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水文水资源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5 00:18:00

序论:在您撰写水文水资源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水文水资源论文

第1篇

1.1径流新屯水库坝址年际径流采用降雨径流法计算,结合《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成果,按照枯水调查分析成果控制。计算新屯水库坝址径流特征值统计成果列表如表1。

1.2设计暴雨及洪水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望谟河流域(敢赖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经初步分析计算,望谟河流域多年年平均最大一日降水量均值为106.4mm,相应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均值为119mm,Cv取0.45。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最新的有关等值线图,本次设计采用的设计暴雨参数为:确定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水量均值(H24h=1.12H1日)为119mm,Cv为0.45,Cs/Cv为3.5。新屯水库坝址集水面积35km2,几何特征值θ=17.4<30且25≤F<300km2。根据“雨洪法”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计算,新屯水库坝址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2所示。

本次设计在新屯水库坝址上游纳过水库调查到2011年历史洪水,洪峰流量为220m3/s,比拟到坝址处洪峰流量为243m3/s,重现期为20年一遇。根据雨洪法洪水计算成果,新屯水库坝址断面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247m3/s,比本次工作调查到20年一遇洪水大1.6%。由于设计流域集水面积小,洪峰流量不大,历史洪水位差异不大,洪水位的准确性及河道糙率的取值大小对洪峰流量的影响较大,本次设计采用雨洪法计算的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比历史洪水大1.6%,本次洪水设计成果基本合理。

2工程建设规模符合性论证

2.1水资源利用规划符合性论证根据《望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左右,因此本工程现状水平年2010年至规划水平年2020年供水区域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取9‰。经预测,规划水平年设计供水人口8万人。设计用水量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的规定进行计算。根据需水量预测,2020年新屯水库供应区内望谟镇人饮总需水量为3.667万立方米/天(最高日),年均总需水量为1338万立方米/年。人均需水量为167.25m3(/人•年),人均综合用水量458L(/人•天),日变化系数1.3。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结合生活用水现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节水器具普及、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价政策及水价调整、暂住人口变化等因素,供水范围2020年综合生活人均净用水量为458L/人.d。用水定额在南方地区村镇是属于合理水平。因此新屯水库P=95%城镇供水488万立方米,纳坝水库P=95%城镇供水679万立方米,新屯水库和纳坝水库联合起来能满足望谟县城需水量,供水规模符合规划要求。

2.2防洪规划符合性论证望谟县防洪能力需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橄榄桥~两库区间考虑为同频率洪水,新屯水库和纳坝水库考虑为相应洪水。区间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653m3/s,故上游两库总安全控制下泄量为40m3/s。经计算,纳坝水库控制下泄流量为23.5m3/s,新屯水库下泄流量为16.5m3/s。根据本流域的洪水特性,本次拟定8月~次年5月为汛后洪水,正常蓄水位730m,对应的库容560万立方米,汛限水位720m,对应的库容321万立方米,防洪高水位731m,对应的库容589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68万立方米,满足望谟县城市防洪要求。

3结束语

第2篇

目前,我省现行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方式采用传统驻守水文站观测,导致资料收集难度大、服务覆盖面小等。另外,受到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水文站员工队伍建设、生活条件等方面也难以得到改善。因此,积极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是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改善水文水资源勘测的问题有效措施

(一)加强水文站建设

针对我省水文水资源工作发展情况,加强水文站建设,构建完善水文网势在必行。水文站建设需要围绕全省抗旱防汛,科学、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体工作开展,促使水文站网密度逐渐符合国家平均水平,覆盖全省。另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量站、蒸发站等水文常规站网,并在条件允许地区逐步开展土壤墒情工作,建立墒情站网等,从而为我省水文水资源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引进先进设备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水文水资源勘测技术手段。为了更好地开展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实现水文水资源勘测现代化目标,我省应积极引进先进勘测设备,配备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仪器和设备,大力推广和普及水文、雨量长期自记。另外,为了促进我省水文水资源工作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研究和开发设备,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设备和仪器,有效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节约成本,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等的动态监测目标。

(三)丰富水文水资源勘测方法

针对我省水文水资源情况,开展水位、降水观测长期自记至关重要,通过长期自记,能够有效提高水文数据信息管理水平,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支持和帮助,开展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一部分偏远地区水文工作,可以结合站队结合工作方式,而对中等河流水文站,可以在解决水位—流量单指化问题的同时,推广符合测站特性站队结合手段和途径,除此之外,由于大江大河控制站较大,站队方法实施难度大,可以采取传统驻守观测方式,并进一步落实洪水普查和定点洪水调查工作,确保洪水资料连续性。

