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13:11:36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加深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了解,弘扬古老的华夏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的世纪里,把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2、基本要求
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点]
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如何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和糟粕,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教法设计]
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来了解我国封建时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灿烂。
[课时安排]
1-2课时
[导读提纲]
1、阅读p17正文段及p17-18小字材料,思考:请举例说明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怎样?并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2、p18分组收集材料:一组-人物,二组-作品,三组-景观,四组-发明(详细说明看课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
讲解新课
三、独领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板书)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突出成就。(板书)
1)指南针是我国人民最早发明的,它的使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如:航海。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3)火药也是我国人民最早出现的。唐已能制,北宋火枪,南宋火炮。4)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用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原料,造纸。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和造指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中国古代的数学十分发达。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第一人。6)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天置计算十分高明。7)东汉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8)中国的蚕丝织品令西方人羡慕不已。
9)中国的瓷器早就名扬天下。10)中国的铁器产量和质量都令西方望尘莫及。11)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所瞩目。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12)中国农学。《齐民要术》
13)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也十分发达,如:万里长城、故宫、赵州桥。14)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世界上占有主要的位置……
15)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列举从1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
2、中国的世界之最
1)建筑
最长的城墙--长城;最大的宫殿--故宫;世界上最高的塔--中国杭州的六和塔。(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北宋宣和三年(1121)焚毁,后经多次改建和整修,现存的砖构塔身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历时十年于隆兴元年(1163)建成,塔刹系明代重修,外部十三层木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塔高59.89。)。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古代建筑--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塔高67.31米,呈八角形,刹高9.91米)。世界上建塔最多的国家--中国。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李春设计的赵州桥。
2)经济
中国周朝"铲形"钱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硬币,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770年。最早的纸钞--交子
至今世界上所发行的纸币中,最大的是中国明朝发行的一贯钱钞票,票面宽为22.86厘米,长为33.02厘米。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织帛最早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瓷器最早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茶饮茶的国家
3)文化
世界上最古老的旗是公元前500年的一面旗。它是从中国湖南省长沙一位王妃墓中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历史图集--在河南洛阳编绘成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部地理名著--《禹贡》。把全国分为九州,然后分州叙述各地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贡品和交通等情况。到了魏晋期间,因为年代久远,《禹贡》中所记载的内容已经变化,于是,裴秀便参考收集到的历史地图,结合晋朝的行政区划,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和疆域的基础上,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最大的出版物--《永乐大典》
4)科技
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世界最早的关于彗星的记录--《淮南子·兵略训》中就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哈雷"的彗星。世界上最早有文字的太阳黑子记载-世界上流星雨的最早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的骨笛,是公元前5000~前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
世界上最古老的钟表--中国公元前725年制成的机械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甘德和石申合编的《甘石星经》。最早的地震仪--汉代张衡132年设计制造的地动仪。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中国的汉代(公元2年)(比外国发明的电熨斗早了1880年)。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第一人--祖冲之。中国是世界上使用针灸医治疾病最早的国家。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唐天文学家僧一行。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的--宋代宋慈(1186-1249)所著的《洗冤集录》,这部书出版于宋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
4、中国的世界遗产*
1)武夷山2)泰山3)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省北部)4)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省)5)庐山国家公园
6)黄山7)峨眉山和乐山大佛8)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省西北部)9)青城山与都江堰10)云冈石窟(山西省大同市)11)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2)明清皇陵(明显陵(湖北省钟祥市)、清东陵(河北省遵化市)、清西陵(河北省保定市易县))13)曲阜孔庙、孔林、孔府14)龙门石窟15)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16)莫高窟17)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省丹江口市)18)大足石刻(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19)秦始皇陵(陕西省临潼县)20)丽江古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21)苏州古典园林(江苏省的苏州)2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3)平遥古城(山西省)24)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25)天坛26)颐和园27)长城28)明清故宫。
