的热情,但实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专业引领,教研只在低层次上徘徊、重复,教师们的上述几种热情也就慢慢冷却,效果自然也就差了。
1.5 缺乏持续的经费投入。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地方的课改活动难以为继,教研次数减少,周期变长,形式单调,其他的诸如教具添置、现代教育技术的升级、必要的外出培训,更是无法实现了。
2 新教材分析
那么,新教材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我所在的地区采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更为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而不只是纯粹的操作
数学学习更多地是一种理解性学习;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是数学学习中必要的步骤,但远不是最终目标;许多操作性活动(包括物理操作、运算)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如:空间观念的发展,图形性质的认识,随机性、等可能性、概率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函数。教材将函数内容的学习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经验型理解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变化过程、“对应”现象;尝试探索变化规律的活动;经历研究函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尝试根据函数的基本物征做预测的活动;为后续的函数学习打基础这些方面在七年级上册的第3章、七年级下册的第6章等章节中都有。
(2)形式化理解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事函数内容的实质性学习: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自变量、定义域)和相关的性质;借助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基本途径是从对具体的函数(一次、反比例、二次等)研究开始,深入到一般的层面。这些方面在八年级上册的第6章、九年级上册的第5章、九年级上册的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的第2章等章节都有体现。
(3)结构化理解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的实质性联系,进而构建函数在初中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地位。这些方面在八年级上册的第7章、八年级下册的第1章、九年级下册的第2章等章节都有体现。
2.2 让学生学会推理、证明,而不仅仅是能够证明一些具体的数学命题
(1)数学学习有助于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其实质是数学推理的学习能够有助于人们进行合理、有效的推理活动。严格说来,全书都体现出这样的想法。
(2)数学推理的学习包括对推理过程的理解、把握(了解命题的含义、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等),以及准确地表达推理(证明)的过程。
(3)数学推理的学习不能等同于数学证明的学习。数学推理有多种形式,数学证明则物指具有公理化意义的逻辑证明。
(4)关注数学证明本身的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怎样证明一些物定数学对象的性质。数学 证明本身的学习包括:
---获得或质疑需要证明的命题;理解命题的结构,物别是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获得完成证明的基本策略。这些方面在八年级下册的第6章、九年级上册的第1、3章等章节都有体现。
---数学证明与公理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证明的过程中体会公理化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形式化的数学证明。
因此,确切地说,对于数学证明的学习,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教材的要求是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
2.3 关注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分数学
(1)学生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打下的数学基础主要有哪些?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应当得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是多方面的,它们与100年以前,甚至50年以前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
(2)基础的形成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基础的形成应当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阶段性目标与终结性应当明确区分。例如:
数的计算---七年级上册第2章的处理,第2章与其他相关章节的联结性目标;技能的形成不应当采用“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方式。
读统计图表---了解数据、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涵的信息、根据问题的需要处理数据、依据数据结果做统计推断。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数学学习成就之间不存在本质性冲突。数学学习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多地依赖于他们对相关知识、方法和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发展需要时间并经历一定的阶段。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其数学学习成就之间不应当存在本质性冲突。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多地与数学学习评价相关。
2.4 遵循人的认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依照逻辑程序展开教学
(1)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在总体上与人类对它的认识相一致;成熟的数学内容及其结构是人类历以千百年的实践与思考而构建的,不可能一次性完完全全地传递给学生。
(2)具体、形象、操作是认识发展的必然之路,但不是目标。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章的从“先做一做,再想一想”,到“先想一想,再做一做”;概率的认识。
(3)严谨是相对的,抽象是不断发展的指数运算;几何定理。
(4)结构是人为的,相对结构本身而言,我们更应当关注结构的形成过程。设计“回顾与反思”。
2.5 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而不拒绝数学
(1)有效的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基础之上。
(2)现实的数学一定是简单的、浅薄的数学?
(3)数学化是最有价值的事情--设计楼梯。
2.6 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会做练习
(1)大多数学生未来可能不思考数学,但他一定要能够“数学地思考”;能够模仿已有的形式解题是必要的,但能够思考数学,用数学去解决问题更生要;熟练地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很重要吗?(2)用数学解决问题具有丰富的含义。用数学解决问题既可以是用数学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解决数学问题,如九年级上册的“课题学习”、凸多边与凹多边形。这里更多的是强调“做数学”的过程。
2.7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教材不能仅仅是经过教学法加工的数学知识结构。
(2)我们应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求解--应用与拓展。
(3)设计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基本的思维物征;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技术等。
3 学校、老师、学生如何对待新课改
3.1 学校、老师该如何对待新课改
新课程提出了教学的新理新思维,它要求教师是学习型的老师、研究型的老师,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鼓励老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这就进一步要求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层学校,应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活动,即实施校本教研。那么,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呢?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和行为方式。
3.1.1 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办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1)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如在准备一节以前教过的课时),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作调整性预测,具有前瞻性。
(2)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提出类似玩笑的问题,能灵活应对;又如任教两个班级,在上完一个班级后,上第二个班级的课时所作的教学调整;等等)具有敏感性。
(3)教学后的反思是指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做好课后记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自我反思是教师把自已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 自已的教学观念,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已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已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 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3.1.2 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已,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交换信息,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开展专题讨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一般都应在教研组中进行。
(2)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并且是大量的。
3.1.3 专业引领。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教师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缺少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引领,就可能困于实践不成熟、不正确、不科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专业引领工作呢?