(四)加大管理力度

工作人员作为一线操作人员,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质量。因此,水文站管理者要加大管理力度,提倡和推广爱岗敬业精神,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宣传水文行业精神,激发员工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另外,各个部门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作,确保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推动我省水文水资源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五)完善水资源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水资源评价体系作为水文水资源检测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对水文监测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为水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调度等工作提供依据。通过水资源评价体系,还能够加强水资源预测预报工作,从而推动我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进一步发展。

(六)加大研究力度

为了促进我省水文水资源工作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我省水文水资源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完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实现我省水文水资源勘测现代化目标。

三、结论

第3篇

【关键词】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文;水资源;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泥沙测验

中图分类号:P332(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0860(2002)08-0027-02

2001年年底,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已试通水至汾河水库,由汾河水库至太原市呼延水厂的输水管道进入收尾阶段.这标志着引黄工程的基本建设工作已大部分完工,在2002年年底前把黄河水引到太原已指日可待.但是,从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观点出发,即使黄河水被引到了太原,进入了千家万户,仍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中有些工作必须立即着手去做.其主要工作包括引黄工程沿程的水量和水质监测、泥沙测验、对汾河上中游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1引黄工程沿程的水量监测

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由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取水,经五级提水至648m后通过隧洞输水至汾河上游头马营出口,而后经汾河上游天然河道送水至汾河水库,再由PCCP管道及隧洞输水至太原市呼延水厂.按设计,引黄工程两端为封闭式的管道(隧洞),而中间部分为开放式的明渠(汾河河道)输水.由于引黄工程以汾河水库为主要调节水库,而在历史上,汾河水库既作为灌溉面积为10万hm2的汾河灌区的主要水源,也作为太原市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近年来,又在汾河水库下游、太原市区上游修建了汾河二库作为调节水库,以控制和调节汾河水库下泄的水量及区间来水量.因为引黄水在汾河水库上游河道中已与天然的汾河水相混和,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引黄水在输送过程中(尤其在汾河上游河道输送过程中)不断损耗于蒸发、河道渗漏以及河道沿程城镇、村庄的居民取用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因此,无法分清在汾河水库中究竟有多少引自黄河的水量,又有多少是汾河上游原有的水量.由于引黄工程管理局、汾河水库管理局、汾河灌溉管理局以及太原市各用水部门不属于同一行政领导,因此,比较精确地求得汾河水库中各类水(引黄水及汾河上游流域天然地表水量)的组成比例是重要的.为此,应从引黄工程南干线出口头马营起,沿汾河上游河道直至汾河中游义棠,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文站,以监测汾河沿程河川径流的动态变化.

自头马营以下、义棠水文站以上,汾河干流及支流上原有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设立的水文站为(自上游至下游):汾河静乐、岚河上静游、汾河寨上、汾河兰村水文站等10处国家正式水文站(未包含汾河源头处的北石河岔上及太原市西山区域的小面积水文站:冶峪沟董茹、风峪沟店头水文站);此外,还有省水保局委托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设立的泥沙观测专用水文站3处:汾河宁化、汾河河岔、娄烦河娄烦水文站.在进行本次水量监测时,除借用上述原有的水文站外,尚需在合适的地点增设一些水文站.建议增设的水文站为(自上游至下游):引黄南干线出口头马营水文站、天池河好水沟水文站、西马坊河坝门口水文站、东碾河静乐水文站、狮子河嘉乐泉水文站、大川河古交水文站、汾河二库水文站、扬兴河阳曲镇水文站、虎峪沟迎泽桥水文站、南沙河郝庄水文站、乌马河庞庄水库水文站、象峪河郭堡水库水文站、樱涧河尹回水库水文站、龙凤河龙凤水文站共14处.

原有及增设的水文站除需按国家有关水文观测规范进行观测外,尚需对本流域内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各类用水进行调查统计,这样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汾河沿程的水量动态变化,也能了解究竟在汾河水库及汾河二库中有多少引黄水量.