5、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极为辉埋的一页。
6、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六大事件
1)秦始皇的焚书事件2)独尊儒术3)金元入侵4)明朝的统治、八股文5)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
6)和的失败
中国的历史遭受了那么多次巨大的打击,还能够屹立不倒,本身就值得我们骄傲,毕竟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绝断的文明。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古巴比伦灭亡。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灭亡。而各类其他文明甚至整个族类被灭绝的也多不胜举,惟有华夏文明以其巨大的生命力持续了下来,即使曾经被游牧民族统治,却仍然以其强大的同化力量将之溶入了中华文明的整体中。因此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文明和民族骄傲,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吸取前代的教训,将这类损害民族和文明的事件减少甚至不再发生并转化为动力,中华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顶端是我们完全能实现的。
[巩固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的发展特点;严复的思想及影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衡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科技成果及贡献;时期的新式学堂;维新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派和维新派兴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先进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2)通过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学和教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晚清的历史不仅是被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不屈的抗争与探索的进步史。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归纳“科学技术的成果”,训练学生列表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表格《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并引导学生运用分项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特点、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的目标。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和教育的变革。向西方学习是晚清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在思想界尤为突出。思想界本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宗旨,在向西方学习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选择取舍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在本节,而且在第四章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把握章节内容的关键。清末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主持下进行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然而,从总体上看,清末办学堂、废科举,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是历史的进步,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是难点。正确理解此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研习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的难度相对较高。课堂教学设计
师:从1840年到1912年,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清朝晚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板书第四章课题)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节(板书第一节课题)。“西学”,是指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思想文化。以来,历史的沦桑剧变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痛苦的认识到,昔日他们眼中的“蛮夷”有着比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更高层次的文明。于是,他们走出狭窄的书屋,放开视野,去看世界,学世界,追赶世界。从而使晚清的思想、科技、教育在“西学”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
1.晚清思想界的发展及其特点
师: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代思想界的各个派别,请大家回忆一下,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生:(回忆并作答)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介绍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小字,归纳出思想界向西方学习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热点分别是什么?
生:(阅读后作答)
师:(出示幻灯)19世纪40~60年代工艺技术19世纪70~90年代“格致之学”19世纪90年代社会科学,政治制度从学习内容看,思想界在学习西方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讨论并作答)
师:大家回答得很对。请大家注意这三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思想界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如果感到有困难的话,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桌也可以讨论。(幻灯打出参考问题)①为什么各派会如此急切地向西方学习?各派向西方学习的具体背景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②70年代中国经济上发出了什么重大变化,这变化与学习内容的变化间有何联系?③学习热点出现根本性变化是哪一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析、讨论并作答)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给了我不少启发。现在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在时代的呼唤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思想界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在西学热潮中,贡献最大的是严复。
2.严复的思想及贡献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至138页有关严复的内容,概括严复的思想及主要贡献。
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师:严复毕业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神州船政学堂,反来又曾留学英国。所以他对西学的了解比康有为、梁启超更为系统、深入,对西方社会科学、政治理论的介绍也就更为全面。大家能不能联系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及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天演论》所宣传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
生:(思考后作答)
师: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严复的社会进化理论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维新变法的运动中去。《天演论》出版后,社会上许多人纷纷以“竞雄”、“天择”、“适之”为字,的“适”字也是取“适者生存”之意,可见《天演论》是何等深入人心了。随着思想界学习西方层层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人物、称谓、主要贡献三类归纳主要内容。生:(阅读并列表)
师:(检查并总结,如有条件,可选择学生做好的表格由学生自己到前面演示。或者由教师出示写有表格的幻灯片供学生参考。表格略)
生:(分析表格并作答)
师:科学家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与思想界不同时期的学习热点有何联系?