(1)通过网络、报刊等,教师自觉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和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2)通过专家、学者的教学现场指导或学术专题报告等,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
(3)学校通过组织开展“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校际间教学教研交流活动,进行教学观摩研讨,使参与的老师受启发。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主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要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最为迫切的应该是尽早建立科学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师评价制度。要使课改具有自行发展的动力,必须把关注的重点和改革措施放到教师方面来。尽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无疑是主导。没有教师的教改积极性,根本谈不上教改。在提高教师课改积极性方面,过去通常注重的是组织学习,转变思想,树立新的观念,这是必须的,但这种做法的效果不一定持久。道德的自我约束,可以使人群中的中坚分子保持其先进性,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就不大容易了。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也惧于制度的惩罚而不敢做坏事;而没有一个好的制度约束,好人也可能随波逐流。这是公认的道理。所以,要使课改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获得持久的动力,关键点在于的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3.2 老师、学生该如何对待新课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学生应当如何配合老师的教学呢?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如果不懂得学生能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效果。
3.2.1 关于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果用较为通俗的理解,可认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发现者”的眼光与意识去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把它接受下来。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均有异曲同工的说法。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
3.2.2 为什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是根本。
传统课程只重视了教师怎么教,把传授知识作为第一目的,教师成为教授数学知识的工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沦为数学知识的“接收器”,教师与学生也沦为“分数的奴隶”,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建。因此,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和尊重。应当考虑,在某一个知识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此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
众所周知,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已任,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解题的一招一式,要学习的知识总是被老师突然地放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样一来,学生哪有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的自己建构知识,更别渗透说数学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而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相抵触。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虽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成重要的。
3.2.3 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知识分成几块如:概念教学、公式定理教学、复习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具体应怎么办呢?(1)概念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提供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若干前提条件,包括准备阶段过程中的一些比较粗糙的意念,工具及方法,组织学生从知识的整体出发,从共性出发,从特点出发来讨论、辨析,互相启迪,从而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定义方式,探求判定方法,确定分类的形式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课堂更活跃,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知识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如在七年级(上)第三章“同类项”概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名词的含义入手,理解同类项的含义,特别是“同类”两个字的阐释,接着给出几个式子,如(1)Y与8Y(2)-2X2与X3(3)X2Y与XY2(4)-3与X(5)-5与1000(6)a2b与a2bc(7)-2x2与5x2,让学生凭直觉思维推测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然后在教师肯定学生判断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同类项概念的本质,教师能过提供准备材料、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增加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以增加学生思考、探索与尝试的体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2)公式定理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在公式定理推导的教学中,由于受教材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局限,书上有些定理、公式末给出严格的证明,有的是直接认定,有的在表述之后就另以引用,往往省略了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现在的、死的结论;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通过“拟真的”发现,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活动,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发展规律,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探索过程,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如在幂的乘方教学中,在复习了一些准备知识之后,教师先列举一些式子让学生计算。如82、93、252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再问(2×3)2,(3×2)3,(5×2)2怎么算?然后又引导到(am)n的计算问题上来。经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之后,便能正确地归纳出幂的乘方的运算公式。这样一来,使学生参与整个知识的发现过程推导过程,经过实践,他们认识了公式的结构,掌握了公式的推导,熟悉了分工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3)复习练习中的主体意识
由于受到课本知识结构、学生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所以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结构是相对零乱的,缺乏条理和有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引导不断整合其认知结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和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学生通过参与知识系统全面的整理与疏通,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认知结构,并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和推理论证等教学实践活动,重构网络体系;形成知识系统;清晰解题思路;掌握规律方法;突破疑难症结;克服薄弱环节,由此达到巩固、加深和提高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应逐步简化,逐步放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教学意识,构造数学模型,提高数学想象,诱发创造动机,把数学嵌入活的思维活动之中,并不断在学数学中、用数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思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也并非学校或是教师或是学生单方面的事。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此文只是一些浅显之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会力求改进、力求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久忠,数学教育学[M],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中数教研室
摘 要:文章以任务型原则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为论述要点,提出预设任务、探知任务和延伸任务对激活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的重要作用。同时,围绕问题探究核心,注重话题设置的多样性、探究多元化和发展的多层次,引导学生在深入探解任务过程中深化感悟体验,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聚焦要点和中心问题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认知感悟。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任务;协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81-02