2引黄工程沿程的水质监测

由于引黄水量需供给太原市城市生活用水,因此水质对于引黄水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阶段,引黄工程管理局自1996年起已委托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沿程做了10个断面14个点(其中万家寨水库3点、汾河水库3点)的14处水质监测.今后仍需坚持长期监测,并增加监测站点及监测次数,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监测的项目

在引黄工程沿线,原布设有宁化、东寨、静乐等7处水质监测站,通常每年监测4~6次,分析32个项目.鉴于引黄水质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在水质监测工作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2.1增加水质监测站点

万家寨引黄工程从万家寨水库中引水,但水库上游有各大城市及厂矿的水污染影响,更有其回水末端准葛尔煤田排污的影响,而且污染程度有加大的趋势,因此应该在万家寨水库上游及库区增加水质取样点,在进入汾河上游后,除保留原有水质取样点外,应在各主要支流及城镇设置水质监测点,以监测水质的动态变化.

2.2适当增加水质监测次数

因为引黄水为太原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源之一,因此应高于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的监测频次要求,每月至少监测2次,在汛期中因有面污染源(化肥、农药)影响,应在汾河沿程各主要支流视情况增加测次,以确保安全.

2.3适当增加水质监测项目

由于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水源受黄河上游及汾河沿程污染的影响,进入汾河水库的水流中污染物成分复杂,而我们目前沿用的只是常规的污染物监测项目,像COD、BOD这类项目仅为水中有机污染的综合指标.据发达国家的水质监测经验,水中微量(痕量)有机物,尤其是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巨大,且在人体中有累积性,而且在汾河水库中亦已发现有此类微量有机物,如苯,甲苯,1、2苯并噻唑等(详见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系:引黄输水模式与毒物归趋、毒理效应关系研究报告,1999年12月),因此建议应在汾河水库水质监测中增加若干有机物及重金属的监测项目.

3引黄工程沿程的泥沙测验

引黄工程是将黄河水引至汾河水库后,从汾河水库取水供太原市呼延水厂.据历史资料,汾河水库在汛期易发生异重流,而这对于引水无疑是一种威胁.另一方面,引黄水使得汾河上游的水量成倍地增加,而且增加的都是清水,这就有可能破坏汾河上游河道固有的水沙平衡关系,造成一定的泥沙侵蚀,也就更有利于汾河水库中异重流的生成.因此,建议除汾河沿程各水文站加强泥沙测验外,应立即开展汾河水库的异重流研究,包括异重流的生成、运移及利用异重流排沙问题的研究等.

4对汾河上中游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按现行体制,引黄工程通水后,汾河上游地区(包括太原市)的水资源供求关系如下:水源组成有引黄水量、汾河上游原有的地表水量、太原市的地下水量及回用污水;供水方有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引黄水)、省水利厅(汾河上游水即汾河水库水)及太原市(太原市地下水及回用污水);用水方为太原市工业、城市居民及环境用水、汾河上游沿程用水及汾河灌区用水.这种十分复杂而又不相统属的关系不利于有限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施引黄通水后汾河上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建议如下.

第一,组建汾河上中游水文水资源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查询/通信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以作为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组建后的水文水资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查询/通信系统可集汾河上、中游流域的各类水文水资源数据于一体.在组建中,可参照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及国家水文数据库的经验.同时,在组建合适的计算机网络后,即可有效地为引黄通水后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决策服务.

第二,建立研究汾河上中游水资源管理系统.此系统的管理范围应为汾河上、中游地区,即自汾河源至介休市义棠水文站,行政区域包括忻州市、太原市、晋中市及吕梁地区各一部分.主要研究内容为汾河上、中游地区(尤其是汾河水库流域及太原市)水资源供需关系、发展趋势,区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多种水源的优化调度模型(即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及引黄水量之间的优化调度模型),以及汾河水库与汾河二库的防汛指挥系统等.

第4篇

1.1RS技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

一是常规水污染监测。通常情况下,当水体遭受污染时,其本身的颜色、透明度、密度以及温度等指标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此会直接导致水体反射率变化,这种变化在遥感图像上会呈现出形态、色调、纹理以及灰阶等特征的差别。为此,可以应用遥感图像对水体污染源、污染范围、浓度、面积等进行识别,同时借助遥感数据还能对水体污染进行跟踪监测。当水体出现热污染时,受污染区域内的水温会高于其它水体,此时,可应用热红外影像对水体温度进行反演,借此来识别污染源、范围、面积等信息,进而监测污染情况。二是突发性水污染监测。目前,很多流域的水资源常常会出现突发性水污染问题,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可在突发性水污染出现后,利用小型飞机或是卫星等遥感影像数据,对污染过程进行追踪,为污染物拦截排放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2R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降水量监测。通过遥感资料能够获取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雨量监测站或是雷达观测站比较稀少的地区。目前,可用于估算降水量的遥感信息源主要包括雷达、气象卫星以及航空飞机等等,其中雷达常被用于短时期局部地方价降雨量的预测预报,而气象卫星则可对大范围降雨进行估算。雷达是微波遥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大气层中的降水粒子对电磁波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再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处理,从而确定出降水粒子的后向散射能量,最后借助计算机便可计算出实时降雨量。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雷达很难对数据进行有效数据,如云层较厚,此时可将雷达与卫星两种测量方法进行结合,由此便可对降雨量进行测定。