生:(分析、讨论并作答)
师:同思想界的学习热点相一致,科技向西方学习也经历了由学习兵器制造到学习自然科学的历程,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那么,他们获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请大家引用课文史实加以说明。
生:(讨论并作答)
师:大家讲得很好。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爱国图强,所以成就突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尤其令人感动。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讲讲詹天佑的故事。(事先布置一个小组准备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注意向学生强调爱国主义的角度及限定时间)
生:(作为小组代表讲叙故事,故事略)
师:正是由于詹天佑等杰出的科技人员把个人的努力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才会取得令西方人也不敢小瞧的杰出成绩。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政治的变化,晚期教育也开始了革旧立新的过程,最突出的是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和改革。
三、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改革
1.新式学堂的兴办
师:以后,清政府中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改革封建教育的主张。课文向大家介绍了期间和维新变法期间的新式学堂。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1页《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及目的同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从时间看,其教学内容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阅读表格,思考并作答)
师: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维新运动期间的新式学堂的有关内容,比较一下,此时期创办的学堂比时期有了哪些变化?
生:(阅读课文,比较并作答)
师:随着新式学堂在教学目的、内容等方面近代化进程的加深,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2.新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师:1904年,清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第142页的有关小字,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对比封建学制,此章程的进步之处是什么?(学生朗读后幻灯打出有关封建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的材料)
生:(一学生朗读小字,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朗读后学生观看幻灯并作答)
师:很好。这个学制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官学、私学、书院等的学校形式,在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上均有了重大改变,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为近代形式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这一学制又有它的局限性。请大家结合课文第142而插图《新式学堂学生用发辫当圆规画图作几何习题》,思考一下局限性是什么?生:(阅读插图,思考并作答)
师:为什么会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我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清末的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的主持下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使近代教育在迈向近代化的同时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此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此学制颁布的第二年,1905年,开始于隋唐时期,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旧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全终结。课后大家有时间可以总结一下科举制的发展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请大家概括一下他们在发展过程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并作答)
师:史学界称此现象为“西学东渐”,即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最终的结果是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逐渐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近代化,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在动荡的近代中国,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不同阶段,各阶级的人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在危难中屹立不倒,在探索中不断进步。(课后作业:思考题——我们今天在某些方面向西方学习,那么我们应吸取古人哪些经验、教训?)
第二节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的主要贡献;甲骨文的发现;时期的爱国诗人;“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的诗歌;“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能力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新旧交替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我国一批史学家、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满怀爱国热情,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和革新,从而推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史实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
(3)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近代国情和近代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转变的认识。4.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以利于掌握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的特殊性。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145页《冯将军歌》片断,使学生了解应从诗歌反映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分析诗歌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史界革命”、“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是本节重点。“史界革命”标志着我国近代史学的真正崛起,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史学新理论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史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王国维运用史学新理论在史学领域的众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了解晚清史学的主要特点,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研习能力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诗界革命”是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的一股进步的文流。它在近代诗界的影响和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谴责小说”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独有的反映,广泛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及进步意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难点分析:对“史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特点与实质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新旧交替。理解这一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受以往知识影响,学生可能会将这里的“革命”的含义与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混同。而这里的“革命”,实质上是变革维新,是倡导者当年的特定用语。理解这一实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学难度相对较高。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这节课我们继续介绍这一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师板书第二节课题)。
一、新史学和考古的成就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史学著作纷纷传入中国,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封建史学的传统。在“卫种族,长国威”的呼声中,一些史学家向中国传统的封建史学提出了挑战,以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为特点的“史界革命”在中华大地勃然兴起,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王国维。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出破除封建史学,进行“史界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新史学的第一人。20世纪初,他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论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观点。在文章中,梁启超为旧史学列了四大罪状。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3页竖体字“梁启超为中国旧史学四弊”,概括主要内容,指出梁启超从哪些方面指出旧史学的弊端?
生:(阅读、讨论、作答)
师:梁启超从服务对象、内容、实质及指导思想上对旧史学进行批判后,鲜明地提出了他的史学新理论。书上列出了他最主要的观点。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4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生:(阅读、概括并作答)
师:这两点对比旧史学新在什么地方?