任务型教学方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深受教师的青睐,更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清新之感。给学生设置多样化的任务,鼓励他们在自觉探究和深入交流中主动破解难题,更利于他们将阅读信息输入主动转化为表达运用,增强认知感悟。教师可通过读前指导,让学生在关注阅读重点中主动质疑思考,主动探知问题;运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丰富阅读理解过程;运用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深学延展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深刻感知和深度体验,在深入运用的过程中强化感知。
一、预设读前任务,把脉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远比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更有意义,能帮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所积累。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通过预设话题任务引导他们读前探知,帮助他们明确阅读理解目标。读前任务创设能使学生在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把握重点,并在主动搜集相应的背景资料中强化认知。预设的任务应该在紧扣问题要点的基础上多给学生提示,帮助他们深入研读语篇素材内容。例如,在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Growing up的“Never Give Up”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语篇表达的“永不放弃”主题,针对Spud Webb及其身世,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如下的话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pud Webb?Why did Spud Webb get so achievement?What do you read in the article?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语篇表达内容摘录相应的词汇语句,帮助他们在认真梳理相应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增强综合运用技能。学生在查找相应的问题中,能够根据Spud Webb的相关身世了解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了解到身高只有1米69、被昵称为“土豆”(Spud)的他,竟在1986年“扣篮大赛”中夺得“扣篮王”称号,成为NBA的传奇。读前引导能使学生自我查漏,帮助他们在找出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
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主动收集相应的背景素材,帮助他们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知。要围绕阅读中的问题,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话题引导,让他们能够主动选择,形成丰富的语言感知。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发现,鼓励他们运用提出问题的方式主动表达,让他们有充分暴露自身理解思维局限的机会,便于教师找准相关问题,帮助他们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合作探解任务,建言献策
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使学生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便于他们在不断修正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任务理解方法的多样化,组织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讨论交流,能使阅读更有深度。教师要运用合作探知帮助学生在结合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学习状态,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应的问题,在讨论中“知其然”而“所以然”。合作讨论能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真正体味到探究问题的快乐。例如,在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中,教师可围绕“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表达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Do you know about story of Rome?”和“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foreign country?”等问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教师还要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就“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others”主动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还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合作探究发现,围绕“The different culture”表达主题,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深刻感知。学生围绕跨文化交际、处事交往等方面进行表达和讨论,在全面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获得了深刻感知。
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平等交流环境,帮助他们在不断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情感,更利于他们深化理解。话题任务应该体现多样化和差异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对照文本素材中形成有意义的感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总结归纳互动交流过程,帮助学生在梳理知识要点中生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多给他们提出相应的策略,使学生在主动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不同认知,便于他们在围绕中心进行深度交流中获得感悟。
三、深度拓展任务,提升语技
阅读是学生积淀文化知识的载体,更是他们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的桥梁。多运用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拓展任务,让他们在具有开放化和多样化的探知中总结反思,利于他们形成语感。深度拓展延伸能使学生在主动挖掘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运用机会。深度拓展任务,可以让英语阅读更有广度。例如,在九年级上册Unit 1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教学中,针对“职业与幸福”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的延伸任务:What is your favorite job?How to make your job become happiness more and more?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语篇阅读素材中延伸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围绕“What am I going to do”进行深入交流,可以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运用机会;还可结合“The value of happiness and job”主题,以主题演讲的形式进行深入表达,获得更多的实践运用机会;还可根据自己的喜欢职业,运用对话交流的形式,针对“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进行主动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要通过这样的深入拓展运用,让学生运用主题演讲、讲故事、小品模拟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活化理解,在自我表达和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实践运用中提高语用技能水平。
在选择相应的话题任务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感知和体验,从他们感兴趣或者关注度较高的素材中设置相应的话题任务,帮助他们总结归纳自己的阅读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围绕教材文本内容自我摘录提炼,引导他们在佐证自己观点中收集更多有价值的语句,帮助他们深化感悟。深度拓展能使学生在主动搜集相应素材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总之,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指导英语阅读,能帮助学生在明确阅读目标和具体要求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认知,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同时,教师从问题设置引导、互动交流和多元拓展中,带领学生多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在主动实践尝试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一定能使阅读更有新鲜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孔鲁静.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5).
[3]潘芳英.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6(02).
[4]王云峰.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