(2)蒸发量监测。这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对地表能量与质量转化进行勘测的手段。近年来,随着R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蒸发量的估算日趋成熟。在对蒸发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借助全遥感信息模型。例如,在对某水域的水资源进行调查中,可以利用ERDASIMAGINE8.7系统中的几何计算模型,确定检查点的误差,并借助野外采点数据,在地图上选点后,用数字化仪对控制点坐标进行采集。

(3)地下水观测。在水位勘测的过程中,地下水观测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环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观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不高。而RS技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获得了有效解决,应用该技术可通过对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等特征,间接获得地下水的勘测数据。虽然采用RS技术对地下水进行勘测时,无法直接观测到地下水,但是地下水反映在地表植被上的信息却能够借助遥感图像进行破译,由此便可获得相应的水文信息。

1.3RS技术在洪涝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波及范围较广、危害性较大的灾害之一,由此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非常巨大。应用RS技术能够对洪涝灾害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从而可以准确确定出洪水的淹没范围和面积,为灾害的控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RS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数据源的出现,使该技术在洪涝灾害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有些业内人士应用RS与GIS技术,并以Radarsat影像为数据源,对我国淮河水情进行了实时监测,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内涝区和淹没区的灾情进行了评估。

1.4RS技术在土壤水分及旱情监测中的应用

所谓的土壤水分具体是指土壤自身的湿度或是土体当中的含水量,它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连接纽带,一旦土壤水分大量流失,便会引起干旱。现阶段,很多专家学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RS技术在土壤水分与旱情监测中的应用上,并提出了多种土壤水分的监测方法,依据遥感光谱波段,可将监测方法分为两大类:

(1)光学遥感。主要是指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此类监测方法的算法较多,常用且比较成熟的有热惯量法、植被指数法、作物缺水指数法等等。

(2)微波遥感。由于微波本身对云层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并且不会受到光照条件的限制,最为重要的是长波段的微波可以穿透植被并对土壤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所以,可利用微波遥感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微波遥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式,即通过微波辐射计获取土壤的亮温温度,在借助相应的模型反演土壤水分;另一种是主动式,即借助土壤本身的介点特性与含水量的关系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

1.5RS技术在水域解译中的应用

为水域解译的具体流程。由于水资源本身具有低反射率与较强的红外波谱吸收特性,故此在遥感卫星影像当中,其特征更加明显。表物解译结果。

2.结论

第5篇

1.1GIS技术在水资源规划与评价中的应用在常规水资源评价中,一般只重视评价区域水资源及其利用数量,而无法利用有效工具评价水资源空间分布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GIS具备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将其应用到水资源评价中,不仅能够提供直观、理性的可视化工具,而且还能够准确、快速处理空间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水资源评价数据,为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的空间差异提供有效表达手段。同时,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以GIS技术为依托搭建水资源规划管理平台,能够为水资源规划提供大量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满足水资源规划管理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此外,水资源规划管理平台,还能够在自动生成流域自然地理和社会要素地图的基础上,绘制流域水资源供需图、水污染分布图、供水影响图、灌溉规划图等,进而分析流域水资源蓄量、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为水资源规划提供高层次的决策依据。

1.2GIS技术在生态用水量计算中的应用所谓的生态用水量也被称之为生态需水量或是生态环境用水量,这是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而出现的新概念,从广义的角度上讲,生态用水就是维持全球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要的实际水量,如河流、湿地等维持自身功能的需水量。生态用水是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借助GIS集成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及相关数据,可以为生态环境的评价、管控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详实、具体的资料。同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各个地区不同的土地覆盖植被类型的面积,再结合生态用水量的计算模型,便可准确计算出生态用水量。