生:(比较后作答)
师;这两点均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尤其是他关于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是其新史观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了梁启超的主要贡献——奠定了新史学的理论基础。新史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王国维。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4页的相关内容,思考王国维的贡献是什么?与梁启超相比有何不同?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师:王国维运用新史学理论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他开创性地研究封建社会无人过问的杂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时期,史学上还有许多明显的进步。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44页第一段介绍历史编纂体例的小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概括其主要内容。
生:(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作答)
师: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史学从史学理论到研究领域到史书体例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称之为“史界革命”。清末考古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甲骨文。关于甲骨文我们初中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请大家结合已有知识及课文第144页相关内容明确甲骨文的含义、出土地点、时期及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二、“诗界革命”与“谴责小说”
1.时期的爱国诗人
师:期间,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探索新知识,关心时局,奋笔写出了不少爱的诗篇。请大家阅读魏源的《秦淮灯船引》,以及课文第145页小字第一段,归纳此时期的诗歌反映的主要内容。(附)《秦淮灯船引》片断:“二百余年桃叶渡,七万里外红毛刀。肯信围城忽尊俎,一夕千戈变干羽。百万金缯万虏欢,倾得蛟宫宝藏完。”
生:(阅读后作答)
师:期间的爱国诗人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开辟了近代文学的新局面。
2.“诗界革命”
师:甲午战后,政治领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生:(回忆并作答)
师: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上的反应是“诗界革命”的兴起。“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人。他们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请大家据此归纳“诗界革命”的内涵、实质及局限。
生:(归纳并作答)
师:大家讲得都很好,我把主要观点归纳一下。“诗界革命”主张反映新的现实政治社会生活内容,在创作方向、创作内容上对旧的诗歌传统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但此时的诗歌并未完全突破旧的诗歌形式,未能实现诗体的真正解放,所以这里所说的“革命”的实质是变革维新。“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45页第二段介绍黄遵宪的小字加深对黄遵宪的认识。)黄遵宪是当时公认的诗坛名将,诗作颇丰,代表作主要有:(出示幻灯)《冯将军歌》()《哀旅顺》(中日战争)《乙亥杂诗》()《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八国联军侵华)
师:课文第145页还引用了《冯将军歌》的片断,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大家能不能根据幻灯内容及《冯将军歌》片断概括出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生:(思考并作答)
师:很好,正因为他用诗歌记录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出色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反帝国的激情,所以他的诗被称作“史诗”。
3.谴责小说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6页有关内容,概括“谴责小说”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谴责小说”的主要特色。(教师可适当补充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有关材料,最好课前发给学生,以便学生从中分析特色)
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师:“谴责小说”空前广泛地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活的写照。清末,西方名著开始翻译成中文。课文第146页介绍了著名的翻译家林纾。(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朗读课文)
师:晚清的艺术也有所创新,最突出的是新剧种和新画派的形成。
三、京剧的形成和著名画派
1.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46页相关内容,归纳京剧形成、发展的线索。强调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同治和光绪年间三个阶段。)
生:(阅读、归纳)
师:晚清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和谭鑫培。(结合课文第146页小字及有关材料介绍程、谭的有关资料。如有条件,可放有关唱腔的录音,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甲午战后,许多京剧更突出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如《桃花扇》。(可简单介绍《桃花扇》剧情)
2.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师:随着对外开埠通商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上海和广州成为繁华的大城市。许多画家到这两地卖艺谋生,逐渐形成了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重大变化。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是任伯年、吴昌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47页有关小字及绘画,领略上海画派泼辣、豪放、活泼、新鲜的风格,感受画家作品中蕴含的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
生:(阅读、欣赏、讨论)
师: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是高剑父。在艺术创作上,他大胆吸收西洋画、日本画精华,改变了中国传统画主要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画法,侧重用水彩或水墨渲染来描绘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我来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爱国、创新同时又新旧交替。当然,“新”是发展的主流。那么,出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深深体会到,现在的课程跟以往相比,从知识到方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上课内容生活气息、现代气息和高科技气息非常浓厚。这使得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写新课标下的教案,特别是对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有了新的困惑。教学目标在教案中如何陈述,教学目标在新课开始之前要不要告诉学生,何时告诉效果最佳,怎样设计作文指导课及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等等都是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
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通俗一点讲,就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的确定,进而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展现,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它们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目的是对所有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着眼于教师的教,无法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只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比教学目的更具体、更明确,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操作性强,可检测。
一般说来,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第一,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第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第四,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教学目标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明晰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的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方向,是预期的指导。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有预见性,而且是具体的、清楚的、可检测的。
(二)教学目标具有帮助教师使用最佳教学方法的作用,不同的课程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最佳的教学方法又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基本知识的传授,那么教师宜用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教师宜用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是讲童话故事,有表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要比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故事梗概效果好。最佳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有最佳的听课情绪,也会感染教师讲课技巧发挥到极致。
(三)教学目标具有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检测,但检验教学目标是最直接、最客观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是不同的概念。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是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应达到的水平,它相对于教育宗旨是具体的,但是相对于教学目标又是抽象的。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不是随意性地扩展,更不是“节外生枝”,有的甚至错误地将既定的目标完全放弃。它是生态的课堂,是符合学生年龄、心态、层次的课堂,它是生命的课堂,是有朝气的活泼的课堂,是玩与学充分相糅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是在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领导下的预设,远离文本、脱离实际,随心所欲、或以点咬面、为教而教的目标预设是错误和偏离导向的,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三、教学目标的种类
宏观的教学目标有单一性教学目标、行为性教学目标、表现性教学目标、生成性教学目标等多种。单一性教学目标就是基于经验、传统教学模式,按照大纲要求,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已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这种教学目标易于教师授课,却不利于学生横向与纵深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行为性目标指教师要预设学生在某一学习活动结束后的行为结果是否达到新课程标准。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和任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生成的课堂就要有生成的目标。生成性目标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中断已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怎样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看教师的知识面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了。预设和生成同时存在,由因追果,由果推因,水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精彩的课堂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微观的教学目标要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来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内容
(一)以有益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容为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有特定的年龄发展阶段,在教学中,要根据其智力和能力水平、倾向性、心理承受力等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堂内容,以使学生充分调动内部自然条件与教师相配合,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产生与课堂内容相通的思维与活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时有一定的方向性,哪些例子可以拿来在课堂上展示,哪些用对话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哪些练习需要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完成等等,这些教学目标的设计会引导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
课程教学内容还要顾及学生的经验。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只不过局限性不同罢了。学生的经验是先前学习知识的积累,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学生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是直接性的,感想也最为强烈,课堂上知识和能力的获取是学生经验的最主要的来源。
兴趣也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使学生对于新课题的解决、新知识技能的掌握抱有强烈的兴趣与动机,那么对一堂课来说就成功了一大半了,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与参与,兴趣就是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条件和催化剂。教学目标预设就要以能引起学生兴趣为前提。
(二)以有益于学生学会生存的内容为教学目标。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以应对在日常生活遇到的难题,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因而教师在教案的编写中要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作为预设教学目标,所讲内容要贴近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更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达到师生共振。过于注重理论化和逻辑化的传统课程远离了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现在的学生更关注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现实世界的美与丑、真与假对他们更有影响,因而教师要选择有益于学生学会生存的内容为预设教学目标,将这些现实中的事情转化为必学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是适应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课堂就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要把有益于学生学会生存的内容为预设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教学课程的问题化。问题是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情节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都是基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创设的,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并以生活中的常识来做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金钱观,问题越真实,越现实,就越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三)以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为预设教学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哪一学科的责任,而是要所有学科共同担负的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知识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各学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性。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的个性而割裂了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新课标下的教案首先要考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科的交叉与联系。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明白语文学科的可读性,不理解题意是解不开应用题的,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明白图表的重要性,说不清道不明的位置了了几笔勾勒下来就一目了然了。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高科技带给我们崭新生活的同时,可以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事,可以坐在家里购物逛大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任何人都有权利知晓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再运用。那么教育机构是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己任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向,必须关注社会发展的前沿动态,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前沿科学技术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怀源.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M].南宁: 漓江出版社,2007:161-164.