1.3GIS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防洪减灾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对洪水风险特性的了解和认识、对水灾成灾机理的探讨以及对防洪减灾体系的完善等内容。GIS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防洪决策支持系统。GIS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有空间数据管理,如查询、检索、更新等,借助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并为各种应用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②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应用GIS技术可以将洪水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以及损失评估等几个方面的自然、地理、社会因子的相应权重进行空间叠加,这是分析洪涝风险及对其进行区划的有效手段之一。③防洪。GIS技术在城市防洪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积水退水的预测预报、排水设施管理、暴雨分布的可视化显示、暴雨时空特征分析等等,这为城市防洪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GIS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展望

2.1GIS研发标准统一化当前,在GIS技术研发领域尚未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得GIS开发平台和数据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缺乏对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研发的针对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建立统一的GIS应用规范和研发标准,使GIS能够满足大范围内的水文信息交流,为构建水文水资源信息管理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2建立水文水资源地理空间数据库以GIS技术为依托,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水文水资源地理空间数据库,如水旱灾情数据库、雨情数据库、水情数据库等。将流域内的水文水资源信息、生态环境信息、自然资源信息、社会经济情况等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并做好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工作,始终保持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水文水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第6篇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具有内容多样化、覆盖面广的特点,主要包括水情分析、水文测站、水位测绘、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往往具有唯一性、一次性、固定性和整体性特点。具体而言,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一般数量较大、交通条件差、覆盖广泛且作业线长。由于交通条件的阻碍,很多必要的检测设备无法运送到施工现场,加上项目建设的施工地点较为分散,环境恶劣、复杂且覆盖面广,河流的上游下游方向,东西南北部地域全部涵盖其中。水文水资源建设每个工程规模都不是很大,可分为水文站、水质站、流量站和水环境检测中心等几个类型。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是面向全社会的,贯穿了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是一项具备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和信息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步伐,我们应吸取过往的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应用动态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静态管理,应用统一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管理,再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促进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信息化建设发展。

2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国在水文水资源建设上虽有一定基础,但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2.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意识不足。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事关国计民生,不仅能够推进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其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程序。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水文机构体制以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为主导,不利于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地区平衡,很多地区项目并未进行严格审批,且没有遵循标准程序,管理工作还不够细致,缺乏基层管理人才,归根结底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缺乏管理意识,未能将管理工作细微化且落到实处,忽视了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标准程序。2.2项目主体不明确。目前我国大部分水文机构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使得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多个地市的水文水资源建设工作由一个水文机构负责,导致各地市之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部分地市水文机构完全按照本地水域情况进行项目设置,这种项目设置机构主体不明确,对各自区域的管辖权归属也不明确,最终导致影响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阻碍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水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3项目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融合性和较大的空间跨度。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具有内容多样化、覆盖面广的特点,主要包括水情分析、水文测站、水位测绘、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这些职能要求水文水资源建设工作在各个流域监测中信息资源要极大共享,因此,和其他建设项目不同的是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自身具备很强的专业融合性,并且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具有较大的空间跨度,主要建在相对固定的区位和独立的空间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2.4施工监管不严格。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提出的标准程序,但我国目前的管理模式呈现静态管理、分散管理和粗放式管理,很多环节未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执行,缺乏基层管理人才和管理专业性,未能建立严格的质量执行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现状未能完全达到相应规定标准。

3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对策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良好运行事关国计民生,通过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存在问题加以探究,为保证水利水资源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行,本文提出以下5个解决对策。3.1明确项目主体。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主体和项目法人,积极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建设主体的权利义务。项目法人是整个项目的责任主体,起到对上负责对下控制的协调作用,根据项目的标准程序和具体要求,设立专门实施项目管理部门或者机构来对各层级工作进行建设组织和管理协调,一旦项目在某个层级出现问题,由该层级部门及时解决。各环节部门人员的选拔要具备财务、管理、经济等综合需求和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为调动管理者的参与性和员工积极性,可将与项目管理目标相统一的激励制度在此项目中推行,从而更好的完成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3.2强化项目管理程序意识。针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按照规定标准办事、不按照程序执行的实际问题,必须深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程序意识。对管理人员组织定期培训,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认识管理程序的标准流程和了解按照程序执行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项目管理流程一般包括调研、启动、规划、实施、扫尾和后续6个程序,项目审批中必须加强程序执行管理力度,对不按照标准程序执行的项目予以驳回,个别超出投资计划的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更要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发挥项目管理程序的最大作用。3.3增加水文监测设备数量和科技含量。设备的缺乏和高科技含量低是阻碍我国水文水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水文水资源建设工作中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并且不断研发新技术,增加水文监测设备的数量,以满足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需求,应用动态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静态管理,应用统一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管理,将传统的人工模式转化为机械模式,再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以此来优化管理结构、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程。3.4合理划分水文建设工程的标段界面,将各专业进行有机融合。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一般数量较大、交通条件差、覆盖广泛且作业线长,这就要求其项目的开展需具备更强的专业和知识面,因此,应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所在流域进行合理的标段界面划分,以确定其在所在流域的归属,且每个标段都有各自独立的项目法人来明确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并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使得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权责分明、目标明确。3.5严格管理项目施工过程。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合理细分,了解并监控施工单位再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质量的把控,采取平行检查和旁站、巡视检查2种方式对项目关键质量点进行跟踪和实时监控,并做好项目施工工序的检查验收工作。4结语水文水资源建设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人民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工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行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繁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提高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水文水资源建设工作中要积极采用相应解决政策,明确项目主体、强化项目管理程序意识、增加水文监测设备数量,采用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开展工作、合理划分水文建设工程的标段界面,将各专业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此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项目运行进程和经济效益,确保水文水资源项目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作者:刘超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连春.浅议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J].河南科技,2013(12):215.