[2]赵绍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M].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00-102.
[3]关文信.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75-79.
【2019年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一】环节一:走进春天
诗朗诵《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
环节二:欢乐春天
1、女生独唱:stayhereforever
2、现场书法表演
3、合唱:《和你一样》(原唱李宇春)
4、游戏(考验信任的团队游戏)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大家感受进入春天的欢乐、祥和的气氛,完全释放自己的快乐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
环节三:春天里回望
1、重温“六心阁”班级文化。
以抢答和抽答的方式,让“六心阁”的口号、理念、精神、常规要求等等再次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
2、回望过去。
由主持人调动同学的情绪去回顾、反思自己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包括自己的语言、行为、礼仪、态度、方法以及责任的担当和感恩的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全班得以分享,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督促,对其他同学的警示。
环节四:畅想春天
1、春天里的愿望
主持人给每个同学2~3分钟的时间,可以小组讨论,让每个孩子写下自己在新学期的愿望,让部分同学与大家分享,产生共鸣,共享快乐。
2、春天里的故事
邀请曾经的学生,六心阁孩子们的学长,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与孩子们分享他在北山、以及后来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引领六心阁的孩子摆着希望,努力前行。(这个环节是临时加的,因为刚接到信息,那个学生明天来学校看我)
环节五:春天里的誓言
要求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誓言,部分分享。最后全体起立,共同宣读班级誓言。
【2019年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二】教育目的:
1.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自己和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感。
2. 通过表彰奖励一部分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在新学期确立目标,提升自己。
活动过程:
一、应对长假综合症。制定目标,努力奋斗。
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2、你是否还渴望尽情地玩电脑、手机游戏?
3、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应该做两件事:应对长假综合症。制定目标,努力奋斗。
1、视觉疲劳症。由于长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看碟,长时间面对屏幕,增加了眼睛和大脑的负担,导致眼睛红肿、全身酸痛、精神萎靡。
2、消化不良症。由于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热量高的食物,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3、上学恐惧症。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相比,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种种不适,产生失落厌倦和恐惧感。
4、旅游后遗症。旅途一族劳顿和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外加环境改变、水土不服,极易出现感冒发烧、角膜发炎、牙痛、口腔溃疡等各种疾病。
二、讲故事
1、对自己负责。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从那个小口中一点一点的挣扎出来……
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
看样子它似乎已竭尽全力了,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的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的把茧破开。蝴蝶很容易的挣扎出来。
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身体很小,翅膀紧紧的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开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切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及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的小口挣扎出来,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生命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像现在这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
怎么才能对那个今后的你负责呢?答案只有一个:向今天负责,抓住今天的机会,为今后的你打好基础!
2、对集体负责。
研究发现,红杉的生长总是成群相伴而生,并没有单独生长的,这一大片红杉彼此之间的根缠绕在一起,紧紧相连。它们一株连着一株,形成一片壮观的红杉林,除非风大到掀起地皮,否则是无法撼动他们的。
红杉这样浅根密布的生长方式,正是它长的如此高大的秘密,它的根大范围密布于地表,方便快捷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与养分,并将向下扎根的能量全部用以向上生长。
加州红杉就这样,打破了一般植物的生长方式用根部相连,彼此相系,终能成就屹立不摇的大片红杉林。
每一个人都要生活在集体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与合作。个人与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
三、新学期在每一个小细节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早自习……
上课铃响了……
走廊里……
眼操、间操……
操场游戏……
家庭作业……
(目的:规范要求,养成习惯)
四、小结
愿我们以后每一滴眼泪都让人感动!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教学质量,科学组以区教育局和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参加课改培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和深化科学学科教学常规,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确保高效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
2、以课改为中心,切实抓好科学学科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教育科研,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学改革。
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本组情况分析:
1、本组成员
2、组内现状
我们科学组现有科学专职教师三名,另有兼课教师三名。我们组平时每位教师都能自觉的完成科学教学常规工作,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
但我们科学教师都不是科班出生,专业知识根底不足,各项频繁的活动使得大家无暇沉下心来学习;科技创新方面颇感压力;实验室、仪器室硬件条件虽有改观,却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常规教学:
1、学期初在第一次组内会议上组织全体科学老师认真学习。
2、备课必须深钻教材,认真、有创意地备好课;对教案必须认真研究,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3、结合学校教研室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认真督查本组教师及时完成好自身的工作。
(二)教研活动:
1、鼓励各位老师认真研读《科学课》这一权威专业杂志,及时了解科学课改新动态;走进名师,从他人的课改经验中、教学案例中获得启发,融会贯通,迁移至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3、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经常召开教研组会议,鼓励交流,促进资源共享。鼓励成员加强学习,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教学质量,科学组以区教育局和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参加课改培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和深化科学学科教学常规,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确保高效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
2、以课改为中心,切实抓好科学学科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教育科研,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学改革。
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本组情况分析:
1、本组成员
2、组内现状
我们科学组现有科学专职教师三名,另有兼课教师三名。我们组平时每位教师都能自觉的完成科学教学常规工作,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
但我们科学教师都不是科班出生,专业知识根底不足,各项频繁的活动使得大家无暇沉下心来学习;科技创新方面颇感压力;实验室、仪器室硬件条件虽有改观,却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常规教学:
1、学期初在第一次组内会议上组织全体科学老师认真学习。
2、备课必须深钻教材,认真、有创意地备好课;对教案必须认真研究,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3、结合学校教研室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认真督查本组教师及时完成好自身的工作。
(二)教研活动:
1、鼓励各位老师认真研读《科学课》这一权威专业杂志,及时了解科学课改新动态;走进名师,从他人的课改经验中、教学案例中获得启发,融会贯通,迁移至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3、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经常召开教研组会议,鼓励交流,促进资源共享。鼓励成员加强学习,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4、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合作备课、教学反思撰写等形式,尤其是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作用,促进教学、教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城乡规划新进展) 外籍教师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8-0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在前期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聘请德国莱布尼茨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Isolde.Roch教授为“柔性教授”。受聘期间,I.ROCH教授于2011年秋季学期和2012年春季学期分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8级和2009级本科生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讲授“Advance in urban planning” (城乡规划新进展)英文专业课程,课程总计32学时,课程同时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本人为助课教师,参与了全部的课程环节,深深感受到外籍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结合研究成果和多方建议,“定制”课程教案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 (《城乡规划新进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双语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跟踪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了解并吸收该学科领域理论与方法的前沿和代表性成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翻译城乡规划的科学类英文科技文献,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双语课程本身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掌控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1]。
自任聘以来,ROCH教授以自身几十年的教学成果、研究成果和心得为主,用长达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专门的课程教案。为了合理把握课程内容,借国际会议和项目合作之机,与多位专家就课程专题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结合中国矿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教案设计了以下七个专题:规划者所需具备的素养,中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体系的发展与对比,城乡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有机集成,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城市空间网络形成背景下本土性的城乡规划与设计,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西方城乡规划与管理,矿区城市与区域的集成规划,中西方城乡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规划者的要求等。教案以学习理论、概念的思维技巧为主,融入了大量的不同时空尺度下主流规划理论以及不同流派规划理念指导下的中西方典型案例,极大地完善和充实了课程内容,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2.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程的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专题报告、主题讨论、课外实践、课外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