[2]刘圳.试论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0):142-143.

第7篇

1.1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

在建筑给水排水的工程建设中,如果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已经超出了流出水头的实际流水量,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给水配件实际流出的水量就会远远大过与配件额定出水量的最高值。超压流出会严重的影响给水系统关于水量正常的、合理的分配,造成无效用水量的增加,这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过大的水压会是水龙头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因为压力的过大造成水击或者管道发生振动,加速阀门、水龙头等配件的磨损,使其使用寿命大打折扣,而且管道连接处会因为长期的振动影响发生松动而漏水,使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加重。

1.2废水不能有效利用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生产活动的增加,造成了生活和生产中污水和废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废水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直接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城市生产的废水排放,一般排放量很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也很严重。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城市废水加以处理,使其水质指标达到排放的标准要求,不仅对环境保护有利,而且通过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可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1.3管道和配件老化

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在长期的投入运行后,发生老化生锈在所难免,加上配件阀门的老化损坏,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在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方面,施工人员技术不高加上质量控制上存在漏洞,管道配件的安装质量不合格,爆管漏水等事故层出不穷。如果是地下水管道发生漏水或者爆管难以发现,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流失浪费。另外很多建筑经过长期的使用,给水管道的阀门、水表、水龙头等配件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出现漏水。

2提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节能效果的措施

2.1将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有效利用

在我国城市中市政水管网一般压力在0.15~0.3MPa之间,对市政水管网的压力可选择分区供水的方式充分加以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二次加压而造成的能源消耗。这样不仅使市政管网的余压得到充分的利用,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低楼层管网压力过大而水资源浪费。同时,分区给水的方式对超压出流也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避免隐性水量浪费。

2.2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

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是在继承了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基础上经过更新升级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设备,其构成组件包括无负压调节罐、气压罐、水泵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自来水管网中的水进入到无负压供水设备的调节罐中,调节罐中的空气向真空消除器内排放,当罐中充满水之后,消除器关闭。当自来水的水量和压力满足要求时,向水管网供水。如果压力不够,系统中的传感器会向水泵发出启用信号,水泵接受到信号后开始运行。在供水高峰,如果管网内的水量过低,调节罐内的水被调动用以作为供水的补充水源。过了供水高峰期后,系统自动恢复成原有的正常状态。当市政管网停水,调节罐内的水位会随之不断的降低,野味探测器向水泵发出信号,水泵接到信号后自动停机,防止水泵机组受到损害。无负压供水具有占地面积小,避免污染等优点,能够对市政水管网的余压充分加以利用,节省资源。但是因为其是直接与市政管网相连,因此设备的性能要求很高。

2.3中水利用

中水是经过处理净化后达到一定范围内使用标准的污水,也叫再生水。中水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中水一般作为工业冷却水使用,也可用于农业和绿地的灌溉,冲厕,河湖景观灯非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对中水有效的回收和利用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自来水的消耗,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使污水总量降低,减少了污水对水资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属于城市的第二个水源。中水处理系统在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上一般投入较大,但是其对于节水节能来说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4太阳能或热泵的使用

太阳能的使用时节能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我国的气候条件对于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是非常适合的。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热水供应,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节能效果显著。热泵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组成的一种节能工程系统。利用工质对热量进行吸收利用放出热能。热泵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但是其放出的热量要比其消耗的能量高出很多。热泵不仅能够提供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热水,而且还可以供暖和制冷,有效节省能源的同时还能够产出能源,而且环保性好,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