主题讨论(研讨课)的核心在于通过多层次互动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开展这种教学法之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就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关注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总结和分析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在欧洲多国的教学经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教学环境,Roch教授对主题讨论课的教学方法贯穿了“Seminar研讨式教学”和“Team Training团队训练”的基本思路。“Seminar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和自由的相对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2-3]。“Team Training教学法”是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组成团队对某一专题或案例分析、讨论的训练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每个课程参与者(学生)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思维的认识互动,从而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目的[4]。而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主要方式是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研讨训练。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第一,制定研讨内容与目标。通常根据课程内容中相关理论和实践涉,结合国内外城乡规划中某些热点问题展开。第二,设置重点并安排时间。在内容和目标下,确立2-3个核心的关注点,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资料的检索和讨论。一般提前7-10天的时间布置任务,保证学生有相对充分的准备时间。第三,确定研讨的可行方式。可以包括学生团队的主题报告、其他成员对主题报告补充报告,团队之间互相讨论或者正反方讨论,全会讨论,对核心或争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后期安排等六个环节。第四,教师点评,表扬出色表现。Roch教授在研讨课程别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认真体会学生每一点的付出,并且毫不吝啬地对其进行表扬。第五,整理结果。师生共同整理研讨课的结论。第六,教师对整个研讨课进行最后评估。从每个团队所做报告的创新性、可理解性、对讲座补充性(合作意识和能力)、表达形式(口头和书面表达)等方面为评判标准给出研讨课的成绩。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外实践的主旨是以实践和接触现场的形式来强化课程中某些重点内容,了解本专业的某些实际工作环节,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中,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5]。Roch教授的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徐州市相关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单位,包括城市规划局、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局等。整体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践和总结三个方面。前期准备主要是根据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课程实践主题来确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要求包括对实践单位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对实践单位的要求包括主题讲座,学生可能参与的实践项目,资料收集等。受课时的限制,现场实践主要以现场单位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的方式进行。
课外交流一方面是关于课程内容以及所布置常规作业的检查,另一方面是课余的交流,内容非常广泛,关于中西方文化、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就业、饮食等方面的交流。方式和时间都很灵活,邮件、Skype、校园草地上的座谈,课间、食堂、散步时……
3.教学效果及师生感受与体会
从两个学年的教学效果来看,整体的教学方式比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都普遍反映真正接触到了西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系统理论和前沿思想,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主题讨论课和课外实习等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感觉专业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中西方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流变、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学生比较客观地认识了中国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下城乡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现实困难,也理解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乡规划发展所面临的来自于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生态意识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前途的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努力投入专业学习、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I.ROCH教授也非常认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对学生在所有教学环节中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并称赞学生为“有思想的中国未来的规划学家”。
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其一,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和教学模式对中方辅助教师和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语言限制、文化背景不同、新专业知识、新教学方式等都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接受和适应,学生自身英文水平不同更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其二,主题研讨课程中,学生对研讨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文献阅读与材料的准备、英文表达报告,以及一个学生陈述观点之后的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等方面都对学生的专业掌握、英文表达(书面和口头)、时间投入等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的深入引导以及师生的努力程度考验着每一节课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目前主要采取了本校教师辅助、协调的方式。具体而言,包括课前中文预习,课中随堂难点翻译,课后重点中文复习的辅助方式。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英文教案和课件,对于专业难点进行必要的中文讲解。课堂,辅助调节掌控教学节奏,在学生听不懂、不太理解而又无法与外教良好沟通的情况下,给学生以中英文提示,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与外教沟通交流。课后,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和外教进一步交流,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确保学习效果。
4.结语
外籍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带动我们思考自身的教学设计思维及教学构架。取长补短,合理吸取其教学过程的思想精华融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与之接轨,又维持我们自身特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姚兰. 面向全球化的双语教学实施的探索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
[2]陈潭.“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3]沈文捷.“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